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教案示例一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e8bdd7e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e4.png)
-给出建议:针对学生作业中的问题,教师应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指导学生如何改正并提高作业质量。
-鼓励进步:对于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定期反馈:教师可以定期与学生进行作业反馈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遇到的困难,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答案:我国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种类繁多,但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对我国工业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重工业;东部地区矿产资源相对较少,制约了工业发展。
例题四:
题目:请说明我国生物资源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对我国农业和生态保护的影响。
答案:我国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生物资源的基本特征对我国农业和生态保护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物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地理
3.授课时间:2课时
4.教学时数:2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内容,强调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3章第1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3章第1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274ad7482fb4daa48d4b77.png)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导学案设计一、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分类。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3.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崭新观念,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二、重点、难点重点:1、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2、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难点:1、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会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的基本特征,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商讨保障供给的对策。
三、教授新课自主学习(一):阅读课本p62-63的内容,找出自然资源的概念和自然资源的分类问题(一):判断下列各项中是否属于自然资源:阳光汽车土地高铁糖果煤炭电视长江问题(二)对下列自然资源进行分类,并说明原因:温泉树木草地潮汐能藏羚羊风能海鱼核能天然气花岗岩问题(三):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结合图文资料,谈谈你的看法?自主学习(二):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64—65内容,思考: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出谋划策:对于我国资源的严峻形势你有什么好建议?四、合作探究:我们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做?“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解读学目标4、教育学生进行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探究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和积极地参与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的行列中。
教学重点1、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2、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分析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会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的基本特征,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商讨保障供给的对策。
解读方法教学方法情景感受法、分析归纳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引导启发点拨法。
学习方法观察法、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观察认识自然资源播放一段反映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的视频。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教学设计及优化训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教学设计及优化训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97ad48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18.png)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教学设计及优化训练答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介绍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图片,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节约和保护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对自然资源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分类和特点掌握不扎实,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掌握自然资源的分类。
2.使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增强节约和保护资源的意识。
3.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了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2.运用讨论法,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图片,用于课堂讲解和分析。
2.设计好讨论题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制作多媒体课件,便于课堂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自然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然资源?为什么保护自然资源很重要?2.呈现(10分钟)介绍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4.巩固(5分钟)针对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我国在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挑战。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树立节约和保护资源的意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下节课分享心得。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教案 (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教案 (新版)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0b94b36be1e650e53ea9934.png)
《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教案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2、能运用资料说明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4、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1、学会判断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并能说出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明白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有量之间的辨证关系2、使学生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
教学难点1、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特点。
2、使学生明白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及其相互作用的辨证关系。
教学方法讲解法、图表法、比较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教具自制图表(我国自然资源国情基本特征示意表)、小黑板(环境意识测试题、课堂练习题)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讲解]前几章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它们是我国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家知道,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自然环境,也离不开自然资源。
那么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如何呢?我们又怎样利用它们为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服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板书】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讲授新课板书:一、什么是自然资源?师:自然资源是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如: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等。
同学们在书中找出这个概念划出来。
同学们要注意两点,一是:来自于自然界,二是: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
判断是不是自然资源要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
下面我们来做一道判断题:小麦不是,它虽然有利用价值,但不是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的,而是通过人们利用土地资源种植出来的,所以不是。
煤炭是,它存在于自然界,并且对人类有利用价值。
闪电不是,它虽然来自自然界,但是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来说,闪电还不能被人类所利用,所以不是。
转: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自然资源了,那么自然资源都有什么用途呢?板书:二、自然资源的用途⑴我们利用土地资源可是发展种植业,可是发展畜牧业等。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教案及优化训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教案及优化训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16f7b8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89.png)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教案及优化训练答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自然资源》,这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重要性以及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合理利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然资源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利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自然资源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3.让学生掌握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合理利用的方法。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合理利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图表和案例。
2.准备课堂练习题和优化训练答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地理知识,如:什么是地理?地理学什么?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自然资源。
2.呈现(15分钟)展示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
通过展示我国各类自然资源的图片和图表,使学生对我国自然资源有直观的认识。
3.操练(20分钟)让学生结合教材,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合理利用的方法。
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讨论如何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合理利用的方法。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3d562ae844769eae009edac.png)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与重要性。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现状。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探究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和积极地参与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的行列中。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教学难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积极进行发散思维,理论联系实际,使用情景感受法、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反映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的视频,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大自然,她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学生总结:(土地、阳光、矿产、水、森林等)。
循序渐进:1.它们是存在于自然界,还是人为创造的?2.它们对人类来说有没有利用价值?【讲授新课】一、图说自然资源(自主探究,归纳提升、学以致用)(一)自主探究阅读学习“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找出以下问题:1.什么是自然资源?2.自然资源的分类?3.怎样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二)归纳提升1.从衣、食、住、行和学习等方面,举例说明哪些是自然资源?2.小组讨论:在我国东南沿海,小河中的水为什么总也流不完?2(提示:水资源是一次性资源吗?从而引出自然资源的分类。
)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
如土地、阳光、森用一点就少一点。
几乎不可再生,形成、水能等;非可再生资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林水、如煤炭、石油、铁矿等。
用一点就少一点的煤炭资源进2可循环使用的土地资源和3.133.过渡:引入教材.行比较。
3明确可再生资源和非(通过比较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形成过程和速度的不同,可再生资源要区别对待)。
要合理利用,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应该十分对于可再生资源:珍惜和节约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4db7ac25c52cc58bd6bef0.png)
说出下列资源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的。
天然钻石、山羊、皮鞋、制作羊绒大衣的布匹、阳光、闪电、地震。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四)教师点拨
1.自然资源的范围不是一成不变的,象空气、风景以前不是自然资源,现在就归为自然资源,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不是自然资源的地震、闪电或者海啸以后很可能会变成自然资源。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后可能还会有新自然资源被开发利用。
2.教师展示新能源可燃冰的发现、开发和利用前景。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自然资源的范畴在逐渐增大。
但是由于我国的人口过多、需求量过大,还需要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五)解疑释惑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我国的资源现状是总量丰富,人均少。
(六)合作探究
针对我国自然资源人均较少的现状,人口众多对资源的需求量多的现状,如何科学利用自然资源。
三、课堂小结
教师展示知识树帮学生梳理知识。
四、达标测试
完成配套同步练习。
板书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58b187e8852458fb760b560e.png)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土地 阳光 森林 煤炭 石油 铁矿 天然气
可再生资源
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 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
非可再生资源状元成才路
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 状元成才路
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 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
自然 资源
人类的生存与发 展离不开对自然 资源的使用!
➢ 我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但
状元成才路
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 ➢ 我国耕地面积居世 状元成才路 界第四位,但人均耕地面积
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 我国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径流 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 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五位,但人均森林面积 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种类相当齐全。土 地、水、水能、森林、矿产等许多自然资源 的总量均居世界前列。
自然资源相
对短缺,人
对自然资源 均不足的状
人口增长和 的需求量大 况更加突出
经济的快速
幅度增加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发展 状元成才路
石油进口大国
阅读材料
石油被称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血液”,
节能减排之节能有道
拓展延伸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1. 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并不难,对于我们往往是 举手之劳。下面这几种行为你都做到了吗?除 了下面这几种行为,你还能说出哪些示例:出门随手关灯;作业本、铅笔等文 具用完再扔;少让父母开私家车接送;洗 手洗脸的水用来浇花或状元成才路 冲厕所等。
2. 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教案最新范文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教案最新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fabe9f5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16.png)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教案最新范文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东、南、西、北四端点,知道我国的领土面积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并能运用地图找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分析法和比较法说明我国的领土大小和邻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培养学生的领土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认识我国的邻海。
教学难点:认识我国疆域的优势。
教学方法运用地图分析法和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分析我国的疆域优势。
教学工具PPT,地图教学过程(双边活动)(师)导入: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吗?我们一起来看向这幅世界地图,想一想,回忆一下,待会请一个同学来回答。
(播放世界地图)(生)回忆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学了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和太平洋的西岸。
(师)不错,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所处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知道我国是一个既邻海又有广阔大陆的国家,我国的地理位置非常的具有优越性。
接下来的这节课,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祖国,并探究一下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
教授新课:请看地图册上的中国地图,并从中找出我国的最东端、最西端、最南端和最北端,将它标出来,写下经纬度坐标。
(播放中国地图)同学们都找好了吗?那个同学能起来分享一下你找到的点,看看是否和大家一致。
(生)阅读地图册,圈点分享我国的最东端在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交汇处,即135°5′E附近;最西端在乌孜别里山口即73°40′E 附近;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即53°31′N,最南端在南海的曾母暗沙,即3°52′N附近。
(师)在ppt上展示我国的东西南北四端,再一次强调我国四端的位置,我国的最东端在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交汇处,最西端在乌孜别里山口附近,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最南端在南海的曾母暗沙。
星球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教案1
![星球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4f2016ecbb4cf7ec4afed039.png)
⑵总结我国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
3.土地资源的数量特点
⑴我国土地资源的数量特点是。
⑵读课本 59 页图 3-1-3 和图 3-1-4,归纳我国耕地
的基本特点。
找学生说出上面的学案题目答案,其他学生可适 一名学生说出学案 明确答
当补充。
答案,其他学生或 案,改正
教师展示图片:
补充并核对自己的 错题。
答案。
渡
过程中产生了哪些问题呢?
自 主 学 习 (二)
二、知土地国策
4.我国土地利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学生在教师提供 培养学
讨论说出我们身边存在哪些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 的问题情境下, 生的自
现象。
自主学习,寻找 主学习、
5.珍惜和保护耕地的紧迫性
问题的答案。对 综合分
读课本 61 页图 3-1-5 和图 3-1-6,思考下列问题: 个人解决不了的 析获取
自 主 学 习 (一)
精 要 点 拨 (一)
的状况如何。
确目的要求。
2.出示学习目标
一、识土地国情
1.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
读课本 57 页图 3-1-1 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
完成问题:
⑴根据利用方式的不同,我国把土地资源分 为哪几种利用类型?并区分其是农业用地还是非 农业用地。
⑵结合课本图 3-1-1、分析归纳我国土地资源 的构成特点是:土地类型齐全,其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重较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重较小。 2.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
学生 3:针对乱
占耕地我们应该
过度放牧
乱占耕地
利用法律法规保
护耕地,提高土 引导学生结合图片讨论我们身边存在哪些不合理利
地理八年级上册《自然资源概况-第一课时》教案
![地理八年级上册《自然资源概况-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f6674d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13.png)
〖师〗解疑强调。
1.存在于自然界的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就是自然资源。
2.判断自然资源必须要二个条件都具备:
①必须是自然界的; ②现在就要能为我们提供福利。 比方说闪电,一直人们想方设法利用它,但是现在还没有利用,它还不是自然资源,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我们就可以利用闪电这样的资源了。野鸭存在于自然界并能被利用,属于自然资源,鸭子是人类驯化和人工孵化的产物,不能算自然资源。煤油、羊毛衫、水泥、水稻等属于劳动产品,不属于自然资源。
三、课堂小结(1′)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分布相对集中。
面临的问题: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少,浪费严重。
解决的措施:合理利用、节约与保护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四、课堂练习(3′)
〖生〗完成《学思练》自学检测与巩固训练。
〖师〗将难题分别进行讲解。以个别题为例,给学生教授解题的思路及方式、方法。
中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 中国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中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六位。(我国森林面积15894.09万公顷。)但人均土地占有量却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但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但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但人均林木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
一、导入新课(3′)
〖师〗同学们,我们在作文中经常用到这样一个词来形容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那么如何的“地大”,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都已经学到了。那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我们伟大的祖国的“物博”。
〔展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重点,使学习有的放矢。
二、讲授新课(23′)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1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1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81fcaa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09.png)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1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的第三单元第一节,主要介绍了中国的自然资源。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状况,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后,对地理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自然资源这一概念,部分学生可能还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自然资源保护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状况,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自然资源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认知和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状况。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3.准备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然资源?为什么说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状况,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根据呈现的内容,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资源的问题。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自然资源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让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提高保护意识。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第1课时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第1课时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a315423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3.png)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第1课时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第1课时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自然资源的分类、特征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概念、特点和区别,认识自然资源在人类生存与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对自然资源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概念、特点和区别认识不够清晰,对自然资源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缺乏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掌握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准确说出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概念,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区别,认识自然资源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学生能自主掌握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爱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准确掌握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概念、特点和区别。
2.教学难点:学生能深入理解自然资源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教学方案,准备好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料。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45924c03fab069dc512201f0.png)
(生答)使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下降,更加剧了我国资源的紧X状况。
学生阅读课本P65“阅读材料”,谈谈你得到的收获或启示。
经济发展→资源需求增大→进口石油→巨额外汇(负担加重)
过渡: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一时一刻都离不开自然资源,那我们就来看看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关系。
多媒体展示图片: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关系。(学生谈感受)
大家请看这样一组数据:(大屏幕展示)
我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
我国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
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六位。
(3)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及人类对可再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可以转变为非可再生资源。
(承转)针对可再生资源的特点,我们应如何利用它们呢?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总结点评:合理利用,并且注重保护和培育,使其能够实现永续利用。
我们经常用“地大物博”来形容我们伟大的祖国,你知道地大物博是什么意思吗?那我们接下来就来学习自然资源的特点,希望同学们搞清了这个问题后,对我国自然资源能有一个新的认识。
学生积极思考,然后教师提问,学生的回答中有的是自然资源,有的不是;有的直接来自于自然界,有的则间接来自于自然界。教师要做好点评,让其辨明“真伪”。
二、新课教学
(一)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请同学们说一说,在大自然中有哪些资源?什么是自然资源呢?
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等,都是自然资源。所以,自然资源必须能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即具有自然属性,还应服务于生产和生活,对人类有利用价值即经济属性。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教案示例一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教案示例一](https://img.taocdn.com/s3/m/482dc1307cd184254b35357d.png)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教案示例一教学要求1.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分类.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3.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崭新观念,培养资源保护意识.结构分析本节内容知识结构如下:内容点析1.自然资源与我们自然资源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界中关系国家经济发展、产业布局、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使学生从实际生产、生活的实例出发,从身边用到的、看到的物品出发,体会“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密切联系.在“活动”课文中,又安排学生从衣食住行各方面,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充分挖掘学生的自身体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自然资源的相关知识.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包括哪些基本的种类?教材没有使用一些概念化、抽象化的文字叙述,而是举出实例,说明其“存在于自然界中,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这两个基本属性.并以图3.1四组图片代表性的说明了自然资源从自然界中的原始状态到各种利用形式的转化.图3.2以土地和小河流水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差别,并提出了对于不同种类的资源应有区别的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可再生资源,要注意培育和保护;对于非可再生资源,要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在“活动”课文中,又安排学生对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说法进行讨论.以此层层深入地把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渗透给学生.图3.3以黄河断流、淮河水污染和土地荒漠化为内容,既说明了可再生资源如果不被合理利用和保护,就可能失去其“永续利用” 的特性;又让学生直面我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现实问题;引起学生对这类问题的关注,并培养学生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2.资源丰富,人均不足科学辩证地认识“地大物博”这个常用的形容词,对合理利用和保护我国的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段课文中,通过数字说明、文字分析和阅读资料等形式,将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突出特点客观地展示给学生.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资源大国”的优势,特别是和上学期学习过的世界上一些资源贫乏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对比(例如日本、西欧),更可增强学生们的爱国热情,鼓励学生们富国强民的信心.同时,也应启发学生分析“人口大国”对以上优势的负面影响,对学生进行“危机教育”.图3.4通过三个学生的对话将问题引向深入,提出了人口与资源的矛盾还将继续激化:一方面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还会不断大量增长;另一方面,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高,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也将持续增长.再加上我国资源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管理不善等问题突出,导致破坏和浪费严重,更加剧了我国资源问题的严峻性.由此,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呼之欲出.这种课文形式活泼,内容简洁,避免了刻板的说教.对于学生而言,环保教育的成果应落实在行动上.“活动”课文启发学生从自身体验出发,关注社会;从身边小事做起,参与环保;提出具有现实意义和可行性的行动计划和倡议,这些都很好的体现了教材注意挖掘学生体验和生活经历,密切联系社会实践,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图.教学建议【课时安排】建议本节安排1~2课时.【新课导入】建议提出一个与学习新课有关的问题,引起学生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兴趣.例如:“是不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都是自然资源?你知道的自然资源有哪些?”继而通过学生的讨论,以及阅读课文,明确自然资源的相关概念和种类.【自然资源与我们】教学时应充分挖掘学生的自身体验.可让学生从课桌上、教室里的纸笔、书包、桌椅开始联想,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生产中的原料、燃料,都和哪些自然资源密切相关?要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并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进而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图3.1的四组图片.从资源到成品的转化过程不必细讲,但应引导学生就“是否可以循环或重复利用”这一问题,结合图3.2,引导学生区别矿产资源和其他资源的不同.并可由此得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概念.这里,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实例,让学生判别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例如:太阳能、石油、风能、铁矿、动物、草原等.结合图3.3,可从更多方面对我国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的情况进行介绍.最好由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信息,在班内进行交流.最后使学生由大量的实例认识到:可再生资源如果不能被合理的利用,也会枯竭的.至于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建议在这里先不必展开,可在讲完“人均不足”后,结合我国的人口数量及人口素质问题,再展开拓展讨论.【资源丰富,人均不足】在这一部分教学中,既要突出我国资源总量丰富的特征,又要引导学生说出人口问题对我国资源产生的压力.可以多补充一些相关数据,总量和人均的对比,使学生对我国资源现状有辩证的了解.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的人口要与本国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相平衡,中国的经济要走符合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活动】结合教材中的“活动”,可开展多种形式的探究学习.例如开展小组讨论:“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或由学生收集资料,进行相关题目的讲演;或开展辩论赛,注意设计的辩题应有充分的争议性和现实意义,例如正方辩题为“在我国,可再生资源的破坏和退化是可以避免的”,反方辩题为“在我国,可再生资源的破坏和退化不可避免”等.相关可进行拓展的讨论题目还有:黄河断流是天灾还是人祸?昔日草原为何变成沙漠?水资源第六大国为何还有水荒?沙尘暴为何越刮越烈?……教材中的“活动”,目的是使学生意识到,自然资源的问题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即使是中学生也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为保护我们的资源和环境做出贡献.在这里可以启发学生,提出更多可行性建议或计划,并在班内或学校内开展例如垃圾分类、收集废旧电池、节水宣传等方面的实际行动.。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bf2591f18583d04864590c.png)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学案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学案【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分类。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3.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崭新观念,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学习重点】1.会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的联系。
2.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1.会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理解可再生资源如果不被合理利用和保护,也将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2.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学习过程】【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一: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学法提示:把课本文字内容和图结合起来1、看课本图片以及课本内容,回答问题:(1)自然资源与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我们用到的、看到的物品与自然资源有关,请举出例子?(2)什么是自然资源?可以分为那两大类?完成63页活动题1。
(3)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结合教材64页活动2题图文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二:总量丰富人均不足1、在资源方面我国的国情是怎样的?2、根据课本给出的数据如何理解“丰富”和“不足”谈谈你的想法?【交流展示】同桌或小组交流学习结果【合作探究】1、如何利用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生活中我们如何去做?2、到目前为止,我国人口和资源的矛盾是否已经不再进一步激化了呢?3、谈谈如何保障我国资源供给。
【我的收获】【学后质疑】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吗?【同步演练】(一)填空题1.可再生资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自然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教案示例一教学要求
1.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分类。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3.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崭新观念,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结构分析
本节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内容点析
1.自然资源与我们
自然资源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界中关系国家经济发展、产业布局、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使学生从实际生产、生活的实例出发,从身边用到
的、看到的物品出发,体会“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密切联系。
在“活动”课文中,又安排学生从衣食住行各方面,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充分挖掘学生的自身体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自然资源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包括哪些基本的种类?教材没有使用一些概念化、抽象化的文字叙述,而是举出实例,说明其“存在于自然界中,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这两个基本属性。
并以图3.1四组图片代表性的说明了自然资源从自然界中的原始状态到各种利用形式的转化。
图3.2以土地和小河流水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差别,并提出了对于不同种类的资源应有区别的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可再生资源,要注意培育和保护;对于非可再生资源,要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在“活动”课文中,又安排学生对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说法进行讨论。
以此层层深入地把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渗透给学生。
图3.3以黄河断流、淮河水污染和土地荒漠化为内容,既说明了可再生资源如果不被合理利用和保护,就可能失去其“永续利用” 的特性;又让学生直面我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现实问题;引起学生对这类问题的关注,并培养学生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2.资源丰富,人均不足
科学辩证地认识“地大物博”这个常用的形容词,对合理利用和保护我国的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段课文中,通过数字说明、文字分析和阅读资料等形式,将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突出特点客观地展示给学生。
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资源大国”的优势,特别是和上学期学习过的世界上一些资源贫乏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对比(例如日本、西欧),更可增强学生们的爱国热情,鼓励学生们富国强民的信心。
同时,也应启发学生分析“人口大国”对以上优势的负面影响,对学生进行“危机教育”。
图3.4通过三个学生的对话将问题引向深入,提出了人口与资源的矛盾还将继续激化:一方面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还会不断大量增长;另一方面,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高,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也将持续增长。
再加上我国资源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管理不善等问题突出,导致破坏和浪费严重,更加剧了我国资源问题的严峻性。
由此,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呼之欲出。
这种课文形式活泼,内容简洁,避免了刻板的说教。
对于学生而言,环保教育的成果应落实在行动上。
“活动”课文启发学生从自身体验出发,关注社会;从身边小事做起,参与环保;提出具有现实意义和可行性的行动计划和倡议,这些都很好的体现了教材注意挖掘学生体验和生活经历,密切联系社会实践,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图。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建议本节安排1~2课时。
【新课导入】
建议提出一个与学习新课有关的问题,引起学生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兴趣。
例如:“是不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都是自然资源?你知道的自然资源有哪些?”继而通过学生的讨论,以及阅读课文,明确自然资源的相关概念和种类。
【自然资源与我们】
教学时应充分挖掘学生的自身体验。
可让学生从课桌上、教室里的纸笔、书包、桌椅开始联想,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生产中的原料、燃料,都和哪些自然资源密切相关?要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并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
进而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图3.1的四组图片。
从资源到成品的转化过程不必细讲,但应引导学生就“是否可以循环或重复利用”这一问题,结合图 3.2,引导学生区别矿产资源和其他资源的不同。
并可由此得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概念。
这里,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实例,让学生判别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
例如:太阳能、石油、风能、铁矿、动物、草原等。
结合图3.3,可从更多方面对我国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的情况进行介绍。
最好由
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信息,在班内进行交流。
最后使学生由大量的实例认识到:可再生资源如果不能被合理的利用,也会枯竭的。
至于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建议在这里先不必展开,可在讲完“人均不足”后,结合我国的人口数量及人口素质问题,再展开拓展讨论。
【资源丰富,人均不足】
在这一部分教学中,既要突出我国资源总量丰富的特征,又要引导学生说出人口问题对我国资源产生的压力。
可以多补充一些相关数据,总量和人均的对比,使学生对我国资源现状有辩证的了解。
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的人口要与本国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相平衡,中国的经济要走符合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活动】
结合教材中的“活动”,可开展多种形式的探究学习。
例如开展小组讨论:“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或由学生收集资料,进行相关题目的讲演;或开展辩论赛,注意设计的辩题应有充分的争议性和现实意义,例如正方辩题为“在我国,可再生资源的破坏和退化是可以避免的”,反方辩题为“在我国,可再生资源的破坏和退化不可避免”等。
相关可进行拓展的讨论题目还有:
黄河断流是天灾还是人祸?
昔日草原为何变成沙漠?
水资源第六大国为何还有水荒?
沙尘暴为何越刮越烈?
……
教材中的“活动”,目的是使学生意识到,自然资源的问题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即使是中学生也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为保护我们的资源和环境做出贡献。
在这里可以启发学生,提出更多可行性建议或计划,并在班内或学校内开展例如垃圾分类、收集废旧电池、节水宣传等方面的实际行动。
22857 5949 奉5D31702 7BD6 篖<W23750 5CC6 峆22772 58F4 壴33573 8325 茥33126 8166 腦G34743 87B7 螷31256 7A18 稘37422 922E 鈮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