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比”字句偏误分析

合集下载

“比”字句的对外汉语教学

“比”字句的对外汉语教学

比”字句的对外汉语教学本文首先简要地介绍了“比”字句的基本句式和特殊句式,分析了对外汉语教学中出现的偏误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比”字句基本句式的对外汉语教学,从语法点的展示、讲解与练习三方面,针对教学方式、方法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一、“比”字句简介“比”字句是由介词“比”构成的介词短语充当状语的一种比较句,用于比较两种不同事物的性质、状态、数量,或者比较不同的行为、动作的程度。

"比"字句的基本形式包括:1.A (主语)+比B (状语)+C (谓语中心语),女口:今天比昨天暖和。

2.A (主语)+B1比B2(状语)+C(谓语中心语),如:这个学校的学生今年比去年增加了一千名。

3.否定式:用“没有”替换“比”或用“不比”替换“比” ,前者是直接的否定,没有歧义,后者可能包含两种含义即“没有/ 不如”或“一样” 。

此外,有时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在语言的表达中还有一些变化的形式,即不用单个介词“比”,而用一些固定的句式来表达,即“比” 字句的特殊句式。

如:A和/跟/与/同B相比/比起来,A怎么样;论D1, A不敢/能同/和/与/跟B相比;论D2, A比B怎么样。

本文主要探讨“比”字句基本形式的教学。

二、“比”字句的偏误李大忠对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偏误作了细致的分析。

他指出“比”字句在习得过程中主要会出现三类偏误:误用、误加、否定式偏误。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比”字句的使用多数是正确的, 但也有一部分存在问题, 通过分析,我们总结出“比” 字句在用法上的偏误具体有:1.误加:“比”字句中的形容词不能受“很” 、“非常”等副词修饰。

但是由于学习者对目的语知识“很/ 非常+形容词”这一语法点的泛化,出现了误加。

如:大连的化妆品比衣服很贵。

2.搭配偏误:“比”字句常用形容词作谓语,但有些句子谓语形容词与比较项搭配不合适,学习者使用时造成偏误。

如:今天的温度比昨天热。

”比“字句的偏误分析

”比“字句的偏误分析
A+比+B+有+N抽+得多/多了
他比我有经验得多/多了。
下面是有关这一句式的偏误分析:
1.*他比我睡觉得早。
*他比我睡觉睡得早。
分析:正确的补语位置是V+O+V+得+补,如:
睡觉睡得早
唱歌唱得好
写汉字写得清楚
在这个句式中,“比+B”可以放在“睡觉”的后面,也可以放在“睡得”的后面:
睡觉比我睡得早 睡觉睡得比我早
一、“比”字句1
顾名思义,用“比”引出比较对象的句子叫做“比”字句。“比”字句可用于比较不同的人或事物,也可用于比较同一个人或事物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的差别。其基本格式为:
肯定形式A+比+B+Adj
我比他高。
否定形式A+没有+B+Adj A+不比+B+Adj
他没有我高。 他不比我高。
疑问形式A+比+B+Adj+吗?
只能说:
他比我早睡三个小时。
当动词后面有具体数量时,“早、晚、多、少”等形容词要放在动词前,即“Adj+V+数量”:
睡得早 早睡三个小时
来得晚 晚来两天
写得多 多写两篇
喝得少 少喝一瓶
例如:
⑴他九点钟就睡觉了,我十二点才睡,他比我早睡三个小时。
⑵昨天晚上我喝了三瓶啤酒,他喝了四瓶,我比他少喝了一瓶。
肯定形式 A+比+B+Adj+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数量
他比我高10厘米。
A+比+B+Adj+一点儿/一些/得多/多了

对外汉语教学中使用偏误分析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及相关解决办法

对外汉语教学中使用偏误分析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及相关解决办法

2018年第23期(总第299期)教育界/ EDUCATION CIRCLE▲课程教学一、偏误分析的类型目前,偏误分析主要分为两大类,即:表达偏误分析和理解偏误分析。

表达偏误分析又可以细分为语音、词汇、语法等具体类型的偏误分析,更倾向于单个语法点的偏误分析,如侯晓虹、李彦春在《初级汉语水平韩国留学生汉语双音节词声调的发音规律研究》中针对15名(其中男生5名)来中国留学的无任何汉语基础的韩国学生在包含阴阳上去四声的双音节词的声调进行偏误分析;理解偏误分析则可以划分为听力理解、阅读理解的偏误分析,更偏向于语篇、语用上的偏误分析,如李珠、王建勤在《关于学生阅读理解失误的调查报告》中的测试结果和学生的自我感觉反馈基本一致,学生的阅读难点主要分布在语言结构的三个不同层级上。

二、论文中使用偏误分析常出现的问题(一)表达偏误分析明显多于理解偏误分析目前,在对外汉语教学论文中有94%的文章是关于表达偏误的,即分析语音、语法、词汇等具体的问题,而理解偏误则居于一种尴尬的地位。

正如陈珺所说:“以往的研究提到偏误一般只指学生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输出性的错误,而实际上语言交际是双向的,偏误所涉及的范围自然也应该是双向的,包括输出性和输入性双方面的偏误。

”但是随着现代心理学、认知学的发展,论文写作中应该出现更多的研究理解性偏误的分析文章。

(二)分析偏误的原因混乱,且以外部原因居多偏误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原因,又有内部原因。

但是,在目前的偏误分析论文中,留学生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则变成了“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负迁移、教材编写不当、教学失误”等外部原因,对于深层次的认知因素和心理因素则避而不谈。

不知道是因为对学习者的分析不够到位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这一点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

对此,我们可以利用李大忠的《偏误成因的思维心理分析》为依据,运用类比、归纳、演绎等各种思维模式进行推理,以此进行分析偏误时的原因总结。

鲁健骥也在《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中指出,“迄今对于外国人学汉语的难点和病句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语言要素(语音、语法、词汇)的层面上,而忽视篇章和语用层面;对于造成难点和病句的原因分析,基本上是从语言对比分析理论出发进行的。

“比”字句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比”字句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162“比”字句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文/袁晓蓉摘要:随着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喜欢上了中国文化,热爱学习汉语。

对外汉语教育中的偏误分析也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研究,这不仅有利于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对学习者学习汉语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偏误分析;“比”;字句一、绪论(一)选题的价值和意义在和留学生交流或听语言班的课时,经常会听到留学生使用这样的句子:我比他很高。

我的成绩比马丁不好。

玛丽的围巾比我的不一样。

妹妹的衣服比我漂亮。

诸如这类句子有很多,但是这都是以汉语为母语的人不可能会说出来的句子。

研究发现这是汉语学习者在“比”字句中出现的一些偏误。

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从小在汉语语言环境中成长,虽然不知道其中的语法规则,但却并不会出现这样的偏误。

而外国留学生并没有中国人的那种语感,对自己出现的错误也感到困惑。

“比”字句的分类、成分、句型等种类多样、复杂多变,而且受教材,教师以及母语的影响,所以“比”字句成为留学生学习时经常会出现的偏误之一。

“比”字句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大重点和难点,它也是汉语比较句中最复杂、使用最普遍的一大类型。

(二)研究范围本文从“比”字句的本体研究入手,对留学生学习使用“比”字句产生的偏误进行总结分析研究,从偏误类型及产生偏误的原因两个方面着手,总结出“比”字句教学的方法,让学习者更轻松的掌握“比”字句。

(三)语料来源本论文参考HSK 语料库,以及使用在与渤海大学各国留学生交流、听课过程中积累收集的语料。

二、偏误分析理论(一)偏误分析理论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偏误分析产生,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偏误的来源,研究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最终掌握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

英国语言学家Corder 把语言学习者所犯的错误分为失误和偏误两种。

失误是紧张或疏忽造成的错误,是一种临时现象,不是语言能力的真实体现。

偏误是对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系统性的错误,它不符合目的语的规则,是学习者语言能力和水平的一种体现。

汉语国际教育留学生习得“比”字句的偏误分析

汉语国际教育留学生习得“比”字句的偏误分析

汉语国际教育留学生习得“比”字句的偏误分析中文摘要中文摘要“比”字句是汉语比较句中的一种,受到汉语研究者的重视,也是留学生初级阶段学习的重点。

但是留学生在习得“比”字句时,对“比”字句的使用规则不太了解,经常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从而出现多种偏误,很多中高级的留学生仍然不能正确使用“比”字句。

本文首先对现代汉语“比”字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然后对“比”字句构成要素及其特点进行分析。

以黑龙江大学的留学生为研究对象,设计调查问卷提取“比”字句偏误语料,同时还选取了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留学生习得“比”字句的偏误语料,对这些留学生使用“比”字句时产生的偏误进行深入地研究,分析出“比”字句的偏误类型,并针对偏误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

希望研究所得出的结论能够对“比”字句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比”字句;偏误分析;偏误原因;教学策略AbstractThe “BI(比)”construction is a kind of difference com parison, attracts many Chinese language researchers’attention,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grammar point on the primary stage. But when they studying the “BI” construction, they don’t know Chinese rules of the “BI” construction, foreign students by the influen ce of their mother tongue thus they make a lot of errors, some learners on the advanced stage can not use the “BI”construction.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the ”BI(比)”construction. Then we analyzed elem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I(比)”construction. This paper mainly focus on the research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foreign students. Then signed a questionnaire for students andextraction of errors corpus. Meanwhile we use the “HSK dynamic of errors corpus”and extract errors corpu s, research in-depth for these foreign students use the “BI” construction. analysis the causes of error occurred the errors of comparative items, comparative result, comparative word, comparative point. Focus on the reasons for these errors,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teaching methods, we hope the conclusions can provide the help to the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Keywords: The “BI(比)”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errors; Construction analysis;Teaching strategies目录目录中文摘要 ........................................................................................................................... IAbstract .............................................................................................................. ............ II 绪论 .. (1)第一章汉语“比”字句的本体研究 (7)第一节“比”字句的构成要素及特点 (7)一、比较项 (7)二、结论项 (10)三、比较点 (14)第二节“比”字句两种否定式的对比 (15)一、“不比”句 (15)二、“没有”句 (18)三、两种句式的区别 (21)第二章留学生习得“比”字句的调查分析 (23)第一节调查问卷分析 (23)一、调查目的和范围 (23)二、调查结果分析 (23)第二节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比”字句偏误情况 (27)一、偏误语料说明 (27)二、偏误结果分析 (27)第三章留学生习得“比”字句的偏误类型和原因分析 (29) 第一节留学生习得“比”字句的偏误类型 (29)一、比较项的偏误 (29)二、结论项的偏误 (30)三、比较标记的偏误 (33)四、比较点的偏误 (35)五、其他偏误 (35)第二节留学生习得“比”字句的偏误原因 (36)一、母语或媒介语负迁移的影响 (36)二、目的语过度泛化的影响 (37)三、学习者学习策略和交流策略不当 (38)第四章对外汉语“比”字句的教学建议 (39)第一节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39)一、契合留学生的习得规律 (39)二、吸收本体研究的最新成果 (40)第二节对课堂教学的建议 (40)一、语法点的展示 (40)二、语法点的讲解 (41)三、语法点的练习 (42)第三节对教学方法的建议 (43)一、注重分阶段侧重并循序渐进的方法 (43)二、注重情景教学法 (44)三、运用偏误分析法,提高教学效率 (44)结语 (45)参考文献 (46)附录 (49)致谢 (50)独创性声明 (51)绪论绪论一、研究目的和意义“比”字句是现代汉语常用句式之一,同时也是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重点之一。

浅析对外汉语“比”字句语法教学

浅析对外汉语“比”字句语法教学

浅析对外汉语“比”字句语法教学“比”字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法点。

现代汉语中关于“比”字句的研究起步早,成果多,但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出发研究“比”字句习得和教学的还很少。

且大都只是对汉语学习者偏误的分析,特别是研究结果与教学的联系还不够紧密。

一、“比”字句本体研究概述“比”字句,其特征是含有形式化的标记“比”,最早可见于朱德熙先生的《关于“比”字句》。

八十年代,明确为“比”字句下定义的是殷志平,他在《“比”字句浅论》一文的开头说:“‘比’字句是由‘比’字短语充当状语的一种比较句,用于比较不同事物的性质、状态、数量或者比较不同的行为、动作的程度。

”吕叔湘(1942)曾指出,两件事情必须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才能有比较关系。

“比”字句就是对两件东西进行同中有异的比较,表示前者胜过后者。

丁声树(1979)在《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说:“‘比’字句的说法是程度差别,‘比’字的用法可以分成两小组,一是同类事物的比较,二是程度的差别随时间而变”。

1.句法层面殷志平(1987)指出,“比”字句由比较项、比较点和比较值构成。

被比较的事物是比较项,比较的内容是比较点,比较点的程度量值是比较值。

刘月华(2001)将“比”字句分为两类,(一)A(主语)+比B(状语)+谓语,在这一类中她详细分析了可以充当谓语的词或短语的词性,指出作为比较方面的谓语可以是:(1)形容词充任;(2)“有”+抽象名词;(3)表示心理状态的动词;(4)一般动词,前面带“早”、“晚”、“先”、“后”、“难”、“好(易)”、“多”、“少”等状语;(5)一般动词,后面有形容词充任的情态补语时,形容词之后还可以有“一点儿’,、“一些”、“多”、“得多”等;(6)能愿动词+动词;(7)表示增加或减少,提高或降低之类意义的动词。

(二)主语+A比B(状语)+谓语,这一类“比”字句往往用来表示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或不同处所情况有所不同或者表示程度差别的累进。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比”字句偏误分析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比”字句偏误分析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比”字句偏误分析作者:陈丹玲来源:《文教资料》2020年第26期摘要:“比”字句是比较句中典型的语言表现形式,一直是现代汉语语法讨论的重点,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

在HSK动态作文语料的错句检索中可知,“被”字句、“把”字句、“有”字句、“是……的”句等均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时的重难点。

语料库收录了142条有误的“比”字句,在错句中占比较大。

本文对“比”字句进行分析归类,寻找偏误形成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解决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

关键词:“比”字句作文语料偏误分析对外汉语教学中,“比”字句教学一直是重点和难点,不仅因为句型日常使用频率高,而且“比”字句内部包含各种规则,有的规则具有强制性,如果不遵守就极易造成病句和错句。

以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比”字句时,往往会套用母语的语法规则,很难打破思维定式。

对外汉语教师在“比”字句的教学过程中,应将目标定为教授留学生熟练准确地运用“比”字句对比两种不同属性的事物。

本文通过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归类,总结出了六种“比”字句结构类型,偏误语料均来源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通过“错句检索”,选定错句类型“比”字句,共检索出142例错句,随机选取错句进行归类,并选择较为典型的错句进行分析,研究“比”字句的偏误类型和偏误成因,最后通过对偏误情况的分析,提出教学建议。

一、“比”字句概述(一)概念汉语的比较句是由A(主体)+比较点+比较词+B(客体)+W(比较值)构成,用比较的方式凸显事物的特征,主要比较事物、性状的异同,以及性质、程度的差异等。

“比”字句是比较句中一种典型的表征形式。

最早开始研究比较句的是马建忠,他在《马氏文通》中首次在语法范畴内讨论“比”字句,朱德熙在《关于“比”字句》中指出“比”字句的特征是含有标志性的“比”。

殷志平在《“比”字句浅论》中第一次为“比”字句下了明确的定义:“‘比’字句是由‘比’字短语充当状语的一种比较句,用于比较不同事物的性质、状态、数量或者比较不同的行为、动作的程度。

“比”字句在对外汉语中的教与学

“比”字句在对外汉语中的教与学

进行分析,以期在促进和改善对外汉语 “ ’ 比’字句的学习和教学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 比”字句 对外汉语教学 偏误分析
“比 ”字 句 是 由 “比 ”字 短 语 充 当 状 语 的 一 种 比 较
句 , 用 于 比较 两 种 不 同 事 物 的 性 质 、状 态 、 数 量 , 或 者 比 较 不 同 的 行 为 、动 作 的程 度 。 作 为 对 外 汉 语 教 学 特 别 是 初 级 阶段 教 学 中的 一 个 重 要 语 法 项 目 ,对 学 习 者 学 习 汉 语 以 及 运 用 汉 语 进 行 日常 交 际 都 具 有 非 常 重 要 的 意 义 。 本 文 以 第 二语 言 习 得 的 理 论 来 分 析 汉 语 学 习 者 在 学 习 “ ”字 句 比 过 程 中 的一 些 问题 ,并 从课 堂 教 学 的角 度 探 讨解 决 方法 。
王 文 斌 、 陈 月 明的 《 干 英 汉 否 定 比较 句 的语 义 分 析 》 , 若
贾 英 的 《 法 比较 句 的 差 异 》 ,赵 永 新 的 《 谈 英 语 和 汉 谈 汉 语 比较 方 式 的异 同 》 , 陆 长 缨 的 《 汉 比 较 结 构 的 系 统 英 对 比》 等 。但 是 研 究 者 们 大 都 只 是 从 语 法 系 统 上 对 比 比较 旬 ,针 对 “ ”字 句 的 对 比研 究 却 很 少 , 而 且 鲜 有 将 研 究 比
成果用于指导对外汉语教学的。
( )偏 误 分 析方 面 的研 究 现 状 二 偏 误 分 析 以学 习 者 的 偏 误 为研 究 对 象 , 探 讨 偏 误 产 生
般是 明确 的 。因此 ,比较 点偏 误多为杂糅或缺 失,而且大 - 7 2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对外汉语教学偏误是指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或学生在语言表达、文化传递等方面存在的错误或不准确的理解和应用。

这些偏误可能来自于教学资源的有限性、教育环境的不同、学生个人认知的误区等多种因素。

以下是我对对外汉语教学偏误的分析。

首先,语法偏误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偏误。

许多学生学习汉语时,容易在句子构造和语法规则上犯错。

例如,在句子的主谓宾结构中,学生往往会颠倒词序,导致句子语序不通顺。

或者,在疑问句中,学生容易误用疑问句结构,导致句意不明。

其次,发音偏误也是很常见的一种偏误。

与很多学生母语语音系统的不同,汉语拥有复杂而独特的音系。

因此,学生常常在发音上出现偏误。

例如,一些学生会将类似的声母或韵母混淆,并且难以发音一些带有声调的字词,导致交流中的误解。

还有,词汇偏误也是一种常见的偏误。

学习汉语的学生由于词汇量的不足,导致他们在进行口语和写作时难以准确选择合适的词汇。

例如,一些学生在描述事物或事件时,往往使用过于简单或含义不准确的词汇,导致语言交流的困难。

文化偏误也是对外汉语教学常见的问题之一、学习汉语的学生常常来自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对中国的文化理解存在差异。

他们可能不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社交礼仪、习俗等。

这种缺乏文化理解的偏误将直接影响到语言的运用和交流效果。

此外,学习策略偏误也是存在的问题。

许多学生在学习外语时,往往没有合适的学习策略。

他们可能过于依赖教师的指导,没有主动性和自主性;他们也可能没有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综上所述,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在语法、发音、词汇、文化和学习策略等多个方面都存在。

对于教师而言,要仔细分析学生的错误,并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对于学生而言,要积极主动地发现并纠正自己的错误,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只有在不断纠正和改善的过程中,才能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

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
分析:先比较两个句子: (1)我有两本书. (2)桌子上有两本书. 这两个句子都是“有”字句,但(1)是表示领属的,“书”归“我”所有;(2)是存在句,表示某个地方存在着某个东西——桌子上存在着两本书.两个句子最重要的区别在于(1)的主语是拥有者,(2)的主语是处所,而处所通常是地方(北京、中国、外面、旁边等)或者是“名词+方位词”(桌子上、屋子里、树下、房后等). 你句子中的“书包”不可能是书的拥有者,只能是处所,但你没用“里”.
对外汉语教学
偏误分析
偏误
01
偏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不自觉地对目的语的偏离,是以目的语为标准表现出来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这种错误是成系统的、有规律的,反应了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属于语言能力范畴。
02

1

2

3

4
我从小一直学钢琴 我从小一直学了钢琴 分类:传统分类:语法:助词的使用错误 局部性偏误:助词“了”的不理解 语内偏误:对目的语的规则不清楚(也有可能是语际偏误) 理解偏误:对于“了”的不了解 显性偏误:有明显语法结构错误
5
分析:一直”表示持续,动态助词“了”表示完成,这是两个矛盾的范畴.不过,这两个范畴有时可以共存,比如: 他一直当了30年医生. 由于有了“30年”这个时间段,把“一直”的持续限制住了.所以,“一直”、“了”可以同时用.但你的句子里没有一个时间段,却有了一个要命的“从小”,“从小”是表示“自小到现在,而且还将继续”,这样,“从小一直”和“了”就彻底对立了,无法同现、共存.
4、书包有三本书 书包里有三本书 分类: 传统分类:领属关系不清楚 局部性偏误:主语的误用 语内偏误:对目的语的规则不清楚 理解偏误:对于方位和领属关系的不了解 隐形偏误:有明显的语义不通

浅谈“比”字句的偏误分析及解决对策

浅谈“比”字句的偏误分析及解决对策
较 结 果 的后 面 。因 此 , 例旬 ( 4 ) 应该将“ 一 点儿 ” 放 在 比较 结 果
“ 开朗” 的后 面 。
1 . 5否定 副 词 “ 不” 在“ 比” 字 句 中偏 误
对于 “ 比” 字句 的否定形式仍然会有很多争议, 可是不能
在例句 ( 5 ) 中, 是 由于 母 语 的 负迁 移 引 起 的 比较 项 和 比较 将“ 不 比” 句单纯的定义为 “ 比” 字句 的否定形式 。所 以, 留学
字句 中不需要 用“ 了” 来表示结果 , 所 以例句 ( 9 ) 中, 应将“ 了”
字删除。
例句 ( 4 ) : 他 的 衣 服 比我 的一 点儿 漂 亮 。 例句 ( 5 ) : 他 跑 得 快 比我 。 例句 ( 6 ) : 以前 比现 在你 更 开 朗 。
在例句 ( 1 0 ) 中, 由于 留学生没有分清“ 在” 字在 “ 比” 字句
浅谈 “ 比” 字句 的偏误 分析 及解 决对策

( 辽 宁师 范大 学

1 1 6 0 2 9 )
辽宁 ・ 大连
摘 要 比较句本身作为一个复杂的语言点, 既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 也是学习者习得的难点。 分析, 指出出现偏误的原因以 及解决的对策。
例句( 1 ) : 她 的年龄 比我很大。 例句( 2 ) : 大连 的气温 比沈阳的非 常高 。
例句 ( 3 ) : 她 唱歌 比你 唱 的太 好 听 。
前者指 的是物 , 后者指 的是人 , 所 以, 比较主体和 比较客体之 间不对称 。因此, 例句 ( 7 ) 中, 应该在“ 他” 字后面加 “ 的屋子” 或者加“ 的” 字, 使得 比较主体和 比较客体都是事物 , 句子才能 具有对称性 。 在例旬( 8 ) 中, 出现 的问题是比较值 的缺失 。 在 比较句 中,

汉语“比”字句习得过程中的偏误原因分析

汉语“比”字句习得过程中的偏误原因分析

汉语“比”字句习得过程中的偏误原因分析作者:徐铂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36期摘要:一直以来“比”字句都是汉语语法本体研究及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对象。

由于其简单的形式、复杂的内涵。

使人们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各种类型的偏误。

因此有必要对比字句的偏误类型即生成原因进行归类、分析。

本文就是基于这个目的展开的。

关键词:“比”字句;习得;偏误原因;对外汉语教学[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27--02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这就是这个世界丰富多样的原因。

但是无论有多少差异事物之间在某个角度都存在着共性。

因此,基于这些共性可以对不同的事物进行分类,于是就产生了不同的类属。

正因为有差异、有共性,所以比较活动就会无时无刻地存在、发生。

语言作为人类交流、思维的工具必然会与比较这种基本认识活动发生联系。

因此“比较句”无论在哪种语言中都是必不可少且极其重要的。

汉语中有很多可以实现比较功能的句子。

比如:“我个子高,他个子小。

”“我跟他一样高”。

“我比他高。

”“他没有我高。

”等等。

但使用最多,比较性最突出的就是“比”字句。

因此我们主要研究“比”字句。

“比”这个词在汉语中很常用,既可以作动词,又可以作介词。

但是“比”字句中的“比”属于介词。

基于习得规律、教学规律。

我们认为“比”的介词用法使用频率更高、意义更重要。

因此我们主要来看他的介词性用法。

首先我们来看几个句子:小李的个子比我高三公分。

A比B+形容词+数量补语小李的个子比我大。

A比B+形容词小李的个子比我高很多。

A比B+形容词+程度补语马克比我喜欢吃辣的。

A比B+述宾结构罗伯特比我多学了三门课。

A比B+多(状语)+动词+数量短语由以上例句不难归纳出:比字句是指由“比”字引导的介词短语充当状语的一种比较句。

它的构成一般有A、B两个比较项和一个比较焦点C构成。

这样我们就可以大致梳理出“比”字句的两种基本结构式:1.A+比+B+谓词性结构2.A+比+B+谓词+表数量/程度意义的词语第一种结构重在说明通过比较说明A比B具有什么属性C。

“比”字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比”字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比”字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发表时间:2020-04-14T15:44:20.63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期作者:曹君丽[导读] 本文查阅并分析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统计的“比”字句偏误例句【摘要】本文查阅并分析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统计的“比”字句偏误例句,并将其进行分类,进而分析学生的偏误原因,提出教学建议,以期帮助留学生更好地掌握其用法。

【关键词】“比”字句;偏误分析;建议一、绪论“比”字句主要由A(比较主体)+比较词+B(比较客体)+W的句式和成分构成,其表达式可总结为“A比B+W”。

A与B可以称比较项,W称结论项。

因而,本文将从比较项、比较词和结论项这三个构成成分出发,分析这三个成分在表达时的偏误情况。

要申明的是本文只对“比”字句进行偏误分析,暂时忽略句中存在的其他偏误类型。

二、偏误类别笔者在HSK语料库中检索到143条“比”字句偏误例句,选出比较有研究意义的124条。

统计分析如下:表1“比”字句偏误类型统计(一)比较项的偏误比较项的偏误分为遗漏、错序和不匹配三类,我们列举出偏误率较高的错序和不匹配中的部分例句。

1.比较项错序(1)因为比以前现在的发展速度还快。

(2)我们需很长时间练习比日本人。

例(1)比较项“现在的发展速度”应挪到“比”之前,句式顺序应为“A比BW”,而不是“比B,A W”。

例(2)误把结论项插入到两个比较项之间,可能受到英语“more…than…”结构的影响。

2.比较项不匹配(3)随着我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消费者比价格重视质量、安全性。

(4)那么我为什么比古典音乐更喜欢流行歌曲呢?例(3)学生想表达“价格”与“质量、安全性”相比,“消费者”更重视“质量和安全性”,而在表达时误将“消费者”与“价格”进行比较。

例(4)同理,想表达“古典音乐”与“流行歌曲”相比,更喜欢“流行歌曲”,而误将“我”与“古典音乐”进行比较。

(二)比较词的偏误比较词的偏误分为比较词的误用、误加、遗漏三类,我们列举出偏误率较高的误用和遗漏中的部分例句。

留学生“比”字句偏误分析及教学

留学生“比”字句偏误分析及教学

留学生“比”字句偏误分析及教学发表时间:2017-07-27T11:14:56.380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7年4月作者:杨孟丹[导读] 根据对留学生使用“比”字句时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本文还对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比”字句的教学提出了几点策略。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研究杨孟丹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国际汉语教育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摘要:本文通过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所有的“比”字句偏误句进行分析,归纳出留学生“比”字句使用时的偏误类型包括遗漏、泛化、结构杂糅和内部偏误四种类型。

根据对留学生使用“比”字句时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本文还对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比”字句的教学提出了几点策略。

关键词:留学生;“比”字句;偏误分析一、引言“比”字句是现代汉语差比范畴中一种典型的句式。

根据吕叔湘(1980)的解释,“比”既可以用作动词,也可用作介词。

留学生习得“比”字用法时,首先掌握的是“比”作介词的用法,对“比”作动词的用法使用较少,因此本文只讨论“比”作介词的用法。

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受母语或目的语负迁移的影响,在目的语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偏误。

分析留学生汉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误,可以帮助我们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进而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留学生“比”字句偏误情况(一)调查材料来源本研究使用的语料是均来自北京语言大学崔希亮教授主持建设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ver 1.1)。

该语料库是母语为非汉语的汉语学习者参加汉语水平考试作文考试的答卷语料库。

HSK作文是参加HSK 考试的汉语学习者在考场中所写的作文,最真实地反映了考生实际的汉语书面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调查数据统计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本人一共检索到“比”字句使用出现偏误的句子145例。

根据调查发现,韩国籍的留学生在使用“比”字句时出现的偏误最多,其次是日本的留学生。

其中一个原因是参加HSK考试的多为日、韩两个国家的留学生,但这也同样可以反映出韩国、日本两个国家的留学生在使用“比”字句时比较容易产生偏误。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20世纪60年代后期,人们在语言学习实践中认识到许多语言的语法错误并非来自母语的干扰,也不能通过母语和目的语对比来加以解释,“对比分析”在预测语言错误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人们就把研究的焦点转移到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来,注意语言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的错误,并对其加以分析,以期发现和了解语言学习的策略和过程。

一、偏误分析理论的提出最早提出偏误分析理论的是语言学家科德,他在1967年发表的论文《学习者偏误的意义》中提出偏误的概念,并将“偏误”和“错误”加以分析。

他认为“错误”具有偶然性,属于语言行为范畴;“偏误”具有系统性,属于语言能力范畴。

偏误分析对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确定偏误的来源,并以此说明外语学习的心理过程,以及偏误在学习者语言系统中的地位。

1972年L .Slinkier在论文Inter language提出中介语理论,为深入研究“偏误和习得”奠定了基础。

偏误分析在语言学习理论中介语假说中发展起来。

1984年中国学者鲁健骥发表论文《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的发表,标志着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对这一领域研究的开始。

他以L .Slinkier的中介语理论为基础首次引入“偏误”“中介语”“化石化”三个概念,区分“偏误”与“错误”的不同,总结了中介语的内涵,性质,及其产生的5个原因。

二、偏误分析研究自偏误分析理论引入我国以来,很多学着对偏误分析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国内偏误理论分析在近30年的不断探索中,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

笔者在认真阅读中国知网上近30篇有关偏误分析的论文后,对现阶段的偏误分析研究成果的从不同角度进行小结,大多是前人研究的成果,只是希望此篇文章能、让初学者对于偏误分析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一)偏误的来源即偏误产生的原因1.语际迁移即母语向目的语迁移。

学生在学习目的语的时候,通常已经很熟练地掌握了自己的母语,这样在学习其他的目的与的时候就发生了语际之间的转移,很多学生受母语的影响根深蒂固,导致不能在学习目语的时候抛弃母语的影响,就导致了这种偏误的产生。

汉语教学中“比”字句的偏误分析

汉语教学中“比”字句的偏误分析
字句 、 “ 是” 字句、 存现 句 、 连动句 、 兼语句、 双 宾语 句、 “ 是 … …的 ” 等 。在 这 些 句 型 中 , “ 比” 字 句 的
偏 误 分析 是对 学 习者在 第二 语 言 习得 过 程 中 所 出现 的偏误 进行 观察 、 分 析 和分类 , 从 而 了解学
习者本身的语言习得障碍 , 揭示 第二语 言习得 的 过程和规律 。 ( 二) 偏误分析的产生 从上世纪 6 O年代末到现在 , 很多研究者认 为 偏误 分析 主要 涉 及 来 自母 语 干扰 的语 际分 析 、 来
古丽洁米 菜 ・ 扎克 尔 热 孜 亚 ・买 买提 明
( 新疆 维吾 尔医学专科学校 , 新疆 摘 和田 8 4 8 0 0 0 )
要: “ 比” 字 句是 汉语教学 中的一个重要 的语 法点 , 也是 民族 学生学 习难点之一 。本 文通过搜 集到 的
学生的作业及作文 中 “ 比” 字句 出现的偏误 , 分析 了其类型和原 因。 关键词 :汉语教 学 ; “ 比” 字句 ; 民族学生 ; 偏误分析
买买提 明( 1 9 8 5一) , 女, 维吾尔族 , 硕士研究生 , 助教 。研究方 向 : 专业 : 人类学 ( 民俗学 ) 。
古 丽 洁 米 莱 ・扎 克 尔 热 孜 亚 ・买 买 提 明 : 汉语教 学 中“ 比 ”字 句 的 偏 误 分 析
异” , 典型的 “ 比” 字 句 还 有 差 比 的语 义 特 征 。 从语 义 上看 , “ 比” 字 句 包 含 六 个成 分 : 比较 主体 、 比较客 体 、 比较 点 、 比较 词 “比” 字、 比较 属 性 和 比 较 量差 J 。在这 六个 成分 中 , 比较 主 体 和 比较 客 体 统称 为 比较项 , 比较 属 性 和 比较 量 差组 成 比较 结 论项 。因此 , 本文 将 从 “比” 字 句 的 比较 项 “ A” 与“ B ” 、 结论 项 “ C ”以及 比较 点 三 个 方 面 对 “ 比” 字 句 的偏误 类 型进 行 考 察 ( 例 句 来 自 民族 学 生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比”字句偏误分析
作者:胡婧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11期
【摘要】“比”字句作为现代汉语中表示差比义的典型句式,同“把”字句,“被”字句等其他特殊句式一样,一直以来颇受汉语研究者的重视,同时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本文通过对北京语言大学中介语料库中一定量的“比”字句偏误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出“比”和“比起(…来)”的异同、“x不比yw”的语用特点,以帮助汉语学习者减少偏误,更好的掌握和使用“比”字句
【关键词】“比”字句;比;比起;不比
“比”字句作为现代汉语中表示差比义的典型句式,同“把”字句,“被”字句等其他特殊句式一样,一直以来颇受汉语研究者的重视,同时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本文通过对北京语言大学中介语料库中一定量的“比”字句偏误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出“比”和“比起(…来)”的异同、“x不比yw”的语用特点,以帮助汉语学习者减少偏误,更好的掌握和使用“比”字句。

一、“比”和“比起(…来)”的异同
在研究北京语言大学中介语料库“比”字句偏误时,我们发现“比”和“比起(…来)”的误用非常普遍。

很多字典在解释“比”的意义时就有“比起”这一个义项,且在“比”字句中,“比”和“比起(…来)”有时能够互换,因而汉语学习者很难分清二者的区别,出现了大量的偏误。

如:
例一 a比一般人和尚的思想是应该好得多。

b比起一般人,和尚的思想是应该好得多。

例二 a比以前现在的发展速度更快。

b比起以前来,现在的发展速度更快。

例三 a这个方法比团体旅游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

b这个方法比起团体旅游,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例四 a随着经济、科学的发展,代沟的问题比以前越来越严重。

b随着经济、科学的发展,代沟的问题比起以前来是越来越严重了。

我们试归纳出“比”和“比起(…来)”的一些异同,以帮助汉语学习者减少偏误,更好的掌握和使用“比”字句。

(一)语义指向的异同
“比”和“比起(…来)”在语义指向上有差异,试比较:
例五 a知性比起本能,更具有创造力。

知性比本能更具有创造力。

b比起本能,知性更具有创造力。

比本能知性更具有创造力。

例六 a暗星云内部的尘埃密度比起亮星云来,要大得多。

暗星云内部的尘埃密度比亮星云要大得多。

b比起亮星云来,暗星云内部的尘埃密度要大得多。

比亮星云暗星云内部的尘埃密度要大得多。

我们通过大量的语料分析发现,“比起(…来)”在语义上能分别指向它前面的句法成分和其后的句法成分,也能仅指向其后的句法成分;而“比”只能分别前指和后指,被指向的两个成分均匀地分布在“比”字前后。

在汉语学习者易出现偏误的“比”字句中,有很多都是将“比”与“比起(…来)”的指向混用,使“比”字都指向其后的句法成分而造成的,如例一和例二。

(二)结论项的简单与复杂
关于“比”的“比”字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ⅰA比B形
ⅱA比B动+得+形
ⅲA比B形+一点儿(一些/得多/多了)
ⅳA比B更(还)+形
ⅴA比B有+名
关于“比”的“比”字句的结论项基本是AP、VP、NP三种类型。

而关于“比起(…来)”的“比”字句的结论项除了能由AP、VP、NP充当外,还能是句子或其它成分。

相较而言,关于
“比”的“比”字句的结论项较简单,语义的重点在AP、VP、NP,主要用于简单比较不同事物性状和程度差别的句子;而关于“比起(…来)”的“比”字句的结论项较复杂,除了能表达比较义外,还能对所比较物的差异和性状进行详细的描述,试比较:
例七它的噪声比同等的汽车低不少。

比起同等动力的汽车来,它的噪声可大大降低,不会造成公害。

例八但这里比起钱塘潮涌来,还是小巫见大巫。

但这里比钱塘潮涌还是小巫见大巫。

前文中例三和例四中,汉语为第二语言学习者也正是因为没搞清楚“比”句和“比起(…来)”句中结论项的特点而误用的。

(三)语用的异同
“比”句与“比起(…来)”句都能表达比较义,但“比”句侧重于比较出差别,只对其差别进行大致的说明,重比较;而“比起(…来)”句除了能比较差别,并对差别进行大致的说明外,还能对比较点之间的差异加以详细的描述,也能针对主要比较点的性状和特征进行描述,不仅重比较,也重陈述。

例九 a成熟市场比新兴市场更适合长期投资。

b比起过去的耕作方法来,(新耕作法的)工作效率至少可以提高3倍以上。

例九中a句比较了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并得出简单的结论:成熟市场更适合长期投资。

b句比较了两种耕作方法,不仅得出新耕作法的工作效率较高的结论,还进一步陈述了新耕作发能让工作效率提高三倍以上。

二、“x不比yw”的语用特点
“x不比yw”句在汉语中并不常用,在本文检索的1227个例句中,有24句。

但在汉语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偏误句中还是有不少“不比”的错用甚至乱用,如例十。

因此,有必要向学生讲解此类句型的特点。

例十我没有不比看见您们更重要的事。

一般对外汉语教师在向外国学生解释“x不比yw”句的意思时,如“上海不比北京漂亮”这个句子,可能都会告诉学生是“上海没有(不如)北京漂亮”的意思,其实他们在语用上是有差别的。

试比较:
例十一 a A:你认为北京和上海哪个漂亮?
B:上海不如北京漂亮。

b A:听说上海比北京更漂亮。

B:哪有,上海不比北京漂亮。

例十一中的a句中,B的回答不能换为“上海不比北京漂亮”,但b句中B的回答能变作“上海不如北京漂亮”。

这是因为在“上海不比北京漂亮”中有一个预设:对方认为上海比北京漂亮,而“上海不如北京漂亮”无此预设。

参考文献
[1] 陆俭明.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 张斌主编.现代汉语虚词[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 潘慕婕.“不再”和“再不”[J].汉语学习,2001年4月第2期.
[4] 吴中伟,傅传风.“倒”字句的含义及教学[J].汉语学习,2005年8月第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