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现句语法特点分析
存现句——精选推荐
![存现句——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fe306971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3d.png)
存现句存现句1.存现句含义存现句,指的是说明某处或某时有某⼈物存在、出现、消失的句⼦。
如:①河⾥漂着两只船。
(存在)②前⾯来了两个客⼈。
(出现)③昨天⾛了两个陌⽣⼈。
(消失)这类句⼦在结构上⼤都可以分为三段:⾸段是⼀个表⽰时间或者处所意义的名词性成分,如上边三例中的“河⾥”和“前⾯”和“昨天”。
中段是⼀个表⽰“出现”、“存在”或“消失”意义的词语,如其中的“漂”、“来”和“⾛”,称为“隐现动词”。
末段通常是⼀个表⽰“出现”、“存在”或“消失”意义的实体名词,如上述三例中的“两只船”、“两个客⼈”和“两个陌⽣⼈”。
2.存现句的种类汉语的存现句可以根据句中动词的种类分别为以下两个种类:(1)以上述①为代表,句中动词表⽰“存在意义”,整个句⼦具有“存在”意义的“存在句”。
(2)以上述②、③为代表,句中动词表⽰“出现”、“消失”意义⽽整句表⽰“隐现”意义的“隐现句”。
下边分别描述。
(1)存在句及其特征a.存在句存在句,是说明某处存在某⼈、物的句⼦。
基本结构是:某处+存在动词+某⼈、物如:①墙上挂着⼏幅画。
②桌⼦上有⼏本书。
③路西边是⼀⽚草地。
b.特征存在句的特征说的是其主要结构成分的特征。
可以从以下三个⽅⾯进⾏描写。
b1. “V存在”:通常是表⽰“安置”意义的动词,如“挂、摆、放、刻、插、堆、穿写、画”等等。
“V存在”之后通常附带“着”,表⽰存在,如上述例①。
也有时附带“满”,表⽰“尽是、全是”等意义。
如:④天空上缀满了⼩星星。
还有时,“V存在”后边加“了”,⽤法和加“着”⼀样,“着”和“了”可以互换。
如:⑤墙上挂着(了)⼏幅画。
⑥四周围着(了)⼏⼗个⼈。
偶尔也有V后不加助词的例⼦:⑦条案前⽴⼀张红⽊⽅桌。
但很明显,这种例⼦的⾃⽴性显然也⽐以上⼏种句⼦差,它出现的前后⼀定还存在其他句⼦。
b2. 宾语通常是⽆定的,⽽且通常不是单个的名词:它⼀般由“⼀个”或“⼏个”意义的数量词语来修饰。
如上述⑤、⑥:⑤墙上挂着(了)⼏幅画。
[精彩]存现句探析
![[精彩]存现句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03375b1a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4f.png)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Wuxi Institute of Commerc e2009年2月第9卷第1期Feb.2009Vol.9No.1[收稿日期]2008-11-20[作者简介]余荣宝(1973-),男,湖北谷城人,讲师,教务处副处长。
存现句探析余荣宝1,魏红2(1.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襄樊441050;2.襄樊电视台,湖北襄樊441021)[摘要]1942年吕叔湘提出了“存在句”的概念,多年来,语法学界对存现句进行了研究,但是无论是存现句的范围、分类还是它的结构特点都还存在着诸多分歧。
文章从语体学、修辞学的角度对存现句的范围、分类、特点及结构形式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存现句;存在;隐现[中图分类号]H 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806(2009)01-0109-04存现句是由表示某个处所存在某一事物或人,以及某个处所或某一时间有某种事物或人出现或消失的句子。
它是存在句和隐现句的合称。
一、存现句的范围1942年,吕叔湘提出了“存在句”的概念,他认为“‘不好!有贼!’‘玫瑰花有红的,有白的。
’”[1]这样的句子是“存在句”,它们有“纯粹的存在意义”。
后来,吕叔湘又认为存在句还包括这样的句子:(1)晚饭有了,可送不送?(2)我有一本书。
张静(1980)也持有相同意见。
李临定(1986)则将下列句子也列入存现句:(3)他在屋子里站着(呢)。
(4)我们已经去了两个人了。
下面的句子语法学界一致认为是存现句:(5)玻璃上刻有精致的花纹。
(6)窗子前面是一个小小的花园。
(7)台上坐着主席团。
(8)东隔壁店里午后走了一帮客。
笔者以为,一个完整的存现句应符合两个条件:结构特点和语义。
存现句的基本构造分为三部分:前段、中段和后段。
前段一般是表示处所或时间的词语;中段是表示具有存在、出现、消失意义的动词或动词性词语;后段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名词性词语。
也有的存现句中段空缺,只有前段和后段。
现代汉语存现句式及其语义特征分析
![现代汉语存现句式及其语义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f8ba524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55.png)
现代汉语存现句式及其语义特征分析覃俊珺【摘要】In modern Chinese existential sentences are special sentence patterns, NP (space) + VP + NP being a construct. According to auxiliaries they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two smaller categories: " NP (space) + VP + Le + NP " and "NP(space) + VP + Zhe + NP". Both patterns indicate a continuation of event-caused state, yet the former stresses the telicity and change of state more while the latter only indicates a continuation of state or event rather than the completion of event.%在现代汉语中,存现句是一类特殊的句式,其句式格局为"NP空间 +VP + NP",可视作一种构式.根据所带时态助词的不同,存现句式又可分为两个小类:"NP空间 +VP+ 了 +NP"和"NP空间+VP +着+NP".这两类句式都表示一个事件造成的状态的持续,但是前者更强调事件的完结性和状态的变化,后者只表示状态或事件的持续,不关注事件的完成.【期刊名称】《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8(000)002【总页数】12页(P115-126)【关键词】存现句;构式;时态助词;语义特征【作者】覃俊珺【作者单位】山西大学文院山西太原 0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09.4一、引言汉语中有一类特定的句式用于描述事物在空间中的状况,一般称之为存现句,其句式格局为“NP空间+VP+NP”,如:(1) 门口有两个人。
存现句概说
![存现句概说](https://img.taocdn.com/s3/m/33f8b729700abb68a882fbd5.png)
存现句概说存现句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很有特色的句子。
自20世纪50年代起,有很多人对存现句的分类、构成、句式特点等作过分析和研究。
本文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对存现句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标签:存现句存在句隐现句时间词语处所词存现句,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很特殊的句型。
从意义上来说,存现句是指表示某个处所存在着某一事物,以及某个处所、某个时间有某种事物出现或消失的句子;从形式上说,存现句是指句首为表示处所或时间的词语,而表示存在、出现或消失的人或事物的名词总是位于谓语动词后的句子。
存现句主要由所表达的意义得名。
吕叔湘先生在《中国文法要略》中把这类句子称之为“存在句”,把它归为有无句中的一种。
1957年8月,陈庭珍发表在《中国语文》上的《汉语处所词做主语的存在句》一文,第一次把存在句作为一个专论文,从而拉开了对存现句研究的序幕。
一、关于存现句的分类存现句一般可分为三段,前段(又称A段),中段(又称B段),后段(又称C段)。
前段是表示空间或时间的词语,中段是动词,后段是名词性词组,其格式为:时间、空间词语+动词+名词性词组。
关于存现句的分类,目前语法界基本认为可分为两大类,即存在句和隐现句两种。
二者结构形式上大致相同,但多少也有些差别。
李临定在《现代汉语句型》中就其差异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简单列表如下:句型前段中段后段存在句前段的处所词为名词方位词、方位词或表处所的名词、指代词。
处所词前可有“在”。
中段的动词,经常带“着”,也可带“了”,也可两者皆不带,大多数动词都是静态的。
后段的名词语一般多有数量词,名词语是无定的,但有时例外。
隐现句前段是处所词,也可为时间语;处所语多数可以有介词“从”,有的可以有介词“在”,有的则两者皆无。
中段的动词主要是趋向动词和动趋组合。
动词经常带“了”。
大多数动词是动态的。
后段的名词性词组一般有数量词,是无定的。
有时也例外,名词性词组也可无数量词,还可以是专有名词。
王智杰从存现句的构成成分着眼,将其分为完整型和非完整型两大类。
存现句
![存现句](https://img.taocdn.com/s3/m/8c9de12c482fb4daa58d4bd3.png)
语言学第五小组
存 现 句
存 现 句
一、存现句的定义 二、存现句分类
三、存现句的结构特点
四、存现句使用的条件限制
五、课后练习
一、存现句的定义 定义:
存现句是表示 某处∕某时——存在∕出现∕消失——某人∕某物 的一种句子。 存现句的基本格式为 :时间∕地点词语+动词+人∕物名词 ①花丛里飞来了一只小蜜蜂。 ②花丛里飞着一只小蜜蜂。 ③花丛里飞走了一只小蜜蜂。 (出现) (存在) (消失)
靠墙排着一支很长的队伍。
(6)表示处所的代词。例如:这里 这里住着两百多口人。 4.时间词语 存现句中的时间词语一般包括时间名词和其他表示时间的 词组。例如: 最近 后天 前年以来 一个月前 两年以前 十年后 刚才 那里 这边 那边
两年以前新建了许多高楼。
(二)、存现句句中谓语动词的特点 1、存现句句中谓语动词特点概说 2、存现句中存在句谓语动词的特点 3、存现句中隐现句谓语动词的特点
①床上躺着一个人。 ②牌子上写着:“请不要吸烟” ③桂林驻扎着一支军队。
b
动态存在句中的谓语动词,表示动作持续时的状态。例如:
“飞”、“盘旋”、“运行”、“飘舞”、“飘扬”、“奔 驰”、“闪动” ①空中飘扬着鲜艳的红旗。 ②马路上奔驰着许多小汽车。
(2)存在句有时可以没有动词,谓语部分只有名词短语。 ①屋外一片树林。 ②封面上几行漂亮的汉字。
B 非完整型
1、结构模式: B+C
来客人了。 (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
2、结构模式: A(非介词词组)+C
天空中一轮明月。 (主谓句、名词性主谓句)
3、结构模式: A(介词词组)+C [靠窗]一张写字桌。 (非主谓句、名词性非主谓句)
汉英存现句结构的对比分析
![汉英存现句结构的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2e6e7b465ce0508763213a7.png)
(16)(在)胡同里跑着一辆车。 (17)(在)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男人的形象。 这种情况也是由汉语的意合特点和语言的经济原则 决定的。因此,汉语中的大多数存现句句首的处所都不再 保留介词“在”。如果保留,则凸显的是“在”在语篇中 集中视觉、话题转换、提示焦点变化的作用。如果句首介 词省掉之后不能准确说明事情发生的处所,介词就必须保 留,如例(14)、(15)的介词“靠”“迎”。 第二,是英汉两种语言的认知特点不同。相比较而 言,从认知的角度说,汉语是一种象似性更强的语言,语 言结构的表达方式更符合人们认知世界的顺序。存现句是 典型的体现。以例(16)为例,一个人走到胡同里,他首 先感知到的是他在胡同里,接着他会觉察到有东西在动, 最后他注意到是一辆车。汉语存现句是直接循着认知心理 的顺序完成的。而英语的象似性则比汉语要低。英语更注 重形态结构、规则性较强,当语义内容不符合形式结构规则 时,要借词首先满足形式上的要求。英语强调主谓结构,主 语是名词结构,介词结构通常只能作状语,因此存现句中 表处所义的介词结构只能放在动词后边作状语,句首借用 “there”作形式主语,以满足英语主谓结构的形式要求。 二、动词部分的比较 (一)动词语义的比较 韩景泉认为,英语“there be”结构中,动词除了用 be外,还可以包含以下三类语义动词: 1.表示存在或位置的动词,如“exist、live、stand、 remain”等。如: (18)There exist several alternatives. 2.表示运动或方向的动词,如“come、go、walk、 run、fly”等。如: (19)There walk an old man along the river. 3.描述某时间发生、发展或实现的事件动词,如 “develop、arise、appear、emerge”等。如: (20)There arose a conflict. 相比英语存现句来说,汉语存现句中包括的动词范围 比英语广。可以出现在存现句中的动词不仅包括上述英语 存现句中可以出现的三类动词,还有一些实义动词。如存 在句包括的动词除了“有”“是”外,还有8种类型(李
存 现 句 及 语 义 解 释
![存 现 句 及 语 义 解 释](https://img.taocdn.com/s3/m/e35cba64680203d8cf2f24ad.png)
存现句及语义解释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张卫国现代汉语中,说明某处存在、出现、消失了某人或事物的句子叫做存现句。
典型的存现句的基本结构是Np1 + (Vp + Np2)本文从典型的存现句开始,探讨存现句的构成和语义解释,并且尝试用逻辑式把有关解释表示出来。
1 典型的存现句现代汉语中,表示人或事物存在、出现或消失的句子叫做存现句。
存现句是存在句和隐现句的合称。
存现句中,动词是专门表示存在、出现、消失的存现动词,这样的存现句可以称为典型的存现句。
1.1.1 存现句的句法结构存现句中,表示人或事物存在的句子是存在句。
典型的存在句,例如(1)屋里有一个人。
村子前面有座大影壁。
两国间有着漫长的边界。
村子前面曾经有过一个大影壁。
存现句中,表示人或事物出现或消失的句子是现隐句。
典型的隐现句,例如,(2)家里多了一口人。
书架上增加了一些新书。
院子里少了一棵树。
不管是存在句还是隐现句,这样的句子,结构上都可以表示为Np1 + (Vp + Np2)整个句子由Np1与Vp与Np2的组合组合而成。
①其中,Np1是表示处所的名词短语,Np2是表示存在、增加或消失的人或事物的名词短语,Vp是动词短语。
1.1.2 存现句里的动词出现在典型存现句里的Vp中的动词V,有以下三类:①表示存在的动词“有”、“存在”等,可以表示为Vc;②表示增加、出现的动词“增加”、“多”等,可以表示为Va;③表示消失、减少的动词“消失”、“少”等,可以表示为Vd。
存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 无| 有| 无|| ①|| ②|| ③|三类动词构成的存现句,表示的就是图中表示的存在的三种情况:①表示“存在”,是状态的持续;②表示从无到有,是状态的变化;③表示从有到无,也是状态的变化。
三种存在的情况,第一种是静态的,第二、三种是动态的,这与构成相应的句子的动词的特点相一致。
要表示动词的动态,“有”表示存在,“存在”是一种持续状态,所以,第一种情况的句子里动词“有”后面一般不用加动态助词“着”,第二、三种情况里的句子表示状态的变化,动词后面一般用“了”。
存现句和存现宾语
![存现句和存现宾语](https://img.taocdn.com/s3/m/907b9762caaedd3383c4d3f8.png)
张传双Alan zcs2008china@
存现句和存现宾语
存现句表示人、事物存在或出现、消失的句子是存现句。
存现宾语表示人或事物存在、出现或消失的事物。
存现句的特点有三:
第一,主语常是处所词或时间词。
如:
门口|站着两个兵。
台上|坐着主席团。
第二,存现句的谓语多是表示存在、产生、消失的动词,即不表示动作,只表示动作产生状态的持续。
如: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
(表示出现)
到处|是欢乐的从群。
(表示存在)
第三,存现句的宾语往往是动作的出发者,因此有的存现句可以转换为一般主谓句。
如:门吕站着两个兵--两个兵在门口站着。
台上坐着主席团--主席团在台上坐着。
1。
二语习得者学习汉语存现句的特点分析
![二语习得者学习汉语存现句的特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879d4ba284ac850ad0242df.png)
二语习得者学习汉语存现句的特点分析作者:王子嘉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5年第06期【摘要】汉语存现句是十分典型的话题——述题结构,在这一结构中,处所就是话题,只要述语确实是有关处所的评论,句子就能够成立。
因此,除过非宾格动词外,非作格动词和及物动词都可以出现在存现句中。
但若处所只是单纯的某事发生的地点,即述题不是关于处所的评论,句子就无法成立。
【关键词】汉语存现句;语法判断;半自由表达;自由表达一、汉语言存现句测试(一)语法判断汉语对照组:认为可能不合语法或不合语法的有三类:第一,“有”类和“隐现动词+有定名词”结构,因为此类句子的最主要功能是引进新信息,所以不允许出现有定名词。
第二,“运动动词+无定名词”,前面若没有出现处所名词,则不能被接受。
第三,名词谓语句。
因其单独出现,看起来不太像句子,所以也不被认可。
第四,虽然汉语对照组能接受存现句中出现有定名词,但是对于无定名词的接受程度比有定名词高,原因是由于存现句的主要功能是引进新信息。
第五,由处理类动词构成的存现句,由发放类动词构成的存现句以及表示存在的判断句,汉语组的可接受度都很高,而非汉语组都仅仅认为是可能合语法。
英语组:第一,不接受置放动词类。
第二,基本不接受“姿势类动词+有定宾语”,而若动词后名词为无定,便可以接受。
第三,认为不带处所名词的隐现动词类存现句可能不合语法。
总的来说,英语组比汉语组更不能接受存现句中的有定名词。
日语组:第一,比汉语组更排斥动词后名词为有定的存现句。
第二,不接受无处所名词的隐现类动词存现句。
第三,对于生产动词类存现句,如“黑板上写了三个大字”,合法度值却比汉语组要高。
韩语组:第一,将置放动词类,姿势动词类,运动动词类以及生产动词类判断为可能合语法,相较而言,汉语组却都能接受。
第二,韩语组是与汉语对照组显著差别类型最多的一组。
测试(二)半自由表达,即造句本测试旨在考察各组在半自由状态下对各种存现句的使用情况,所测试的内容包括五种存现概念表现形式,分别是“有”字句,“V着”句,“V了”句,“是”字句以及“BV在A”句。
英语存现句句法研究-最新资料
![英语存现句句法研究-最新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04947da376baf1ffd4fad6d.png)
英语存现句句法研究引言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产物,语言是传递信息的工具。
不同民族的语言,有不同的特点。
对于存现句,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Quirk ,给存现句如下定义existential sentence is “in serving to bring the existence of an entireproposition to the attention of the hearer”. (存现句是某一特殊的句型,这类结构常表示人、事物、东西或观念的存在和位置)。
起初很多学者认为只要表示存在的句子都是存现句,因此,像“ A young teacher lives in that village.”和方位倒装句“ On the desk is a pen.”都是存现句。
对于英语存现句没有一个共同分类的标准。
不仅如此,对于存现句的主语问题一直以来也颇受争议。
There 通常被认为是英语存现句的形式主语,真正主语是动词后的名词组,并且 there 不带任何语义特征,Chomsky先后运用“格传递说”,“LF 词缀说”来解释 there 问题,并且主张there 无格位特征,但是这些理论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后来也遭到 Hazout (2004)等很多人的质疑。
本文试图提出一点新的看法,来解释there 的问题,我们认为存现动词具有两个内论元,一个表示是地点,另一个表示受事。
这种提法并非没有根据,首先,Lyons(1967)指出,所有的存现句都隐性或显性含有处所义,即存现动词附带两个论旨角色。
其次根据Mulder &Wemrmann's(1989)和 Hoekstra&Mulder (1990)的研究(他们分别阐述了存现动词的特征),前者认为存现动词阐述的事情至少涉及两个参与者:客体和处所,后者则认为存现动词本身就携带两个论元:受事和处所。
除此以外中国学者唐玉柱等认为 there 是动词的域内论元,它是经过移位而到主语位置,其具体阐释不在此赘述。
存现句
![存现句](https://img.taocdn.com/s3/m/ae00b60a581b6bd97f19eaeb.png)
剧本中,写人物上下场时常明确写出。如: 远远自大客厅通前院的门走进来曾大奶奶和张顺。 (曹禺《北京人》)
总 结
1.存现句句末没有语气词“了、呢、哪、哩、吗、吧”等 2.存现句的完整结构是: 前段+中段+后段,即处所词(或时间语)+动词+名词。 3.从施受关系来说: 大多时候后段是施事;前段是事物存在、出现或消失的地 点或时间;中段动词多与事物位置、移动有关,表示后段 句词存在、出现或消失的状态和方式。很多情况下, 中 段的有无不影响句子作为现存句存在,前段和后段最重要 , 缺前段或后段都不是存现句。不过,在具体的语言环 境中,有个别缺后段的例子,因这里存在、出现或消失的 事物已在上文出现过。
(5)动词前还可加表状态的状语。如: 动词前还可加表状态的状语。 中间圆桌旁边, 孤零零地立着一个长凳子。 注意:“有”字句是最单纯的存在句,存在句都可以换成 “有”字句。这也可以成为我们辨认存在句的一个条件: 如果动词换成“有”不能成立,则不能确认为存在句。
• 2.隐现句的动词
指出现或消失的瞬时性动词, (1)A/V+了。这里 指出现或消失的瞬时性动词,这些动 ) 了 这里V指出现或消失的瞬时性动词 词有:出现、爆发、发生、 减少、 词有:出现、爆发、发生、生、添、加、死、减少、隐去 涌出等等。 、涌出等等。 注意:加“了”与存在句中“V+了”不同,存在句中动词 后的“了”不表完成态,可以与“着”互换,而隐现句
存 现 句
小王进来了。
外面下雨了。
门口蹲着一对石狮子。 明天有一场时装表演。
目 录
1 2 3
概
念
句 型 分 类 句子结构分析 总 结
4
概
念
• 存现句是指表示某个处所、时间有某种事 物存在、出现或消失的句子。 • 形式上:句首为表示处所或时间的词语, 而表示存在、出现或消失的人或事物的名 词总是位于谓语动词后。(表达式为—— 时间、空间词语+动词+名词性词组。)
存现句是什么意思
![存现句是什么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5c848375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87.png)
存现句是什么意思
存现句是一种文学修辞手法,它可以使文字更具有表现力和说服力。
存现句也可以被称为“插入语”,它的基本功能是凸显主题,使读者深深地感受到其中的思想内涵。
这一技巧主要通过以一句话凸显一个抽象概念或繁杂的场景,使其突出于文章中,从而给读者以更深刻、细腻的感受。
存现句可以说是一种隐晦的表达方式,它不会直接点明文章的主题,而是以一种细腻、隐喻性的方式将抽象概念表达出来,从而凸显文章的核心思想。
也就是说,它就像是一种无声的思想暗示,使其可以在文章中更具有说服力和引起读者的共鸣。
存现句的语言多为动态的叙述形式,强调的是那些持续的动作,以及与之相关的积极而鲜活的感受。
在使用存现句时,我们可以发掘事物背后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强调不仅仅是其表面现象,更多的是主观上的体验,比如情感中的爱、坚持、发现等等。
此外,存现句还可以用来描绘细腻的细节和场景,让读者感受到文章中的所有故事、情节、景象、气氛等,从而使读者有一种更亲近作者的感觉。
例如,在描述春天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诸如“柳枝弯曲的风中,袅袅细雨洒满大地”之类的存现句,从而引起读者的愉悦,营造出如春天一般的柔软温暖的气氛。
可以看出,存现句在文学表现当中很重要,它使人会感受到文学作品中隐藏的精神内涵,使文字更加生动、形象、有活力。
在运用存现句的时候,我们应该把握好语言的准确性和自然的表达,从而使读
者更能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更加真实地体验到文字之中的世界。
现代汉语存现句研究
![现代汉语存现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787a4eb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88.png)
现代汉语存现句研究引言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一直是中国语言学界的热点。
其中,存现句作为汉语语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兴趣。
存现句是一种表达存在和出现的句式,通常用来描述某地存在或出现某人、某物的情况。
本文将从现代汉语存现句的基本结构、研究现状、特点、应用场景及语法功能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主体部分1、什么是存现句,其基本结构如何?存现句是一种句式,其基本结构为“处所+动词+施事/受事”。
其中,处所指代某地或某时,动词是表示存在或出现的动词,施事是执行动作的主体,受事是动作行为直接的承受者。
例如:“台上坐着一位歌手。
”这个句子中,“台上”是处所,“坐”是动词,“一位歌手”是施事,也是受事。
2、现代汉语存现句的研究现状如何?现代汉语存现句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探讨,如结构、语义、认知等方面。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存现句的跨语言比较研究,以期揭示汉语存现句的独特性质和规律。
3、现代汉语存现句的特点是什么,其应用场景有哪些?现代汉语存现句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存现句的动词既可以是及物动词也可以是不及物动词,且动词后面通常带有宾语或补语;其次,存现句的语序较为固定,即处所+动词+施事/受事;最后,存现句表达的是一种空间和时间的存在关系,强调的是存在或出现的状态。
存现句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
在日常会话、新闻报道、文学作品等各种文体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存现句的身影。
例如:“公园里散步的人很多。
”这个句子中,“公园里”是处所,“散步”是动词,“人”是施事也是受事。
这句话传达了在公园这个地方有很多人在散步这样一个存在关系。
4现代汉语存现句的语法功能如何?现代汉语存现句的语法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存现句可以用来描述存在或出现的人、事物或状态,表达一种空间或时间的存在关系。
例如:“墙上挂着一幅画。
”这个句子表达了“画”这个物体在“墙上”这个地方的存在状态。
汉语存现句动词的语义特征分析论文
![汉语存现句动词的语义特征分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728b5d8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a3.png)
汉语存现句动词的语义特征分析论文汉语存现句动词的语义特征分析论文摘要:存现句是表示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物的一种句型,它是一种特殊的动词性谓语句。
本文首先概述了存现句的基本特点,接着对不同句式存现句谓词的语义特征进行了分析,力求弄清楚这些句式在表意功能上的差别。
关键词:存现句存在句隐现句语义特征存现句作为一种特殊的动词性谓语句,它的动词最复杂,特点也最多,对不同类型的存现句式的语义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就从存现句的基本特点出发,来分析它的动词的语义特征。
一、存现句的基本特点(一)存现句的定义存现句是表示某个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某人或某物的一种句型。
从纯语序结构观点来看,存现句的主语表示存现的地点,通常由处所词语来充当。
宾语表示存现的主体,通常是不定的,一般由带有数量短语的定中短语来充当。
(二)存现句的格式我们用下面这个公式来表示存现句:(NP1LOC)+(VP)+NP2加括号的两个结构成分是存现句前的处所词语或动词,在一定情况下可以隐去,但二者不可以同时不出现。
如:例1.来了一位客人。
(隐去了句首的方位名词)例2.桌上三本书。
(隐去了句中的动词)(三)存现句的分类存现句根据表意的作用,可分为存在句与隐现句。
1.存在句的基本特点存在句是表示某地存在什么人或事物的一种句型。
存在句的主语必须出现,并且必须是处所词语。
谓词在一定情况下可以隐去。
存在句的宾语是存在的主体,通常是数量短语构成的偏正短语。
我们将存在句的格式表示为:(NP1LOC)+Vc+NP22.隐现句的基本特点隐现句是表示什么地方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物的一种句型。
隐现句句首一般是处所词语,可以隐去,如例1。
但隐现句的动词必须出现。
宾语表示消失或出现的主体。
我们将隐现句的格式表示为:(NP1LOC)+VP+NP2二、存在句动词的语义特征“语义特征”最早来自语义学,又叫“语义成分”或“区别特征”,是一个词区别于其他词的最小意义单位。
存现句的艺术特征
![存现句的艺术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68234b1ec5da50e2524d7f70.png)
存现句的艺术特征严晓驰(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072班 07010238)摘要:存现句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很特殊的句式,它的应用范围非常之广,几乎席卷了所有类型的文学作品,如戏剧,小说,诗歌等。
其使用的历史十分悠久,在许多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它的影子就层出不穷,它以简洁,精确,生动的优势俘获了许多读者的心。
本文就一些具体的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存现句来分析其艺术特征,对这一内容作一简要的概述。
关键词:存现句艺术特征正文:存现句是汉代汉语中一种很特殊的语言现象,是一种用来描写环境或景物的特定句式。
存现句的研究一直不断出新,到目前为止,有关它的定义与范围划分,学术界仍不统一。
近几年较普遍的一种划分是将其划分成为存在句,出现句和消失句。
存现句为人所关注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分布广泛性,在众多文学作品当中,存现句占有极大的比重。
这类句子简洁明了,叙述性强,与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紧密结合,相辅相成,使得文学作品更加形象生动,自然真实。
存现句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存现句的艺术特征主要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描述宏观背景,引出下文存现句一般出现在段落的开端,用来讲述事件产生的背景环境。
这个特征在戏剧作品中体现得较为明显。
如《雷雨》的序幕开头有这样的描写:“①(5)屋中间是两扇棕色的门,通外面;门身很笨重,上面雕着半西洋化的旧花纹,门前垂着满是斑点,褪色的厚帷幔。
”首句“屋中间是两扇棕色的”是典型的存在句A+B+C形式。
开篇连用三个存现句讲明了故事发生的基本要素。
“半西洋化”暗示着当时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
一个“旧”字浸透着作者对这个时期的不满,寓示着种种磨难定会过去,一切旧事物终将腐朽。
而“厚帷幔”则透露出故事发生背景的沉闷,厚重,像雷雨到来前那样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作者仅用了短短几个存现句,便使得读者迫切想得知下文,精妙之极,不言而喻。
另外,小说的开头也多用到存现句,如《边城》的开篇:“②(207)由西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
现代汉语存现句浅析
![现代汉语存现句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1a567ed1f705cc17552709b0.png)
现代汉语存现句浅析作者:赵敏来源:《报刊荟萃(下)》2017年第06期摘要:存现句是现代汉语中区别于“把”字句、“被”字句等句式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句式。
存现句在语义上表示何处存在、出现、消失了何人或何物;结构上一般有三段,即处所段+存现动词+人或物段;语用上用来描写景物或处所的一种特定的句式。
存现句作为一种特点鲜明的句类,一直是语法学界讨论的热点,本文将试用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通过对语料的考察来浅析现代汉语中存现句的特点。
关键词:存在句;存现句;现代汉语一、关于存在句存现句有其自己鲜明的结构特点,它由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构成,即:表示时间或处所的部分(NP1)、存现动词(Vp)和表存现的人或事物的部分(NP2),其典型的结构方式为NP1+Vp+NP2。
但是,有时根据表达的需要,其结构也会省略或隐含其中的某一段或两段。
存现句在语义平面上其主语(NP1)既不是施事也不是受事,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既不是主语发出来的,也不是主语所承受的,主语只是被陈述说明的对象,是叙述的起点,是话题的主语。
例如:“山上有座庙”,其中主语“山”与谓语动词“有”之间没有施受关系。
此外,存现句的人或物段(NP2)的人或物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确定的。
二、存现句的句法分析语法研究中的句法平面是指对句子进行句法分析,句法分析就是对句法结构进行分析,本文将结合语料对存现句的各部分句法特点和进行分析。
1.NP1段存现句中,NP1是表示存现处所或存现时间的名词性词语,名词性词语在句子中做主语。
其中,表示存现处所的NP1可以由以下几类词语来充当:(1)单纯方位词。
在现代汉语中,方位词可以分为单纯方位词和复合方位词,其中单纯方位词的数量较少,能进入到存现句中的方位词就更少了。
例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和“上有老,下有小”,从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单纯方位词在存现句中往往是成对出现的,并且表示的意思相反。
一般来说,单纯方位词在存现句中单独出现意义是不能自足的,必须有后续句出现,句意才能够完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现句语法特点分析[摘要] 存现句由于其句式的独特性,历来为研究语言和专门研究语法的各家各派重点讨论。
本文拟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平面来分析存现句的语法特点,以期获得对存现句更加全面和立体的把握。
[关键词] 存现句;语法三平面黄廖版的《现代汉语》认为,现代汉语存现句大都由三段构成,即前段、中段和后段,其中前段也叫处所段,中段叫动作段,后段叫存现宾语段。
存现句全句用来表示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物,是用来描写环境或景物的一种特定句式。
根据表达意义的不同,存现句又可分为存在句和隐现句两大类。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受到国外语法新理论的启发,特别是受到符号学的启发,结合汉语语法研究的实际,我国学者明确提出了语法研究的三层面新理论。
他们认为语法研究应包含句法分析、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三方面的内容,应该分清三者并结合起来研究。
从三个平面来进行语法分析,将使我们的研究结果更加全面、系统和深入。
因此,本文将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方面对存现句的特点进行分析,以期获得对存现句更加全面和立体的把握。
一、存现句的句法平面分析典型的汉语存现句句型是:NP1+VP+NP2,通常也用“A+B+C”表示,NP1、VP和NP2分别称作“A段”、“B段”和“C段”。
汉语中也有很多非典型的存现句。
如:NP1+NP2(A+C)式,VP+NP2(B+C)式等。
在此,我们仅以典型的,也就是完整型的汉语存现句为例,分析其三段构成情况,如表所示:二、存现句的语义平面分析现在,不少学者依据配价语法理论来分析研究存现句中的动词。
配价语法理论认为,动词的“价”取决于动词支配的不同性质的名词性词语的数目。
比如一个动词只能支配一种性质的名词性词语,那它就是一价动词;一个动词若能支配两种性质的名词性词语,那它就是二价动词。
一般来说,不及物动词是一价动词,及物动词是二价动词,而双宾动词(或称“双及物动词”)是三价动词。
存现句的动词种类很多,它们在句子中表示存现主体的存现方式或状态。
具体说来就是表现存现主体存在、出现或消失的方式或状态,而不是表现某一个具体的动作行为。
一价动词既然是不及物动词,其强制性语义成分自然只有一个,即“施事”,而不可能是“受事”。
也就是说,此时的存现动词与“施事”在句法结构上是动宾关系。
例如:(2)门外站着几个人。
(3)前面跑过来几个小孩儿。
(4)单位走了一批人。
上述前两个例句是存在句,后两个例句是隐现句。
我们发现,句子中的施事成分均被放到了动词的后面,在句法结构上,这些一价动词与动作的发出者构成了动宾关系,动作的发出者变成了存现宾语。
存现句中的二价动词仅仅针对存在句,隐现句中是不能出现二价动词的。
依据[动作]、[自主]、[使附着,可分离]这三个语义特征,我们把存在句中的二价动词分成三类。
一类是“是、有、存在”等,语义特征为[-动作]、[-自主]、[-使附着,可分离],例如“山上有一座庙”,这里的“有”字不同于表领属关系的“有”,因为“有”字前面的名词性成分不是表示人的,而是表示处所的,这里的“有”就可以看作只表存在关系的关系动词。
第二类是“锁、塞、存、搁、垫、挂、陈列、穿、戴”等动词,语义特征为[+动作]、[+自主]、[+使附着,可分离]。
这类动词具有动作性,它们联系的动元包括施事和受事。
但是由这些动词构成的存在句,施事成分往往不出现。
例如:(6)桌子上放着几本书。
这里“挂”和“放”的动作发出者均未出现,如果补充出来,则变成了“门上他(她)挂着一条纱帘”,“桌子上他(她)放着几本书”等句子,读起来很别扭,所以在这类存在句中,施事成分往往不出现,而只出现“纱帘”、“书”等受事成分。
另外,第二类动词后面除了常常带“着”表示存在状态外,也可以带“了”,例如:(7)墙上贴了个通知。
(8)头上戴了一朵花。
第三类是“绣、织、印、刻、写、画、种”等动词,语义特征为[+动作]、[+自主]、[-使附着,可分离]。
例如:(9)地里种着庄稼。
(10)黑板上写着几个字。
这类动词表示的动作的发出者在存在句中也不出现,并且句子当中的受事成分是这些二价动词表示的动作的直接结果。
比如这里的“庄稼”是受事成分,同时也是“种”这一动作产生的结果。
“字”是“写”的结果。
与第二类二价动词一样,第三类二价动词后既可跟“着”,也可跟“了”,例如:(11)石头上刻了“山盟海誓”几个大字。
(12)书里画了很多插图。
我们认为,三价动词通常不能用于存现句。
例如,我们不能说“桌子上给着几本书”或是“路上告诉着几个人”。
三、存现句的语用平面分析语用分析,包括话题和述题、表达重点、语境、省略和倒装、语气和语调(停顿、重音、句调的升降)等的分析,也就是语言符号与它的使用者、使用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分析。
1.存现句的主题和述题。
主题(topic)也叫话题,是一个句子中被陈述说明的对象,也是该句子叙述的起点内容。
述题(statement)是对主题进行陈述说明的内容,因而述题也被称作评论或说明。
在完整型的汉语存现句中,句首A段就是该句的主题,而B、C两段是该句的述题部分。
例如:(13)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鲁迅《朝花夕拾》)(14)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
(朱自清《荷塘月色》)(15)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鲁迅《故乡》)(16)这时候,前面稻场上也响起了人声。
(茅盾《秋收》)上述交代时间或空间背景的A段“我家的后面”、“荷塘四面”、“上面深蓝的天空中”和“这时候,前面稻场上”均是其所处存现句的主题部分;紧随其后的内容则是该存现句的述题部分。
比如例(13)当中B、C两段“有一个很大的园”以及存现句的后续成分“相传叫作百草园”都是就主题”我家的后面”进行展开说明的内容,我们谓之述题。
类似的,后面三句的述题分别是“长着许多树”、“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和“也响起了人声”。
汉语属于主题突出的语言,这跟我们汉民族的认知习惯有关。
汉人习惯于由大到小来观察和认识事物。
因而在存现句中,表示时间或空间背景的A段就成了全句的主题,而B、C两段则是述题。
2.存现句的信息结构。
信息理论认为,句子是表达信息的单位,信息包含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两大类。
已知信息也就是旧信息,通常是指说话人认为听话人已经知晓的信息,是用以理解后面新信息的背景知识。
未知信息也叫新信息,是指说话人认为听话人尚未知晓的信息。
因此,相对已知信息而言,未知信息蕴含的交际价值更大。
存现句的信息结构模式与其他汉语句子一样,遵循我们的认知习惯和交际顺序,即“已知信息未知信息”,或者说“旧信息新信息”。
存现句的A段表示空间或时间背景,是已知信息(旧信息),B、C两段代表的是句子的未知信息(新信息)。
在“A+C”结构式中,未知信息就只有C段了。
例如:(17)那条船上,有我一生最好的时光,我最年轻、最热情的日子都在那上面度过了。
(王朔《空中小姐》)(18)城门洞里挤着各样的车,各样的人。
(老舍《骆驼祥子》)(19)车站对面的山嘴上透出淡淡的红光。
(陆文夫《健谈客》)例句(17)中的“那条船上”作为空间背景,是已知信息,而其后的B、C两段“有我一生最好的时光”以及这个存现的后续成分“我最年轻、最热情的日子都在那上面度过了”都是未知信息,也就是交际传达的新信息。
相应地,后面两句当中的已知信息都是A段,分别为“城门洞里”和“车站对面的山嘴上”,未知信息(新信息)分别为“挤着各样的车,各样的人”和“透出淡淡的红光”。
3.存现句的焦点。
语用概念上的焦点(focus)就是一个句子要表达的重心或重点,也是新信息的核心。
研究焦点,有助于了解说话者的表达意图。
范晓认为:“焦点是直陈句传递的新信息的核心、重心,一般位于句末的实词语上。
”在汉语表达中,已知信息常被置于句首作为叙述的起点,而未知信息被安排在已知信息的后面,并且未知信息中越是靠近句末的信息,其信息强度就越高。
而信息强度最高的焦点则被安排在句末位置。
存现句同样遵循句末呈现焦点的常规形式。
存现句当中,焦点位于新信息当中,同时又是新信息中信息强度最高的部分。
通常来说,存在句和出现句的焦点是C段,而消失句的焦点是B段。
例如:(20)来去学校我得拿一个书篮,内中有十多本破书。
(沈从文《沈从文的湘西》)(21)一条普普通通的巷子,狭长深邃,弹石路面,两边都是低矮的平房,晾衣裳的竹竿横担在两边的屋檐上面。
(陆文夫《享福》)(22)屋子正中安放着一个旧式的铸铁炉子,炉子烧得很暖。
(王蒙《庭院深深》)(23)只有红扑扑的脸透露出一些他内心的感情。
(老舍《无名高地有了名》)(24)第二天,死了一个元帅。
(王朔《看上去很美》)上述前三个例句是存在句,其焦点都是句末的表人或物的名词“书”、“平房”和“炉子”。
例句(23)是个出现句,它的焦点是句末表示抽象意义的名词“感情”。
例句(24)是个消失句,这时的C段存现主体既是无定的(例如,我们不能说“第二天,死了张元帅”),也是不被强调的。
而这样的句子着重要传递的正是“消失”这一新信息,因而这个消失句的焦点是B段“死了”。
4.存现句的表达功能。
存现句在表达方面的主要功能便是描写。
其中的隐现句除了有描写功能外,还具有报告新情况的功能。
存在句的主要功能是描写事物或景物的具体特点,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行为动作等。
例如:(25)走进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围屏。
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一条矫健的金龙。
仰望殿顶,中央藻井上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从龙嘴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
(黄传惕《故宫博物院》)(26)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鲁迅《故乡》)例(25)中含有动作动词的存在句与含有关系动词的存在句一起前后交换使用,对“大殿”内的具体环境和陈设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这里存在句的运用使得介绍内容更加有条理性。
例(26)连用几个存在句简洁清晰地勾勒出闰土的穿着打扮和行为动作,暗示其生活的艰辛。
隐现句的“出现”类动词句和趋向动词句主要用来描写事物或人的出现,因而描写的内容往往是动态的。
例如:(27)就在这时候,在空旷的院坝的北头,走过来一个瘦高个的青年人。
他胳膊窝里夹着一只碗,缩着脖子在泥地里蹒跚而行。
(路遥《平凡的世界》)(28)他还没有把饭碗放下,门里突然闯进来一个老汉。
田福军还没有反应过来,这老汉就双膝跪在队长的脚地上,一边向炕上的他磕头,一边嘴里连哭喊……(同上)隐现句中的“消失”类动词句描写的往往是已经发生的,动作性不强,主要用来报告一个新的情况,如:(29)这个牧场丢失过几只羊。
(30)仓库搬走了几袋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