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南巡对江南地域形象及文化的影响_以南巡御制江南名胜品题为中心_刘欢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家SOCIAL SCIENTIST 2015年10月

(第10期,总第222期)

Oct.,2015(No.10,G eneral No.222)

收稿日期:2015-05-07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江南地域文化的历史演进》(10&ZD069);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1402012C);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十二五”规划课题重点项目(JSNU2014ZD03)

作者简介:刘欢萍(1983-),女,安徽池州人,博士,南京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讲师,从事清代文学文化研究。

乾隆南巡对江南地域形象及文化的影响

———以南巡御制江南名胜品题为中心

刘欢萍

(南京大学历史系,江苏南京210093)

摘要:清代乾隆皇帝曾六度南巡,对江南名胜作有大量品题,包括题咏、命名、题额、撰联等多样形式。从

地域景观角度看,它们构成了江南山水园林的有机成分,发挥着点景、构景及拓境等审美创设作用;从地域文

化角度看,它们提升了江南名胜的声望及知名度,影响江南志书的纂修及其体例,折射了帝制文化从意识形态

层次,对江南民风、文化作出的引导与整肃。南巡是一场塑造与传播江南地域形象的盛典,彰显了王权政治对

地域文化的特殊影响。

关键词:南巡;乾隆品题;江南形象;命名

中图分类号:F590;K928.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15)10-0101-04

房玄龄《晋书》言:“古者帝王莫不巡狩”,中国古代帝王巡狩源远流长。在历代帝王巡游中,清代乾隆皇帝的南巡最为世瞩目。它前后共计6次,首尾相距33年,每次历时100余日;地理上,历经直隶、山东、江苏、浙

江4省,往返水、

陆行程约3000公里。巡幸负载着多重文化内涵,它不仅影响巡游地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生态,且对其自然山水、园林名胜、文物遗产等,发挥着独特影响力。以乾隆南巡而言,它与江南文化生态存在着意义深远的双向互动,同时,它参与了江南地域形象的铸型与传播。一方面,南巡掀起了地方名胜、行宫园林

的修建、

增饰热潮,客观上为江南名胜注入新鲜血液;因帝王“酷爱”,这些江南名胜又被大量“移植”仿建于北方皇室御苑,促进了南北园林的交流融合。另一方面,南巡期间,乾隆帝制有大量江南名胜①品题,它们是一种“有力”的传播媒介,塑造着江南的声望与形象,丰富了其历史文化蕴涵。本文拟以南巡御题为对象,考察它们如何塑造与传播江南形象?探讨其方式、特点、审美创设作用,及特殊的文化史意义。

一、南巡乾隆御制江南名胜品题的多样形式

(一)题诗、撰文

明朝谢榛言:“景乃诗之媒”,乾隆创作了大量写景纪游诗文。空间上,他将南巡途经的扬、镇、苏、锡、常、嘉、湖、杭等一路胜迹,题咏殆遍。频次上,大部分景点屡巡屡赐,催生大量同题之作,以嘉兴南湖烟雨楼而言,乾隆六巡曾八度登临,留下了共计15首纪游诗。

南巡御题有一鲜明特点,即喜以组诗形式集中展现某一景区的风光、胜迹。苏州灵岩,初巡时乾隆赓和沈德潜诗韵,作组诗《灵岩杂咏》五律8首,分咏馆娃宫、响屧廊等八处古迹。此八景乾隆先后5次叠沈韵撰组诗①本文“江南名胜”主要指江南的山水、帝陵、寺庙、道观、行宫园林、私家园林等自然人文景观。101

社会科学家2015年第10期

绘景抒怀。而杭州西湖更胜一筹,《西湖十景》组诗10首,乾隆前后题咏6次;《西湖行宫八景》前后题咏5次。以组诗方式题景,催生了不少“钦定”、“御封”系列景目。如二十七年(1762),乾隆慕名赴龙井观茶,作歌誉之“湖山第一佳”,题组诗《龙井八咏》,将过溪亭、涤心沼等定为“龙井八景”,各题匾额。随后三次南巡,乾隆均赴龙井品茗题诗,“八景”之名因而大振。以组诗形式确定系列景目,一能以规模取胜,颇有超越前人品题之势,二则品题深细,对后人游赏有“指南”之功。

(二)赐名、改名

1.寺庙禅院

乾隆喜幸名寺古刹拈香礼佛,并效法宋代皇帝或颁御书,或赐新名。如扬州慧因寺,旧名“舍利律院”,首巡赐今名;大明寺,四巡赐名“法净寺”。[1]杭州天竺三寺(上、中、下)和惠因寺,先后赐更名“法喜”、“法净”、“法镜”、“法云”。这些题赐,有应寺僧之请,亦有主动赐改的。如五巡,乾隆以杭州普圆院别名“资岩”无所取义,于是为之复原刘宋元嘉时“普圆”古号。

2.园林别墅、亭台楼阁

江南园林、亭台楼阁,尤其行宫,御赐名号颇夥。十六年(1751),驻跸圣因行宫时,乾隆题宫内八景曰“四照亭”、“竹凉处”等。各系诗一首,叙命名缘由。驾幸寒山千尺雪时,题名飞瀑上的阁屋名“听雪”,因为“入望窈且深,宜听静方始”(卷一《听雪阁》)①。不可否认,乾隆部分题名优美、灵动。如,改孤山南范氏别墅“勾留处”名曰“吟香别业”,原名取自白居易诗“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此名过于含蓄,若不悉白诗,无从品味。新名点出了该处以荷香取胜,冠以“吟”字,别具风情。又,改海宁陈氏“隅园”名“安澜”,取“意在安江海”,此名较原名更显宏阔大气;改扬州徐氏别墅“徐工”名曰“水竹居”,新名较原名倍觉优雅别致。当然,此类命名,亦系乾隆标举文雅,在堪称人文渊薮的江南有意以风雅相号召。

3.山石林泉

二十二年(1757),驻跸栖霞时,山有一石名“纱帽峰”,乾隆嫌其俚俗,改名“玉冠峰”,系诗:“僧绍有知应默肯,崔琰何人敢尔能。”(卷六《玉冠峰》)僧绍,即南齐隐士明征君,他屡征不就,隐居栖霞曾达20年。乾隆以“玉冠”替换“纱帽”之名,化俗为雅,并表达了对明僧绍的敬重,对历史的尊重,以此塑造了自己尊重山林之士的帝王形象。同年,乾隆临幸无锡寄畅园,园中一座太湖石峰,形如少女理妆,旧称“美人石”。乾隆认为此峰气势轩昂,不似美人反似“伟丈夫”,遂改“介如”。典出《周易》《豫》卦六二爻辞:“中正自守,其介如石。”御赐名虽不甚合,但地方官慑于皇威、未敢分辨,仍将诗、图建亭刻石。

(三)题额、撰联

匾额、楹联在中国山水园林中,举足轻重。举凡御辇途经的江浙名胜,几乎都曾获御题匾联,造就了一道独特景观:大江南北,矗立了一座座“乾隆御碑亭”。如扬州净香园、九峰园、倚虹园、高咏楼等园,名系三巡所赐,时人建御碑亭,彰显荣耀。御制题额,除整个风景区、园林的题名外,也包括各景点的颜额。如杭州龙井,三巡御题景额“湖山第一佳”、“篁岭卷阿”等。这些题额以精炼的文字点明景题,将景观意境诗意化,更大限度地激发了游人的情思、美感。楹联作为我国特有的民族艺术形式,它“以铿锵的声词,工整的对仗,明快的节奏,饱满的韵律,”[2]传达出名胜无尽的蕴涵。如扬州倚虹园,系士人虹桥修禊之所。乾隆数题楹联,“柳拖弱缕学垂手,梅展芳姿初试嚬”、“钧陶锦绣化工畅,松竹笙簧仙籁谐”。数联以短小篇幅道出了此园的清幽秀丽。

二、南巡御题的特点及其审美创设作用

(一)数量可观、规模称最

御题散落江南各处,部分载入御集、正典、笔记等,统计其确切数目实属匪易。此处谨以《南巡盛典》所载略作管窥。类目上,御书、题匾额计411幅,御书、题楹联计282幅;频率上,一些景观屡巡屡赐、频次极高。择江苏栖霞、金山为例:前者六巡共计题诗119首,题联、额50余幅;后者,六巡共题诗70余首、文1篇,题匾、联38幅。

与乃祖康熙相比,乾隆品题数量远远胜出;与乾隆本人的四方巡幸比,南巡品题数量、规模亦遥遥领先。南巡御题之夥,堪称历代帝王巡游之最。这当然缘于江南名胜多、题材多,可题性高;从接受者看,也缘于江南文士多,之于爱卖炫文采的乾隆,它有广泛的读者市场,因而必须题。御题尤以行宫所获最夥。表层看,这缘于行宫系驻跸之地,获赐便捷;深层看,它可能还缘于帝王在文化思想上的“有所企图”:暂时的驻跸,仅是皇帝一时①为避繁琐,本文引用南巡御制诗文、相关文献,出自《钦定南巡盛典》(清高晋、萨载等编,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一书者,均采用夹注形式,标注卷数篇名。

1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