中学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方式和策略
中学物理教学模式方法与策略
不能取代系统的知识学习; 研究的目的不是获取知识, 而是经历研究过程,学习研究方法。 “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
第22页,共22页。
五、合作学习模式
1、建立背景: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的重要动力。 2、合作学习:
3、要素:
4、操作程序:异质分组—明确任务—组内合作学 习—全班讨论交流—总结评价。
第22页,共22页。
4、基本要求: (1)量力性原则。内容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
规律。 (2)创设物理情境。演示实验、真实录像等 (3)重点突出、条理清晰、详略得当、启发
思考。青少年对普遍讲授集中注意的时间 (4)教给方法,发展能力。 (5)教育性。 5、例如:电势、电势差、电势能;
匀速圆周运动; 波的形成与传播;复习课等。
(1)学习就是概念转变——建构主义学习观。 ①前概念; ②原有思维方式: 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基本一致——同化; 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相矛盾 ——顺应。
第22页,共22页。
(2)认知冲突策略:帮助学生完成“顺应”。
程序:激发认知冲突——解决认知冲突— —找出原认识错误原因——形成新认识。
认知冲突来源:
➢特点:指向性、有序性、操作性、完整性、 稳定性、灵活性。
➢中学物理教学常用模式: 启发——引导模式、自学——讨论模式、探 究模式、课题研究模式、合作学习模式。
第22页,共22页。
一、启发——引导模式
1、理论基础:现代教育学理论中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教师在学生建构知识、发展能力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启发、引导、示范可以加快学生的认识进程。 2、教学目标:
应用上容易发生错误的知识。 4、优点:
初中物理分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探究
例如,在讲解电阻知识时,教材中给 出了针对于电阻的实验教学活动。在新时 代,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 容。为了做好实验教学,教师带领学生进 行实验中,对于教学活动的侧重点进行了 不同的设定。其中,学困生主要是负责组 织实验的基本流程,并且进行更换电阻, 观察电阻的阻值在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对 于整个电流的数据反应。中等生的学习能 力相对要高一些。他们在实验活动中主要 负责组织进行自主的电路连接,并且掌握 实验的技巧。通过小组对比的方式,在其 中获得启发、分享经验、交流体会,从而更 好的掌握物理知识。对于优等生,我们则 可以组织大家进行整个实验活动的完整 操作。这包含了实验的流程设置和实验原 理的分析,以及实验器材管理、实验数据 分析、实验问题错误的纠正与改进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的物理知识储备一 定会有很好的提高。除了能顺利完成实验 操作之后,大家还要能自主进行实验探 究,自行对电路等进行改装,并且能举一 反三的在实验活动中探究其他因素,对所 学的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形成良好的自 主探究学习习惯。
三、教学分层 教育应该做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所处的层次不 同,教师开展教学的方法与策略也应该有 所不同。要体现出对不同层次学生在认知 能力、学习水平方面的差异,找到最恰当 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给学生以正确的 引导和激励。在分层过程中,较为困难的 就是对于各层次难度的把握,我们必须进 行精确的难度控制,实现精细化的教学管 理。过于困难会导致学生情绪低落,丧失
关于中学物理学科构建高质量教研的几种方法
关于中学物理学科构建高质量教研的几种方法一、明确教学目标,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在新高考背景下,物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与责任等。
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应明确这些目标,并围绕这些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活动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电磁感应时,可以设计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从而深入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
问题导向法:围绕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寻找答案。
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为小组,通过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三、加强实验教学,提升实践能力实验教学是物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学校应加大实验教学的投入,更新实验设备,改善实验条件。
教师应精心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过程,通过实验探究物理规律,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实验教学的评价,不仅关注实验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和能力提升。
四、优化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整合教学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辅资料、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教研活动、观摩优质课等方式,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提升教师素养:教师是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专业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建立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评价。
通过评价发现问题、改进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实用中学物理教学方法5篇
实用中学物理教学方法5篇实用中学物理教学方法范文11.精心设计问题根据新教材对物理概念叙述通俗、简洁、浅显的特点,在教学上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自学。
为了使学生的自学目标明确,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
设计问题要力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问题要具有启发性、针对性、趣味性,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的自学的情况进行点拨,引导学生自学,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物理概念、规律比较抽象,要求物理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上要求趣、求新、求活。
所谓求趣,即教学中努力创造条件,增强趣味性,把学生的直接兴趣转化为对物理学科持久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刻苦学习,物理论文《依据教材特点设计课堂教学》。
所谓求新,就是深入挖掘教材,使学习方法及教学手段都赋予新意。
并不失时机地介绍新科技,运用幻灯录像等现代化手段使课堂活动不断变换形式、力求出新。
所谓求活,就是在教学中满足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给学生说话和动手操作的机会,努力创设和谐、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
3.精心设计实验新教材与原教材相比,实验项目和数量都有所增加。
教师要精心设计小实验、小制作及课外小实验,直观、形象、有趣的小实验能收到比任何语言描述都好的效果。
教师设计小实验要考虑到课外小实验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有些难度稍大的实验制作,在布置学生时要提示学生怎样做,以及注意事项,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
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制作过程中,应有目的地让学生独立设计操作,分析实验结果和成败的原因。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判断、推理的习惯,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验设计操作的能力。
4.精心设计活动求异思维又称发散思维,教学中充分运用每节教材后面的“想想议议”提出的信息、精心设计“想想议议”活动。
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树立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
实用中学物理教学方法范文2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和电路的连接的基础上来认识电流的概念,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初中物理教学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的教学方法与技巧第一篇范文:初中物理教学的教学方法与技巧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它研究物质、能量、空间和时间等基本概念。
初中物理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技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疑问、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理规律。
2.实验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和方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掌握物理规律。
4.小组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是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共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技巧1.语言表达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应准确、简练、生动。
教师应尽量避免使用模糊不清或容易引起误解的词语,同时注重语速、语调、语气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
2.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注重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合理规划教学进程,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物理知识。
此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难度,使教学内容既不过于简单,也不过于复杂。
3.教学评价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课堂问答、作业批改、测验考试等。
论中学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的意义及途径
中学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方式和策略论文
浅谈中学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方式和策略高中物理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的人才,它主要体现在培养观察和操作能力,归纳和演绎、类比和推理的能力,使用工具、查阅资料的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上。
在诸多能力的培养中,创造能力是核心,而创造能力的培养关键是科学方法的教育。
物理教学加强科学方法的教育,不仅能使学生体会、认识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而且还能逐步养成学生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观念,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各种基础能力。
历史上凡是新的科学理论的建立都伴随着一种新的科学方法的出现,所以科学方法对物理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1.中学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两种基本方式一般地说,科学方法教育有“隐性”和“显性”两种方式。
科学方法的隐性教育,就是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隐蔽地发挥科学方法的导向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但一般不提方法的名称,更不对这些方法的内容进行解释。
科学方法的显性教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科学方法的内容、特点和操作过程讲清楚,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练习。
隐性方式重在使学生感受科学方法,受到科学方法的启蒙和熏陶,初步体会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策略,这种方式适合于学生对这种方法的感性认识不足时,或者这种方法对所研究的问题并不占主要地位时使用。
显性方式是在解决问题中模仿应用科学方法,对科学方法进行操作训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策略,这种方式适合于在学生对这种科学方法的感性认识较丰富的前提下,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时使用。
对于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基本的思维方法,也可以从反复的隐性训练逐步过渡到显性教育:到高三年级还可以对科学方法做一些显性的整理和进一步的解释,并让学生在复习中反复运用。
总之,物理科学方法教育需要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在不同阶段对不同内容各有侧重。
隐性起步、及时显性是科学方法教育的特点。
2.中学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策略2.1 从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现象或过程的本质属性或规律的反映,它本身是无方法可言的。
物理中的教学方法(具体)
物理中的教学方法(具体)物理中的教学方法有哪些物理学科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探究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究是人类的天性。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过程。
通过提出研究问题、观察和测量、建立假设、检验和讨论等步骤来进行研究活动。
这种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式教学: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通过实验来获得的。
实验式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边学边实验等。
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理论式教学:物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理论式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解、推导、分析等。
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掌握物理规律和公式。
4.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构建知识的教学策略。
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5.合作学习式教学: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物理学科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改进物理教学方法物理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
以下是改进物理教学方法的一些建议:1.重视实验操作: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应该尽可能多地参与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来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教师也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实验器材,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和成长。
2.重视思维训练:物理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思维训练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思维导图、逆向思维等。
3.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问题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中学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方式和策略
2 0 年 5 月 o9
宁德师专学报( 科学版) 自然 Jun fNn d ec es C l g ( a rlS i c ) ora o ige T ah r o ee N t a c n e l l u e
Vo .1 1 No2 2 .
M a 2 09 y 0
中 隐蔽 地发 挥科 学方 法 的导 向作 用 。使 学 生在 学 习过 程 中受 到 科学方 法 的熏 陶 .但一 般不 提 方法 的名
称 , 不对 这些 方法 的 内容进 行解 释 . 学方 法 的显 性 教育 , 更 科 就是在 教 学过 程 中把 科 学方 法 的 内容 、 特点
和操作 过程讲 清 楚 , 指导 学 生运用 这些 方法 进行 练 习. 隐性方 式重 在使 学 生感受 科 学方 法 . 到科 学方 法 的启蒙 和熏 陶 . 受 初步 体会 到科 学研 究 的 方法 和策 略 , 种方式 适合 于 学生 对这 种方 法 的感 性认 识 不足 时 , 这 或者 这种 方法 对所研 究 的 问题并 不 占主要地 位 时使 用 ; 性方 式 是 在解 决 问题 中模 仿应 用科 学 方法 , 科 学方 法 进行 操作 训 练 , 学 生 有 意识 地掌 握 显 对 使
法 教育 需要 隐 性 教育 与 显 性教 育相 结 合 , 在不 同 阶段对 不 同 内容各 有 侧重 . 性起 步 、 时 显 性是 科 学 隐 及
方 法教 育 的特 点. 2 中学物 理科 学方 法教 育 的策 略
2 1 从 物理概 念 和规 律的 形成 中渗 透科学 方 法的 教育 . 物理 概念 和规 律是 物理 现象 或 过程 的本 质属 性 或规 律 的反 映 , 它本 身 是无 方法 可 言 的. 当教 学 引 但 入这 些概 念并 加 以定 义 时 , 或研 究概 念 之间 的定 性 和定 量 关 系形 成规 律 时 。 就需 借 助 于 一定 的工 具 、 一 定 的手段 、 通过 一定 的 思维操 作 去观察 、 发 现 , 去 这就 体 现 为科 学方 法 了. 方法 体 现在 具 体 的物 理研 科学
中学物理式教学中应注意几个策略
浅谈中学物理探究式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策略摘要:本文从新课程理念入手,探讨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侧重研究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参与探究的一些思想和做法。
关键词:新课程探究式教学策略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探究,注重学习方式多元化”,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那么,如何有效地转变教学观念,以新课程的理念指导和改进我们的教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究学习氛围,使他们在探究学习的过程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是我们教师当前应重点思考的问题。
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浅谈一下中学物理探究式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策略。
一、创设探究情境,激发探究热情结合物理教学内容创设适宜的物理情境,把学生置于探索者的地位(即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学习之中去,真正领悟科学的思想和求实的精神,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基本技能。
具体可以通过魔术表演、实验设疑、现象分析、故事概括及观看专题片等办法,特别是结合现代教学手段,营造探究情境,激发探究热情。
例如,在讲授《大气压强》这一节时,老师首先可以做一个演示实验:将小试管套在装水的大试管中,口朝下倒过来,小试管上升。
看到这样的现象,同学们都非常奇怪,原以为会掉下来的小试管居然向上运动。
到底是什么力使小试管上升呢?同学们又可以做三个实验:用注射器吸水、吸管喝饮料、将皮碗吸在墙上可以挂重物,这些现象又该怎样解释呢?同学们都希望揭开其中的奥秘,这样,在强烈的好奇心作用下就会进人大气压强的探究式学习中。
又如在教学《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时,可以提前一天布置学生在家寻找一些能够发声的简单物体,如木片、梳子、铃铛、音叉、鼓、纸哨、笔套、橡皮筋、纸盒等,并把它们带到课堂;在课堂上可先让学生摆弄这些器具并使其发声,同学们用敲、拨、拉、吹、弹、摇、拍等方法,都使物体发出了声音,这样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声音的世界”,由此进行“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情景导入。
中教法课件---中学物理教学模式、方法与策略
对学生:
◦
◦
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 于思考,注重信息的搜集和处理、实验的设计、 交流合作等? 在体验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否培养正确的 思维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掌握建立理 想化模型的方法?
教学模式
什么是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怎样产生的? 为什么要提出、研究教学模式? 物理教学中有哪些常用的教学模式?
3.交流讨论、归纳总结 (1)对处理方法及结果进行交流讨论得出准确 的结果描述;(2)误差来源简要分析。 【明确】: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是做初速度为零, 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五〉规律应用
(1)学生分组用米尺估测自己的“反应时间”; (2)课后制作“反应时间尺”。
分析上面三个案例:
〈四〉实验研究
1.实验操作(学生参与,现场拍摄) (1)现场拍摄学生手臂下放过程的频闪照片; (2)现场拍摄小铁球自由下落时的闪光照片。 2.数据处理 (1)学生观察,采集数据;(关注科学读数)。 (2)学生分组进行分析处理数据;(关注科学方 法:逐差法求加速度)。 (3)学生文字描述实验结果;(关注语言的严谨 性)。 (4)学生代表的数据处理报告展示;(关注过程 及结果的描述的)。
〈三〉研究方案的的设计
1.提 问:自由落体运动是性质的运动呢?(学生 思考、分析和讨论) (1)速度随时间如何变化? (2)位移随时间如何变化? 【明确】:(1)速度的方向竖直向下;速度的 大小越来越大(即为加速直线运动);(2)轨 迹是一条直线;位移的大小越来越大。
5.选择的实验方案:频闪照相(选择的理由) (1) 仪器名称;(频闪仪、照相机、研究对象: 小铁球、刻度尺及联动装置等。) (2) 介绍 什么是“闪光照片“及如何获得。 频闪照相就是对同一个物体在同一底片上每经过 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一次闪光拍照,从而记录下 物体每经过一个相等的时间间隔后的位置.如果 对运动的物体采用频闪照相,就可以起到“化动 为静”的作用。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中学物理教学案例及实施策略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中学物理教学案例及实施策略作者:***来源:《新课程》2024年第09期《義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了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项目式学习模式的应用,为学生营造了宽容、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身价值,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助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本文以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为例,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实施策略,结合新课标要求开展物理教学活动,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不仅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助力于物理课程教学专业化、探究化发展。
一、初中物理课堂项目式学习模式实施策略教师在物理课堂应用项目式学习模式时,需充分发挥项目式学习模式的优势,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自身的体验汲取物理知识,领会知识,助力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教师基于实际学情,设计主线任务,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法自行设计支线任务,助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
学生探究学习的整个过程,可称为“学习任务驱动实施法”(见图1)。
项目式学习活动不单单重视学习结果,也十分重视探究活动过程,教师可采用过程性评价形式对学生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进行全周期评价,促使学生更加注重活动探究的过程。
教师可采用多层面、多维度的评价策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知自身,加深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
二、初中物理课堂中项目式学习模式的具体应用——以“声现象”为例“声现象”主要包含“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利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四小节。
教师选择“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节进行教学设计,具体呈现应用项目式学习模式的过程。
(一)创设学习情境,设置驱动问题教师准备视频,视频中播放吉他、唢呐、鼓等乐器以及日常生活中常听见的声音。
教师:同学们,让我们看视频,思考一下:这些声音都是怎么产生的呢?乐器为什么会发出好听的声音呢?学生A: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方式不同,吉他是用手拨动产生声音的。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与技巧的交流(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与技巧的交流第一篇范文:初中物理教学方法与技巧的交流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物理学科以其独特的逻辑性和实用性,成为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认识物理的美妙,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旨在分享初中物理教学方法与技巧,以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学习。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物理规律。
例如,在教授牛顿运动定律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运动背后的规律,从而引出牛顿定律。
2.实验教学: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总结规律。
例如,在教授欧姆定律时,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电阻下的电流,从而引导学生发现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3.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分享心得。
例如,在教授光学知识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情感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状态下学习。
例如,在教授较难理解的物理概念时,教师可以采用幽默、生动的语言,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技巧1.课堂导入:一个精彩的开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运用各种导入方法,如提问、讲故事、设悬念等,引起学生的注意。
例如,在教授光学知识时,教师可以讲述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从而引出光学知识。
2.教学举例:恰当的例子能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具体易懂。
教师应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
例如,在教授力的概念时,教师可以举例说明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拉力、压力等。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与策略5篇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与策略5篇中学物理教学方法与策略范文1一、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这节课是第四章第一小节内容。
从知识结构来看,光的折射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以及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之后编排的,是光的传播规律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光传播规律的进一步学习。
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反射、折射是几何光学的基本规律。
研究这些基本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研究控制光路的平面镜、透镜等基本元件以及它们的成像原理,就构成了光学的基本内容。
这些知识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
就本节内容光的折射来说,它不但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而且也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二、学情1.学生已具备的前期认知基础: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路可逆及光的反射;2. 初中生学习的特点是学习兴趣很广泛,但这种兴趣还仅限于一般的直接兴趣水平,满足于被新鲜的生活、实验现象所吸引,容易忽略对现象本质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光的折射现象;②。
知道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折射角等名词③知道光的折射现象的初步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④能够应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过程与方法①使学生初步掌握正确观察折射现象以及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的方法;②使学生体验通过实验探究折射现象、归纳出规律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在自主实验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细心观察和相互交流的学习习惯与合作精神。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初步规律。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光的初步折射规律;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一些现象。
五、教法、学法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理论和认知理论。
教学中主要采用实验探索、讨论等教学法,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讨论、动手实验等,充分调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动眼,通过多种感知觉参与学习,以启发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浅论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
再 将多 章 内容 进行 串接 ; 后要 将 高 中所有 的 内 最 容形成 一个 有机 图谱整 体体 现 出来 , 所有 的公 对
式进行 有序 合 理 、 确 完整 的推 导 . 种 方法 能 准 这 有效解 决 学 习物 理 中 遗 忘 、 淆 和 应 用 知 识 的 混
体现 . 2 科 学方 法 教 育 是 改 变教 育现 状 的 一 个 重 .
要 途 径
在 中学物 理教学 中 , 学方 法教 育 的 内容包 科 括: 一是 物理 学 的研 究方 法 的教 育 , 是 物理 学 二
习方法 的 教 育 , 的 教 师 在 完 成 传 授 知 识 的 同 好 时 , 当积极 、 应 主动 地 寻 找 加 强科 学 方 法 教 育 的 途 径 和方法 , 意识 、 目的 的对 学 生 进 行科 学 有 有 方 法 的教育 和指导 . 1 正确 处理科 学知 识与 科 学方 法的 关 系, . 在
现象 , 决定 了“ 以知 识 为 中心 , 以应 试 为宗 旨” 的
吸收 . 往 往不 易 被 学 生掌 握 . 时 , 为 教师 , 它 此 作 就应该 站 在 更 高 的 高 度 , 于 运 用 学 生 易 于 接 善 受 、 于理 解 的方 式 将 其 展示 在 学 生 面 前 , 学 易 让 生 自已学 习和领悟 . 例如 , 于 “ 阻” 关 电 内容 的 教 学 , 行 “ 定 电 阻 大小 的 因 素 ” 在进 决 的探 究 活 动
习惯性 思维 指在思 考 问题 的过程 中 , 使用 惯
性思维 方法 思 考 问题 得 出结论 的思 维 叫定 势 思 维. 有些 惯性 思维是 正确 的 , 有些 却 是错 误 的. 但
中学物理教学策略设计案例分析7篇
中学物理教学策略设计案例分析7篇中学物理教学策略设计案例分析7篇为保证教学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收藏转发。
中学物理教学策略设计案例分析(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3、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
(二)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而变化的物理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难点:理解质量的含义,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课前复习1、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各有什么特征?其微观结构是怎样的?二、引入新课我们去商店购买粮食、蔬菜、水果时,我们关注的是物质的量的多少?售货员要用秤称量货物的质量的大小。
在物理学里,质量的含义是什么?质量有什么特性?如何利用测量工具去测量物体的质量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三、新课教学1、质量①定义:在物理学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用字母m表示。
注意区分“物体”和“物质”的概念。
②质量的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吨(t)1kg=103g,1g=103mg,1t=103kg③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学生阅读P12“科学世界”。
规定4℃时1dm3的纯水的质量为1kg。
并且用铂制作了标准千克原器,这个标准千克原器也叫“档案千克”。
④认识一些物体的质量(P9)2、质量的测量①测量工具: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实验室用)磅(秤)、杆秤(生活中用)②认识天平:底座、支架、横梁、平衡螺母、托盘、指针、分度盘、标尺、游码,称量,感量。
初中物理分层教育的策略和方法探讨
初中物理分层教育的策略和方法探讨摘要:以生为主教育理念下,教师们更加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并结合学生的特点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教学方法与对策。
分层教学法是一种尊重学生主体性基础上提出了高效教学法,可以有效促进每一名学生在已有水平上获得更高的发展。
初中物理学科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结合新课改提出的以生为主的教育理念阐述初中物理教师如何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分层教学,以此促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高效地获取物理知识与技能。
关键词:初中物理;分层教育;教学方法;学生伴随着课程改革不断向前推进,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们都逐步意识到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并且秉承新课改提出的一些合理化的要求进行了教学改进也创新。
分层教育教学方法是根据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的一种方式,可以促进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一定的发展。
新时期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可以秉承新课改教育理念将分层教育方法引入课堂,以此促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所收获,物理学科素养也更上一层楼。
一、注重学生分层众所周知,分层教育是新时代背景下中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即可以凸显出每位学习者的主体性,也可以促使每位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教育现实告诉我们,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生源的素质也不一样,这样就导致传统教学方法没办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教师们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法就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新颖教学理念,学生分层是分层教育的基础所在,不管是对于学生学习还是对于教师授课都具有一定的帮助。
生本教育理念下,学生分层的依据可以根据学生个性化的特点以及学习水平等进行,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可以包含理解能力、运用能力较高的一类学生,他们不仅反应较快,还可以实现学习和应用相结合的目标。
第二个层次的学生可以概括为中等学生,这里的中等不单单是指学习成绩中等,还包含综合能力与素质处于中等水平。
初二物理教学方法及对策
初二物理教学方法及对策初二物理教学方法初二是物理学科开始学习的起始阶段,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从心理上重视。
在如今素质教育的改革大潮中,作为实施者――教师,则更应该积极探索以适应新教材的改革和社会的需要。
初中物理起始阶段的教学效果如何,不仅影响学生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而且还会影响到高中阶段文理分流的趋向。
因此,为使初二学生能自然地、比较平稳地踏上学习物理的轨道,起始阶段的教学应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消除畏惧心理上下工夫。
一、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45分钟,使这45分钟高质量高效率。
第一步,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预习新章节。
预习是学习好物理的起点,首先通读全文找出重点,用红笔将重点画出来,并将这些重点记在预习本上。
其次,寻找疑点,将这些疑点都写在疑点本上,并用红笔勾画出,作为标记,上课要注意听。
再者,将预习到的知识和后面的小试验小制作联系起来,如果能做,自己做一做,锻炼自己的动手与动脑、逻辑思维、判断能力。
最后,做一下预习反馈,将本、书合上,分析这一章节讲了什么,头脑中要有一个知识网络,并和相应的习题作一下对照,看一看自己是否能解答。
接着,在授课过程以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为主线,以教与学为重点,贯穿整个课堂。
让学生变被动接受和管理为主动参与,实行导向、导航、导演、引导、指导、辅导,领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领着知识走向学生。
教学中首先注意引入方式,启发式、实物式、对比式,或是兼而有之。
讲述中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
如在讲蒸发时,首先将一块湿布在黑板一侧抹一下,然后对同学们讲,一会儿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继而引出蒸发。
其次,注重和实际相结合。
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学生都易接受,也易理解,关键是要分析清楚。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循序渐进,不能好高骛远。
最后,作业要精,按层次布置作业,但又不能伤了一些学生的自尊心。
基本题全批全改,重点题细批细改,学困生面批面改。
讲评时,要有一个度,无论是学困生还是优秀生,都有获得指导的机会。
引导初中学生建立科学思维方式的物理教育实践
引导初中学生建立科学思维方式的物理教育实践现代社会对科学的需求日益增长,科学思维成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
作为一门关注自然界运行规律的学科,物理教育在引导学生建立科学思维方式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物理教育实践的方式,引导初中学生建立科学思维方式。
1. 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物理教育实践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索规律的能力。
在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结合常见的物理现象或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来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并进行验证。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实验,让学生通过调整斜面的角度和高度,探究斜面倾斜角度对物体滑动速度的影响。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将深入理解斜面倾斜角度与物体滑动速度之间的关系,并培养科学思维方式。
2. 提倡合作与互动合作学习是引导学生建立科学思维方式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物理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究问题,并合作解决。
通过互相交流、合作讨论,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建立科学思维模式。
例如,在设计一个能量转化的实验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让每个小组设计一种能量转化装置,并解释其中涉及到的能量转化过程。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可以共同探索能量转化的规律,培养科学思维方式。
3.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物理实践活动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记录实验结果和思考过程。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相同质量的物体,不同物质的导热性能差异较大?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材料的选择、实验的设计和数据的分析,最终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思考找到问题的答案。
这样的探究性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又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4. 拓宽物理实践活动的范围除了传统的实验活动,物理教育实践还可以进一步拓宽范围,引入一些与物理相关的应用场景或实际问题。
中学物理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
中学物理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一、前言科学探究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中学阶段是学生形成科学素养的关键时期,因此,培养中学生的物理科学探究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中学物理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策略和方法。
二、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创设具有探究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例如,在讲解电学知识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电路设计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加强实验教学,培养探究能力实验是物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重要手段。
教师要加强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
例如,在讲解光的折射现象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分析原因,从而得出结论。
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质疑精神科学探究精神的核心是质疑精神,即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和平台,例如组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五、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培养探究思维科学方法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教师要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
例如,在讲解力学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类比法等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在讲解电学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图像法、模拟法等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方法的重要性,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探究思维。
六、开展课外活动,拓展探究空间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还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拓展学生的探究空间。
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科普讲座、科学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方式和策略摘要:目前关于教学策略的研究还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真正对一线教师有用的系统的学科教学策略的研究不多,而这恰恰又是他们所需要的。
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师特点和教学条件等方面说明物理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学策略的制定和选择显,旨在为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策略制定选择教学策略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现在已成为教学心理学研究的热点。
然而目前关于教学策略的研究还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真正对一线教师有用的系统的学科教学策略的研究不多,而这恰恰又是一线教师所需要的。
为此,有必要从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角度来谈谈教学策略的制定和选择。
课堂教学设计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对象和教学内容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和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设计可以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效果,它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学习需要而采取的教学行为方式和教学活动方式。
教学策略既包括具体的教学方法,也包括方法的选择、组合和实施。
由此可见,教学策略从属于教学设计,确定和选择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之一。
那么,在中学物理课堂的教学设计当中,应该如何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呢?一、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描述。
它可以提供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活动的依据。
教师一方面根据教学目的确定课时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又根据这些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和实施教学。
可以说教学目标不仅制约教学设计的方向,也决定着教学的具体步骤、方法和组织形式。
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来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
首先,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总体教学策略。
传统的物理教学大纲中教学目标过度的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记忆而忽视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东西,在这样的教学目标的指导下,为了高效地完成任务,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也只好是灌输式的教学策略。
新一轮的物理课程标准不仅对“知识与技能”提出了基本要求,而且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均提出了相应要求,而且还特别将科学探究纳入内容标准,旨在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内容采取探究教学策略。
这样,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有助于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其次,根据细化的教学目标制定具体内容的教学策略。
内容不同,具体教学目标不同,所需采取的教学策略也应该不同。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的关系就不应再人为的拔高,同时相应的教学策略应该是比较传统的讲授法或者是浅层次的探究,而不宜深层次的探究。
相反,对于浮力大小的有关内容,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因此,浮力大小的教学就应该采用探究的教学策略。
二、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针对教学内容来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教学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整节课的内容;另一个是一节课里面具体的内容。
因此,课堂教学策略的制定要着重作好以下三点:第一,必须根据整节课的内容性质确定课型,然后根据课型制定整节课的策略。
一般来说,中学物理的主要课型有概念教学、规律教学、实验课教学、习题课教学、复习课教学等。
不同的课型一般都具有不同的教学策略,一旦确定了课型,整体的策略也就确定了。
第二,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制定初步的策略。
主要包括整节课的总体规划和时间分配。
一般来说,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教学环节主要有课题引入、新课教学、课堂练习等。
各个环节也都有相对稳定的模式,因此,教师在备课时的应该根据不同的环节确定教学策略。
第三,根据具体内容特点来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
不同的内容有其自身的特点,必须根据其特点来选择或制定教学策略。
同样是概念(规律)的教学,但是不同的概念对学生的理解来说其特点就不同。
有的物理规律对学生来说没有相关的感性认识,如空气有重量、大气有压强等,学生没有相关的感性认识,这种情况下理解这些规律是比较困难的。
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该采取直观的教学策略,想方设法把明显直观的现象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有了足够感性认识为基础再加上教师引导下的科学抽象,概念的形成才成为可能。
三、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一)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学习兴趣和思维特征两个方面。
在学习兴趣方面,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主要是直接兴趣和操作兴趣。
他们对演示实验大多呈现较强烈的直接兴趣,特别对课堂中成功而有趣的实验表现出较自觉的注意,能有意识地将注意力聚焦在演示现象上。
同时,初中学生还具有较强烈的操作欲望,尽管他们的操作动作还很不协调,五观协同配合能力上有待提高,但大多数初中学生有跃跃欲试的操作欲望。
因此,教学策略应多演示,而且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操作。
在思维特点方面,初中学生的思维基本上还处在具体运算阶段和前运算阶段。
这就导致他们的思维往往具有片面、肤浅和动摇的特征。
同时也决定了他们的思维往往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因此,在教学特点中要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要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训练他们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和陈述能力,物理语言的使用力争准确而规范;还要注意控制学生的情绪,保持课堂气氛活跃而不混乱。
(二)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制定教学策略学生的现有水平主要指现有的知识技能水平、心理发展水平等。
实践表明,如果仅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无视学习者的初始状态,那么所制定或选择的教学策略就会因缺乏针对性而失效,因为学习者的初始状态决定着教学的起点。
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教学应设计在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与其学习的初始状态有密切的联系。
如果说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是制定或选择教学策略的前提,那么对学习者初始状态的分析则是制定有效教学策略的基础。
为此,教师在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时应当在了解学生上下功夫,研究学生在课题学习前的认知水平、情感特性和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研究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设计教学活动。
(三)根据学生的课堂生成制定教学策略课堂生成是指那些在教学活动中,在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中所产生的观念、问题、困惑等。
不同学生由于各自不同的人生经验、知识水平和兴趣,必然会对同样的教学内容出现“见仁见智”的反映。
而这些反映是教师在课前无法预设的,它是在对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在对话的过程中激发出来的。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
由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水平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在课堂的互动当中会生成各种出乎意料的想法,教师应该有意识的根据学生在课堂中实际生成及时制定教学策略。
四、根据教师的特点选择教学策略(一)根据教学风格选择教学策略所谓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教学作风等独特风格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之标志。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grigorenko &sternberg将教师的教学风格从认知风格这一维度加以划分,分为 7 种:(1)立法型,具有这种风格的教师喜欢创造和提出规则,依照自己的方式教学,喜欢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2)执行型,具有这种风格的教师喜欢按照既定的规则、程序解决问题,喜欢按事先计划好的活动进行教学;(3)评判型,具有这种风格的教师喜欢判断和评价事实、程序和规则,喜欢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分析或评价任务;(4)整体型,具有这种风格的教师喜欢面对全局性、抽象性的问题,偏好总体性、概念性、观念性的教学任务;(5)局部型,具有这种风格的教师喜欢细节性、具体性的教学任务,完成工作时能够深思熟虑;(6)激进型,具有这种风格的教师喜欢超越现有的规则和程序,不喜欢一成不变的教学任务;(7)保守型,具有这种风格的教师喜欢熟悉的教学任务、教学情境,喜欢遵从传统的教学方式。
从这里可看,出教师的教学风格也是教师选择教学策略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教师在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时最好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来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二)根据教师的教学技能选择教学策略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
对于物理教师来说,应当具备以下几种技能:(1)演示与示范的技能,如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实验、动作示范、学习示范等;(2)指导科学探究的技能,如指导学生收集文献、信息资料,提出假设、检验假设,观察测量、记录数据、设计绘图、推理论证、解释结论、交流表达的技能等;(3)指导实践教学活动的能力,如进行案例分析、指导科学实践活动、进行野外考察活动等。
具备这些教学技能是科学教师提高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
教师教学技能的高低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
然而,教学技能并不是一蹴而就,必须经过长时间的锻炼。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根据自己教学技能情况来制定教学策略。
五、根据教学条件选择教学策略教学条件是影响教学活动重要因素之一,它包括有形条件和无形条件两种,有形条件是指学校或者社会可以用于课程教学的条件包括内部教学场地和教学设备等;无形条件是指学校或者社会的规章制度以及风俗习惯等。
因此,在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时要事先了解这些条件是否满足,如果条件不满足就重新制定或选择教学策略。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影响教学策略制定的因素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师情况以及教学条件等。
因此,在制定教学策略时必须统筹兼顾,同时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力争达到教学策略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1] 张大均.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 马宏佳.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 杨琦.教学设计的四个环节[j].教育研究,1995(5).[4] rosalind driver,edith guesne,andree tibergien children ’ideas in science .open university press(1985)chapter1.[5] posner, g、j,strike, k、a,hew son ,p、w、8lgertaog,w、a、accommodation of a scientific conception: toward a theory of con centralchange、science education,1982.[6] 乔际平,刑红军.物理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7] 邵华.捕捉生成中的美丽—浅谈课堂生成性资源开发[j].全球教育展望,2008(3).[8] 李如密.教学风格的内涵及载体[j].上海教育科研,2001(5).[9] grigorenko, e. l. sternberg, r.j. thinking styles[m]. in saklofske,d. & zeidner, m. (eds.).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personality and intelligence. new york: plenumpress.1995.[10] 彭蜀晋,林长春.科学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