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数学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知识点(供参考)

合集下载

2024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7.1勾股定理第3课时应用勾股定理解数学问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2024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7.1勾股定理第3课时应用勾股定理解数学问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画出相应的△ABC,并求
出它的面积;

【解】△ABC如图①,S△ABC= .

探索创新:
(3)若△ABC三边的长分别为 a,2 a, a(a>0),请利
用图③中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a)画出相
应的△ABC,并求出它的面积;
【解】△ABC如图②,可得
∵∠ABC=120°,AB=BC,
∴∠BAC=∠BCA=30°, ∵∠AOB=90°,

∴OB= a,



∴OF=OB+BF= ,OA=OC= .


∴AC=CE= a.
易得∠PFO=∠OEM=90°.
∵点P的坐标为(-2 ,3),

∴ =3,即a=2.


∴OE=OC+CE=
=3
( − ) + 的最小值.
【解】如图,作BD=12,过点B作AB⊥BD,过点D作
ED⊥BD,使AB=2,ED=3,连接AE交BD于点C.则AE的长
即为代数式 + + ( − ) + 的最小值.
过点A作AF⊥DE交ED的延长线于点F,得到长方形ABDF,
则AB=DF=2,AF=BD=12,∴EF=ED+DF=3+2=5.
∴AE= + =13,即 +
+ ( − ) + 的最小值为13.
利用勾股定理探求格点三角形面积
11.[新考法 构图求面积法]问题背景:
在△ABC中,AB,BC,AC三边的长分别为 , ,
,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小辉同学在解答这道题时,先建立一个正方形网格(每个
∴∠CAD=45°=∠ACD.
∴AD=CD=2 cm.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7-1勾股定理第1课时认识勾股定理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7-1勾股定理第1课时认识勾股定理新版新人教版


②如图②,AD在△ABC外部.
在Rt△ACD中,由勾股定理得CD=5,
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得DB=16,
∴CB=BD-CD=16-5=11,


∴S△ABC= ·
BC·
AD= ×11×12=66.


综上所述,△ABC的面积为66或126.
利用勾股定理求作图中线段的长
9.[2023·天津]如图,在△ABC中,分别以点A和点C为圆心,
若AC=3,BC=4,则CD的长为( A )
(第2题)
A.2.4
B.2.5
C.4.8
D.5
【点拨】
∵∠ACB=90°,AC=3,BC=4,
∴AB2=AC2+BC2=32+42=52,∴AB=5.


∵CD⊥AB,∴S△ABC= AB·
CD= AC·
BC.


∴CD=
· ×
= =2.4.
∵BD=CD,
∴BD=AD.
∴∠B=∠BAD.
∵∠B+∠BAD+∠C+∠DAC=180°,
∴2∠BAD+2∠DAC=180°.
∴∠BAD+∠DAC=90°.
∴∠BAC=90°.
在Rt△ABC中,BC=BD+CD=2AD=10,AC=8,
∴AB= − = − =6.
故选D.


3.[2023·随州]如图,在Rt△ABC中,∠C=90°,AC=8,
BC=6,D为AC上一点,若BD是∠ABC的平分线,则AD

5
.
(第3题)
【点拨】
如图,过点D作DE⊥AB于点E.
∵∠C=90°,∴CD⊥BC,
∵BD是∠ABC的平分线,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知识点与常见题型总结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知识点与常见题型总结

《勾股定理》小结与复习资料一.知识点:1. 勾股定理及逆定理①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 ,斜边为 ,那么 __ 。

直角三角形2+b 2=c 2 (数)(形)公式的变形:(1)c 2= , c= ;(2)a 2= , a= ;(3)b 2= , b= ; 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 ___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__ .a 2+b 2=c 2 (数直角三角形 注:(1依据;(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主要的应用是把数转化为形,通过计算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来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它可作为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依据.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证明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步骤:①先判断哪条边最大;②分别用代数法计算 a 2+b 2 和c 2 的值;③判断a 2+b 2和 c 2 是否相等。

若相等,则是直角三角形;若不相等,则不是直角三角形。

2、勾股数满足a 2 + b 2= c 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注意:①勾股数必须是正整数,不能是分数或小数。

②一组勾股数扩大相同的正整数倍后,仍是勾股数。

常见勾股数如下:3、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互逆命题: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 恰为第二个命题的 ,而第一个命题的 恰为第二个命题的 ,像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 .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 .互逆定理:一般的,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 ,那么它也是一个 ,称这两个定理互为 ,其中一个叫做另一个的逆定理.4、勾股定理的应用(最短路线、梯子下滑、船在水中航行等)5、常见平方数:121112=; 144122=; 169132=; 196142=; 225152=;256162=289172=; 324182=; 361192=; 400202=;441212=; 484222=529232=; 576242=; 625252=; 676262=;729272=《勾股定理题型分类》题型一:直接考查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若a, b 分别为直角边,c 为斜边,那么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为 a 2 +b 2 =c 2注意:直角三角形中,最长的边为斜边,较短的两边为直角边1、如图1中,64、400分别为所在正方形的面积,则图中A 字母所代表的正方形面积是2、 如图4,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7cm,则正方形A ,B ,C ,D 的面积之和为___________cm 2。

第十七章05节 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十七章05节 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 a m pl e e s s a ys , pl e a s e s t a y t une d!
目录
01
学习目标
LEARNING OBJECTIVES
1.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证明过程。
2.能简单的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
1、a=15 ,b=8 ,c=17
2、a=13 ,b=14 ,c=15
解:∵152+82=289,172=289,
∴152+82=172,
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32+142=365,152=225,
∴132+142≠152,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这个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
第十七章05节 勾股定理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
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
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M o r e o v e r, o u r s t o r e p r o v i d e s v a r i o u s t y p e s o f c l a s s i c
3
2.5
1
BC
4
6
1
AC
5
6.25
2
45°
∠A
约36.5°
∠B
∠C
90°
约22.5°
90°
90°
约53.5°
约67.5°
45°
A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

人教版习题word版: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人教版习题word版: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7.1 勾股定理第1课时勾股定理01 基础题知识点1 勾股定理的证明1.利用图1或图2两个图形中的有关面积的等量关系都能证明数学中一个十分著名的定理,这个定理称为勾股定理,该定理结论的数学表达式是a2+b2=c2.2.在一张纸上画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并把它们拼成如图形状,请用两种方法表示这个梯形的面积.利用你的表示方法,能得到勾股定理吗?解:∵梯形的面积为12(a+b)(a+b)=12ab+12ab+12c2,∴a2+2ab+b2=ab+ab+c2.∴a2+b2=c2.知识点2 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3.在△ABC中,∠A,∠B,∠C的对应边分别是a,b,c,若∠B=90°,则下列等式中成立的是(C)A.a2+b2=c2 B.b2+c2=a2C.a2+c2=b2 D.c2-a2=b24.(2019·平顶山期末)在△ABC中,∠B=90°.若BC=3,AC=5,则AB等于(C) A.2 B.3 C.4 D.345.已知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的长是2 3 cm,则另一条直角边的长是(C)A.4 cm B.4 3 cmC.6 cm D.6 3 cm6.(2019·毕节)如图,点E在正方形ABCD的边AB上.若EB=1,EC=2,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B)A. 3 B.3 C. 5 D.57.(2019·洛阳期中)如图,在△ABC中,AB⊥AC,AB=5 cm,BC=13 cm,BD是AC边上的中线,则△BCD的面积是15__cm2.8.(2019·郑州高新区期末)如图,两个较大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225,289,则字母A 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为64.【变式】如图,以Rt△ABC的三边为直径分别向外作三个半圆S1,S2,S3.若S2=32π,S3=18π,则斜边上半圆的面积S1=50π.知识点3 赵爽弦图9.【关注数学文化】(2019·咸宁)勾股定理是“人类最伟大的十个科学发现之一”.我国对勾股定理的证明是由汉代的赵爽在注解《周髀算经》时给出的,他用来证明勾股定理的图案被称为“赵爽弦图”.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大会选它作为会徽.下列图案中是“赵爽弦图”的是(B),A) ,B) ,C) ,D)10.(2019·大庆)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圆方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所示).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那么(a-b)2的值是1.易错点直角边不确定时漏解11.(2019·洛阳期中)已知Rt△ABC的三边长为a,4,5,则a的值是(C)A.3 B.41C.3或41 D.9或4102 中档题12.(本课时T8变式)如图,分别以Rt△ABC的三边为边长向外作等边三角形.若AB=4,则三个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是(A)A.8 3 B.6 3C.18 D.1213.如图,将两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ABC和△A′B′C′拼在一起,其中点A′与点A重合,点C′落在边AB上,连接B′C.若∠ACB=∠AC′B′=90°,AC=BC=3,则B′C的长为(A)A.3 3 B.6C.3 2 D.2114.(2019·河南)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D=90°,AD=4,BC=3.分别以点A ,C 为圆心,大于12AC 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E ,作射线BE 交AD 于点F ,交AC 于点O.若点O 是AC 的中点,则CD 的长为(A)A .2 2B .4C .3 D.1015.(2018·荆州)为了比较5+1与10的大小,可以构造如图所示的图进行推算,其中∠C=90°,BC =3,D 在BC 上且BD =AC =1.通过计算可得5+1>10.(填“>”“<”或“=”)16.在△ABC 中,AB =15,AC =13,高AD =12,则△ABC 的周长为32或42.17.如图,在△ABC 中,AB =15,BC =14,AC =13,求△ABC 的面积.某学习小组经过合作交流,给出了下面的解题思路,请你按照他们的解题思路完成解答过程.解:在△ABC 中,AB =15,BC =14,AC =13,设BD =x ,则CD =14-x.由勾股定理,得AD 2=AB 2-BD 2=152-x 2,AD 2=AC 2-CD 2=132-(14-x)2.∴152-x 2=132-(14-x)2.解得x =9.∴AD=12.∴S△ABC=12BC·AD=12×14×12=84., 03 综合题)18.(2019·毕节改编)三角板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好帮手.将一对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点C在FD的延长线上,点B在ED上,AB∥CF,∠F=∠ACB=90°,∠E=45°,∠A =60°,AC=10,求CD的长度.解:过点B作BM⊥FD于点M,在△ACB中,∠ACB=90°,∠A=60°,AC=10,∴∠ABC=30°.∴AB=2AC=20,BC=AB2-AC2=10 3.∵AB∥CF,∴∠BCM=∠ABC=30°.∴BM=12BC=12×103=5 3.∴CM=BC2-BM2=15.在△EFD中,∠F=90°,∠E=45°,∴∠EDF=45°.∴MD=BM=5 3.∴CD=CM-MD=15-5 3.第2课时勾股定理的应用01 基础题知识点1 勾股定理在平面图形中的应用1.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12米,另一棵高6米,两树相距8米.一只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则小鸟至少飞行10米.2.八(2)班小明和小亮同学学习了“勾股定理”之后,为了测得如图风筝的高度CE,他们进行了如下操作:①测得BD的长度为15米;(注:BD⊥CE)②根据手中剩余线的长度计算出风筝线BC的长为25米;③牵线放风筝的小明身高为1.6米.求风筝的高度CE.解:在Rt△CDB中,由勾股定理,得CD=CB2-BD2=252-152=20(米).∴CE=CD+DE=20+1.6=21.6(米).答:风筝的高度CE为21.6米.3.(2019·郑州管城区月考)如图所示,甲渔船以8海里/时的速度离开港口O向东北方向航行,乙渔船以6海里/时的速度离开港口O向西北方向航行,它们同时出发,一个半小时后,甲、乙两渔船相距多少海里?解:由题意,得BO=1.5×6=9(海里),AO=1.5×8=12(海里),∠1=∠2=45°,故∠AOB=90°,AB=BO2+AO2=15(海里).答:甲、乙两渔船相距15海里.知识点2 两次勾股定理的应用4.如图,小巷左右两侧是竖直的墙,一架梯子斜靠在左墙时,梯子底端到左墙角的距离为0.7米,顶端距离地面2.4米.如果保持梯子底端位置不动,将梯子斜靠在右墙时,顶端距离地面2米,那么小巷的宽度为(C)A.0.7米 B.1.5米C.2.2米 D.2.4米5.(教材P25例2变式)如图,滑竿在机械槽内运动,∠ACB为直角,已知滑竿AB长2.5米,顶点A在AC上滑动,量得滑竿下端B距C点的距离为1.5米,当端点B向右移动0.5米时,滑竿顶端A下滑0.5米.知识点3 利用勾股定理求两点间的距离6.(2019·常州)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3,4)到原点的距离是5.7.(教材P26练习T2变式)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4,4),B(1,0),C(0,1),则B,C两点间的距离是2;A,C两点间的距离是5;A,B两点间的距离是5.8.(2019·大庆)如图,一艘船由A港沿北偏东60°方向航行10 km至B港,然后再沿北偏西30°方向航行10 km至C港.(1)求A,C两港之间的距离(结果保留到0.1 km,参考数据:2≈1.414,3≈1.732);(2)确定C港在A港的什么方向.解:(1)由题意,得∠PBC=30°,∠MAB=60°.∴∠CBQ=60°,∠BAN=30°.∴∠ABQ=30°.∴∠ABC=∠ABQ+∠CBQ=90°.∵AB=BC=10,∴在Rt△ABC中,AC=AB2+BC2=102≈14.1.答:A,C两港之间的距离约为14.1 km.(2)由(1)知,△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45°.∴∠CAM=60°-45°=15°.∴C港在A港北偏东15°的方向上.02 中档题9.如图为某楼梯,测得楼梯的长为5米,高3米,计划在楼梯表面铺地毯,地毯的长度至少为(D)A.4米 B.8米C.9米 D.7米10.(2019·南京)无盖圆柱形杯子的展开图如图所示.将一根长为20 cm的细木筷斜放在该杯子内,木筷露在杯子外面的部分至少有5cm.11.【方程思想】如图是一副秋千架,左图是从正面看,当秋千绳子自然下垂时,踏板离地面0.5 m(踏板厚度忽略不计),右图是从侧面看,当秋千踏板荡起至点B位置时,点B离地面垂直高度BC为1 m,离秋千支柱AD的水平距离BE为1.5 m(不考虑支柱的直径).求秋千支柱AD的高.解:设AD=x m,则由题意可得AB=(x-0.5)m,AE=(x-1)m.在Rt△ABE中,AE2+BE2=AB2,即(x-1)2+1.52=(x-0.5)2.解得x=3.答:秋千支柱AD的高为3 m.12.超速行驶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上周末,小鹏等三位同学在滨海大道红树林路段,尝试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检测车速,观测点设在到公路l的距离为100 m的P 处.这时,一辆轿车由西向东匀速驶来,测得此车从A处行驶到B处所用的时间为3 s,并测得∠APO=60°,∠BPO=45°,试判断此车是否超过了80 km/h的限制速度?解:在Rt△APO中,∠APO=60°,则∠PAO=30°.∴AP=2OP=200 m,AO=AP2-OP2=2002-1002=1003(m).在Rt△BOP中,∠BPO=45°,则BO=OP=100 m.∴AB=AO-BO=(1003-100)m.∴从A到B小车行驶的速度为(1003-100)÷3≈24.4(m/s)=87.84 km/h>80 km/h. ∴此车超过80 km/h的限制速度.03 综合题13.【分类讨论思想】如图,在Rt△ABC中,∠C=90°,AB=5 cm,AC=3 cm,动点P 从点B出发沿射线BC以1 cm/s的速度移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s.(1)求BC边的长;(2)当△ABP为直角三角形时,求t的值.解:(1)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BC2=AB2-AC2=52-32=16.∴BC=4 cm.(2)由题意,知BP=t cm,①当∠APB为直角时,如图1,点P与点C重合,BP=BC=4 cm,∴t=4;②当∠BAP 为直角时,如图2,BP =t cm ,CP =(t -4)cm ,AC =3 cm ,在Rt△ACP 中,AP 2=AC 2+CP 2=32+(t -4)2.在Rt△BAP 中,AB 2+AP 2=BP 2,即52+[32+(t -4)2]=t 2.解得t =254. ∴当△ABP 为直角三角形时,t =4或254. 第3课时 利用勾股定理作图01 基础题知识点1 在数轴上表示无理数1.(教材P27练习T1变式)(2019·河南期末)如图,数轴上点A 对应的数是0,点B 对应的数是1,BC⊥AB,垂足为B ,且BC =2,以点A 为圆心,AC 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D ,则点D 表示的数为(D)A .2.2B. 2C. 3D. 52.在数轴上作出表示10的点(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解:略.知识点2 网格中的无理数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1),点B(3,-1),则线段AB 的长度为(C) A. 2 B. 3 C. 5 D .34.如图,△ABC 的顶点A ,B ,C 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BD⊥AC 于点D ,则CD 的长为(A)A.255B.355C.455D.455.利用如图4×4的方格,作出面积为8平方单位的正方形,然后在数轴上表示实数8和-8.解:如图所示.知识点3 等腰三角形中的勾股定理6.将一副三角尺按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若AB =12 cm ,则AF =62cm.7.(2019·天水)如图,等边△OAB 的边长为2,则点B 的坐标为(B)A .(1,1)B .(1,3)C .(3,1)D .(3,3)8.(教材P27练习T2变式)如图,在△ABC 中,AB =AC =13 cm ,BC =10 cm ,求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与面积.解:过点A 作AD⊥BC 于点D ,∵AB=AC =13 cm ,∴BD=CD =12BC =12×10 =5(cm).∴AD=AB 2-BD 2=132-52=12(cm),即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为12 cm.∴S △ABC =12BC·AD=12×10×12=60(cm 2).02 中档题9.(2019·驻马店汝南县期末)如图,在Rt△ABC 中,∠ACB=90°,以点A 为圆心,AC 长为半径作圆弧交边AB 于点D.若 AC =3,BC =4,则BD 的长是(A)A .2B .3C .4D .510.如图,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BC 的周长为(B)A .16B .12+4 2C .7+7 2D .5+11 211.(教材P27练习T1变式)如图,数轴上点A 所表示的实数是5-1.12.点A ,B ,C 在格点图中的位置如图所示,格点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点C 到线段AB 所在直线的距离为355.13.如图,△ABC 和△DCE 都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点B ,C ,E 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 ,求BD 的长.解:∵△ABC 和△DCE 都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CB=CD ,∠CDE=∠DCE=60°.∴∠BDC=∠DBC=12∠DCE=30°. ∴∠BDE=90°.在Rt△BDE 中,DE =4,BE =8,∴BD=BE 2-DE 2=82-42=4 3.14.如图,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格点.(1)在图1中,以格点为端点,画线段MN=13;(2)在图2中,以格点为顶点,画正方形ABCD,使它的面积为10.解:(1)如图.(2)如图.03 综合题15.仔细观察图形,认真分析下列各式,然后解答问题.OA22=(1)2+1=2,S1=1 2;OA23=(2)2+1=3,S2=2 2;OA24=(3)2+1=4,S3=3 2;…(1)请用含有n(n是正整数)的等式表示上述变化规律;(2)推算出OA10的长;(3)求出S21+S22+S23+…+S210的值.解:(1)OA2n=(n-1)2+1=n,S n =n 2(n 为正整数). (2)OA 210=(9)2+1=10, ∴OA 10=10.(3)S 21+S 22+S 23+…+S 210=(12)2+(22)2+(32)2+…+(92)2+(102)2 =14+24+34+…+94+104=1+2+3+…+9+104=1+102×104=554.小专题(二)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最短路径问题——教材P39复习题T12的变式与应用【例】 如图,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 cm ,底面半径等于3 cm ,在圆柱的底面A 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 点相对的B 点的食物,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π取3)【思路点拨】 要求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需将空间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即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把圆柱沿着过A 点的直线AA′剪开,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所以蚂蚁应沿着平面展开图中线段AB 这条路线走.解:如图,由题意可得:AA′=12,A′B=12×2π×3=9.在Rt△AA′B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B2=A′A2+A′B2=122+92=225.∴AB=15.∴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15 cm.几何体中最短路径基本模型如下:图例圆柱――→展开长方体阶梯问题基本思路将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确定最短路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1.(2018·禹州期中)如图,圆柱形玻璃杯高为14 cm,底面周长为32 cm,在杯内壁离杯底5 cm的点B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3 cm与蜂蜜相对的点A处,则蚂蚁从外壁A处到内壁B处的最短距离为20cm.(杯壁厚度不计)2.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高分别为24 dm,3 dm,3 dm,点A 和点B是这个台阶上两个相对的端点,A点有一只蚂蚁,想到B点处去吃可口的食物,则蚂蚁沿着台阶面爬行到点B的最短路程是30__dm.3.如图,长方体的高为5 cm,底面长为4 cm,宽为1 cm.(1)点A1到点C2之间的距离是多少?(2)若一只蚂蚁从点A2爬到C1,则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解:(1)∵长方体的高为5 cm,底面长为4 cm,宽为1 cm,∴A2C2=42+12=17(cm).∴A1C2=52+(17)2=42(cm).(2)如图1所示,A2C1=52+52=52(cm).如图2所示,A2C1=92+12=82(cm).如图3所示,A2C1=62+42=213(cm).∵52<213<82,∴一只蚂蚁从点A2爬到C1,爬行的最短路程是5 2 cm.小专题(三) 方程思想在勾股定理中的应用——教材P39复习题T10的解法剖析及变式应用【教材母题】 一根竹子高1丈,折断后竹子顶端落在离竹子底端3尺处.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这是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的一个问题.其中的丈、尺是长度单位,1丈=10尺.)解:设AB =x 尺,根据题意,得∠BAC=90°,AB +BC =10尺,∴BC=(10-x)尺.∵AC 2+AB 2=BC 2,∴32+x 2=(10-x)2,解得x =41120. 答:折断处离地面41120尺.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若已知两边长,可直接运用勾股定理求第三边长,若已知一边长,且知另两边具有一定的数量关系,可利用方程思想,设出一边长,利用数量关系表示另一边长,借助勾股定理这一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其中两边的数量关系主要有两种呈现形式:一是直角三角形中有特殊角,二是出现图形的折叠.类型1 利用直角三角形中的特殊角揭示两边的数量关系1.求下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的边长.解:如图1,设AC =x ,∵∠ACB=90°,∠B=30°,∴AB=2x.∵A B 2=AC 2+BC 2,∴(2x)2=x 2+32.∴x=3或-3(负值舍去). ∴AC=3,AB =2 3.如图2,设AC =x ,∵∠ACB=90°,∠A=45°,∴BC=AC =x.∵AB 2=AC 2+BC 2,∴x 2+x 2=(32)2.∴x=3或-3(负值舍去).∴AC=BC =3.类型2 利用图形的折叠找两边的数量关系2.如图,在Rt△ABC 中,AB =6,BC =4,∠B=90°,将△ABC 折叠,使A 点与BC 的中点D 重合,折痕为MN ,则线段BN 的长为(C)A.53B.52C.83D .53.如图,在长方形纸片ABCD 中,已知AD =8,折叠纸片使AB 边与对角线AC 重合,点B 落在点F 处,折痕为AE ,且EF =3,则AB =6.4.如图,把长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其对角顶点A与C重合.若长方形的长BC为8,宽AB为4,则折痕EF的长度为25.类型3 利用勾股定理和方程思想求点的坐标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3),试在x轴上找一点P,使△OAP为等腰三角形,求出P点的坐标.解:过点A作AB⊥x轴,垂足为B.∵A(1,3),∴OB=1,AB=3.∴OA=12+32=10.当AO=AP时,以A为圆心,AO长为半径画弧与x轴交于点O与点P1,∵AB⊥x轴,∴BP1=BO=1,即P1(2,0);当OA=OP时,以O为圆心,OA长为半径画弧与x轴交于点P2,P3,∵OA=10,∴P2(10,0),P3(-10,0);当PA=PO时,作OA的垂直平分线交x轴于点P4.设OP4=x,则BP4=x-1,AP4=OP4=x.在Rt△ABP4中,AP24=AB2+BP24,∴x2=32+(x-1)2.解得x=5,即P4(5,0).综上所述,使△OAP为等腰三角形的点P有:P1(2,0),P2(10,0),P3(-10,0),P4(5,0).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01 基础题知识点1 互逆命题1.下列各命题的逆命题不成立的是(C)A.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B.若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则这两个数也相等C.对顶角相等D.如果a2=b2,那么a=b2.(2019·安徽)命题“如果a+b=0,那么a,b互为相反数”的逆命题为如果a,b 互为相反数,那么a+b=0.逆命题是真命题.(填“真命题”或“假命题”)知识点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3.(2019·郑州期末)下面四组数,其中是勾股数组的是(A)A.3,4,5 B.0.3,0.4,0.5C.32,42,52 D.6,7,84.(2019·洛阳洛龙区期中)由线段a,b,c组成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D) A.a2-b2=c2B.a=54,b=1,c=34C.a=2,b=3,c=7D.∠A∶∠B∶∠C=3∶4∶55.(2019·益阳)已知M,N是线段AB上的两点,AM=MN=2,NB=1,以点A为圆心,AN长为半径画弧;再以点B为圆心,BM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C,连接AC,BC,则△ABC一定是(B)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6.将勾股数3,4,5扩大2倍,3倍,4倍,…,可以得到勾股数6,8,10;9,12,15;12,16,20;…,则我们把3,4,5这样的勾股数称为基本勾股数,请你写出两组不同于以上所给出的基本勾股数:答案不唯一,如:5,12,13;7,24,25.7.已知: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三边分别为下列长度,判断该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并指出哪一个角是直角.(1)a=3,b=22,c=5;(2)a=5,b=7,c=9;(3)a=5,b=26,c=1.解:(1)是,∠B是直角.(2)不是.(3)是,∠A是直角.8.如图是一个零件的示意图,测量AB=4 cm,BC=3 cm,CD=12 cm,AD=13 cm,∠ABC =90°,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求出∠ACD的度数吗?试说明理由.解:在△ABC中,∵AB=4,BC=3,∠ABC=90°,∴根据勾股定理,得AC2=AB2+BC2=42+32=52.∴AC=5.∵AC2+CD2=52+122=25+144=169,AD2=132=169,∴AC2+CD2=AD2.∴△ACD是直角三角形,且AD为斜边,即∠ACD=90°.02 中档题9.如图,AD为△ABC的中线,且AB=13,BC=10,AD=12,则AC等于(D)A.10 B.11 C.12 D.1310.下列定理中,没有逆定理的是(B)A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B .对顶角相等C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 .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和等于90°11.【关注数学文化】(2018·长沙)我国南宋著名数学家秦九韶的著作《数书九章》里记载有这样一道题目:“问有沙田一块,有三斜,其中小斜五里,中斜十二里,大斜十三里,欲知为田几何?”这道题讲的是:有一块三角形沙田,三条边长分别为5里,12里,13里,问这块沙田面积有多大?题中的“里”是我国市制长度单位,1里=500米,则该沙田的面积为(A)A .7.5平方千米B .15平方千米C .75平方千米D .750平方千米12.如图,方格中的点A ,B 称为格点(横线的交点),以AB 为一边画△ABC,其中是直角三角形的格点C 的个数为(B)A .3B .4C .5D .613.把一根30米长的细绳折成3段,围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条边的长度比较短边长7米,比较长边短1米,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4.(教材P34习题T6变式)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BC ,CD 边上的一点,且BE =2EC ,FC =29DC ,连接AE ,AF ,EF ,求证:△AEF 是直角三角形.证明:设FC =2a ,则DC =9a ,DF =7a.∴AB=BC =AD =CD =9a.∵BE=2CE ,∴BE=6a ,EC =3a.在Rt△ECF 中,EF 2=EC 2+FC 2=(3a)2+(2a)2=13a 2.在Rt△ADF 中,AF 2=AD 2+DF 2=(9a)2+(7a)2=130a 2.在Rt△ABE 中,AE 2=AB 2+BE 2=(9a)2+(6a)2=117a 2.∵13a 2+117a 2=130a 2,∴EF 2+AE 2=AF 2.∴△AEF 是以∠AEF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15.(教材P34习题T5变式)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BC =1,CD =3,DA =1,且∠B=90°.求:(1)∠BAD 的度数;(2)四边形ABCD 的面积(结果保留根号); (3)将△ABC 沿AC 翻折至△AB′C,如图所示,连接B′D,求四边形ACB′D 的面积.解:(1)∵AB=BC =1,∠B=90°,∴∠BAC=∠ACB=45°,AC =AB 2+BC 2= 2.又∵CD=3,DA =1,∴AC 2+DA 2=CD 2.∴△ADC 为直角三角形,∠DAC=90°.∴∠BAD=∠BAC+∠DAC=135°.(2)∵S △ABC =12AB·BC=12,S△ADC=12AD·AC=22,∴S四边形ABCD=S△ABC+S△ADC=1+22.(3)过点D作DE⊥AB′,垂足为E,由(1)知∠DAC=90°.根据折叠可知∠B′AC=∠BAC=45°,AB=AB′=1,S△AB′C=S△ABC=1 2 .∴∠DAE=∠DAC-∠B′AC=45°.∴AE=DE.设DE=AE=x,在Rt△ADE中,AE2+DE2=AD2. ∴x2+x2=1.∴x=2 2.∴S△ADB′=12×1×22=24.∴S四边形ACB′D=S△AB′C+S△ADB′=12+24=2+24.03 综合题16.(2019·呼和浩特改编)如图,在△ABC中,内角∠A,∠B,∠C所对应的边分别为a,b,c.(1)若a,b,c满足aa-b+c=12(a+b+c)c,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2)若a=m-n,b=2mn,c=m+n,(其中m,n都是正整数,且m>n),求证:△ABC 是直角三角形.证明:(1)原式可变形为a a +c -b =a +b +c 2c, ∴(a+c)2-b 2=2ac ,即a 2+2ac +c 2-b 2=2ac.∴a 2+c 2=b 2.∴△ABC 是以∠B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2)∵a 2=(m -n)2,b 2=(2mn)2=4mn ,c 2=(m +n)2,∴(m-n)2+4mn =(m +n)2,即a 2+b 2=c 2.∴△ABC 是以∠C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章末复习(二) 勾股定理01 分点突破知识点1 勾股定理(河南中招2019T9选,2018T9选,2017T18(2)解,2016T6选,2015T7选,2014T7选)1.如图,在△ABC中,∠C=90°,∠A=30°,AB=12,则AC=(C)A.6 B.6 2C.6 3 D.122.如图,阴影部分是一个正方形,则此正方形的面积为64cm2.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90°,CD⊥AD,AD2+CD2=2AB2.求证:AB=BC.证明:连接AC.∵在△ABC中,∠B=90°,∴AB2+BC2=AC2.∵CD⊥AD,∴∠ADC=90°.∴在△ACD中,AD2+CD2=AC2.∵AD2+CD2=2AB2,∴AB2+BC2=2AB2.∴BC2=AB2.∵AB>0,BC>0,∴AB=BC.知识点2 勾股定理的应用4.如图,小亮将升旗的绳子拉到旗杆底端,绳子末端刚好接触到地面,然后将绳子末端拉到距离旗杆8 m处,发现此时绳子末端距离地面2 m,则旗杆的高度为(滑轮上方的部分忽略不计)(D)A.12 mB.13 mC.16 mD.17 m5.你听说过亡羊补牢的故事吧.为了防止羊的再次丢失,牧羊人要在宽0.9 m,长1.2 m的长方形栅栏门的相对角顶点间加固一条木板,则这条木板至少需1.5__m长.6.如图,O为数轴原点,A,B两点分别对应-3,3,作腰长为4的等腰△ABC,连接OC,以O为圆心,CO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M,则点M对应的实数为7.知识点3 逆命题及逆定理7.“同旁内角互补”的逆命题是互补的两个角是同旁内角,它是假命题.知识点4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8.在△ABC中,AB=6,AC=8,BC=10,则该三角形为(B)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9.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2-b2=c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C是直角 B.∠B是直角C.∠A是直角 D.∠A是锐角02 易错题集训10.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和8,则第三边长的平方是100或28.11.(2018·襄阳)已知CD是△ABC的边AB上的高,若CD=3,AD=1,AB=2AC,则BC的长为23或27.03 河南常考题型演练12.如图,在△ABC中,∠C=90°,AC=2,点D在BC上,∠ADC=2∠B,AD=5,则BC的长为(D)A.3-1B.3+1C.5-1D.5+113.如果将长为6 cm,宽为5 cm的长方形纸片折叠一次,那么这条折痕的长不可能是(A)A.8 cm B.6 cmC.5.5 cm D.1 cm14.如图,在单位正方形组成的网格图中标有AB,CD,EF,GH四条线段,其中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的线段是(B)A.CD,EF,GH B.AB,EF,GHC.AB,CD,EF D.GH,AB,CD15.(2019·信阳罗山县模拟)如图,在△ABC中,点M是AC边上一个动点.若AB=AC =10,BC=12,则BM的最小值为(B)A.8 B.9.6 C.10 D.4 516.若一个三角形的周长为12 3 cm,一边长为3 3 cm,其他两边之差为 3 cm,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7.(2019·枣庄)把两个同样大小的含45°角的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其中一个三角尺的锐角顶点与另一个的直角顶点重合于点A,且另三个锐角顶点B,C,D在同一直线上.若AB=2,则CD=6-2.18.(2019·河北)勘测队按实际需要构建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并标示了A,B,C三地的坐标,数据如图(单位:km).笔直铁路经过A,B两地.(1)A,B间的距离为20km;(2)计划修一条从C到铁路AB的最短公路l,并在l上建一个维修站D,使D到A,C 的距离相等,则C,D间的距离为13km.19.如图,有一块空白地,∠ADC=90°,CD=6 m,AD=8 m,AB=26 m,BC=24 m.试求这块空白地的面积.解:连接AC.∵∠ADC=90°,∴△ADC是直角三角形.∴AD2+CD2=AC2,即82+62=AC2.解得AC=10.又∵AC2+CB2=102+242=262=AB2,∴△ACB是直角三角形,∠ACB=90°.∴S四边形ABCD=S Rt△ACB-S Rt△ACD=12×10×24-12×6×8=96(m2).故这块空白地的面积为96 m2.04 核心素养专练20.(2019·邵阳)公元3世纪初,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注《周髀算经》时,创造了“赵爽弦图”.如图,设勾a=6,弦c=10,则小正方形ABCD的面积是4.周测(第十七章)(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每一组数据中的三个数值分别为三角形的三边长,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C) A.8,15,17 B.2,3, 5C.3,2, 5 D.1,2, 52.已知命题: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该命题为假命题B.该命题为真命题C.该命题的逆命题为真命题D.该命题没有逆命题3.点A(-3,-4)到原点的距离为(C)A .3B .4C .5D .74.如图,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是0,点B 表示的数是1,BC⊥AB,垂足为B ,且BC =1,以A 为圆心,AC 的长为半径画弧,与数轴交于点D ,则点D 表示的数为(B)A .1.4 B. 2 C. 3D .25.将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同时扩大一倍,得到的三角形是(C)A .钝角三角形B .锐角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6.在△ABC 中,∠A∶∠B∶∠C=1∶2∶3.若AC =4,则AB 的长为(D)A .8B .6C.433D.8337.下面各三角形中,面积为无理数的是(C)8.如图,将边长为12的正方形ABCD 折叠,使得点A 落在CD 边上的点E 处,折痕为MN.若CE 的长为7,则MN 的长为(B)A .10B .13C .15D .无法求出9.已知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之和为6,斜边长为2,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B) A .0.25 B .0.5C .1D .2 310.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3,若以三边为斜边分别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则所作的三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为(A)A.92B.94C .3D .9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1.直角三角形斜边长是6,一直角边的长是5,则此直角三角形的另一直角边长为11.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4,0),B(0,3),以点A 为圆心,AB 长为半径画弧,交x 轴的负半轴于点C ,则点C 的坐标为(-1,0).13.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则△ABC 边AC 上的高BD 的长为85.14.如图,在△ABC 中,AB∶BC∶CA=3∶4∶5,且周长为36 cm ,点P 从点A 开始沿AB 边向点B 以每秒1 cm 的速度移动;点Q 从点B 沿BC 边向点C 以每秒2 cm 的速度移动.若同时出发,则过3秒时,△BPQ 的面积为18cm 2.15.如图,在Rt△ABC中,∠ACB=90°,AC=3,BC=4.分别以AB,AC,BC为边在AB 的同侧作正方形ABEF,ACPQ,BCMN,四块阴影部分的面积分别为S1,S2,S3,S4,则S1+S2+S3+S4等于18.三、解答题(共50分)16.(8分)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1)求△ABC的面积;(2)求AB,AC的长.解:(1)S△ABC=12×7×5=17.5.(2)由勾股定理,得AB=32+52=34,AC=42+52=41.17.(10分)如图,在△ABC中,∠ACB=90°,CD⊥AB,垂足为D,BC=6,AC=8,求AB与CD的长.解:在△ABC中,∠ACB=90°,BC=6,AC=8,由勾股定理,得AB=BC2+AC2=10,∵S△ABC=12AB·CD=12AC·BC,∴CD=AC·BC AB =8×610=4.8.18.(10分)如图,∠AOB=90°,OA =45 cm ,OB =15 cm ,一机器人在点B 处看见一个小球从点A 出发沿着AO 方向匀速滚向点O ,机器人立即从点B 出发,沿直线匀速前进拦截小球,恰好在点C 处截住了小球.如果小球滚动的速度与机器人行走的速度相等,那么机器人行走的路程BC 是多少?解:因为小球滚动的速度与机器人行走的速度相等,运动时间相等,所以BC =CA. 设AC =BC =x ,则OC =45-x ,由勾股定理可知OB 2+OC 2=BC 2.又因为OB =15,所以152+(45-x)2=x 2.解得x =25.答:如果小球滚动的速度与机器人行走的速度相等,那么机器人行走的路程BC 是25 cm.19.(10分)清朝的康熙皇帝对勾股定理也很有研究,他著有《积求勾股法》:用现代的数学语言描述就是: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4,5的整数倍,设其面积为S ,则求其边长的方法为:第一步:S 6=n ;第二步:n =k ;第三步:分别用3,4,5乘k ,得三边长.当面积S 等于150时,请用“积求勾股法”求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 解:当S =150时,k =n =S 6=1506=25=5, ∴三边长分别为3×5=15,4×5=20,5×5=25.∴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为15,20,25.20.(12分)在正方形ABCD 中,过点A 引射线AH ,交边CD 于点H(点H 与点D 不重合),通过翻折,使点B 落在射线AH 上的点G 处,折痕AE 交BC 于点E ,延长EG 交CD 于点F.如图1,当点H 与点C 重合时,易证得FG =FD(不要求证明);如图2,当点H 为边CD 上任意一点时,求证:FG =FD.【应用】 在图2中,已知AB =5,BE =3,则FD =54,△EFC 的面积为154.(直接写结果)证明:连接AF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B =AG =AD.在Rt△AGF 和Rt△ADF 中,⎩⎪⎨⎪⎧AG =AD ,AF =AF ,∴Rt△AGF≌Rt△ADF(HL).∴FG=FD.。

人教初中数学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知识点

人教初中数学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数学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知识点————————————————————————————————作者:————————————————————————————————日期: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17.1 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222a b c +=勾股定理的证明: 方法一:4EFGH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2214()2ab b a c ⨯+-=,化简可证.方法二: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221422S ab c ab c =⨯+=+大正方形面积为222()2S a b a ab b =+=++ ∴222a b c +=方法三:1()()2S a b a b =+⋅+梯形,2112S 222ADE ABE S S ab c ∆∆=+=⋅+梯形,化简得证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互逆命题的概念如果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题设,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4、勾股数: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222a b c +=中,a ,b ,c 为正整数时,称a ,b ,c 为一组勾股数常见的勾股数有:3、4、5;6、8、10;5、12、13;7、24、25等bacbac cabcabcbaHG F EDCBAa bccbaED CBA例、在Rt △ABC 中,a=3,b=4,求c .错解由勾股定理,得c=22a b +=2243+=5诊断 这里默认了∠C 为直角.其实,题目中没有明确哪个角为直角,当b >a 时,∠B 可以为直角,故本题解答遗漏了这一种情况.当∠B 为直角时,c=22b a -=2243-=7例、已知Rt △ABC 中,∠B=RT ∠,a=2,c=22,求b. 错解 由勾股定理,得B=22c a -=22(22)(2)-=6诊断 这里错在盲目地套用勾股定理“a 2+b 2=c 2”.殊不知,只有当∠C=Rt ∠时,a 2+b 2=c 2才能成立,而当∠B=Rt ∠时,则勾股定理的表达式应为a 2+c 2=b 2.正确解答 ∵∠B=Rt ∠, 由勾股定理知a 2+c 2=b 2.∴b=22c a +=22(22)(2)+=10例、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为6cm 、8cm ,则第三边长为________. 错解 设第三边长为xcm .由勾股定理,得x 2=62+82.x=2268+=3664+=10即第三边长为10cm .诊断 这里在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时,误认为第三边为斜边,其实题设中并没有说明已知的两边为直角边,∴第三边可能是斜边,也可能是直角边.正确解法 设第三边长为xcm . 若第三边长为斜边,由勾股定理,得x=2268+=3664+=10(cm)若第三边长为直角边,则8cm 长的边必为斜边,由勾股定理,得x=2286-=28=27(cm)因此,第三边的长度是10cm 或者27cm.例、如图,已知Rt △ABC 中,∠BAC=90°,AD 是高,AM 是中线,且AM=12BC=233AD.又RT △ABC 的周长是(6+23)cm.求AD .错解 ∵△ABC 是直角三角形, ∴AC:AB:BC=3:4:5 ∴AC ∶AB ∶BC=3∶4∶5.∴AC=312(6+23)=332+,AB=412(6+23)=6233+,BC=512(6+23)=15536+又∵12AC AB •=12BC AD • ∴AD=AC AB BC •=336232315536++⨯+ =(33)2(33)5(33)+•++=25(3+3)(cm) 诊断 我们知道,“勾三股四弦五”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关系的一种特殊情形,并不能代表一般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上述解法犯了以特殊代替一般的错误.正确解法∵AM=233AD∴MD=222(3)3AD AD =33AD 又∵MC=MA ,∴CD=MD . ∵点C 与点M 关于AD 成轴对称. ∴AC=AM ,∴∠AMD=60°=∠C .∴∠B=30°,AC=12BC ,AB=32BC∴AC+AB+BC=12BC+32BC+BC=6+23.∴BC=4.∵12BC=233AD , ∴AD=12233BC=3(cm)例、在△ABC 中,a ∶b ∶c=9∶15∶12, 试判定△ABC 是不是直角三角形.错解 依题意,设a=9k ,b=15k ,c=12k(k >0). ∵a 2+b 2=(9k)2+(15k)2=306k 2,c2=(12k)2=144k 2, ∴a 2+b 2≠c 2.∴△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诊断 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三角形最长边的平方等于另外两边的平方和,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而上面解答错在没有分辨清楚最长边的情况下,就盲目套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正确解法 由题意知b 是最长边.设a=9k ,b=15k ,c=12k(k >0). ∵a 2+c 2=(9k)2+(12k)2=81k 2+144k 2=225k 2. b2=(15k)2=225k 2,∴a 2+c 2=b 2. ∴△ABC 是直角三角形.例、已知在△ABC 中,AB >AC ,AD 是中线,AE 是高.求证:AB 2-AC 2=2BC·DE 错证 如图.∵AE⊥BC于E,∴AB2=BE2+AE2,AC2=EC2+AE2.∴AB2-AC2=BE2-EC2=(BE+EC)·(BE-EC)=BC·(BE-EC).∵BD=DC,∴BE=BC-EC=2DC-EC.∴AB2-AC2=BC·(2DC-EC-EC)=2BC·DE.诊断题设中既没明确指出△ABC的形状,又没给出图形,因此,这个三角形有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高AE既可以在形内,也可以与一边重合,还可以在形外,这三种情况都符合题意.而这里仅只证明了其中的一种情况,这就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剩下的两种情况如图所示.,正确证明由读者自己完成.例、已知在△ABC中,三条边长分别为a,b,c,a=n,b=24n-1,c=244n(n是大于2的偶数).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错证1∵n是大于2的偶数,∴取n=4,这时a=4,b=3,c=5.∵a2+b2=42+32=25=52=c2,∴△ABC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由勾股定理知△ABC是直角三角形.正解∵a2+b2=n2+(24n-1)2=n2+416n-22n+1=416n+22n+1c2=(244n+)2=(214n+)2=416n+22n+1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知,△ABC是直角三角形. 诊断证明1错在以特殊取代一般.。

2022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7.1勾股定理第1课时勾股定理作业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221

2022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7.1勾股定理第1课时勾股定理作业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221
解:延长 AD,BC 交于点 E,在 Rt△ABE 中,∠A=60°,∴∠E=30°. 在 Rt△CDE 中,CD=4,∴CE=2CD=8,∴BE=BC+CE=6+8=14,设 AB =x,则有 AE=2x,根据勾股定理得 x2+142=(2x)2,解得 x=143 3 ,则 AB= 14 3
3
13.勾股定理神秘而美妙,它的证法多样,其巧妙各有不同,其中的“面积法” 给了小聪以灵感,他惊喜地发现,当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如图①或图②摆放时, 都可以用“面积法”来证明,下面是小聪利用图①证明勾股定理的过程:
∴12 b2+21 ab=12 c2+12 a(b-a), ∴a2+b2=c2. 请参照上述证法,利用图②完成下面的证明. 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按图②所示摆放,其中∠DAB=90°.求证:a2+b2=c2.
证明:如图,连接 BD,过点 B 作 DE 边上的高 BF,交 DE 的延长线于点 F,
则 BF=b-a,∵S 五边形 ACBED=S△ACB+S△ABE+S△ADE=12 ab+12 b2+12 ab,又∵S 五边形 ACBED=S△ACB+S△ABD+S△BDE=12 ab+12 c2+12 a(b-a),∴12 ab+12 b2+12 ab=12 ab +12 c2+12 a(b-a),∴a2+b2=c2
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按图①所示摆放,其中∠DAB=90°,求证:a2+b2=c2. 证明:连接 DB,过点 D 作 BC 边上的高 DF,交 BC 的延长线于点 F,则 DF=EC =b-a.
∵S 四边形 ADCB=S△ACD+S△ABC=21 b2+12 ab,
又∵S 四边形 ADCB=S△ADB+S△DCB=21 c2+21 a(b-a),
A. 3 B.3 C. 5 D.5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1勾股定理》课件 (共13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1勾股定理》课件 (共13张PPT)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谁比谁更优秀,只有谁比谁更努力。
很多人都去了,回来的时候每人拎着一只鸡,大家都很高兴!
人生,是一本太仓促的书,越认真越深刻;
越是优秀的人,越是努力,因为优秀从来不是与生俱来,从来不是一蹴而就。
人到中年,突然间醒悟许多,总算明白:人生,只有将世间的路一一走遍,才能到尽头;
一个土豪,每次出门都担心家中被盗,想买只狼狗栓门前护院,但又不想雇人喂狗浪费银两。
3.(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
的长为___5____;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的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的长为
__________.
4.求图17-1-1中直角三角形中未知的长度:b=____1_2___, c=____3_0____.
知识清单
知识点1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内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__边__的_平__方_. 勾股定理表示方法: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b ,斜边为c,那么a_2_+__b_2_=__c_2____. 勾股定理的由来:勾股定理也叫商高定理,在西方称为毕达 哥拉斯定理.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 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数 学家商高就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形式的勾股定理, 后来人们进一步发现并证明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两 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生活,只有将尘世况味种种尝遍,才能熬出头。
勾股定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边长的计算或直角三角形中线段之间的关系的证明问题.
人到中年,突然间醒悟许多,总算明白:人生,只有将世间的路一一走遍,才能到尽头;
如图17-1-7,一棵大树被台风刮断,若树在离地面9 m处折断,树顶端落在离树底部12 m处,则大树折断之前的高度为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知识点总结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知识点总结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知识点总结一.基础知识点: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

(即:a2+b2=c2)要点诠释: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其主要应用:(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在ABC∆中,90C∠=︒,则c,b,a=)(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两边的关系,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两边(3)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则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要点诠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转化为形”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应注意:(1)首先确定最大边,不妨设最长边长为:c;(2)验证c2与a2+b2是否具有相等关系,若c2=a2+b2,则△ABC是以∠C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若c2>a2+b2,则△ABC是以∠C为钝角的钝角三角形;若c2<a2+b2,则△ABC为锐角三角形)。

(定理中a,b,c及222+=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认为是唯一的,如若三角形a b c三边长a,b,c满足222+=,那么以a,b,c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a c b是b为斜边)3: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而其逆定理是判定定理;联系:勾股定理与其逆定理的题设和结论正好相反,都与直角三角形有关。

4:互逆命题的概念如果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题设,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

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

规律方法指导1.勾股定理的证明实际采用的是图形面积与代数恒等式的关系相互转化证明的。

2.勾股定理反映的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数量关系,可以用于解决求解直角三角形边边关系的题目。

3.勾股定理在应用时一定要注意弄清谁是斜边谁直角边,这是这个知识在应用过程中易犯的主要错误。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知识归纳总结(教案)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知识归纳总结(教案)
-勾股定理的空间几何推广:对于空间中长方体的对角线与边长的关系,学生可能难以形成直观的认识。
-突破方法:利用实物模型或计算机软件进行三维展示,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本节课的难点与重点是紧密联系的,教学过程中需针对这些难点进行深入讲解和反复练习,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精髓和应用。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难点,提升解题能力。
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我观察到学生们在合作解决问题时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不仅能够运用勾股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还能够将其与其他数学知识结合起来,这显示了他们良好的知识整合能力。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将理论应用到具体问题中时还存在困难,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关注和指导。
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时,有些学生不够积极,可能是由于害羞或是不够自信。我会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更加注重鼓励这些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感。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知识归纳总结(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知识归纳总结
1.勾股定理的概念及表述
-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勾股定理的证明
-平面几何法
-代数法
-欧几里得证法
3.勾股定理的应用
-求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
-解决实际问题
4.勾股数及勾股数列
-勾股数的定义及性质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使学生掌握严密的逻辑推理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强化数学建模素养:引导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培养学生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生建立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想象力和几何直观。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单元解读)八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单元解读)八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教材内容 ---教学目标定位
1.经历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探索过程;知道这两个定理的联系与区别能运用 这两个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认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重要意义,会运用这两个定理解决一些几 何问题. 3.通过具体的例子,了解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的命题, 知道原命题成立时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4.通过对我国古代研究勾股定理成就的介绍,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对勾股 定理的探索和交流,培养数学学习的信心.
知识结构
◆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介绍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第二节介绍勾股定理的 逆定理及其应用.在第二节中结合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内容展开,穿插介绍了 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知识结构
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定理,而其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一个 判定定理.教科书按照先性质后判定的顺序,第一节安排了对于勾股定理的 观察、计算、猜想、证明及简单应用的探究过程,第二节勾股定理逆定理 的安排也是设计了一个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发现和证明的完整过程.展现 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几何图形的基本思路和定理课观察→计算→猜 想→证明的基本流程.
教材内容 ---地位和作用
◆勾股定理既是对直角三角形性质的丰富与深化,又是学习锐角三角函数 的基础;是“以形求数、以数溯形”的重要工具;在解决面积问题、三角形 问题、四边形问题圆的问题中都有勾股定理的“倩影”. ◆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应用历来都是中考命题的重点.近年来各地中考中有关 勾股定理方面的命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利用股定理解决门框是否能通过 的问题、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梯子移动的问题、利用勾股定理解决芦苇倾斜 的问题、利用勾股定理在数轴上表示无理数、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折 叠问题、最短路径问题等。尤其是“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解决问题”几 乎在每个省份的考查中都有体现.

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课件-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课件-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③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④若a=b,则a2=b2.
A. 1
B. 2
C. 3
知1-练
D. 4
知识点 2 勾股定理的证明
知2-讲
1.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 满足
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 利用边的关系判定直角
三角形的步骤
3. 勾股定理与其逆定理的关系
∵x2+x2=( 2x)2,∴a2+b2=c2. ∴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知2-练
方法总结: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用角判定:①(定义法)有一个角为90° 的三角形是 直角三角形; ②(判定定理)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用边判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知2-练
知识拓展 设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c为最长边的长).
知2-讲
1.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直角三角形的一个依据,在判
定时不能说“在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斜边”,
因为还没有确定是直角三角形.
2. a2+b2=c2只是一种表现形式,满足a2=b2+c2或b2=
a2+c2的也是直角三角形,只是这时a或b为斜边长.
知2-练
例 3 判断满足下列条件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1)在△ABC中,∠A=25°,∠C=65°; (2)在△ABC中,AC=12,AB=20,BC=16; (3) 一 个 三 角 形 的 三 边 长 a , b , c 满 足 a ∶ b ∶ c = 1∶1∶2 . 解题秘方:紧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勾股定 理的逆定理”进行判断 .
知2-讲
勾股定∠B,在△ABC中,∠A,∠B,
条件 ∠C 的对边长分别
∠C的对边长分别为a,b,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7.1勾股定理第1课时勾股定理(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能应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和证明及简单应用.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分别为3 cm和4 cm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出斜边的长.再画一个两直角边分别为5和12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出斜边的长.你是否发现了32+42与52的关系,52+122与132的关系,即32+42=52,52+122=132,那么就有勾2+股2=弦2.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由一学生朗读“毕达哥拉斯观察地面图案发现勾股定理”的传说,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地面图形,猜想毕达哥拉斯发现了什么?拼图实验,探求新知1.多媒体课件演示教材第22~23页图17.1-2和图17.1-3,引导学生观察思考.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每组的三个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试说一说你的想法.引导学生用拼图法初步体验结论.生:这两组图形中,每组的大正方形的面积都等于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和.师:这只是猜想,一个数学命题的成立,还要经过我们的证明.归纳验证,得出定理(1)猜想:命题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2)是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有这样的特点呢?这就需要对一个一般的直角三角形进行证明.到目前为止,对这个命题的证明已有几百种之多,下面我们就看一看我国数学家赵爽是怎样证明这个定理的.①用多媒体课件演示.②小组合作探究:a.以直角三角形ABC的两条直角边a,b为边作两个正方形,你能通过剪、拼把它拼成弦图的样子吗?b.它们的面积分别怎样表示?它们有什么关系?c.利用学生自己准备的纸张拼一拼,摆一摆,体验古人赵爽的证法.想一想还有什么方法?师:通过拼摆,我们证实了命题1的正确性,命题1与直角三角形的边有关,我国把它称为勾股定理.即在我国古代,人们将直角三角形中短的直角边叫做勾,长的直角边叫做股,斜边叫做弦.二、例题讲解【例1】填空题.(1)在Rt△ABC中,∠C=90°,a=8,b=15,则c=________;(2)在Rt△ABC中,∠B=90°,a=3,b=4,则c=________;(3)在Rt△ABC中,∠C=90°,c=10,a∶b=3∶4,则a=________,b=________;(4)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三个连续偶数,则它的三边长分别为________;(5)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 cm,则它的高为________cm,面积为________cm2.【答案】(1)17(2)7(3)68(4)6,8,10(5)3 3【例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12,求第三边.分析:已知两边中,较大边12可能是直角边,也可能是斜边,因此应分两种情况分别进行计算.让学生知道考虑问题要全面,体会分类讨论思想.【答案】119或13三、巩固练习填空题.在Rt△ABC中,∠C=90°.(1)如果a=7,c=25,则b=________;(2)如果∠A=30°,a=4,则b=________;(3)如果∠A=45°,a=3,则c=________;(4)如果c=10,a-b=2,则b=________;(5)如果a,b,c是连续整数,则a+b+c=________;(6)如果b=8,a∶c=3∶5,则c=________.【答案】(1)24(2)43(3)32(4)6(5)12(6)10四、课堂小结1.本节课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2.你了解了勾股定理的发现和验证方法了吗?3.你还有什么困惑?本节课的设计关注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探索勾股定理的活动,关注学生能否在活动中积极思考、能够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否进行积极的联想(数形结合)以及学生能否有条理地表达活动过程和所获得的结论等.关注学生的拼图过程,鼓励学生结合自己所拼得的正方形验证勾股定理.第2课时勾股定理(2)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数学模型,并能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模型.难点如何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和勾股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一、复习导入问题1:欲登12米高的建筑物,为安全需要,需使梯子底端离建筑物5米,至少需要多长的梯子?师生行为:学生分小组讨论,建立直角三角形的数学模型.教师深入到小组活动中,倾听学生的想法.生:根据题意,(如图)AC是建筑物,则AC=12 m,BC=5 m,AB是梯子的长度,所以在Rt△ABC中,AB2=AC2+BC2=122+52=132,则AB=13 m.所以至少需13 m长的梯子.师:很好!由勾股定理可知,已知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a,b,就可以求出斜边c的长.由勾股定理可得a2=c2-b2或b2=c2-a2,由此可知,已知斜边与一条直角边的长,就可以求出另一条直角边的长,也就是说,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就可求出第三边的长.问题2:一个门框的尺寸如图所示,一块长3 m、宽2.2 m的长方形薄木板能否从门框内通过?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深入到学生的数学活动中,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生1:从题意可以看出,木板横着进,竖着进,都不能从门框内通过,只能试试斜着能否通过.生2:在长方形ABCD中,对角线AC是斜着能通过的最大长度,求出AC,再与木板的宽比较,就能知道木板是否能通过.师生共析:解: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AC2=AB2+BC2=12+22=5.因此AC=5≈2.236.因为AC>木板的宽,所以木板可以从门框内通过.二、例题讲解【例1】如图,山坡上两棵树之间的坡面距离是43米,则这两棵树之间的垂直距离是________米,水平距离是________米.分析:由∠CAB=30°易知垂直距离为23米,水平距离是6米.【答案】23 6【例2】教材第25页例2三、巩固练习1.如图,欲测量松花江的宽度,沿江岸取B,C两点,在江对岸取一点A,使AC垂直江岸,测得BC=50米,∠B=60°,则江面的宽度为________.【答案】503米2.某人欲横渡一条河,由于水流的影响,实际上岸地点C偏离欲到达地点B 200米,结果他在水中实际游了520米,求该河流的宽度.【答案】约480 m四、课堂小结1.谈谈自己在这节课的收获有哪些?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应用题;会构造直角三角形.2.本节是从实验问题出发,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并用勾股定理完成解答.这是一节实际应用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性,鼓励学生动手、动脑,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数学模型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第3课时勾股定理(3)1.利用勾股定理证明: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利用勾股定理,能在数轴上找到表示无理数的点.3.进一步学习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数学模型,并能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在数轴上寻找表示2,3,5,…这样的表示无理数的点.难点利用勾股定理寻找直角三角形中长度为无理数的线段.一、复习导入复习勾股定理的内容.本节课探究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师:在八年级上册,我们曾经通过画图得到结论: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你们能用勾股定理证明这一结论吗?学生思考并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并总结.先画出图形,再写出已知、求证如下:已知:如图,在Rt△ABC和Rt△A′B′C′中,∠C=∠C′=90°,AB=A′B′,AC =A′C′.求证:△ABC≌△A′B′C′.证明:在Rt△ABC和Rt△A′B′C′中,∠C=∠C′=90°,根据勾股定理,得BC =AB2-AC2,B′C′=A′B′2-A′C′2.又AB=A′B′,AC=A′C′,∴BC=B′C′,∴△ABC ≌△A′B′C′(SSS).师:我们知道数轴上的点有的表示有理数,有的表示无理数,你能在数轴上表示出13所对应的点吗?教师可指导学生寻找像长度为2,3,5,…这样的包含在直角三角形中的线段.师:由于要在数轴上表示点到原点的距离为2,3,5,…,所以只需画出长为2,3,5,…的线段即可,我们不妨先来画出长为2,3,5,…的线段.生:长为2的线段是直角边都为1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而长为5的线段是直角边为1和2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师:长为13的线段能否是直角边为正整数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呢?生:设c=13,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根据勾股定理a2+b2=c2,即a2+b2=13.若a,b为正整数,则13必须分解为两个平方数的和,即13=4+9,a2=4,b2=9,则a=2,b=3,所以长为13的线段是直角边长分别为2,3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在数轴上画出表示13的点.生:步骤如下:1.在数轴上找到点A,使OA=3.2.作直线l垂直于OA,在l上取一点B,使AB=2.3.以原点O为圆心、以OB为半径作弧,弧与数轴交于点C,则点C即为表示13的点.二、例题讲解【例1】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某一时刻刚好飞到一个男孩头顶正上方4800米处,过了10秒后,飞机距离这个男孩头顶5000米,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分析:根据题意,可以画出如图所示的图形,A点表示男孩头顶的位置,C,B点是两个时刻飞机的位置,∠C是直角,可以用勾股定理来解决这个问题.解:根据题意,得在Rt△ABC中,∠C=90°,AB=5000米,AC=4800米.由勾股定理,得AB2=AC2+BC2,即50002=BC2+48002,所以BC=1400米.飞机飞行1400米用了10秒,那么它1小时飞行的距离为1400×6×60=504000(米)=504(千米),即飞机飞行的速度为504千米/时.【例2】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棵水草,它高出水面3分米,一阵风吹来,水草被吹到一边,草尖齐至水面,已知水草移动的水平距离为6分米,问这里的水深是多少?解:根据题意,得到上图,其中D是无风时水草的最高点,BC为湖面,AB是一阵风吹过水草的位置,CD=3分米,CB=6分米,AD=AB,BC⊥AD,所以在Rt△ACB中,AB2=AC2+BC2,即(AC+3)2=AC2+62,AC2+6AC+9=AC2+36,∴6AC=27,AC=4.5,所以这里的水深为4.5分米.【例3】在数轴上作出表示17的点.解:以17为长的边可看作两直角边分别为4和1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因此,在数轴上画出表示17的点,如下图:师生行为: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①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②能否找到斜边为17,另外两条直角边为整数的直角三角形.三、课堂小结1.进一步巩固、掌握并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直角三角形问题.2.你对本节内容有哪些认识?会利用勾股定理得到一些无理数,并理解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本节课的教学中,在培养逻辑推理的能力方面,做了认真的考虑和精心的设计,把推理证明作为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自然延续,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水平出发,这些理念贯彻到课堂教学当中,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1课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2.熟记一些勾股数.3.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探究方法.重点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理解并掌握互逆命题、原命题、逆命题的有关概念及关系.难点归纳猜想出命题2的结论.一、复习导入活动探究(1)总结直角三角形有哪些性质;(2)一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是直角三角形?生:直角三角形有如下性质:(1)有一个角是直角;(2)两个锐角互余;(3)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4)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师:那么一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是直角三角形呢?生1:如果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90°,那么这个三角形就为直角三角形.生2: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的和是90°,那么这个三角形也是直角三角形.师:前面我们刚学习了勾股定理,知道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a,b与斜边c具有一定的数量关系即a2+b2=c2,我们是否可以不用角,而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来判定它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呢?我们来看一下古埃及人是如何做的?问题:据说古埃及人用下图的方法画直角:把一根长绳打上等距离的13个结,然后以3个结、4个结、5个结的长度为边长,用木桩钉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角便是直角.这个问题意味着,如果围成的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4,5,有下面的关系:32+42=52,那么围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画画看,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5 cm,6 cm,6.5 cm,有下面的关系:2.52+62=6.52,画出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换成三边分别为4 cm,7.5 cm,8.5 cm,再试一试.生1:我们不难发现上图中,第1个结到第4个结是3个单位长度即AC=3;同理BC =4,AB=5.因为32+42=52,所以我们围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生2: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2.5 cm,6 cm,6.5 cm.我们用尺规作图的方法作此三角形,经过测量后,发现6.5 cm的边所对的角是直角,并且2.52+62=6.52.再换成三边长分别为4 cm,7.5 cm,8.5 cm的三角形,可以发现8.5 cm的边所对的角是直角,且有42+7.52=8.52.师:很好!我们通过实际操作,猜想结论.命题2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再看下面的命题:命题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它们的题设和结论各有何关系?师:我们可以看到命题2与命题1的题设、结论正好相反,我们把像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的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例如把命题1当成原命题,那么命题2是命题1的逆命题.二、例题讲解【例1】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这些命题的逆命题成立吗?(1)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2)如果两个实数的平方相等,那么这两个实数相等;(3)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4)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分析:(1)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说逆命题时注意将题设和结论调换即可,但要分清题设和结论,并注意语言的运用;(2)理顺它们之间的关系,原命题有真有假,逆命题也有真有假,可能都真,也可能一真一假,还可能都假.解略.三、巩固练习教材第33页练习第2题.四、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本节内容有哪些认识?学生发言,教师点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将教学内容精简化,实行分层教学.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分割的思想.设计的题型前后呼应,使知识有序推进,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反思、感悟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感受探索、合作的乐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将目标分层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做题要求,达到巩固课堂知识的目的.第2课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1.理解并掌握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方法.2.理解逆定理、互逆定理的概念.重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及互逆定理的概念.难点理解互逆定理的概念.一、复习导入师:我们学过的勾股定理的内容是什么?生: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师:根据上节课学过的内容,我们得到了勾股定理逆命题的内容: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师:命题2是命题1的逆命题,命题1我们已证明过它的正确性,命题2正确吗?如何证明呢?师生行为:让学生试着寻找解题思路,教师可引导学生理清证明的思路.师:△ABC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如果△ABC是直角三角形,它应与直角边是a,b的直角三角形全等,实际情况是这样吗?我们画一个直角三角形A′B′C′,使B′C′=a,A′C′=b,∠C′=90°(如图),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在△ABC上,它们重合吗?生:我们所画的Rt△A′B′C′,(A′B′)2=a2+b2,又因为c2=a2+b2,所以(A′B′)2=c2,即A′B′=c.△ABC和△A′B′C′三边对应相等,所以两个三角形全等,∠C=∠C′=90°,所以△ABC 为直角三角形.即命题2是正确的.师:很好!我们证明了命题2是正确的,那么命题2就成为一个定理.由于命题1证明正确以后称为勾股定理,命题2又是命题1的逆命题,在此,我们就称定理2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称为互逆定理.师:但是不是原命题成立,逆命题一定成立呢?生:不一定,如命题“对顶角相等”成立,它的逆命题“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不成立.师: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生:例如原命题: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绝对值也相等.逆命题:如果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实数相等.显然原命题成立,而逆命题不一定成立.二、新课教授【例1】教材第32页例1【例2】教材第33页例2【例3】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所示,按规定这个零件中∠A和∠DBC都应为直角.工人师傅量出了这个零件各边的尺寸,那么这个零件符合要求吗?分析:这是一个利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解:在△ABD中,AB2+AD2=9+16=25=BD2,所以△ABD是直角三角形,∠A是直角.在△BCD中,BD2+BC2=25+144=169=132=CD2,所以△BCD是直角三角形,∠DBC是直角.因此这个零件符合要求.三、巩固练习1.小强在操场上向东走80 m后,又走了60 m,再走100 m回到原地.小强在操场上向东走了80 m后,又走60 m的方向是________.【答案】向正南或正北2.如图,在我国沿海有一艘不明国籍的轮船进入我国海域,我海军甲、乙两艘巡逻艇立即从相距13海里的A,B两个基地前去拦截,6分钟后同时到达C地将其拦截.已知甲巡逻艇每小时航行120海里,乙巡逻艇每小时航行50海里,航向为北偏西40°,求甲巡逻艇的航向.【答案】解:由题意可知:AC=120×6×160=12,BC=50×6×160=5,122+52=132.又AB=13,∴AC2+BC2=AB2,∴△ABC是直角三角形,且∠ACB=90°,∴∠CAB=40°,航向为北偏东50°.四、课堂小结1.同学们对本节的内容有哪些认识?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熟记几组勾股数.本节课我采用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发现、操作探究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分析、猜想、验证、推理的能力,切实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能力的培养.。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单元总结)(解析版)-2020-2021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单元总结)(解析版)-2020-2021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单元总结【思维导图】【知识要点】知识点一 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概念: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表示方法: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222a b c +=变式:1)a ²=c ²- b ²2)b ²=c ²- a ²适用范围: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它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因而在应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明了所考察的对象是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方法一:4EFGH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2214()2ab b a c ⨯+-=,化简可证.c ba HG FEDC BA方法二:b ac b a cca b c a b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221422S ab c ab c =⨯+=+ 大正方形面积为222()2S a b a ab b =+=++所以222a b c += 方法三:1()()2S a b a b =+⋅+梯形,2112S 222ADE ABE S S ab c ∆∆=+=⋅+梯形,化简得证222a b c += a b ccb a E DCB A知识点二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数概念: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222a b c +=中,a ,b ,c 为正整数时,称a ,b ,c 为一组勾股数常见的勾股数:如3,4,5;6,8,10;5,12,13;7,24,25等扩展: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n 组勾股数:1)221,2,1n n n -+(2,n ≥n 为正整数);2)2221,22,221n n n n n ++++(n 为正整数)3)2222,2,m n mn m n -+(,m n >m ,n 为正整数)注意:每组勾股数的相同整数倍,也是勾股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17.1 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222a b c += 勾股定理的证明:
方法一:4EFGH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221
4()2
ab b a c ⨯+-=,化简可证.
方法二: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221
422
S ab c ab c =⨯+=+
大正方形面积为222()2S a b a ab b =+=++ ∴222a b c +=
方法三:1()()2S a b a b =+⋅+梯形,211
2S 222
ADE ABE S S ab c ∆∆=+=⋅+梯形,化简得证
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互逆命题的概念
如果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题设,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
4、勾股数: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222a b c +=中,a ,b ,c 为正整数时,称a ,b ,c 为一组勾股数
常见的勾股数有:3、4、5;6、8、10;5、12、13;7、24、25等
b
a
c
b
a
c c
a
b
c
a
b c
b
a H
G F
E
D
C
B
A
a b
c c b
a
E
D C
B
A
例、在Rt△ABC中,a=3,b=4,求c.
错解由勾股定理,得
诊断这里默认了∠C为直角.其实,题目中没有明确哪个角为直角,当b>a时,∠B可以为直角,故本题解答遗漏了这一种情况.
当∠B为直角时,
例、已知Rt△ABC中,∠B=RT∠,,c= b.
错解由勾股定理,得
诊断这里错在盲目地套用勾股定理“a2+b2=c2”.殊不知,只有当∠C=Rt∠时,a2+b2=c2才能成立,而当∠B=Rt∠时,则勾股定理的表达式应为a2+c2=b2.
正确解答∵∠B=Rt∠,
由勾股定理知a2+c2=b2.

例、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为6cm、8cm,则第三边长为________.
错解设第三边长为xcm.由勾股定理,得x2=62+82.
=10
即第三边长为10cm.
诊断这里在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时,误认为第三边为斜边,其实题设中并没有说明已知的两边为直角边,∴第三边可能是斜边,也可能是直角边.
正确解法设第三边长为xcm.
若第三边长为斜边,由勾股定理,得
=10(cm)
若第三边长为直角边,则8cm长的边必为斜边,由勾股定理,得
x=22
86-=28=27(cm)
因此,第三边的长度是10cm 或者27cm.
例、如图,已知Rt △ABC 中,∠BAC=90°,AD 是高,AM 是中线,且AM=
12
BC=23AD.又RT △ABC
的周长是(6+23)cm.求AD .
错解 ∵△ABC 是直角三角形, ∴AC:AB:BC=3:4:5 ∴AC ∶AB ∶BC=3∶4∶5.
∴AC=
312(6+23)=33+,AB=412(6+23)=623+,BC=5
12
(6+23)=1553+
又∵
12AC AB •=1
2
BC AD • ∴AD=AC AB BC •=33623
231553
++⨯
+ =
(33)2(33)5(33)
+•++=2
5(3+3)(cm) 诊断 我们知道,“勾三股四弦五”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关系的一种特殊情形,并不能代表一般的直角三角
形的三边关系.上述解法犯了以特殊代替一般的错误.
正确解法∵AM=
23
AD ∴MD=222(
3)3AD AD -=3AD 又∵MC=MA ,∴CD=MD . ∵点C 与点M 关于AD 成轴对称.
∴AC=AM,∴∠AMD=60°=∠C.
∴∠B=30°,AC=1
2
BC,AB=
3
BC
∴AC+AB+BC=1
2
BC+
3
BC+BC=6+23.
∴BC=4.
∵1
2
BC=
23
3
AD,∴AD=
1
2
2
3
3
BC
=3(cm)
例、在△ABC中,a∶b∶c=9∶15∶12,试判定△ABC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错解依题意,设a=9k,b=15k,c=12k(k>0).
∵a2+b2=(9k)2+(15k)2=306k2,c2=(12k)2=144k2,
∴a2+b2≠c2.∴△ABC不是直角三角形.
诊断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三角形最长边的平方等于另外两边的平方和,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而上面解答错在没有分辨清楚最长边的情况下,就盲目套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正确解法由题意知b是最长边.设a=9k,b=15k,c=12k(k>0).
∵a2+c2=(9k)2+(12k)2=81k2+144k2=225k2.
b2=(15k)2=225k2,∴a2+c2=b2.
∴△ABC是直角三角形.
例、已知在△ABC中,AB>AC,AD是中线,AE是高.求证:AB2-AC2=2BC·DE
错证如图.
∵AE⊥BC于E,
∴AB2=BE2+AE2,
AC2=EC2+AE2.
∴AB2-AC2=BE2-EC2
=(BE+EC)·(BE-EC)
=BC·(BE-EC).
∵BD=DC,∴BE=BC-EC=2DC-EC.
∴AB2-AC2=BC·(2DC-EC-EC)=2BC·DE.
诊断题设中既没明确指出△ABC的形状,又没给出图形,因此,这个三角形有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高AE既可以在形内,也可以与一边重合,还可以在形外,这三种情况都符合题意.而这里仅只证明了其中的一种情况,这就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剩下的两种情况如图所示.

正确证明由读者自己完成.
例、已知在△ABC中,三条边长分别为a,b,c,a=n,
b=
2
4
n
-1,c=
24
4
n+
(n是大于2的偶数).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
错证1∵n是大于2的偶数,∴取n=4,这时a=4,b=3,c=5.∵a2+b2=42+32=25=52=c2,
∴△ABC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由勾股定理知△ABC是直角三角形.
正解∵a2+b2=n2+(
2
4
n
-1)2=n2+
4
16
n
-
2
2
n
+1=
4
16
n
+
2
2
n
+1
c2=(
24
4
n+
)2=(
2
1
4
n
+)2=
4
16
n
+
2
2
n
+1
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知,△ABC是直角三角形. 诊断证明1错在以特殊取代一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