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律失常病因及治疗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潜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62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潜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62例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ad55261210a6f524ccbf85cf.png)
但未达到正常水平 , 在主要导联倒置 T波改变变浅达 到 2 % 以上或 T波 由平 坦 变直 立 , 5 房室 或 室 内传 导 阻
滞改 善者 ; 效 : 电图基本 与治 疗前相 同或加 重 。 无 心
次, 每次约 20 l 0m , 混合分两次 口服 , 周为一个疗程。 4
3 观察项 目及疗 效制 定
3 2 本方 几 味药 民间广 泛 存 在 , 者 自己亦 可 采 集 , . 患 价格 便宜 , 用药 方法 简单 。如 此效显 价廉 , 值得推 广 故
应 用
草。3 后 , d 血尿消失。单用排石茶结合跳梯运 动,9 d
临床症 状 消 失 。B超 显 示 : 见 结 石 及 肾 积 水 , 痊 未 病
文 章 编 号 :06—63 (0 7 o 10 2 3 2 0 )9一l 7 0 l7— 2
中西 医 结 合 治 疗 冠 心 病 潜 在 恶 性 室 性 心 律 失 常 6 2例 疗 效 观 察
黄 克 玉
( 苏 省 涟 水 县 中 医 院 , 江 苏 涟 水 江
关 键 词 : 冠心病 ; 心律 失 常 ; 中西 医结合 治 疗
中 图 分类 号 i R 4 . 5 14 文献标识码笔者 采用 中西 医结 合 的方法 治疗 冠心 病潜 在恶性 察, 疗效满 意 , 报道如 下 : 现
1 临床资 料
3 2 疗效 制定 标准 .
室性心律失常 6 2例 , 与单纯西药治疗进行临床对照观 32 1 心 律 失常 疗 效制 定 标 准 : 照 17 .. 参 9 9年 9月 全
机 , 丝人扣 , 丝 故疗 效确 切 。
肾积水 , 常 规 : 细胞 + + +, 尿 红 白细 胞 +。诊 断 , 西 医: 肾结石 , 医 : 淋 。治 疗 : 5 葡 萄糖 液 50 l 中 石 于 % 0 m 加 庆大 2 O万单位 , 5 与 %葡 萄糖 液 20毫 升加 64— 0 5 2 1m , 脉滴 注 , 0 g静 并给 予 车 前 草 2g 金 钱 草 2 g仙 鹤 5、 5、 草 2 g沸水 冲泡频服 。鸡 内金 2 g 4次吞 服 。疼痛 5, 0分 缓减 , 尿频 尿急减 轻 。次 日, 输 液 , 排 石茶 加仙 鹤 停 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潜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58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潜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58例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a16944abb0717fd5360cdca7.png)
A5 4 0值 , 用 比率法 判定 结果 :/ 采 P N> 2 1为 阳性 结果 , . 否
则 为 阴性 结 果 。
2 结 果
2 1 重 组 C H 蛋 白 的表 达 与 纯 化 将 含 有 重 组 质 粒 . P p E 0p Q 3 一l的 M1 5菌诱 导 前后 分别 进 行 S SP G D .A E蛋 白 电
IT P G诱 导 后 , 细 胞 裂 解 液 中 提 取 、 化 重 组 蛋 白 , P G 从 纯 经 A E
的重组蛋 白 10 1 孔 包被酶 标板 , 4 冰箱过 夜。用 0 0 ̄/ 置 ℃ . 0 %P S 5 B T洗涤后 , 分别加入 14 、 : 0 10倍稀 释的 Mp :0 1 8 、6 感
电泳显示 , 子 量 约 为 5 u 分 8 k 。用 兔 抗 M p多 价抗 血 清做 Wet n l 检测表 达产物的免疫反应性 , 实该融合 蛋 白能 s rb t e o 证 与肺炎支原体免疫 血清 发生 反应 。用 E IA实 验检测 临床 LS
标本 , 组 蛋 白能与 8份 Mp感 染 患 者 的 血 清 发 生 反 应 而 不 重
染 患 者 阳性 血 清 、 感 病 毒 感 染 阳性 血 清 、 病 毒 感 染 患 者 流 腺
阳性 血清 、 C O病毒感 染 阳性 血 清 、 常人 血清 、 B EH 正 P S对 照
和 空 白对 照 。同 时 用 M P全 抗 原 包 被 酶 标 板 , 入 Mp免 疫 加
血清做 阳性 对照 ,0  ̄ / ,7 孵育 1h T B显色后 测定 10 1 孔 3 ℃ ;M
与流感 病毒 、 病毒 、 C 腺 E HO病毒 感染 阳性 患者 血清发 生反 应。初步说 明该重组蛋 白抗原是 M p特异 的, 其可以作为 Mp 特异蛋 白抗原 , 用于 kn tn DF, h n F ln MT, la . ay i o ih c mme ca l a igo S 0 S, a o l e 1 An l ss fe g t o ri l e z m mmu o sa e t o e e t n o n i o i s t c p a ma n y ei n a s y tss f r d tc i a t d e o My o l s o f b
中医治疗室性早搏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室性早搏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acc9f90fde80d4d8d15a4fa3.png)
[ - 3 5 ] 陈新 良, 王华 , 邓文启. 复 方 血 栓 通 胶囊 治疗 颈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疗 效
分析E J 3 . 实 用 中 医药 杂 志 , 2 0 1 0 , 2 6 ( 8 ) : 5 2 2 —5 2 3 .
刘龙涛 , 吴敏 , 王红霞 , 等. 降 脂 红 曲 微 粉 治 疗 血 脂 异 常 合 并 颈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的 随机 对 照 研 究 厂 J ] .中 国 中西 医 结 合 杂 志 , 2 0 1 1 , 3 1
( 9 ): 1 1 9 6—1 2 0 0 .
[ 3 7 ] 陈晖 , 蔡少杭 , 吴瑞华. 胸 痹 片 治疗 颈动 脉 硬 化 的 临 床 疗 效 [ J ] . 中
张金生. 橄榄降脂胶囊 治疗颈 动脉粥样 硬化 3 2例 临 床 观 察 E J ] .
中医 杂 志 , 2 0 0 8 , 4 9 ( 5 ) : 4 1 1—4 1 3 .
[ 3 6 ] 张雪梅. 蒲参胶囊治疗颈 动脉粥样硬 化 的临床研究 E J ] . 中成药 ,
2 0 0 8, 3 0 ( 8 ): 1 1 O 5—1 1 0 7 .
国 中医 药 咨 讯 , 2 0 1 2 , 4 ( 4 ) : 9 3 .
[ 3 8 ] 温德树 , 吴志武 , 马莉琴. 疏 血 通 注 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液对 颈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的 影 响
王瑛 , 侯凤霞 , 蔡 晓虹 , 等. 复 方 丹 参 滴 丸 与 西 药 联 用 溶 解 颈 动 脉
( 5 ): 3 7 0—3 7 3 .
[ 3 3 ] 任会远 , 董会文 , 韩召展 , 等. 通 心 络 胶 囊 对 颈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及 其
心律失常的中西医药物治疗进展-ppt课件
![心律失常的中西医药物治疗进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595d0c2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cf.png)
心房颤动/心房扑动:转复窦律
• 转复窦律药物—胺碘酮 —— PAF<48h,转复率不低于IC类药物 —— 适用于血流动力学障碍、AMI、HF、宽QRS波, 电复律不能转复,或转复窦律不持久,属I类C级推荐 —— 用法:150-300mg iv+20mg/kg/24h静滴 600mg/d口服一周 400mg/d口服2-3周 200mg/d口服维持 ——有效率可达55-95%
• 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持续性单形性VT 患者, 如电转复效果不佳,或给予普鲁卡因胺或其它 药物后复发,建议静脉给予胺碘酮(证据级别: C)
• 对于电转复效果不佳,或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 后反复发作的持续单形性VT,经静脉导管起搏 终止可能有用(证据级别:C)
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2006ACC/AHA/ESC 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的预防指南
• 未诱发持续室速: 药物治疗
有器质性心脏病的非持续性室速
药物治疗: • 治疗器质性心脏病 • 纠正如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洋地黄中毒等
诱因 • 应用β-阻滞剂有助于改善症状和预后 • 应用非经典抗心律失常药物
-ACEI、ARB、醛固酮拮抗剂、抗栓、降脂 • 对于上述治疗措施效果不佳且室速发作频繁,
• 对于反复的长间歇依赖的Tdp 患者,给予紧急 和长期的起搏治疗
• Tdp 患者,血钾应补至4.5~5.0 mmol/L
无休止的室性心动过速
• 急性心肌缺血导致的反复发作或无休止的 VT,推荐静脉应用胺碘酮,随后给予β阻 滞剂并血运重建
• 反复发作的或无休止的单形性VT,静脉 给予胺碘酮及消融治疗有效
二、中医药防治心律失常
• 心律失常的中医认识 • 心悸的辨证证论治 • 抗心律失常的中药、中成药研究
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c291f1b6edb6f1aff001f21.png)
脉 , 阳之作 用 为推 动 血液 于 脉 中运 七 、 心 苦参 、 黄连 、 酸枣仁 、 党参 、 芝 、 灵 茯 用 , 呈剂 量 依赖 性 。黄雪 元等 用 氯
瓜 赤 作 行; 肾为 先 天之 本 , 内寓 命 门相 火 , 总 苓 、 蒌 、 芍 药 ) 用 机 制 。结 果 表 化钡 ( gk ) 缘静 脉推 注 制作 兔 4m/ g 耳 司 一 身 阳气 , 阳 为 诸 阳之 本 , 之 阳 明定心方通过 降低再灌 注大 鼠血 清 中 室性心律 失 常模 型 , 察参 松 养心 胶 肾 心 观
测 复方 刺 五加 注 射 液 对 大 鼠心 肌 缺 血
周燕青 等…认 为快速性 心律 失常
大量 实验 研 究 证 明 , 多种 中药及 再灌注心律失 常的保护 作用可 能与减
的病 因病 机 为血 脉瘀 阻 , 郁 化 热。 复方能延迟乌 头碱 、 瘀 氯仿 、 氯化 钙等 药 少 自由基及 c 超负荷对心肌 的氧化 a 赵永华 从 内风 的角度来 认识快 速性 物所致 心律 失 常 的发 生时 间 , 低 心 损 伤 、 高心 肌组 织 的抗 氧 化酶 活性 降 提
心 宫 ; 阳化 风 , 动 心 火 ; 虚 风 动 , 有 以下 几 点 。 肝 煽 阴
赵
艳威等 观察丹参 素对豚 鼠心室肌 细
扰 动 心 宫 ; 极 生 风 , 火 扰 心 ; 虚 2 1 清除氧 自由基 , 强超氧 化物歧 胞 钠 电 流 的 影 响 。 采 用 全 细 胞 膜 片钳 热 痰 阳 . 增
在心 , 本 在 肾, 理 基 础 为 心 肾 阳 再灌 注 的 方 法 制 备 心律 失 常 动 物模 丹 参 素 2 、0i lL对 豚 鼠心 室 肌 细 病 病 55 mo x /
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28c810652ea551810a6879e.png)
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研究进展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生机制可概括为冲动形成异常、传导异常或冲动形成和传导异常同时存在,其既有心肌细胞电生理的异常,也有自主神经的作用。
抗心律失常西药的基本生理作用是影响心肌细胞膜的离子通道,通过改变离子流而影响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改变传导速度,消除折返,抑制自律性和触发活动,从而抑制心律失常的发生,但同时又可能制造新的触发活动、新的折返和新的心律失常,因此抗心律失常西药是把双刃剑。
临床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如β受体拮抗剂,普罗帕酮、胺碘酮、美西律等对患者的肝肾功能和甲状腺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寻求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长期使用不增加死亡率的理想抗心律失常药物是研究的重点。
近几年来,随着新的研究技术方法的出现和中医理论体系的完善,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有了一定的发展,现综述如下。
1 历代中医文献论述祖国医学并无心律失常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为心悸、气短、乏力、胸闷、头晕、失眠等症状,归属于中医“心悸”“惊悸”“怔忡”等范畴。
《内经》中虽未正式提出“惊悸”病名,但《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心澹澹大动的描述和现代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相吻合。
至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及《伤寒论》中正式提出“心悸”之名。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汤成为后世治疗心悸的经典名方。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曰:“寸口脉动而弱,动即为惊,弱则为悸”对惊和悸进行了明确的区别。
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风惊悸候中曰:“风惊悸者,由体虚,心气不足,心之府为风邪所称;或恐惧忧迫,令心气虚,亦受于风邪。
风邪搏于心,则惊不安。
惊不已,则悸动不定。
其状,目精不转,而不能呼。
”阐述了惊悸的病因由风邪引起。
宋代严用和《济生方》中首次提出怔忡的病名,“夫怔忡者,此心血不足也”。
提出怔忡是由心血不足引起。
《济生方》对惊悸也有描述,如“夫惊悸者,心虚胆怯之所致也”。
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进展马楠第一作者李萌通讯作者王君张新钰马佳乐张溪
![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进展马楠第一作者李萌通讯作者王君张新钰马佳乐张溪](https://img.taocdn.com/s3/m/baa4f000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a1.png)
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进展马楠第一作者李萌通讯作者王君张新钰马佳乐张溪发布时间:2023-06-19T09:01:33.128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5期作者:马楠第一作者李萌通讯作者王君张新钰马佳乐张溪[导读] 室性心律失常(V A)是急性心肌梗死(AMI)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尤其是恶性V A死亡率极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CCU 北京东城区 100700【摘要】室性心律失常(V A)是急性心肌梗死(AMI)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尤其是恶性V A死亡率极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因此,该类患者在入院后应根据病况及其身心状态予以正确的用药指导,并做好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在稳定患者病情的同时,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心律失常症状的出现,这也是降低V A死亡率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护理在AMI病症中,V A是普遍出现的并发症之一,该症状若长期未能好转还会导致患者血压下降,使之产生胸闷气短、头晕乏力的不适感,更有严重者会出现昏厥和休克等临床表现[1]。
而恶性V A则是造成AMI患者猝死的关键诱因,加强对该类患者的护理与检测尤为重要,应实施严密监护的护理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
基于此,本文将综合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护理研究,并作如下综述。
一、AMI并恶性V A 特征心律失常是指从心脏起源部位、冲动频率、节律以及传动速度等方面出现的一种异常现象,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其中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在AMI患者中高达70%以上,且具有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是猝死和急性死亡的主要原因[2]。
临床研究表明,造成AMI并恶性V A的原因错综复杂,当患者没有按照医生的指示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不但无法控制病情,而且会导致新的心律失常。
另外,若患者本身处于心力衰竭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心律失常;针对心肌梗死伴有心肌细胞缺血性坏死的患者则会进一步影响心肌细胞电生理变化,造成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和治疗进展
![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和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64eeb01359eef8c75fbfb398.png)
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和治疗进展作者:江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上传时间:2008-6-3 15:17:46关键词:2008东北会江洪心律失常心肌梗死药物治疗除颤器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是引起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急性心梗幸存的人群中, 50%以上仍死于致命的室性心律失常。
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已得到较深入的研究,而早期治疗和预防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也成为降低心梗患者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本文就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1 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1.1 心脏交感神经重构心梗后交感神经发生重构已得到广泛的认同。
研究发现,心梗后心脏交感神经发生损伤,周围神经纤维经过Wallerian变性,梗死区域去神经支配,继而梗死周边区发生神经鞘细胞增殖和轴突再生(神经芽殖),导致梗死周边区交感神经高分布,交感神经密度增加。
在发生心梗的心脏中,去神经支配区域(梗死区)和高神经支配区域(梗死周边区)以及正常神经支配区域的共存可能在交感神经活动中增加心脏的电生理异质性,促进自律性异常和触发活动的发生以及折返的形成,从而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目前认为,心脏交感神经激活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E)可与心肌细胞膜上β1受体结合激活钙通道,促进Ca2+内流,导致4期除极加速,心肌细胞自律性增高。
心梗后,梗死周边区交感神经密度增高,交感神经激活时梗死周边区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将明显高于梗死区和正常区域心肌细胞,因而梗死周边区很可能成为一个异位兴奋灶发放冲动,引起心律失常。
交感神经重构可以促进触发活动的发生。
Pinto等研究表明,梗死周边区心肌细胞静息电位水平,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动作电位时程和复极离散度以及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明显不同于正常区和梗死区,其原因可能在于三个区域的交感神经密度不同。
高神经支配区域局部交感神经递质——NE浓度增加可以增加IcaL密度,减少复极K+电流密度,使交感神经高密度部位的动作电位延长(主要是复极化时间延长),交感神经刺激时使心肌细胞内Ca2+负荷增加,促进早期后除极(EAD)或延迟后除极(DAD)的发生,引起触发性心律失常。
第6讲 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进展
![第6讲 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aa81e0de87101f69e3195fd.png)
颤期 。 人 此期 的室 早 可 引发 室 颤 。5 结 合 临 床 情 况 又 分 为 功 能 性 室 早 和 器质 性 心 脏 病 室 早 落 () 功能 性 室 早 指 不 伴 器 质性 心脏 病
患 者 的 室 性 早 搏 , 特 点 包 括 : 年 人 多 见 ; 器 质 性 心 脏 病 ; 在 交 感 神 经 的 兴 奋 作 为 诱 因 ; 其 它 的心 电 图 异 常 ; 早 的 其 青 无 常 无 室 Q S波 振 幅 高 而 时 限 窄 相 对 较 窄 而 合 并 有 器 质 性 心 脏 病 的 室早 则 存 在 一 定 的 危 险 性 . 别 合 并 下 列 情 况 时应 引起 重 视 : 眩 R 特 有 晕 、 朦 或 晕 厥 ; 冠 心 病 、 肌 病 、 膜 病 等 ; 心 脏 结 构 和 功 能 的 改 变 , 心 脏 扩 大 、 V F 4 %等 ; 遗 传 性 心 律 失 常 病 史 或 黑 有 心 瓣 有 如 L E <0 有 家族 史者 : 存在 多源 、 对 、 串 的室 早 . o T室 早 。 成 成 Rn
失 常 。 慢 型室 性 心 律 失 常 包 括 室 性 逸 搏 和 室性 逸搏 心律 , 合 并 有 其 它 的 心律 失常 。 速 型 室 心 律 失 常包 括 室 性 早 搏 ( 称 室 缓 常 快 简 早 ) 室 性 心 动 过 速 ( 称 室 速 ) 心 室扑 动 和心 室 颤 动 。而 室 性 早 搏 和 室 速 是 临 床最 常 见 的一 组 心 律 失 常 . 病 理 基 础 和 预 后 差 、 简 、 其
江西医药 2 1 00年 4月 第 4 5卷 第 4期 J nx M dc1 o ma, D 00 V 1 5 N . i  ̄i e iaJu 1A r 1 , 04 . o a 2 . 4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91345ec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40.png)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引言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心律失常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和风险,还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
针对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医学界一直在不断探索和研究新的进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传统的心电图、Holter监测等方法已经成为日常临床工作的基本手段,同时还涌现出了一系列新的检查技术,如心电生理学检查、心脏磁共振等。
这些新的技术使得对心律失常的诊断更加准确和全面。
在治疗方面,药物治疗一直是主要的手段。
然而,随着药物疗效的有限和不良反应的出现,非药物治疗方式逐渐受到关注。
射频消融、心脏起搏器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等新的治疗手段相继出现,为心律失常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尽管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心律失常的复杂性、多样性使得其诊断和治疗难度增加。
同时,一些新的药物和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需要更多的临床实践和研究验证。
本文将介绍心律失常的定义和分类、流行病学特征、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以及心律失常的预后和并发症。
同时,还将对心律失常的新进展进行探讨,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系统地总结和分析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背景介绍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的异常变化,包括心率过快、过慢或者不规则。
它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如心脏结构异常、电解质紊乱、代谢性疾病等。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心律失常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
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对个体健康和社会经济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据统计,心律失常是导致中风、心力衰竭和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尤其是那些容易诱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其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更高。
目前,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传统的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仍然是常用的诊断手段,但其对心律失常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有一定的限制。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543caea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f6.png)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冠心病室性早搏属于祖国传统医学“胸痹”“心悸”范畴,其认为本病病因病机多与感受外邪、七情内伤、药食不当、体质虚弱有关,但病因病机较为复杂,根据八纲辨证可概括为本虚标实。
虚证因气血阴阳亏虚为主,导致心脉失养;实证以心血瘀阻、痰扰心神、水饮凌心、外邪侵心为较为多见。
目前研究发现,许多中药材具有增加冠脉流量、营养心肌、抑制异位起搏点兴奋、抑制膜电位及延长动作电位、阻断折返激动等拮抗心律失常作用。
随着研究不断进展,中医药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结果,许多中成药、单味药物提取物已应用于临床,有着明显改善患者证候、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等优势。
由此可见中医药在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诊治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冠心病室性早搏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1.临床研究1.1病因病机的认识祖国医学尚无“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病名,根据其证候及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心悸”“怔忡”等范畴。
其临床表现多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常伴有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
心悸的发生多因感受外邪、体虚劳倦、七情所伤及药食不当等,以至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心主不安,或痰、饮、火、瘀阻滞心脉,扰乱心神。
心悸病位在心,与肝、脾、肾、肺等脏腑密切联系。
其病理性质主要有虚实两方面。
虚者为气血阴阳亏损,使心失滋养而致心悸;实者多由痰火扰心、水饮上凌或心血瘀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1)感受外邪早在《黄帝内经》就描述“诸病惊骇,皆属于火”认为该病是由火邪犯心,扰乱心神所致。
《诸病源候论》“风惊悸者,由体虚,心气不足,心之腑为风邪所乘;或恐惧所迫,令心气虚,亦受于风邪。
风邪搏于心,则惊不自安。
惊不已,则悸动不定。
”“此由体虚受寒,寒客于经络,血脉痞涩,热气蕴积……热气迫于心,故心虚热,则惊不定也。
”强调了风邪侵袭、寒邪入里化热与心悸病相关。
2)体虚劳倦《济生方·惊悸论治》记载:“惊悸者,心虚胆怯之所致也”,其认为心悸是为心虚胆怯所致。
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bc8bc5c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53.png)
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摘要:心力衰竭患者常常会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两种疾病会形成恶性循环,病情进展速度快,病死率比较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临床对于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主要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器械治疗、导管消融治疗、自主神经系统治疗等方法,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旨在综述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进展。
关键词: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治疗进展心力衰竭是目前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这一疾病的发病率为1%~2%,每年都有40万以上新发心力衰竭疾病患者,目前有500万患者以上,患者的5年存活率为30%[1]。
我国成人发生心力衰竭的几率约为0.9%左右,目前已经有585万患者,由于心力衰竭产生的医疗费用占据所有医疗支出的1~2%,且随着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这一比例逐渐增长[2]。
心源性猝死或泵衰竭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最常见的是室性心律失常,充分了解这一疾病的发病机制,掌握其治疗方法,及时予以患者有效的治疗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死亡率。
1.药物治疗对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及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具体如下: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根据临床研究表明:针对心肌梗死之后心律失常患者来说,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不但不能改善患者的疾病预后,还可能会增加患者的死亡率。
也有研究表明:I类药物的应用对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存活率并没有明显作用[3]。
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β受体阻滞剂能够通过竞争性阻断肾上腺受体,对交感神经介导的触发产生抑制作用,同时抗心力衰竭、抗高血压作用机制,从而充分发挥抗心律失常等作用,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的心功能,进一步减少猝死等情况的发生,能长期应用这一药物,是目前唯一有效改善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疾病预后的药物[4]。
柴胡类方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柴胡类方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e158e1ec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44.png)
柴胡类方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摘要: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在近年来不断上升。
柴胡是一种中药,被广泛用于治疗心脏疾病。
本文综述了柴胡类方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根据文献报道,柴胡类方具有调节心律、减少心率和改善心肌功能等多种作用机制,可以显著改善心律失常患者的症状和心电图表现,特别是对房颤患者具有显著疗效。
柴胡类方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逐渐得到认可,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柴胡,心律失常,临床应用,作用机制引言: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在近年来逐渐上升。
心律失常可以分为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房颤动等不同类型,其临床表现多样,轻者无明显症状,重者可导致昏迷或心源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
因此,对心律失常的治疗一直是心血管疾病研究的重要课题。
柴胡是一种中药,被广泛用于治疗心脏疾病,包括心律失常。
柴胡在中医理论中属于清热解毒、解表散邪的药物,其性味为苦、微寒,归肝、胆经。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具有调节心律、减少心率和改善心肌功能等多种作用机制。
本文综述了柴胡类方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用机制:1. 调节心律柴胡具有调节心律的作用,通过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达到抑制或激活心脏的作用。
研究表明,柴胡类方具有增强迷走神经张力、抑制交感神经张力、降低心肌细胞膜的阈电位等作用机制,从而控制心律失常。
2. 减少心率柴胡类方也具有减少心率的作用,可以减少心房或心室的收缩次数,减轻心肌负担。
研究表明,柴胡类方可以抑制心肌细胞的电活动,减少心脏的自主节律活动,从而降低心率。
3. 改善心肌功能柴胡类方还具有改善心肌功能的作用,通过抑制自由基的生成和减少心肌细胞的死亡,改善心肌细胞的代谢和能量供应,从而减轻心肌缺血和缺氧的程度,保护心肌功能。
临床疗效:根据文献报道,柴胡类方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显著,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 调节心律柴胡类方对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有明显改善作用,能够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和持续时间。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律失常64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律失常64例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3c7759220066f5335a8121b9.png)
北方药学 2 0 1 3年 第 l 0卷 第 1 1 期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 心 律 失 常 6 4例 疗 效 观 察
张 犁 ( I l 】 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中心医院杏花岭Biblioteka 太原 0 3 0 0 0 0 )
摘要: 目的 : 观察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心率失常的临床疗效。 方法 : 将6 4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 2例和对照组 3 2例 对 照 组给 予常 规 西 药 治 疗 , 治 疗 组给 予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结 果 : 治 疗 组在 综合 疗 效 、 心 电 图疗 效 方 面 明显 优 于对 照 组 , 差异显著( 尸 < 0 . 0 5 )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律 失常的效果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 中西医结合 治疗心律 失常可明显提高疗效,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 : 中西医结合 心律失常 疗效分析 炙甘草汤
中图 分 类 号 : R 5 4 1 . 7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 8 3 5 1 ( 2 0 1 3) 1 1 — 0 0 3 8 — 0 2
心 律 失 常 是 临床 常 见病 , 可发生于多种疾 病当 中, 大 体 可 2治 疗 结 果 以分 为 两 类 : 一类是 心率过快 , 如房颤 、 房性早搏 、 室性早搏 、 2 . 1 根据综合疗效评定标 准 , 治疗组 3 2例 中, 显效 1 8例 , 有效 室 上心动过速等 ; 另一类表 现为心动过缓 , 如病 态窦房结综合 1 2例 , 无 效 2例 , 总有效率 为 9 3 . 7 %; 对照组 3 2例 中 , 显效 1 2 征, I I 度或 I I I 度 房 室 传 导 阻滞 等 l 1 l 。患 者 常 表 现 为 自觉 心 中跳 例 , 有效 1 1 例, 无效 9例 , 总有效率为 7 1 . 9 %。 两组 比较有显著 P < 0 . 0 5 ) , 见表 1 。 动、 心悸不宁 、 呼吸 闲难甚至晕厥 。临床上治疗 心律失常多采 差异 ( 表 1 治 疗 后 两 组综 合 疗 效 比较 【 例( %) 】 用 单纯西药疗法 , 但 副作用 大 , 效果不满意 。我 们采用 中西 医 结 合疗 法治疗心律失常 , 取得 _ 『 满意 的疗效 , 现报道如下。 1资 料 与 方 法 1 . 1一般 资 料 : 选取我 院 2 0 1 0 年 1 月~ 2 0 1 2年 1 0月 的 6 4例 心 律失常患者 , 随 机 分 为 治疗 组 和 对 照组 。治 疗 组 3 2 例, 其 中男 . 2根据 心 电 冈 疗 效 评 定 标 准 ,治 疗 组 3 2例 中 显 效 1 6例 , 有 性2 4例 , 女性 8 例, 年龄 3 0 — 6 4岁 , 平均年龄 4 0岁 , 其 中房颤 2 3例 , 无效 3例 , 总有效率 9 0 . 6 %; 对 照组 3 2例 中显 效 1 2 8例 , 室早 8例 , 房早 5例 , I I 度房 室传导 阻滞 7例 , 病毒性 心 效 1 有效 1 2例 , 无效 8例 , 总有效 率为 7 5 %, 两组 比较有显 著 肌炎 4例 。 对照组 3 2例 , 其 中男性 1 8例 , 女性2 4例 , 年龄 2 8 ~ 例, P < 0 . 0 5 ) , 见表 2 。 7 0岁 , 平均年龄 4 2岁 , 房颤 9例 , 室早 7例 , 室上速 3例 , 房早 差 异 ( 表 2 治 疗 后 两 组 心 电图 疗 效 比 较 f 例( %) 】 3例 , I I 度房室传导阻滞 6例 , 病毒性心肌炎 4例 。两组性别 、 年龄 、 病情 、 病程情况经 统计学处理 , 无差异 ( P > 0 . 0 5 ) , 具有可 比性 。 1 . 2诊断标准 : 诊断标准 : 参照《 内科学》 制定 的心律失 常分类诊 断标 准 拟定 , 且均经心电冈、 心 脏 B超 或 动 态心 电图 检查 确 诊 。 3讨 论 1 . 3治 疗 方 法 心律 失 常 可 以 是 某 种 器 质 性 心 脏 疾 病 的 并 发 症 , 也 可 以 1 . 3 . 1 对照组 : 对 照 组 给予 利 多 卡 因 、 胺碘酮 , 房 性 早 搏 给 予 心 西医认 为当心率超过 1 0 0次/ 分钟 时 , 就会 得安 、 普 罗 帕酮 , 房颤选用西地兰 , 室早给予胺碘酮 , 室 上 速 给 是独 立的临床表现 。 发生心律失常[ 2 1 。临床表现会 现心绞痛 、 胸闷 、 呼吸 网难 , 严 予B 一 受体阻滞剂 , 房室传导阻滞给予异丙基肾上腺素。 { { 现意 识 丧 失 、 抽搐 等 。 1 . 3 . 2治 疗 组 : 服 用 与 对 照 组 相 同 的西 药 , 同n l , N . 用炙甘草 汤 。 重者可} 心律失常属于 中医 的心悸 、 怔忡、 胸痹 、 眩晕 等范畴 , 在脉 基本方为 : 炙甘草 2 0 g 、 生姜 8 g ( 切片 ) 、 桂枝 9 g 、 人参 5 生地 迟、 数脉等 。心悸 是指心跳不宁 , 时作时休 。 4 0 g 、 阿胶 8 g 、 麦冬 8 g 、 胡麻f _ = 8 g 、 大枣 8 枚、 西党参 2 0 g 、 当归 象上表现为结代 、 不能 自主 。如 由惊恐 而发者 , 称为惊 1 0 g 。临证加减 : 气 虚甚者加 黄芪 2 0 g ; 阴虚甚 者重用麦冬 、 阿 怔忡则为心跳无有 宁时, 患 者 自觉 心 悸 不 宁 , 胸 闷不 适 , 严 重 者 出现 晕 厥 等 。 快 速 心 胶, 加沙参 1 5 g 、 玉竹 1 0 g ; 气滞血瘀 者加枳壳 1 2 g , 蒲黄 、 红 花 悸 。 律 失 常 的发 病 机 制 普 遍 认 为 是 心 脏 亏 虚 ,血 脉 瘀 滞 ,瘀 l 而 化 各9 g ; 兼有痰浊者 , 加全瓜蒌 、 法半夏 、 郁金各 1 0 g 。每 1 3 l 剂, 热 。缓慢性心律失 常的病 因 目前普遍认为是心脾肾 阳气亏虚 , 分 2次 服 。 寒湿 , 痰饮 , 瘀 血之邪阻滞心脉 , 心脉不通所致 。中医认 为心律 1 . 3 3观察方法 : 两组均半个月 为 l 疗程 , 每 7天 做 1次心 电 图 失常属胸瘀阻 范畴。本症 多为本虚标实 ,本虚 以阳气亏虚 为 检 查 评 定 疗效 , 2个 疗 程 后判 断疗 效 。 多, 标 实以瘀阻为多 , 所 以 心 律 失 常 治 疗 宜 活 哑化 瘀 , 滋心阴 , 1 . 4疗 效 分 析 益 心气 , 温心阳 , 宜复脉定悸。 1 . 4 . 1 综合疗效评定标准 : 患者用药 1 个月后 判定疗效 。 参考全 养心血 , 本 研 究 在 遵 循 以上 原 则 及 运 用 常 规 西 药 治疗 的 基 础 上 以 同中西 医结合 防治冠心病 、心绞痛 、心律失常座谈会修 订的 滋 阴养血 、 益气 温 阳 、 复脉止 悸 , 且 随 证 加 《 常见心律失常病严 重程度及疗效 参考标准 》 : ① 显效: 用 药后 炙 甘 草 汤 为 主方 , 方 中重 用 生 地 滋 阴养 血 为君 药 ; 配伍炙甘草 、 人参 、 大 枣 益 过早搏动 消失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 心房纤颤基 本控制或 减 , 补脾气 , 以资气血生化之源 ; 阿胶 、 麦冬 、 麻f _ 滋 心阴 , 养 频发转为偶发 ; ②有效: 用药后过早搏动较原来减少 5 0 %以上 , 心气 , 充血脉 , 共为臣药 ; 佐 以桂枝 、 生姜辛温走散 , 温 心阳 , 通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 过速 、心房纤 颤心室率较原来减少 5 0 %或 心血 , 使 阴血足而血脉充 , 阳气 足而心脉通 , 为阴阳 以上 , 持续时问较原有者缩短或频发转 为多发 , 或 多发转为偶 血脉 。诸药合用 , 气血并补之剂 , 达气血充足 , 阴阳调和 , 悸定脉复之功 。气虚甚 发; ③无 效: 用药后无变化或加重 。 以加 大补气之功 ; 气 阴两虚 者加西洋 参 , 以气 血双 1 . 4 - 2 心 电网疗效评定标 准 : 按照 1 9 7 9年 上 海 会 议 制 定 的 《 常 者加 黄芪 , 补 ; 血虚甚者 , 加当归 、 熟地 , 以滋 阴养血 ; 阴虚甚 者重 用麦冬 、 见心律失常病因 、 程度及疗效参考标准》 拟定 。显效 : 临床症状 阿胶 , 加沙参 、 玉竹 , 以助阿胶 等滋心阴之功 ; 阳虚甚者加 大桂 消失或基本消失 , 心 电 冈检 查 恢 复 正 常 ; 有效 : 临 床 症 状 明 显 改 以温 脉 通 阳 ; 气滞血瘀者加枳壳 、 蒲黄 、 红花 , 以活 血 、 善, 心 电 网检 查 好 转 ; 无效: 临 床 症 状及 心 电 冈均 无 明显 变 化 。 枝用量 , 化 瘀 、 通 络 。 1 . 5统计 学方法 :应用 S P S S 1 3 . 0统计 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 单纯用西 药治疗心律失常时 , 南于长期服用 , 药物对 患者 和分 析 , 以P < 0 . 0 5为差 异 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关于心血管内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效果的研究
![关于心血管内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效果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15c1c45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de.png)
关于心血管内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效果的研究【摘要】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心血管内科室性心律失常病人的特点,对其进行针对性治疗的效果进行讨论。
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021年心律失常病人82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41例,参照组的病人给予常规的胺碘酮片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片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
比较两组病人不同药物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状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参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较低(P <0.05表明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心血管内科室性心律失常病人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方法效果显著,降低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特点;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效果心血管内科室性心律失常主要分病理性与生理性两大原因,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室性心动过快、室性期前收缩、心室扑动、心室颤动等。
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随着医疗水平及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使冠心病、心肌病患者寿命延长,室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增加,该疾病可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1-2】。
常规的治疗方法效果较差且易发不良反应,因此有效安全的药物治疗极为重要。
本文探讨不同药物疗法对心血管内科室性心律失常病人的应用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参与本次研究的主要成员我院在2017年-2021年收治的室性心律失常病人82例,对这些病人通过了随机平衡法将其分成了两组,参照组与观察组,参照组年龄、男性、女性分别为:45-55岁、19例、22例,该组病人的平均年龄为51.32±2.12岁;观察组年龄、男性、女性分别为:50-60岁、24例、17例,该组病人的平均年龄为51.82±2.17岁。
利用统计学数据后显示P>0.05,可开展研究。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心血管内科室性心律失常;②无精神类疾病;③均在家属同意下进行。
排除标准:①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者;②精神异常拒不配合者;③患有其他严重脏器疾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律失常研究概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律失常研究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3ef1c08fec3a87c24128c402.png)
( 律平) 心 的基 础 上 合 用 温 胆 汤 , 有 效 率 和 临 床 症 状 改 善 率 明 总 显 优 于 单 纯 西 药 组 。金 卓 祥 用 黄 连 温 胆 汤 治 疗 复 杂 性 缓 慢
关键 词 : 律 失 常 ; 医药 ; 心 中 专方 专 用 中图 分类 号 : 5 1 7 R 5 . R 4 . 2 6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2 3 9 2 1 ) 4— 4 8 0 l 7 一l 4 ( O O O 0 6 — 5
心律 失 常 是 I 最 常 见 的 心 血 管 表 现 之 一 , 床 表 现 为 心 猫床 临 慌 、 闷、 胸 憋喘 、 晕 、 律 过 快 、 缓 或 不 齐 等 。祖 国 医学 虽 无 头 脉 过 心律 失 常 病 名 的记 载 , 其 脉 学 中有 许 多 脉 象 与 心律 失 常有 关 , 但 如数 、 、 、 、 、 、 以 及 釜 沸 、 啄 等 脉 , 于 “ 悸 怔 迟 疾 促 结 代 涩 雀 属 心 忡 ” 昏厥 ” 范 畴 。 “ 等
缭 逵 遴 展
中西 医结合 治疗心律失常研究概述
一
雷
燕 , 丽丽 陶
摘要 : 专方专用、 从 中成 药和 静 脉 制 剂 、 味 中 药及 其 提 取 物 、 物 模 型 等 方 面 , 顾 了 中 西 医结 合 防 治 心 律 失 常 的 研 究 概 况 。 单 动 回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心 律 失 常 , 已从 2 世 纪 六 、 十 年代 的 小样 本 临床 观 察 , 展 到 2 O 七 发 1世 纪 伊 始 较 大 规 模 的 抗 心 律 失 常 中成 药 的 临 床 随 机 对 照 试验 , 步证 明 了中 西 医结 合 对 于各 类 心 律 失 常 的发 生和 治疗 都 具 有 独 特 的 疗 效 。 近年 来对 于心 律 失 常的 中 医药 治 疗 , 初 已 不 仅 局 限 于 纠 正心 律 失 常 . 预 防和 减 少并 发 症 , 预 防 房 颤 血 栓 形 成 和 减 少 房颤 后 卒 中 的发 生率 等 方 面 , 取 得 了确 切 的 进展 。 在 如 都
探讨中西药治疗冠心病心衰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
![探讨中西药治疗冠心病心衰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https://img.taocdn.com/s3/m/be50f5cdb4daa58da1114a50.png)
探讨中西药治疗冠心病心衰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目的探讨中西药治疗冠心病心衰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积累相关诊疗经验。
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间我院收治冠心病心衰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8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联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联合参松养心胶囊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本研究的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且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采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心衰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冠心病;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中西药;疗效冠心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脏疾病,是诱发心力衰竭因素之一,而心力衰竭患者一旦出现有症状室性心律失常,就容易成为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
因此,探寻冠心病心衰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有效治疗方法,有效减少复发率,降低死亡率,成为此病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
[1]本文笔者对采用美托洛尔和参松养心胶囊对68例冠心病心衰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分组治疗,探讨中西医药治疗此病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68例,均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确诊为冠心病心衰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在43~81岁,平均年龄为61.7±1.6岁,病程为1~8年,平均病程2.3±0.7年;观察组患者男22例,女12例,年龄在45~85岁,平均年龄为62.2±1.7岁,病程为1~10年,平均病程2.4±0.8年。
两组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情况方面比较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首先,对68例临床确诊冠心病心衰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即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ACEI延缓心脏重构、他汀调脂稳斑、充分利尿治疗。
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证候分布研究的开题报告
![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证候分布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3e14596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1d.png)
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证候分布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冠心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冠心病也成为了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室性心律失常是冠心病的主要死因之一,现有针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尚未完全解决。
而中医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医学体系,有其独特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对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的1.通过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进行研究,探讨室性心律失常在中医诊断学上的特点及规律。
2.分析各中医证候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3.为临床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提供中医理论参考。
三、研究内容1.收集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案资料。
2.对患者的临床表现、中医证候进行分析,制定中医证候问卷及量表。
3.分析中医证候分布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四、研究方法1.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的方法,收集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案资料。
2.对患者的临床表现、中医证候进行统计分析。
3.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五、预期结果1.明确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中医主症及其分布特点。
2.分析中医证候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探讨其病理机制。
3.为临床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提供中医理论参考。
六、研究进度安排1.收集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病例资料。
2.制定中医证候问卷及量表。
3.对患者的临床表现、中医证候进行统计分析。
4.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5.撰写论文。
七、参考文献1. 刘大力, 庞碧红. 中医证候在循证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中国临床康复, 2020(06):1-4.2. 杨伟. 基于中医辨证论治的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研究.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33(10):76-78.3. 孙威. 从中医证候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方案.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28(6):33-35.。
参仙汤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参仙汤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077f93c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2a.png)
参仙汤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沈海萍;杨平;王蕊
【期刊名称】《河北中医》
【年(卷),期】2006(028)002
【摘要】心律失常为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心悸、怔忡范畴。
其不仅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则可导致猝死,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目前临床上治疗以口服西药为常规手段,但因其副作用大,且停药后易反跳复发,往往患者难以接受而不能长久服用,达到治本的目的。
近年来。
随着中医理论体系的日渐完善和新的研究手段的不断出现,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有了长足的发展。
1998-01—2004—12,我们自拟参仙汤联合心律平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及心肌炎后遗症引起的室性期前收缩50例,并与单纯应用心律平治疗5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3页(P102-104)
【作者】沈海萍;杨平;王蕊
【作者单位】河北省人民医院中医科,石家庄,050071;河北省人民医院中医科,石家庄,050071;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石家庄,0500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705.3
【相关文献】
1.二仙参附强心汤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J], 晋献春;罗海鸥;陈勇鹏;耿召华;何作云
2.参仙汤对脑血管性痴呆智能障碍影响的临床研究 [J], 赵美玲;仝战旗
3.二参二仙强心汤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患者46例 [J], 熊艳华;曾文平
4.自拟参芪芩二仙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效果 [J], 邓铭; 王丽; 马文政
5.参附仙桂汤直肠用药联合穴位贴敷及隔姜灸治疗肝硬化腹水(脾肾阳虚型)疗效观察 [J], 杜学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 路 及 与 血 浆 高儿 茶 酚胺 、 自主 神 经 支配 失衡 、 冠 状 动 脉 痉 挛 等 因素 所 致 心 脏 电不 稳 定 有关 _ 1 。
抑郁症状态容易发 生室性 心律失 常 , 特 别 是 伴 有 心 血 管 疾
以 其 疗 效 明显 、 不 良反 应 小 而成 为 研 究 治 疗 V A 的新 方 向 , 而 中 西药合用则可 达到使疗效快 速 而持久 , 且 减 轻 西 药 不 良反 应 的 效 果 。现 对 VA 的 中 西 医 结 合 诊 治 认 识 进 展 综 述 如 下 。
了充分利用 其抗 心律 失 常作 用 外 , 还 应 全 面 关 注 其 安 全 性 。 射 频 导 管 消融 又 有 严 格 的适 应 证 限 制 , 并 且 患 者 接 受 程 度 各 不 相同l _ 2 ] , 因 此 西 医 治 疗 VA 受 到 极 大 限 制 。在 此 背 景 下 , 中 医 药
安, 引发惊悸 、 怔 忡 。 而 五 脏 六 腑 的疾 病 均 能 引 起 心 悸 , 治 疗 不
律 失 常 的关 系 [ J ] . 中 国心脏 起搏 与心 电生 理杂 志 , 2 0 0 7 , 2 1 ( 6 )
5 3 8—5 4 O .
同病 因 的心 悸 需 用 不 同 原 则 , 例 如 冠 心 病 者 需 七 分 益气 , 三 分 活
寒、 虚、 瘀等, 以气 虚 、 血虚 、 阳虚 为 本 , 以痰 凝 、 血瘀为标 , 属 本 虚
标实之证 。
1 . 2 西 医 病 因认 识 现 代 医 学 认 为 , 室 性 心 律 失 常 病 因很 多 ,
例如相 关 离 子 通 道 相 关 蛋 白 的 基 因异 常口 ] 、 乳 头 肌 起 源 的
理专家认为 , 由 于 心 肌 细 胞 膜 离 子 通 道 存 在 多 样 性 和 分 布 的 不
《 灵枢 ・ 本神 》 说: “ 肾气 虚 则 厥 ” 。东汉 时期 , 《 金 匮 要 略 ・胸 痹 心 痛短气病脉证治 》 云: “ 阳微 阴弦则 胸痹 而痛 , 所 以然者 , 责 其 极 虚也 ” 。至 宋 代 , 《 济生 方 ・ 怔 忡论 治 》 指出: “ 夫怔 忡者 , 此 心
1 室 性 心 律 失 常 病 因 的 中 西 医 认 识
病时 , 而抗 抑 郁 药 物 和 电休 克 疗 法 又 有 室 性 心 律失 常 的 副 反 应 ,
显 示 出抑 郁 症 与 室 性 心 律 失 常 之 间有 密 切 的 关 系 , 其 机 制 可 能
与 自主 神 经 功 能 紊 乱 、 炎症 状态 、 心 脏 离 子 通 道 异 常 等 因 素 有
应, 脏 器 的毒 性 作 用 较 低 , 使用安全 , 可长期服用 , 显示 了 巨 大 的
潜 在 优 势 。心 为 君 主 之 官 , 主行血 脉 而藏 神 明, 心 病 则 神 明 不
・
1 506 ・
CHI NES E J OURNAL OF I NTE GRATI VE MEDI C I NE ON CAR DI O一 / CE REB ROVAS CULAR DI S EAS E De c e mb e r 2 0 1 3 Vo 1 . 1 1 No . 1 2
脉惟将 火病医” , “ 数脉为 阳热可知 ” , 指 出 热 象 是 本 病 的 一 个 主 要 矛 盾 。《 证治汇 补》 谓: “ 痰迷 于心 , 为心 痛惊悸怔忡恍惚” 。
总之 , VA发生 的机制多为邪毒 外侵 、 耗气 伤阴 、 阳虚 血瘀 、
气血两 虚 、 阴虚 火 旺 、 阴 阳失 调 所 致 , 其 病 因主要归 结为 痰 、 饮、
关 。
1 . 1 中 医病 因认 识 VA 中 医 属 “ 心悸 ” 、 “ 怔 忡” 、 “ 厥 证” 、 “ 胸 痹” 等范 畴 , 其 症 状 以数 、 疾、 促、 涩等为特点 , 自古 历 代 医 学 典 籍 中对其病 因、 病机和脉 症早有 记载 。早在春 秋 战国时期 , 《 黄 帝 内经》 中“ 心惕惕如人将 捕之” 或“ 心 如悬若 饥状” 就 生 动 形 象 地
血; 风 湿 性 心 脏 病 者 需 温 阳利 水 ; 心肌炎急则治标 , 缓者治本 , 以 益气养 阴为主 ; 心力 衰竭者则益 阴助 阳、 和血利水 ; 功 能 性 心 悸 治 宜养心安神 , 理 气 开 郁 。可 见 中 医 强调 治疗 疾 病 要 辨 证 论 治 ,
中西医结合心脑 血管病杂志 2 0 1 3年 1 2 月第 l l 卷第 1 2期
・1 5 0 5・
室 性心律 失常病 因及治疗的中西 医研究进展
宋 炜
中图分 类号 : 4 l _ 7 R 2 5 6 . 2 文献标 识码 : A d o i : l O . 3 9 6 9 / j . i s s r  ̄ 1 6 7 2 — 1 3 4 9 . 2 0 1 3 . 1 2 . 0 4 8 文章编 号 : 1 6 7 2 —1 3 4 9 ( 2 0 1 3 ) 1 2 —1 5 0 5 — 0 2 室性 心律 失常 ( v e n t r i c u l a r a r r h y t h mi a , VA) 是 指 起 源 于 心 室 的心律紊乱 , 是 常见 的心律失 常之一 , 包括 室性早 搏 、 室 性 心
注 重从 患 者 的 阴 阳盛 衰 、 精神情志等方面入治 , 通 过 调 整 和 改 善 患者 的神经体 液 因素 , 改 变 引 发 AV 的 病 理 状 态 而 标 本 兼 治 。 中 药 以 天 然 植 物 药 品为 主 , 不仅价格低廉 , 而且 天然 的低 毒 副 反
的热 点 问题 之 一 。ANS影 响 心 脏 电 活 动 的 机 制 主 要 是 通 过 释 放神经 递质 , 与相 应 的 受 体 结 合 后 调 节 心 肌 细 胞 膜 离 子 通 道 的
空虚 , 火 气 内 动 而 为 悸 也 … …” 。《 濒 湖脉学》 指出: “ 促 脉 数 而 时
一
止, 此 为 阳极 欲 亡 阴 , 三焦 郁 火 炎 炎 盛 , 进必无生退可生 ” , “ 促
间 电 传 导 的 药 物 等 。这 些 药 物 的抗 心 律 失 常作 用 在 于 其 干 预 参 与 心 肌 细 胞 电 学 和 结 构 重 塑 的受 体 和 细 胞 信 号 转 导 途 径 , 由 于 这 些药物不直接阻滞离 子通 道 , 故 无 致 心 律 失 常 的 副 反 应 。还
有 目前 正 在 研 究 的 有 高 选 择 性 靶 通道 阻滞 剂 。 VA 的 治疗 除 了 常 规 使 用 各 种 抗 心 律 失 常 药 物 、 介入 、 外 科 手术 、 基 础 心 脏 疾 病 的 治疗 等 应 对 措 施 外 , 情 感 应激 的 非 药 物 措 施, 比如 心 理 咨 询 和认 知 行 为 疗 法 、 社会 救助 、 静 思、 放 松治疗 、 缓解心理压力 、 耐力运动 、 慢 呼吸 、 生物反馈 、 抗 焦虑抑 郁等 , 均 有 一定作用 。 2 . 2 中 医治 疗 认 识 中 医 治 疗 VA 有 着 悠 久 的 历 史 和 丰 富 的
统、 心理社会 因素 、 抑 郁 状 态 等 密 切 相 关 。 自主 神 经 系 统 ( a u t o — n o mi c n e r v o u s s y s t e m, ANS ) 与 VA 的 关 系 一 直 是 电 生 理 领 域
经验 , 副反应 小 , 疗效显著 , 注 重 对 患 者 全 身 与 局部 功 能 的调 节 ,
动过速 、 心 室 颤 动 等 。其 中 以 室 性 早 搏 最 为 常 见 , 发 生 人 群 广
泛, 不 同人群 的预后 不一 ; 室性 心动过 速则易 导致室 颤、 猝 死 等 严重后果 , 要 及 时 明 确 诊 断 和 处 理 。西 药 治 疗 VA 以胺 碘 酮 作
与心室颤动等 ) 及各种疾病 背景下 的 V Al 1 。 ( 缺血 性心脏 病、 心 力衰竭 、 B r u g a d a 综合征等 ) 。在 心 脏 与 精 神 因 素 关 系 日益 受 到 关 注 的今 天 , 基础研究 和临床观察 发现 , 心理 社会 因素 ( 心 理 应
激、 负性 事 件 、 性格 、 情绪 、 行 为以及外 界环境 等) 是 引 起 VA 的 重要诱 因, 其 机 制 与 中枢 神 经 系统 存 在 调 节 应 激 致 V A 的 特 殊
为首选药 , 但 长 期 服 用 有诸 多 副 反 应 , 多 数 抗 VA 药 起 到 治疗 作 用同时具有致 心律失常作用 , 因 此 临 床 上 在 应 用 抗 VA 药 时 , 除
血不 足也 , 真血 虚耗 , 心帝失 辅 , 渐成怔 忡” 。金 元 时 期 , 成无己
均一性 , 单纯 的离子 通道 阻滞 剂作 用 靶点 单一 , 抗 心 律 失 常 谱
窄, 故 致 心律 失 常 作 用 大 。 而 多 离 子 通 道 阻 滞 剂 对 心 脏 Na 、
K 、 C a 等 多 个 离 子通 道 均 有 不 同程 度 的 调 控 作 用 , 可 使 失 调 的离子通道功能恢 复平衡 , 具 有较 低 的致心律 失 常副反 应l _ l 。 非离子通道阻滞剂也是专 家最 近提 出的新观 点 , 指 通 过 改 善 病 因和逆转心室重 构来抑 制 室性心 律失 常 , 减少死 亡 率。包括 口 受 体拮抗剂[ - 1 5 ] 、 他汀 类药 物¨ 】 、 血管 紧张 素转 换 酶抑 制剂 / 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