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动物主要免疫抑制病防治及其研究进展作业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及其综合防制1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及其综合防制1](https://img.taocdn.com/s3/m/570aebe8700abb68a982fb18.png)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及其综合防制养猪生产无外乎就是要让母猪多产仔,少死仔;肉猪少吃料,多长肉,早上市。
可是近年来,我国养猪生产却面临着日趋严峻的疫病威胁,母猪繁殖障碍、仔猪高死淘率、生长育肥猪高发病率,许多猪场甚至因此血本无归。
使几乎所有从业者都深深体会到养猪生产的风险越来越大,疫病控制的成本越来越高,而药物、疫苗等常规措施对疫病的控制作用越来越有限。
就其根本原因在于猪只遭受免疫抑制性因素的影响,其免疫系统遭到破坏或受到抑制,使猪群赤裸裸的、手无寸铁的暴露在细菌、病毒等各种病原“千军万马”的包围之中,以至于得了“爱滋病”的猪不感染则罢,一感染就是“混合感染”;或者不免疫还好,一免疫反而顺势发病。
事实上,也正是在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等免疫抑制性疾病出现之后,使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不断涌现,一些前所未有的或以前很少发生的猪病,如猪丹毒、副猪嗜血杆菌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也出现了暴发流行。
据杨汉春(2006)、卫秀余(2007)、蔡雪辉(2006)等行业权威专家均报道,刷新中国养猪人血泪史的“猪高热病”与此密切相关。
而江西、广东、湖南、河南、河北、四川等养猪大省每年都要因此而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据文献记载,导致猪免疫抑制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理化因素: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呕吐毒素、T-2毒素等)、重金属(如汞、铅等)、工业化学物质(如过量的氟)等能毒害和干扰机体免疫系统正常的生理机能,过多摄入会使免疫组织器官活性降低,抗体生成减少;大量放射线辐射动物(如长时间的紫外灯照射)可杀伤骨髓干细胞而破坏其骨髓功能,结果因严重损伤造血干细胞而导致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丧失。
2、药理性因素:有些药物,如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氯霉素、四环素等药物,即使在治疗量水平也能抑制免疫系统。
大剂量、长时间使用各类抗生素,几乎都会对机体免疫系统造成伤害。
免疫抑制剂的研究进展概况
![免疫抑制剂的研究进展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bcfeddab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a6.png)
免疫抑制剂的研究进展概况摘要:疫病是指具有传染性、慢性或非感染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较高,可造成严重后果。
本文首先分析了免疫抑制剂的生物学功效及其化成分,然后从他克莫司胶囊、吗替麦考酚酯胶囊以及雷帕霉素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免疫抑制剂的具体研究进展情况,以此充分发挥免疫抑制剂在医学上的临床效应,为患者的身体健康奠定基础,同时推动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进步。
关键词: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胶囊;雷帕霉素;研究进展疫病是造成我国疾病的重要来源,严重影响人们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也会导致一些重大经济损失。
因此我们需要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国内外对疫病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由于受到科研技术条件以及资金等因素制约而未能在临床中得到很好地应用与推广;并且国内缺乏相应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相关检测及治疗工作,同时我国对于疫病的防控机制不够完善、疫苗种类单一,导致药物滥用现象普遍发生且难以根治和预防,最终导致我国疫病的发生。
因此,加强对疫疾问题进行研究,是防治疾病、预防和控制感染等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一、免疫抑制剂生物学功效的研究进展免疫抑制剂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在动物疾病治疗方面,有很大发展前景,近年来对免疫系统、抗病毒和肿瘤作用等生物学功效研究逐渐展开。
张玉红等采用生物试验法通过测定抗体水平来探讨了免疫抑制活性与抗原浓度之间关系,利用细胞学方法研究了猪类青霉素B5类药物低毒性疫苗中阿托品胺类抗生素的药理特性以及疗效,并指出其在动物疾病上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及发展前景。
刘华红(2013)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免疫抑制剂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缺陷:免疫抑制剂的毒副作用较大且易造成二次污染;治疗效果差;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容易引起耐药性发生,并且副作用大,半衰期短。
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的使用频率并不高,但它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很容易地从体内提取出来。
芮新(2022)指出:雷帕霉素作为一种新型抗生素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清内氨糖水平、促进血小板凝集蛋白原及蛋白质合成等相关酶活性从而达到减少动物感染性疾病的目的,可有效地防止或减少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应用,减少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1]。
昆虫免疫防御机制研究进展
![昆虫免疫防御机制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d7f5b8802d276a200292e50.png)
3.2昆虫抗菌肽的类型
抗菌肽可根据分子结构特点分为4类: (1)以天蚕素为代表的不含半胱氨酸残基的抗菌肽, 现在已经从鳞翅目的蛾类、蝴蝶及双翅目的蝇类 中分离纯化出20多种天蚕素类似物。
(2)以防御素、死亡素为代表的富含半胱氨酸残基的 碱性多肽。 (3)以膜翅目昆虫中发现的蜜蜂肽等为代表的富含脯 氨酸残基的抗菌肽。
8.展望
对昆虫免疫防御机制的研究不仅使我们对昆虫整个 免疫系统有所了解,同是也启发了人类对自身的免疫 机制的认识和探索,也对我们在其他领域的认知和发 展提供了新思维。如对害虫的防治和益虫的保护方面 提供新的途径;对研制新型药物、生物农药等提供新 材料;对研究转基因动植物提供新的功能基因;对研 究人类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总之,随着生物技术 的发展和研究领域的拓展,相信关于昆虫免疫防御方 面的价值将逐步体现出来。
防御代价:昆虫的免疫防御不仅要消耗能量和食物, 而且还会造成昆虫在进化过程中其体内某些与生存 适合度有关的功能下降。包括进化代价和维持防御 代价。 自体免疫:昆虫的免疫防御要依赖于对自身物质和 异己物质的正确识别,正因如此才容易引起识别失 败的问题,造成自我损害。
性别:通常在昆虫中雄性的免疫反应能力要低于雌 性,雄虫为获得交配机会,就以降低免疫能力为代 价。 其它因素:免疫反应时间、环境温度和昆虫老化等
结节形成:当大量微生物入侵时,先由颗粒血细胞释放 颗粒,将一些血细胞及大量细菌等卷入形成黑化团,进 一步由浆血细胞形成多层的鞘围绕黑化核即形成结节。
3.昆虫抗菌肽免疫防御
细胞免疫 昆虫免疫防御 体液免疫 抗菌肽 酚氧化酶 溶菌酶 凝集素等其 他活性分子
3.1昆虫抗菌肽简述
抗菌肽是昆虫体液免疫中重要的抗菌因子, 具有广谱抗菌性。不仅能杀死革兰氏阳性及阴性 菌,还有抗真菌、病毒、原虫及抑制癌细胞的活 性。 昆虫抗菌肽的产生, 是在外界因素诱导下发 生的生物效应。这些诱导因子既可以是致病性的 细菌,也可以是一些不造成感染的物理和化学的 因素,如超声波、 射线、 生理盐水、 聚肌胞核 苷酸等(表1)
国开电大动物常见病防治形考作业4参考答案
![国开电大动物常见病防治形考作业4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d836e2de80d4d8d05a4f6d.png)
B.小肠
C.肝脏胆管
D.胃内
【答案】:肝脏胆管
试题8.弓形虫的唯一终末宿主为
A.羊
B.人
C.猫
D.犬
【答案】:猫
试题9.柔嫩艾美尔球虫寄生部位是
A.盲肠
B.小肠
C.十二指肠
D.小肠中部
【答案】:盲肠
试题10.急性伊氏锥虫病的发热特点是
A.高热
B.低热
C.稽留热
D.间歇热
【答案】:间歇热
A.动物驱虫后应有一定的隔离时间,直至被驱出的寄生虫或虫卵排完为止
B.驱虫应在具有隔离条件的专门场所进行
C.避开中间宿主或媒介活动高峰放牧
D.驱虫后排出的粪便和一切病原均应集中处理,使之“无害化”
【答案】:避开中间宿主或媒介活动高峰放牧
试题25.猪囊虫的唯一终末宿主是
A.犬
B.骆驼
C.猫
D.人
【答案】:人
C.肌肉内
D.肠胃内
【答案】:胆管胆囊内
试题13.不易传播猪囊虫病的养猪方式是
A.放跑猪
B.养猪无圈
C.圈养
D.连茅圈
【答案】:圈养
试题14.莫尼茨绦虫的中间宿主为
A.地螨类
B.蜱类
C.螺类
D.犬类
【答案】:地螨类
试题15.以下动物中,不是细粒棘球绦虫的终末宿主的是:
A.狼
B.犬
C.狐
D.牛
【答案】:牛
试题1.下面哪种寄生虫病是人畜共患病
A.华枝睾吸虫病
B.马媾疫
C.鸡பைடு நூலகம்虫病
D.羊莫尼茨绦虫病
【答案】:华枝睾吸虫病
试题2.猪带绦虫和细粒棘球绦虫的终末宿主分别为
动物疫病研究进展
![动物疫病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161a52531126edb6f1a1085.png)
3) 病毒对环境污染严重 —疫情隐瞒不报, 流行病学数据不准 —病畜及康复畜广泛存在, 无法灭源 —带毒动物及污染产品广泛流通与贸易,难以阻断传播途径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策略
扑灭 监测-净化-根除 大规模或毯式疫苗免疫
禽流感疫苗免疫存在问题
• 疫苗是否需升级? – 流感病毒易变异,疫苗需要及时、持续的升级。
• 疫苗是否需要定制? – 国家政策不允许,同时也存在风险。
• 针对出现的 H5N2、 H5N8 如何选择疫苗? – 主要是根据 HA 的抗原性,而不是 NA
免疫接种 怀孕母猪,口服或鼻内接种弱毒疫苗(提高乳汁 IgA 水平),可使新生仔猪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 胃肠外(如乳腺)接种,也可取得同样效果。 困难之处:研制出既能刺激母猪肠内 IgA 抗体应答,又能完全致弱从而不会感染新生仔猪的 TGEV 疫苗
猪流行性腹泻 TGEV
传播途径 1) 粪-口传播是 PEDV 主要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发病猪的粪便、饮水、采食传播 2) 通过接触发病猪的人、物传播 3) 分娩和断奶仔猪数量大的猪场, PEDV 可通过感染断奶仔猪而存活,从而成为地方常在性
流行 防制 1) 对妊娠母猪饲喂病毒污染的粪便或肠内容物(反饲)。 2) 欧洲,不值得研发疫苗;在亚洲,弱毒疫苗有前途:如适应细胞的 CV777、韩国的 KPEDV-9、
日本的 P-5V 等。 3) 生物安全措施。
轮状病毒感染 RV
防制 1) 通过加强饲养管理,仔猪早吃初乳,获得母源抗体保护。 2) 发病后,对母猪限饲,减少哺乳;病猪对症治疗。 3) 猪源弱毒疫苗,免疫母猪,所产仔猪腹泻率下降 60%以上,成活率高。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引发的免疫抑制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引发的免疫抑制](https://img.taocdn.com/s3/m/99f77ee8524de518964b7d32.png)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 引发 市 武 隆县 畜牧 局 ,重庆 武 隆
480 ; 0 5 0
2四川 农 业 大 学禽 病 防 治研 究 中心 ) .
中图 分类 号 :8 8 ¥5 . 3
文 献 标识 码 : A
应 以 丁胺 卡 那 霉 素等 为 主 。 由于 大肠 杆 菌 对抗 菌 素 产 生耐 药 性 是 随 着 临 床 药 物 的 广泛 应 用 主要 是 不 合 理 使 用 而 产 生 的 .并 能 通 过耐 药 质 粒 的 转 移 而
使 耐 药 菌株 不 断 蔓延 扩 大 ,致 使一 些 鹅 场 从 未使 用 过 的某 些 药 物 也 失 去 效 用 1 因此及 时 开 展 大 肠杆 菌 的药 敏 检 3 ] . 测 。选择 细菌 敏 感 的药 物 来 进 行 该 病
刘 思 当 等 B] 道 , 染 R 2 报 感 EV鸡 的
要 的经 济 损失 。
33 大 肠 杆 菌 是 鹅 肠 道 内 的 常 在 细 .
胞 成 分 属 网状 内 皮 组织 . 将 其 称 为 “ 故 网 胸 腺 、 氏囊 、 脏 显 著 萎 缩 , 有 正 法 脾 只 状 内皮 组 织 增殖 病 ” 由R V 起 的病 理 现 常鸡群的15 1 0 。 E 引 /~ / 。其他 内脏 器官也 1
买 劣、 通风 不 良及其 他 疾 病 的存 在 . 别 他 病 原 或 抗 原 的 免 疫 应 答 :特 别 是 幼 龄 出 等炎 症 反 应 。阿合 买 提 ・ 买 提嗍等 特
E 感 日龄 S F 鸡 后 . P雏 7 是各 种 病 毒 的感 染 )都 可 以诱 发 大 肠 鸡 、鸭感 染 时 可 引起 明 显 的 免 疫 抑 制 , , 导 用 R V 染 1 杆菌 病 。 因此 对 雏 鹅 大 肠 杆菌 病 应 以 致 机 体免 疫 力 下 降 而 易 于 继 发 其 它 疾 病 。 鸡 体 重 明显 低 于 健 康 对 照鸡 (< .1, P0 ) o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致病机制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fce4e5340912a2161479298f.png)
P S RR V主要 分布在 肺泡 巨噬 细胞 、毛 细血 管上皮 及肺
降 , 对疾病敏 感性增 强的一种免疫异 常状态 ,导致机体 暂时 泡 中,在感染后 2 d即可检测 到。迄今 为止 ,已从肺泡 巨噬细
性或永久性 免疫机能 障碍 ,即机体对抗 原物质刺激 的反应减 胞 、肺脏 、 心脏 、肝脏 、肾脏 、脑、脾脏 、支气管外周淋巴结 、 退或消 失,陷入免疫抑制 状态。在生产 实践中 ,有时 出现 疫 胸腺 、扁桃体 、骨髓 、外 周血 白细胞 、血 浆及血清 中分 离到 苗 质量 和保存 良好 , 又按 正确免疫程序 和方法给畜 禽接 种疫 病毒 。病毒 的复制位于 肺泡 巨噬细 胞以及聚集在淋 巴组织生
2 主要免疫抑 制性疾病致病机理
猪 繁 殖 与 呼 吸 综 合 征 (o cn rp o u t e n rsia p riee r d ci a d epr v
瘟 、猪支原体肺炎 、猪伪狂犬 、猪附红 细胞体等疫病导 致群 2 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 体 免疫力下 降,使 猪群对疾病 的易感性增高 ,造成 猪群多重
等繁殖 障碍及各 年龄阶段 猪的 呼吸道症状 ,高死 亡率为主要
1 免疫抑制性疾病及其危害
疫 系统 发育不全或 受到损伤破 坏,导 致机体免疫应 答能力下
3 】 免 疫抑 制反 应 ( I mmu i S p rsin 是指 由于 机体 免 特征的传染病 【 。 nt u p es ) y o
苗 , 却得不 到 良好的免疫 效果 , 这是机 体产生 了免疫 抑制现 发 中心 的 巨噬细胞和 树突状细胞 中。在细胞水 平上 ,病毒抗 象 [ t l 。 免疫抑制性 疾病的危 害 ,除 了自身影 响外 ,更为严 重的 原主要分布于这些组织 中的巨噬细胞谱系 。 P S具有 免疫抑制 的特性 。其机制 主要是 : RR 病毒 入侵
【西大2017版】[1004]《动物疫病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
![【西大2017版】[1004]《动物疫病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67010f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bc.png)
【西大2017版】[1004]《动物疫病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1:[单选题]5.下列哪种苗不能冻结保存()A:猪瘟兔化弱毒细胞苗B:仔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苗C:鸡新城疫I糸苗D:兔瘟组织灭活苗参考答案:D2:[单选题]7.口蹄疫病毒的主要感染途径是()A:呼吸道B:生殖道C:消化道D:外伤参考答案:A3:[单选题]2. 艾美耳属球虫孢子化卵囊的特征为()A:4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有2个子孢子B:2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有4个子孢子C:4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有4个子孢子D:无孢子囊,8个子孢子直接裸露在卵囊内参考答案:A4:[单选题]4.下列传染病中哪种病的潜伏期最长()A:狂犬病B:伪狂犬病C:猪瘟D:钩端螺旋体病参考答案:B5:[单选题]1. 日本血吸虫虫卵主要沉积在的()A:肝脏B:脑C:肌肉D:皮肤参考答案:A6:[单选题]3. 旋毛虫的生殖方式是()A:卵生B:胎生C:卵胎生D:无参考答案:C7:[论述题]五.病案例分析1.一小型养猪场7月份架子猪出现发病、表现精神沉郁、不食、T39~41.5度、鼻腔有液体样分泌物、严重的从口鼻腔流出红色的泡沫、呼吸困难、喘气、胸腹部皮肤有红紫色的淤斑、病程3~7天、抗菌素治疗有一定疗效。
死亡剖解、主要表现在肺、肺充血、出血、肺变成实质样、肺表面有淡黄色的胶样浸润、淋巴结出血、胃肠道粘膜少量出血。
你作为兽医应怎样进行诊断和防治?参考答案:诊断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1、依据有(1)临床表现(2)剖解病变2、如需确诊,应进行实验室诊断方法是。
(1)染色、镜检。
(2)细菌的分离培养。
3、采取措施(1)紧急预防接种(2)消毒(3)综合防制措施8:[单选题]6.下列哪种制剂可中和破伤风梭菌产生的毒素()A:破伤风类毒素B:破伤风抗毒素C:抗生素D:干扰素参考答案:B9:[单选题]10.患小鹅瘟死亡的小鹅其剖解特征是()A:肝出血B:小肠出现香肠样栓子C:肺出血D:鼻腔出血参考答案:B10:[论述题]二、名词解释1寄生2. 潜隐期3.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4.免疫程序5.牛的"脱靴症”参考答案:1、寄生: 指两种或两类生物生活在一起,一种生物暂时或永久的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对方获得营养物质;同时对对方产生损害的共生生活类型。
动物主要免疫抑制病防治及其研究进展
![动物主要免疫抑制病防治及其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6f89cb7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9a.png)
动物主要免疫抑制病防治及其研究进展动物主要的免疫抑制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后的免疫抑制、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免疫抑制、免疫抑制治疗和遗传免疫缺陷等。
针对这些免疫抑制疾病的防治,科学家们在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发起攻击而引起的,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免疫治疗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目前常用的免疫治疗手段包括免疫抑制剂、生物治疗和体外免疫治疗等。
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活性,减轻自身免疫反应,如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等。
生物治疗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特定分子来干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抗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可以抑制B细胞的活性。
体外免疫治疗则是通过提取患者的免疫细胞进行体外处理,再将处理后的细胞重新注入患者体内,如CAR-T细胞治疗。
感染后的免疫抑制是机体在感染一些病原体后,免疫系统能力下降所导致的。
例如,HIV感染可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受损,使机体易感染其他病原体。
对于感染导致的免疫抑制,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抗病毒药物治疗,如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此外,还可以通过免疫增强剂来提高机体免疫抵抗力,如免疫球蛋白和重组因子。
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免疫抑制通常是由于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导致的。
比如,病毒感染常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来保持繁殖,如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蛋白可以抑制天然杀伤细胞的活性。
针对这种免疫抑制,科学家们致力于研究病原体的免疫逃逸机制,并开发相应的疫苗和药物。
例如,对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目前已经有了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和疫苗。
免疫抑制治疗是指通过人工干预减弱或抑制宿主免疫系统,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这种治疗方法常用于器官移植术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一些恶性肿瘤的治疗。
对于免疫抑制治疗,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更有效的免疫抑制剂和更安全的免疫治疗方案。
遗传免疫缺陷是由遗传突变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缺陷的疾病。
这些疾病通常由于免疫细胞发育异常或免疫信号通路缺陷而引起。
动物疫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
![动物疫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1a5548a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2a.png)
动物疫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近几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不断调整,畜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集约化程度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养殖效益不断增加,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但是动物疫病仍然是制约着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每年的畜禽死亡和出栏降低都给养殖场户造成很大的损失,甚至会出现毁灭性的打击。
同时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还会危害公共卫生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严重时会引发人畜共患病,危及从业人员和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本文分析了动物疫病发生流行的特点、发病规律和原因、并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以促进畜牧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维护公布公共卫生安全,保护人们身体健康。
1 动物疫病的流行特点1.1 “输入”型动物疫病增加目前,养殖场研发培育新品种和自繁自养的能力及水平还不高,养殖场畜禽种源来源不固定,多途径、多渠道购买种畜禽,很多养殖场出现盲目引种现象,由于缺乏对种畜禽引进国家、地区、养殖企业疫病发生流行情况的了解,加之购种引进时检疫检验不严格不规范,达到本地后,各种隔离、监测、监管、防疫等措施落实不到位,极易把动物疫病引入到本地。
随着畜产品国际贸易不断增加流通,动物疫病也会随畜产品的流通而进入。
1.3 直接传播疫病不断增多随着规模养殖的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增高,高密度养殖和集约化生产使畜禽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无形中增加了疫病传播的机会,特别是接触性传染疫病的传播更快。
如口蹄疫、猪瘟、非洲猪瘟、传染性胃肠炎、传染性胸膜肺炎、猪疥螨、猪痢疾等极为容易传播。
1.4 间接接触传播加快疫病传染机会畜禽产品市场流通频繁和养殖交叉感染使很懂动物疫病通过间接传播而发病,特别是人畜共患病更容易引起间接传播,如狂犬病,鼠疫通过跳蚤感染人和动物,夏季通过蚊虫叮咬也可感染发病。
1.5 混合感染的动物疫病增多动物疫病病原微生物不断繁殖变异,如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出现多种变异血清型。
有的养殖场内多种病原体存在,致使畜禽同时感染多种疫病,如猪瘟并发沙门氏菌病,并发大肠杆菌病;猪气喘病同时并发肺炎支原体、巴氏杆菌、放线杆菌感染等;非典型猪瘟与伪狂犬病、弓形虫病等混合感染;猪瘟并发猪副嗜血杆菌病、并发附红细胞体病、链球菌病等,混合感染的动物疫病病原复杂,危害较大,且存在着逐渐增多的趋势。
环磷酰胺构建动物免疫抑制模型的研究进展
![环磷酰胺构建动物免疫抑制模型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e4b17bdfad6195f302ba65a.png)
Chinese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ine中国兽医杂志㊀2019年(第55卷)第2期环磷酰胺构建动物免疫抑制模型的研究进展伍维高,钟金凤(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衡阳421005)中图分类号:O571.21+1㊀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05296005(2019)02008703收稿日期:20180528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项目(16C0563);湖南省科技厅项目(2017JJ5026)作者简介:伍维高(1979-),男,畜牧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动物繁殖与生产,E-mail:30942422@通讯作者:钟金凤,E-mail:498379002@㊀㊀近几年来,动物疫病肆意流行,免疫接种成为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之一,而免疫反应过程相当复杂,诸多因素会影响接种效果,如免疫抑制性疾病㊁不良的饲养环境㊁微量元素和蛋白质的缺乏等,常导致免疫接种失败,给生产带来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㊂为提高机体抗病力,增强动物免疫力,免疫增强剂得以广泛运用㊂为了进一步研究此类制剂,人为构建免疫抑制模型的研究手段得到了诸多研究者的青睐㊂而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以其诱导动物产生免疫抑制作用效果显著,且成本低廉,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制备动物免疫抑制模型中㊂为此,本文对环磷酰胺构建免疫抑制模型进行综述㊂1㊀环磷酰胺的药理作用经口服或静脉注射的环磷酰胺主要在肝脏进行代谢,生成低毒性的4-羟基环磷酰胺和醛磷酰胺,分布全身,进一步降解为磷酰氮芥㊁丙烯醛和去甲氮芥,结合于快速生长细胞的DNA 上,产生强烈的细胞毒性㊂极少部分可进一步氧化成4-酮环磷酰胺和羧基环磷酰胺,无毒性,随尿排出[1]㊂2㊀CTX 免疫抑制机理2.1㊀环磷酰胺对免疫基因的影响2.1.1㊀抑制抗菌蛋白基因表达㊀内源性抗菌蛋白是天然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杀菌/渗透增强蛋白(Bactericidal /permeability increasing protein,BPI)㊁防御素(Defensins,DF)以及血小板型磷脂酶A 2(Phospholipase A 2,PLA 2)备受关注[2]㊂大鼠连续5d 腹腔注射环磷酰胺40mg /kg㊃bw,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的睾丸㊁附睾㊁胸腺㊁肝㊁小肠㊁大肠6种器官均表达BPI㊁β-DF-1㊁血小板型PLA 2;而环磷酰胺组胸腺㊁肝无BPI 表达,睾丸㊁胸腺㊁肝无β-DF-1表达,睾丸㊁胸腺无血小板型PLA 2表达,其他有表达的组织中其含量比对照组低[3],试验提示,环磷酰胺可抑制体内抗菌蛋白基因表达㊂2.1.2㊀影响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㊀环磷酰胺对免疫相关基因有一定影响㊂经环磷酰胺处理的荷瘤鼠脾脏㊁骨髓和血浆相关多种免疫调节因子基因上调,包括危险信号㊁模式识别受体㊁炎症介质㊁生长因子㊁细胞因子㊁趋化因子和趋化因子受体[4]㊂通过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环磷酰胺干预的胚胎干细胞发现:自体免疫激活和移植排斥相关基因如CD 3㊁CD 28㊁CTLA 4㊁MHC II ㊁PRF 1㊁GZMB 和IL-2R 基因下调,而免疫相关受体基因如IL 1R 2㊁IL 18R 1和FLT 3上调[5]㊂2.2㊀环磷酰胺对动物转录水平的影响2.2.1㊀抑制骨髓细胞相关mRNA 表达㊀环磷酰胺诱导骨髓抑制,造成骨髓细胞(BM)降低㊂雄性昆明种小鼠连续3d 腹腔注射150mg /kg㊃d 环磷酰胺,7d 后采骨髓细胞通过Real time PCR 检测发现,试验组BM 细胞钙敏感受体(Calcium-sensing recep-tor,CaSR)和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mRNA 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引起BM 造血干细胞㊁间充质干细胞和内皮祖细胞增殖㊁分化和动员产生明显障碍[6]㊂2.2.2㊀调节细胞凋亡相关mRNA 表达㊀环磷酰胺对细胞凋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增加促凋亡基因mRNA 表达而抑制抗凋亡基因mRNA 表达,从而诱导细胞凋亡㊂SPF 级NIH 雄性小鼠于试验期第9㊁11㊁13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mg /kg,于14d㊁28d 取脾脏采用半定量RT-PCR 检测促凋亡基因-Caspase-9mRNA 和抗凋亡基因-B 淋巴细胞基因2(B-cell lymphonma gene 2,BCL-2)的表达,两次结果均显示,模型组Caspase-9mRNA 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BCL-2mRNA 表达显著降低[7]㊂8~12周远78中国兽医杂志㊀2019年(第55卷)第2期Chinese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ine交系昆明种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0mg/kg,1次/d,连续3d,第10天取小鼠脾脏测定凋亡相关基因,结果显示,BAX(Bcl-2associated X protein)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升,而BCL-2mRNA表达明显下降[8]㊂2.2.3㊀降低免疫相关受体mRNA表达㊀环磷酰胺可降低免疫相关受体mRNA的表达㊂树突状细胞相关C-型凝集素-1(Dectin-1)和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主要表达在免疫细胞上,为免疫相关受体,与免疫状态有关[9]㊂给予150mg/kg环磷酰胺的BALB/c小鼠与第4㊁7㊁9天取肺组织测定Dectin-1mRNA,结果显示,在第4㊁7天肺组织Dec-tin-1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10]㊂24只昆明种小鼠(雌性)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50 mg/kg,4h后肺泡巨噬细胞TLR2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极显著下降(P<0.01);8h后TLR4mR-NA表达极显著降低(P<0.01)[11]㊂2.2.4㊀影响免疫因子mRNA表达㊀环磷酰胺对Th1㊁Th2类细胞因子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影响㊂汪祯等[12]用SPF级昆明种小鼠按50mg/kg㊃bw剂量隔日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共7次,14d后,无菌取脾脏测定IL-2mRNA㊁IL-10mRNA,结果显示, IL-2mRNA㊁IL-10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易有金等[13]腹腔注射40mg/kg㊃d环磷酰胺,结果显示,脾脏和胸腺中IL-2㊁IL-10㊁IL-12㊁IL-4㊁TNF-α和IFN-γmRNA的表达量降低,以上试验提示,环磷酰胺对Th1㊁Th2类细胞因子表达均呈现下调现象[14]㊂2.3㊀环磷酰胺对动物蛋白水平的影响2.3.1㊀抑制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㊀环磷酰胺降低着丝粒蛋白B(Centromere Protein,CenpB),Cen-pB是染色体着丝粒/动粒复合体上一种最重要的功能蛋白,其特异性结合位点位于着丝粒α1-卫星DNA上17bp的CenpB盒,参与着丝粒异染色质的形成,环磷酰胺可致CenpB蛋白含量异常,致细胞无法正常分裂㊂昆明种小鼠连续7d腹腔注射50 mg/kg㊃bw环磷酰胺,5d后取血通过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CenpB蛋白,其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15]㊂2.3.2㊀增加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㊀环磷酰胺可通过增加细胞凋亡蛋白的表达影响Fas/Fas L系统介导的凋亡蛋白㊂SPF级ICR纯种雄性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0mg/kg㊃bw,用流式细胞术检测Fas 抗原(CD95)介导细胞凋亡的蛋白,其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16]㊂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Jurkat加入环磷酰胺3mg/L,于12㊁24㊁48h收取细胞,Western Blot检测FasL(Fas ligand,fas配体)和FADD(Floationg Point Addition,胞浆死亡信号衔接蛋白)表达,结果表明,未处理的细胞无FasL和FADD表达,而环磷酰胺处理组表达FasL和FADD,且表达水平随环磷酰胺刺激时间延长而增加[17]㊂除此,环磷酰胺能显著诱导Fas/Fas L下游蛋白Caspases产生[18],使凋亡不可逆进行㊂3 环磷酰胺在动物上的应用因环磷酰胺主要作用于快速生长细胞的DNA,并能从基因转录㊁翻译和蛋白表达等多方面产生细胞毒性㊂免疫细胞属于快速生长细胞,因此,环磷酰胺对免疫系统影响甚大,故可用环磷酰胺作为免疫抑制剂构建免疫抑制模型,这是环磷酰胺在动物上的主要用途㊂3.1㊀环磷酰胺抑制动物免疫器官㊀在环磷酰胺作用下鸡表现出形态退行性改变,包括腔上囊囊泡不发达,即腔上囊初级滤泡严重萎缩,皮质和髓质间隔不明显且滤泡间结缔组织严重增值[19]㊂Marsh J 研究发现,脾脏内正常椭球相关细胞在环磷酰胺作用后1周变为空泡[20]㊂3.2㊀环磷酰胺降低动物免疫细胞数量㊀连续3d 给7~8周龄雌性尼古拉斯火鸡注射环磷酰胺(0~ 100mg/kg㊃bw),测定血液学指标发现,环磷酰胺在初始注射后24~72h引起明显的白细胞减少㊁淋巴细胞减少㊁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㊂但对单核细胞循环数㊁细胞体积㊁血浆蛋白无明显影响㊂同时,无法确定对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因为它们在机体内的数量微量[21]㊂3.3㊀环磷酰胺减少免疫分子产生㊀研究表明,环磷酰胺可减少免疫分子产生:用80mg/kg㊃bw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小鼠,同位素标记法显示24h和48h其肠道蛋白损失显著高于对照组,连续2d注射环磷酰胺(50mg/kg㊃bw),可造成肠黏膜SIgA损伤,肠道固有层IgA表达量减少[22]㊂环磷酰胺(10mg/ kg㊃bw)与单剂量长春新碱(0.025mg/kg㊃bw,静脉注射)和单剂量的L-天冬酰胺酶(400IU/kg㊃88Chinese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ine中国兽医杂志㊀2019年(第55卷)第2期bw,静脉注射)同时注射狗,3d后抗体反应受抑制[23]㊂环磷酰胺在抑制免疫系统的同时,其他新陈代谢旺盛的组织如胃肠㊁毛发等亦会受影响,因此,用环磷酰胺造模的同时,动物可出现采食量降低㊁生长性能受阻㊁毛发脱落等现象[24-25]㊂4 小结环磷酰胺主要作用快速生长细胞DNA,并从基因水平㊁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影响免疫系统,它可下调抗菌蛋白基因㊁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加促凋亡基因mRNA和抑制抗凋亡基因mR-NA转录,降低着丝粒蛋白B含量,抑制细胞正常分裂;诱导促凋亡蛋白Caspases产生,促使凋亡不可逆进行,从而广泛引起细胞周期改变㊁诱导细胞凋亡发生,最终表现出免疫器官㊁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现象,可广泛应用在动物免疫抑制模型上㊂参考文献:[1]㊀钟金凤,方热军.环磷酰胺免疫抑制机制及在动物模型上的应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6,10(32):15411546. [2]㊀Calafat J,Janssen H,Tool A,et al.The bactericidal/permeabili-ty increasing protein(BPI)is present in specific guanules of hu-man eosinophilsl[J].Blood,1998,91(12):44704475. [3]㊀王昕昕,梁宁生,张炜炜,等.环磷酰胺对抗菌蛋白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0):45.[4]㊀Moschella F,Valentini M,AricòE.et al.Unraveling cancer che-moimmunotherapy mechanisms by gene and protein expression pro-filing of responses to cyclophosphamide[J].Cancer Res,2011, 71(10):35283539.[5]㊀El-Serafi I,Abedi-Valugerdi M,PotácováZ,et al.Cyclophosphamidealters the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high doses prior to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J].PLoS One,2014,9(1):111.[6]㊀徐尚福.人参皂苷Rg1对环磷酰胺诱导骨髓抑制小鼠骨髓功能的改善及机制研究[D].遵义:遵义医学院,2009. [7]㊀吴先林,曹克俭,赵安斌,等.补肾㊁健脾㊁活血对免疫抑制小鼠脾脏BCL-2㊁Caspase-9m RNA的影响[J].2011,34(6): 946949.[8]㊀何东初,王晓红,吴江平,等.地甘口服液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脾组织凋亡及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5):395396.[9]㊀李翠.dectin-1受体在真菌性角膜炎角膜上皮中的表达[D].青岛:青岛大学,2012.[10]㊀杨建勋,李若瑜,刘琬,等.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烟曲霉感染后肺组织dectin-1mRNA表达[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9,29(3):204207.[11]㊀荣令,周新,何牡丹,等.免疫抑制剂对小鼠肺泡巨噬细胞抗曲霉感染相关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J].国际呼吸杂志,2009,29(10):582584.[12]㊀汪祯.千佛菌对环磷酰胺模型小鼠Th1㊁Th2类类类细胞因子表达的调节作用[D].西安:陕西中医学院,2011. [13]㊀易有金,胡瞬,熊兴耀,等.灵芝孢子油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调节机制的初步研究[J].卫生研究.2012,41(5):833839.[14]㊀张俊,黄睿,郝迎迎,等.云芝糖肽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小鼠Th1/Th2平衡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13):19221925.[15]㊀董佳亮,张蕾.虫草素对环磷酰胺所致骨髓抑制小鼠CenpB表达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53(5):2428.[16]㊀杨丹丹,詹臻.温肾补阳方对实验性免疫低下小鼠胸腺免疫细胞分化影响的实验研究[J].江苏中医药.2005,26(3):5153.[17]㊀刘家浩,唐洪丽,阮为勇,等.环磷酰胺诱导白血病细胞株凋亡及FasL㊁FADD基因蛋白表达[J].江苏医药,2006,32(8):710712.[18]㊀Louis W C,Wings T Y.The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Cyclophospha-mide,Epirubicin and5-Fluorouracil on Apoptotic Marker(CPP-32),Pro-Apoptotic Protein(p21WAF-1)and Anti-ApoptoticProtein(bcl-2)in Breast Cancer Cells[J].Breast Cancer ResTr,2003,80(3):239244.[19]㊀El-Abasy M,Motobu M,Nakamura K,et al.Preventive andtherapeutic effects of sugar cane extract on cyclophosphamide-in-duced immunosuppression in chickens[J].Int Immunopharma-col,2004,4:983990.[20]㊀Marsh J,Glick B.The effect of cyclophosphamide on bursal andsplenic dendritic cells[J].Poult Sci,1992,71(1):113119.[21]㊀Ficken M D,Barnes H J.Effect of Cyclophosphamide on Select-ed Hematologic Parameters of the Turkey[J].Avian Diseases,1988,32(4):812817.[22]㊀Saxena A K,Singh G.Cyclophosphamide modulates gene expres-sion in neonatal rat testis following antenatal exposure to fetusesduring testicular differentiation[J].Arch Androl,1999,42(3):205210.[23]㊀Medleau L,Dawe D L,Calvert C A.Immunosuppressive effectsof cyclophosphamide,vincristine,and L-asparaginase in dogs[J].Am J Vet Res,1983,44(2):176180. [24]㊀冯焱.环磷酰胺对肉仔鸡免疫机能的影响[J].饲料博览,2007,19:3134.[25]㊀张玲,陈代文,杨继文,等.壳寡糖对环磷酰胺应激仔猪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中国畜牧杂志,2013,49(17):5862.98。
氟苯尼考的研究进展及在动物疾病防治上的应用
![氟苯尼考的研究进展及在动物疾病防治上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dafd618f18583d0496459a4.png)
1 研 究进 展
11 理 化 性 质 .
氟苯尼考 ( lf i 1 又称氟甲砜霉素 , F rn o) oe e 其分子 式为 C2 。 LF OS 分子量 为 3 8 , , 2N , HC 5 . 外观呈 白色或 2
类 白色结 晶性 粉末 , 臭 , 无 味苦 。在二 甲基 甲酰胺 中
千克体重的剂量应用 3 O天 以上 ,会减少大 鼠的增 重, 降低骨髓的造血机能, 损伤肝脏 、 肾脏及睾丸。应 用剂量降至 5 毫克 / 0 千克体重时对肾脏有轻度的损
伤, 3 在 0天 时可减 少 大 鼠的增 重 。应 用 剂 量继 续 下
低且专一性差 , 分析前需对氟苯尼考内 亚氨基 、 硫酰 基等基 团进行硅烷化或酰化 ; C M G — S法可用 于确证 检 测 , 灵 敏 度 高 , 前 处 理 过 程 复 杂 , 进 行 衍 生 且 但 需 化处理 ;C M / S L — S 法灵敏度高 , M 定性定量准确 , 不需 要衍生化 , 抗干扰能力强 , 该法是较为理想 的氟苯尼 考残留确定分析方法。
1 耐 药性 . 4
由于氟苯尼考临床使用不 当,其耐药菌株的发 生 率呈 逐年 上 升趋 势 。 9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年 , 19 日本首 次从 鱼 的 巴氏
杆 菌质 粒 中发现 耐 氟 苯尼 考基 因 以来 ,相 继从 大肠
杆菌 、 门氏菌 、 沙 葡萄球菌等病原菌 中克隆得到氟苯 尼考的耐药基因问 。氟苯尼考与氯霉素 、 甲砜霉素均 属氯霉素类抗菌药 , 其结构上以 F原子取代氯霉素 、 甲砜霉素 中丙烷链 3 碳位的 一 H O ,阻止 了细菌 乙酰 转移酶在此位置上 的乙酰化作用 ,固而氟苯尼考不 会产生类 似氯霉素 、 甲砜霉素的耐药性 , 而且对许多 氯霉素耐药菌株仍然敏感[ 7 1 。此外 , 氟苯尼考与其他 抗菌药不会产生交叉耐药性 ,而且对其他抗菌药 已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研究进展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92169d1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f9.png)
摘要: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 ),也被称为极性网状内皮组织细胞癌,是一种重要的家禽免疫抑制疾病。
其病原体禽网状内皮组织组织增生症病毒(REV )广泛分布于不同鸟类,可引起亚临床感染。
REV 具有免疫抑制作用,REV 整合到其他较大DNA 病毒基因组中的能力使其诊断和预防变得复杂,可能导致其他疫病的疫苗接种失败。
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和预防疫苗,这也使如何限制RE 对家禽养殖的影响变得复杂。
本文综述了RE 已知的知识现状,强调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关键词: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共同感染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研究进展刘洪勋(博兴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山东滨州256500)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3.09.057收稿日期:2022-12-02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ticuloendotheliosis ,RE )是家禽的一种恶性疾病,其病原体禽网状内皮组织组织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 -dotheliosis virus ,REV )最早于1958年从患有肿瘤的火鸡内脏中分离而来,于1966年根据肿瘤病变存在的主要细胞成分首次被命名[1]。
我国2008年《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将RE 列为二类动物疫病[1]。
长期以来,REV 一直与鸟类中广泛传播的疟原虫白斑疟原虫有关。
报道最多的是鸡和火鸡,鸭和鹅等水禽也有报道,其他野生鸟类包括鹌鹑、鹧鸪、孔雀、麻雀和鸽子等,成熟鹌鹑和10周龄鸡极易感染[2]。
尚没有证据证明哺乳动物能产生该病,而且REV 不会在任何哺乳动物来源的培养细胞中生长。
美国得克萨斯州濒临灭绝的阿特沃特草原鸡(tympanuchus cupido attwateri )因为种群中流行的RE 致使种群恢复工作颇受阻碍,保护区内的雉和麻雀血液样本检测的阳性率极高[3]。
从组织病理学的角度来看,RE 导致淋巴组织的急性或慢性肿瘤。
RE 的临床过程类似于其他肿瘤性疾病,如淋巴性白血病(lym -phoid leukosis )或由J 亚组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of subgroup J ,ALV-J )引起的禽白血病等。
鸡RNA免疫抑制性病毒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鸡RNA免疫抑制性病毒致病机理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84cf4e55ef7ba0d4a733bec.png)
染性疾 病 的抵抗 力 ; 二类 , 第 因传 染性 应激 引起 的免 疫应 答反 过来 能影 响机体 的生 长 、 殖 、 谢 和营养 繁 代 物质 的需 要口 。由于免 疫抑 制而 给养禽 业带 来 严重 ] 的损 失 , 面 就 针 对 几 种 主 要 RNA 病 毒 引 起 的鸡 下
要靶器 官 是 法 氏 囊 , 起 法 氏囊 B淋 巴细 胞 的 凋 引 亡, 被认 为 是此 病 造成 免 疫 抑 制 的 主要 原 因 。病 毒 定居在 法 氏囊组 织后 , 量 破坏 法 氏囊 及 周 围淋 巴 大 组织 中来 源 于 法 氏囊 的 B 淋 巴 细胞 。髓 质 部 未 成
熟带 有 IM 膜 蛋 白 的 B淋 巴细胞 是 I DV 是最 适 g B 靶细胞 ,B I DV在 B细胞 中复 制 引起 细胞 裂 解 , 而在
脾 、 氏囊 是病 毒 的早 期靶 器官 ; 法 接种病 毒后 4 ~6d 时病毒 数量 达 到峰 值 , 、 数 量 最 多 , 肝 脾 且骨 髓 发 生 坏死 病变 , 骨髓 病变 以及法 氏囊 、 脾脏 带毒 进一步 说
殖 _ , 后 随血 流移 到 肝 脏 和 法 氏囊 。I 3然 ] BDV 的 主
染主 要经 过 粪一 口途径 。病 毒入 侵后 首先 在 肠 黏 膜
和法 氏囊 的上 皮细 胞 内 复制 , 后 病 毒 经 血液 至 其 然
他器 官或 组织 , 时病 毒 可 在感 染 鸡 的多个 组 织 检 此
明 了 ARV 可 以导致 免疫 抑 制 。G eo y等 ( 0 1 rg r 20 ) 对 AR 致病 型 17 3株 在 转 化 的鸡 淋 巴细胞 和 骨 V 3
髓 细 胞 系 的 复 制 进 行 了 研 究 , 现 仅 巨 噬 细 胞 系 发 HD1 支 持 复 制 , 3 株 导 致 溶 胞 感 染 ] F r 1 173 。 e—
动物免疫学的前沿研究进展
![动物免疫学的前沿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f34acc3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1b.png)
动物免疫学的前沿研究进展近年来,动物免疫学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进展。
免疫学研究旨在理解机体对抗疾病的机制,以及免疫系统如何保护动物健康。
本文将介绍几个动物免疫学领域的前沿研究进展,包括免疫记忆、疫苗研发、免疫治疗等。
1. 免疫记忆的研究免疫记忆是指机体对于特定病原体产生持久性保护的能力。
最近的研究表明,免疫记忆是通过免疫细胞的记忆机制实现的。
科学家们发现,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在感染后会形成,并且能够对再次感染做出更快、更有效的反应。
这一发现为疫苗设计和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2. 疫苗研发的创新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疫苗研发领域也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例如,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有待关注。
这种疫苗将病原体的关键基因组成员转染到另一种无害的病毒或细菌上,从而生成能够诱导免疫反应的疫苗。
这种新型疫苗在提供免疫保护的同时,也减少了潜在的副作用。
另一个有前景的疫苗研发领域是DNA疫苗。
DNA疫苗通过将病原体的DNA序列注射到机体中,促使机体产生抗原并引发免疫反应。
这种疫苗具有贮存稳定性好、生产成本低等优势。
目前,在多种动物实验中,DNA疫苗已显示出潜在的应用前景。
3. 免疫治疗的新进展免疫治疗是利用免疫系统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传统的免疫治疗方法中,使用抗体来治疗疾病已取得了显著效果。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新的免疫治疗方法也被开发出来。
一种新兴的免疫治疗方法是采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抑制T细胞上的抑制信号分子,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这种治疗方法在一些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已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
另外,使用基因编辑技术来改善免疫系统功能也是一种新的免疫治疗方法。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们可以精确地修复或改变免疫细胞的基因,从而增强其抗菌能力或增加对某些疾病的免疫力。
4. 未来发展趋势尽管在动物免疫学领域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进一步探索。
例如,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操控免疫细胞的功能和相互作用,对于疾病治疗和疫苗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免疫调节剂的研究与应用
![动物免疫调节剂的研究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3bf036e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c7.png)
动物免疫调节剂的研究与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动物健康的关注逐渐增加,动物免疫调节剂的研究与应用逐渐成为热门话题。
免疫调节剂是指能够调节动物免疫系统功能的物质,它们可以增强或抑制免疫系统的反应,有助于提高动物的免疫力或治疗某些免疫相关疾病。
本文将探讨动物免疫调节剂的研究进展以及应用领域的探索。
一、动物免疫调节剂的分类动物免疫调节剂可以根据其功能和来源进行分类。
首先,按照功能可分为免疫增强剂和免疫抑制剂。
免疫增强剂能够刺激和增强免疫系统的反应,提高动物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免疫抑制剂则具有抑制免疫系统活性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排斥等情况。
其次,根据来源可以分为天然免疫调节剂和人工合成免疫调节剂。
天然免疫调节剂通常是从动物体内提取得到的,如胸腺肽、白介素等;而人工合成免疫调节剂是通过生物技术手段人工合成的,如抗体药物。
二、动物免疫调节剂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动物免疫调节剂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科研人员通过深入探究免疫调节剂的作用机制和分子基础,不断发现新的免疫调节剂,并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良,以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一类研究重点是抗体药物的开发与应用。
抗体作为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定向设计和改造抗体,实现特定免疫调节剂的研发。
例如,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可以针对某些疾病相关的分子标志物,研发特异性的治疗性抗体,来调节动物体内的免疫反应。
另一类研究关注天然免疫调节剂的发现和利用。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了许多天然免疫调节剂,如分泌型胸腺肽、肽聚糖等,这些物质可以直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此外,人们还发现某些草药和植物提取物也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如甘草酸、黄芪多糖等。
这些天然免疫调节剂的研究不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还为开发新型药物提供了重要参考。
三、动物免疫调节剂的应用领域动物免疫调节剂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农业领域是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流行现状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流行现状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63e09e23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8d.png)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流行现状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邓小芸;祁小乐;高玉龙;高宏雷;秦立廷;王永强;王笑梅【摘要】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是禽类一种重要的致瘤性和免疫抑制性疾病.近年来,国内外鸡群中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流行比较严重;REV与马立克病病毒(MDV)、鸡贫血病病毒(CAV)和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ALV-J)几种免疫抑制性病毒的混合感染在我国部分养鸡场中均普遍存在,使得鸡群处于免疫力低下的状态,导致禽流感、新城疫等重要疫苗免疫失败,并容易造成继发感染,使疫病的诊断和防控难度加大.另外,REV可以整合到MDV和鸡痘病毒(Fowlpox virus, FPV)基因组中,从而导致商品化疫苗受到污染,并可用做将外源基因插入到鸡和哺乳动物细胞内的表达载体;基于REV传统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新型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如PCR、实时荧光PCR、LAMP提高了诊断REV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期刊名称】《动物医学进展》【年(卷),期】2010(031)009【总页数】4页(P93-96)【关键词】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流行;感染;基因重组;检测技术【作者】邓小芸;祁小乐;高玉龙;高宏雷;秦立廷;王永强;王笑梅【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禽传染病研究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1;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黑龙江双城,150111;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禽传染病研究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1;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禽传染病研究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1;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禽传染病研究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1;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禽传染病研究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1;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禽传染病研究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1;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禽传染病研究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6.5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ticuloendotheliosis,RE)是由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引起鸡、鸭、鹅、火鸡及其他禽类的,以急性网状细胞肿瘤形成、矮小综合征、淋巴组织和其他组织的慢性肿瘤形成为特征的一群病理综合征[1]。
兽医免疫学作业题(有答案的)
![兽医免疫学作业题(有答案的)](https://img.taocdn.com/s3/m/8cdcf2feaeaad1f346933f1a.png)
兽医免疫学网上作业题作业题一一、选择题1.免疫的概念是( D )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的功能 B.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 C.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D.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E.机体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2.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D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反复感染 E.免疫增生病3.免疫原性较好的物质其分子量一般大于( B )A.5KuB. 10KuC. 20KuD. 50Ku4.下列哪种物质免疫原性最强( B )A.蛋白质B.多糖 C.染色质D.DNA5.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基础是( A )A.抗原决定基B.抗原的大小C.抗原的电荷性质D.载体的性质E.抗原的物理性状6.动物来源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而言是( C)A.半抗原B.抗体C.抗原D.既是抗原又是抗体E.超抗原7.IgG的重链类型是( B )A.αB.γC.δD.εE.μ8.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 E )A.VHB. VLC. CHD.CLE. VH 和 VL9.能与肥大细胞表面FcR结合,并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Ig是( E )A.IgAB. IgMC. IgGD.IgDE. IgE10.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是( C )A.IgAB. IgMC. IgGD.IgDE. IgE11.在免疫应答过程中最早合成的Ig是( B )A.IgAB. IgMC. IgGD.IgDE. IgE12.下面哪一类Ig参与粘膜局部抗感染( A )A.IgAB. IgMC. IgGD.IgDE. IgE13.SIgA为( D )A.由二个IgA单体与J链组成 B. 由一个IgA单体与J链组成 C. 由二个IgA单体与J链和分泌片组成D. 由一个IgA单体与J链和分泌片组成E. 由五个IgA单体与J链组成14.介导NK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发挥ADCC效应的Ig主要是( C )A.IgAB. IgMC. IgGD.IgDE. IgE15.补体经典激活途径中,补体成分激活顺序是( D )A.C123456789B. C145236789C. C124536789D.C142356789E. C13245678916.不参与C5转化酶形成的补体成分是( B )A. C4B. C5C. C3 D.C2 E.B因子17.能抵抗病毒的感染、干扰病毒复制的细胞因子称为( C );能刺激不同的造血干细胞,并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称为( B );能直接造成肿瘤细胞死亡的细胞因子称为( D );能介导白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称为( A );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统称为( E )。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病原学、致病机制及免疫反应的研究进展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病原学、致病机制及免疫反应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aa3d68e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ee.png)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病原学、致病机制及免疫反应的研究进展作者:张天生来源:《中国动物保健》2023年第11期摘要:牛病毒性腹泻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疾病,感染后的牛可出现多种不同的临床症状,包括腹泻、流产、免疫抑制等,对全世界牛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病原学、致病机制和免疫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为牛病毒性腹泻病病毒疫苗和特效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牛病毒性腹泻;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病原学;致病机制;免疫反应牛病毒性腹泻最早的报道见于1946年的美国,1957年首次分离到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
目前,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给全世界牛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可感染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如牛、绵羊、山羊、骆驼等。
牛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后可出现腹泻、呼吸系统疾病、免疫抑制、生长迟缓、流产、繁殖能力下降等,对牛养殖可造成严重的危害[2]。
本文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病原学、致病机制和免疫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为牛病毒性腹泻病病毒疫苗和特效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1 病原学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是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病毒,同属的成员有边界病毒和猪瘟病毒,并且三种病毒的蛋白质结构、抗原和遗传物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三种病毒存在血清交叉反应。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病毒粒子呈球形至半球形,外层有双层脂质囊膜,直径为40~60nm[3]。
1.2 分类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可分为3种,分别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和HoBi样病毒。
系统发育分析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分离为至少 21 種亚基因型(1a-1u),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有4种亚基因型( 2a-2d),HoBi 样病毒有4种亚基因型(a-d)。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b亚型一直是全球主要的亚基因型,其次是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a亚型1c亚型。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亚基因型 2a 在全球范围内最为普遍,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b、2c 和 2d 仅在欧洲和亚洲国家的部分地区检测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主要免疫抑制病防治及其研究进展
网上考查课作业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雏鸡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毒的主要靶器官是(法氏囊)。
2、马立克病(MD)是由(马立克病)病毒(MDV)引起的一种鸡淋巴组织
增生性传染病,以外周神经和包括虹膜、皮肤在内的各种器官和组织的(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
3、能够造成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不良应激反应很多,如注射疫苗、(运输)、(混群)等。
4、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繁殖障碍和(呼吸)系统的传染病。
PRRS病毒主要在(肺泡巨噬)细胞内复制,尤其是肺泡巨噬细胞。
5、猪附红细胞体病也属于免疫抑制性疾病,能引起(黄疸)性贫血。
6、禽类免疫系统中,属于中枢免疫器官的是(胸腺)和法氏囊。
二简答题(40分,每题8分)
1.举例说明能够导致免疫抑制的感染性因素有哪些?
答:一般来讲,所有能引起隐性感染的细菌或病毒在引发发热及其他特异性病症时,都同时可能造成免疫功能下降。
但这种作用往往不容易显示出来。
急性感染或造成死亡,或耐过后随着感染消失,机体功能大多恢复正常,但一些病毒常呈持续性亚临床感染,有的则会造成免疫抑制,但不容易识别出来。
2.列举三种常见的禽类免疫抑制性疾病。
答:家禽的各种疾病都程度不同的抑制免疫。
较为突出的是:法氏囊、马力克、网状内皮增生症、球虫、流感、白血病等
3.列举三种常见的猪免疫抑制性疾病。
答:如猪瘟野毒感染可导致胸腺萎缩,B细胞減少:猪繁殖呼吸缐合征病毒pRS可损伤免疫系统和呼吸系统,尤其是肺,肺泡巨噬细胞是pRSV 主要的増殖场所,所以易被破坏;猪肺炎支原体感染,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下降,肺泡巨噬细胞对病原的吞噬和清除能力下降,而抑制性τ细胞的活力增强,导致呼吸道免疫力减弱;猪附红细胞体感染能致使猪红细胞被大量破坏,导致免疫抑制
4.简述动物免疫系统的组成。
答: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器官根据它
们的作用,可分为中枢
免疫器官和周围免疫器官。
离类的法氏囊(腔上囊医|学教育网搜集
整理)、哺乳类动物和人的胸腺和骨髓属于中枢免疫器官。
骨髓是干细胞
和B细胞发育分化的场所,法氏囊是禽类B细胞发育分化的器官。
胸腺是T
细胞发育分化的器官。
脾和全身淋巴结是周围免疫器官,它们是成熟T和B
细胞定居的部位,也是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此外,粘膜免疫系统和皮肤
免疫系统也是重要的局部免疫组织。
5.什么是免疫抑制?
答:是指对于免疫应答的抑制作用。
免疫力低下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真
国等感染,甚至容易长肿瘤。
但是免疫超常也会对身体产生损害,如很多
自身免疫性疾病就是因为自身免疫力表达异常,把机体正常组织当作攻击
对象,适成机体的损害。
三论述题(40分,每题20分)
1、试述家禽免疫抑制性疾病有哪些危害?
答:家禽患有免疫抑制病免疫系统受到损害,参与免疫应答的器官、组织和细胞均受到破坏,直接的表现为家禽的发病其至死亡,但更大的危害还在于间接危害。
1)、造成疫病的非典型化或防疫失败。
感染早期,免疫抑制性病毒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内大量增殖,可造成法氏囊、胸腺或骨髓等器官组织萎缩,功能减退,使机体对各种疫苗免疫应答减弱或丧失,造成一些疫病非典型化或疫苗免疫失败,如新城疫、传染性囊病等。
2)、造成常在的病原继发感染。
免疫抑制病的感染使机体免疫功能损伤,导致对外界病原体的感染敏感性增强,环境中一些常在病原很容易突破以往很难突破的屏障作用而使机体发病。
以大肠杆菌引起的腹膜炎肝周炎和心包炎为例。
我国各地病鸡中分离到的440多个菌株的血清型多达60余个,显然其中大多数不可能是原发性致病菌,而只是条件致病性的免疫抑制病的存在,使得大肠肝菌病的发生越来越普遍。
3)、造成多病原的混合感染。
机体一旦感染了免疫抑制菌,免疫机体下降,造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免疫抑制病同时存在,机体的防御功能几乎归零。
发病禽群常会表现多种疾病症状因此在禽群发病的中后期,常表现一些常见的条件病的临床及剖检变化,如用药后效果不佳,或用药即好转,停药又反复。
1.
2.结合课堂学习及生产实践,谈谈你对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抑制发生机制及表现的认识。
答:该病潜伏期为2-54。
易感鸡群感染后发病突然病程般为1周左右,典型发病鸡群的死亡曲线呈尖峰式。
发病鸡群的早期症状之一是有些病鸡有啄自己肛门的现象,随即病鸡出现腹泻,排出白色粘稠或水样稀便。
随着病程的发展,食欲逐渐消失,颈和全身震颤,病鸡步态不稳,羽毛蓬松,精神萎顿,卧地不动,体温常升高,泄殖腔周围的羽毛被粪便污染。
此时病鸡脱水严重,趾爪干燥,眼窝凹陷,最后衰竭死亡。
急性病鸡可在出现症状1~2d后死亡,鸡群3~5d达死亡高峰,以后逐渐诚少。
在初次发病的鸡场多呈显性感染,症状典型,死亡率高。
以后发病多转入亚临诊型。
近年来发现部分I型变异株所致的病型多为亚临诊型,死亡率低,但其造成的免疫抑制严重
(1)患鸡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缩颈,颈部毛竖起、下痢、虛脱而死
(2)发生后第1~2天有鸡死亡,第4~7天死之率达最高峰,之后鸡慢慢恢复正常。
(3)发生率可达100%,死亡率约20%~30%,但也有达50%~60%。
病死鸡肌肉色泽发暗,大腿内外侧和胸部肌肉常见条纹状或斑块状出血。
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常见出血点或出血斑。
法氏囊病变具有特征性,水肿,比正常大2~3倍,囊壁增厚,外形变圆,呈土黄色,外包裹有胶冻样透明渗出物。
粘膜皱褶上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内有炎性分泌物或黄色干醅样物。
随病程延长法氏囊萎缩变小,囊壁变薄,第8d后仅为其原重量的1/3左右。
一些严重病例可见法氏囊严重出血,呈紫黑色如紫葡萄状。
肾脏肿大,常见尿酸盐沉积,输尿管有多量尿酸盐而扩张。
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
该病根据其流行病学、病理变化和临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
确诊须做实验室诊断。
(1)死鸡呈严重脱水现象,腿肌及胸肌,可见大片出血点或出血块。
(2)法氏囊肿大、化脓,有时出血
(3)肾脏肿大、尿酿沉着
(4)脲胃及肌胃交接处粘膜有时出血。
(5)由于发病很快,经34天高死亡后迅速恢正常。
法氏囊肿大化脓
出血,至萎缩,以上之症状可诊断为该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