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

合集下载

危害因素的辨识与风险评价

危害因素的辨识与风险评价

危害因素的辨识与风险评价人因因素主要是指由于员工的错误操作、疏忽大意、缺乏安全意识等而导致发生事故的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员工的不正确的工作姿势、不安全的工作习惯、对个人防护装备的不正确使用等。

物理因素是指工作场所内与员工直接接触的一些物理性因素,如高、低温、噪音、震动、辐射等。

这些物理因素可能会对人的身体产生损伤或不适,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化学因素是指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化学物质,如粉尘、气体、液体、蒸汽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对人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需要正确识别和评估,采取相应的防护和控制措施。

生物因素是指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细菌、真菌、病毒等生物因素。

这些生物因素可能引发传染性疾病,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有必要对工作场所进行生物因素的辨识和评估,采取相应的防护和控制措施。

机械与设备因素是指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缺陷、故障、错误操作等与机械设备有关的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机械故障、事故、伤害等,需要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环境因素是指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一些环境特征,如通风不良、电气设施不安全、照明不足等。

这些环境因素可能对员工的安全和健康产生潜在威胁,需要在辨识和评估后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风险评价是指对危害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具体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后果,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风险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预防与控制措施的紧急性和优先级,以便合理和有效地分配资源。

风险评价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识别潜在危害:通过对工作环境、作业流程和员工行为的观察和分析,识别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因素。

2.评估风险概率与后果:根据危害因素的特点、员工的暴露程度和潜在影响,评估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后果,以确定风险级别。

3.制定控制和预防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以降低或消除风险的概率和后果。

4.实施措施和监测效果:根据制定的控制和预防措施,对其进行实施和监测,确保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记录

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记录

B


4
可容许风险
升降机操作不当导致人身伤害

C


4
中度风险
噪声
冲压机产生噪声

B


4
可容许风险
砂轮机产生噪声

B


4
可容许风险
台钻产生噪声

B


4
可容许风险
铆钉机产生噪声

B


4
可容许风险
火灾
易燃物品使用不慎发生火灾

B


2
重大风险
线路老化发生火灾

B


2
重大风险
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记录

B


3
中度风险
缩管机使用不当导致人身伤害

B


3
中度风险
噪声
冲床噪声对人体的影响

B


4
可容许风险
弯管机产生噪声

B


4
可容许风险
砂轮机产生噪声

B


4
可容许风险
台钻产生噪声

B


4
可容许风险
切割机产生噪声

B


4
可容许风险
意外伤害
搬运板材不慎割伤

B


4
可容许风险
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记录
物体碰伤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体、高温物体等。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术语
• 二类危害源 •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
境不良、管理上的缺陷。 行人被撞.flv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术语
• 所有危害因素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 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危害后果(伤亡 事故、损害人身健康和物的损坏等)均可归 结为存在能量、有害物质(一类危险源)和 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二类危险源)两 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能量的意外释 放或有害物质泄漏、散发的结果。故存在能 量、有害物质和失控是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本 原因,都是危害因素。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术语
• 危险源 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环境破坏
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和状态。 危险源可以是存在危险的一件设备、一处设施
或一个系统,也可能是一件设备、一处设施或一 个系统中存地危险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可能产生 不期望后果的人或物。液化石油气在生产、储存、 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泄露,引起中毒、 火灾或爆炸事故,因此充装了液化石油气的储罐 是危险源;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图片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术语
• 风险 某一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
的组合。 • 隐患
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不良,管理上的缺 陷。
绿灯也要减速.flv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术语
• 环境因素 • 是指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术语
• 危害因素 •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可能导致
人员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 坏、有害的环境影响或这些情况组合的要 素,包括根源和状态。 • 根源:导致事故的前提。一类危险源。 • 状态:导致事故的条件。二类危险源。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

目的: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制定控制措施,编制作业活动安全操作规程,控制风险。
选定作业活动。
3
分解工作步骤。
4
把正常的工作分解为几个主要步骤,即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等等。
5
用几个字说明一个步骤,只说做什么,不说如何做。
6
班组集体讨论。
工作危害分析(JHA)
识别每一步骤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和后果。 识别思路:1、谁会受到伤害?(人、财产、环境)2、伤害的后果是什么?3、找出造成伤害的原因(危害) 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管理措施、人员胜任、安全设施
风险及风险评价
风险—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风险评价—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接受范围的全过程。 可承受的风险—根据用人单位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方针,用人单位可接受的风险。
风险及风险评价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 ×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风险度R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可能性L
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风险度
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20-25
巨大风险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立刻
15-16
重大风险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发生死亡
部分装置( > 2套)或设备停工
大规模、公司外
重大国际国内影响
4
潜在违反法规
丧失劳动能力
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
公司内严重污染
行业内、省内影响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1.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中,各种危险源和风险因素层出不穷,对人类的安全和健康造成了威胁。

因此,对于各类危险源和风险因素的辨识与评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报告旨在深入分析企业中存在的危险源和风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价和分析,以期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2.危险源辨识1)生产设备: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生产设备的数量和类型也不断增多。

设备故障和维修不及时可能会引发事故。

例如,压力容器的爆炸和燃气泄漏等。

2)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是企业重要的生产原料,但其本身具有较为明显的危险性。

其制造和储存过程中存在着漏洞,如危化品的爆炸、火灾、泄漏等事故的风险。

3)物理环境:物理环境接触到人,存在一定的隐患和模糊性。

例如,机械设备的旋转、推动和施加的力等等,都可能导致突发性的事故。

4)职业健康:工业产品生产和劳动力参与的安全问题,会导致质量和数量不足,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和职业健康状况(如化学性、生物性、物理性等)。

3.风险评价1)风险源分析:通过严谨的原因分析,对每一个潜在的危险源展开探讨,分析其可能的危害后果和发生的风险程度。

2)风险评估: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防范工作的有效性。

3)应对措施:根据风险源分析和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科学、有效、全面的应对措施,保证危险源的控制和预防措施的执行;并及时修订相关安全管理制度,不断推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4)安全培训: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危险源管理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的能力。

4.结论企业的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

本报告对企业中的所有潜在危险源进行了全面评估,并针对现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企业应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安全管理措施,确保企业的安全环境,并定期进行安全评估和管理,使全体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得以有效保障。

水利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范文

水利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范文

水利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范文英文回答:Water resources are essential for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but they can also pose risks and hazards if not properly managed. The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water-related hazards and risks is crucial for effective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is report, I will provide a sample framework for identifying and evaluating water hazards and risks.Firstly, it is important to identify potential water hazards. These can include natural hazards such as floods, droughts, and landslides, as well as human-induced hazards such as water pollution and dam failures. By conducting a thorough assessment of the local environment, climate, and infrastructure, we can identify the specific hazards that are relevant to a particular area.Once the hazards are identified, the next step is toassess the risks associated with these hazards. Risk assessment involves evaluating the likelihood of a hazard occurring and the potential consequences it may have. This can be done through various methods, such as historical data analysis, modeling, and expert judgment.For example, let's consider the risk assessment for flooding in a coastal city. By analyzing historical flood data, we can determine the frequency and magnitude of past floods. We can also use hydrological modeling to simulate different flood scenarios and assess the potential impact on infrastructure, agriculture, and human lives. Additionally, consulting with local residents and experts can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vulnerabilities and coping capacities of the community.Based on the risk assessment, it is then possible to prioritize and develop appropriate risk management strategies. These can include structural measures like building flood defenses and reservoirs, as well as non-structural measures like early warning systems and land-use plann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se strategies should beregularly evaluated and adjusted as necessary.In conclusio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water hazards and risks are essential for effective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By understanding the potential hazards and their associated risks, we can develop appropriate strategies to mitigate these risks and ensure the sustainable use of water resources.中文回答:水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但如果管理不当,也可能带来风险和危害。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设计报告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设计报告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设计报告引言:一、危险源辨识:针对公司的工作场所,我们进行了危险源辨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危险源:1.机械设备:公司的工作场所存在各种机械设备,如切割机、压力机等,这些设备在操作过程中存在安全风险,如被夹伤、切割伤等。

2.电气设备:公司使用了大量的电器设备,如电脑、打印机等,这些设备存在电击风险和火灾风险。

3.化学品:公司使用了一些化学品,如溶剂、清洁剂等,这些化学品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如吸入毒气、皮肤损伤等。

4.动火作业:公司在一些施工现场会进行焊接、切割等动火作业,这些作业存在火灾风险。

5.高处作业:公司的一些工作需要在高处进行,如屋顶、梯子等,存在高处坠落风险。

二、风险评价:针对以上辨识出的危险源,我们进行了风险评价,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暴露程度:考虑到员工与危险源的接触程度,以及暴露的时间和频率等因素。

2.危害程度:考虑到危险源可能带来的伤害,如致命伤害、重大伤害、轻微伤害等。

3.风险等级:通过综合评估,将风险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以确定风险的优先级。

根据风险评价,我们将公司的风险等级进行了如下划分:1.高风险等级:机械设备操作、动火作业等属于高风险等级,存在严重的伤害风险,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2.中风险等级:电气设备的使用、化学品的使用等属于中风险等级,存在较大的伤害风险,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3.低风险等级:高处作业的风险相对较低,但仍需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降低风险。

三、风险控制建议:根据风险评价结果,我们提出以下风险控制建议:1.高风险控制建议:(1)对机械设备操作进行培训,确保员工具备正确的操作技能,并提供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

(2)对动火作业进行严格管控,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相关证书和经验,并提供足够的灭火器材。

(3)对机械设备、动火作业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2.中风险控制建议:(1)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并提供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带电作业前的断电等。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报告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报告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报告一、引言职业病是由于长期接触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而引起的一类疾病,严重危害职工的身体健康。

为了有效防控职业病风险,我对本企业的工作环境及有害因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对职业病危害风险进行了分级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二、调查与分析本企业是一家制造业企业,主要从事金属制品的生产加工。

通过对现场的调查和相关文献的研究,我对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进行了分析,主要有噪音、粉尘、化学物质等。

1.噪音噪音是制造业工作环境中常见的一种有害因素。

在本企业的车间内,机械设备的运转产生噪音超过国家标准限值,对职工的听力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2.粉尘在金属制品生产过程中,机械加工和焊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金属粉尘,而金属粉尘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镉、铅等,对职工的呼吸系统和皮肤造成危害。

3.化学物质与金属制品生产相关的化学物质主要有溶剂、涂料、油漆等。

这些化学物质中常含有苯、甲苯等有害物质,对职工的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

三、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评估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我对本企业的职业病危害风险进行了分级评估。

1.噪音根据噪声暴露水平和职工的暴露时间,本企业的噪音危害风险评级为Ⅱ级,即有中等风险。

虽然噪音没有超过国家标准限值,但超过了舒适范围,对职工的听力健康肯定有一定的影响。

2.粉尘根据粉尘暴露水平和职工的暴露时间,本企业的粉尘危害风险评级为Ⅲ级,即有较高风险。

由于金属粉尘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对职工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3.化学物质根据化学物质的暴露水平、毒性特征和职工的暴露时间,本企业的化学物质危害风险评级为Ⅳ级,即有较高风险。

化学物质对职工的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构成较大的危害。

四、防控措施根据职业病危害风险评级结果,我针对不同的危害风险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1.噪音应采取隔声措施,如增设隔声墙,使用隔音设备等,降低噪音的暴露水平。

同时,应提供耳塞或耳罩等个人防护设备,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听觉健康环境。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范文(三篇)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范文(三篇)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范文一、引言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是企业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们对于预防事故和保障员工安全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危险源的辨识、分类以及风险评价和分级的方法和原则。

二、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对企业内存在的各类危险源进行发现、识别和记录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危险源辨识应包括以下内容:1. 确定危险源种类。

危险源可以分为物理危险源、化学危险源、生物危险源、机械危险源等。

通过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可以确定所涉及的危险源种类。

2. 辨识危险源。

通过观察和调查,发现和辨识企业内存在的各类危险源,如高温、高压、有害气体、毒性物质等。

同时,要考虑到不同危险源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可能的危险源组合作用。

3. 记录危险源信息。

对于每一个辨识出的危险源,应制定相应的危险源信息记录表,详细记录危险源的名称、特性、危险程度等信息。

三、危险源分类和风险评价危险源分类和风险评价是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系统梳理和评估的过程,目的是为了确定各类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1. 危险源分类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征,可以将危险源进行分类。

常用的分类方法包括按照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学性质、机械性质等进行分类。

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制定。

2.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确定其对人员和环境的威胁程度。

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定性评估方法和定量评估方法。

定性评估方法是通过专家判断和经验总结,对危险源进行主观评估,如利用风险矩阵、事件树等方法。

而定量评估方法则是基于数学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借助风险模型和风险计算公式进行风险评估。

3. 风险分级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将危险源按照风险程度进行分级。

常用的分级方法有使用颜色、数字等符号来表示不同等级的风险,如红色表示高风险、黄色表示中风险、绿色表示低风险等。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总结报告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总结报告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1.评价基本要求规范要求:《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 3013-2008(以下简称《规范》)的要求:5.2.2.1 企业应依据风险评价准则,选定合适的评价方法,定期和及时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

企业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

5.2.2.2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参与风险评价工作,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2.评价的基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 3013-2008GB 11651《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 13690《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5258《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 16179《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 16483《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 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351《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Z 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2《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AQ/T 900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SH 3063-1999《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H 3097-2000《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3.初始评价的目的和范围一、评价目的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危害辨识是指通过对系统、过程或活动进行全面检查,识别可能引起损害的所有潜在危险因素。

这些危险因素可以是物理的、化学的、生物学的、机械的或行为上的。

通过对危险因素的识别,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潜在危害的性质和可能导致的结果。

风险评价是在危害辨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通过对潜在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估其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这种评价可以帮助人们确定优先处理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来减少或消除这些风险。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危害的辨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潜在危险的性质和特点。

通过危害辨识,人们可以识别出那些可能对生命、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损害的因素,并进行相应的预防和控制。

其次,风险评价可以帮助人们理性地判断和决策。

通过对风险的定性和定量评估,人们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各种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从而为后续的处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再次,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可以帮助人们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进行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已经成为强制性的要求。

只有通过这些评估,组织和企业才能确保其活动和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

最后,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还可以促进持续改进和管理。

通过定期对危害和风险的辨识和评估,人们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纠正。

总之,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在各个领域和行业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人们识别潜在的危险和风险,并评估其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只有通过这些评估,人们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控制措施,从而降低和消除潜在的危害和风险。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是现代社会重要的管理工具,它可以帮助组织和企业更好地管理和控制潜在的危害和风险。

在各个行业和领域,从工业到医疗,从交通到环境,都需要进行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以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危害辨识的过程是一个全面的检查和分析系统、过程或活动中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的过程。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模板范本7篇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模板范本7篇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模板范本7篇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模板【篇1】一、评估目的运用科学合理的危害辨识及危险评价方法,通过对公司消防工作中出现的意外有害因素严格控制,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达到消除危害,规避因措施不到位等原因而导致出现火警甚至火灾和有毒有害、易燃易爆介质出现泄漏着火等恶性事故的出现。

根据评价辨识结果,分别定期及时采取了针对性、可操作性较强的预防性控制措施,从而规范和消除、避免了对人身安全和设备危害,降低了消防工作作业风险。

二、评估范围公司范围内的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产生的火警、火灾。

三、评估依据1公司安全作业操作规程和防火、灭火管理制度;2行业的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3企业的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4合同书、任务书、公司目标中规定的内容;5本公司和国内外所发生相类似的事故统计资料四、评估方法主要采用安全检查表(SCL)、预危险性分析(PHA)、工作危害分析(JHA)等安全评价方法为主对现有的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价分析。

五、评估人员:风险评价组成员六、评估时间:.3.2七、评估结果公司针对本年度各部位门易燃易爆、易产生可燃性物质或介质的场所进行了严密监控和加强风险控制,根据作业环境的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和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人机工程因素等,对易产生易燃气体的场所实施事先的控制。

并且加强正常运行时期对消防设施、器材的正确维护保养、和器械的日常演练,对所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充分剖析和预先分析,将有危及人身和生产设备安全作业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针对性评价,在人力或主观上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不明原由产生的火警、火灾情况时,避免因消防设施不备用,或消防操作失灵等因素而出现的意外灾害扩大现象的出现。

在各单位(部门)的全体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配合下,安全处和公司安全评价小组人员利用不定时现场督察,对公司各易产生易燃易爆场所(车间、装置)部分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及重大危源的生产消防设施等进行了系统的危害辨识和危险评价。

通过现场监督检查及日常的调查询问,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完成各种消防设施和消防日常演练的符合性评价,较规范的整顿和强化了因消防设施不符合安全要求或存有隐患而导致事故的发生的可能性。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在现代社会中,各种危害因素随处可见,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因此,为了减少这些风险并确保人们的安全,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并提供一种合适的格式用于辨识、评价和控制危害因素。

一、危害因素辨识危害因素辨识是指对潜在的、实际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界定的过程。

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时,我们需要对可能引发危害的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以下是危害因素辨识的几个关键步骤:1. 收集信息:收集与危害因素有关的各种信息,包括过去发生的类似事故、相关统计数据、专业知识和领域内的研究成果等。

2. 识别危害因素:将信息进行整理和筛选,通过归纳总结的方式识别出所有潜在的危害因素,并进行分类。

3. 界定危害程度:对识别出的危害因素进行评估,确定其对人身安全和财产造成的潜在危害程度。

4. 制定处理措施:根据危害因素的程度和可能引发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以减少危害。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危害因素辨识的结果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以确定其对人员、设备和环境的风险程度,并为风险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以下是风险评价的几个关键步骤:1.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有关危害因素的数据,并进行充分的分析和处理,确定评估的指标和方法。

2. 评估过程:根据前期的危害因素辨识结果,对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

其中,定量评估可通过计算概率和影响的乘积来实现。

3. 风险等级划分:根据评估结果,将风险等级划分为不同的级别,以便后续的风险控制工作。

4. 结果呈现:将评估结果以图表或报告的形式进行呈现,便于决策者和相关人员了解风险情况。

三、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之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风险的过程。

以下是风险控制的几个关键步骤:1. 风险控制策略制定: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这些策略可以包括事前预防、事中监控和事后处理等方面的措施。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两篇.doc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两篇.doc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两篇第1条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报告一、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报告1.评估基本要求本规范要求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通用安全标准化规范AQ3013-XXXX。

当暴露在明火下时,很容易引起火灾。

2)厂区供电线路老化,容易造成短路和火灾。

2.6.烫伤1)在热风炉位置,炉门和热风管道温度很高,如果保温棉脱落或太薄,会发生烫伤事故;2)工厂内所有高温场所;2.7.化学爆炸1)储罐区有两个800吨/硫酸储罐。

硫酸具有挥发特性。

当挥发酸气体的浓度达到极限水平时,有发生化学爆炸的危险2)当反应罐中的氧化镁和硫酸发生反应时,也会释放出大量的挥发性气体,当浓度达到一定水平时也会发生化学爆炸。

2.8.其他伤害。

本年度《AQ XX市XX镁盐厂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表-JJM-FX-01-XXXX治理4-8》合格。

可以考虑建立操作程序、操作说明,但需要定期检查。

如果条件、资金可用,则不需要对4个次要或可忽略的风险采取控制措施。

但是,应保留记录。

第二条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报告第二条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报告1.1在生产过程中,危险源辨识1.1.1在生产过程中,厂房内使用或堆放了大量的可燃材料。

如果火源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如设备过载,设备的表面温度会过高,达到可燃材料的燃点。

一旦与可燃材料接触,可燃材料可能被点燃,导致火灾的发生。

此外,在点火源控制过程中,下列情况也会导致可燃材料的燃烧。

如果电路老化或过载过热,导致产生高温熔体,如果电路下堆积可燃材料,高温熔体会点燃可燃材料,从而引起火灾。

如果储存大量可燃材料的仓库遇到火源,例如仓库没有配备防雷设施、在仓库区域吸烟、非法动火等。

,它会导致火灾的发生。

根据企业员工伤亡事故分类、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类及相关法规规定,对生产过程、生产设备进行综合分析,其主要危害、有害因素包括机械伤害、触电、高空坠落、物体撞击、噪声危害等。

1.1.2公司所有设备都可能发生机械伤害事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生产设备安全防护设施可靠性差。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是一种帮助组织识别和评估可能对其业务和目标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的方法。

通过辨识潜在的危险因素和评估其可能的影响,组织可以制定出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以降低潜在风险带来的影响。

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 内部因素:内部因素指的是组织自身的特点和状况,包括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员工素质等。

例如,组织内部不健全的管理制度和低效的沟通方式可能会导致信息流失和决策失误,从而增加风险。

2. 外部因素:外部因素指的是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方面的因素。

例如,经济衰退、政策变化或技术进步等外部因素可能导致市场需求的下降或竞争加剧,从而增加风险。

3.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指的是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与自然环境相关的因素。

例如,在某些地区,地震、洪水或干旱等自然灾害可能对组织的设施和供应链造成损失,增加风险。

4. 技术因素:技术因素指的是与技术发展相关的因素,包括新技术的应用和现有技术的演进等。

例如,新技术的出现可能会改变行业格局,对企业原有的商业模式带来挑战,增加风险。

5.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指的是人为错误、疏忽或故意操作等与
人相关的因素。

例如,员工的不慎操作、内部欺诈等人为行为可能导致组织遭受损失,增加风险。

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时,组织应该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目标,确定潜在风险的来源和可能的影响。

同时,组织还应该对不同风险进行分类、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并确保组织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结果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结果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结果一、危险源辨识1.火灾:由于加热炉的高温工作环境,存在着火灾的危险。

如果加热炉的温度控制不当,或者存在着泄漏的液体或气体,都可能导致火灾的发生。

2.爆炸:加热炉中使用的一些化学物质,如液体或气体,具有爆炸性质。

如果操作不慎,或者因为加热炉的不正常状况导致这些化学物质聚集在一起,将会发生爆炸。

3.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如果加热炉周围的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如消防设备不全,疏散通道不畅,作业区域没有安全标识等,都会增加危险发生的可能性。

4.热病、中暑:由于加热炉工作环境高温,操作人员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容易引发热病、中暑等问题。

5.化学品泄漏:加热炉使用的一些液体或气体化学品如苯、醚等,具有挥发性,如果泄漏的话,容易造成污染和危害。

二、风险评价结果1.火灾风险较高:由于加热炉存在着高温、明火、可燃气体等因素,造成火灾的可能性较高。

为了降低火灾风险,需要确保加热炉的温度控制良好,防止温度过高,避免液体或气体泄漏。

此外,还需要配备相应的灭火设备,并确保操作人员熟悉使用方法。

2.爆炸风险存在:加热炉使用的化学物质具有爆炸性质,如果操作不当或设备不正常,可能导致爆炸风险的产生。

为了降低爆炸风险,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加热炉的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防止化学物质聚集。

此外,需要培训操作人员,提高其对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的意识。

3.安全防护设施需进一步加强:加热炉周围的安全防护设施需要进一步加强,包括安装和维护灭火设备,设置明确的疏散通道,并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等。

此外,对作业区域进行标识,提醒人员注意安全,并培训人员正确使用安全设施。

4.热病、中暑防护需加强:由于加热炉的高温工作环境,操作人员易出现热病、中暑等问题。

为了预防这些问题的发生,需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健康保护教育,提醒其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并提供适当的防护用品。

5.化学品泄漏风险较大:加热炉使用的化学品具有挥发性,如果泄漏会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批准:审核:编写: 邓琥时间:2008.7.16兰州石化公司化肥厂成品车间编制一.评价目的﹑范围及组织机构:根据石化公司全面推行QHSE管理体系的总体部署,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的相关标准以及企业的规章制度,对化肥厂成品车间包装装置、散料运输装置和成品袋运输装置及设施的完整性进行评价,通过车间QHSE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推行,为今后能够准确的识别与控制危险源和环境因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成立了车间QHSE管理体系推进小组,分别由车间主任,职能人员,生产一线骨干组成。

具体分工为:行政主任康进担任体系推进领导小组组长。

生产主任廉宗伟,担任QHSE推进负责人兼厂联络员。

副主任及各职能人员王兵﹑邓琥﹑李中泽为小组成员,按职能分工具体,互相配合负责各自的风险辩识和评价工作。

生产骨干毋兰生﹑彭晓东、王文勇、熊卫军、吴光辉、王伟﹑陈云、高山、杨绍光、闵峰、陈海其为小组成员,是班组体系推进小组联络员。

车间的评价范围主要是结合现有的标准,查找厂房设备的布置、工艺管线、设备结构的设计,材料及附件的选用等在工作场所的所有设施存在的不符合事项,进行分析评价。

提出对应的控制措施。

分析系统中工艺过程或状态的偏差,然后继续分析造成偏差的原因、后果、现有安全控制措施,并进行风险评价,提出建议改进的措施;分析评价车间各类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发生条件和现有安全措施的有效性;分析评价涉及职业健康有害因素的工作场所,如粉尘、毒物、噪音对人员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分析本装置目前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的关键设备与设施故障(失常)状态下的危害;对装置运行中固有的危害因素进行评价,确定整个装置的危害等级并预测重大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提出对应的风险控制措施,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

二.评价依据2.1国家、行业相关的法律、规章、标准及规范(中国石油化工与销售分公司2003年编写的《化工安全工作手册》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2.2石油工业出版社《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技术》;2.3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检查标准(2001年试行)2.4兰州石化公司QHSE办公室编写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大纲》第二篇;2.5兰州石化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6操作法、检修规程、分析规程等(其它内容结合本单位情况补充)三.所选用的辩识﹑评价方法:本单位使用的评价方法。

首先根据员工填写的全员危害因素调查识别表所反映的问题,结合本单位具体设施及工艺流程特点,在评价中主要采用了一般作业活动危害性分析评价法和设备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评价两种方法四.装置简介﹑工艺流程简介:成品车间为大化肥的后处理系统,担负尿素的计量包装和存储外运。

根据其工艺流程和设备的区域可划分为散料运输;包装和成品袋运输三个系统。

散运主要装置有:耙料机、4#除尘器、破碎机、三通阀及2#—7#胶带。

包装系统装置有:1#—6#贮斗、5台除尘器、6台自动称及缝包机、1#—3#三通阀。

袋运系统装置有:6台堆包机、1台拆码垛机、8台卸袋器及10#—18#胶带。

工艺流程简介:颗粒尿素经化肥车间造粒塔底的刮料机刮至1#胶带上,皮带称重量计算后,通过2#胶带,经4#三通阀调节,一路经3#、4#胶带输送至散库进行间接包装;一路经7#胶带输送,经过除铁,破碎机破碎后到1#三通阀,经1#三通阀调节到8A(或8#B)胶带,再经2#(或3#)三通阀调节后进入包装料斗。

进入散库的尿素由耙料机耙至5#胶带,再经6#胶带输送至7#胶带,经除铁器除铁,破碎机破碎后,到1#三通阀,经1#三通阀调节后到8#A(或8#B)胶带,再经2#(或3#)三通阀调节后进入包装系统料斗。

包装系统有六条线,每条线有一套包装机组。

当需要装车外运时,开动包装机,尿素经自动计量后、充袋、缝口。

成品袋尿素由倒包机、胶带、卸包器分别送到各火车装车站台及汽车袋装库装车外运。

五.健康、安全及消防现状成品尿素采用手工套袋包装,现场员工主要接触的危害因素是尿素粉尘。

现场安装有6台除尘器,基本满足除尘工作需要。

装置的消防系统依托已有完整的消防水管网,水压≥0.45Mpa,可基本满足装置的消防要求,在装置的各个部位还配有各类移动式灭火器材,如空气呼吸器2台;氧气呼吸器4台;CO2、干粉灭火器共46件;成品车间的主要安全设施有:耙料机的自动纠偏装置;撞绳紧停联锁装置;主、付耙防撞联锁装置;篦子板36块;安全阀3套;墙壁式消火栓25套;其它安全设施和装备有皮带拉绳紧停装置39套;堆包机与流程的安全联锁6套;贮料斗防冒报警装置6套;缝包机与自动称安全联锁6套;皮带防跑偏装置46套。

六.职业危险、危害因素分析6.1危险及危害因素概述成品装置采用机械方法用手工套袋对尿素产品进行包装,全程接触的均为尿素、氨味及少量二氧化碳、氮气。

正常作业过程中容易发生拉绳开关失灵,缝包机插座漏电,2#堆包机容易被火车挂撞,皮带老化断裂,码垛坍塌,电葫芦按钮失灵,除尘卸灰时夹手,处理堵包时人员受伤,清理栈桥时滑倒和皮带伤人等事故。

6. 2物质危险危害因素分析(1)尿素。

化学名称为碳酰二胺,分子式:co(NH2)2分子量60.05,熔点132℃,水分≤0.25%,缩二尿≤0.9%,颗粒直径∮1.0—2.4mm,含氮量为46.6%。

纯尿素是一种白色晶体或粉末,属低毒类。

生物实验表明,兔静脉注射致死计量为4.8g/kg,微量对人体健康一般无明显影响。

(2)氨。

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易燃、低毒。

与空气混合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或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液氨对皮肤有灼伤,对设备及材料有腐蚀性,氨气对眼睛及呼吸道粘膜有刺激性,能引起流泪,上呼吸道发炎,高浓度能引起人窒息。

消防可采用雾状水、二氧化碳和砂土等灭火剂。

(3)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不燃烧,有酸味。

低浓度二氧碳对呼吸器官中枢呈兴奋作用,高浓度时则产生抑制甚至麻痹作用,一般二氧化硫急性中毒兼有缺氧的因素。

(4)氮气氮气为无色、无味、无臭气体,不燃、无毒。

人吸入大量氮气时,能引起缺氧窒息,严重时能致人死亡。

主要作为保护气体。

6.3设备装置危险危害因素分析(1)火灾、爆炸危险在包装生产过程中,车间库房贮存有大量塑料编制袋,平时贮量在6万条左右,容易产生火灾事故。

喷码机用的油墨,清洗剂。

还有油库贮存的各种大量润滑油都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性。

设备装置有:中控操作室仪表柜、自动称电器柜、二楼配电室等。

这些设备可能因材质或制造质量差以及仪表连接点老化而产生短路引起火灾。

(2)尿素粉尘中毒当造粒不合格或耙料量过大时,都会产生大量粉尘。

如果除尘器出现故障,包装现场粉尘含量就会超标,严重影响职工身体健康,有时可发生人身中毒现象。

(3)高处坠落贮斗结料时,人员要进入料斗清理结块尿素。

斗子高度在10米以上,人员站立位置比较困难,外加粉尘大,光线差,是防范人员高处坠落的关键部位。

包装每天都要吊运近上万条袋子,绳索磨损、捆绑不牢靠或不及时关好护栏门,都会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4)触电及电器火灾如果电器设备接地设施失效或电器设备线路绝缘损坏、线路短路,或者没有按规定设置漏电保护器以及防爆场所电器设备、线路、照明不符合防爆要求,可能发生触电或电器火灾。

(5)机械伤害皮带工在处理堵包时,如果不及时和中控联系,踩踏一条拉绳处理堵包就可能因拉绳失灵而受到机械伤害。

除尘器在清灰过程中,如果不使用专用工具而直接用手掏灰,就会发生机械夹手事故。

耙料机主、副耙在作业过程中,如果不保证主、副耙的安全距离,就会发生主、副耙的机械相撞故障。

(6)窒息除尘器更换滤袋时,作业人员要进入除尘器装置内进行更换。

除尘器装置内地方狭窄,四壁密封,只留有一个人孔,内部粉尘大,空气不流通,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也易发生窒息中毒事故。

6.4工艺危险危害因素分析中控;调度为车间两大生产指挥中枢,全权负责尿素进散库,耙料出库,造粒量和耙料量的掺料对比,开启生产流程,6个料仓的进料控制,火车站台和汽车站台包装量分配。

稍有疏忽都会造成工艺和生产的极大波动,甚至造成机械故障或人员伤害。

七.改进措施汇总清单车间建议厂部需要投资解决的项目有:1.火车站台三层增加一路照明。

隐患治理程度为中等。

2.包装现场预音系统改造。

隐患治理程度为中等。

九.风险评价结论:防止包装过程中尿素粉尘中毒窒息,以及防止装置﹑设备在运行或检修过程中发生机械和人员伤害是成品车间安全卫生工作防范的重点,也是开展风险评价工作的重点。

事故发生的原因可分为物质危险、工艺危险、设备危险和自然灾害危险四大类,如设计和施工安装缺陷;设备材质及安装质量不过关;违章操作;控制仪表失灵;管理不善,如未能按管理要求定期对设备、管线及重点部位进行检验和监测、对安全附件定期校验,未能及时更换有关零部件以及国产替代密封件、阀门等质量不过关以及地震等。

针对以上问题,在石化公司和化肥厂的精心部署下,成品车间积极开展了卓有成效的风险评价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1.设施的完整性评价按照国家、行业相关的法律、规章、标准及兰州石化公司QHSE办公室编写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大纲》,车间组织评价人员进行学习和吸收消化。

由于工艺及设备上存在的设计和施工方面的缺陷在近几年的运行中进行了较多整改和削缺,但仍然存在不少隐患。

车间从今年初开始结合标准和规范查找不符合项,每周一按时对车间所有工艺、设备、安全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对查出的不符合项,车间全部纳入隐患动态管理并进行及时跟踪,有些设备缺陷暂时无法得到及时整改的,也进行了技术处理,多数的项目将在每年大检修中集中治理,少数项目需化肥厂和公司协调解决。

2.作业风险评价作业风险评价共分三块,即正常、异常和紧急作业三大类,共评价作业风险20项,各类风险控制措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其中车间能整改的项目已经全部得到整改。

3.设备、工艺过程风险评价根据划分单元,将装置划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评价,共评价作业41余项,在现有安全防范措施的基础上,制定应急预案12项,有力的保障了车间安全稳定生产。

尽管车间装置和作业中存在诸多风险因素,但从目前生产运行和现有的安全管理体系再适当补充必要的防范措施,是能够将风险因素控制在可承受的安全范围内。

控制风险的途径首先是切切实实强化管理,做到三个到位,即员工职责到位,执行标准到位,检查考核到位。

首先是在设备管理中,严格执行国家、行业标准和规定,定期对设备、管线、安全设施进行监测、校验。

二是强化工艺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操作票制度,杜绝违章操作和误操作。

三是严格执行作业规程和风险作业指导书,强化各类作业人员的风险意识,并提供有效的安全技能培训。

四是强化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对本职专业范围内国家相关法律、标准和规范的学习,并严格执行。

五是根据国家规范和生产实际需要增补必需的各类安全防范措施和不符合项整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