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雨霖铃》.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 答案:(1)虚实结合的手法(2)诗的一 二两句写冬至之日,诗人一个人在客店里, 抱着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他相伴的实 景,表现其孤寂、思家之情。而三四两句 “家中夜深坐”“说着远行人”等是虚写, 是想象,想象家里的人或许像我这样深夜 坐着,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表现 家中人也在想我。(3)突出表现了诗人孤 寂之感,思家之情。
表现手法: 情景交融 虚实相济
小结
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衬托, 精心刻画作者与恋人难分难舍的惜 别场景,进而想象别后的离愁、别 恨,层层铺写,情景相生,融情于 景,虚实相济,字字紧扣离情愁绪,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虚
(情感) 抒发什么心情?
依依不舍,难舍难分。
(技巧) 用了什么方法?
虚实相生 情景交融
体会诗意
离别前: 勾勒环境 寒蝉、长亭、骤雨(景语)实写
离别时: 描写情态 执手、泪眼、凝噎(情语)实写
因情设景 离别后:
烟波、暮蔼、楚天 (景语)虚拟
杨柳、晓风、残月
刻画心理 好景虚设、风情难言(情语)虚拟
整体感知
问题:最能表现 诗歌内容主旨的 是哪一句?
主旨句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别前不胜凄凉———
画面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意象: 寒蝉———蝉夏生秋死,寒蝉(秋蝉)叫声时断时续, 短促,简直是临死前哀鸣,给人凄凉之感,往往都是和 “忧愁悲苦”联系在一起。 长亭———古代人送别时在郊外临时搭的帐篷,五里一 短亭,十里一长亭,供行人休息和送别,饮酒饯别。雨 后黄昏的长亭更给人凄迷之感。 “何处是归程?长 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 》) 骤雨———秋雨增添了寒意,天凉心更凉。“秋风秋雨 愁煞人”
浩渺的烟波 沉沉的暮霭 辽阔的天空
黯淡的情绪 茫无边际的离愁别恨
虚实结合
• 1、诗歌中,“实”指作者描写客观世界中实实在 在的实象、实景、实境,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 “虚”是指作者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来 的眼前看不见、摸不着,而又从字里行间能体味 出的空灵境界中的虚象、虚景、虚境,即心中之 景、想象之景。
东坡在玉堂(官署名,在学士院内), 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 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 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 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 去’。”东坡为之绝倒(笑得直不起身 子)。
——俞文豹《吹剑录》
雨霖铃
柳永
学习目标
1掌握品赏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体味《雨霖铃》悲凉凄苦的离别之情; 3鉴赏词融情于景、虚实结合的手法。
画面二:“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2)除了离别之情,还有没有别的情感? (雨霖铃》背景:此时的柳永仕途失意, 不得不离开汴京而南下漂泊到楚地。)
此番离京,心情黯淡,前程迷茫;昔 日红颜知己前来相送,此番离别,归期难 料,犹如生离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 便谱成了这首词的主旋律。
念去去 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孤清冷落的 别后情景
象 征
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送别留赠的信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自
古就有“折柳送别”的习 俗
谐 音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诗经》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寓
风急天高猿啸哀,
意
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史记·刺客列传》
亲人分离的象征
象 征
离 愁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白居易《琵琶行》
• 2、虚实结合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 明确:两处虚景与前面的实景互相映衬、互为补 充,强化了离人凄切的情怀,传达出一种淡远的 神韵,丰富了诗中的意象,开拓了诗的意境,为 读者提供了广阔的审美空间。
◆课堂反馈练习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 元旦相似。 该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高考链接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 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 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 (1)作者写了一个细节(2)家书将要发 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 (3)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 无尽思念。
•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苏轼《江城子》
• 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 ——江淹《别赋》
2、别时伤感茫然———
画面二:“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1)意象选择的特点,与作者的感情有什 么相似之处?
烟波——千里 暮霭——沉沉 楚天——阔
浩淼绵长 浓重压抑 空阔辽远
愁思绵长 愁思浓重 愁思无际
孤清冷落的别后情景
细
节
此描
一 切 尽 在 不
时 无 声 胜
写 ( 描 写 人
言有 物
中声 的
动
作
、
神
态
)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作者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表面 写两人分手之情状,实际暗写他们极其复杂微妙的 内心活动。镜头既是细节描写,也是白描直述,既 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暗示。中国文学一般不直接 写人物心理,尤其是古诗词,这种以动作描写(或 细节描写)来写人物在诗词中曾屡屡出现。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融情入景 即景抒情
“寒”点出节令(深 秋),显出凄清,渲 染气氛;“晚”点出 时间,恰又唤起“美 人迟暮”的感慨; “雨”点出天气,暗 合下文的送别之 “泪”。“长亭”是 送别之地,从来就是 “天下伤心处”。
画面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思考:开头三句,有哪些作用?
(1)从结构上,交代时间地点和特定环 境,(2)内容上,渲染气氛,渲染了一种凄 楚悲凉的气氛,烘托出浓浓的离愁别绪, (3) 为全诗定下感情的基调。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凄凉悲苦的离别氛围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难舍难分的离别过程
以诗解诗
•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总结诗词鉴赏方法:
1.把握信息。(词牌、作者。) 2.理解字面意思。(注释、文言知识积累) 3.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意象、主旨句) 4.运用了什么手法?(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内容) 写什么?
上片:写一个秋天的傍晚,词人和他心爱的人 在都门外长亭分别的情景。
实
下片:是词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
3、别后愁情满肠———
画面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 风残月。”
杨柳——依依惜别(相思与惆怅)之情。
晓风——拂晓时的风凄冷,恰合别后心境 的凄凉。
残月——月象征人的离合,残月不团圆 , 暗合孤寂冷落之感。
画面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 风残月。”
• 该句无一个字写情,而又无一个字不在写 情。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客情之 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 聚在这画面之中。
把杨柳、风、月这三 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 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 的画面。(景中含情)
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特定的时刻里 ——“酒醒”之后
“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醉不成欢惨将别”——白居易
“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李清照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
酒
杨柳
情景交融
晓风
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