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独立控制网布设技术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建铁路
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
MHTJ-29标段
(DK1596+550~DK1658+293.5)
隧道独立控制网技术设计方案
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蒙华铁路项目部
二〇一六年五月
目录
一、任务概况 ................................................................................................................................................. - 1 -
二、既有资料 ................................................................................................................................................. - 2 -
三、技术依据 ................................................................................................................................................. - 2 -
四、坐标及高程系统..................................................................................................................................... - 3 -
4.1、平面坐标系统............................................................................................................................... - 3 -
4.2、高程系统 ....................................................................................................................................... - 4 -
五、隧道分布情况......................................................................................................................................... - 4 -
六、人员及仪器配置..................................................................................................................................... - 4 -
6.1、人员配置情况............................................................................................................................... - 4 -
6.2、设备配置情况............................................................................................................................... - 5 -
七、控制网点选埋要求................................................................................................................................. - 5 -
7.1、控制点的选点、埋设要求.......................................................................................................... - 6 -
7.2、控制点的编号............................................................................................................................... - 7 -
八、控制网测量方法及精度指标................................................................................................................ - 7 -
8.1、平面控制网测量方法及精度指标.............................................................................................. - 7 -
8.1.1、洞外平面控制网测量方法及精度指标.................................................................................. - 7 -
8.1.2、洞内平面控制网测量方法及精度指标.................................................................................. - 8 -
8.2、高程控制网测量方法及精度指标.............................................................................................. - 8 -
九、验前贯通误差估算................................................................................................................................. - 8 -
9.1、隧道贯通误差要求....................................................................................................................... - 9 -
9.2、平面验前贯通误差估算 .............................................................................................................. - 9 -
9.2.1、洞外GPS平面验前贯通误差估算 ........................................................................................ - 9 -
9.2.1.1、小于4km的隧道洞外GPS平面验前贯通误差估算 ..................................................... - 9 -
9.2.1.2、大于4km的隧道洞外GPS平面验前贯通误差估算 .................................................. - 10 -
9.2.2、洞内导线平面验前贯通误差估算....................................................................................... - 10 -
9.2.2.1、小于4km的隧道洞内导线平面验前贯通误差估算.................................................... - 10 -
9.2.2.2、大于4km的隧道洞内导线平面验前贯通误差估算.................................................... - 11 -
9.3、高程验前贯通误差估算 ........................................................................................................... - 12 -
9.3.1、洞外高程验前贯通误差估算................................................................................................ - 12 -
9.3.1.1、小于4km的隧道洞外高程验前贯通误差估算............................................................. - 12 -
9.3.1.2、大于4km的隧道洞外高程验前贯通误差估算............................................................. - 12 -
9.3.2、洞内高程验前贯通误差估算................................................................................................ - 13 -
9.3.2.1、小于4km的隧道洞内高程验前贯通误差估算............................................................. - 13 -
9.3.2.2、大于4km的隧道洞内高程验前贯通误差估算............................................................. - 13 -
十、独立控制网的具体实施 ..................................................................................................................... - 13 -
10.1、洞外GPS控制网.................................................................................................................... - 14 -
10.1.1、洞外GPS控制网网形设计 ............................................................................................... - 14 -
10.1.2、洞外GPS测量技术要求.................................................................................................... - 15 -
10.1.3、洞外GPS外业观测要点.................................................................................................... - 15 -
10.2、洞内导线控制网 ..................................................................................................................... - 18 -
10.2.1、洞内导线控制网网形设计 ................................................................................................. - 18 -
10.2.2、洞内导线测量技术要求 ..................................................................................................... - 18 -
10.2.3、洞内导线外业观测要点 ..................................................................................................... - 19 -
10.3、高程控制网.............................................................................................................................. - 20 -
10.3.1、高程控制网网形设计.......................................................................................................... - 20 -
10.3.2、高程控制网测量技术要求 ................................................................................................. - 21 -
10.3.3、高程控制网外业观测要点 ................................................................................................. - 22 -
10.4、测量进度计划及保障措施..................................................................................................... - 24 - 十一、数据处理.......................................................................................................................................... - 24 -
11.1、洞外GPS控制网.................................................................................................................... - 24 -
11.1.1、数据处理流程...................................................................................................................... - 25 -
11.1.2、基线解算及网平差处理指标............................................................................................. - 25 -
11.1.3、基线向量网平差.................................................................................................................. - 26 -
11.2、洞内导线控制网 ..................................................................................................................... - 27 -
11.2.1、数据处理流程...................................................................................................................... - 27 -
11.2.2、数据处理指标...................................................................................................................... - 28 -
11.2.3、导线网平差 .......................................................................................................................... - 28 -
11.3、高程网数据处理 ..................................................................................................................... - 29 -
11.3.1、外业观测数据检核.............................................................................................................. - 29 -
11.3.2、偶然中误差、全中误差计算............................................................................................. - 30 -
11.3.3、高程网平差 .......................................................................................................................... - 30 - 十二、控制网测量评判方法及标准......................................................................................................... - 31 - 十三、控制测量成果上报.......................................................................................................................... - 32 -
13.1、原始数据.................................................................................................................................. - 32 -
13.2、测量报告编制.......................................................................................................................... - 32 - 十四、测绘资质、人员资质及仪器检定证书........................................................................................ - 34 -
14.1、测绘资质证书.......................................................................................................................... - 34 -
14.2、主要人员资格证书................................................................................................................. - 34 -
14.3、仪器检定证书.......................................................................................................................... - 35 -
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MHTJ-29标隧道独立控制网技术设计方案
一、任务概况
1、工程概况
新建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MHTJ-29标位于湖南省浏阳市,自DK1596+550至DK1658+293.5,正线长61.412km,线路大致东西走向,依次穿越溪江乡、古港镇、三口乡、官渡镇至张坊镇结束,由中铁十五局集团承建,管段内共有隧道21座,共计14579.16延米。

2、任务来源
根据相关规范要求,我单位负责对标段内的长大隧道进行独立控制网布设,测量工作由集团公司计量测试中心负责组织实施。

3、工作内容
(1)平面独立控制网布设
包括洞外GPS网布设和洞内导线控制网布设及贯通误差估算。

(2)高程独立控制网布设
包括洞外和洞内高程控制网布设及贯通误差估算。

(3)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制。

4、执行单位及时间
(1)执行单位:
集团计量测试中心承担本段隧道独立控制网的测量工作,南京测绘勘察院为专业协作单位,测绘资质证书附件。

(2)布设起讫时间:
洞外布设时间,计划为2016年4月5日至2016年5月31日。

洞内布设时间,根据实际施工进度进行逐步布设。

二、既有资料
1、《新建蒙华铁路岳阳至吉安段精密测量控制网技术总结》【20 16年1月】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2、《新建蒙华铁路岳阳至吉安段精密测量控制网测量成果表》【2016年1月】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3、《新建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MHTJ-29标精密工程控制网复测技术总结报告》【2016年4月】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三、技术依据
测量中严格执行以下规范及规定:
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601-2009);
2、《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101-2009);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4、《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TB10054-2010);
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6、《关于进一步规范铁路工程测量控制网管理工作的通知》(铁建设[2009]20号);
7、《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
8、相关设计文件及蒙华公司要求。

四、坐标及高程系统
4.1、平面坐标系统
为了满足隧道施工贯通需要并考虑施工使用的简便,根据《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要求,独立控制网的平面独立坐标采用原设计坐标系,其投影变形满足10mm/km,其相关参数如下:
1、DK1501+100—DK1603+000段相关参数如下:
长半轴a=6378137.0m;扁率1/f=298.257222101;
中央子午线为113°30′;投影面大地高100m,高程异常-15m。

2、DK1603+000—DK1657+200段相关参数如下:
长半轴a=6378137.0m;扁率1/f=298.257222101;
中央子午线为113°50′;投影面大地高150m,高程异常-12m。

3、DK1657+200—DK1776+700段相关参数如下:
长半轴a=6378137.0m;扁率1/f=298.257222101;
中央子午线为114°45′;投影面大地高100m,高程异常-10m。

4.2、高程系统
高程系统采用原设计高程系统,即1985国家高程基准。

五、隧道分布情况
表5.1 隧道分布情况统计表
六、人员及仪器配置
6.1、人员配置情况
洞外布网由集团公司计量测试中心负责组织实施,南京测绘勘察
院为专业协作单位,测绘资质证书见附件。

共26人参与,分1个GPS测量小组和3个水准测量小组,主要人员及分工见下表6.1,主要人员资格证书详见附件。

洞内布网根据施工进展情况增设人员进行。

表6.1 主要人员配置表
6.2、设备配置情况
洞外布网采用9台标称精度为5+1ppm的天宝5800系列GPS 接收机和3台天宝DINI03电子水准仪,主要仪器见下表6.2。

洞内布网根据施工进展情况逐步增设仪器。

表6.2 主要仪器配置表
详见附件。

七、控制网点选埋要求
7.1、控制点的选点、埋设要求
(1)、每个隧道施工洞口应埋设平面点、高程点各不少于3个,平面点和高程点可以共桩埋设,也可分别埋设。

(2)、洞外平面点中的进洞联系边(置镜点与后视点、检核点)原则上以500m为宜,当施工现场受限时应不短于300m。

洞内平面控制点直线地段每400m布设一对;曲线地段,因半径较小(多为1200m、1600m)且隧道断面较小,因此按照每200-300m布设一对,具体根据现场情况布设,但不应短于200m,高程点与平面点共桩埋设。

(3)、点位应埋设在稳固可靠且不易被施工破坏的区域内,以便于长期保存,进洞点应方便进洞测量,洞外平面点应兼顾GPS外业测量的观测条件要求。

(4)、洞外控制点的埋标按照图7.1的要求进行埋设,标志采用不锈钢制作。

洞内控制点埋设于隧道底板或仰拱上,采用钻孔埋设,钻孔深度不小于30cm,钻孔直径不小于7cm,标志采用不锈钢制作。

图7.1 控制桩埋设示意图
(5)、应保证控制网外业测量开始前20天完成埋设工作,以便标志埋设后混凝土有足够稳定时间。

(6)、标志埋设时应拍照存档,并制作点之记。

7.2、控制点的编号
控制桩统一编号:MHDL001……,含义为“蒙华铁路独立网”+“序号”。

标志埋设时一并标识。

八、控制网测量方法及精度指标
8.1、平面控制网测量方法及精度指标
8.1.1、洞外平面控制网测量方法及精度指标
洞外平面控制网测量采用GPS方法测量,其相关要求见表8.1、8.2:
表8.1 洞外控制测量要求
测量测量方法测量等级隧道长度平均边长洞口联系边方向边长相对
表8.2洞外控制网GPS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
8.1.2、洞内平面控制网测量方法及精度指标
洞内平面网测量采用导线方法测量,其相关要求见表8.3、8.4:
表8.3 洞内控制测量要求
表8.4 洞内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8.2、高程控制网测量方法及精度指标
洞外、洞内高程控制网测量均采用二等水准方法测量,其相关要求见表8.5:
表8.5 高程测量精度要求(mm)
i
为测段水准测量测站数,当山区水准测量每公里测站数n≥25站以上时,采用测站数计算高差测量限差。

九、验前贯通误差估算
9.1、隧道贯通误差要求
隧道平面、高程控制网应根据贯通误差要求进行隧道平面、高程贯通误差计算,隧道洞外、洞内平面、高程控制测量误差对贯通面上的贯通误差影响应满足表9.1要求:
表9.1 隧道贯通误差规定
9.2、平面验前贯通误差估算
9.2.1、洞外GPS 平面验前贯通误差估算
GPS 洞外控制网验前横向贯通中误差估算按下式进行:
2
2
222m *m *⎪⎪⎭⎫
⎝⎛+⎪⎪⎭⎫ ⎝⎛++=ρϕρθααC C J J C
J COS L COS L m m M 式9.1
式中:c J m m 、---进、出口GPS 控制点的Y 坐标误差;
C
J L L 、---进、出口GPS 控制点至贯通点的长度;
C
J m m αα、---进、出口GPS 联系边的方位中误差;
ϕα、---进、出口控制点至贯通点连线与贯通点线路切线的夹角。

9.2.1.1、小于4km 的隧道洞外GPS 平面验前贯通误差估算 对于长度小于4km 的隧道,从统计表5.1有:小于4km 的最长隧道为官渡隧道长2027m ,因此重点对该隧道进行分析,按式9.1计算有:
2
2
2
2
2
2062657.1*150********.1*1500008.0008.0⎪
⎭⎫
⎝⎛+⎪⎭⎫ ⎝⎛++=M =0.000434
则外M =20.8mm<限差30mm ,由此可见本洞外GPS 控制网设计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9.2.1.2、大于4km 的隧道洞外GPS 平面验前贯通误差估算 对于长度大于4km 的隧道,从统计表5.1有:我标段最长隧道为张坊隧道长5.755km ,按式9.1计算有:
2
2
2222062653.1*30002062653.1*300001.001.0⎪
⎭⎫
⎝⎛+⎪⎭⎫ ⎝⎛++=M =0.000915
则外M =30.2mm<限差40mm ,由此可见本洞外GPS 控制网设计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9.2.2、洞内导线平面验前贯通误差估算
洞内导线控制网验前横向贯通中误差估算按下式进行:
yl
y m
m
M 2
2+=β
; 式中:x y R m m 2∑=
ρ
β
β ,y l
yl d l
m m 2∑=
式9.2
其中:βy m ---测角误差影响在贯通面上产生的横向中误差;
yl m ---测边误差影响在贯通面上产生的横向中误差; βm ---控制网设计的测角中误差;
x R ---控制网各点至贯通面的垂直距离; l
m l
---控制网设计的边长相对中误差; y d ---控制网各边在贯通面上的投影长度。

9.2.2.1、小于4km 的隧道洞内导线平面验前贯通误差估算 对于长度小于4km 的隧道,从统计表5.1有:我标段小于4km
的最长隧道为官渡隧道长2027m,且该隧道大部分位于半径1600m 的曲线上,因此重点对该隧道进行分析,按式9.2计算有:
2
2222222221060760560360160402404407401040206265
8
.1+++++++++=
βy m
=0.01757m 。

(
2222222
29984.74988.04601.170536.425526.816620.81*500001+++++⎪⎭
⎫ ⎝⎛=yl
m
)
2
2224776.1348964.796794.563417.32++++,则
=
yl m 0.004204m 。


2
20.0042040.01757+=内M =18.1mm 。

因洞内布设双导线网,因此
内内实M M 22=
=12.8<限差40mm ,
由此可见本洞内导线控制网设计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9.2.2.2、大于4km 的隧道洞内导线平面验前贯通误差估算 对于长度大于4km 的隧道,我标段最长隧道为张坊隧道长5.755km ,进口700m 位于半径1200m 曲线上,按式9.2计算有:
(
++++++++⎪⎭
⎫ ⎝⎛=2
22222222
2200600100014001800220026003000*2062653.1β
y m
)
2
222222224008001200160020002400260028003000++++++++

=
βy m 0.050953m 。

2
222211.71251.538624.937657.472588.41551000001
++++=
yl m =0.00109
m

2
20.001090.050953+=内M =0.050965m 。

因洞内布设双导线网,因此
内内实M M 22=
=36.038mm<限差
50mm ,由此可见本洞内导线控制网设计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9.3、高程验前贯通误差估算
洞外、洞内高程贯通中误差均按下式计算:
L M M h ∆∆= 式9.3
式中∆M ---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L---高程线路长度。

9.3.1、洞外高程验前贯通误差估算
9.3.1.1、小于4km 的隧道洞外高程验前贯通误差估算 对于长度小于4km 的隧道,从统计表5.1有:我标段小于4km 的最长隧道为官渡隧道长2027m ,考虑山区道路绕行,因此洞外高程控制网水准线路取3倍绕行系数,则L=6.081km ,带入式9.3有:
081.6*1h =∆外M =2.47mm<限差18mm ,由此可见本洞外高程控
制网设计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9.3.1.2、大于4km 的隧道洞外高程验前贯通误差估算 对于长度大于4km 的隧道,从统计表5.1有:我标段最长隧道为张坊隧道长5.755km ,考虑山区道路绕行,因此洞外高程控制网水准线路取3倍绕行系数,则L=17.265km ,带入式9.3有:
17.265*1h =∆外M =4.16mm<限差18mm ,由此可见本洞外高程
控制网设计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9.3.2、洞内高程验前贯通误差估算
9.3.2.1、小于4km 的隧道洞内高程验前贯通误差估算 对于长度小于4km 的隧道,从统计表5.1有:我标段小于4km 的最长隧道为官渡隧道长2027m ,考虑进洞线路,取L=1.2km ,带入式9.3有:
2
.1*1=∆h M 内*2=1.55mm<限差17mm ,由此可见本洞内高程
控制网设计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9.3.2.2、大于4km 的隧道洞内高程验前贯通误差估算 对于长度大于4km 的隧道,从统计表5.1有:我标段最长隧道为张坊隧道长5.755km ,考虑进洞线路,取L=3.1km ,带入式9.3有:
2
*3.1*1h =∆内M =2.49mm<限差17mm ,由此可见本洞内高程
控制网设计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本隧道独立控制网设计无论是平面还是高程的洞内、洞外验前贯通误差均小于限差要求,满足《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要求,说明本控制网技术设计合理、可靠、可行。

十、独立控制网的具体实施
遵照《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要求和本方案的技术设计标准:洞外平面控制网,小于4km的隧道采用三等GPS 进行施测,大于4km的隧道采用二等GPS进行施测;洞内导线控制网,小于4km的隧道采用三等导线进行施测,大于4km的隧道采用隧道二等导线进行施测;洞外、洞内高程控制网均按照二等水准进行施测。

洞外控制网,全线一次布网、统一测量,分隧道整体平差。

洞内控制网根据施工进展实际情况,逐步布设。

使各隧道控制点精度、密度满足现场施工测量需要,确保各隧道贯通误差满足规范要求。

布网所使用的各种测量仪器设备均应经省级及以上法定计量检定部门检定合格并在检定有效期内。

仪器设备进场后,按规范要求统一进行了常规检查,所有仪器设备的精度及其技术状态应满足要求。

10.1、洞外GPS控制网
10.1.1、洞外GPS控制网网形设计
隧道洞外平面GPS控制网由洞口子控制网和洞口子网间的联系网组成。

洞口子网由三角形、大地四边形、中点多边形等强度较高的网形构成,子网内相互通视的边采用GPS直接观测基线,联系网均由图形强度较高的大地四边形构成。

每个洞口子网应包含1个以上CPI(CPII)点,以供约束平差时选取约束条件并提供相互检核数据。

洞外GPS控制网示意图如下:
图10.1 洞外GPS控制网形示意图
10.1.2、洞外GPS测量技术要求
小于4km的隧道洞外GPS控制网采用三等GPS进行施测,大于4km的隧道洞外GPS控制网采用二等GPS进行施测。

测量时采用边(网)联接方式构网,形成由三角形或大地四边形组成的带状网,具体测量技术要求见表10.1。

表10.1 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10.1.3、洞外GPS外业观测要点
(1)外业作业前,做好观测人员培训和仪器准备工作,根据设计所确定的作业模式,在接收机或控制器上设置作业参数,参与作业的接收机所设制的参数应相同,确保进入测区的正常使用。

(2)作业前,光学对点器与基座必须严格检查校准,在作业过程中应经常检查保持正常状态。

设站时,对中误差不大于1mm。

(3)观测组必须严格遵守调度命令,按规定时间同步观测。

当没按计划到达点位时,应及时通知其他各组员,并经观测计划编制者同
意后对观测时段作必要调整,观测组不得擅自更改观测计划。

(4)作业间歇期间,接收机设有专人维护保管,并在作业前充足电池,将仪器及其附件装于专用仪器箱中。

为保证观测中仪器的安全,仪器管理实行个人负责制,对每台仪器进行编号,自工程开始直至工程结束,每个作业组或作业人员均使用同一台套仪器(包括主机、天线、传输电缆、电池及基座等),做到责任分明。

当出现特殊情况需要重新调配人员时,由调度人员做出统一安排。

(5)天线安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天线应利用精密对点器和脚架严格对中、整平,正确量取至厂商指定的天线参考点高度,并须获得厂商提供的参考点至天线相位中心的改正常数,以便于在随后的数据处理中精确计算天线高。

②天线定向标志宜指向正北方向。

(6)天线高在每个时段的测前(必须在开机之前)和测后(必须在关机之后)各量取一次,两次量取天线高应在相同的位置。

天线高应从天线的三个不同方向(间隔120°)量取,或用接收机天线专用量高器量取。

每次在三个方向上量取的天线高误差应不大于±2mm,否则应重新对中、整平。

任一方向上在观测前、后两次量取的天线高误差应不大于±2mm,否则认为在观测过程中天线发生变动,该时段作废。

(7)同一时段的观测过程中不得关闭并重新启动仪器,不得改变仪器的参数设置,不得转动天线位置。

在有效观测时段内,如中途断电,则该时段必须重测。

因观测环境及卫星信号等原因造成数据记录中断累计时间超过25min,则该时段重测。

(8)观测时做到人不离岗,观测过程中严密监视电池和接收机情况并记录于外业观测手簿上,以便于内业人员数据处理。

观测人员严格禁止周围无关人员接近甚至触摸仪器,以保护作业人员和仪器的安全进而保证观测的正常进行。

(9)注意仪器各部件的正确连接,禁止在硬度大的粗糙表面上拖拽电缆等违规操作。

搬站时卸下的电缆不要把接头随意安放在地上,以避免泥土、沙子或水把电缆搞坏而影响使用。

(10)每个测站对中整平后对光学对点器旋转180度检查;在两个时段之间不需要搬站的测站均把基座转动180度后重新对中整平,以防止对中整平粗差的出现。

(11)在作业过程中,不应在天线附近使用无线电通讯。

当必须使用时,对讲机、手机应距天线10m以上,车载电台应距天线50m以上。

(12)测站上所有规定的作业项目经认真检查均符合要求,记录资料完整无缺,将点位恢复原状后方可迁站。

(13)同步作业图形之间采用边联结的方式,并做到有较强的图形结构,确保了该网的高精度和高可靠性,迁站方式如下图所示。

图10.2 迁站示意图
10.2、洞内导线控制网
10.2.1、洞内导线控制网网形设计
隧道洞内导线控制网布设成双导线网,根据施工进展情况依次自洞口向洞内延展,进洞联系边应选择验后精度高、贯通误差影响小的边。

洞内导线控制网示意图如下:
图10.3 洞内导线控制网形示意图
10.2.2、洞内导线测量技术要求
小于4km的隧道洞内导线控制网采用三等导线进行施测,大于4km的隧道洞内导线控制网采用隧道二等导线进行施测。

全站仪采用带有自动照准、自动记录功能的,测角精度不低于1″,测距不低于1mm+2ppm的全站仪,水平角采用方向观测法,具体测量技术要求见表10.2、10.3、10.4。

表10.2 洞内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测角中误
差(")
测距相对
中误差
方位角闭
合差(")
导线全长相对
闭合差
测回数
0.5" 1"
隧道二等 1.3 1/250000 2.6n1/100000 6 9 三等 1.8 1/150000 3.6n1/55000 4 6 表10.3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技术要求
仪器型号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内2C互差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
0.5"4"8"4"
1"6"9"6"
表10.4 导线边长测量限差
控制网等级测距仪精
度等级
每边测回数一测回读数较
差限差(mm)
测回间较差
限差(mm)
往返观测平
距较差限差往测返测
隧道二等
I 4 4 2 3 II 4 4 5 7
三等
I 2 2 2 3 II 4 4 5 7
10.2.3、洞内导线外业观测要点
导线测量数据使用电子手簿记录,导线边应离开障碍物1m 以上,数据微机传输整理。

数据采集软件可采用机载“多测回测角”软件,也可采用CPIII控制网测量中成熟的自动化数据采集软件。

实施测量过程中,在每一观测站进行测量前,应准确量取温度、气压、仪器高以及照准点棱镜高,准确无误输入全站仪多测回测角程序中,才开始进行测站数据的测量。

配套的气象采集设备采用:DHM2型温度计,标称精度±0.5℃;DYM3型气压计标称精度±5hpa。

全站仪、棱镜均应采用木质三脚架和基座进行精确对中、整平,对中器对中误差应不大于1mm。

平面观测前,应对全站仪进行检验和校正,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望远镜光学性能的检验。

(2)调焦镜运行正确性的检验。

(3)照准部旋转是否正确的检验。

照准部旋转轴正确,各位置气泡读数较差不应超过一格。

(4)垂直微动螺旋使用正确性的检验。

(5)照准部旋转时仪器底座稳定性的检验。

(6)水平轴倾斜误差(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的检验,DJ1型仪器不应超过10″。

(7)视准轴误差(2C,视准轴不与水平轴正交所产生的误差)的检验,DJ1 型仪器不应超20 ″。

(8)竖盘指标差的检验,DJ1 型仪器不应超8 ″。

(9)对中器的检验和校正。

对中误差不应大于1mm。

(10)测距加常数及棱镜常数的检验。

每站测量时,应随时对2C互差、归零差、垂直角指标差和测距较差等精度指标进行检查,对超限的测站及时返测。

10.3、高程控制网
洞外、洞内高程控制网测量均采用二等水准方法测量。

10.3.1、高程控制网网形设计
洞外高程控制网采用二等附合水准线路,自隧道进口线路二等水准基点起测,依次联测完进口高程控制桩后,延最小绕行路线至隧道
出口,再依次联测出口高程控制桩,最后闭合至出口线路二等水准基线,当隧道中部有线路水准基点时应一并联测。

示意图如下:
图10.4 洞外高程测量网形示意图
洞内高程控制网采用二等支水准线路,自洞外高程控制点起测,根据施工进展情况,以支水准网的形式向洞内引测洞内高程控制点,示意图如下:
图10.5 洞内高程测量网形示意图
10.3.2、高程控制网测量技术要求
高程控制网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施测中严格执行《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中的有关规定,统一使用标称精度0.3mm/km的电子水准仪,用配套3m铟瓦条码水准尺、尺垫,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检校合格,自动观测记录,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每一测段应为偶数测站结束,每两点为一测段进行原始数据输出,一条路线的往返测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进行。

主要技术要求、观测限差按表10.5、10.6、10.7执行:
表10.5 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表10.6 水准测量观测限差(mm)
表10.7 水准测量数据取位要求
10.3.3、高程控制网外业观测要点
10.3.3.1观测的时间和气象条件
水准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而稳定时进行,下列情况下不应进行观测:
日出后与日落前30min内;太阳中天前后各约2h内;标尺分划线的影像跳动剧烈时;气温突变时;风力过大而使标尺与仪器不能稳定时。

10.3.3.2设置测站
(1)根据路线土质情况选用尺桩(质量不轻于1.5kg、长度不短于0.2m)或尺台(质量不轻于5kg)作转点尺承,并辅以专门的尺撑,以保证标尺稳定、铅直。

(2)测站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等按表8.2.1规定执行。

10.3.3.3测站观测顺序和方法
每一测段均应为偶数测站结束,每一测站的观测顺序如下:奇数站为“后-前-前-后”,偶数站为“前-后-后-前”。

一组往返测安排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互换前后尺再进行观测。

一个测站操作程序如下(以奇数站为例):①整平仪器;②望远镜对准后视标尺,用垂直丝照准条码中央,精确调焦至条码影像清晰,测量并记录;③旋转望远镜照准前视标尺条码中央,精确调焦至条码影像清晰,测量并记录;④重新照准前视标尺,测量并记录;⑤旋转望远镜照准后视标尺条码中央,精确调焦至条码影像清晰,测量并记录。

⑥显示测站成果,测站检核合格后迁站。

10.3.3.4观测中应遵守的事项
观测前,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下30min,并在使用前进行预热,预热不少于20次单次测量。

每一测段的往测与返测,其测站数均应为偶数。

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支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

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的三脚架时,应使其中的两脚与水准路线的方向基本平行,而第三脚则依次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