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3——水资源的质量评价

合集下载

水资源质量评价

水资源质量评价

天然水化学特征
• 选站
凡具有长系列观测资料的地表天然水化学监测 站和基本地下水化学监测井,可作为选用站,缺测 和不足的资料应予以补测。
• 天然水化学类型的分类方法
阿廖金分类法(地表水) 舒卡列夫分类法(地下水)
• 天然水化学特征值计算
硬度及矿化度
• 天然水化学图
总硬度分布图、矿化度分布图和地表水化学类型 图
天然水化学特征
3 水资源污染状况
水资源污染状况评价内容
• • • • • • •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地表水资源质量现状评价 地表水污染负荷总量控制分析 地下水资源质量现状评价 水资源质量变化趋势分析及预测 水资源污染危害及经济损失分析 不同质量的可供水量估算及适用性分析。
污染源调查和评价
污染源调查和评价内容
单位体积浑水中所含泥沙的数量称含沙量,单 位为kg/m3。含沙量最大的河——黄河。
泥沙质沙 Sw 浑水的体积
河流泥沙
• 输沙量sediment runoff
一定时段内通过河道某断面的泥沙数量称为该 时段的输沙量,单位为kg或t。
W S w W u T
式中:W——断面输沙量,kg; Sw——断面含沙量,kg/m3; W——断面面积,㎡; U——断面平均流速,m/s; T——时段长,s。
2 天然水化学特征
天然水化学特征分析内容应包括天然水化学 类型及地区分布,天然水化学成分的年内、年际 变化,河流离子径流量(包括入海、出境、入境离 子径流量),河流离子径流模数及地区分布。 天然水化学特征分析参数一般选用pH值、矿 化度、总硬度、钾、钠、钙、镁、硫酸盐、硝酸 盐、碳酸盐、氯化物等,有条件地区可根据本地 区的水质及水文地质特征增加必要的参数。

水资源调查与评价

水资源调查与评价
以下几张图为地表水利用工程实例
第四节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
一、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
1、“三水”转化,统一考虑与评价的原则 2、利用储存量以丰补歉的调节平衡的原则 3、考虑人类活动,化害为利的原则 4、不同目的和不同水文地质条件区别对待原 则
二、地下水资源的概念
补给量:天然或开采条件下,单位时间进 入含水层(带)中的水量。包括地下水的流 入,降水渗入,地表水渗入,越流补给,人 工补给。 补给量的增量:由于扩大开采或改变 取水工程以及改变取水方式增加的补给量。 补给量是评价地下水资源的核心,地 下水的可以利用量必须小于补给量。
4、径流系数a——同一时段内径流深度与降水量 之比。a=R/P以小数或百分比表示。径流系数显 示了流域降水量转化为径流量的比率,综合反映 了流域内自然地理因素对降水形成的影响。 5、径流模数M——单位流域面积上产生的平均径 流量称为径流模数。单位:m3/s.km2 6、径流变率K——又称模比系数,是指同一时段 内某一年的径流量与多年平均径流量之比值。 (月径流变数)K=Qi/Q平均 年径流变数表征这一年的径流量是偏丰或偏枯 。 (二)河流水文现象的基本特征及计算方法
3、水文资料收集 水文年鉴、水文手册、水文图集以及以 往的调查资料。 4、水文的补充调查
第二节
地下水调查
一、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任务 1、查明地下水的赋存条件 2、查明地下水的运动规律 3、查明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4、查明地下水的动态特征 5、查明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水环境等情况
二、水文地质调查方法 1、水文地质测绘 地质调查、地貌调查、地下水露头调查、地表水 和植被调查、与地下水有关的地质环境调查。 2、水文地质物探 地面勘探(地震勘探、电法勘探、放射性勘探等) 物探测井 3、水文地质钻探 4、水文地质试验 抽水试验、渗水试验、地下水示踪试验、连通试 验 5、地下水动态观测 6、遥感技术、同位素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等

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水资源利用与管理)

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水资源利用与管理)

磁县



魏县
院堡

香菜营 有 杜村集
渠 水 河 卫
北门口
临漳
洛村

魏 大 馆
金滩镇
消灾
550


岗上
岳城水库



柏鹤集

陈村
蔡小庄
沙口集

地级市政府驻地 县级政府驻地 乡镇政府驻地 村 省 县 地 级 市 庄 界 界 界
0米

铁 高 省 河 水 水 文 速 级 公 公 路 路 路 流 库 站

双井
干 总 渠 民

徐万仓
清 漳 河
白土镇

彭城镇
南留旺
东武仕水库
河 公
成安
长巷 章里集 干
北徐村

营镇

漳 浊
西达镇
张家头
渠 漳河店镇

辛义 柏寺营
安重

东武仕
双庙乡

万堤镇 铺上
石城
合漳



0.35

天桥断

冶子村

观台


渠 民
讲武城乡
磁县



魏县
院堡

香菜营 有 杜村集
后安上
渠 水 河 卫
北门口
矿山
管陶

贺进镇
洺 北 洺 河
焦窑

临洺关 京
刘营
大北旺镇
双塔 留 东杨庄乡
槐桥
邱县

陈村 南辛店

水资源数量评价与质量评价

水资源数量评价与质量评价

器测法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E器为器测蒸发量,mm;P为降水量,mm;ΔW 为器内水位差,mm。
由于蒸发器受地方环境影响和气候影响,观测的蒸发量 与实际水面蒸发量并不一致,需要经过修正才能代表天然 水体的蒸发量,其修正公式如下:
式中:E水为水面蒸发量,mm;K为折算系数。
②水量平衡法——一般只用于较长时段计算 对于任何水体,在任意时段内都有水量平衡方程式,如下 :
式中:E’为水汽垂直通量(即水面蒸发率),g/(cm2·s) ;ρ为湿空气密度,g/cm3;q为比湿,g/g;z为水面垂直向 上的距离,cm;Kw为水汽紊动扩散系数,cm2/s。
根据气象动力学原理对该式进行推导,可得出水汽通量 法的基本公式。
式中:v为风的剪切速度,cm/s;Km为紊动粘滞系数, cm2/s;P为环境大气压,百帕;e1、e2分别为高程z1、z2处 的水汽压,百帕;u1、u2分别为高程z1、z2处的风速,cm/s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⑧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量的影响分析应符合下列要求: ➢ 查清水文站以上控制区内水土保持、水资源开发利用及
农作物耕作方式等各项人类活动状况; ➢ 综合分析人类活动对当地河川径流量及其时程分配的影
响程度,对当地实测河川径流量及其时程分配作出修正 。
⑵河川径流量计算
河川径流量的计算方法有:代表站法、等值线法、年 降水—径流函数关系法等。
式中:E为蒸发量;I为入流量;P为降水量;O为出流量 ;F为渗漏量;△W为蓄水变化量。
③水气输送法 假设一个稳定的、均匀的、并且是紊动的气流越过无限的 自由水面,可以认为(至少在靠近水面处)流态仅沿垂直 方向变化,则水汽输送量(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水汽 量)和水汽含量在输送方向上的梯度有关。

水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

水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

水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水资源评价是对某一地区的水资源进行综合考察和评估的过程。

它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综合分析了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利用等多个指标,从而达到对水资源状况的全面了解。

水资源评价在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水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水资源的量化评价是水资源评价的基础。

通过对水资源的流量、水位、蓄水量等指标的测量和分析,可以准确地了解水资源的数量情况。

同时,还需要考虑水资源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等因素,以便更好地把握水资源的供需情况。

其次,水资源的质量评价是水资源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水资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对水资源的质量进行评价非常重要。

通过对水样的采集和分析,可以评估水中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如 pH 值、溶解氧、悬浮物、氨氮、病原微生物等,从而判断水资源的健康状况。

再次,水资源的分布评价考察了水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分布存在差异,有些地区水资源丰富,而有些地区水资源匮乏。

水资源的分布评价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水资源的分布规律,从而更好地规划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此外,水资源的利用评价是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估。

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和效率直接影响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水资源的利用评价可以评估不同行业对水资源的利用情况,提出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建议,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综上所述,水资源评价是对水资源进行全面评估的过程,包括水资源的量化评价、质量评价、分布评价和利用评价。

水资源评价的结果可以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指导,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只有通过科学的水资源评价,才能更好地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科学导论-水资源评价

资源科学导论-水资源评价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表准》依据地 表水水域环境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化为 五类:I 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II 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 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 仔稚幼鱼的索二场等 III类主要适应于集中式生活 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 泗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IV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 娱乐用水区 V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 观要求水域
我国的水问题
• 总量多,人均地均少,属于贫水国 • 时空分布上及不平衡 • 水资源分布与其他资源分布、经济发展格 局不匹配
缺水问题解决措施
• • • • 地下水开采 跨流域调水 渤海海冰资源开发 虚拟水战略
生态水测量与研究
生态用水是指维持各类生态系统正常发育与相对稳 定所必需消耗和存在的水。 生态用水的理论探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生 态用水慨念内涵的探讨;重点开展了植被蒸发蒸 腾与生态用水的观测研究;并获得某一植物群落 类型的生态用水估算值;在流域水平上,可以采 用研究区的卫星遥感影像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 法,获得研究区内植被类型的分布格局及其面积, 并整合观测与调查的数据结果,计算出区域植被 生态用水量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品评价
•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经济合理、技术 可能以及满足河道内用水并估计下游用水 的前提下,通过蓄、引、提等地表水工程 可能控制利用的河道一次性最大水量 • 地表水的最大利用率计算公式Q最大利用率 =Q当地河流流量+Q入境-Q出境
地表下水量评价
• 地下水资源包括地下水的储存量和补给量 • 地下水水量评价包括地下水的储存量的评 价和地下水补给量评价 • 地下水储存量 指储存在含水层内的重力水 体积 • 地下水补给量 指在天然或开采条件下,单 位时间进入含水层中的水量。地下水补给 量包括地下水的流入、降水渗入、地表水 渗入、人工补给量等

第四章-水环境质量评价PPT课件

第四章-水环境质量评价PPT课件
15
16
表中把单一项目或污染物的含量分为Ⅰ、Ⅱ、Ⅲ、Ⅳ、 Ⅴ级。评分时,一般分别给予10、8、6、4、2分。 10分最理想,2分最差。(表中Ⅰ级除DO、BOD、 COD、Cu外,其它均为饮用水标准; DO、BOD、 COD是根据大量监测资料确定的; Cu为水产用水标 准; Ⅱ级除ABS外,等于或小于水产用水标准; Ⅲ级 为地面水标准; Ⅳ级为农田灌溉用水标准;大于农田 灌溉用水标准的数值为Ⅴ级。)
A=BODi/BOD0+CODi/COD0+NH3Ni/NH3-N0-DOi/DO0
式中:A-综合污染评价指数 BODi、BOD0-BOD的实测值和评价标准 CODi、COD0-COD的实测值和评价标准 NH3-Ni、NH3-N0的实测值和评价标准 DOi、DO0的实测值和评价标准
8
上面的式子也可改写成:
39
2.预测方法的选择 预测建设项目对水环境的影响,应尽量利用成熟、
(2)计算式
WQI=∑分级值/ ∑权重值
规定WQI值用整数表示,这样就将水质指数分成从0-
10的11个等级,数值越大,则水质越好。(10:天然
纯净水;0:腐败的原污水)
11
12
2、布朗水质指数
1970年,R.M.Brown等发表了评价水质污染的水质指数 (WQI)。他们对35种水质参数征求142位水质管理专家的 意见,选取了11种重要水质参数。即溶解氧、BOD5、混浊 度、总固体、硝酸盐、磷酸盐、pH、温度、大肠杆菌、杀 虫剂、有毒元素等。然后由专家进行不记名投票,确定每个 参数的相对重要权系数。
分级标准
P
k i1
Ci C si
P <0.2 =0.2 ~0.5 =0.5 ~1.0 =1.0~5.0

第4章水资源水质评价

第4章水资源水质评价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第4章 水资源水质评价 4.4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与评价
梆拟螺诈蕾茵繁奴骋庐篆玄裂煮坝隅褥拆题峦禹构螟剪频雏狱蓑毙葫师搀第4章水资源水质评价第4章水资源水质评价
二、生活饮用水水质评价 水质评价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生理感观、物理性质、溶解盐类、有毒成分,细菌成分等。针对不同的地理环境、人为环境、给水资源状况制定各自符合用水环境的饮用水质标准。 (1) 水的物理性状评价 无色、无味、无臭、不含可见物及清凉可口(温度7℃~11℃),不良的水的物理性质、影响人的感官,同时也反映水体所含有一定的化学成分。 (2) 水中普通盐类评价 溶解的主要指水中常见离子成分,如:Cl-、SO42-、Ca2+、Mg2+、Na+、K+、Fe2+、Mn2+等,这些物质在水中含量较高时引起水咸或苦以致不能饮用,过低时吸取不到所需某些物质,给人体造成一定的影响,饮用水对这些物质的含量都做了限制。
一、定义: 水质评价是根据水体的用途,按照一定的评价参数、水质标准和评价方法,对水体质量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的过程。 二、分类: 按评价对象分:大气降水水质评价、地表水质评价、地下水质评价。 按水的用途分: 供水水质评价、养殖业用水评价、风景游览评价、水环境质 量评价。 按评价范围分:局部水质评价、区域水质评价。 按平价时段分:回顾平价、现状平价、影响平价。
一、水质评价步骤: (1)水环境背景值调查 (2)污染源调查评价 (3)水质检测 (4)确定评价标准 (5)按照一定的数学模型进行评价 (6)评价结论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持稀卑艳倾嫩围勒词冲栽烙诌引例靛东免什稿僚盾炽梨预捂碾乱陡材拣官第4章水资源水质评价第4章水资源水质评价
1、单项水质指数法 它是以待评价水体某项水质指标实测值与评价标准值的比值作为水质指数,用式(4-1)计算: 式中:Id——单项水质指数; C——水体某项水质指标实测值; CO——水质标准中相应指标标准值。 说明:一般指数值小于1 时,水质满足标准要求,指数值越低水质越好,反之越差。 用法:单项水质指数评价法常用于水体中含有某种有毒有害物质时水质的评价。

水资源的质量监测与评价

水资源的质量监测与评价

水资源的质量监测与评价概述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而水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水资源的质量监测和评价成为保障水资源安全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和方向。

水资源质量监测的意义保护人类健康水资源中存在着各种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物污染物、细菌等。

对水资源的质量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水质问题,保护人类健康。

保护生态环境水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质的差异会对生态环境产生直接的影响。

通过监测水质,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和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

保障农业和工业用水农业和工业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巨大,而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业和工业的生产效益。

通过水质监测,可以及时了解水资源的质量,保障农业和工业水的供应。

水资源质量监测的方法与技术采集样品水资源质量监测的第一步是采集水样。

采集样品时,应选择代表性的采样点,并根据不同的监测目的选择合适的采样容器和采样方法。

检测分析采集到水样后,需要进行各种检测分析。

常见的水质检测项目包括pH值、溶解氧、浊度、总氮、总磷、重金属、有机物等。

仪器设备水资源质量监测中使用的仪器设备主要包括光谱仪、色谱仪、质谱仪、电化学分析仪等。

这些仪器设备可以对水样中的各种成分进行准确的分析和测量。

数据处理与评价通过对水质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出水质的评价结果。

常见的水质评价指标包括水质类别、污染等级和达标率等。

水资源质量评价方法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是基于对水质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判断水质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

通过定性评价,可以初步了解水质情况并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

定量评价定量评价是基于定量指标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

常见的定量评价方法包括水质指数法、污染指数法、贝叶斯网络模型等。

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方法是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综合分析各种水质指标的权重和相互关系,得出综合评价结果。

水资源质量监测与评价的挑战与展望挑战•水质监测技术的更新换代•监测与评价指标的完善和适应性提高•数据管理与处理的难题展望•加强国家和地方对水资源质量监测与评价的支持和投入•推广并应用新型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建立完善的数据共享和管理机制结论水资源的质量监测与评价是保障水资源安全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

水资源的评价与管理研究

水资源的评价与管理研究

水资源的评价与管理研究水是生命之源,是维持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运转的重要基础资源。

然而,在全球范围内,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必须对水资源进行评价和管理研究。

一、水资源评价水资源评价是指通过对水资源的质量、数量、分布、再生和利用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研究,对水资源的现状和潜力进行综合评价,为科学管理水资源提供依据。

1.水资源质量评价水资源的质量评价是指评价水质是否满足特定的用途。

从水质角度来评价,主要包括水源、水质安全和水环境评价等。

水源评价主要是从原水的来源、污染情况、地下水位、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综合评价;水质安全评价主要是评价水质是否达到饮用或特定用途的要求;水环境评价主要是针对水资源的自然环境和与人类活动相关的环境进行评价。

2.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数量评价是指对水资源的总量、水量分配和水循环的情况进行评价。

主要包括水资源的总量评价、水循环过程评价、从源头到末端的水量分配评价、最小流量评价等。

3.水资源分布评价水资源分布评价是指评价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和水利条件对水资源供给的影响。

从区域性和局部性的角度来看,水资源分布评价是水资源未来利用和开发的重要依据。

从国家、省、市等行政区域划分角度看,水资源分布评价是评价某一行政区域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依据。

4.水资源再生评价水资源再生是指针对部分废水、污水或其他污染物,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手段进行净化、回收和再利用的过程。

水资源再生评价主要是针对利用回收水、废水的最佳方案和方法、回收水用于水力发电、农业、工业、城市供水等后续用途的技术和安全问题等进行评价。

二、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手段,从优化区域水资源利用、保护水源地、实现水资源合理分配等方面,在保证人民用水安全和水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1.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保护应从源头开始,加强水源地保护,减少污染源,控制水资源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水污染治理等方面入手。

《水质量评价》课件

《水质量评价》课件
测量水的温度可以了解其适宜 度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水的浊度
测量水的浊度可以确定其中悬 浮物质的含量。
水质量评价的化学参数
PH值
测量水体酸碱性,影响水中 溶解物质的稳定性。
溶解氧
测量水中溶解的氧气,反映 水体的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
氨氮
测量水中的氮含量,评估水 的富营养化程度。
水质量评价的生物指标
指标 浮游生物群落结构
《水质量评价》PPT课件
水质量评价是关于水体质量和污染状况的研究和分析。本课程将介绍水质量 评价的重要性以及评价的基本原理。
水质量评价简介
水质量评价的定义
水质量评价是研究水体质量和污染状况的科学方法和技术。
评价的目的
评价水质量有助于保护水资源、提供清洁的饮用水,并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评价的重要性
水质量评价为决策制定者提供了保护公众健康和环境的基础信息。
水质量评价的基本原理
1 综合评价
综合考虑水质量的物理特征、化学参数和生物指标等因素。
2 定性和定量评估通过定性和定量方法评源自水质量的好坏。3 可持续性评价
评价水体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措施,包括水质标准和限值。
水质量评价的物理特征
水的外观和纹理
通过观察水的色泽、澄清度和 浑浊度等特征,评估水质量。
水的温度
鱼类多样性 底栖生物群落
说明
通过观察水中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判断水质 好坏。
评估水体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在河流和湖泊底栖生物群落中评估水质和生态 环境。
水质量分析的采样技术
1
现场采样
在水体中直接采样,避免潜在的污染。
2
定期采样
按照计划和采样点位规律进行定期采样。

供水资源水质评价整理.ppt

供水资源水质评价整理.ppt
最新.课件 16
最新.课件 17
最新.课件 18
最新.课件 19
按化学组分分类
天然水的化学组分与水的形成、赋存条 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目前水化学分类常见的有:舒卡列夫分类、 阿廖金分类、苏林分类等。
最新.课件 20
阿廖金
最新.课件 21
目前我国颁布的水质标准和行业标准已有 几十种,如《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14848-9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200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92)、《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 -89)、《农业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等。
最新.课件 33
美国饮用水水质标准
• USEPA美国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前身为美国公共 卫生署饮用水水质标准,最早颁布于1914年。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以保障人 类健康为目标的水质标准。
• 1974年受美国国会授权,美国国家环保局对全 国的公共供水系统制定了可强制执行的污染物 控制标准。美国现行的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于 2001年3月颁布,2002年1月1日起执行。
道功能失调,但是过低(10mg/L),尤其是 缺钙地区,容易患大骨结病。
最新.课件 37
3、水中有毒物质的限定
– 水中的有毒物质种类很多、包括有机的和无 机的。
– 氟化物、氰化物、砷、汞、氯仿、六六六。 – 除少数是天然形成,绝大多数是人为污染。 – 随着技术的发展,将有更多限定。
最新.课件 38
最新.课件 42
最新.课件 43
水质检验
• 水质检验方法按GB5750执行。铍的检验方法 按GB8161执行。百菌清的检验方法按GB1729 执行。

水资源评价

水资源评价

水资源评价第一篇:水资源评价水资源评价复习资料:1~什么是水资源评价?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评价?(1)水资源评价一般是针对某一特定区域,在水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研究特定区域内的降水、蒸发、径流诸要素的变化规律和转化关系,阐明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开展需水量调查和可供水量的计算,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寻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最优方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服务。

(2)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科学地评价本地区水资源的状况,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前提;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规划的依据,合理的水资源评价,对正确了解规划区水资源系统状况、科学制定规划方案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水资源评价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基础,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与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政策等的制定等一系列的根本依据就是水资源评价结果。

2~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进行水资源分区?(1)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是把区内错综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根据不同的分析要求,选用相应的特征指标,通过划区进行分区概化,使分区单元的自然地理、气候、水文和社会经济、水利设施等各方面条件基本一致,便于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利用。

(2)尽可能保持流域、水系的完整性;供水系统一致,同一供水系统划在一个区域内;边界条件清楚,区域基本封闭,有一定的水文测验或调查资料可供计算和验证;基本上能反映水资源条件在地区上的差别,自然地理条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基本相似的区域划归一区;尽量照顾行政区划的完整性,按以上原则逐级分区,就全国而言,先按流域和水系划分一级区,再根据水文和水文地质特征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划分二级或三级区。

3~水资源评价在水资源规划、管理中有何作用?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规划的依据,对正确了解规划区水资源系统状况、科学制定规划方案有十分重要作用,水资源评价对水资源规划具有指导意义,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基础。

第五、六讲、第四章水资源评价

第五、六讲、第四章水资源评价

2、地下水补给量的计算
3)灌溉水入渗补给量——指灌溉农作物水进入 田间后,部分入渗补给地下水,与降水入渗补给 地下水相似。受农田的土壤特性、地下水水位和 灌溉水量等有关。 计算公式为: Qgs=βnqF 式中:Qgs——年农田灌溉水入渗补给量(m3/a) β——农田灌溉水入渗补给系数 n——年农田灌溉次数(次/年) q——农田每次灌溉定额(m3/次) F——农田灌溉区域面积(公顷)
4、开采量与补给量、储存量的相互 关系
在天然条件下,上游地区的天然补给量不断进入含水层转 化为储存量,到下游有转化为排泄量。 一部分补给量蒸发消散,而多余的补给量暂时储存起来, 即天然调节储存量,补给期过后再转化为天然排泄量被排 出含水层。 在开采条件下,开采量是由漏斗范围内储存量的消耗来平 衡的,而消耗的储存量又由新的补给量或夺取天然排泄量 来补充达到平衡。这时:开采量约等于天然补给量和开采 补给量的和。 当开采量超过天然补给量时,一部分或全部天然调节储存 量会被看做人工调节储存量开采利用。 所以在确定开采量时,一定要计算补给量(含天然补给量 和开采补给量),只有当开采补给量有可能增加时,才有 可能增加开采量。
2、地下水补给量的计算
4)地下水侧向补给量——指计算区域上游方向的地 下水通过该区边界地下侧向过流断面入渗的地下水 量。是一种稳定的、可开发的地下水源。计算公式 为: Qcb=KJhB Qcb——计算区域侧向补给量(m3/d) K——含水层渗透系数(m/d) J——计算区域上游补给边界处地下水水力坡度 h——计算区域上游补给边界处地下水含水层厚度 (m) B——计算区域上游补给边界处地下水含水层过流断 面宽度(m)
f1,f2,…fn——各采样点相应划分面积(km2)

水资源评价——精选推荐

水资源评价——精选推荐

⽔资源评价第四章⽔资源评价三、⽔资源评价的⼀般要求四、⽔资源分区(⼆)⽔资源分区⽅法流域⽔系分区1、成果汇总分区⾏政分区⼀、分析内容①⾬量站分布图②选⽤⾬量站观测年限,站⽹密度表③选⽤站降⽔量统计表④多年平均年降⽔量等值线图⑤多年降⽔量变差系数Cv值等值线图⑥多年降⽔量偏差系数Cs与变差系数Cv⽐值分区图⑦同步期降⽔量等值线图⑧多年平均连续最⼤4个⽉降⽔量占全年降⽔量百分率图⑨主要测站典型年降⽔量⽉分配表。

⼆、资料的收集和审查三、单站统计分析四、降⽔量的地区分布表征⽅法:等值线法五、降⽔量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1.降⽔量的年内分配表征⽅法:多年平均连续最⼤4个⽉降⽔量占全年降⽔量百分率及其出现⽉份分区图代表站不同保证率年降⽔量⽉分配过程2.降⽔量的年际变化表征⽅法:各代表站年降⽔量变差系数Cv值、Cs/Cv⽐值统计表绘制Cv值等值线图、CsCv⽐值分区图年降⽔量丰枯分级统计表、特征值统计表2.径流系列插补延长3.年径流量系列代表性分析4.年径流量统计参数分析计算5、径流量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径流量的年内分配表征⽅法:绘制多年平均最⼤4个⽉占全年径流量的百分率图代表站不同保证率年径流量⽉分配过程统计表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表征⽅法:各代表站年径流量变差系数Cv值、Cs/Cv⽐值统计表绘制Cv值等值线图、绘制CsCv⽐值分区图年径流丰、平、枯⽔年特征值统计表⼆、区域地表⽔资源量计算2.等值线图法3.年降⽔径流关系法年降⽔径流关系法适⽤于设计区域内具有长期年降⽔资料,但缺乏实测年径流资料的情况。

4.⽔⽂⽐拟法适⽤于设计区域⽆实测径流资料的情况。

式中:、──设计区域、参证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08m3);──设计区域、参证流域⾯积(Km2);、──设计区域、参证流域多年平均降⽔量(mm)。

(三)区域地表⽔资源的计算成果年际变化特征:主要内容包括区域年径流系列的统计参数有均值、Cv值和Cs/Cv值相应于不同保证率的设计年径流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内容
河流泥沙分析、天然水化学特征
污染源调查评价
水质监测
评价结论
按照一定的数学 方法进行评价
确定评价标准
1.3水资源质量评价要求
评价单元划分
(一)地表水资源质 量现状评价要求
评价区内,应根据河道地理特征、污染源分布、
水质监测站网,划分成不同河段(湖、库区)作为
不可能利用水量:指由于缺少足够的工程调蓄能力 时的汛期弃水量。以及因水质不符合要求,导致水量无 法利用的水量。
不可以利用量:指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也包括 湖泊、沼泽内的生态需水量。
采用多年平均流量的百分比计算生态环境需水量, 或采用95%频率的月径流量作为生态需水量。
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5.1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的任务
溶解氧(DO):是溶解于水体中的分子态氧。水
中溶解氧的多少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指标。
水质评价标准
3.1.1水质评价标准定义
01 水质好坏的评价,可从前面介绍的化学、 物理、生物学指标中筛选部分指标,并 根据水体实际监测结果来定性分析。
02 为适用于各种供水目的,需要对各种水 质成分制定一个统一标准或界限,这种 数量界限就是水质标准。
3.2.1地表水环 境质量标准
该标准基本项目适用于全国江 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 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 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 为五类。
3.2.2 地表水五类水域功能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
Ⅲ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 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除适用于 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 用水。
Ⅴ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水资源质量评价的方法
4.1水质评价方法——标准评价法
01
地表水环境质量 02
水资源质量评价
节约用水
保护生存环境
节约用水 QINGJIEYUEYONGSHUI
请大家保护人好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For a country with such a strong economy and the luxury of throwing away unwanted food, you'd think Japan would be a happier country, but it also boasts one of the highest rates of suicide in any developed nation. Even Mount FUJI, a revered symbol of Japan, is a notorious suicide spot for the around 100 dead bodies discovered in the surrounding woodiness
应将地表水、地下水作为一个整 体,分析地表水污染、污水库、 污水灌溉和固体废弃物的堆放、 填埋等对地下水资源质量的影响。
应描述地下水资源质量的时空 变化及地区分布特征。
1.4水资源质量评 价的意义
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了解 污染物质来源、污染过程、污染 程度、污染物质的分布规律,找 出影响水质的原因,预测水体水 质的发展趋势,采取必要的水源 保护和防治措施。
开发现状分析
分析现状水平年情况下,水利工程在流 域开发中的作用。主要分析流域水资源 的开发程度和进一步开发的潜力。
利用现状分析
是分析现状水平年情况下,流域用水结 构、用水部门的发展过程和目前的需水 水平、存在问题及今后的发展变化趋势。 重点分析现状情况下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的内容
评价单元。
时空变化、分布特征
描述地表水资源质量的时
大江大河分段评价
空变化及地区分布特征。
在评价大江、大河水资源质量时,
应划分成中泓水域与岸边水域,分
别进行评价。
污染负荷总量控制分析
在人口稠密、工业集中、污染物排放量大的水
域,应进行水体污染负荷总量控制分析。
(二) 地下水资源质量现状评价要求
选用的监测井(孔)应具 有代表性
——张艳
水资源质量评价的 内容、要求、意义
1.1水质评价的内容
水资源的质量
水体中所含物理成分、化学成分、生物成 分的总和
水的质量决定着水的用途和水的利用价 值,是进行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重要依 据。
1.1水质评价的内容
水质评价概念 水资源质量的评价,就是根据评价目的、水体 用途、水质特性,选用水质标准、水质指标及评 价方法,对水体质量的优劣程度进行评价的过程。
5.2水资源可利用量评价
01 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可 02 预见的时期内,统筹考虑 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 水,协调河道内与河道外 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 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 可供河道外一次性用水的 最大水量。
水资源量扣除不可能被利 用水量和不可以被利用水 量,就等于我们水资源的 可利用量。
5.2水资源可利用量评价
W Rm Qm Rgm
Rm为山丘区河川径流量;Qm为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 Rgm为山丘区河川基流量。
5.1.2平原区水资源总量 的计算
包括北方平原区、沙漠区、内陆闭合 盆地平原区、山间盆地平原区、山间 河谷平原区、黄土高原台塬阶地区。
平原区地表水资源为当地平原河川径 流量,地下水除了由当地降水入渗补 给,还包括地表水体补给(包括河道、 湖泊、水库、闸坝等地表蓄水体)和 上游山丘区或相邻地区侧向渗入。
水质指标(水质参数)
2.1概念
水质指标:表示水中各种物质的种类、成 分和数量的综合指标,是判断水质的具体 衡量标准。
2.2水质指标分类
物理指标
温度、嗅和味、浑浊度、 透明度、悬浮固体、透明 度等
水环境化学指标
DO、COD、BOD
化学指标
PH、硬度、重金属、氰化 物以及各种常量离子的组 合
生物类指标
5.1.2平原区水资源总量的计算
水资源总量W为:
W Rp Qp (Q表补 Qk Rgp )
Rp——平原区河川径流量; Qp——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 Q表补——地表水渗漏补给量,由河道、湖泊、水库等地表水 体渗漏补给量Q水、渠系渗漏补给量Q渠、田间回归量Q田组成; Qk——侧渗流入补给量; Rgp——平原区降水形成的河川基流量。
3.2.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2.1本标准将排放的污染物按其性质及控制方式分 为二类。 2.1.1第一类污染物: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 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 理设施排放口采样,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达到 本标准要求(采矿行业的尾矿坝出水口不得视为车 间 排放口)。 2.1.2第二类污染物: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其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达到本标准要求。
W RQD
W——水资源总量; R——地表水资源量; Q——地下水资源量; D——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重复水量。
5.1.1山丘区水资源总量的计算
包括山丘区、岩溶山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地表水资源量为当地河川径流量,地下水资源量按排泄量 计算,相当于当地降水入渗补给量,地表水和地小水相互转化 的重复水量为河川基流量。 水资源总量为:
供水基础设施及供水能力 调查统计分析
供水工程的数量和供水能力,分类 分析他们存在的现状情况、主要作 用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供水量调查统计分析
地表水源供水量以实测饮水量或提水量作 为统计依据,无实测水量资料时可根据灌 溉面积、工业产值、实际毛用水定额等资 料进行估算。地下水源供水量是指水井工 程的开采量。
丰、平、枯水期 03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
评价应根据应实 现的水域功能类 别,选取相应类 别标准,进行单
特征明显的水域, 应分水期进行水 质评价。
地表水源地水质评 价的项目应包括表 1中的基本项目、 表2中的补充项目
因子评价,评价
以及由县级以上人
结果应说明水质
民政府环境保护行
达标情况,超标 的应说明超标项 目和超标倍数。
3.3.1地下水环 境质量标准
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 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 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 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将地下 水质量划分为五类:
3.3.2 地下水五类水域功能
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 量。适用于各种用途。
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3.1.2目前我国颁布的水质标准和行业标 准已有几十种,如: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2); 《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 《农业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等。
政主管部门从表3 中选择确定的特定 项目。
4.1水质评价方法——标准评价法
4.1水质评价方法——标准评价法
4.1水质评价方法——标准评价法
水资源总量与水资源可利用量评价
5.1水资源总量评价
在水资源总量计算中,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使河川径流量 中包含了一部分地下水排泄量,而地下水补给量中又有一部分来自于地表水体的 入渗,故不能将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直接相加作为水资源总量,而应扣 除两者之间相互转化的重复水量,即
总大肠菌群落、病原菌、 粪大肠杆菌、病毒等
化学需氧量(COD):是用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
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用氧当量(以mg/L为单位)
表示。它是反映水中有机污染物含量的一个综合指标。
生物化学需氧量 (BOD):又称为生化需氧量,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