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轩岭镇总体规划文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黄陂区长轩岭镇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本规划是长轩岭镇域范围内城市建设指导性文件。

第二条镇域体系规划适用于镇域范围,其他部分适用于镇区规划范围。

第三条本次规划分镇域、镇区总体规划用地范围三个层次。

长轩岭镇镇域规划范围:为全镇行政区划范围,面积211.4平方公里。

长轩岭镇镇区总体规划范围:涉及长岭村全部用地以及东风村、短岭村和狮子山村的部分用地,面积约3.3平方公里。

长轩岭镇镇区总体规划控制区范围:涉及长岭村和东风村全部用地以及短岭村和狮子山村的部分用地,面积约5.1平方公里。

第四条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五条本规划期限确定为:

近期:2005年~2010年;

1

远期:2011年~2020年;

第六条本规划为长轩岭镇规划建设指导性文件,经批准后具有法律效应,任何单位和个人应遵循本规划。

第七条规划编制依据

7.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7.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7.3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7.4 《村镇规划标准》

7.5 《湖北省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办法》

7.6 《武汉市总体规划》

7.7 《武汉市黄陂区总体规划》

7.8 《武汉市黄陂区长轩岭镇土地利用规划》

7.9 《长轩岭镇总体规划》;(1997年)

7.10《长轩岭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规划》

7.11 1:1000地形图

7.12 2003年黄陂区统计年鉴

7.13 国家、省、市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章、规划修编背景和指导思想

第八条规划修编背景

8.1正在转变的发展观及武汉都市圈的建立对城镇建设提

2

出了新的要求。中央积极倡导求真务实,以“五个统筹”和“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其精神实质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城镇建设提出了新的思路;而武汉都市圈的建立为长轩岭镇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条件和机遇。

8.2长轩岭镇为武汉市黄陂区的北部中心特色城镇,是武汉市的北门户及重要的生态旅游区,根据市、区政府城镇建设战略,城镇规划必须先行。

8.3随着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武汉都市圈的建立,城镇化进程大大加快,城乡一体化日趋明显,为此加强镇域体系规划对未来城镇化发展水平、村镇合理分布、等级配置、功能分工作出调控和引导。

8.4长轩岭镇总体规划编制始于1997年。总体规划对知道城镇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由于形势的变化城镇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在城镇规划中城镇定位、规模、用地结构布局、城镇化推进等重大问题的调整,以及如何加快城镇积聚、提升城镇品位等问题,需对原规划进行编制。

第九条规划修编重点

9.1经济分析是基础:从社会经济的角度分析城镇发展的动力和需求,探讨城镇产业发展战略及其与土地利用的关系。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长轩岭镇未来对城镇资源的需求及其对城镇的影响,准确地把握长轩岭镇未来经济社会发展

3

总体目标,力求将社会经济发展的潜在可能和需求转换为空间语言,进行镇域体系及镇区总体规划。

9.2区域定位是重点:从区域关系、自然资源、区位条件、经济与产业发展、交通运输体系、旅游与服务业发展等角度,综合分析长轩岭镇在黄陂区、武汉市城镇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准确把握长轩岭镇未来的城镇性质和区域地位,并提出相应的科学的发展战略和空间政策。

9.3空间框架是核心:空间框架是所有的空间政策{用地、交通、景观等}的平台和载体。以空间结构的弹性框架来适应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特征。即无论采取何种发展模式,都应保证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特征下城镇结构的完整,同时留有余地。

第十条规划指导思想

10.1合理规划城镇体系,加强镇域基础设施的思想

10.2优化镇区用地布局的思想

10.3完善城镇功能的思想

10.4因地制宜、滚动发展的思想

10.5挖掘潜力,强化优势的思想

10.6科学性、前瞻性、现实性、可操作性相结合的思想

10.7建设山水生态城镇的思想

4

第三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第十一条镇域体系发展战略目标

11.1遵循“强化中心、扶持强村、设施共享、网络布局”的十六字方针,以可以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实现镇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交通干线为轴,优化镇域空间布局,形成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联系边界的镇域体系格局。

11.2加强镇域的供水、供电、交通等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建设,引导旅游服务业和农林特产品加工业集约化规模经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合理的生产力布局条件。

11.3积极发展旅游服务业,大力发展农林特产品种植,加快市场建设,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形成独具特色的支柱产业及合理的经济布局,加大对二三产业投资,增强村镇经济发展后劲。

11.4城镇形态组织和功能布局以生态环境优化为先导,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及“合理用水,节约用水”的发展方针。

第十二条乡镇企业规划

12.1 根据镇域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12.2 大力发展个体企业,壮大集体企业,促成全镇企业滚动式发展,逐步走企业集团化发展之路,培育一批跨行业、

5

跨地区的企业集团。

12.3 注重科技兴企战略,实现企业向科技密集型、生产集约型、现代规模型转变,使企业走内涵发展之路。

12.4 大力发展外贸企业,立足电子工业、服装针织、丝织工业,重点发展高科技含量的电子加工工业,高档服装加工业等。

12.5 在镇区内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企业落户,通过聚集效应促使企业快速发展。

第十三条农业发展规划

13.1 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强为目标,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发展效益农业、生态农业,加快农业化进程和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战略。

13.2 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和科技在增产、增效中的贡献率,改善种植结构,发展高效农业,适度规模农业和创汇农业,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

13.3 发展生态农业和效益农业,林业方面要坚持用材林、经济林、水源涵养林并重、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兼顾的原则,加快对荒地、空地、无林地的绿化。

13.4 建立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鼓励以股份制合作、租赁、承包等方式进行农业开发。如大部分土地收归集体,农户只保留口粮田,确保土地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发展各项公益事业。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