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专题十三神秘辉煌的地下宫殿——明定陵共35页文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天寿山南麓,这里环葬着明代 十三个皇帝的陵墓,是我国古代帝陵中保存比较完整的 一处。陵区面积达四十平方公里。(图)十三陵依营建 时间先后依次为:成祖朱棣的长陵、仁宗朱高炽的献陵、 宣宗朱瞻基的景陵、英宗朱祁镇的裕陵、宪宗朱见深的 茂陵、孝宗朱祐樘的泰陵、武宗朱厚照的康陵、世宗朱 厚熜的永陵、穆宗朱载垕的昭陵、神宗朱翊鈞的定陵、 光宗朱常洛的庆陵、熹宗朱由校的德陵、思宗朱由检的 思陵。另外,还葬有皇后23人,皇贵妃1人,以及数十名 殉葬宫人。
(6)棂星门 又叫龙凤门, 火焰牌坊。 龙凤门西北侧,建有行宫,是帝后祭陵时的歇息之处。(现已毁)
(8)长陵陵园 从龙凤门再往北,就是长陵。 神道原属长陵,但当其他陵墓在长陵两侧相继建立起来 以后,都与这条神道相通,成为诸陵所共有,又有“总 神道”之称,这是十三陵的特殊之处。 (9)长陵的东侧建有景陵、永陵、德陵;西侧有献陵、 庆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定陵、昭陵、思陵。 每一个陵园都是一个个布局严谨的建筑群。 (10)每个陵园都由陵门、祾恩门、祾恩殿、明楼、宝城 等组成,宝城之内为高大的封土陵冢,其下是埋葬帝后 的玄宫。 陵门是陵园大门;祾恩门是祾恩殿前的建筑;祾恩殿是祭 祀陵寝的场所,是陵园主要建筑;明楼上有石榜刻陵名 (“定陵”),楼内石碑刻皇帝名号(“神宗显皇帝之陵”); 宝城由围墙围成圆形,内填满黄土,夯筑成宝顶。宝顶下 是埋葬帝后的玄宫(地宫)。
(5)神道及石雕群 碑楼后的大道,叫神道,也称陵道。它 起于石牌坊,穿过大红门,一直通向长陵, 纵贯陵园南北,全 长7公里,沿线设有一系列建筑物,错落有致,蔚为壮观。 神道两旁排列着长达八百米的石望柱、石兽、石人等石像生。 计有狮子四只、獬豸(xiezhi)四只、石象四只、麒麟四只、石 马四只,皆二立二蹲,接着是四武臣、四文臣、四勋臣。每对 石雕间距44米。这组石雕体积庞大,姿态生动,栩栩如生,都 是整块石材精工雕成,件件都是巧夺天工的艺术品。
(2)整个陵园的建筑规制则与其他诸陵无异,依次为陵门、祾 恩门、祾恩殿、明楼和宝城。
(3)定陵的地宫:墓室在宝城封土下面,前有砖隧道、石隧道、金 刚墙,隧道券接地宫。地宫分为前殿、中殿、后殿与左右二配殿, 全部为拱券式石结构,各殿间有石券洞相通,门用整块白石制成。 玄宫连同隧道券前后长87.34米,左右横跨47.28米,总面积1195平 方米(图)。
3.定陵 (1)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 墓,同葬孝端皇后王氏、孝靖皇后王氏。位于十三陵 区中部偏西,大峪山下,东南朝向。 万历皇帝10岁即位,不久就亲自选定陵址,万历十三年 (1586年)开始营建,历时五年完成。陵墓玄宫为石结构, 地面建筑都用名贵楠木,采自我国西南深山。 1956~1958年发掘,后建成定陵博物馆。
(2)龙、虎二山 过了石牌坊,即可看到在神道左、 右有两座小山。东为龙山,形如一条奔越腾挪的苍龙; 西为虎山),状似一只伏地警觉的猛虎。龙、虎分列左右, 威严地守卫着十三陵的大门。 (3)大宫(红)门 坐落于陵区的正南面,门分三洞, 为陵园的正门,从此步入陵园。 大宫门连接着长达40公里的红色围墙,是百姓不可接近 的禁地。(现在这些围墙都早已坍塌) (4)碑楼及四座华表 位于神道中央,是一座歇山重 檐、四出翘角的高大方形亭楼,亭内竖有高6米龙首龟趺 石碑一块,上题“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上有碑文 3500多字。碑亭四隅立有4根白石华表。 碑亭东侧,建有行宫,为帝后前来祀陵时的更衣处。(现 已无存)
前殿澄浆砖(俗名金砖) 铺地; 中殿陈设有万历皇帝和二皇后的汉白玉石神座,神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之前各有一套黄色琉璃五供,五供前有“长明灯”。 后殿设有白石镶边的棺床。棺床中央放置皇帝和二皇 后的棺椁,朱漆而成 , 棺内有墓主尸骨。(棺椁及尸 骨在文革中被焚毁)棺床两端放置26只装满随葬品的 朱漆木箱。 定陵内随葬品共2648件,包括丝织品、衣服 金银器、 玉器、瓷器、首饰、佩品等等类型。 其中万历皇帝的翼善冠用黑纱傅面,后面隆起的“山” 部饰以金制的二龙戏珠,龙身之上各嵌猫眼石2块, 黄宝石2块,红蓝宝石各2块,是明代帝王的常服冠戴。
2.十三陵布局:明十三陵的形制是仿照孝陵而来。长 陵位居正中,余陵分列左右,各陵共设一个牌坊、神 道、石像生等。整体布局由神道和陵园两部分组成。
(1)石牌坊 为陵区前的第一座建筑物,建于1540 年(嘉靖十九年)。牌坊结构为五楹、六柱,宽28.86 米,高约12米。全部用汉白玉雕砌,上刻有龙、云图 纹及麒麟、狮子等浮雕。整个牌坊结构恢宏,雕刻精 美,反映了明代石质建筑工艺的卓越水平。为中国最 大的石坊建筑。
两个皇后共有四顶凤冠,其中一顶六龙三凤冠最为精 致,龙在顶端,口街珠宝,冠的正面有三只展翅凤 凰,用翠鸟羽毛组成枝枝花树、朵朵翠云,将龙凤衬 托起来,如在天宫飞翔一般。每顶凤冠上还镶有珍珠 五千多颗,宝石一百多块,还有众多的珠宝饰物。
(4)定陵的发掘过程: a,1955年10月4日,中国文化界名人郭沫若、沈雁冰、吴晗、 邓拓、范文澜等向政务院递交《关于发掘明长陵的请示报告》; b.文化部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夏鼐提出 反对意见; c.10月9日周恩来批示:同意发掘; d.1955年12月成立了由几位发起人和郑振铎、夏鼐组成的 “长陵发掘委员会”,赵其昌担任发掘工作队队长; e.后决定改发掘规模较小的定陵; 赵其昌到定陵勘探,发现通往地下玄宫的入口,决定由最初发 掘长陵到最终发掘定陵。
f.1956年5月19日成功打开玄宫前殿石门 定陵地下玄宫的入口金刚墙发现并被打开,两扇用整块汉白 玉做成的石门展现出来(每扇大门雕刻着纵横九九八十一枚 乳状门钉,两门相对处的门面上,雕有口衔着圆环的兽头, 称为“铺首”,使石门显得格外庄严和威武),一块石条 (“自来石”:在两扇门关闭时,将石条倚于门后槽内;人 走出后,石条随着石门的关闭慢慢倾斜;待石门完全关闭, 石条也随之滑向两扇门的中央,于是石门得以完全顶死。) 把大门死死顶住,无法打开。考古工作者用一根小手指粗的 钢筋,把顶端弯成半个口字形的“拐钉钥匙”成功开启石门, 进入墓室。
(6)棂星门 又叫龙凤门, 火焰牌坊。 龙凤门西北侧,建有行宫,是帝后祭陵时的歇息之处。(现已毁)
(8)长陵陵园 从龙凤门再往北,就是长陵。 神道原属长陵,但当其他陵墓在长陵两侧相继建立起来 以后,都与这条神道相通,成为诸陵所共有,又有“总 神道”之称,这是十三陵的特殊之处。 (9)长陵的东侧建有景陵、永陵、德陵;西侧有献陵、 庆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定陵、昭陵、思陵。 每一个陵园都是一个个布局严谨的建筑群。 (10)每个陵园都由陵门、祾恩门、祾恩殿、明楼、宝城 等组成,宝城之内为高大的封土陵冢,其下是埋葬帝后 的玄宫。 陵门是陵园大门;祾恩门是祾恩殿前的建筑;祾恩殿是祭 祀陵寝的场所,是陵园主要建筑;明楼上有石榜刻陵名 (“定陵”),楼内石碑刻皇帝名号(“神宗显皇帝之陵”); 宝城由围墙围成圆形,内填满黄土,夯筑成宝顶。宝顶下 是埋葬帝后的玄宫(地宫)。
(5)神道及石雕群 碑楼后的大道,叫神道,也称陵道。它 起于石牌坊,穿过大红门,一直通向长陵, 纵贯陵园南北,全 长7公里,沿线设有一系列建筑物,错落有致,蔚为壮观。 神道两旁排列着长达八百米的石望柱、石兽、石人等石像生。 计有狮子四只、獬豸(xiezhi)四只、石象四只、麒麟四只、石 马四只,皆二立二蹲,接着是四武臣、四文臣、四勋臣。每对 石雕间距44米。这组石雕体积庞大,姿态生动,栩栩如生,都 是整块石材精工雕成,件件都是巧夺天工的艺术品。
(2)整个陵园的建筑规制则与其他诸陵无异,依次为陵门、祾 恩门、祾恩殿、明楼和宝城。
(3)定陵的地宫:墓室在宝城封土下面,前有砖隧道、石隧道、金 刚墙,隧道券接地宫。地宫分为前殿、中殿、后殿与左右二配殿, 全部为拱券式石结构,各殿间有石券洞相通,门用整块白石制成。 玄宫连同隧道券前后长87.34米,左右横跨47.28米,总面积1195平 方米(图)。
3.定陵 (1)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 墓,同葬孝端皇后王氏、孝靖皇后王氏。位于十三陵 区中部偏西,大峪山下,东南朝向。 万历皇帝10岁即位,不久就亲自选定陵址,万历十三年 (1586年)开始营建,历时五年完成。陵墓玄宫为石结构, 地面建筑都用名贵楠木,采自我国西南深山。 1956~1958年发掘,后建成定陵博物馆。
(2)龙、虎二山 过了石牌坊,即可看到在神道左、 右有两座小山。东为龙山,形如一条奔越腾挪的苍龙; 西为虎山),状似一只伏地警觉的猛虎。龙、虎分列左右, 威严地守卫着十三陵的大门。 (3)大宫(红)门 坐落于陵区的正南面,门分三洞, 为陵园的正门,从此步入陵园。 大宫门连接着长达40公里的红色围墙,是百姓不可接近 的禁地。(现在这些围墙都早已坍塌) (4)碑楼及四座华表 位于神道中央,是一座歇山重 檐、四出翘角的高大方形亭楼,亭内竖有高6米龙首龟趺 石碑一块,上题“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上有碑文 3500多字。碑亭四隅立有4根白石华表。 碑亭东侧,建有行宫,为帝后前来祀陵时的更衣处。(现 已无存)
前殿澄浆砖(俗名金砖) 铺地; 中殿陈设有万历皇帝和二皇后的汉白玉石神座,神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之前各有一套黄色琉璃五供,五供前有“长明灯”。 后殿设有白石镶边的棺床。棺床中央放置皇帝和二皇 后的棺椁,朱漆而成 , 棺内有墓主尸骨。(棺椁及尸 骨在文革中被焚毁)棺床两端放置26只装满随葬品的 朱漆木箱。 定陵内随葬品共2648件,包括丝织品、衣服 金银器、 玉器、瓷器、首饰、佩品等等类型。 其中万历皇帝的翼善冠用黑纱傅面,后面隆起的“山” 部饰以金制的二龙戏珠,龙身之上各嵌猫眼石2块, 黄宝石2块,红蓝宝石各2块,是明代帝王的常服冠戴。
2.十三陵布局:明十三陵的形制是仿照孝陵而来。长 陵位居正中,余陵分列左右,各陵共设一个牌坊、神 道、石像生等。整体布局由神道和陵园两部分组成。
(1)石牌坊 为陵区前的第一座建筑物,建于1540 年(嘉靖十九年)。牌坊结构为五楹、六柱,宽28.86 米,高约12米。全部用汉白玉雕砌,上刻有龙、云图 纹及麒麟、狮子等浮雕。整个牌坊结构恢宏,雕刻精 美,反映了明代石质建筑工艺的卓越水平。为中国最 大的石坊建筑。
两个皇后共有四顶凤冠,其中一顶六龙三凤冠最为精 致,龙在顶端,口街珠宝,冠的正面有三只展翅凤 凰,用翠鸟羽毛组成枝枝花树、朵朵翠云,将龙凤衬 托起来,如在天宫飞翔一般。每顶凤冠上还镶有珍珠 五千多颗,宝石一百多块,还有众多的珠宝饰物。
(4)定陵的发掘过程: a,1955年10月4日,中国文化界名人郭沫若、沈雁冰、吴晗、 邓拓、范文澜等向政务院递交《关于发掘明长陵的请示报告》; b.文化部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夏鼐提出 反对意见; c.10月9日周恩来批示:同意发掘; d.1955年12月成立了由几位发起人和郑振铎、夏鼐组成的 “长陵发掘委员会”,赵其昌担任发掘工作队队长; e.后决定改发掘规模较小的定陵; 赵其昌到定陵勘探,发现通往地下玄宫的入口,决定由最初发 掘长陵到最终发掘定陵。
f.1956年5月19日成功打开玄宫前殿石门 定陵地下玄宫的入口金刚墙发现并被打开,两扇用整块汉白 玉做成的石门展现出来(每扇大门雕刻着纵横九九八十一枚 乳状门钉,两门相对处的门面上,雕有口衔着圆环的兽头, 称为“铺首”,使石门显得格外庄严和威武),一块石条 (“自来石”:在两扇门关闭时,将石条倚于门后槽内;人 走出后,石条随着石门的关闭慢慢倾斜;待石门完全关闭, 石条也随之滑向两扇门的中央,于是石门得以完全顶死。) 把大门死死顶住,无法打开。考古工作者用一根小手指粗的 钢筋,把顶端弯成半个口字形的“拐钉钥匙”成功开启石门, 进入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