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宗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宗教的社会功能与构建和谐社会
宗教的社会功能与构建和谐社会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这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工作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工作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为我们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宗教问题确立了大方向。
因此,全面认识宗教的社会功能,准确把握宗教社会功能的两重性,积极引导宗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就是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
一、全面认识宗教社会功能的多样性社会功能是指某一社会子系统或社会现象在维持社会秩序、保护社会系统正常运行方面所具有的影响力。
宗教作为社会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因此,要做到以科学的、历史的观点看待宗教,必须对宗教的社会功能的多样性有全面的认识。
一是宗教具有社会整合功能。
社会整合是指将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各要素联系到一起,使它们一体化。
宗教通过共同的信仰,使信众具有了共同的、超越世俗的、神圣的价值观,有助于形成个体对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使宗教组织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同时,宗教通过内在的宗教信仰外化为高度自觉的行为,使社会标准神圣化,进而到达对信众行为的整合。
宗教的这种社会整合功能使处于不同社会地位、有着不同利益需求、有着多种社会角色的个人和团体能够在一个社会中生活。
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整合功能是宗教社会功能的核心。
二是宗教具有社会控制功能。
社会控制是指以社会秩序的稳定为目标,以一定的方式和手段对社会主体的行为予以约束。
宗教能运用信仰、情感、仪式等手段,尤其是运用教规戒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这种社会控制作用有着和道德相似的地方,即都是通过教育使之内化,并自觉地控制人的行为。
遵守教规的自觉性要比遵守道德标准的自觉性更强,越是虔诚的教徒越是自觉。
道德的约束力来自舆论,教规的约束力来自神的威力。
违反教规,严重的要受到教规、教义的惩罚,有的还会被逐出教门,从而对信徒构成强有力的约束。
宗教五大功能的具体作用
宗教五大功能的具体作用宗教主要具有世界观功能、社会组织功能、协调稳定功能、道德规范功能、文化功能。
宗教是人们认识宇宙、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一种意识形式,从而采取的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的总的看法和态度,因而宗教是一种世界观。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还没有高度发达,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完善,科学文化教育还比较落后,特别在建立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制度转轨的阵痛和传统利益格局的被打破。
当人们不能正确解释和改变自然与社会中出现的问题,不能驾驭自己的命运时,仍然不可避免地会到宗教里去用超自然的力量来调适人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矛盾,借以寻找精神庇护和寄托。
因此,宗教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具有世界观的功能。
宗教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而且是包括信教群众、宗教在职人员、宗教组织和宗教活动场所在内的一种社会实体。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各种宗教都形成了各自比较稳固的组织体系、典章制度、经典教义和活动方式,形成了一批专门的宗教教职人员,通过各种宗教组织联系广大信教群众,具有很强的社会组织功能。
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落实后,宗教活动恢复为公开、合法的活动,宗教的组织功能又有所恢复和加强。
例如在救灾赈灾、希望工程、社会公益事业方面,宗教界一呼百应,踊跃行动,发挥积极的组织功能和作用。
宗教协调功能是指宗教力图协调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也是宗教的重要功能之一。
就是说,在人们不能完全驾驭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时,宗教要求人们以百倍的虔诚,全身心的皈依,使人和天交相感应,以达“成事”,从而调适人和自然的相互关系。
又如宗教宣扬“自觉觉他”、“自度度他”、“普渡众生”、“荣神益人”、“两世吉庆”、“爱一切人”、“敬畏上帝、尊敬君主”,调适人与社会的关系,宗教通过人们对于其命运和幸福的“来世”的向往和祈祷,为人们提供一种感情上的支持和心灵上的慰藉;通过宗教崇拜和礼拜仪式所表现出的脱离俗世的超然心理,为人们提供一种特殊的安全感和稳固的一致性。
谈谈对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理解认识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宗教我国化一直是我国宗教事务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我国也积极推动宗教我国化,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宗教我国化的核心理念是将宗教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相处。
以下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我对宗教我国化方向的理解认识。
一、对宗教我国化方向的理解宗教我国化是指在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和推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促进和谐共处。
宗教我国化并非削弱或改变宗教信仰内涵,而是将宗教接纳、融合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让宗教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服务。
二、宗教我国化的重要性1. 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宗教我国化可以促进宗教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
通过引导宗教教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宗教信仰者中的传播,提高信教裙众的思想觉悟。
2. 维护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宗教我国化可以帮助宗教与国家法律法规相适应,防范和排除宗教特殊思想,维护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
宗教我国化可以建立符合国情的宗教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加强对宗教活动的管理和引导,遏制宗教特殊势力的渗透和传播。
3. 促进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宗教我国化可以促进我国各民族、各宗教的相互交流与融合,加强各民族团结,维护宗教和谐。
在宗教我国化的指导下,各族裙、各宗教信仰者都能尊重并包容彼此的信仰,实现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
三、宗教我国化的具体实践1. 加强宗教思想工作通过加强宗教组织的思想工作,引导信教裙众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 强化宗教管理与依法治理宗教我国化就是要加强宗教管理和依法治理,建立健全的宗教组织管理制度,规范宗教活动,防止宗教特殊势力渗透和传播。
3. 促进宗教与文化相结合宗教我国化可以通过促进宗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加强宗教文化活动,提高宗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宗教信仰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浅谈宗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各民族的共同的努力,各民族又有着不同的宗教的信仰,我国有着各种宗教信仰的群众非常的广泛,他们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的一部分,也是党的群众基础,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必须确保各民族的宗教信仰的自由,积极发掘宗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因素,使宗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的正能量。
关键词:宗教与和谐社会宗教政策相互适应积极作用AbstractContent : China is a multi-ethnic country, the national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nation's common efforts, each of the nationalities have different religious beliefs, there are a variety of religious masses is very extensive, they also constructs the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 the important composition part, is also the party mass foundation in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religion plays an important and irreplaceable role, must ensure that each nation 's freedom of religion, religion to explore actively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positive factors, make the relig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play a positive energy.Keywords: religion and harmonious society religious policy mutual adaptation positive role一.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宗教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能够在发挥积极的作用 (1)1.反映社情民意,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信教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1)2.开展慈善活动,为弘扬团结互助的社会风尚发挥助力作用 (1)3.保护生态环境,发挥服务社会的作用 (1)4.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发挥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作用 (2)5.自我约束,发挥维护社会生活安定团结的作用 (2)二、发挥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2)三、发挥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努力发掘宗教的积极因素对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的正能量 (3)四、发挥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3)五、总结 (4)参考文献 (5)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基础、实现党执政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在理论上的又一重大创新。
宗教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宗教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是什么?宗教因其独特的思想与信仰,一直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之一。
在现代社会,宗教对人们的思维、社会关系、法律等诸多方面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下面将从多个角度逐一解析。
一、价值观引领人们文化价值观、道德观、社会规范等方面的形成与宗教密不可分,宗教信仰从一个侧面塑造了现代社会大众的基本价值观念,影响人们的行为信仰、生活态度等诸多方面。
例如基督教的“爱人如己”的教义,影响了现代社会人们关注他人、互助互爱的观念,伊斯兰教的"斋戒"则可以有效地调节个体行为与标准的关系,让广大信仰者遵守行为规范,使信仰者对世界的认识更加真实、全面。
二、社会稳定因素宗教作为社会稳定因素,它不仅在社会生活中做出贡献,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大多数宗教用一种神圣的方式记录了自己的信仰体系,并且让信徒们忠诚、自律并寻求自我提高,反观现代社会中,虚荣、物欲等个人欲望的增加会导致社会的混乱,而宗教的信仰和教育使人们具有耐心、感恩,和修身养性的重要过程,从而保持个体和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三、心理诉求疏导在现代社会日益复杂的现状下,人们越来越多地体验到从心理上的负担与迫切的希望获得精神解脱,宗教信仰可以满足信徒们心理需求,并为他们提供灵性支持。
例如,基督教的经文可以启发人们的智慧,赐予信徒们慰藉与安宁。
佛教的禅茶一味,可以帮助信徒们沉淀心灵、平抑情绪、提高集中力。
宗教信仰成为许多信徒的心理依托和疏导渠道,为他们解决了心灵上的困扰,从而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变得更加健康和稳定。
总结:宗教作为人文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在价值观、稳定、心理安抚等方面均有卓著贡献,并对现代社会产生着深远影响。
我们要以宽容、包容、理解的态度去接受这种信仰形态,积极开展普及宗教知识、宗教教育和宗教文化交流,以促进全人类文化的融合、进步。
浅谈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浅谈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引言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宗教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宗教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和体系存在一定的冲突。
然而,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之间也存在着相互适应的可能性。
本文将探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可能性以及可能的途径。
宗教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冲突与挑战宗教信仰的特点与社会主义理念的冲突宗教信仰通常具有个人化、超越性和普遍性的特点,而社会主义强调集体主义、人民利益至上和相互关怀。
这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冲突。
个人化的宗教信仰强调个体的救赎和超脱,而社会主义强调个人的奉献和社会责任感。
宗教教义的普遍性和信仰的绝对性也可能与社会主义中实践相对性和阶级斗争的思想格格不入。
宗教组织与社会主义社会体系的冲突宗教组织通常具有自身独立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其权威和影响力可能与社会主义社会体系的集中权力和社会组织形式相矛盾。
宗教组织的存在可能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统一指导思想和政策实施造成一定的干扰。
此外,宗教组织的财富和资源分配也可能与社会主义的公平原则产生冲突。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可能性加强宗教教育和培养社会主义价值观宗教教育可以为社会主义社会培养具有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信徒。
通过宗教教育,人们可以了解社会主义的基本理念和原则,以及如何将其与宗教信仰相结合。
同时,社会主义社会可以为信仰者提供宗教教育和传播的自由空间,以平衡个人宗教需求和社会主义的整体利益。
发展宗教改革和融入社会主义建设宗教组织可以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贡献。
在这个过程中,宗教组织需要适应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政策。
政府可以与宗教组织合作,推动宗教改革,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和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
加强宗教与社会主义的对话和交流宗教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冲突和分歧可以通过对话和交流来解决。
政府可以建立宗教与社会主义的对话机制,促进相互理解和协调。
宗教组织也应积极参与对话和交流,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智慧和建议。
论宗教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论宗教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宗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在原始社会,宗教维系着氏族社会的秩序,孕育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对最初社会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在阶级社会,宗教一方面是统治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另一方面被剥削阶级则利用反抗阶级压迫,同时促进了世界各个民族的思想文化交流。
在社会主义时期,宗教如果加以正确的引导,将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宗教起着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本文从不同社会阶段探讨宗教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一>、原始社会时期宗教信仰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原始宗教意识发生于人类对自然现象虚幻的错误反映;万物有灵及灵魂不灭的观念;图腾和祖先崇拜;神话传说中的鬼神及祭祀。
中国古代社会的原始宗教意识是道教信仰的来源。
“原始社会的宗教主要是自然压迫的产物,是把自然力和自然物神化的结果。
”人类社会产生之后,随着大脑组织的发育和抽象思维能力的逐渐提高,产生了原始社会的“自发宗教”。
尽管在原始社会时期,是对客观世界歪曲和虚幻的反映,但毕竟是人类开始从主观世界思考客观世界的进步,早期宗教的产生影响着人类历史的发展。
神灵本是人类创造出的一种异己的观念,当能力有限的人类无法控制外在的一切时,作为有限之“补充物”的神灵便占据了人类所不能控制的一切领域。
早期人类对神灵进行祟拜和祈求,目的即是为了借助这种”无限”的力量来获得自己能力所不能获取的东西。
原始宗教孕育了最初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原始宗教的教职人员既是宗教职业者又是自然科学家。
弗雷泽说:“肯定没有人比野蛮人的巫师们具有更激烈的追求真理的动机,哪怕是仅保持一个有知识的外表也是绝对必要的。
浅谈“宗教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浅谈宗教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盂县西烟镇统战委员张旭华宗教反映了人们对神和终极关怀的探求,具有伦理价值。
宇宙万物是有起源和规律的,自古以来,人们把导致宇宙万物产生的原因(因缘)叫做上帝,神,天,道或造物主。
在古代,中国人就相信有一位造物主或至上神存在,商朝和商朝以前的人称之为上帝,周朝人称之为天,老子和庄子称之为道。
虽名称有异,实则指同一位造物主。
人们大都承认,人都是有罪的,与永恒的造物主分开了。
人们希望摆脱自己的罪和因罪所要承受的报应,回归造物主,获得永恒的生命,意义和价值。
在儒家经典《五经》中有造物主和至上神——天,上帝,神的观念,在《道德经》中还有道的观念。
“乐道敬天”是我们祖先和古圣贤的思想文化和信仰的基础。
他们相信天地万物和人类是上帝和道创造的,《诗经〃烝民》云:“天生烝民,有物有则。
”意思是上天(上帝)造化产生了万民,又为他们创造了万物,制定了自然法则和道德法则;《道德经》第25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意思是说,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
他无声无形,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改变,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
我不知道他的名字,所以勉强把他叫做“道”。
我们的祖先还相信上帝是赏善罚恶者,《书经〃伊训》说:“惟上帝不常(非同寻常,绝对公义),(人)作善,(上帝)降之百祥;(人)作不善,(上帝)降之百殃。
”另一方面,注重现实社会,注重伦理道德也构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在人与人关系上,孔子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形成了相互尊重,寻求共识,求同存异,多元互补的传统。
这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刻地启迪性。
在道德修养上和理想抱负上孔子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益”,“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
在教学方面孔子提出:“教学相长,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浅谈如何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
浅谈如何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助推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其载体是众多信徒及其构成的社会组织,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受制于社会整体,又反作用于社会,在当前致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心前提下,宗教作用的发挥对于社会能否和谐运行产生着重要影响,因此,全面认识宗教的作用,规避其对和谐社会构建的消极作用,有效发挥宗教的正面作用,是当前宗教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发挥宗教的整合功能,促进宗教社会效益最大化。
宗教将不同的个人、群体、社会势力等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的各要素,通过信仰联系在一起,在共同的组织形式、共同教义和共同礼仪规范的基础上,通过对社会存在的价值整合,增强和促进共同体内部的团结和一致,同时宗教通过自律与他律的方式,对社会个体进行行为的整合,实现了成员的一体化,形成凝聚力。
当这种整合功能发生在宗教共同体与民族或国家共同体相一致的条件下时,他就能够体现对社会发展的积极的正功能,发挥出特有的社会效益,这样的先例在5.12地震灾害的赈灾、重建过程中都有所体现。
二、发挥宗教的心理调节功能,增进各种社会关系的调和与平衡。
宗教可以通过特定的宗教信念,把人们原来心态上的不平衡调节到相对平衡的状态,使人们在精神上、行为上和生理上达到有益的适度状态,尤其是当今社会高速、快节奏的生存状态,宗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一些不公平、不公正等个人痛苦因素。
“和谐社会”包括了人与自我、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3个方面。
首先,宗教可以通过对神灵、对超自然神秘力量的崇拜和对彼岸世界的追求,消除人对自然的恐惧感,增强心理安全感,从而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次,宗教可以使人适当、适时在适度的前提下,暂时超越现实的自我情节,得到心理解脱,从而调节人与自我的关系;第三,宗教的“泛爱”主张,可以满足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爱的渴望,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从而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第四,宗教主张的“无我”“克己”,可以促进人们对理想与现实有准确的把握和定位,从而调节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宗教对我国当前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影响
宗教对我国当前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影响宗教对我国当前的政治和文化建设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宗教信仰可以为人们提供精神寄托和心理安慰,帮助人们缓解压力,增强社会凝聚力。
同时,宗教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也可以促进不同信仰群体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减少冲突和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其次,宗教在推动文化多元化发展方面也具有积极作用。
不同宗教信仰的传播和发展可以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同时,宗教信仰也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精神信仰和价值观念的支撑,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
此外,宗教作为一种民族认同和凝聚力的象征,也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
宗教信仰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然而,宗教信仰也可能对政治和文化建设产生消极影响。
例如,一些极端宗教思想可能对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造成威胁,也可能会对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在尊重宗教信仰自由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推动文化多元化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同时也要注意防范极端宗教思想的传播和影响,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宗教在现代社会的作用是什么?
宗教在现代社会的作用是什么?一、传承文化与价值观宗教作为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文化、培育人类价值观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文化传统、道德规范到人类社会组织形态等方面,宗教对于代际间的文化传承和价值观的传递发挥着重要作用。
1. 宗教与文化传统宗教是文化的一部分,宗教信仰与文化传统有直接关系。
许多文化传统都与宗教有关,比如春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都具有宗教意义。
同时,文化传统也对于宗教起到了强烈的推动作用,促成了宗教的进一步发展。
2. 宗教与价值观宗教信仰可以为信徒提供一套完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宗教信仰中的许多教义、准则都会对人生有所启示和帮助。
比如儒家思想和基督教信仰都强调了慈悲和仁爱的重要性,这些价值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仍具有积极的影响力。
二、对个体及社会的精神抚慰和支持宗教信仰作为一种信仰和精神信念,对于许多人而言,既可以是对于个体内心的抚慰,也可以是对于社会的支撑。
1. 宗教对个体的抚慰大多数人都曾经或正在面临各种各样生活、工作和家庭等方面的压力和问题,宗教信仰给予信徒心灵上的安慰和支持。
无论是在生命的危机时刻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宗教信仰都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精神寄托和安慰。
2. 宗教对社会的支撑宗教对于社会具有治理与纾解作用。
宗教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减少社会冲突。
宗教信仰也为社会提供了一种信仰、精神和文化的交流平台,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三、培育社会责任与完善道德体系宗教信仰不仅在个人精神领域起着作用,在社会道德和价值体系方面也具备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力。
宗教信仰的道德准则在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培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影响社会的发展方向。
1. 强化个体责任感宗教信仰的普及可以提高市民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促使社会更加文明和和谐。
宗教信仰中的慈善与公益等往往是发挥对社会的积极作用,既能回馈社会,又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群众的行为和思想。
2. 完善社会道德体系宗教信仰在道德方面也有许多启示。
宗教对社会的作用
宗教对社会的作用
宗教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维护社会稳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整个历史进程的永恒前提。
在这方面,宗教这支社会力量可以发挥其独特的社会作用。
在当今社会转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的思想活跃、情绪不稳、因躁动不安、贪欲、嫉妒、烦恼、失望、愤恨、困难、挫折等引起的浮躁情绪和社会不稳定现象比较突出。
宗教能在信仰者群体中通过宣传教义、举行仪式等活动,加强信众对现行秩序的认同,舒缓人的精神危机,减少社会震动。
挖掘和弘扬宗教教义、宗教道德和宗教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和健康文明的内容,为发展稳定社会秩序提供支持。
在我国的传统宗教文化中,蕴含着大量的和平、非暴力、自然、和谐、慈悲、中道、平等、均衡发展等观念,这些观念对今天生态恶化、冲突加剧的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允许我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就肯定了宗教在我国的存在。
关于宗教与中国现代化的几点认识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宗教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
宗教与我国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也成为了热门话题。
在本文中,我将从多个角度出发,探讨关于宗教与我国现代化的几点认识,并共享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1. 宗教对我国现代化的挑战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宗教所代表的传统观念和价值观与现代社会的理念和体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和挑战。
宗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甚至可能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另现代化的进程也对传统宗教信仰提出了挑战,使得部分传统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受到了削弱。
2. 宗教对我国现代化的促进然而,宗教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也扮演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宗教信仰对于个人心灵的寄托和情感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升个体的精神层面和情感稳定。
宗教的善行和慈善活动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起到了一定的正面作用,为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宗教在传统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培育中也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3. 我国现代化对宗教的影响与调适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些变革和挑战,也给宗教信仰带来了一些新的影响与调适。
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和多元化发展,我国宗教信仰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特点,不同的宗教信仰之间相互影响和融合,为我国宗教与现代化的良性互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现代社会对宗教信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宗教组织和信徒也需要不断调适和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总结回顾宗教与我国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问题。
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宗教既面临着挑战和变革,也承担着促进和调适的作用。
宗教信仰对于个人心灵的寄托和情感需求、社会和谐与稳定的维护以及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传承与培育都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现代化的挑战和变革,宗教也需要不断调适和创新,在现代社会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和价值。
我个人认为,宗教应当与现代社会相互融合,保留其传统底蕴的不断创新和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为我国现代化进程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发挥宗教正能量树立宗教好形象——浅谈发挥宗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现
发挥 宗教积极作 用是时代要求及宗教 担当精 神 的体现 ( 一) 发挥宗教积极作用是宗教与社会 主义社会相
一
、
适应的时代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宗教的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是分不开的 ,只有 国家富强 、民族振 兴 、人民幸福 ,宗教的发展才会好 。 宗教与社会相适应 ,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宗教 自 身存在与发展 的需要 ,这是时代发展 的必然 。如 ,佛教 传人 中国后 ,为了适应中国的社会 国情 ,以求得 生存和 发展 ,不断进行 “ 中国化 ”的演变,主动与 中国文化相 二 、发挥 宗教积极作用前提要加 强宗 教界 自身建 结合 ,与道教 、儒学相和 谐,最终成为儒释道的融合局 设 面 。当前 ,积极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主要 “ 打铁还需自身硬”。加强 自身建设是发挥宗教界 是要求宗教界对 宗教教义作 出符合社 会发展要 求的阐 积极作用的基础。没有好 的自身建设 ,积极作用无从发 释 ,强化进步因素、淡化保守因素,发挥积极因素、克 挥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法师认为 “ 宗教界加强自身
南 方论刊 ・ 2 0 1 3 年第 1 2 期
专题 ・ 统 战立 宗 教 好 形 象
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个人研讨材料
一、概述宗教是人类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人精神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我国特别是国际社会上,宗教工作也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之一。
本研讨材料将从多个角度阐述宗教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开展宗教工作的方法和建议。
二、宗教工作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性1. 宗教对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宗教作为社会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对社会和谐稳定的直接影响。
良好的宗教工作可以促进社会各界的团结合作,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提高社会整体的和谐稳定水平。
2. 宗教对民生福祉的影响宗教工作不仅能够提供精神慰藉,更能够对民生福祉产生积极影响。
许多宗教机构都开展了公益慈善事业,为一些困难裙体提供帮助,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民生水平的提高。
三、宗教工作在今天社会的重要地位1. 宗教对国家治理的影响宗教工作的开展能够对国家的治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与宗教团体的合作,国家可以更好地了解民意,更好地制定政策,使得国家的治理更加科学和民主,更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2. 宗教对国际合作的促进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宗教对于国际合作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各国的宗教领袖和宗教团体可以通过对话交流,促进国际社会的友好合作,有利于维护全球和平和发展。
四、开展宗教工作的有效途径1. 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在开展宗教工作时,尊重宗教信仰自由是非常重要的。
国家和社会应该保障每个人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同时也要维护好秩序和法律,保障宗教团体的正当权益。
2. 加强宗教组织建设宗教工作的开展需要有稳固的组织作为支撑。
加强宗教组织的建设,培养宗教人才,提高宗教组织的管理水平,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信教裙众。
3. 加强宗教与社会的对话交流宗教与社会是密切相关的,对话交流是促进宗教和社会和谐共处的重要途径。
宗教团体和信众应该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与社会各界开展对话交流,促进社会发展和宗教事业的融合。
五、结语宗教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工作,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宗教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
宗教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宗教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而社会的发展又不可避免地受到宗教的影响。
宗教与社会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既是在宗教信仰对社会的影响方面,也体现在社会对宗教产生影响的方面。
本文将探讨宗教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从历史、文化、政治和经济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宗教对社会的影响1. 实践指导和价值观塑造宗教信仰为人们提供了道德准则、生活规范和心灵寄托,对社会的道德建设和价值观塑造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不同的宗教信仰形成了不同的伦理道德观念,这些观念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
2. 社会团结与凝聚力宗教信仰能够促进社会的团结与凝聚,使人们以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观念为纽带,形成一个稳定的社会群体。
宗教组织和宗教仪式提供了人们共同参与的社交平台,加强了社会关系的互动,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3. 社会福利和救济很多宗教教义都强调关爱弱势群体和提供社会福利。
宗教组织在教派内部建立了医院、学校、孤儿院等慈善机构,提供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社会对宗教的影响1. 宗教合法性和社会承认社会对宗教的认可和承认是宗教发展的重要条件。
政府法律制度的合法性认定以及社会的尊重和支持,对于宗教组织的发展和宗教信仰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2. 社会政治与宗教权力的互动社会政治对宗教权力的制约和支配也是宗教发展不可忽视的一方面。
在历史上,宗教与政治之间的相互作用经常导致宗教改革、宗教冲突以及宗教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3. 社会经济与宗教的关联宗教与社会经济关联紧密,经济条件的变化和发展对宗教信仰和实践方式产生影响。
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宗教信仰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宗教组织和信徒也会适应社会经济的需求。
三、宗教与社会互动的现实意义1.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宗教信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能够为社会提供灵性支持和情感安慰。
宗教的包容性和宽容性促进了不同信仰群体之间的和谐共处,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是什么?
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是什么?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在逐渐改变,宗教在这样大的环境中起着什么作用呢?以下是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一、道德指引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一个重要作用是道德指引。
宗教中往往包含着旨在让人们感到高尚和正义的原则和规则。
这些道德准则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面对现代社会中的各种困境和难题,更好地应对弱者和最需要关心帮助的人群。
与此同时,通过宗教的思想贯彻,人们还能更好地反思自己、反思社会,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角色,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社会凝聚力宗教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社会凝聚力。
宗教信仰可以让人们形成相同的信仰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凝聚社会各个群体。
宗教团体中,人们会因为信仰而产生共鸣和互动,从而形成一种高度凝聚的情感,共同面对生命的悲欢离合和困境。
与此同时,宗教体系内的道义道德也能够激励人们与祖国、民族、家庭、社区等各个群体产生更紧密的联系,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三、心理慰藉宗教在现代社会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心理慰藉。
在人们遭遇不幸或困顿的时候,宗教信仰往往可以为人们带来一份心灵的慰藉和信心。
宗教教义可以让人们深信,自己并不是孤立的,也不是无助的,总会得到应有的待遇。
无论是精神世界的慰藉还是物质生活的安稳,都可以在宗教信仰中得到满足。
而这些幸福感,也进一步鼓舞着人们为更多人带来温暖和关怀。
四、传统文化保护宗教信仰还可以起到传统文化保护的作用。
宗教系统内往往崇尚着一些特定的符号、文化和习惯。
这些特定的符号、文化和习惯,往往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而宗教信仰往往是这些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传承者,它们不断通过祈祷和祭品的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些信仰背后的文化价值,促进一种文化的多样性和强盛。
以上是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一些主要作用,它们未必是排斥性的,也未必是相互矛盾或者完全吻合的。
当一个社会通过宗教信仰的积极作用来实现更多有价值的目标,它会变得更加开放、更加文明、更加有力地抵御所有可能的危机挑战。
宗教与现代社会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宗教与现代社会的相互作用与影响首先,宗教为现代社会提供了道义的支撑和指引。
宗教所传递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对于塑造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认同具有重大作用。
宗教教义中强调的仁爱、公正、诚信等观念,能够提醒人们不只关注物质生活,更要发展内在的精神和情感上的需要。
此外,宗教的道义规范也为现代社会的法律体系提供了参考,成为社会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宗教能够满足人们信仰的需要,构建社会信仰系统,成为集体认同和凝聚力的来源。
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精神空虚和思想混乱的现状所引起的精神危机,正是宗教所能满足的需要。
信仰上帝、佛、道等神灵、圣徒或典籍能够让人感受到一种安详和纯净,有助于减轻改变快节奏现代生活所带来的精神压力和焦虑感。
同时,宗教信仰也能够作为个人参与社会活动甚至政治的基础,形成一种社会凝聚力。
然而,宗教也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争议。
其中,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是关注的热点之一。
由于宗教思想与科学理论在世界观上产生的冲突,使得一些科学家和学者旗帜鲜明地否定宗教的存在和作用。
同时,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公共话语权的减少,使得其话语权较弱,难以影响到社会的总体目标和政策。
例如在中国,面对突然加速的市场化进程,现代社会进程所带来的是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割裂。
崇尚功利主义的市场价值取代了传统的宗教和道德值观,宗教信仰逐渐在现代中国社会中被忽视。
除此之外,在一些极端宗教、邪教和示威运动等方面,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暴力倾向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恐慌,对社会稳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总的来说,宗教与现代社会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复杂多样。
宗教尤其在道义、情感、文化认同、识别和凝聚社会等方面具有各种价值。
但在面对现代科技科学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宗教也在社会生活方面遇到了各种挑战和障碍。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宗教也需要不断与时俱进,为现代化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宗教在社会中的影响与作用
宗教在社会中的影响与作用宗教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塑造社会结构、规范行为准则以及影响个人信仰和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宗教在社会中的影响与作用,旨在深入理解宗教对社会的重要意义。
宗教对社会结构的塑造宗教在社会中通过建立信仰体系、传播教义和贡献道德准则等方式,对社会结构产生影响。
首先,宗教通常会建立神职制度,从而确立了一套严密的组织架构,如教堂、寺庙等。
这些宗教组织不仅是信仰的场所,也成为社区、城市的文化中心,为社会提供了集会、研究和慈善等活动的场所。
其次,宗教还会建立教义,规范信徒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例如,基督教强调爱的教义,教导人们关爱他人,建立了广泛的慈善机构,积极帮助弱势群体。
伊斯兰教鼓励清真饮食、捐赠和施舍,从而推动信徒们过上纯洁、慷慨的生活。
这些教义和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社会中的道德标准,对社会风气产生了积极影响。
宗教对个人信仰和价值观的影响宗教对个人信仰和价值观的塑造也是它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之一。
宗教信仰能够提供人们一种生命意义和归属感,给予人们安慰和希望,从而提供精神上的支持。
人们通过对神或超越的信仰,寻求一种超越世俗的智慧和力量,畅通了精神之路。
宗教还通过向个人灌输一套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引导他们面对困境,区分善恶,奉献爱心。
一个健康的宗教信仰可以使个人具备正直、包容、宽容、公正等价值观念,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例如,佛教教导人们追求慈悲和无私,培养心灵平和的状态,提倡互助互爱,为社会营造了温馨、友善的氛围。
宗教对社会道德和法律的影响宗教在社会中还对道德和法律起着一定的影响。
宗教律法一直以来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依据之一。
例如,伊斯兰教的教法伊斯兰法典(Sharia)对穆斯林社区有着广泛的影响,其中包括了各种法律制度、道德准则和习俗。
基督教的十诫也被广泛运用于法律体系中。
此外,宗教对社会中道德风尚的形成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宗教教育和神职人员的榜样作用,能够影响信徒的道德观念和行为。
宗教工作的重要性
宗教工作的重要性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宗教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
宗教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领域,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实施西化、分化图谋的重要阵地,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做好宗教工作,关系到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关系到我国的对外关系。
我们必须从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来观察和处理宗教问题,充分认识做好宗教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充分发扬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视宗教工作的优良传统,始终把宗教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
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宗教工作的一系列论述、思考和一些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继承和完善,我们现在也习惯于它把简称为中国式的马克斯主义宗教观。
因为它既包括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一些论断,又包括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的关于宗教工作的一些理论,因此我们统括起来看,我们说叫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所以讲马克思主义宗教问题,也包括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一些重要论述。
在2006年召开的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从维护社会团结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关系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揭示了宗教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我国社会领域和政治生活领域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的五大关系,即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
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五大关系,对于团结各种社会力量、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在重要战略机遇期顺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全局,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事关党和国家兴旺发达与长治久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宗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摘要]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经历了一两千年而没有消失,必然有其自身存在而不消亡的因素。
宗教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有一亿多信教群众,他们是社会主建设的的重要力量。
宗教在维护国家的统一,巩固党的统治地位;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培育“四有公民”等方面,其作用不容忽视。
[关键词]宗教;现代化建设;作用
一、对宗教的一般认识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力量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力量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宗教的本质是要通过它的外部特征来表现出来的,我们知道,有宗教有四个明显的特征。
目前我国信仰各种宗教的群众已经超过了一亿人,表现了宗教的普遍性特征;宗教与人类的社会历史发展和人类精神文化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表现了宗教的复杂性特点;宗教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表现了宗教的长期性特征;最后,随着国际交流的发展,宗教的国际交流水平也日益提高,表现出了宗教的国际性特征。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的宗教的主要特征为普遍性、复杂性、长期性和国际性。
二、宗教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具有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宗教对政治的作用
宗教对政治的作用首先表现为爱国主义。
我国的信教群众历来把爱国与爱教相统一,这是一个光荣的传统。
民主革命时期佛教有“利乐有情,庄严国土”的教义,“念佛不忘救国”;而道教提倡“信仰道教,即所以保身;弘扬道教,即所以保国”;我国的伊斯兰教实践“国家兴亡,穆民有责”;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基督教明确确立了自治、自养和自传的立场。
事实表明,新中国建立后的宗教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宗教对政治的作用还体现在国家对宗教的消极影响的认识和对待宗教的政策上。
纵观世界历史,不乏有因宗教而发生战争甚至分裂的国家,如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俄罗斯历史上的统治者将东正教立为国教,也成为了民族不和的根源;再者,在上海,解放以前,当时的国民政府摄于不平等条约和殖民势力,地方政府曾迁就天主教和基督教,多次发布保护令,结果导致民族情绪,引起社会各界的不满。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和政府恪守“政教分离”的原则,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对各宗教一视同仁,我党对各宗教的态度和政府对各宗教的政策没有任何偏私。
我们处理同宗教界相互关系的原则是“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相
互尊重”,同时,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这就吸引和团结了宗教界人士投身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巩固了我党的统治,加强和扩大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
(二)宗教对社会经济建设的作用
宗教对社会经济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宗教能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行为规范。
当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关键时期,经济领域存在着损人利己、弄虚作假、以权谋私、缺少诚信、责任缺失等弊病。
在这方面,宗教倡导的自律从善、勤劳致富、爱岗敬业、博爱施人、服务社会等,都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
其次,宗教对经济的作用还体现在宗教参与和促进经济的发展。
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当然具有经济价值。
在我国,自古以来名山寺庙众多,宗教文化与生态文化、自然景观文化完整地结合在一起,这对我国的文化产业和旅游经济的发展。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宗教文化不仅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有特色的、有吸引力的旅游文化资源,极具旅游价值。
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形成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开拓新的旅游市场,吸引游客,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再者,广大宗教信徒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他们在进行各种宗教活动的同时,也直接参与着会经济建设,创造大量的财富。
最后,东南亚有的国家将佛教和儒家传统相结合,促进了其经济的腾飞。
其经验值得借鉴。
(三)宗教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作用
宗教对文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文学和艺术的影响上。
宗教无疑是人类文化中的一个因素,而且这一因素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社会精神体系中曾经发生过重大乃至主导性的作用。
在对文学的的影响上,宗教可以为文学创作提供灵感。
我国宗教繁多,既有外来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也有土生土长上的道教、儒教等,这些宗教经常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这些活动既可以成为文人创作的背景,也可以为文人提供灵感。
在对艺术的影响上,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与艺术同属于社会上层建筑,艺术的产生与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历史上看,我国很多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以宗教为题材的,如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和乐山大佛等,当今我国的文化建设中同样可以以宗教实体或理念为题材。
(四)宗教对社会主义“四有公民”的培育的作用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是社会主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宗教的伦理道德和严格的纪律对培育四有公民有重要促进作用。
从道德的角度来讲,道德是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
“人从动物演化而来,具有野蛮、自私的本性,仅靠人性的自觉,不足以约束其行为”。
出于恐惧,人需要借助神的威力来规范自己,这就是宗教道德作用存在的依据。
宗教道德中包含许多世代相传的对人类发展、社会存在、人际关系都极有价值的普遍的道德准则,例如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帮助穷人、病人、残疾人,照顾孤儿寡母,买卖公平,孝敬父母,诚恳待人等,但宗教道德的自律性更强, 对人的约束更严格。
宗教道德有三个基本特征: 神圣性、补偿性和抽象性。
其一, 神是真、善、美的化身和最高象征, 是人类道德的榜样, 遵守宗教道德是信教者的神圣义务和神
圣荣耀, 因而虔诚的教徒往往自律性很强; 其二, 遵守宗教道德的人会得到神的补偿, 即所谓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 这对不幸而善良的教徒极具吸引力; 其三, 宗教道德以抽象的爱为基础, 基督教要求“爱人如己”, 伊斯兰教宣称“穆斯林皆兄弟”, 佛教主张对一切生命“慈悲为怀”。
这种劝人为善的精神就就是宗教道德的核心。
从纪律来看,很多宗教都有完善的,信徒既有很强的纪律性。
以上宗教对道德和纪律的要求,对于改进当今社会损人利己、弄虚作假、以权谋私、缺少诚信、责任缺失等问题,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培育社会主义四有公民,具有重要作用。
三、结语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对社会具有调整、控制和整合的功能,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良好安定的的社会环境,而在协调关系、化解矛盾、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宗教也具有特殊的优势,应该发挥其独有的社会作用。
当然,宗教也有不少消极影响,应该避免和消除之。
[参考文献]
[1]戴康生,彭耀.宗教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第14页
[2]冯天策.宗教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第217页
[3]刘晶.浅谈宗教的社会作用[J].社会观点,2011,(4).
[4]吴乃华.和谐文化与宗教的社会作用[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