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能少电视剧观后感大全5篇
2020《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5篇_观看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有感
![2020《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5篇_观看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900cacc5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32.png)
2020《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5篇_观看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有感《一个也不能少》中主人公魏毓芝老师与学生张慧科之间矛盾的发生、发展、结局,几乎是影片的全部资料,而影片的主旨也随着这一矛盾的变化逐步表现出来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0《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5篇_观看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有感,希望能帮到大家!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作文1影片中“全班二十八个人,一个也不能少”的语言和实际行动很好地体现了主人公坚强不屈的性格。
正因把生命能量发挥到极致去实现自己的信念的精神总是让人佩服且感动的,试想在现实生活中用这样诚实和顽强的态度对待实际困难的又有几人呢?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物质礼貌的急剧膨胀反到成为了许多精神空虚者最美丽的藉口。
他们以此为由游戏人生、思想腐化、生活糜烂,却有着动人的哲言:今朝在酒今朝醉,明日有人送上来,吃喝嫖赌样样会,不枉人间走一回。
看看,多么潇洒,多么豁达,在挥霍浪费上方心比金坚、势不回头、大义凛然得让人心碎,比革命时期为人类共同理想奋斗而被捕就义前的烈士们还要慷慨得多。
孰不知只会享受不会创造的头脑总是让人感觉十分悲哀的,而把个人利益凌驾于一切利益之上者,当属悲哀之中尤其悲哀者。
片中魏毓芝那被夕阳拉长的身影和电视台大门口一声接一声的“你是台长吗?”的询问声,是何等震颤人心,那是对所有观众心底的理性呼唤——不管前面的困难,只认准了理当如此。
只是那么一个简单的理由:一个也不能少。
关于这一点我觉得只有一个字能够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作文2到底是什么东西也不能少呢?怀着这样的疑惑,我去观看了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随着情节的展开,我被这部电视剧深深吸引住了。
最初,女教师的目的似乎很简单,只是为了20元的代课费,然而随着情节的展开,女教师更多的是为了那句诺言。
而在她外出寻找打工的学生的过程中,得到社会上方方面面的支持帮忙,电视台为她免费播放寻人启事,还募集了一卡车的学习用品,资助贫困地区的教育。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优秀6篇)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5d1e9671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bc.png)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优秀6篇)《一个都不能少》的观后感篇一我这个星期看了个电影名叫《一个也不能少》,我很有感触!我记忆最深的就是魏老师为了找到那个在城里打工的男孩,找到了电视台的台长,然后出来了个戴眼镜的',问到:你是不是台长?她为了等到那个台长,等了几天几夜,睡也睡不好,就睡在那个电视台的边上,身体靠在电线杆上,把她自己写好的寻人启事放在一边。
她为了找到那个男孩,想出了好多好多的法子,她去过火车站的广播室,去过超市买笔和墨水,写了寻人启事,然后又去了电视台……还有就是他们在乡下的学校,很简陋的,讲台是三条腿的,一碰就倒了,他们用的粉笔也很少,我们用的粉笔只要是短的就不能再用了,而他们是要用手指甲来抓住它继续用的,我们睡的床很软,而他们的,女生和老师的床却要用椅子垫着,男生的是用几张桌子拼成的床,我们上课有上课铃的,下课有下课铃的,他们呢,上课用手来打铃,下课又是看太阳到一个东西上才打的下课铃的,我们升旗有铁的旗杆,高高的半奏声,而他们向左右后转斗不准的,旗杆也是木头的,升旗的时候音乐也没有的,多么简陋啊!在大结局的时候,魏老师让他们每人拿一支粉笔写字,到了那个要去城里打工的那个男孩那,他对老师说:“我能不能多写几个字?”说完就写下了三个大字:“魏老师”,这一刻,多么的让人感动啊!我从看过这部电影后,才知道老师是多么的辛苦,多么的好,农村的生活多么苦啊,连教室也那么简陋,我们应该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帮助农村,让他们可以和我们一样。
我们看完这个电影后才知道老师是多么的辛苦,还处处为他们自己的学生着想!《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篇二上周,老师利用晚自习给我们播放了一部电影叫《一个都不能少》,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看完后,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电影的情节大致是这样的,有一个贫困的小山村,村里有个水泉小学,小学里只有28个学生,学校的环境十分简陋,课桌椅都破烂不堪,老师和留校的女同学还得挤在一张床上。
一个都不能少满分观后感最新5篇
![一个都不能少满分观后感最新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79bd928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e1.png)
一个都不能少满分观后感最新5篇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
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给您带来一个都不能少满分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个都不能少的观后感1现在想起《一个都不能少》里面的情节,心中还是有些泛酸。
记得这部影片在小学时候曾被巡回放映过,当时自己还是一个懵懂的少年,对里面故事情节所反映的社会教育问题还不大了解。
那感人、催人泪下的情节还是深深地埋我的脑海中,“张慧科,你在那里?我已经找了你三天了,你快回来吧!”这是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女主人公魏敏芝在电视台面对镜头含着泪珠说的一句话,而此时在电视机前,她的学生张慧科也是泪流满面,当我看到这一段镜头时禁不住潸然泪下,现在也是如此。
这部影片以独特的艺术视觉,切合现实,从侧面反映了社会中存在的教育弊端以及社会发展等问题,其中反映最为强烈的就是农村经济落后,教育设施差,辍学儿童流入社会各个阶层。
说真的,看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这部电影讲述了发生在一个贫困山区学校里的故事,故事情节以主人公魏敏芝和学生张慧科之间的各种情节展开,影片的主旨也是围绕这逐步表现出来的。
该片的主要剧情就是水泉小学的高老师要回家看望病重的母亲,村长从邻村找来魏敏芝给高老师代一个月课。
高老师见魏敏芝只有十三、四岁,教不成书,不想要。
村长说,找这么一个人不容易,她能给你把娃看住。
先让她凑合一个月等你回来再说。
水泉小学原先有三、四十个学生,每年都有学生流失,现在只剩二十八个了。
高老师临走时再三叮嘱魏敏芝,一定要把学生看住,一个都不能少。
魏敏芝整天让学生抄课文,每天清点人数,谁要把学生弄走,就跟谁急,连村长的话也不听。
学生见她人小,又不会上课,不听她的,有的故意跟她捣乱,弄得教室里乱哄哄的。
她不顾不问,只是守在教室门口,不到时间不让走。
十岁的张慧科因家里欠债无力偿还,不得不失学到城里打工。
魏敏芝记住高老师临行前的叮嘱,决心把张慧科找回来,她打听到张慧科城里的住处,单身一人踏上了进城之路,十三岁的魏敏芝开始茫人海里的寻找……影片中的主人公魏敏芝虽然是一个普通的代课教师,但她从每个情节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值得现在的我们去借鉴,去学习。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500字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c27a6c2f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b9.png)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500字【第1篇】今天我看了一部电一影叫《一个都不能少》。
看了这部电一影,我的感触很深很深。
赴京故事讲述的是一位贫困山区的小学老师因为要回乡一个月,所以叫村长找来一个代课老师:年仅13岁的魏敏芝,并答应给她50块,嘱付学生一个也不能少。
因为其中一个学生跑得快,所以要到小市镇去上学,魏敏芝硬是不给人,或许我们大家会想:这可是一个好机会,不仅能为那个孩子有一个好的前程,更能为这所学校争光。
而魏敏芝反而不答应。
这是一份执着,这是一份坚持不懈的诺言,这更是一份重如泰山的第一份责任心。
可没有多久,另外几位同学辍学了,经家访才知道那位知道同事张慧科到城里打工了,于是另外积极推动的一份坚持和巨大力量推动她去城里找张慧科,魏敏芝先是传到小广播里去,再用身上仅有的几块钱买笔和纸写寻人启事,然后竟在电视台等了十天多,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见到了台长,找到了她的学生。
最后有这部电一影不是简简单单的透露出师生的情感,而是我们要多多关注贫困山区孩子们的学一习一条件,缅齐而水泉小学只是其中的一个,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希望工程能弥补的只是表面,而不是所有,世上要我们关注的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太多了!据资料显示:中国有13亿人口,而农村中的人就占去8亿,上不起学,辍学的儿童数目很大。
让我们高度关注这些上不起学的孩子们吧,他们需要我们筹募的关注和资助!【第2篇】这个的在一个很偏僻的小农村中寓言的讲解了农村人发生单纯与可一爱一,也解释了这个世界舞台的残酷。
我从魏老师的一性一格中读懂了执着与善良。
从张慧科的品一性一中读懂了看清楚孝顺。
从高老师的言行中读懂了他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好老师。
可是我从那一位登记的人的举动中读懂了这个世界的全世界残酷。
但是这是一个公平的世界,有坏人就有好人。
最终有许多的人为那个偏僻的农村中捐献了许许多多文具与。
这让我感觉了农村的条件艰苦,我今后一定要好好的学一习一。
【第3篇】这个星期我们可看一个系列了一部电一影,虽然讲的是中国落后的状况。
《一个都不能少》的观后感(精选33篇)
![《一个都不能少》的观后感(精选3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1591d08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15.png)
《一个都不能少》的观后感(精选33篇)《一个都不能少》的观后感(精选33篇)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
下面是《一个都不能少》的观后感,请参考!《一个都不能少》的观后感篇1一部影片,一个故事,一份责任,一种感动。
今天,我有幸观看了张艺谋导演的影片《一个都不能少》,它主要讲述的是关于一个代课老师魏敏芝的故事,她只是个小学毕业的人,今年才十三岁。
因为高老师请假回家探病才来到了水泉村小学,这个学校就有一个班,班里的学生一到四年级的都有,共二十八个学生……在班里有一位名叫张慧科的男同学,由于母亲生病,他家人带着他辍学到城里去打工。
魏老师从学校一直到(知道以后,只身一人到)城里去找张慧科,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他,把他带回了家。
其实她完全可以不用去找张慧科,因为她的任务就是代好这一个月的课,而她或许是为了高老师临走之前的一句话:“这个班已经流失了十几个学生,再也不能少。
!”我想:这就是责任所带来的动力吧!在这部影片中,最令我感动的是魏老师为了找张慧科在街头上四处寻找,广播找人,贴寻人启事的一幕幕……可惜都没有找到张慧科。
她渴了,就喝街边的自来水;饿了,就吃小店客人剩下的食物。
她偶然遇到一个好心人,告诉她应该去电视台……可门口的登计人员处处叼难她,不准她进去。
她没有就此放弃,在大门外等了三天三夜(一天一夜),而且她见到每个从里面走出来的人就问:“你是不是台长?你是不是台长?”最终,她终于见到了台长,并上了电视,在圆圆的镜头面前,她流下了眼泪,说了一席让人感动不已的话:“张慧科我好想你,你在哪里?”最终,魏老师找到了张慧科,一起回到了那个熟悉而陌生的地方——水泉村希望小学。
是啊,付出了或许才会有回报,可不付出注定一无所获。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5f7703aa45177232e60a22a.png)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目录第一篇: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第二篇: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第三篇:《一个不能少》观后感第四篇: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第五篇:《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一个都不克不及少观后感.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七義孔素媚看了兩次「一個都不能少」這齣電影,有兩種差别的感覺,前後截然不同,所感的對象亦有分別。
再次重?電裏的細節,刻情的一點一滴也教我回味,亦引發我再度的思索。
首次看畢「一個都不能少」,充滿整個腦子只是代課老師魏敏芝找回貧苦學生張慧科的故事变節,感人至深,扣人心弦;但第二次的焦卻落在貧困山區的教诲工作上,有可悲亦有可喜。
可悲之處在於貧困山區基礎教育推行之緩慢及推行者之其身不正。
資源短缺、經濟落後是基礎教育遲遲也未能在貧困山區中普及起來的最重要缘故原由。
自中國大陸於八十年代開始實行革開放,至今已有二十年,但富起來的只有一小撮沿岸地區的市民,更使貧富懸殊的問題加劇,大部份居於窮鄉僻壤適齡孩兒仍沒有入學讀書的機會,有幸入學的卻又每一刻也在求學和生計間作拉鋸式的取捨。
除了因為資源短缺的緣故外,又有誰會關注到政策推行的問題上呢?近十年來,中國政府和香港不少慈善團體也紛紛籌集資金及物資,送往中國各貧困山區,弓興建「希望小學」,不斷推動山區的教诲工作。
但一批批的資金及物資有多少能送到貧苦學生的手中,又有多少資源是真真正正的花在有需要的學生身上呢?正當魏敏芝嚷著要到城裏找回學生張慧科,到村長家中請求幫助,村長卻一面收起一碟碟大魚大肉、吃餘吃剩的?,一面拒絕魏敏芝的請求,還說沒錢,想幫也幫不了。
這是多麼的人憤怒。
由村長對魏敏芝的嚴厲態度,到賄賂張慧科說出擅跑學生的立足之處,再到電視台把魏敏芝、張慧科送回水泉鎮,村長見到一大車文具及收到助學資金的眉飛色舞的樣子,都足見村長唯利是圖的作風。
這不就是教育工作推行中的可悲嗎?可幸的是,水泉小學仍然有一位鞠躬盡瘁,滿心熱摯的高老師,成為了黑夜中的一線曙光。
关于央视《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心得_看一个都不能少有感[优秀范文五篇]
![关于央视《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心得_看一个都不能少有感[优秀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f7aebfb9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48.png)
关于央视《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心得_看一个都不能少有感[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关于央视《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心得_看一个都不能少有感《一个都不能少》讲述了我国西部某地的贫困村“焉支村”合并到本县最富裕的“丹霞村”后,两村村民逐步摒弃过往嫌隙共同走上致富道路的故事。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0《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0《一个都不能少》读后感甘肃张掖甘州区甘浚镇东寺村的农户石作新正在给能繁母牛添加饲料。
今年他养殖了14头母牛,繁育牛犊6头,比去年增收8000多元。
他见到帮扶干部高兴地说;在家门口看到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拍摄过程,更坚定了脱贫致富决心,自己还要扩大养殖规模,力争年底过上小康日子。
连日来,全程在甘肃张掖拍摄创作的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成为甘肃张掖村民们谈论的热门话题,剧情反映贫困村脱贫过程中,村民走上勤劳致富路。
甘州区甘浚镇东寺村、速展村、临泽县倪家营乡南台子村的村民目睹拍摄过程和央视播出后,激发了致富奔小康新激情,目前,全身心投入到了春季生产中。
据悉,该剧展现了国家脱贫攻坚大背景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这一主题,揭示精准扶贫路上扶志、扶智和提升农民精神文明程度的现实意义。
2020《一个都不能少》读后感【篇2】由中央电视台、甘肃省委宣传部、张掖市委市政府、上海保奇影视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的电视连续剧《一个都不能少》,是国务院扶贫办重点推荐、国家广电总局确定的脱贫攻坚题材重点剧目。
该剧以脱贫攻坚为主题,全程在甘肃张掖创作拍摄,反映了西部地区特别是甘肃推进精准扶贫、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生动实践和实际成效,讲述了西部贫困地区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感人故事。
该剧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之后,在央视一套播出的首部脱贫攻坚题材重点剧目,对于鼓舞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力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将产生积极影响。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500字_观后感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500字_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d891d7bfc4ffe473268ab42.png)
精心整理《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500字_观后感【第1篇】今天我看了一部电一影叫《一个都不能少》。
看了这部电一影,我的感触很深很深。
故事讲述的是一位贫困山区的小学老师因为要回乡一个月,所以叫村长找一个想:希望工程能弥补的只是表面,而不是所有,世上要我们关注的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太多了!据资料显示:中国有13亿人口,而农村中的人就占有8亿,上不起学,辍学的儿童数目很大。
让我们关注这些上不起学的孩子们吧,他们需要我们的关注和资助!【第2篇】这个发生在一个很偏僻的小农村中的故事讲解了农村人的单纯与可一爱一,也解释了这个世界的残酷。
我从魏老师的一性一格中读懂了执着与善良。
从张慧科的品一性一中读懂了孝顺。
从高老师的言行中读懂了他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好老师。
她没有想过放弃,没有回家。
因为心中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一个人学生都不能少。
她必须做好她应该做的事,她必须尽好她应尽的责任。
我觉得她真的是一个值得人尊敬的老师,值得人欣赏的老师。
形容老师最好的一句话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而她,就是这句话的代言人。
执着是她的代名词,所以她最后能成功。
能够找到她的学生。
我觉得我们学一习一应该也这样,不言放弃,执着的走向成功!【第4篇】电一影《一个都不能少》是导演张艺谋于1998年拍摄的一部老电一影,由魏敏芝和张慧科主演,获得了金鸡奖、金狮奖等一系列大奖。
电一影讲的是在一个山区里有个水泉村,是一个贫困的村子。
水泉村里唯一的宫”《一个都不能少》虽然是一部老电一影,但内容非常感人,非常能教育人,值得大家去欣赏。
【第5篇】上个星期,我在学校看了一部电一影名叫《一个都不能少》。
一开始,我还觉得这部电一影很有趣,到底是什么,一个都不能少呢?可看了以后,我感慨万千。
记故事大意是这样的:一个小孩因为没钱上学,他的爸一妈一就让他和一些人一起去省城打工,可到了火车站,因为那里人山人海,他走丢一了。
后来他仅十几岁的老师知道他去省城打工,连夜走到了省城去找他。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0d2397a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73.png)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一》看完《一个都不能少》,内心被深深触动。
影片以质朴的画面和真实的情感,展现了贫困地区教育的困境与希望。
故事围绕着一个年仅十三岁的代课老师魏敏芝展开。
她执拗地坚守着“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在艰苦的环境中,用自己的方式去寻找因家境贫困而辍学去城里打工的学生张慧科。
她的倔强与执着令人动容。
影片中的学校环境简陋,教学资源匮乏,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却如火焰般炽热。
魏敏芝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没有高深的教学方法,却有着一颗对学生负责的心。
她的坚持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更是为了孩子们的未来。
从这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力量。
即使在最艰难的条件下,教育也能点燃希望之光。
它让我们反思,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还有很多孩子渴望着知识,而我们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我们应该珍惜现有的教育资源,同时也应该关注那些教育落后地区的孩子们,为他们提供帮助,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教育的权利,真正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二》《一个都不能少》如同一幅现实主义的画卷,缓缓地在我们眼前展开。
电影中的魏敏芝,她的形象朴实无华,却有着一种坚定的力量。
她不懂得什么高深的教育理论,却知道自己的责任就是看住每一个学生。
当张慧科不见后,她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寻找之路。
她在陌生的城市里,历经艰辛,却从未放弃。
她的坚持,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影片中的乡村小学,是贫困地区教育的缩影。
破旧的教室、残缺的桌椅、有限的粉笔,这些都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教育资源的不平衡。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依然对学习充满热情,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对知识的渴望。
这部电影让我们思考教育的本质。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品德和价值观。
魏敏芝用她的行动告诉我们,教育需要爱心、耐心和责任心。
只有当每一个教育者都能像她一样,把学生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和公正。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通用15篇)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通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1cc5d0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92.png)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通用15篇)《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叫《一个都不能少》。
这部电影是妈妈让我看的,可不是我自己想看。
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是:“在水泉乡水泉小学的三年级老师高老师的妈妈病得很严重,就请了一位代课老师,叫魏敏芝。
张慧科因家里没钱,妈妈病了,爸爸死了,跑到城里去干活。
可是却在车站里走丢了。
魏老师跑进城里去找张慧科,用了很多方法都没找到,最后她听一个人的意见,上了电视台。
张慧科看到后,伤心极了。
立刻跟着魏老师回到学校。
许多好心人都为水泉小学捐了好多文具和好多钱。
水泉乡的村长把文具发给学生,用钱把教室重新改装了,还把水泉小学改成水泉希望小学。
”看完这篇电影后,我非常感动,感动的是这位代课老师非常辛苦,把所有的学生看得好好的,一个都没少,明行光跑步特快,又被县里招去比赛得了第一名。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2在一个西部的水泉小学来了一位老师,名叫:魏敏芝。
可水泉小学破烂不堪,而且一天只能用一要粉笔,根本没有五颜六色的粉笔,只有白色的粉笔。
我看到这里时心想:这个水泉小学真穷。
魏敏芝每天都让学生抄课文,可张慧科因为无不法帮家里还债,自己一个人离开了学校,去城里打工。
魏敏芝为了临行高老师的话,下定决心去找回在城里打工的张慧科。
她打听到了张慧科的下落,连忙去了张慧科的住处,可那里没有张慧科,所以魏老师就在人海中寻找……但魏老师还是想出来了一个办法,去找台长,终于在电视前找到了张慧科。
我想说:“水泉小学虽然穷,但学生们都很听话,但现在的学生并不穷,所以不听话。
可水泉小学和现在的小学真是天壤之别呀!”《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3近日,全程在甘肃张掖拍摄创作的电视连续剧《一个都不能少》,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
高台县纪委监委号召纪检监察干部通过电视、网络等方式认真观看这一脱贫攻坚题材重点剧目。
“该剧以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为背景,生动反映了甘肃推进精准扶贫、决战脱贫攻坚的实际成效,为我们纪检监察干部鼓舞了干劲。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通用15篇)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通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ab1d6d6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24.png)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通用1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观后感、读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speeches, reflections,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通用15篇)观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
2020脱贫攻坚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优秀范文5篇
![2020脱贫攻坚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优秀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9b819c9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ea.png)
2020脱贫攻坚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优秀范文5篇2020脱贫攻坚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优秀范文5篇《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范文一近日,央视一套晚间黄金时间正在热播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一部反映农村脱贫致富的好作品。
全剧共36集。
整部电视剧在西北地区的祁连山下展开。
祁连山下河西走廊是我国生态严酷、极度贫困的重点地区,在那里的两个多少年恩恩怨怨的村庄为我们上演了一段精彩纷呈的故事。
电视剧中的两个村庄一个是培黎县首富村丹霞村,另一个是贫困村焉支村。
恰恰这两个村是“老对头”,三十年前两村因修路迁坟一事结下恩怨、矛盾重重,而焉支村的村支书夏宝生和赵百川也有私人恩怨。
不久,焉支村突遇洪灾,村民无家可归,为了解决安置问题,县委县政府想收购丹霞村速展人才小区,将焉支村整村作为生态移民搬迁到丹霞村。
此举引来了两村村民的坚决反对,丹霞村不愿要,焉支村不愿搬。
为了解决村民安危,保护祁连山生态环境,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一个都不能少”的号召,彻底斩断焉支村的穷根子,赵百川和夏宝生在县委书记蒋为民的引导下化解个人恩冤,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将两个贫富悬殊的村子合二为一。
电视剧以接地气的乡村风格展现了矛盾和冲突,并且穿插一些诙谐幽默的情节和真挚的爱情故事,使整部电视剧既严肃又轻松活泼。
成为了观众喜爱的热点。
这部作品在人物刻画上典型生动,大大小小的角色有二三十个,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赵百川,丹霞村党支部书记,是个敢想敢做,精力旺盛的工作狂。
他严己律人,赏罚分明,是有军人气质的“领头羊”。
他善于学习,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可骨子里有些守旧,年轻人的很多做派他都看不惯。
他生活简朴,不讲吃穿,清粥咸菜就是一餐。
他铁汉柔情对独生女赵梦宠爱有加。
他不畏人言,大胆追求凤凤,希望给她幸福。
原焉支村党支部书记,后为丹霞村村主任夏宝生,他能说会道,擅长做群众工作,他不讲究规则,做事重结果不重过程,懂得变通。
但是只要跟赵百川有关的他就固执起来,不肯变通。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范文1000字(精选5篇)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范文1000字(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360f603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72.png)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范文1000字(精选5篇)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
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范文1000字(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晚上,校长给我们文礼班观看了电影《一个都不能少》。
讲述的是一位山区教师,为了班里因辍学走失的孩子张惠科,而想尽办法去城里找寻的故事。
令我感触颇多。
首先,山区非常贫困。
高老师为了节省粉笔,连快拿不住的小粉笔头都不舍得丢,还要用来写多一个字,甚至手指上残留的粉笔灰都可以写一个笔划。
而我们现在的孩子们上课用的都是计算机、投影仪等,到了2020年,因特殊原因直接成了网课。
就算偶尔需要粉笔,那粉笔也大多是用了一半就可以丢弃的。
粉笔头什么的更是不用说,垃圾桶里一大堆。
记得之前班里做黑板报,为了画出粗的线条,还特意将粉笔掰断。
画完后,那截粉笔就被随意的丢弃了。
或许会有人说浪费一点没所谓,可是,没有经历过山区贫困生活的城市里的孩子们,又如何知道什么叫节约,什么叫“俭以养德”呢?在我们嫌弃粉笔伤手时,那些山区的老师或许还在为缺少粉笔而忧愁焦虑呢!其次,学习环境艰难,书本稀缺。
学生每天只上一节课,那一节课就只是抄抄课本,就算他们再努力,老师布置的所有任务都完成,所有字都认会,最终也不过一个小学的学历。
那里没有初中,只有小学。
离他们最近的初中也是十几里外才有,走路dou要走上两三天。
就算学习好,能吃苦,最后也会因为家里没有钱,交不起学费而辍学。
或许是生不逢时,如果那些孩子出生在现在的2020年,就凭学习委员的认真、刻苦;明行光同学的坚持;以及水泉小学的孩子们的努力,想必未来清华、北大都会有一席之地。
生在了这个时代,是我们的幸运,因为我们不用11岁就辍学;不用打工补贴家用。
可这也是我们的不幸,因为安逸的环境,使我们永远都不会懂得生活的艰苦;永远都不懂得父母的辛劳;永远都不知道,对于我们来说可以随意丢弃的书本,可以随意浪费的纸笔,在有些地方是多么珍贵。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5篇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21cba13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61.png)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5篇《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我们这个星期的影片叫做《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一部十多年前的片子。
该影片讲解并描述了一个发生在贫困山村学校里的一个故事。
女主角魏敏芝老师因受高老师的托付,努力维护这个学校里的每一个同学都能够在校读书。
她从头到尾都在坚持,要让同学一个都不能少。
从而发生了她历尽艰辛找回一个因家里贫困而辍学到城里打工的同学。
一班级到六班级仅有二十多个个同学,全部的课程都由高老师承当。
能够见识到这个山区的贫困程度。
更加珍贵的是高老师的坚持的精神,一再嘱咐代课老师要让这个学校的同学,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一种尽心敬业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在现代社会中没有人情愿去到这些穷山区,只赚几十块钱的工资。
所以,又有一个男同学由于家庭的贫困而选择辍学,离开学校,离开了村子,踏上了去城里打工挣钱的路。
由于高老师最终离开学校时的嘱咐,代课老师魏敏芝毅然确定要去找回辍学的男同学,尽管他是班上最调皮的同学,由于“一个都不能少”,她坚持着。
他想要到城里去将同学张慧科找回来,可是这来回的路费是谁付呢,这又成了一个问题,于是她和同学们一齐去为砖厂搬砖挣钱,可他们没弄清晰状况,反而帮了倒忙,最终老板还是将工钱发给他们了,只可是给的有些少,于是他们一齐去买汽水喝,当老板报出价来时,差点没把我吓死,那个年月的汽水竟然比我们现代的汽水还要贵,于是他们买了两瓶,一人喝了一口,到最终老师却没喝到,之后老师说:那时,农村的运费是非常贵的。
当他们吃饱喝足后就去了火车站,最终努力所付出的汗水得来的钱还不够买到一张车票。
这并没有让魏老师消除找回张慧科的念头。
她选择走到城里去,一百多公里的路,又花了她一天一夜的时间。
坚决的信念,支撑着她。
不管路多遥远,她的想的仅有一个,那就是“一个都不能少!”最终历尽艰辛,走到了城里,可是如何才能找到张慧科呢?于是他确定去找他的住处,可到了那之后,他的同伴说他在火车站时就走丢了,于是魏老师仍不放弃,让他的同伴与他一齐去找,可是那个同伴却要魏老师给他找张慧科的小费,原来只剩下那么点钱的魏老师毅然决然的容许了,到了火车站,由于已经丢失了两三天,根本不明白去哪找,于是他们到了广播台,让大喇叭找,可一天过去了,还是没找到,反而让他的同伴拿了两天元钱走了。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25篇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2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9713bc5fd0a79563d1e7234.png)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25篇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一):拍摄于1999年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讲述的便是这样一个情节简单却意味深长的故事。
在一个仅有一间教室、一个教师的乡村小学,因前任教师高教师被迫离校,一名仅小学毕业的十三岁女生魏敏芝被找来代课。
其间,她虽无上课的本事,却始终恪守规则即“一个都不能少”,所以,当学生张惠科因家境贫困而辍学到城市打工时,魏敏芝只身进城,寻找这个丢失的学生……在影片里,教育被还原到最低标准:硬件设施匮乏,师资匮乏,教学工具匮乏,教师工资长期拖欠,学生因贫乏而逐日流失……在那里,不是“学生学到了什么”,而是“有几个学生还在”,这成为衡量教育价值的标准,这也成为“一个都不能少”的理论基础。
故事里有一个“学生在就是期望”的隐喻,它成为故事发展的动力,所以小小的魏敏芝并不明白,她恪守着“一个都不能少”的誓言,其实是对乡村教育期望的一种坚持,而她与城市的对峙和交涉,正是乡村教育寻找城市支援的一种暗喻。
本片让观众读到了一种荒诞。
荒诞得居然能够叫仅小学毕业的十三岁女孩来给小学生代课,而那个身无分文的小女孩,居然会为了一个学生进城冒险;荒诞得让三元钱一瓶可乐的时代,一元钱一盒的粉笔却如此珍贵;荒诞得看到教室的内间是寝室,教师得和住校生挤睡在一齐。
……种种荒诞让观众看得悲凉到流泪,也许并无这样一所学校,这样一群师生,可是我们也明白,在某些地方某些角度,影片离现实并不远。
它所提炼的乡村教育遇到的诸如学生流失、师资流失、资源匮乏等困境,也许没有这样离谱,但很多存在于边远山区。
教育是促进社会提高的不竭动力和精神源泉。
仅有城乡教育一齐搞好,才能更有力地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
《一个都不能少》将镜头聚焦于贫瘠的农村,揭露的则是中国农村难掩的隐痛——辍学,而一个自我尚还是女孩的小教师应对一群孩子“一个都不能少”的执念,以寻找自我学生而展开,既有着对现实社会残酷冷漠的展现,也有着充满期望的暖意,于此中更为值得一提的便是魏敏芝与一群小演员们毫无扭捏作态的本色出演,构建了电影最为淳朴的基色,如此方才使其对农村教育问题的落足如此真挚动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都不能少电视剧观后感大全5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
看了《一个都不能少》这部反映贫困山区师生学习、生活的故事片后,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憾了,尤其是当小魏老师应对着镜头,流着泪说:“张慧科,你跑到哪里去了......”的时候,我的眼泪也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小魏老师其实只有十三岁,如果换在我们这儿,她就应上小学六年级。
但为了那五十块钱的代课金,为了多地老师说的“这些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她历尽艰辛。
为了能筹集到去县城的车费,她带着学生去搬砖;车费不够,她就步行去城里,在城里她更是一分钱也舍不得乱花,饿了吃的是人家的剩饭,渴了就喝自来水。
为了省钱,她写了一个晚上的寻人启事,听说上电视找人最快,她竟在电视台前等了一天半。
她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多地老师临走时的叮嘱--“一个都不能少”。
小魏代课的水泉小学,只有一位老师,两间破旧的教室,却有大小四个年级的三十多名学生,这也能算学校?难怪同学们会发出惊讶的声音。
这那像我们学校,全部是宽敞明亮的楼房,还有许多现代化的教学设施。
那儿的条件真是太差了,多地老师连粉笔头也舍不得丢掉,为了挣钱,象张巧珍小学还没毕业就得进城打工。
想想我们有好多同学平时却不懂得节约,乱用零花钱,真是不就应。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2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作为“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中首部亮相荧屏的作品,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自登陆央视一套八点档以及爱奇艺、优酷、腾讯等全网视频以来,收视率及热度、口碑持续攀升。
该剧由白永成执导,曹锐编剧,黄品沅、赵君、陈瑾、萨日娜、杨铮、周笑莉、孙嘉璐、邱林等联袂主演。
讲述了我国西部某地的贫困村“焉支村”合并到本县最富裕的“丹霞村”后,两村村民逐步摒弃过往嫌隙,共同走上致富道路的故事。
这样一部农村奔小康的主旋律题材电视剧,由于剧情节奏、矛盾冲突此起彼伏,紧扣时代脉搏,较为符合观众的胃口。
而且该剧既有黄品沅、赵君、陈瑾、萨日娜等大家熟知的戏骨演员,又有杨铮、孙嘉璐、邱林等青春养颜的美女帅哥,中青两代的家长里短、爱恨情仇也成为追剧的热点,不仅兼顾了主旋律题材,也让剧情更加生动、真实、接地气,引发老中青各年龄层观众的共鸣。
观众纷纷留言打CALL:“每晚都陪爸妈看《一个都不能少》,喜欢陈瑾老师演的凤凤,温柔又善解人意,全家都在追剧”、“确实挺高能的,每一集都能整出点事来,剧情很紧凑,我一个90后竟然也追了”、“很贴近生活的电视剧,看完前三集就入坑了”。
《一个都不能少》俨然已成为当下的最“网红”剧。
作为国务院扶贫办重点推荐、国家广电总局脱贫攻坚重点剧目,不仅人民日报、新华社、新京报等主流媒体重点推荐,各界KOL自媒体大号也纷纷安
利,连徐峥、王宝强、朱一龙、黄晓明、张一山、张嘉译、斯琴高娃、朱亚文、佟大为、袁姗姗、聂远、郑恺、潘粤明、保剑锋等近百名明星力荐。
毫无意外,《一个都不能少》将成为近期主旋律的爆款大剧。
在昨晚播出的剧情中,焉支村由于山体滑坡全村人连夜紧急转移,即将与“冤家”丹霞村合并。
两村人合并后,又将发生怎样更强的矛盾冲突,“拆人祖坟”这样的宿怨又如何化解,赵百川和夏宝生两位村书记“相爱相杀”如何搭档工作,赵百川和寡妇凤凤不清不楚的关系会不会更加明朗化,刘东桥、丁香、夏雪年轻人的恋爱纠葛如何处理......接下来的剧情将越来越吸睛。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3
最近,看了张艺谋导演的影片《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一部十多年前的片子,它反映了农村小学教育的落后现状和代课老师的艰辛工作。
该影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贫穷山村小学里感人泪下的故事。
片中的女主人公魏敏芝老师因受老教师的托付,发奋维护这个小学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校读书的故事。
她从头到尾都在坚持,要让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从而发生了她历尽艰辛找回一个因家里贫穷而辍学到城里打工的男学生。
片中所描述的故事情节,无不让我感慨万千。
一年级到六年级只有28个学生,所有的课程都由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教师承担。
可见这个山区的贫困程度。
更加可贵的是这位老教师的敬业精神,直到病倒了,还再三叮嘱代课老师要让这个学校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多么尽业的教师。
尽心敬业的精神,值得我们反思。
在现代的社会,每个人都在为自己完美的前程发奋,计划着自己的未
来蓝图......没有人愿意去到这些穷山区,去花比别人艰辛几十倍的汗水,却只能拿到几十块钱的工资。
记得我在读小学的时候,我们一个班都不止28个同学。
山区小学那样貌的读书机会,是何等的少。
看着他们的教学环境,(lz13)回想我从小到大所理解教育的学校,那个差距,心里真不是味道。
虽然我们的祖国比以前强壮了,但还是有很多地方十分贫穷,连吃饱饭都谈不上,能上学校读书,对山区的小孩子来说,那更是一种奢望。
因此,又有一个男学生正因家庭的贫困而选取辍学,离开家乡,离开学校,踏上了打工挣钱的路。
正因老教师最后离开学校时的叮嘱,代课老师毅然决定要去找回辍学的男学生,正因“一个都不能少”,她坚持着。
看着她为了能买上乘车去城里的车票,和学生们一齐去为砖厂搬砖挣钱时,一种心酸由然而生。
就正因贫穷,做什么事都会受到限制,连一张车票的钱,都要花上时刻去发奋挣来。
发奋所付出的汗水得来的钱还不够买到一张车票。
这并没有让代课老师打消找回辍学学生的念头。
她选取走到城里去,一百多公里的路,又花了她一天一夜的时刻。
坚定的信念,支撑着她。
这像是我们的祖国,在发奋寻回曾被分割出去的领土。
不管路多遥远,她的想念只有一个,一个都不能少!
最后历尽艰辛,在茫茫人海的城里,代课的老师找回了辍学的男学生。
代课老师寻找辍学学生的故事,让很多城里的人开始关注农村教育。
看到那里,我思绪万千。
我们的国家此刻已经很富强了,但是富
的总是那些官,他们有住不完的别墅,有随时移名的机会,有上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但却从为基层的老百姓着想。
随着新闻的不断爆出丑闻,他们才做下表面工作。
最可怜的还是老百姓,吃的任何东西都是有毒的,连药品也都是有毒的,最近又爆出学生的营养餐要抠到孩子吃不饱,这些种种的问题都是谁的错,又有谁能来承担职责?他们宁可为别的国家捐献上百万的物资却不愿意多造一座期望小学,总是到了出问题的时候才来严打,那之前这些部门都在做什么?真的要呼吁全社会,就应团结起来,为了自己也好,为了亲朋也罢,严厉打击那些“坏人”!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4
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
作为国家广电总局脱贫攻坚重点剧目,该剧将充分展现国家脱贫攻坚大背景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这一主题。
《一个都不能少》围绕保护生态环境、实施易地搬迁的故事展开,是一部紧贴我国农村实际、富有时代气息与正能量的精品力作。
我国西部某地的焉支村一直摘不掉贫困村的帽子,市委决定将焉支村整体搬迁,合并到本县最富裕的丹霞村。
故土难离,焉支村的村民不愿搬,丹霞村的村民也是百般不情愿,易地搬迁工作异常艰辛。
两村的村干部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将这两个“贫富悬殊”的村子合二为一。
在多方努力下,两村村民逐步摒弃了过往嫌隙,最终两村人变成一条心,丹霞村也转型升级为“文化产业”新模式示范村,村民共同走上了致富道路。
据了解,该剧是导演白永成继《苦乐村官》之后操刀的第二部反映“精准脱贫”和“乡村致富”的作品,真实而鲜活地描绘了一幅广大民众砥砺前行的历史画卷。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5
这个代课教师自己只有十三岁,比我们大不了多少,还只能算是个大孩子而已,但她倔强甚至固执地遵守着“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农村的孩子也许不如城市的同龄人见多识广,因而常被一些人认为:“不懂事儿”。
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她对这份职责执著的追求,这是一种让人敬佩的精神和信念!这种精神和信念在此刻的很多城市孩子和成人身上,是找不到的。
我为电影里所展示的农村孩子上学的问题感到难过。
魏敏芝老师是片中的主角,但我觉得还有另一个不是主角的“主角”----高老师。
尽管影片里高老师只在开始时,出现了不到十分钟的时刻,然而:办公桌上精心用牛皮纸包好的教科书、临时搭起的床铺、学习委员张明仙的日记、魏敏芝因日记所受到的启发、孩子们不离嘴边的“高老师说的”。
他的精神仿佛贯穿了整部电影。
魏老师的坚定,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同时,这部电影也让我感受到了贫穷家庭的艰难和城市里好心人的爱。
我们能够坐在整洁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已经算是十分幸运的了,因此,必须要珍惜这个机会,好好学习,遵守纪律。
所有的孩子就应都跟我们一样,有在课堂里理解教育的机会!----一个都不能少!这,也许是影片真正要告诉我们的,也是我们
所有人需要付出发奋和爱心去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