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培训)管理学讲义
余世维-——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职业经理人讲义
![余世维-——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职业经理人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3260bbedfad6195f302ba68d.png)
如何成为一个成功发职业经理人(节选)内容提要第一部分员工管理与权威塑造第一讲如何管理下属第二讲如何塑造经理人的权威第二部分如何带好团队第三讲强化团队意识第四讲培养团队精神第三部分如何提升“思考力”、“决策务”、和“执行力”第五讲思考顾客在哪里第六讲学会如何决策第七讲选好接班人,落实执行力第四部分如何营建优秀的企业文化氛围第八讲企业文化是看不见的软件第九讲企业文化测评与主次文化第五部分如何提升经理人的逆境商数(AQ)第十讲成功指标:IQ/EQ/AQ第十一讲逆境的程度与压力现象第十二讲增强逆境抵抗力和自我减压方法第一部分员工管理与权威塑造第一讲如何管理下属【本讲重点】重视员工的管理正确处理顾客、员工与经理的关系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东京迪斯尼乐园员工培训案例【管理名言】带走我的员工,把我的工厂留下,不久后工厂就会长满杂草;拿走我的工厂,把我的员工留下,不久后我们还会有个更好的工厂。
—-安德鲁·卡内基重视员工的管理1.员工管理的现状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人们过于重视管理者自身的带头示范作用,却忽略了与顾客直接接触的员工。
在很多组织里,都把一切优惠条件和教育机会让给管理者,很多管理者都有出国考察和培训的机会.但是他们并没有把相应的能力传输给下属,以至于他的下属所受到的教育机会较少,在平时的工作中也没有接受特别的指正和训练,所以当他们在面对市场和顾客时,显得力不从心。
2.为什么要重视员工管理者即使再有能力也没有用,因为顾客所认识的通常都是面前的员工,而不是主管。
在旧的观念里面,通常是管理层来管理一家公司,但新的观念认为,应该让员工参与决策和管理.世界上有很多种汽车品牌,天津的夏利,上海的桑塔纳,广东的本田,湖北的雪铁龙,每一辆汽车车型都是经过仔细考虑、精心设计的。
那么为什么有的车型受欢迎而有的不受欢迎呢?这是因为在市场中消费者有不同的看法,设计者未能抓住消费者的不同喜好。
所以尽管管理者在做决策,但是实际上市场的反应可能并不是这样。
(职业经理培训)管理与管理学
![(职业经理培训)管理与管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eb52fe586529647d2628522e.png)
第壹章管理和管理学壹、管理的概念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是他人同自己壹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二、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壹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
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3、管理的任务、职能和层次。
管理的任务是:设计和维持壹种环境,使于这壹种环境种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三、管理既是壹门科学,又是壹门艺术科学是系统化的知识,科学的方法应能通过对事物的观察而对事物的本质做出判定,且通过继续不断的观察而对这些本质的确切性进行检验。
20世纪以来,管理知识逐渐系统化,且形成了壹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管理是壹门艺术,这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
艺术是知道到某种预期效果的有效方法或者“诀窍”像其他所有技艺壹样,管理工作也要利用系统化知识,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运用,已获得预期效果。
因此管理既是壹门科学也是壹门艺术,是科学和艺术的有机结合体。
四、管理的二重性1、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
2、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3、掌握管理二重性,对我们学习和从事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1)认真总结我国于管理理论和实践上正反俩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对我们有意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3)要结合实际,随机制宜的学习和运用。
五、管理学研究的内容1、管理学是壹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壹般方法的科学2、管理学有以下几个特点(1)壹般性(2)多科性(3)历史性(4)实践性六、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壹。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七、学习研究管理的方法1、唯物辩证法。
2、系统方法。
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八、系统的特性和观点特性:1、整体性。
2、目的性。
职业经理培训管理学原理大纲
![职业经理培训管理学原理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1d39661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d4.png)
职业经理培训管理学原理大纲一、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1.管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2.管理学的特点和重要性3.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及主要学派二、管理学的核心理论1.经济学原理在管理中的应用a.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原理b.成本与效益分析在管理中的应用2.组织行为学原理在管理中的应用a.个体行为理论及个体的动机和满足b.组织结构与权责分配原则c.团队合作与决策原则3.规划与战略管理学原理a.确定组织目标及目标层次原则b.制定和执行战略的原则c.管理战略变革的原则4.决策管理学原理a.决策过程及其类型b.有效决策的原则和方法c.决策风险与不确定性的管理5.绩效管理学原理a.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设计原则b.绩效管理的过程与方法c.管理中的绩效控制与调整三、管理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1.生产与运作管理学原理a.生产过程与流程管理原则b.质量管理及资源配置原则c.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管理原则2.营销管理学原理a.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原则b.产品定位与市场营销策略原则c.销售渠道与促销策略原则3.人力资源管理学原理a.人力资源规划与组织需求分析原则b.招聘与选拔原则c.培训与发展原则4.财务管理学原理a.财务报表与财务分析原则b.资本预算与投资决策原则c.资本结构与融资决策原则四、管理学实践案例分析1.案例一:企业战略转型管理a.案例背景及问题分析b.管理学原理在案例中的应用c.解决方案及效果评估2.案例二:团队合作与决策管理a.案例背景及问题分析b.管理学原理在案例中的应用c.解决方案及效果评估五、管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1.科技创新对管理学的影响2.环境变化对管理学的挑战3.管理学教育的发展方向附:相关参考读物。
经理人如何拾级而上经典实用课件之四职业经理培训讲义
![经理人如何拾级而上经典实用课件之四职业经理培训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b93b83758bd63186bdebbcaa.png)
• 注重对企业的控制
• 重视体系、制度及团队 力量
• 注重组织的整体营运
• 除了控制及解决当前问 题外,更多精力放在对 未来机会的把握上
在管理中,中国一直是人治,所以比较注重能人,而不重视 组织过程、体系及制度。为什么国内优秀企业不长久、大起 大落?主要原因就在于“能人” ——《中国企业批判》
树木成长 企业经营管理
• 良好的大环 境
•适时适量的 农药
• 与员工建立共同愿 景 • 适时的鼓励与关怀 • 持续不断的组织学 习
•调整薪资
•发放奖金
方向(Orientation)
•掌握正确的方向 •瞄准正确的目标 •取得正确的结果
组织(Networking)
•企业内部高效的工作团 队
•企业外部畅通的行销网 路
• 缺乏以职业及角色的 深度理解所从事的工 作
• 大多是能人
• 即使是不喜欢、不感 兴趣的工作,只要是 职责要求的,也会忠 实地去完成 • 是个好教练
补三:舒适区
认识舒适区 跳出舒适区 建立新舒适区
职业经理人的素质—经营哲学
传统管理者
职业经理人
• 重视经验、人才及个人 智慧,重视精英人才的 经营
• 缺乏科学程序,随机 性、偶然性大、可操 作性、控制性差
• 讲究科学程序及体 系
• 注重量化分析,重 事实与数据
• 考虑理想乐观面较多, • 进行多方案的选择,
考虑风险较少
方案的操作性较强
• 缺乏长远性及连续性
• 重计划及细节,考 虑各种可能的结果
职业经理人的素质—管理手段
传统管理者
职业经理人
• 重视人际协调、 讲究人情管理, 原则性较差
[职业经理培训]周三多管理学原理考纲加答案
![[职业经理培训]周三多管理学原理考纲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6b30c01ed9ad51f11df201.png)
(职业经理培训)周三多管理学原理考纲加答案4: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影响:人群关系理论是“行为科学”管理学派的早期思想,它只强调要重视人的行为,而行为科学还要求进一步研究人的行为规律,找出产生不同行为的影响因素,探讨如何控制人的行为以达到预定目标。
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1: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尚未满足的需要————为目标而驱使的行为————目标的满足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的观点a:一个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b: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需要才出现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感情和归属需要D:尊重需要E:自我实现需要缺点:缺乏客观实际性3.麦格雷戈X理论和Y理论X理论的主要观点:人的本性是坏的,一般人都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的特性,由于人有厌恶工作的特性,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仅用奖励的办法是不够的,,必须进行强制、监督、指挥、对惩罚进行威胁,才能使他们努力地去完成工作目标。
一般人胸无大志,通常满足于平平稳稳地完成工作。
Y理论的主要观点:人都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对工作的喜欢取决于他们把工作看成是一种满足还是一种惩罚。
人们在通常情况下愿意承担责任,人们都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制造性。
结论:x理论假设较低层次的需要支配着个人的行为,y理论则假设高层次的需要支配着人的行为。
麦戈雷格认为y理论比x理论更实际有效,因此他建议让员工参加工作于决策。
为员工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建立良好的群体关4.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抛弃了传统的观点:满意——(对立面)——不满意提出新观点:满意——没有满意——没有不满意——不满意调查认为: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都是工作的性质和内容方面的。
而使他们不满意的因素都是工作环境或者工作关系方面的。
赫茨伯格把前面的因素叫激励因素,后者叫保健因素(1)保健因素:当这类因素得到改善时,职工的不满就会消除,但是,保健因素对职工起不到激励的积极作用。
职业经理人-罗宾斯管理学原版讲义03 精品
![职业经理人-罗宾斯管理学原版讲义03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284987fcbcd126fff6050ba1.png)
Copyright © 2005 Prentice H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3–9
Strong versus Weak Cultures
• Strong Cultures
➢ Are cultures in which key values are deeply held and widely held.
culture. • Discuss the actions managers can take to make their
cultures more customer-responsive. • Define workplace spirituality.
Copyright © 2005 Prentice H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dimensions. • Define stake holders. • Identify the most common organizational stakeholders. • Explain why stakehold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is
important.
The Manager: Omnipotent or Symbolic
• Define the omnipotent and symbolic views of management.
• Contrast the action of manager according to the omnipotent and symbolic views.
3–4
L E A R N I N G O U T L I N E (cont’d)
(职业经理培训)管理学知识总结
![(职业经理培训)管理学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1f7792c910ef12d2bf9e742.png)
管理学知识总结(壹)泰罗壹、科学管理的核心观念:科学管理是以工厂管理为对象,以提高工人劳动生产率为目标,于对工人的工作和任务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标准操作方法,且用此法对工人进行指导训练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1-科学管理“四原则”1.“壹个最佳的方法”;2.科学的挑选人员;3.经济刺激;4.职能上的分工。
2-作业管理原则1.高的日作业定额;2.标准的作业条件;3.科学的挑选工人且使之成为第壹流工人;4.差别计件工资制。
3-职能化原理、例外原则和精神革命1.职能化原理;2.例外原则:指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把壹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基层管理人员去处理,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3.精神革命二、对科学管理的评价:科学管理理论为工作方法的改进和工时定额的制订提供了理论依据;科学管理理论提供了劳资精神革命的构思,为缓解劳资关系增加了可能性;以科学管理为核心的科学管理运动加强了公众对提高生产率的关心程度;此外仍提升了管理理论的科学性。
三、科学管理的俩大较突出缺陷:1.泰罗把分析原则和行动原则混淆了;2.计划工作和实际工作的分离。
(二)法约尔壹、壹般管理理论:1.运营和管理的区别:运营包括六种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管理活动包括五大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2.管理的五要素(1)计划制定行动计划的依据有:①企业资源②目前正于进行的工作的性质和重要性③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行动计划四要素:行动路线、行动阶段、行动手段、计划目标良好的行动计划四大特点:统壹性、连续性、灵活性、精确性(2)组织:指确定企业于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的结构。
且组织的效率取决于其成员的素质和创造力。
(3)指挥:是保证企业职员能履行赋予他的职能,以及下级有良好的表现,使下级增强责任感,最终是企业的活动最富成效性。
对行使指挥权的管理者的8个要求:①透彻的了解下属②淘汰不胜任者③拟定且了解雇佣协定④树立良好的榜样⑤定期检查组织结构,避免双重领导⑥召开助手会议,了解情况,集中力量⑦不限于日常琐事⑧力争使职员团结、互助、主动、忠诚。
(职业经理培训)管理学课件
![(职业经理培训)管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7bbd2c82b160b4e777fcf6f.png)
一.课程内容概述:《管理学》是对组织的经营活动和组织活动进行研究的科学,其目的在于阐明组织进行经营活动和组织活动的一般规律,为组织的经营提供一种指导框架。
《管理学》课程主要是由低向高从三个层次来阐述:第一层次是管理的内涵,包括管理活动、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第二层次是管理过程,包括决策、计划、组织、人力资源、领导、激励、沟通、控制等管理的职能活动;第三层次是管理的改进与创新。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管理学》是一门管理学科的基础课程,同时又是一门范围极广的综合性的学科。
管理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
该课程要求学生了解西方各管理学派的思想及特点,系统掌握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同时结合中国的国情,结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及企业改革的现状,思考如何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方法,以便迅速提高我国的管理水平,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管理体系。
管理学课的基本任务有二个,一是传授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二是结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企业改革的现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探索中国成功的管理经验。
三.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管理的基本职能,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管理的基本职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四.课程的重要作用:《管理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不仅讲授三个层次的管理内容,同时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习的是管理思维和学习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扬求实和创新精神,从而发挥学生在《管理学》中所学习的创新思想,以期达到在学习中实践创新,在创新中学习的目的。
第一节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第二节中外早期管理思想第三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管理活动一、管理的定义实验:把6只猴子分别关在3间空房子里,每间两只,房子里分别放置一定数量的食物,但放的位置高度不一样。
(职业经理培训)管理学讲义
![(职业经理培训)管理学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21178a8808a1284ac950430a.png)
(职业经理培训)管理学讲义管理学讲义第一章管理概述1、管理含义?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这个定义包含着以下四层含义:(1)管理是服务于组织目标实现的一项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2)管理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工作活动构成的。
这些活动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它们成为管理的基本职能。
(3)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要从效率和效果两个方面来评判。
即管理工作的成效好坏、有效性如何,就集中体现在它是否使组织花费最少的资源投入而取得最大的且最合乎需要的成果产出。
“正确地做正确的事。
”(4)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开展的,环境既提供了机遇和机会,也构成了挑战或威胁。
2、管理的三大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管理具有二重性,一是与生产力相联系,通过“指挥劳动”表现出来的管理的自然属性;二是与生产关系、社会文化相联系的,通过“监督劳动”表现出来的管理的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为我们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使用权我们可以大胆地引进和吸收国外成熟的经验,来迅速提高我国的管理水平。
管理的社会属性则告诉我们,决不能全盘照搬国外做法,必须考虑我们自己的国情,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
(2)管理工作不同于作业工作管理工作是独立进行,有别于作业工作又为作业工作提供服务的活动。
管理活动和作业活动并存于一个组织之中,才能保证组织目标的圆满实现。
管理人员的工作,从本质上说,是通过他人并同他人一道实现组织的目标。
在通常情况下,管理人员并不亲自从事具体工作,而是委托他人,自己则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计划安排、组织落实、指导激励和检查控制其他人的工作。
(3)管理工作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管理是一门科学,是大量学者和实业家在总结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形成的,它包括了有关管理工作的理论、原理、方法以及系统化的管理知识,它已为实践所证明,并用以指导人们从事管理的实践。
职业经理人管理技能培训PPT课件教材讲义
![职业经理人管理技能培训PPT课件教材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bd057d42168884868762d65d.png)
“权”:即管理者所处的职位本身具有的权力,如 奖
赏权、惩罚权 “威”:管理者的个人权力,如人格魅力、丰富 的
经验、卓越的工作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
2.2 谦虚是一种美德
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 ------卢维斯定理
管理者要善于听取最基层员工的意见,要谦虚为怀, 多方调节好心态,多信任下属,掌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一切。
课程回顾:
1、管理的定义
2、管理机制模型 3、管理者该干什么 4、职业经理的特质 5、“权威”的定义
第三部分:职业经理人 角色认知
讨论:
我们的角色?
职业经理具有哪些角色
下属
同事
同事
上司
3、1 作为下属的职业经理
职业经理是“老板”的替身
职业经理人是怎么产生的?
{管理专业化 提高组织效能和生产力
3.1.1 作为“老板”替身的“四项准则”
A、 代表公司 1、代表公司进行管理
1)代表公司对所负责的部门实施管理,你的行为是职务 行为,不是个人行为;
2)对工作的安排,是根据职务需要,而不是个人意愿。
2、公司承担相关责任
权限范围内的事,公司必须支持,并承担相关责任
{对部门的管理 合同
B、体现“老板”的意志
管理上让领导满意,服务上让其他部门满意
3、3 作为上司的职业经理
职业经理作为上司的两个问题: 1、您认为您的上司最应该做什么? 2、作为您的上司,您最不希望他做什么?
您在下属面前的“样子”
A、管理者
管理者是通过他人达成工作目标的人,职业 经理是通过下属来完成绩效指标的!
如果一个职业经理不是通过他的下属或部门
职业经理培训管理学基础必备大全
![职业经理培训管理学基础必备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a706bafb3b3567ec102d8af6.png)
(职业经理培训)(管理学基础必备大全)1.计划。
计划是事先对未来行为所作的安排,它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2.组织。
组织是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其主要内容是:设置组织部门;确定各部门的工作标准、职权、职责;制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及联系方式和规范等等。
3.领导。
领导职能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中。
组织的高层、中层和基层领导都担负着领导职能。
4.控制。
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
四、管理者的分类每个管理者都处于不同的管理岗位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他们进行分类。
1.按管理者所处的层次可以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
作为一名管理者,不论处于组织的哪一层次,其履行的管理职能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几个方面,只是履行职能的重点和程度不同。
另外,对于同一管理职能,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从事的具体管理工作的内涵也不完全相同。
2.按管理者所处的活动领域可以分为:企业管理者、政府部门管理者和其他部门管理者。
五、管理者角色加拿大学者亨利•明茨伯格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即人际关系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请参见下表:六、管理者技能管理者在行使各种管理职能、扮演三类管理角色时,必须具备以下三类技能。
1.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所需要的技术和能力。
技术技能对于各种层次管理者的重要性有所不同,对基层管理者尤为重要。
2.人际技能又称人际关系技能,是指成功地与人打交道并与人沟通的能力。
包括联络、处理和协调组织内外人际关系的能力,激励组织内外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能力,正确地指导和指挥组织成员开展工作的能力。
3.概念技能,是指管理者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很强的概念技能为管理者识别问题的存在、制定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选择最好的方案并付诸实施提供了便利。
七、组织外部环境组织外部环境是指对组织的绩效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因素。
职业经理精品课程管理学基础
![职业经理精品课程管理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6c5b085431126edb6f1a10bc.png)
国家教育部《职业经理》精品课程《管理学基础》《管理学基础》课程是管理类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该课程理论性强,涉及面广,起到引导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养成管理思维的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为今后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和从事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实用性。
同学们,这个学期由我和大家来共同完成《管理学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
在开始讲述管理学有关原理和方法之前,我想首先给大家交代清楚以下几件事情:一、什么是管理,管理学?管理,是一个内涵极其广泛的概念。
从字面上讲,管即管辖,管制,经管,管教,掌管等等,理即治理,理事,处理,整理等等。
可见,管理是一个与权力有关的概念,既然与权力有关,那么一定有行使权力的人——管理者,以及接受权力的人——被管理者或管理的对象,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或管理对象又构成组织;而对一个组织进行管理,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某种目标,比如,原始社会里人们在狩猎过程中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就是一种管理,其目标就是获得猎物。
管理世界的基本元素,有3个——人,物与组织。
管理,实际上就是为了完成目标而在这三个元素上做文章。
因此,我们可以将管理简单定义为:“管理就是组织人力与物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学是关于管理活动的科学,是从管理实践中总结、归纳,提练出来的一门研究一般管理理论和原理的科学,它从实践中来,到实践去,是指导组织管理活动的基本思想的方法论。
二、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学基础》这门课程?在现代社会中,管理是有助于实现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不管人们从事何种职业,都在参与管理;例如,管理国家,或管理家庭,或管理企业、医院,或管理业务等等。
可以说,大到一个国家,一个组织,小到一个车间,一个班组,甚至个人,都需要管理。
职业经理培训管理学第一篇总论教案
![职业经理培训管理学第一篇总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2cb61a960590c69ec376ad.png)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管理的定义及其含义、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
教学难点:管理的定义和管理职能的相互关系
教学基本内容及方法手段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解、
壹、管理的定义
1. 管理定义的讨论:
①外国学者对管理定义的界定:
泰罗、法约尔、孔茨、西蒙、福莱特、罗宾斯、刘易斯等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管理的 含义。
他们的立足点不同,描述的角度不同,其本质均是壹样的。
无论哪壹层管理者均或多或少地要从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职能,只是
◇中层管理者:—在组织中中层机构的负责人员。 主要职能:负责执行决策、监督与协调基层管理者的 工作。
所占的比例不同。 管理者层次和管理职能
②按管理者管理的领域划分
综合管理者
财人 营研
务 事 销 发 …..
◇综合管理者:——负责整个组织或部门 全部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
信息获取
环境环境 二、管理的职能 1.管理的基本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2.管理的七大职能 ①信息获取——是信息获取、处理、维持、分配的简称。 信息获取的能力大小往往决定着组织管理效率的高低和运行情况的好坏。 ②决策——管理者识别问题且 解决问题及利用机会的过程。 ③计划——制定目标且 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须的行为。 ◇确定方向和目标 计划包括◇制订业务决策 ◇编制行动计划 ④组织——是指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建立和协调组织结构的工作过程。 ◇对员工的活动进行合理分工和协调; ◇对有限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主要内容◇进行部门划分和岗位设计; ◇规定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权力; ◇用制度规定信息的传输方式; ⑤领导——激励和引导员工让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做出贡献。 ◆实质:指利用组织赋予的权力和自身的能力去指挥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 力工作的过程。
《职业经理培训讲义》课件
![《职业经理培训讲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776f27f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cc.png)
在工作中不断实践,总结经验教训,反思自己的不足,持续改
进个人工作表现。
寻求导师指导
03
寻找一位经验丰富、乐于分享的导师,寻求他们的指导和建议
,帮助自己更快成长。
职业经理的未来趋势
1 2 3
技术与数字化
随着科技和数字化的发展,职业经理需要不断学 习和掌握新技术和数字化工具,以适应未来的工 作需求。
跨界合作与整合
项目计划与执行
项目计划的重要性与制定过程
项目计划是项目管理的基础,它为项目的执行、监控和收尾提供了指导。项目计划应详细列出项目的目标、范围、时间表、 预算、资源需求和风险管理策略。制定项目计划需要跨职能团队的合作,以确保计划的全面性和可行性。项目计划应具有足 够的灵活性,以应对项目过程中的变化,同时也要具有足够的刚性,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
持续学习,勇于创新,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 。
02
领导力与团队管理
领导力理论
01
02
03
领导力定义
领导力是一种影响和引导 团队成员实现共同目标的 能力。
领导风格
根据情境和团队需求,选 择合适的领导风格,如民 主、权威、变革等。
领导力素质
具备战略眼光、沟通能力 、决策能力、团队建设等 领导力素质。
职业经理培训讲义
目录
• 职业经理的角色与职责 • 领导力与团队管理 • 战略规划与执行 • 项目管理与实践 • 财务管理与决策分析 • 职业发展与规划
01
职业经理的角色与职 责
职业经理的定义与角色
职业经理
指在各类组织中,专门从事管理 工作的人员,他们以提供管理服 务为职业,并具备相应的专业素 质和管理能力。
制定战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经理培训)管理学讲义管理学讲义第一章管理概述1、管理含义?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这个定义包含着以下四层含义:(1)管理是服务于组织目标实现的一项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2)管理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工作活动构成的。
这些活动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它们成为管理的基本职能。
(3)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要从效率和效果两个方面来评判。
即管理工作的成效好坏、有效性如何,就集中体现在它是否使组织花费最少的资源投入而取得最大的且最合乎需要的成果产出。
“正确地做正确的事。
”(4)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开展的,环境既提供了机遇和机会,也构成了挑战或威胁。
2、管理的三大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管理具有二重性,一是与生产力相联系,通过“指挥劳动”表现出来的管理的自然属性;二是与生产关系、社会文化相联系的,通过“监督劳动”表现出来的管理的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为我们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使用权我们可以大胆地引进和吸收国外成熟的经验,来迅速提高我国的管理水平。
管理的社会属性则告诉我们,决不能全盘照搬国外做法,必须考虑我们自己的国情,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
(2)管理工作不同于作业工作管理工作是独立进行,有别于作业工作又为作业工作提供服务的活动。
管理活动和作业活动并存于一个组织之中,才能保证组织目标的圆满实现。
管理人员的工作,从本质上说,是通过他人并同他人一道实现组织的目标。
在通常情况下,管理人员并不亲自从事具体工作,而是委托他人,自己则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计划安排、组织落实、指导激励和检查控制其他人的工作。
(3)管理工作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管理是一门科学,是大量学者和实业家在总结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形成的,它包括了有关管理工作的理论、原理、方法以及系统化的管理知识,它已为实践所证明,并用以指导人们从事管理的实践。
当然,管理学同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相比,还只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而且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科学。
管理科学并不能为管理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它要求管理工作者以管理的理论原则和基本方法为基础,结合实际,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以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
从这个角度看,管理又是一种艺术,即利用了系统化的知识并根据实际情况发挥创造性的艺术。
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并不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的。
所以,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3、管理的应用范围?(1)管理普遍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组织。
这是因为任何组织为了实现其特定的组织目标都存在其有限资源的合理调配和有效利用问题,因此也就有了管理问题。
(2)不同类型的组织,由于其业务作业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多少存在一些差异,因而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从基本管理职能和管理原理与方法来看,各种不同类型的组织具有相似性、共通性。
4、管理的任务?(1)实现本机构的特殊目的和使命。
(2)使工作富有活力并使员工有所成就。
(3)关心对社会的影响,并承担社会责任。
5、管理主要思想及其演变?第一阶段,早期的管理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以前。
第二阶段,古典的管理思想,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形成的有一定科学依据的管理理论,共代表人物有泰勒、法约尔、韦伯等。
第三阶段,行为科学理论,在早期叫人际关系学说,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以后发展成为行为科学理论;在60年代中叶,又发展成为组织行为学。
其代表人物包括梅奥、巴纳德等。
第四阶段,现代管理思想,主要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这一时期管理领域非常活跃,出现了一系列管理学派,每一学派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这些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渊源和理论内容上互相影响和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互相争荣的局面,被形象地称作“管理理论的丛林”。
6、泰勒的科学管理?(1)研究角度生产作业现场的科学管理原理和方法即侧重研究基层的作业管理。
(2)泰勒(科学管理之父)提出科学管理思想的目的是要改变传统的一切凭经验办事(工人凭经验操作机器,管理人员凭借经验进行管理)的落后状态,使经验的管理转变成为一种“科学的”管理。
(3)泰勒主张的意义泰勒的主张被认为是管理思想史上的一次“革命”。
它使劳资双方关注的焦点从盈余的分配比例转到了通过共同努力把盈余的绝对量做大,从而使盈余分配比例的争论成为不必要。
同时,泰勒还提出了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系列科学的管理方法。
(4)泰勒科学管理的四项原则①通过动作和时间研究法对工人工作过程的每一个五一节进行科学的观察分析,制订出标准的操作方法,用以规范工人的工作活动和工作定额。
②细致地挑选工人,并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培训,使他们能按照规定的标准工作法进行操作,提高生产劳动的效率。
③真诚地与工人们合作,以确保劳资双方都能从生产效率的提高中得到好处。
为此,泰勒建议实行“差别工资制”,对完成工作定额的工人按照较高的计件工资率水平来计算和发放工资,对完不成工作定额的工人则按较低的计件工资率来计算和发放工资。
通过金钱激励,促使工人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
而在生产率提高幅度超过工资增加幅度的情况下,雇主也就从“做大的馅饼”中得到了更多的效益。
④明确管理者和工人各自的工作和责任,实现管理工作与操作工作的分工,并对管理工作也按具体的职能不同进行细分,实行职能制组织设计和贯彻例外管理原则。
7、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1)研究角度站在高层管理者角度研究整个组织的管理问题。
法约尔(组织管理之父)的一般管理理论的内容可以概括为“6514”:(2)将工业企业中的各种活动划分为六类: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
管理活动是企业运营中的一项主要的活动。
(3)管理活动本身又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要素。
管理不仅是工业企业的有效运营所不可缺少的,它也存在于一切有组织的人类活动之中,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活动。
(4)管理的成功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管理者要能灵活地贯彻管理的一系列原则。
这些原则共14条:①劳动分工:实行劳动的专业化分工可以提高雇员的工作效率,从而增加产出。
②权责对等:管理者必须拥有命令下级的权力,但这种权力又必须与责任相匹配,不能责大于权或者权大于责。
③纪律严明:雇员必须服从和尊重组织的规定,领导者以身作则,使管理者和员工都对组织规章有明确的理解并实行公平的奖惩,这些对于保证纪律的有效性都非常重要。
④统一指挥: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只接受一个上级的指挥,并向这个上级汇报自己的工作。
⑤统一领导:每一项具有共同目标的活动,都应当在一位管理者和一个计划的指导下进行。
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任何雇员个人或雇员群体的利益,不能够超越组织整体的利益。
⑦报酬:对雇员的劳动必须付以公平合理的报酬。
⑧集权:集权反映下级参与决策的程度。
决策制定权是集中于管理当局还是分散给下属,这只是一个适度的问题,管理当局的任务是找到在每一种情况下最合适的集权程度。
⑨等级链:从组织的基层到高层,就建立一个关系明确的等级链系统,使信息的传递按等级链进行。
不过,如果顺着这条等级链沟通会造成信息的延误,则应允许越级报告和横向沟通,以保证重要信息的畅通无阻。
⑩秩序:无论是物品还是人员,都应该在恰当的时候处在恰当的位置上。
(11)公平:管理者应当友善和公正地对待下属。
(12)人员稳定:每个人适应自己的工作都需要一定的时间,高级雇员不要轻易流动,以免影响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管理者应制定出规范的人事计划,以保证组织所需人员的供应。
(13)首创性:应鼓励员工发表意见和主动地开展工作。
(14)团结精神:强调团结精神将会促进组织内部的和谐与统一。
(4)法约尔提出的一般管理的要素和原则,实际上奠定了以后在20世纪50年代兴盛起来的管理过程研究的基本理论基础。
8、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韦伯(组织理论之父)认为理想的行政组织是通过职务和职位来管理的,而不是通过传统的世袭地位来管理。
要使得行政组织发挥作用,管理应以知识为依据进行控制,管理者应有胜任工作的能力,应该依据客观事实而不是主观意志来领导。
韦伯理想的行政集权组织的主要特点如下:(1)任何机构组织都应有确定的目标。
(2)目标必须实行劳动分工。
(3)按等级制度形成的一个指挥链。
(4)在人员关系上,这是一种非人格化的关系,也就是说,他们之间是一种指挥和服从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由不同的职位和职位的高低来决定,不是由个人决定,而是由职位所赋予的权力所决定,个人之间的关系不能影响到工作关系。
(5)承担每一个职位的人都是经过挑选的,也就是说必须经过考试和培训。
(6)该人员实行委任制,所有的管理人员都是任命的,而不是选举的。
(7)管理人员管理企业或其他组织,但他不是这些企业或组织的所有者。
(8)管理人员有固定的薪金,并有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有严格的考核制度。
管理人员的升迁是完全由他的上级来决定的,下级不得表示任何意见,以防止破坏上下级的指挥系统,通过这种制度来培养组织成员的团队精神,要求他们忠于组织。
(9)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的法规和纪律,这些规则不受个人感情的影响,而适用于一切情况。
9、古典管理理论的特点?(1)把组织中的人当作“机器”来看待,忽视“人”的因素及人的需要、行为,所以有人称古典管理思想下的组织实际上是“无人的组织”;(2)没有看到组织与外部的联系,关注的只是组织内部的问题,因此是一种“封闭系统”的管理时代。
10、霍桑实验的发现?梅粤在《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中对霍桑实验的结果进行系统总结。
其主要观点是:(1)员工是“社会人”,具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要,而不是单纯地追求金钱收入和物质条件的满足。
(2)企业中除此之外正式组织外还存在非正式组织。
(3)企业的领导者应注重通过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来激发“士气”,从而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11、麦格雷戈的“X-Y”理论?在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长期从事心理学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立足于对现实中企业管理者对员工所采取的管理方式不同提出此理论,并在1957年发表的《企业的人性面》中指出,按“X理论”来进行管理的传统方式,需要向体现“Y理论”观点新模式转变。
麦格雷戈认为,管理者因为对员工持有两种不同的看法,相应地采取了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
(1)X理论按“X理论”来实施管理的管理者,对员工的人性持有如下基本判断:①一般人天性好逸恶劳,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工作。
②人生来就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的要求。
③一般人缺乏进取心,逃避责任,甘愿听从指挥,安于现状,没有创造性。
④人们通常容易受骗,易受人煽动。
基于这种对员工人性的判断,持X理论观的管理者就必然在管理工作中对员工采用强制、惩罚、解雇等手段来迫使他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