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西方社会保障思想史的演变)【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西方社会保障思想史的演变
5.1 复习笔记
一、建立初期的社会保障思想(20世纪30年代以前)
1.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思想及其政策主张
(1)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市场经济是“富国裕民”的康庄大道。他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它在合理地配置资源。
斯密反对国家以各种形式对工商业一般事务进行干预,主张保护私人产权。但是,斯密反对国家干预并不是绝对的,主张政府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扮演“守夜人”角色的自由市场经济。
(2)亚当·斯密的社会保障思想:否定社会救济的作用
斯密认为旧《济贫法》严重阻碍了居民的自由流动,阻碍了劳动者对就业的自由选择,对劳动者就业极为不利,力主废除旧《济贫法》,还劳动者的自由选择权。反对进行社会救济。
2.德国新历史学派的政府干预理论及其政策主张
(1)新历史学派的基本观点
①代表人物及社会改良政策的支撑点
a.从伦理道德出发,认为劳资冲突不是经济利益上的对立,而是感情、教养和思想上存在差距而引起的对立;
b.国家观。主张国家至上,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负起“文明和福利”的职责。
②新历史学派的政策主张
a.国家的职能不仅在于安定社会秩序和发展军事实力,还在于直接干预和控制经济生活,即经济管理的职能。
b.国家的法令、法规、法律至上,决定经济发展的进程。
c.经济问题与伦理道德是密切相关的,人类的经济生活并不是仅仅局限于满足本身的物质方面的欲望,而且还应满足高尚的、完善的伦理道德方面的欲望。
d.劳工问题是德意志帝国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
e.国家应通过立法,实行包括社会保险、孤寡救济、劳资合作以及工厂监督在内的一系列社会措施,自上而下地实行经济和社会改革。
(2)新历史学派的社会保障思想:倡导国家保险,缓和劳资矛盾
新历史学派不再反对国家出面干预社会经济活动,主张由国家出面实施社会保险。他们主张实施社会保障政策的直接目的是为了缓和日益尖锐的劳资矛盾,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政策主张达到了保护劳动者、改善劳动者生存环境和增进劳动者福利的作用。
3.旧福利经济学的分配理论及其政策主张
(1)福利经济学的思想渊源
①经济思想渊源
在福利经济学看来,资源有效配置来自一个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的市场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当每一个生产者出自自利动机追求利润最大化、每一个消费者出自自利动机追求效用最大化时,整个经济将是有效的。
②“社会福利”思想渊源
霍布森明确主张经济学要以社会福利为研究中心。为了保证“最大社会福利”,国家必须干预经济生活,实行“国家社会主义”。
③哲学思想渊源
庇古福利经济学的哲学基础直接以边沁的功利主义为基础。边沁认为,个人是自身利益的最好的判断者,人们的理性活动是寻求快乐,同时避免痛苦。如果每个人都能自由地追求个人利益,那么必然会实现公共利益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2)旧福利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①思想由来
庇古以马歇尔等人的经济理论为基础,以完全竞争为前提,系统地论述了福利概念及其政策应用,建立了福利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相对于他以后的福利经济学来说,被称之为旧福利经济学。
②思想基础
庇古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把福利分为两类:一类是广义的福利,即“社会福利”;另一类是狭义的福利,即“经济福利”。庇古认为,人们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满足,而使人们得到满足的是物的效用,因而一个人的经济福利就是由效用构成的。
③研究主题
庇古把国民收入量的增加和均等化的收入分配看做是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主题,并采用两个标准作为检验社会福利的标志:
a.国民收入的大小;
b.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中的分配情况
④理论贡献
a.确立了资源最优配置的标准。
b.确立了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标准。
c.确立了外部性理论。
(3)旧福利经济学的社会保障思想:实施社会保障,实现收入均等
庇古认为具有收入再分配性质的社会保障政策可以扩大一国的“经济福利”,他主张:
①增加必要的货币补贴,改善劳动者的劳动条件,使劳动者患病、残疾、失业和年老时能得到适当的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
②向高收入者征收累进所得税,向低收入劳动者增加失业补助和社会救济,以实现收入的均等化,从而增加普遍的福利效果。
③实行普遍养老金制度,或按最低收入进行普遍补贴的制度,通过有效的收入转移支付实现社会公平。
4.瑞典学派的分配理论及其政策主张
(1)瑞典学派的基本观点
①政治上实行阶级调和
瑞典学派认为,有关工资和其他劳资纠纷问题,应由双方的组织(雇主协会与工会)自由谈判,协商解决;协议不成,则由超阶级的国家政府出面谈判。
②经济上实行混合经济
瑞典学派推行“市场经济”和“国有化”相结合的“混合经济”。
③分配上实行收入均等化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
瑞典学派主张收入均等化,实现“福利国家”。他们主张通过实施收入再分配政策,实现“福利国家”;主张政府稳定经济,提供公共服务。
(2)瑞典学派的社会保障思想——主张收入均等,实现普享福利
瑞典学派理论和政策的思想精髓在于:
①依靠政府的干预,通过宏观经济调节的方式来平抑经济周期的波动。
②用收入再分配的方法,主要是指利用累进所得税以及转移性支付,举办社会福利设施,使社会各阶级、集团之间的收入和消费水平通过再分配趋于均等化,从而实现收入的平等。
二、发展时期的社会保障思想(20世纪30-70年代)
1.新福利经济学及其政策主张
(1)新福利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①“帕累托最适度”与“补偿原理”
a.19世纪末,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指出,如果生产资源的重新配置,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处境变好,除非至少使另一个人的处境变坏,那么这种情况称为“最适度”。
b.英国的卡尔多在1939年提出了“假想的补偿原理”,希克斯并将它进一步完善。他们认为,如果一些社会成员经济状况的改善不会同时造成其他成员经济状况的恶化,或者一些社会成员状况的改善补偿了其他社会成员状况的恶化,社会福利就会增加。
②“社会福利函数”论
美国经济学家伯格森和萨缪尔森认为社会福利的大小取决于影响福利的一切变量,将分配方面及其他所有支配福利的因素统统考虑进来,编制了一种“社会福利函数”,当这个函数值达到最大时才算实现了福利极大化。
③“相对福利”论
1974年美国的伊斯特林在《经济增长改善人类的命运吗?》一文中,提出了“福利相对性”概念。福利的相对性观点使福利与个人的收入无直接关系,提高国民收入水平和缩小国民之间收入差距的政策都不能增加国民福利,认为任何变革都不能增进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