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啶酰胺类配体及其配合物研究进展
水杨醛吡啶酰胺双希夫碱及其配合物对大肠杆菌作用的微量热法研究
2" 0 7年 2月 3
湖 北 教 育 学 院学 报
J u n i f H b ii si t fE u a in o r a u e n t u e o d c t o t o
Fe 2 7 b. oo Vo . 4 No, 12 2
1 概 述
希夫碱及其金 属配 合物 ( C L) L, d 的抗菌 活 性及 其作 用特 征 ; 当化合物加入体系之后 , 细菌 的生长代 谢便 受到影 响, 其直 接 反映就是 k值 的变化 。通过 k 的变化定 量分析 了希夫 碱及 值 其金属配合物 ( , d ) 细菌 生 长代 谢的 活性 , LCL 对 比较 两种 化 合 物对大肠杆 菌的抗菌 活性 大小 。为进一步设 计开发 出活 性 更好的药 物提供有用 的信 息 。
作为一种非入侵 、 非破坏性 的技 术 , 量热 法已广 泛用 于 微 研究药物与微 生 物 之 间 的相 互作 用 l 。 J 它在 指 导 药 物 设 】铷 , 计、 揭示药物与微 生 物之 问相互 作用 性质 方面 具有 重要 的意
义。本文采用微 量热法对新合成 的水杨醛 吡啶酰 胺双希 夫碱
有独特 的抗 肿瘤 、 菌 、 病 毒等生 物活性 的化 合物 - , 抑 抗 ] 自上 J 世纪 6 o年代末 以来 , 们 已在希夫 碱及其金 属 配合 物方 面作 人
2 1 材料 。大肠杆 菌( C C B 1 1 ) . C T CA 9 12 由武汉大学 中国典 型 培养 物保藏 中心提供 。 吡啶酰胺双希夫 碱及其金属 配合 物的合成与表 征见参 考 文献 I ]化合 物的结构与 编号如图 1 _ , 。
第1 4卷 第 2朝
水杨 醛 吡 啶酰 胺 双 希 夫碱 其 配 合 对 及 物 大肠 杆 菌 作 用 的微 量 热 法 研 究
吡啶类化合物氧化制备吡啶N-氧化物研究进展
吡啶 Ⅳ_ 氧 化物 是一类 重要 的吡 啶衍生 物【 ” 。这 些 Ⅳ_ 氧 化物不 仅存在 于 天然产 物 中 , 如 吕子 明等 已
从 陵水 暗 罗枝 、 叶 中提取 分离 得 到吡 啶一 Ⅳ_ 氧化 物 、 2 一 巯基 吡 啶一 Ⅳ 一 氧化物 、 2 一 巯 基 吡啶一 Ⅳ 一 氧化 物一 2 一
( 衢 州学院化 学与材 料 工程 学院 , 浙江 衢 州 3 2 4 0 0 0 )
摘 要 介 绍 了吡 啶 Ⅳ _ 氧 化 物 类化 合 物 作 为反 应 产 物 和 中 间体 等 的 应 用 , 综 述 了吡 啶 类 化 合 物 经 氧 化 反 应 制备 吡啶 Ⅳ _ 氧 化 物 的研 究进 展 , 总 结 了反 应 所 用 的 氧化 剂 、 催 化 剂 等 反
脱 去 氧 原子 ㈣; 与 芳 烃 在醋 酸 钯 、 碳 酸银 、 三 叔 丁基
膦、 氟硼 酸 催 化下 直 接 2 一 位偶联 , 与烯 烃 在 类 似 条
件 下 发 生 位 置选 择 性 偶 联 , 与格 氏试 剂 反 应再 以
醋 酸酐 处 理 得 到 2 一 烷基化 、 炔基 化 和 芳 基 化 的 吡
2 0 1 5年第 2 2卷 第 3期
化 工生 产与技 术
C h e m i c a l P r o d u c t i o n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3 3・
- 氧 化 物研 究进 展
章 梦 帅 黄 湛媛 郑 土 才 吕 亮 金 伟 珍
吡 啶 Ⅳ一 氧 化 物具 有 许多 特 殊 的性 质 和化 学反
应【 l , 3 1 。 例如, 硝化 反应 相 当容易 , 并 且发 生在 对位 ; 与 三 氯 氧磷 等 氯 化 剂作 用 发 生 2 一 位或 4 一 位氯化 . 同 时 脱去 氧 原子 ; 如果 2 一 位 为 甲基 , 与 醋 酸 酐反 应 发 生 甲基 的氧化 生成 乙酰氧 甲基 , 同时脱 去氧 原子 : 与 硫 酸二 甲酯 反应 , 再 与氰化 钠 反应 , 发生 2 一 位氰 化 , 同时脱去 氧原 子 ; 2 一 位或 4 一 位 的氯 或硝 基容 易被 其 他 亲核试 剂置换 等 。此外 , 吡啶 Ⅳ - 氧化 物 的氧 原子 也很 容易 与 3价磷 试剂等 作用 而除去 . 因此 吡 啶 Ⅳ一 氧化物也 是许 多吡 啶类杂 环化合 物合 成和转 化 的重
基于非共价相互作用构筑的吡啶类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其应用研究
基于非共价相互作用构筑的吡啶类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其应用研究基于非共价相互作用构筑的吡啶类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其应用研究随着化学领域的发展,设计和合成荧光探针已成为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
在这个研究领域中,荧光探针的设计和合成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们可以有效地检测和监测生物分子和细胞的活动。
吡啶类化合物因其优异的荧光性能和广泛的化学修饰性而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本文介绍了基于非共价相互作用构筑的吡啶类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其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
首先,本文介绍了吡啶类化合物的结构和荧光特性。
吡啶类化合物是一类含氮杂环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荧光性能。
吡啶类荧光探针的设计和合成通常涉及到选择合适的荧光团和生物靶标结合的靶向配体。
其中,非共价相互作用是设计和构筑吡啶类荧光探针的关键。
其次,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如氢键、金属离子配位、π-π堆积和离子对相互作用等。
这些非共价相互作用可以通过调整化合物的结构和修饰方式来实现。
以氢键为例,将含有氢键受体的配体连接到吡啶类荧光团上,可以实现与靶标分子之间的稳定结合。
通过使用不同的非共价相互作用模式,研究者可以有效地构筑各种吡啶类荧光探针。
接着,本文介绍了基于非共价相互作用构筑的吡啶类荧光探针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这些荧光探针可以应用于细胞成像、生物传感和药物传递等研究领域。
例如,将荧光标记的吡啶类探针引入到细胞中,可以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物活性分子的运动和交互作用。
另外,针对特定的生物靶标,研究者还可以设计和合成具有高选择性和灵敏度的吡啶类荧光探针,用于分析和检测生物靶标的表达和活性。
最后,本文总结了基于非共价相互作用构筑的吡啶类荧光探针的优势和挑战。
吡啶类荧光探针因其结构多样性和较好的荧光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
非共价相互作用作为构筑吡啶类荧光探针的方法之一,具有灵活性和可调性,可以实现对生物靶标的高选择性和灵敏度。
然而,使用非共价相互作用构筑荧光探针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控制非共价相互作用的强度和选择性,以及提高荧光探针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
《吡啶或吡啶羧酸类配体键合的四种镧系配合物结构与生物活性研究》
《吡啶或吡啶羧酸类配体键合的四种镧系配合物结构与生物活性研究》吡啶与吡啶羧酸类配体键合的四种镧系配合物结构与生物活性研究一、引言近年来,吡啶及其羧酸类配体与镧系元素的配合物因其在诸多领域中展示出的独特性能,受到科学家的广泛关注。
吡啶及其羧酸类配体具有丰富的配位点,可与镧系元素形成多种类型的配合物,这些配合物在催化、材料科学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重点研究吡啶或吡啶羧酸类配体键合的四种镧系配合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
二、四种镧系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1. 合成方法本研究所涉及的四种镧系配合物均采用溶液法合成,通过调整反应条件,如温度、pH值、配体与金属离子的比例等,实现对配合物的可控合成。
2. 结构表征利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手段对四种镧系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这些配合物均具有稳定的五元或六元环结构,且配体与镧系元素之间形成了稳定的配位键。
三、生物活性研究1. 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通过MTT法测定四种镧系配合物体外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配合物对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不同配合物的抑制效果存在差异。
2. 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通过建立肿瘤动物模型,研究四种镧系配合物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配合物在体内同样具有抗肿瘤活性,且与体外实验结果相一致。
3. 生物活性机制研究通过细胞周期、凋亡等相关实验,探讨四种镧系配合物的生物活性机制。
结果表明,配合物主要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等过程,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四、结论本研究成功合成了四种吡啶或吡啶羧酸类配体键合的镧系配合物,并对其结构与生物活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结果表明,这些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且在体外和体内均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通过进一步探讨其生物活性机制,为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五、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吡啶及吡啶羧酸类配体与镧系元素的配合物的合成方法、结构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多吡啶配体及其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的开题报告
多吡啶配体及其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多吡啶配体和其配合物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在材料科学、药物化学、化学传感器材料等领域都有着重要作用。
其中,多吡啶配体的研究尤其受
到关注,因为它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对金属离子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和灵敏度,能够
在药物筛选、环境监测等方面发挥作用。
与此同时,多吡啶配体的制备也相对容易,
可以通过简单的化学合成方法得到。
二、研究现状
目前,已经有许多学者对多吡啶配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例如,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目的,不同的多吡啶配体被合成和设计出来。
其中,一些常见的多吡啶配体有
二(2-吡啶基)吡啶(DPP)、二(1-萘基)吡啶(NP)、二(2,2'-联吡啶-4,4'-二基)吡啶(L2)等。
这些配体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可以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形成各种
材料。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聚焦于多吡啶配体的制备、结构解析和性质研究。
具体来说,将采用有机合成化学方法合成多种多吡啶配体,通过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等手段对其结构进
行表征,进一步研究其与不同金属离子的配合行为及其对应的光学性质和荧光性能。
四、预期结果和意义
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合成多种多吡啶配体,并且对其结构、配位特性、性质等进行全面的研究,得到一系列具有应用前景的多吡啶配体或其配合物。
这些化合物可
以应用于材料科学、药物化学、化学传感器等领域,拓展新型荧光探针的应用。
同时,对于多吡啶配体的设计和制备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吡啶-2,6-二甲酸衍生物及其Tb(Ⅲ)配合物的合成与荧光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吡啶-2,6-二甲酸衍生物及其Tb(Ⅲ)配合物的合成与荧
光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吡啶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在药物、农药、杀虫剂、染料、聚合物等领域都有广
泛的应用。
同时,吡啶也是一种重要的配体,可以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具
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中,吡啶-2,6-二甲酸二甲酯是一种重要的吡啶衍生物,具有
较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可用于生物荧光探针、LED器件和药物配合物等领域。
而Tb (Ⅲ)是一种稀土元素,具有独特的发光性质,可作为生物标记物、发光材料等重要
应用。
因此,本研究旨在合成吡啶-2,6-二甲酸二甲酯及其与Tb(Ⅲ)配位生成的配合物,
并探究其荧光性能,为开发新型荧光材料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合成吡啶-2,6-二甲酸二甲酯
将吡啶和甲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得到吡啶-2,6-二甲酸二甲酯。
2.合成Tb(Ⅲ)配合物
将合成的吡啶-2,6-二甲酸二甲酯与Tb(Ⅲ)离子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反应,得到Tb (Ⅲ)配合物。
3.荧光性能研究
采用荧光光谱仪测试吡啶-2,6-二甲酸二甲酯及其Tb(Ⅲ)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荧光
强度、荧光寿命等性能。
三、预期结果
合成吡啶-2,6-二甲酸二甲酯及其Tb(Ⅲ)配合物,并探究其荧光性能。
预期结果为:合成成功的吡啶-2,6-二甲酸二甲酯和Tb(Ⅲ)配合物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可作为
生物荧光探针、LED器件和药物配合物等重要应用。
同时,本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吡啶
衍生物的化学性质、荧光性质及其与稀土金属配合物的性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吡啶羧酸类配体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
吡啶羧酸类配体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吡啶羧酸类配体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摘要:吡啶羧酸类配体配位聚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已经成为材料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综述了吡啶羧酸类配体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方法、结构特点及其性能研究的最新进展。
分别就吡啶羧酸类配体的选择、配位聚合反应条件优化和物理性质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吡啶羧酸类配体配位聚合物在光催化、吸附和电化学等方面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潜力,为其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1. 引言近年来,吡啶羧酸类配体配位聚合物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催化、吸附和电化学等领域。
吡啶羧酸类配体作为有机骨架材料,具有丰富的官能团,可通过调整配体结构来控制聚合物的性质。
目前,吡啶羧酸类配体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和性能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2. 吡啶羧酸类配体的选择吡啶羧酸类配体的选择对于聚合物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一般而言,吡啶羧酸的选择应考虑其共轭体系、官能团和稳定性等因素。
常用的吡啶羧酸类配体包括吡啶-2,6-二羧酸、吡啶-3,5-二羧酸和吡啶-4,4'-二羧酸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吡啶羧酸类配体,可以调控聚合物的光电性能、结构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3. 吡啶羧酸类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吡啶羧酸类配位聚合物的合成一般采用配位聚合反应。
常见的反应方法有溶剂热法、溶剂反应法和微波辅助合成法等。
在溶剂热法中,通常通过水热或有机热溶剂反应合成聚合物。
溶剂反应法则通过溶剂中的配体和金属离子进行配位反应合成聚合物。
微波辅助合成法则通过微波加热来提高反应速度和产物收率。
4. 配位聚合反应条件优化为了合成高质量的吡啶羧酸类配位聚合物,需要优化配位聚合反应条件。
反应温度和时间是影响聚合物合成的关键因素。
一般而言,较高的反应温度和延长的反应时间会有利于配位反应的进行。
此外,选择合适的溶剂和配体的摩尔比也对聚合物合成具有重要影响。
基于吡啶和羧酸类配体的超分子配合物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吡啶和羧酸类配体的超分子配合物的研究的开题报告摘要:超分子化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支学科,因其在自组装、分子识别、自组装反应和功能材料等方面的潜在应用而备受关注。
基于此,我们选择了基于吡啶和羧酸类配体的超分子配合物的研究作为本次研究的主题。
在该研究中,我们将使用生物、化学、物理等多种手段,通过配体的设计、合成和材料的制备等方面的努力,为深入研究该类超分子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超分子化学,配体设计,吡啶类配体,羧酸类配体,生物、化学、物理手段,结构和性质研究背景和目的:超分子化学是化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及其组合成的互补结构。
超分子化学已经成为了自组装、分子识别、自组装反应和功能材料等方面的重要基础,其在理论、实验及应用方面皆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近年来,超分子化学技术在新型医疗材料、电子材料、光电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我们发现,在生物医学领域,超分子化学早已被应用于药物传输和控释系统等方面。
而与此相似,硬性材料和软性材料领域中,也已经开始出现了各种前沿研究。
在这些研究中,超分子配合物的合成和研究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本研究将基于吡啶和羧酸类配体,通过生物、化学、物理等多种手段研究超分子配合物,探索其结构和性质,为该领域的深入探究做出贡献。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配体的设计与合成:在本研究中,我们将首先研究吡啶和羧酸类配体的结构和性质,以此为基础设计和合成能够和这些配体形成复杂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配体。
二、超分子配合物的制备:通过生物、化学、物理等多种手段制备超分子配合物,利用各种分析工具对其进行表征和分析。
三、结构和性质的研究:在超分子配合物的制备完成后,通过相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方法对其结构和性质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探索超分子化学在医疗、电子、光学等领域的潜在应用。
预期结果和意义:通过本研究,我们将建立吡啶和羧酸类配体的超分子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得到支持各种应用需求的新型材料。
吡啶类配合物的研究热点
它的 过渡金 属 支撑 的多 金属 氧酸盐 化合 物 。
易形 成 。 自穿 网络 又称 为“ 子结 或多结 ” 分 是指 在 同一 个 晶体结 构 中存在 “ ” 环 ” 环 与“ 相互 穿插 的结 构 。互穿 网络 与 自穿 网络 的相 同之 处在 于结构 中 都存 在 相互穿 插 的 环 , 同之 处 在 于 互穿 网络 中 不 相互 穿插 的环 来 自于不 同 的独 立 网络 , 自穿 网 而 络 中相 互穿插 的环 来 自于 同一 个 网络 。
院讲 师 , 研究方 向为配位聚合物 。 *陕西省重点 实验室重 点科学研究 项 目( O OS 6 ) 陕 2 LJ O 9 ; 西省科技厅 资助项 目(7 2 ,O OK O ) 0 B 42 LJ 4 9 。
第 1 期
王
艳 . 啶 类 配 合 物 的 研 究 热 点 吡
・ 7 6 ・
的前沿 领域之 一 。下面 就近几 年来 吡 啶类 配合 物
研 究 的几个热 点领 域分 别作 以介绍 。
属配 合物 的 共价 连接 形 成 ;2 Kegn结 构 的多 () gi 金属 氧酸 盐 之 间 通 过 稀 土 配合 物 的 共 价 连 接 形 成 ;3Kegn结 构 的多 金 属 氧 酸盐 之 间 通 过共 () gi 用端 氧 自聚形 成 。另外 , 利用孤 立 的 Kegn结 构 gi 多 金属 氧酸 盐簇 连接起 来 合成 金属 一 化 合物 , 氧簇 既 能够 丰富多 金 属氧 酸 盐 的 结构 化 学 , 可 以得 又 到不 同于孤立 结构化 学特 性 的化 合 物 。由于受 纳 米材 料科 学发 展 的影 响 , 筑 同时具 有 经 典 效应 构
1 吡啶类配合物的研 究热点
1 1 以 吡 啶 类 配 体 为 模 板 的 金 属 . 簇 化 合 . 氧
四种新型柔性吡啶基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配体构象与配合物结构的关系
ehndy et , cee , 与 金属 盐反 应得 到 4个不 同结 构 的配合 物 , 讨 了溶剂 与平 衡 阴离 子对 配 taei s r pad ) 并 l e 探 合物结 构 的影 响 ,还对 4个 配合 物 中配 体 的构象 进行 了理 论 计算 .
1 实 验 部分
1 1 试剂 与仪 器 .
季长春 许 正江 李 静 刘光祥 郑和根 , , , , , 。
( .南 京大学化学化工学 院 , 1 配位化学 国家重点 实验 室 , 南京 2 0 9 ; 10 3 2 .安庆师范学 院化学化工 学院 , 功能配合物 安徽 省重点实验室 ,安庆 26 0 ; 4 0 3 3 .中国科学 院福 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构化学 国家重点实验 室 , 结 福州 3 00 ) 5 0 2
烟 酸 、乙二 醇 、三 乙胺 、 氯亚砜 、 g 和 H B 为市 售化 学纯 试 剂 , 氯 甲烷 、四氢 呋 喃 、乙 二 HI g r均 二
腈 、无水 乙醇 、 水 MgO 无 S 和 C C:・ H 0均为 市售 分析 纯试 剂 . o1 6 P knEm r 4 C型 元素 分析 仪 , E T R 2型 红外 光谱 仪 ( B 压 片 ) Bue m rA e C ei—le 0 2 V CO2 Kr , rkrS at pxC DX 射 线单 晶衍射 仪 .
摘要Βιβλιοθήκη 合成 了柔性配体 3吡啶 甲酸 一,- 一 12 乙二酯 ( 一yii croyi ai ,-tae i s r cee ,并将 3pr】 eahxl cd1 2ehndy et ,pad ) (n c l e
其 分别 与 c o盐和 Hg 盐进行组装 ,得到 4个新 配合 物 [ o pad ) C:・ C N ・ ( ) c ( ce c ( cee : 1 2 H C H O] 1 ,[ o pa—
吡啶配体的发展历程
吡啶配体的发展历程
吡啶配体是一类广泛应用于配位化学和有机合成中的重要化合物。
它具有高度稳定性和良好的配位能力,可用于合成各种金属配合物。
以下是吡啶配体发展的历程:
早期研究发现了一系列吡啶配体的合成方法和结构特点。
早期的吡啶配体主要是通过加入吡啶环的化学反应制备的。
但是这种方法在产率和操作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
随着有机合成方法学的发展,人们开始寻找更高效、更可控的吡啶配体合成方法。
研究人员发现,将苯环中的氢原子替换为氨基基团可以有效提高吡啶配体的合成效果。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
随后,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改进的吡啶配体合成方法,如用吡啶胺和醛缩合反应合成吡啶酮,再通过还原反应得到吡啶配体。
此外,还有人提出了通过氨基化反应来实现吡啶配体的合成。
近年来,随着先进合成方法和催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吡啶配体的合成方法也不断更新。
例如,使用转氨化试剂和氧化剂可以便捷地合成吡啶配体。
此外,一些金属催化反应也被应用于吡啶配体的合成中。
总的来说,吡啶配体的发展经历了从最初的合成方法到现代高效、可控合成方法的演变。
这些不断完善的合成方法为吡啶配体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酰腙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酰腙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苟珍妮;赵顺省;张盼【摘要】酰腙及其金属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光学性质,并且能够检测和识别某些特定金属离子,在医药、农药、分析和催化等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酰腙类化合物的合成、配位形式以及酰腙类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与应用,并对该类化合物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期刊名称】《合成化学》【年(卷),期】2019(027)008【总页数】7页(P673-679)【关键词】酰腙;金属配合物;合成;进展;综述【作者】苟珍妮;赵顺省;张盼【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西安 710054;西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西安 710054;西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西安 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23.626;O626酰腙类化合物是由酰肼类衍生物与醛或酮缩合而成的一类特殊Schiff碱。
酰腙类Schiff碱比普通Schiff碱稳定、生物活性较高、生物毒性较低[1]。
酰腙具有特殊的化学结构、较强的配位能力、多样的配位方式、非线性光学性质及优良的生物活性,在生物、医药、催化、分析、功能材料等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2-3]。
设计并合成新型功能性酰腙,对探究酰腙金属配合物的光学、电学和磁学性质有重要意义[4-5]。
本文综述了酰腙类化合物的合成、配位形式以及酰腙类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与应用,并对该类化合物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1 酰腙类化合物的合成与配位方式1.1 酰腙类化合物的合成酰腙类化合物是由酰肼与醛或酮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然后脱水得到的一类化合物(Scheme 1)。
其分子结构中含有- CONHN=CH- ,是一类特殊的席夫碱化合物[6]。
酰腙类化合物含有酰基、次胺基和亚胺基。
由于次胺基上氮原子的孤电子与酰基和亚胺基C=N形成了p- π共轭体系,此类化合物的稳定性较好,不易发生水解反应[7]。
Scheme 11.2 酰腙类化合物的配位方式酰腙类化合物中含有亚氨基氮和羰基氧,以及其它可配位原子,配位能力较强,可与过渡金属、稀土金属以及主族的金属和非金属形成稳定的配合物。
酰胺基配体构筑的两种铜配合物的组装、结构与催化性能
: ; ; ; ; Key words amidebased ligand cooper compound crystal structur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photocatalytic property
; 收稿日期:20171010 修回日期:2017112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501013) 通讯联系人:林宏艳(1978),女,高级实验师,主要从事金属有机功能配合物化学研究。Email:linhongyan_2015@ 126 com
, ( ) ( ) , ( ) pared by selecting the mixedligands of N N'bis 3pyridyl octandiamide L1 with1 4phenylenediacetic acid H2 pda or the 3
( ) ( ) pyridin3ylcarbamoyl pyrazinecarboxylic acid L2 serving as the single ligand. Two copper compounds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 by the elemental analyses IR spectra and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Compound1is a 2D layered structure based on the infinite
[ ( )] , 1D Cu L1
( , , , )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Bohai University Jinzhou 121013 China
新型酰胺类Salen型配体及其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
新型酰胺类Salen型配体及其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新型酰胺类Salen型配体及其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摘要:随着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领域的快速发展,配位化学在无机有机复合材料的合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酰胺类Salen型配体及其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方法,对该配体及其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初步探讨。
1. 引言酰胺类Salen型配体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催化反应、有机合成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合成方法的不断改进,新型酰胺类Salen型配体的合成也成为有机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研究综合了相关文献,通过改进合成方法,成功合成了一种具有良好性能的新型酰胺类Salen型配体,并将其进一步应用于配位化学领域。
2. 实验方法2.1 配体的合成首先根据文献报道的方法合成了酰胺类Salen型配体的前体化合物A。
然后,将前体化合物A与适当的活性剂反应,生成酰胺类Salen型配体。
2.2 配合物的合成将合成的酰胺类Salen型配体与适当的金属盐进行反应,生成酰胺类Salen型配合物。
3. 结果与讨论通过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手段对合成的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合成的酰胺类Salen型配体和配合物的纯度较高,结构符合预期。
同时,对其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发现酰胺类Salen型配体和配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进一步,通过溶液吸光度法和循环伏安法对配合物的光电性能进行了测定。
结果显示,合成的配合物在可见光区域有较好的吸收性能,并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表明该配合物有望应用于光电器件等领域。
4. 应用前景本研究合成的新型酰胺类Salen型配体及其配合物具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和光电性能,有望应用于催化反应、光电器件等领域。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优化合成方法,提高新型配体的合成效率和产率。
同时,也可以探索新的金属盐及其配合物的合成方法,以拓宽其应用领域。
纯水中二价铜催化α,β-不饱和化合物硼加成反应的研究进展
纯水中二价铜催化α,β-不饱和化合物硼加成反应的研究进展严沣;范明;张泽浪;冯颖;李博解;朱磊【摘要】有机硼化合物作为重要的有机反应中间体和药物分子,其合成方法一直受到广泛关注.纯水中二价铜催化的α,β-不饱和化合物硼加成反应,提供了一种高效构建碳硼键的方法,符合绿色化学和环保的需求.从非手性和手性两个方面,总结了纯水中二价铜催化的α,β-不饱和化合物硼加成反应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具体的反应条件、方法和反应机理,并对今后纯水中二价铜催化体系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期刊名称】《化学与生物工程》【年(卷),期】2018(035)008【总页数】8页(P1-8)【关键词】纯水;二价铜;α,β-不饱和化合物;硼加成反应【作者】严沣;范明;张泽浪;冯颖;李博解;朱磊【作者单位】湖北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湖北孝感 432000;湖北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湖北孝感 432000;湖北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湖北孝感 432000;湖北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湖北孝感 432000;湖北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湖北孝感 432000;湖北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湖北孝感 43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43.12有机硼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中间体[1-5],碳硼键可以通过已知的反应转化为碳碳、碳氧、碳氮键等[6-9],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中。
同时,有机硼酸化合物因为独特的生物活性,可作为重要药物分子,如Velcade、Ixazomib、Talabostat等(图1)[10-12]。
因此,如何高效构建碳硼键,尤其是合成手性有机硼化合物,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
早期的研究多以简单烯烃为底物、儿茶酚硼烷(catecholborane)为单官能硼氢化试剂,利用硼氢化反应构建碳硼键[13]。
1985年,Mannig和Noth[14]首次利用铑催化剂实现了末端烯烃的马氏硼氢化反应。
1988年,Burgess等[15]以环辛二烯氯化铑的金属盐为催化剂、DIOP或BINAP为配体,实现了首例不对称硼氢化反应,ee值最高为76%。
吡啶多羧酸配合物的合成、性质及新型双膦配体的合成研究的开题报告
吡啶多羧酸配合物的合成、性质及新型双膦配体的合成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吡啶多羧酸配合物的合成、性质及新型双膦配体的合成研究一、选题背景及意义吡啶多羧酸配合物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金属配合物,它具有较好的配位能力和稳定性,可用于催化、药物、生物传感和材料等领域。
目前,已有很多研究人员对吡啶多羧酸配合物的制备和性质进行了深入探讨。
但是,目前尚未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同时,双膦配体也是一种重要的配体分子,它与过渡金属离子形成的配位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催化性能,可用于有机合成反应、聚合反应等领域。
因此,进一步研究新型双膦配体的合成及其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拟通过文献调研和实验研究,探讨吡啶多羧酸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和性质,此外还将尝试合成一些新型的吡啶多羧酸配合物,并对其进行表征和性质研究。
同时,本文还将探究一些新型的双膦配体的合成及其应用,通过比较其与传统配体的性能差异,探究其潜在的应用价值。
三、预期研究成果本研究将为吡啶多羧酸配合物和双膦配体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实验数据,拓展了这两种配体的应用领域和研究深度,增加了对这两种配体的了解和认识,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四、研究进度计划第一阶段(2021.9-2022.2):进行文献调研和实验准备,熟悉常规合成技术和仪器设备使用方法。
第二阶段(2022.3-2022.8):进行吡啶多羧酸配合物制备和性质表征实验,探究其结构、稳定性和催化能力等方面的特点。
第三阶段(2022.9-2023.2):合成新型的双膦配体,并进行表征和性质研究。
第四阶段(2023.3-2023.6):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和讨论,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并进行学术交流。
吡啶基配体在偶联反应_概述说明以及概述
吡啶基配体在偶联反应概述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吡啶基配体作为有机合成化学中重要的功能性单位,在偶联反应中发挥着关键的催化作用。
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活性,吡啶基配体已经在多种有机反应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文将对吡啶基配体在偶联反应中的应用进行概述,介绍其定义、特点以及作用机制,并归纳总结了吡啶基配体在不同类型偶联反应中的典型应用案例。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是引言部分,概述了文章的目的和结构。
接下来第二部分将详细介绍吡啶基配体在偶联反应中的应用,包括其定义和特点、作用机制以及不同类型偶联反应中的具体应用案例。
第三部分将回顾吡啶基配体在有机合成中的发展历程,从初期探索与发现到发展与改进过程,并展望当前研究进展以及未来前景。
第四部分将深入讨论吡啶基配体的设计和合成方法,包括研究结构与性质关系的应用、合成方法及其优化策略研究以及新型吡啶基配体的设计与合成案例分析。
最后,第五部分为结论与展望,对本文主要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在吡啶基配体领域中的潜在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地介绍和探讨吡啶基配体在偶联反应中的应用以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发展历程。
通过对吡啶基配体相关研究的概述和分析,期望能够全面了解吡啶基配体的特点和作用机制,并揭示其在不同类型偶联反应中的应用案例。
此外,本文还将对吡啶基配体的设计和合成方法进行详细阐述,并展望未来可能出现的研究方向。
通过这些内容的综合讨论与分析,为进一步提高吡啶基配体的催化性能、扩展其应用范围以及推动有机合成反应和纳米材料等领域取得更多创新突破提供借鉴和参考。
2. 吡啶基配体在偶联反应中的应用2.1 吡啶基配体的定义和特点吡啶基配体是一类具有含有吡啶环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它们通常被设计用于催化各种偶联反应。
这些配体可以通过选择性地与金属催化剂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从而促进反应进程,并提高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
吡啶作为五元杂环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调节的电子性质,使其成为理想的配体分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 . 且 通 过 配 位 键 与 各种 类 型 氢 键 的 组 合 , 容 而 更
易得 到具 有各 种新 颖结 构和 特殊 功 能的配 合物 。化
史春 越 葛春 华 3 刘 祁 涛 。 1 2
(东北师 范大 学化 学 学院 , 长春 1 0 2 ) 3 0 4 (沈 阳化 工 大 学应 用化 学学 院 , 阳 10 4 ) 沈 112
(辽 宁大 学化 学学 院 , 阳 10 3 ) 沈 10 6
摘 要 : 文 按 吡 啶 酰胺 类 化 合 物 末端 吡 啶氮 原 子 个 数 的不 同 , 其 分 为 单 吡 啶 酰 胺 配体 、 吡 啶 酰胺 配体 和 多 吡 啶 酰胺 配 体 三 本 将 双 类, 总结 了近 些 年来 在 这 类 配 体及 其 金 属 配 合 物 的合 成 方 法 和 结 构 特 征方 面 的研 究 成果 。结 合 文 献 和 我们 的工 作 , 比较 详 细 的
第2 6卷第 8期
2 0 年 8 月 01
无
机
化
学
学
报
CHI S 0URNAL OF I NE E J NORG ANI HEMI T CC S RY
V0.6 No8 】 . 2 1 23 1 3 3 —32
吡 啶酰 胺 类配体 及 其 配合 物研 究 进展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号 :10 —8 1 0 00 —3 31 0 14 6 ( 1)812 .0 2
Pr g e si Py i i e a bo m i m po nd nd Th i mpl x s o r s n r d n c r xa de Co u s a e r Co e e
体构 造单 元 金属 与 吡啶类 有机 配体 自组 装所 形成
的 配合 物 以其 多样 的结 构 和独 特 的 物理 化 学性 能 , 早 已受 到众 多化 学家 的关 注 。 吡 啶基 与酰胺 基组 将
装 在 同一 配体 中 .不 仅 能 够增 加 有 机 配体 的功 能
不 可 缺少 的组 成部 分 . 参 与生 物体 内重要 的生命 并
( ol eo e ir, i nn n esy S ey n 10 6 l g C m t La i U i ri, hn ag10 3) C e f h sy o g v t
Ab t a t h s a t l e iws t e a v n e n s n h ss a d sr cu e c a a t r a in o y i i e c r o a d s r c :T i ri e r ve h d a c s i y t e i n tu t r h r ce i t f p rd n a b x mi e c z o c mp u d n ermea o lx s T r e c a s s a e d s r e c o d n e n mb r ftr n lp r i e o o n s a d t i t l mp e e . h e l s e r e c i d a c r i g t t u e s o mi a y i n h c b o h e d n to e fl a d .B s d o h i r t r s a d o rwo k p riu a t n in i p i o t e r s a c r g e s i i g n o i n s a e n t e l e a u e n u r , a c l ra t t s ad t h e e r h p o r s n r g t t e o 3 o 一p r i e a b x mi e l a d n h i c mp e e . 一 r4 y i n c r o a d i n sa d t er o lx s d g
描 述 了 研究 相 对 较 少 的 3 ( 4 ) 啶酰 胺 配 体及 其 配 合 物 的研 究进 展 。 . 或 一 吡
关 键 词 : 啶 酰胺 ;配合 物 ;配位 聚 合 物 ; 究 进 展 吡 研
中 图分 类 号 : 6 1 ;0 2 . ; 6 3 2 O 4 . 6 63 l 0 2 . 6 4 2 6
Ke r s p rdn a b x mi e c mp e ; o r i a in p l me ; r ge s y wo d : y i i e c r o a d ; o lx c o d n t oy r p o r s o
0 引 言
是
体 分 子识 别 的最 主 要 的 作 用力 之 一 『 因此 许 多 酰 1 ] . 胺 类化 合物 被设 计成 为高选 择 性 的人 工 受 体 . 广泛
S I h nY e G h nH a LU Q -a ’ H u — u C E C u — u 。 I i o' T
( au yo h ms y N r es N r a n esy C a gh n10 2 ) cl F t fC e ir, ot at om lU i ri, h ncu 30 4 t h v t ( p l dC e ir eat etSe yn n esyo hmi lTcn l y S eyn 1 12 2 pi hm t D p r n, h nagU i r t f C e c eh o g, hnag10 4 ) A e sy m v i a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