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朱子语类》三则完美版

合集下载

7 《朱子语类》三则

7 《朱子语类》三则
工夫:同“功夫”,能力 埽除打叠: 洒扫收拾,即梳理清楚 苟且:马虎 先也用分别教是而后行之: 需要用天理和人欲之间的不同来分辨这种情况。
2.为什么我们要克制人欲?
1.乃为人欲引去,事却已悔,此便是无克己的 工夫 2.及至前面荆棘荒秽,却又生后悔
3.我们大部分人处于中人之资质,须大段著力, 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
1193年朱熹任职于湖南,不顾政务缠身,又 主持修复岳麓书院,使其成为朱熹讲学授徒、传 播理学的场所。书院在南宋盛行,几乎取代官学, 这种盛况是与朱熹的提倡直接有关。
朱熹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 时期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 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 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学识渊博, 对经学 、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
对于穷义理、克人欲我们应该采取一 种怎么样的态度呢?
▪ 曾子语录“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 后已,不亦远乎?”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第一则有何作用?
朱熹在这里引用了曾子这句话,是为了说 明以实践仁德为人生修养的毕生目标,这 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因此要尽心尽 力去完成,而且要长时间的坚持。这也暗 含着对前文所讲的理欲之辩、克己复礼的 修养功夫要认真对待的教导。
▪ 朱熹认为,在超现实、超社会之上存在一种标准, 它是人们一切行为的标准,即“天理”。人之所 以有这四等,就是因为气质的不同,即对天理的 禀赋不同。阴阳调和,五气具备,他们对天理的 禀赋没有受到任何遮蔽,这就是圣人。其他人各 有偏重,所以对天理的禀赋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 遮蔽。这就在道德品质上形成差异。对于普通的、 大多数来说,他们禀赋的天理本来就受到不同的 遮蔽,因此在后天的道德修养过程中
但是,在朱熹晚年,由于他卷入了当时的党争, 朱熹的学说也被禁为“伪学”。

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讲义:第七单元 经典原文7 《朱子语类》三则 Word版含答案

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讲义:第七单元 经典原文7 《朱子语类》三则 Word版含答案

经典原文7《朱子语类》三则对应学生用书P57朱熹(1130-1200),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字元晦,后改仲晦,安。

朱熹的思想与程颢、程颐的思想合称程朱理学。

朱熹一生关心现实,对金人南侵、土地兼并、赋役繁重、民不聊生的现状焦虑不安,要求选贤任能,修明军政,爱养民力,实现统一。

从中进士至死50多年间,虽为官仅9年,在朝廷任职仅40天,但在任上都能革除弊端,打击贪吏,救灾安民。

朱熹是一位热心讲学兴教的著名教育家。

他一生直接从事教育活动达40余年,即使在他从政的十余年间,也热心教育,每到一地,都倡办地方学校和学院,并亲莅讲学。

他的弟子众多,留有很多著作。

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四书章句集注》《近思录》(与吕祖谦合编)等,尤其是《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南宋以后封建教育的正统教材,在中国封建社会盛行达七八百年之久。

他的学术思想对中国周边国家产生很大影响,日本、朝鲜、越南等国都曾提倡程朱理学,印刷和发行程朱的著作。

宋明理学所讨论的,主要是以“性”与“天道”为中心的哲学问题,同时也涉及政治、教育、道德、史学等方面的问题。

性指人性,天道即理或天理。

《中庸》一开篇就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提出了性、道、教三个问题。

理学家就是顺着《中庸》的这三个问题接着讨论。

理、气、心、性、太极、无极等成为理学家讨论的主要问题。

在宋明理学六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个主要的派别,其中朱熹是最为关键的人物。

朱熹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北宋时期兴起的理学思想,为理学思想体系初步确立了范围及基础。

宋明理学发展到朱熹这里,才确立了独特的学术规模与体系,奠定了确然不拔的基础,并影响了此后学术思想的发展达六七百年之久。

朱熹的一生,大都是在著述与讲学中度过的。

朱熹的门人九十多人记录了他讲学时的一些问答,后人分类整理,编为《朱子语类》。

《朱子语类》共140卷,是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

其中《四书》占51卷,《五经》占29卷,哲学专题如理气、知行等,专人如周、程、老、释等,以及治学方法等,约占40卷,历史、政治、文学等约占20卷,较详尽地保存了朱熹晚年的许多言论,内容生动,极具魅力。

朱子语类三则

朱子语类三则
3、理气论
4、心性理欲说
二、程朱理学的发展情况
兴起:周敦颐、张载 形成:程颢、程颐 高峰:朱熹、张栻、吕祖谦、陆九渊
崛起与衰败:王守仁心学; 李贽、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三、朱子名句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 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 进。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 口到。
少年易学老难成, 一寸光阴 不可轻。
︽ 朱 子 语 类 ︾朱 三熹 则
一、作者介绍
朱熹(1130—1200)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 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谥号文,人称 朱文子。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文学家、闽 派代表人。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孔孟之后 又一大儒家。
1、论教育
2、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 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1、只图眼前,得过且过。
上则因循苟且,下则蒙昧无知。

2、不循礼法。 夫 秦 灭先圣之道,为苟且之治,

故立十四年而亡。 3、随便,马虎,敷衍了事。
不得苟且放过。
4、勉强。
流离三十年,苟且图饱暖。
四、字词积累
1、大部分。
大名东北县分,老小大段惊移。
2、形容数量多。

5我、竭十此分大。段心思,不可不谓经营 如惨国澹手。棋,不须大段用意,终局
提高 精神 境界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
会吟(孙洙)
古 人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 自知(苏轼)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
读 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

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
之 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
法 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
略。”(《三国志·诸葛亮传》)

《朱子语类》三则

《朱子语类》三则

拓展延伸:
• 阅读这则新闻,谈谈在当代,我们应该 怎样理解朱子的“天理”“人欲”? 不义且富贵,于我若浮云。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我们应鼓励人们在不违背法律道义及损害他人利 益的前提下积极地追求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义” 与“利”上实现双赢。然而,当二者不可调和, 必须在其中作出抉择时,我们必须努力加强个人 道德修养,把守住心中的道德底线。
第二则重点字词:
中人:普通人 大段著力: 仔细用心 照管克制: 照应、克制(自己的欲望)
以为:把它作为 任:使命 而今而后:从今以后 免夫:免于(祸害)
思考理解文意:
• 大路、小路指什么?人们为什么 舍大路而取小路?
大路:天理 小路:人人好恶的情感又不能加以节制,这 样很容易被人欲左右
第二则重点字词:
寻常:平常 事已: 事后 如何:怎么办呢 工夫: 功夫 洒扫收拾,喻把问题梳理清楚 埽除打叠: 方得:才能够(做到) 合: 应该 行从小路: 顺着 芜秽:杂草丛生 机: 关键
第二则重点字词:
便与克下:就要去做克己的功夫
存天理:保存
分别教是: 用不同的方式教会这 些(什么是天理,什 么是人欲)
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 半亩方塘一鉴开, 才能达到新境界。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借景喻理
第一则重点字词:
真味:真意 数过: 数遍
厌:
满足 得趣: 领略其中旨趣 追究
着意:用心 穷:
徒:
仅仅 自是: 从此
读书的方法:
主张精读,熟读精思。 读书的目的:
领会真味,理解义理。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子语类(三则)

朱子语类(三则)

2.思想概述
2.思想概述
2.思想概述
2.思想概述
2.思想概述
“天理”“人欲”是其理学思想中一个重 要的哲学命题。朱子曰:“饮食,天理也;山 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 人欲也。” 人不能不吃饭,这是正常的欲望, 是天理;追求过高的享受,要求美味,就是人 欲。朱子认为天理、人欲是人性中相对的两个 方面,即道德规范与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问题, 从孔子的“克己复礼”,到孟子的“舍生取 义”,到宋明理学的“天理人欲”乃 至“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都真实地反映了儒家在处理 这种关系的态度与主张。
1.结合注释,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芜秽(wúhuì ):杂草丛生
交战之机:
战战兢兢:
仁: 自家: 大段: 学者: 以为:
卷一一六“训门人四”
1.结合注释,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芜秽(wúhuì ):杂草丛生
交战之机: 交战的关键 战战兢兢: 仁: 自家: 大段: 学者: 以为:
卷一一六“训门人四”
睹:
剖(pōu)判:
喻:
不肖: 将:
卷一一九“训门人七”
1.结合注释,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切己: 切身
说话: 说教
睹: 察看
剖(pōu)判:
喻:
不肖: 将:
卷一一九“训门人七”
1.结合注释,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切己: 切身
说话: 说教
睹: 察看
剖(pōu)判: 辨别,分析
喻:
不肖: 将:
卷一一九“训门人七”
2.此卷主要讲了一种什么样的读书方法? 请结合具体的句子予以简要分析。
熟读,精思,不贪多。
卷一O四“自论为学功夫”
2.此卷主要讲了一种什么样的读书方法? 请结合具体的句子予以简要分析。

《朱子语类》三则

《朱子语类》三则

我们应鼓励人们在不违背法律道义及损害他人利 益的前提下积极地追求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义” 与“利”上实现双赢。然而,当二者不可调和, 必须在其中作出抉择时,我们必须努力加强个人 道德修养,把守住心中的道德底线。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7、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饮食,天理也; 山珍海味,人欲也。夫 妻,天理也;三妻四妾, 人欲也。” 孔子——克己复礼 孟子——舍生取义
儒学大师 朱熹
程门立雪
儒学大师 朱熹
朱熹,字 元晦 ,号 晦庵 ,著名 理学家,教 育家, 宋代理学思想的 集大成者。 宋明理学是我国 传 统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 是宋明直至清前期主要 的哲学思潮,影响中国 社会长达九百年之久。
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 半亩方塘一鉴开, 才能达到新境界。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借景喻理
朱熹与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
口语式的文体
第一则
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见得 真味。若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 欲别求书看,则是于此一卷书犹未得 趣也。盖人心之灵,天理所在,用之 则愈明。只提醒精神,终日着意,看 得多少文字!穷得多少义理。徒为懒 倦,则精神自是愦愦,只恁昏塞不通, 可惜! kuì nèn
15、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轼 16、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1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 1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19、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苏轼 20、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七单元《朱子语类》三则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七单元《朱子语类》三则课件

民法院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执行的命
令,对巫山县交通局原局长晏大彬依法执行
死刑。

2.课堂寄语:



丘吉尔曾说:活着的意义是什
伸 么?就是为高贵的事业而奋斗,为
了使这个混乱的世界更美好,为了
死后活着的人。冯友兰也提出了人
生四境域说:自然境域、功利境域、
道德境域、天地境域。
伍 2.课堂寄语:
拓 展 延 伸
叁 (三)具体研习第三则:
合 1、读——结合注释,朗读课
作 文,疏通文意。
探 究
明确以下字词的意思: 切己:切身
说话:说教
睹:视察
剖(pōu)判:辨别,分析
喻:明白
不肖:不才,不正派
将:助词,常用于动词后,无实意
叁 2、思——分析文本:
⑴本则环绕一个什么问题进行议论? 合 作
探 明确:义利问题。
作 探 究
文,疏通文意。
明确以下字词的意思:
芜秽(wú huì):杂草丛生
交战之机:交战的关键
大段:仔细
以为:以……为
战战兢兢:畏惧而发抖,或谨慎谨
慎的样子
仁:实现仁德
自家:自己
叁 2、思——分析文本:
⑴什么是天理?什么是人欲?你是
合 作
如何看待“存天理、灭人欲”的?
探 明确:“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被人誉为继孔子后最博学的儒家代表人物。
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
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
贰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是我国传统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
识 是宋明直至清前期主要的哲学思潮,影响中国社
储 会长达九百年之久。理学兴起于北宋时期,周敦 备 颐和张载是理学的真正奠基人,理学体系真正形

《朱子语类》三则

《朱子语类》三则

三纲五常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 道德规范。 “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意思是说女孩子 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 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 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份,想办 法扶养小孩长大成人,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这里的 “从”并不是表面上的“跟从”之意,而是有工作性质的“从 事”之本质。 “四德” :德、容、言、工,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 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 要轻浮随便,)、言语(指与人交谈要会随意附义,能理解别 人所言,并知道自己该言与不该言的语句)和治家之道(治家 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
面说,人类为了谋生存求发展,向自然过度索取,以 致进行破坏性、掠夺性的开发,造成严重的环境危机, 其实也是放纵欲望的结果,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因此,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来说,都应当正 确的处理欲望与规范的关系,只有这样,人的正常需 求才能最终得到合理的满足。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还应鼓励人们在不违背 法律道义及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积极地追求自己的 合法权益,在“义”与“利”上实现双赢。然而,当 二者不可调和,必须在其中作出抉择时,我们必须努 力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把守住心中的道德底线。只有 平时肯为公益放弃个人利益,在关键时刻才会毫不犹 豫地献出生命。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
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少年易学老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 进,熟读而精思。

《朱子语类三则》课件

《朱子语类三则》课件
《朱子语类三则》 ppt课件
目 录
• 朱子简介 • 《朱子语类》简介 • 《朱子语类三则》详解 • 朱子与现代社会的思考 • 总结与展望
01
朱子简介
朱子的生平
朱熹(1130-1200),字元晦, 号晦庵,是我国南宋时期理学家 、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
人。
他生于福建尤溪,祖籍河南洛阳 ,是唯一一位非孔子亲传弟子而
朱子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有助于促进现代社会的和谐稳
定。
道德自律
朱子强调个体道德修养和自律, 有助于提高现代人的道德水平。
教育理念
朱子的教育思想提倡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对现代教育改革有启
示作用。
如何将朱子思想应用于现代生活
家庭教育实践
借鉴朱子家庭教育思想,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 行为习惯。
社区建设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朱子语类三则》所蕴含的儒家思想 对于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例如,对于人际关系、家庭伦理、 社会道德等方面的问题,儒家思想提 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思考方式和解决方 案。通过对《朱子语类三则》的学习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思想 应用到现代社会中,解决现实问题。
04
朱子与现代社会的思考
朱熹的影响
朱熹作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和学术成果对当时及后世的学术界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朱子语类》作为朱熹门人对其讲学的记录,具有重要的学 术价值。
《朱子语类》的主要内容
01
02
03
对儒家经典的解读
包括《论语》、《孟子》 、《大学》、《中庸》等 经典的解读和阐释。
朱熹的哲学思想
包括理气论、人性二元论 、格物致知论等方面的阐 述。
朱熹的政治观点
涉及君臣关系、民本思想 等方面的论述。

《朱子语类三则优秀课件》

《朱子语类三则优秀课件》
感谢各位观看
讲解方式生动
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使得课 程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易于理解和接受。
3
学习收获颇丰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对于朱子语类有了更加深 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思考和表 达能力。
对未来学习朱子语类建议
深入学习原著
要想更好地理解朱子语类,需要深入学习原著,了解其思想精髓和理 论背景。
一个充满诚信和正直的社会风气有利于形 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和推动社会进步。
04
朱子语类选读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内涵
儒家思想核心
阐述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核心观念,强 调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紧密相连。
内在逻辑关联
分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者之间的内在逻辑,指出它 们相互依存、逐层递进的关系。
朱子语类
是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 ,集中体现了朱熹的理学思想, 是研究朱熹思想及宋明理学的重 要资料。源自朱子语类历史背景01
02
03
宋代学术背景
宋代是中国古代学术思想 发展的重要时期,出现了 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新儒 学。
朱熹的学术传承
朱熹继承并发展了二程 (程颢、程颐)的理学思 想,形成了独特的朱子学 体系。
齐家之要
阐述家庭教育中德育为先的重 要性,以及如何建立良好的家 风、家训来培养子女的品德。
平天下之途
分析实现社会和谐、天下太平 的途径,包括推行仁政、倡导
和平、促进文化交流等。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现代价值
个人品德提升
强调在现代社会中,个人品德修养仍然具 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个人素质和社会
形象。
家庭和谐建设
理想人格塑造

第7单元7《朱子语类》三则

第7单元7《朱子语类》三则
《烛之武退秦师》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师说》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赤壁之战》 音节助词,无实义
名词作形容词,上等的 形容词作名词,圣贤之人
形容词作动词,明白事理
一般人,普通人。 仔细。
学习的人。 “内”指通过学习提升自己,“外”指学习是为了炫耀自己。
这就是没有克制自己的功夫。 这就是天理与人欲交锋的关键。 品德高尚的人懂得理义。
第7单元7《朱子语类》 三则
kuì sào
nèn wúhuì
pōu zhuó
“工夫”同“功夫” “埽”同“扫”
“著”同“着” “克治”同“克制”
动词,应该,应当 《孟子·梁惠王上》 副词,只,仅
《行路难》 名词,通“值”,价值
连词,等到 《桃花源记》 动词,到了
动词,比得上 连词,和
《师说》 《荆轲刺秦王》
动词,应该 《史记》
量词,两军交锋的次数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
动词,闭合,收拢
名词,关键 《三国志》 形容”
《庄暴见孟子》 表测度语气,译为“吧”
《捕蛇者说》 用于感叹句,译为“啊”“呀”等
《师说》 介词,相当于“于”
代词,代书 结构助词,的
这(就要求)必须先明白事理,(然后)再勇猛地去做。 却被人的欲望牵引而去。
【答案】 B
【答案】 D
【答案】 D

朱子语类三则 详细版

朱子语类三则 详细版

第一则重点字词:
真味:真意 数过:几遍 厌: 满足 得趣:领略其中旨趣 着意:用心 穷: 理解 徒: 仅仅 自是:从此
愦愦: (kuì):昏乱不清醒
这一则中,朱子讲读书方法。 (1)此卷主要讲了一种什么样的读书方法?请结合具 体的句子予以简要分析。
熟读、精思、不贪多
(只有通过熟读,才能掌握书中的义理,即真味。从反 复诵读入手,才能真正把书读通、读透。他还特别指出 读书中的不好习惯,“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 读得不深不透,也就是说没有弄懂书中的真趣。
读书的方法: 主张精读,熟读精思。 读书的目的:
领会真味,理解义理。
(2)在你的印象中,还 有哪些名言警句是谈论 此类读书方法的?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理是儒家的最高的道德规范,穷天理 是提高精神境界。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 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理学分派 ——鹅湖盛会
• 淳熙三年(1176年),朱熹与当时著名学者陆九渊相会于 江西上饶鹅湖寺,交流思想。但陆属主观唯心论,他认为 人们心中先天存在着真、善、美,主张“发明本心”,即 要求人们自己在心中去发现真、善、美,达到自我完善。 这与朱的客观唯心说的主张不同。因此,二人辩论争持, 不欢而散。这就是中国思想史上有名的“鹅湖会”。从此 有了“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 两大派别。
•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贫病相扶。 • 伯埙仲篪,风雨同舟。 •《题邻居》 唐·于鹄 僻巷邻家少,茅檐喜并居。 蒸梨常共灶,浇薤亦同渠。 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 虽然在城市,还得似樵渔。
第二课时
——了解天理人欲
宋明理学
理学又称道学。是宋明至清朝前期主要的哲学思想,是中 国传统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

第七单元经典原文7《朱子语类》三则

第七单元经典原文7《朱子语类》三则

第七单元天理人欲经典原文7《朱子语类》三则朱熹声称平生最不喜作文,却是南宋一代文章大家。

其奏疏之作,往往有高屋建瓴的气势,行文简易而意气凛然,不动声色而林茂深严,使人难于辩驳。

其序跋之类条分缕析,无褊躁激切之论,无艰涩炫目之辞,清明峻洁之中,自有雍容俯仰之态。

其书、记之作,落尽英华而返璞归真,将俊健奇伟出之于条畅洞达,语简意闲,神定气和,充分展现出朱熹冲夷和穆的宗师气象。

美字体读书不忍方见真味,克己复礼自归本心。

赏美文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长期以来,“存天理、灭人欲”一直被当作朱熹的发明而流传。

事实上,这一概念在《礼记·乐记》中已经出现,其中说道:“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

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

”这里所谓“灭天理而穷人欲者”就是指泯灭天理而代理学家所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这一观点有怎样的认识?请结合现实生活谈一谈你的理解。

[角度]存天理,抑人欲。

示例:“存天理、灭人欲”所倡导的抑制物欲的思想,使人类修心禁欲,从而减少了人类对资源的消费,进而减少了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客观上实现了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我们的先人正是在“存天理、灭人欲”的约束下,抑制了人们的需求,培养了节俭的美德,减少了人类对生物圈和地球的破坏,从而把一个和谐而美好的自然环境、完整而富庶的地球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

相反,西方价值观极大地激发了人类的欲望,使人类的智慧用在满足自己永无止境的欲望上,灭天理,纵人欲,从而使任何发展都变成了破坏生态环境、搅乱自然秩序的中坚力量。

如果说“灭人欲”有点极端、是人类圣贤追求的目标的话,那“存天理、灭人欲”这一东方智慧恰好给出了人类生存方式的左极限;西方价值观所激发并形成的物质主义和个人中心主义给出的正是人类生存方式的右极限。

取精华,去糟粕,我们可以清晰地知道人类生存方式的合理区间,那就是“存天理,抑人欲”。

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句是()A.如履.薄冰(fù)B.则精神自是愦.愦(ɡuì)C.及至前面荆棘芜.秽(wǔ)D.里面煞.有工夫(shà)解析:A项,“履”应读lǚ;B项,“愦”应读kuì;C项,“芜”应读wú。

朱子语类三则

朱子语类三则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 的精髓。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 到这里方是长进。
(3)在你的印象中,还有哪些勤于读书的名 人事例?
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韦编 三绝,杨时程门立雪,屈原洞中苦读,李密 牛角挂书,董仲舒三年不窥园,司马光警枕 读书,陆游书巢勤学等。
天理与人欲的问题是道德规范与人的物质欲 望之间的关系,儒家一贯认为,天理与人欲是对 立的,人欲横行则天理灭,要克服人的一心之私 欲,使之符合礼的要求。
初读第二则,整体感知段意
第二则:讨论天理与人欲的问题。
劝学诗 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暗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第七单元——天理人欲 《朱子语类》三则
深入了解朱熹
朱熹(1130~1202)字元晦,又字仲晦, 号晦庵,别号紫阳,南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 省婺源县)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 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 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 大师。人们曾用这样的话赞美他:“集大成而 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 归。”
朱熹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 时期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 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 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他的学术思想, 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 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趋完备。元 朝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试士子,朱学定为科 场程式。明朝以朱熹等“传注为宗”。朱学遂成 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强有力精神支柱。它 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 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朱熹的学术思想在世界文 化史上,也有重要影响。朱熹的主要哲学著作有 《四书集注》、《四书或问》、《太极图说解》、 《通书解》、《西铭解》、《周易本义》、《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熹既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又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 他一生热心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地授徒讲学,亲手创办同安县 学、武夷精舍、考亭书院,重建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并且还 亲自制定学规,编撰教材,形成了自己的学派,起到了弘扬民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化,推进学术发展的作用。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 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著述颇丰,《四书章句集注》 《近思录》等对后世都有巨大影响,甚至成为南宋以后封建教育 的正统教材。
(2)理学 理学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继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 隋唐佛学之后的又一个发展高峰,代表了中国传统哲学发展的最 高形态,也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到最高水平的集中表现。
理学又称道学,它是在唐代儒、释、道三教融合、渗透的基 础上,以儒学为主要内容,孕育、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学术思想, 是哲学化了的儒学。理学兴起于北宋,理学框架的奠基者是周敦 颐和张载,理学体系的建立者是程颢、程颐二兄弟。到南宋,理 学发展到高峰,朱熹是集大成者。元代,程朱理学成为官学。明 成祖永乐年间,以程朱的思想为标准,汇辑经传,编为《五经大 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以钦定的形式使程朱理学成为 统治思想。其后,理学在经历了七百多年的发展后,逐渐走向衰 落。
反对不同于儒学的佛学、道教,而且还批判了儒学内部与程朱理 学不同的其他学派。经过了朱熹的努力,理学从北宋时期一个普 通的学术派别,发展成为一个有力量、有影响的学派。但是,在 朱熹晚年,由于他卷入了当时的党争,朱熹的学说也被禁为“伪 学”。朱熹去世以后,党禁解除,他的思想学说得到统治者的认 可,在南宋末期以至元、明、清时期,逐渐成为官方认可的正统 儒学思想。可以说,整个的理学发展都与朱熹有着密切的关系。
3.一词多义
人生苦短,不妨暂时停会儿脚步,重温一下那年那月那个贫 穷却真实的自己。怀念贫困,并不是安于贫困、不思进取。怀念 贫困,是为了借此刺激一下日渐麻木的神经,继而,还原自己, 还原生活。
知识卡片
1.作家作品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徽州 婺源(今江西省婺源县)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 思想家、教育家、诗人。世称朱子,是孔孟以来 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 他继承北宋时期程颢、程颐的理学,建立更富于 理性思辨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使之达到理学的 最高水平,并竭力主张以理学治国。后人习惯上 把朱熹和二程的学说称为“程朱理学”。
有“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 规”之誉。
2.背景资料 在宋明理学六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有程朱理学和陆王 心学两个主要的派别,其中朱熹是最为关键的人物。 朱熹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北宋时期兴起的理学思想,为理学 思想体系初步确立了范围及基础。宋明理学发展到朱熹这里,才 确立了独特的学术规模与体系,奠定了确乎不拔的基础地位,并 影响了此后学术思想的发展达六七百年之久。明清两代一般士人 所读的书籍,如《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等,都 与朱熹的思想有关。另外,为了维护理学的学术地位,朱熹不但
3.文化常识 (1)《朱子语类》 《朱子语类》140卷,是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其 中《四书》占51卷,《五经》占29卷,哲学专题如理气、知行等, 专人如周、程、老、释等,以及治学方法等,约占40卷,历史、 政治、文学等约占20卷,较详尽地保存了朱熹晚年的许多言论, 内容生动,极具魅力。
《朱子语类》有三大特点:一是朱熹晚年精要语多,可纠正 其早期著作中的某些不成熟意见;二是书中所涉及的许多问题, 在其文集中是言之甚简或完全阙如的,可以弥补其文集之不足; 三是与其他理学家语录多谈性理者不同,《朱子语类》上自天地 之所以高厚,下至一物之微,无所不谈,范围广泛。从这三个特 点可知其价值之高,“历千载而如会一堂,合众闻而悉归一己”。 想要深入了解朱子学派的思想,探寻其问题的本意,《朱子语类》 乃是最宝贵的资料。
自主学习
1.易误读字
愦愦.( kuì ) 恁.地( nèn )
剖.判( pōu)
不肖.(xiào) 煞.有(shà )
战战兢兢.( jīnɡ )
芜.秽( wú ) 札.定脚(zhá ) 昏塞.( sè )
2.通假字
极要与他埽.除打叠( 埽,通“扫” )
然小路面前有个物引著.( 著,通“着” )
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克治,同“克制”)
7 《朱子语类》三则
怀念贫困 刘世河 近日和一个曾经私交甚笃的大学同窗聊天。他这几年事业、 家庭顺风顺水,应是春风得意、幸福至极,但他却频频哀叹,虽 已富有,却无多少幸福感,反而对二十年前的小事津津乐道。
那时我俩都来自农村,当时学校食堂每周包一回包子,其中 洋葱猪肉馅的,特香。正是二十出头的年纪,每顿吃四五个完全 没有问题,可为了省钱,我俩每次都只买两个。那时我俩常说, 等有钱了,包子可劲儿造。几天后再一次吃包子时,杨老师变戏 法似的端出一大盘来,笑着说:“小馋鬼,老师先帮你俩实现这 个理想。”我俩短暂犹豫后,三下五除二就让盘子见了底,这才 想起对老师说声“谢谢”,却看到老师正拿手绢擦拭眼角的泪花。 后来我们才知道,杨老师也曾是个穿补丁衣裳长大的农村娃。
听同窗又一次绘声绘色地提及此事,我不由心生酸楚,却也 不无甜蜜。那种狼吞虎咽后的满足,如今想想,才是最原始、最 纯粹的满足。现在虽然可以时常饱餐山珍海味,但已近乎麻木的 味蕾,再也品嚼不出那种无比渴望的香甜。
同样麻木的还有我们的神经。为追求所谓“更幸福”的生活, 我们在宽敞明亮的写字楼里习惯了沉默,在冬暖夏凉的空调房里 淡忘了季节,在大街上看惯了世态。我们疯狂追逐物质的快感, 却不得不领受精神的失落……
理学所讨论的中心的哲学问题是“性”与“天道”,同时也 涉及政治、教育、道德、史学等方面。性指人性,天道即理或天 理。《中庸》一开篇就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 教”,提出了性、道、教三个问题。理学家就是顺着《中庸》的 这三个问题继续讨论。理、气、心、性、太极、无极等成为理学 家讨论的主要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