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病毒教案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5病毒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提出讨论主题:病毒感染对生物体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2.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分享自己对病毒感染的认识和看法。
3.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病毒感染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病毒的基本概念、形态结构、繁殖过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和感悟,表达对病毒知识的学习兴趣。
3.教师强调病毒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醒学生关注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增强健康意识。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病毒感染的实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对病毒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内容,选取一个生活中病毒感染的实例,分析病毒的传播途径、危害及防治措施。要求不少于300字,以书面形式提交。
2.设计一份关于病毒知识的手抄报,内容包括病毒的基本概念、形态结构、繁殖过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要求图文并茂,版面设计合理,字迹清晰。
4.通过实验、观察、思考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2.使学生认识到病毒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关注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提高健康意识。
3.通过学习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病毒的结构特点、生命周期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掌握病毒分类及各类病毒的主要特征,区分病毒与其他生物。
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病毒的概念、结构特点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掌握病毒的分类及各类病毒的主要特征。
2.了解病毒的生命周期,包括吸附、穿入、复制、装配、释放等过程。
3.掌握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了解病毒与宿主之间的相互关系。
4.通过学习病毒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和总结能力。
2.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书写规范、答案正确。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创新思维和情感态度,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
4.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提高病毒知识水平。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病毒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实验观察、资料搜集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病毒的相关知识。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周期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通过学习病毒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的实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的结构、功能及生命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病毒这一特殊生物的认识较为模糊,容易将病毒与细菌、真菌等生物混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区分病毒与其他生物的区别,加强学生对病毒特征的理解。
病毒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病毒教学设计
病毒的形态有杆状的,球状的和蝌蚪状的
学生们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
2.观察比较:比较病毒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病毒的繁殖:通过视频学习病毒的繁殖方式
引导学生归纳病毒的繁殖方式:自我复制
提问:病毒离开了活细胞会死亡吗?
【讲解】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当外界环境条件适宜时,病毒便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
(五)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了解了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繁殖方式,那病毒跟我们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展示病毒对人类的影响和人类对病毒的利用的图片。
病毒对人类生活有害的一面:引发人类和动植物的各种疾病,
病毒对人类生活有利的一面:疫苗;病毒防治;基因治疗
【升华】通过李兰娟和钟南山两位抗疫英雄对同学们的寄语,让学生们好好学习,在未来对病毒的研究中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三、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2.谈谈这节课的学习收获及体会。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5.5病毒-教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五章
病毒
一、教学目标
1. 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关注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病毒的主要特征,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
病毒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设计思路
课堂授课环节,在导入阶段以新冠疫情为切入点,直接点明主题。
然后,通过展现病毒发现的科学史,引导学生进行推测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等活动,初步了解病毒的大小等特征。
接着,展示图片,通过学生的比较和归纳,认识病毒的结构。
接着,由病毒的结构引导学生进行读图推测、阅读材料提取关键词等活动,认识病毒种类、生活方式和繁殖过程。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材料,辩证地认识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最后通过图解,总结归纳本节的内容。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生物学 教案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五章 病毒第五章 病毒

第五章病毒一、章节学习主题本章内容属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22》)第二个学习主题“生物的多样性”,内容包括病毒的相关知识。
二、章节学习内容分析1.内容的课标分析本章内容属于《标准2022》规定的第二个学习主题“生物的多样性”。
通过本章的学习,达成以下目标:(1)要帮助学生形成1个重要概念:微生物一般是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
(2)要帮助学生形成2个次位概念:①病毒无细胞结构,需要在活细胞内完成增殖;②有些微生物会使人患病,有些微生物在食品生产、医药工业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2.本章教学内容分析本章主要讲述了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三、章节学情分析已有知识: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为本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已有经历:学生对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知道某些病毒会使人类患病,但认知不够全面、准确。
已有技能:学生掌握了观察和实验的一般方法和分类方法;能够熟练正确地使用显微镜,并掌握了一定的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方法,具有一定的类比分析能力。
已有情感: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建构生物学重要概念,并对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建立正确的认识。
四、章节学习目标生命观念: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说明病毒的生活特点,举例说出病毒对动植物和人体的危害,以及在生物防治和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科学思维:尊重事实证据,运用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等思维方法认识病毒的形态;认识到病毒对人类利与弊的两面性。
探究实践:尝试制作病毒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设计和创新能力。
态度责任:关注人类健康问题,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病毒性传染病。
五、章节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概览《病毒》章节学习概览课时内容内容本质与研究方法第1课时病毒本章中心内容有三个问题: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化学成分;病毒在活细胞中的寄生和增殖;病毒对动植物和人体的危害,以及在生物防治和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5. 互动工具:准备一些互动工具,如白板、投影仪等,以便进行教学演示和互动。
6. 在线资源:准备一些在线资源,如学习网站、在线视频等,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学习。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病毒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六、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围绕病毒展开,具体包括以下知识点:
1. 病毒的定义和特点:病毒是一种非细胞性的微生物,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无法独立进行生命活动,需依赖宿主细胞进行复制。病毒具有遗传、变异、进化等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通过学习病毒,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流行病的传播、预防措施等,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同时,病毒作为微生物的一种,其独特的生命活动特点有助于学生拓展知识视野,提高对生物世界的认知。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通过学习病毒的相关知识,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念,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培养科学思维,学会运用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解决问题;提高科学探究能力,能够运用实验、调查等手段探究病毒的相关问题;并培养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3. 分析归纳题:请总结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答案:病毒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一方面,病毒性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如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等。另一方面,病毒也被用于基因工程、疫苗制备等领域,对人类生活产生积极影响。例如,疫苗的研发和应用,帮助人类有效预防和控制病毒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病毒新(2024版新教材)

四人一小组,每人分工预习一项内容,上课时将自己预 习的知识清楚的讲给其它学生听。
评价量规:小组合作量表
小组成员
xx
认真完成任务
发言清晰积极(补充、评价 、提问题、反驳别人)
认真倾听(能鼓励他人)
教学反思
•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放手让学生去学,学习方式多样,小组合 作采取分工互学形式,使每个人都参与,培养综合素养
• 通过因果关系建立知识网络,利于理解记忆,进一步认同结构与 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 提高了课堂效率,有效夯实基础 ,五遍。
6.3展示交流 抢答争分
• 快速辨别:
口蹄疫病毒 郁金香碎色病毒
绿脓杆菌噬菌体
脊髓灰质炎病毒 马铃薯Y病毒
T4噬菌体
五.3展示交流 抢答争分源自吸附 组装注入 复制
8 评价设计:
• 1、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教师的口头评价,学生的自评,小组成员间的互评 • 2、对学习效果的评价 对学生进行课堂达标测试。
繁殖?
要求:每个人当小老师分工讲解知识,当一人讲解时, 其他人要认真倾听,并给与鼓励或者合理的建议。
展示交流 答疑释惑
大小
结构
繁殖
寄生生活
与人的关系
种类
作业:1建、立回因家果为关父系母,讲结解构今决天定所功学能病,毒决的定知生识。签字 活2、方每式小、组形制态作等一份关于艾滋病的手抄报,一周
时间完成,展出并评比。
七、板书设计:
第五章 病毒
形态 极微小
蛋白质外壳
病
结构:没有细胞结构 内部遗传物质 繁殖:自我复制
毒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

2.撰写一篇关于病毒与人类生活的短文,探讨病毒对人类的影响,以及我们如何预防病毒性疾病。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400字。
3.调查家人或朋友对病毒的认识和预防措施,整理成一份调查报告,分析其中的误区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设计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珍爱健康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了解病毒在自然界的作用,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四)课堂练习
设计以下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判断题:病毒具有细胞结构吗?病毒能在无生命环境中生存吗?
2.选择题:以下哪个选项描述的是病毒的繁殖过程?A.粘附、侵入、复制、组装、释放;B.粘附、复制、侵入、组装、释放;C.粘附、侵入、复制、释放、组装;D.粘附、侵入、组装、复制、释放。
3.问答题:简述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及其预防方法。
3.培养学生面对病毒性疾病时,保持科学、理性的态度,克服恐慌,学会正确的预防方法。
4.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树立为国家和人类健康事业作贡献的价值观。
5.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使学生养成严谨、务实的学术风气。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已经对生物学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病毒这一章节的学习既有兴趣,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学生对病毒的认知多来源于生活经验,如流感、手足口病等病毒性疾病,因此对病毒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深入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第五单元第五章 病毒

课题病毒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授课PPT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2.列举几种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病毒。
3.关注病毒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病毒的主要特征;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病毒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导入新课【新闻引入】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
新课讲解1.指导学生阅读P89页,了解病毒的发现。
2.引导学生分析科学家实验过程这个的推理过程,从科学史中学习科学思维。
3.【播放视频】指导学生观察病毒的形态、分类和结构。
【归纳总结】
(1)病毒的形态:球形、杆形、蝌蚪形。
(2)病毒的类型(按寄主类型分):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
(3)病毒的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4.尝试制作一个病毒模型。
5.比较细菌、病毒和真菌的结构。
学生分享展示自己制作的病毒模型,评价交流。
6.引导学生根据病毒的结构分析病毒的营养方式。
【归纳总结】
病毒结构简单,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学的活细胞内。
7.引导学生总结病毒的繁殖特点。
【播放视频】病毒的繁殖。
【归纳总结】病毒的繁殖:自我复制。
8.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91~92页,并用思维导图表示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八年级生物《病毒》教学设计5篇

八年级生物《病毒》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八年级生物《病毒》教学设计《病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富源县中安街道一中余琴1、了解病毒的发现、大小和种类;2、掌握病毒的结构,理解病毒的生活方式和繁殖方式,关注病毒与人类的生活;3、通过病毒发现的科学史,认同技术进步对于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
二、学情分析通过七年级生物的学习,学生知道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这样引入课题很轻松。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爱动爱表现的年龄阶段,课堂上要充分给他们机会,由于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强,精力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还不稳定和成熟,教师就必须要有效控制好课堂,引导好学生顺利完成该堂课。
三、重点难点重点:病毒的结构特点、种类、生活和繁殖方式、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难点:病毒的生活和繁殖方式。
四、教学过程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病毒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细胞)是不是所有生物都由细胞构成?(不是)为什么?(因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对,本节课我们就学习病毒。
活动2【导入】学习目标本节课的主要任务:(由学生齐读目标)1、病毒的发现;2、病毒的形态、大小;3、病毒的结构、生活方式和繁殖方式;4、病毒的种类;5、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活动3【活动】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各小组通过阅读课本P89— 92内容,将以下七个问题讨论出结果。
)1、病毒的发现;2、病毒的大小及观察;3、病毒的结构;4、病毒的生活方式;5、病毒的繁殖方式;6、病毒的种类;7、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活动4【活动】学生展示和完成练习(各小组在全部问题讨论完成后派出一个代表去选择其中一个问题板书出答案,其他同学讨论结束后各自完成手中的教辅《云南省标准教辅》(优佳学案)上P57-60的练习题。
)活动5【讲授】梳理知识点教师根据学生讨论完成问题的实际情况,对所有知识点进行知识的的讲解梳理和总结。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体或单独回答教师提出的各个问题。
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4.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病毒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3.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给予总结和评价,强调病毒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4.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病毒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健康意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病毒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病毒的概念、分类及繁殖过程的科普文章,要求不少于500字。
(二)讲授新知
1.病毒的概念与分类:介绍病毒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各类病毒的特点。
2.病毒的繁殖过程:详细讲解病毒的繁殖过程,包括吸附、穿入、复制、装配、释放等阶段。
3.病毒与人类、动植物的关系:分析病毒与人类、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病毒性疾病、疫苗研制等。
4.病毒性疾病的预防:讲解病毒性疾病的预防方法,如疫苗接种、个人卫生、公共卫生等措施。
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病毒的概念、分类及其特点;
2.掌握病毒的繁殖过程,了解病毒与人类、动植物的关系;
3.了解病毒性疾病的基本知识,提高预防病毒性疾病的意识;
4.学会运用实验方法观察病毒,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掌握病毒相关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章病毒优秀教学案例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病毒的结构特点、分类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病毒结构模型,使学生直观地理解病毒的结构特点。在讲解病毒的生活方式时,我结合具体的例子,使学生理解病毒与宿主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病毒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加深对病毒知识的理解。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病毒的小论文,内容可以包括病毒的结构、生活方式、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
2.强调作业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认真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3.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深入研究病毒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生物科学素养。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以生动的生活实例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病毒的距离,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病毒知识。
在评价方式上,我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能力。总之,本节课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病毒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病毒的结构特点,包括病毒的基本组成和生命活动方式。
2.掌握病毒的分类,了解不同类型病毒的特点和实例。
3.讲解病毒的生活方式,包括病毒是如何感染宿主的、病毒是如何繁殖的等,让学生理解病毒与宿主之间的关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划分学习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病毒实例,进行病毒结构、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研究。
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病毒》优秀教学案例

1.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对病毒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汇报,通过展示和分享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验观察等方式,自主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假设,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出问题,如病毒引起的疾病如何预防?病毒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有哪些?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学习,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建议,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病毒引起的疾病案例,如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疫情,引起学生对病毒的兴趣和关注。
2.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你们对病毒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病毒的知识和看法。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如分析病毒引起的疾病案例,探讨病毒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等。
2.学生完成作业,通过作业的完成,巩固对病毒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五、案例亮点
1.亮点一:情境创设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病毒的结构特点,包括其由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的简单结构,以及缺乏自主代谢能力等基本特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学生对病毒相关信息的辨识能力,避免误信谣言,是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病毒的相关图片、视频,以及病毒感染的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病毒的秘密。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
让学生认识到病毒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其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的责任感。
3.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尊重生命,关爱他人,提高道德素养。
4.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病毒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和求知欲。
通过病毒相关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了解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识病毒对生物圈的影响。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病毒对人类生活的利与弊,如疫苗研制、病毒防治等,同时认识到病毒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如生态平衡、基因传递等。
3.掌握病毒的防治方法,提高生物安全意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病毒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提高生物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7.评价反馈,促进发展: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小组报告、实验操作考核等,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促进其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5.5病毒教案(表格式)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比如新冠病毒识别侵染黏膜细胞,破坏人的呼吸系统。
戴口罩预防感染。皮肤细胞就不会被侵染艾滋病毒专门侵染人的免疫细胞,破坏人的免疫系统
有的能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发生作用,能促使细胞膜打开。使病毒吸附和感染宿主细胞
八年级生物学集体备课教案
执教者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型
新授
单元课题
第五章 病毒
主
备
人
教学目标
1、说出病毒的发现、种类、结构和繁殖、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模型制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加深学生结构功能观的理解
3、培养学生对健康负责珍爱生命的社会责任
重点
病毒的结构
难点
病毒的繁殖
教学过程
教学策略
设计意图
个性补充
【探究二】病毒的生物属性
病毒的结构、繁殖
1.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我们现在对这么小的病毒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现在就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认识病毒。(向学生展示电镜下的病毒图片以及模式图,不同的病毒图片),请同学们结合已学生物(植物、动物、细菌、病毒)细胞结构图,说一说病毒结构有何特点2.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病毒的认识制作病毒模型(制作要求如上)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慧眼识“株”
1.请同学们观察上图,哪个植物是正常的哪个是患病的?(烟草花叶病毒病烟草和正常烟草图片对比图)
这个植株的病叫烟草花叶病
2.请同学们思考:同等水肥条件下,造成植株不健康的可能 原因?
3.3.给你一个各类材料均由的实验室,如何证明你的猜想?(请同学们写下来,两分钟)4.病毒是否可以进行培养呢?要培养它首先我们要认识他,今天我们学习病毒的相关知识,然后再来解决病毒是否能培养的问题。
病毒-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病毒-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病毒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范措施3.了解病毒与人类生活、健康的关系二、教学重点1.病毒的特点和传播途径2.病毒与人类生活和健康的关系三、教学难点1.病毒的治疗方法2.病毒预防的科学方法四、教学方法1.直观法:通过展示PPT图片来介绍病毒的外观、特征、感染过程,以及人们受病毒感染后的表现。
2.归纳法:通过老师提出问题,带领学生梳理出病毒的特征、传播途径、防范措施、治疗方法等关键点。
3.实验法:在课堂上做手洗实验,以此帮助学生了解简单有效的无菌工作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问题老师展示一张病毒的图片,向学生提问:你们看到这张图片后,想到什么?病毒是什么?第二步:介绍病毒的定义和特点通过PPT的展示,介绍病毒的基本定义和特点,以及感染过程,并让学生跟随PPT进行了解。
第三步:探究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范措施老师通过示例和介绍,帮助学生了解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范措施,如保持室内通风、勤洗手等。
第四步:了解病毒与人类生活和健康的关系让学生了解病毒与人类生活和健康的关系,以及病毒感染对人类的影响。
第五步:讨论病毒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方法老师带领学生讨论病毒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方法,并通过介绍相关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第六步:做手洗实验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手洗实验,帮助学生了解简单有效的无菌工作法。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尤其针对新冠病毒的流行,通过直观、归纳和实验法进行多角度的介绍,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病毒的特点、防范措施,提高自我防疫意识和能力,为学生生活和健康保驾护航。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病毒》教案

第五章病毒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2.举列说出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技能方面运用多种方式收集查找资料,并进行汇报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通过病毒发现的科学史,认同技术进步对于利学研究的促进作用。
2.关注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病毒的主要特征,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病毒的主要特征三、教学设计思路在2011版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关于病毒的内容要求为“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属于了解层次。
本章教学中,除了知识目标达成以外,更应该结合病毒发现的科学史、生物技术发展、病毒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技术进步对于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关注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
教学手段主要是通过创设情境和学生活动贯穿教学始终。
四、教学准备布置学生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病毒及病毒引起的疾病的资料,准备发言资料或简单课件便于课亡交流。
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教学意图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学生思考并回答:资料的能力,发挥学病毒。
生的主动性,激发学说明很多疾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除流感外,你还知道哪些由病毒引起的疾病?认真聆听,思考并通过科学史教育,使学生初步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并认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
训练1.病毒比细胞小学生观察得多。
图片、根据2.在教师的引导图片中的毒态大小力面有什么不同?下,说出病毒可能不具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大在形态大小上的差异,你的能力。
小能推测出病毒的结构与细胞有什么不同吗?二个问题,教师可给予提教师活动教学意图培养呈现教材中三种病论:病毒没有细胞结学生分析毒的结构图,让学生找出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图片、总结归纳的能力。
呢?[提问]展开联想,理解病培养病毒结构如此简单,毒独特的生活方式—学生发散它怎样维持自己的生命—在活细胞内寄生。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

c.面对病毒感染,我们应该保持怎样的心态?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分组讨论病毒的基本概念、分类、形态结构及繁殖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指导。
3.实践活动,巩固知识
设计病毒模型制作、观察病毒图像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4.多元教学,提高效果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病毒的形态结构、繁殖过程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病毒知识。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科已有一定的兴趣和基础,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针对本章病毒知识的学习,学生普遍对病毒的概念、分类及危害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具体的形态结构、繁殖过程和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相对薄弱。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病毒与人类生活的紧密关系认识不足,缺乏生物安全意识和正确的健康观念。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病毒的基本概念、分类、形态结构及繁殖过程。
2.掌握病毒与宿主细胞的关系,了解病毒感染的原因、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3.培养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与病毒感染相关的新闻报道,引发学生对病毒问题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小组讨论、课堂练习和总结归纳等环节,使学生全面了解病毒知识,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和预防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和责任感。
五、作业布置
初中病毒生物教案人教版

初中病毒生物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
2. 掌握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
2. 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
2. 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病毒模型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病毒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病毒》。
2. 探究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病毒模型,提问:“病毒长得什么样?它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病毒的结构特点,如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等。
教师继续提问:“病毒是如何生活的?它需要依赖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病毒需要依赖活细胞生活,无法独立生存。
3. 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师提问:“病毒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它是如何传播疾病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病毒可以引起感冒、流感等疾病,但也可以被利用来治疗疾病等。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新冠病毒的相关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新冠病毒是如何传播的?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预防措施,如戴口罩、勤洗手等。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如病毒的形态结构、生活特点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病毒结构示意图,并写一篇关于病毒与人类生活的短文。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和分析,使学生了解了病毒的形态结构、生活特点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病毒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病毒主要特征。
2.运用资料,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3.关注与病毒有关的疾病,认同利用病毒可以为人类造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病毒的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病毒的结构。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春秋季是流行性感冒高发的季节,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经济都带来损失,你知道引发这种疾病的微生物是谁吗?他有什么样的结构和特点呢?
2、自主阅读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89页到92页回答以下问题:
(1)是谁发现了病毒?病毒的发现过程怎样?
(2)病毒的形态、大小如何?
(3)病毒怎样生活?病毒根据它们寄主的不同,可以分为哪三类?
(4)病毒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5)病毒是怎样繁殖的?
(6)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怎样?
3、知识点讲解
(1)病毒是谁发现的以及发现病毒的过程
19世纪末,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时,推想是由细菌引起的。
但研究结果表明烟草花叶病是由比细菌还小的病原体引起的,他把这种病原体叫做了“滤过性病毒”。
伊万诺夫斯基将患花叶病的烟草榨出汁液,用能将细菌滤去的过滤器进行过滤,再用过滤后的的汁液去感染正常的烟叶,结果发现正常的烟叶还能患病。
这表明烟草花叶病是由比细菌还小的病原体引起的,他把这种病原体叫作“过滤性病毒”。
(2)病毒的形态、大小、种类以及生活方式?
通过图片我们可以了解到病毒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杆状、球状、蝌蚪状),而且比细菌小得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它们的大小。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
根据病毒寄生的细胞不同,将病毒分为三大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3)病毒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病毒的结构十分简单,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4)病毒是怎样繁殖的?
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是它的繁殖方式。
遗传信息+细胞内的物质新的病毒
(5)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有害方面:病毒种类很多,分布广、营寄生生活,会给人类、饲养动物、栽培植物带来极大危害!例如:流行性感冒、禽流感、艾滋病、手足口病等。
有利方面:1、利用病毒研制疫苗,防治一些病毒性疾病;2、利用病毒可制高效的生物农药,如利用多角体病毒防治松毛虫、粘虫等,即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对人畜健康和环境又完全无害;3、利用噬菌体可以帮助人们治疗细菌性的疾病;4、基因工程中,利用病毒能够达到转基因和基因治疗的目的。
4、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