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十年大事记

合集下载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教育的发展变化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教育的发展变化

教育兴国理念
•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 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30年,是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教育工作的 30年,是教育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国民 素质显著提高的30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 育、教育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的30年, 是促进教育公平制度建设显著加强、更多 惠及处境不利地区群体的30年。30年的教 育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 设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美丽的校园环境
教学设施:从粉笔加黑板到现代多媒体 •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是
教师上课沿袭了几十年的三大教具。 就算在10年前,依然还有老师用粉笔 在黑板上书写,整块黑板写满了就用 黑板擦擦掉再写。一堂课下来,嘴里、 头发上、衣服上沾满一层白白的粉笔 灰再正常不过了。那时的老师天天与 粉笔灰打交道,估计谁也没有想到, 有一天粉笔和黑板会被幻灯片、投影 仪、多媒体所取代。
第二阶段
• 这一时期,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求 经济建设尽快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 动者素质轨道上来,赋予地方政府更多教 育管理权责,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要求, 形成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新 体制。世纪之交,我国义务教育和高等教 育成功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教育事业呈现 出兴旺发达的势头。
• 1979年,上海交通大学率先实行了人员流动、岗位 责任制和内部工资改革。
• 1983年,国家教育部同意上海交通大学扩大管理 权限,增强学校办学活力
•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由于这 些决定所“放”之权有不少过去并不是掌握在省 级政府手里,而是捏在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手里, 所以这种“放权”实际上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要 回来,把本应属于省级政府的管理权限从国家要回 来;二是放下去,把要回来的权限中属于高校应有 的自主权部分还给高校

《1976—1986年十年政治大事记》简介

《1976—1986年十年政治大事记》简介

《1976—1986年十年政治大事记》简介
佚名
【期刊名称】《党史研究与教学》
【年(卷),期】1989()4
【摘要】由李盛平、张明澍编,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书,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研究丛书之一,提供了研究这十年历史主导性线索的最基本工具。

1976——1986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上具有深远影响的十年。

《大事记》从国内公开发行的报刊、书籍中,收集整理了大家已经熟知然却不够系统的材料。

【总页数】1页(P92-92)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十年;政治生活;研究丛书;光明日报出版社;盛平;中国政治发展;张明;人事任免;党政机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3
【相关文献】
1.十年艰辛十年探索十年辉煌——华光精工十年重要大事记 [J],
2.三十年风雨历程——民族研究所大事记(1980-2010年)/三十年辉煌成就——民族研究所大事记(1980-2010年) [J],
3.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大事记(1976—2000) [J], 李悦;万素;
4.印迹,大国六十年——建国六十周年特别策划——重温六十年的风雨彩虹——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大事记 [J], 三虫(整理)
5.\"大事记\":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四十年画像—简评《辉煌四十年—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大事记》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教育50年大事记(1960年至1969年)

教育50年大事记(1960年至1969年)

教育50年大事记(1960年至1969年)一九六零年3月、5月,中共中央文教小组召开省、市委文教书记会议。

会议提出教学改革方针、原则和文教部门大办生产企业、学术批判、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等问题的具体政策。

3月8日,北京电视大学开学。

这是我国的第一所电视学校。

4月9日,陆定一在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教学必须改革》的发言,提出在中小学教学改革中应“适应缩短年限,适当提高程度、适当控制学时,适当增加劳动”。

此后,全国各地开始较大规模的学制改革试验。

4月10日,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提出要大力提倡群众办学、集体办学,在十二年内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6月1日-11日,全国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新闻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中,教育工作者占65.4%。

11月24日-12月12日,中共中央文教小组召开全国文教工作会议。

会后向中共中央写了《关于1961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教育工作安排的报告》。

次年2月7日,中共中央批转了这个报告,批示提出,当前文教工作必须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由此,教育系统开始进行教育事业和教育政策的调整、整顿。

一九六一年2月,中共中央书记处讨论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教材问题。

决定由中宣部、教育部成立高等学校及中等专业学校理工农医各科教材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教材编写工作。

7月、12月,教育部两次召开全国高、中等学校调整工作会议。

会议提出高、中等学校要缩短战线、压缩规模、合理布局,通过调整工作集中力量提高教学质量。

并讨论调整教育事业的具体计划。

7月30日,毛泽东给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写信,赞成和支持该校实行半工半读和勤工俭学,希望各省也应该有这样的学校。

从此,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成为全国探索半工半读办学道路的样板之一。

9月15日,中共中央批准试行《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

1963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批准试行《全是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和《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

国内外教育业发展大事记

国内外教育业发展大事记

国内外教育业发展大事记
以下是国内外教育业发展的重要事件:
1.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开始进行全面的教育改革,实现了教育的普及与发展。

2. 1978年:中国启动了改革开放政策,教育体制也进行了重大改革,开启了教育事业的新篇章。

3. 1999年:中国发布了《义务教育法》,确保了每个孩子都有接受基本教育的权利。

4.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对国内教育产业的开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5. 2010年:中国实施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未来十年教育的发展目标和重点。

6. 2015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双一流”建设计划,旨在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7. 2016年:中国启动了“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推动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推进在线教育的发展。

8. 2018年:中国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9.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全球范围内的教育体系遭到严重冲击,迫使各国加速推动远程教育和在线研究模式。

以上是国内外教育业发展的一些重要事件和里程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教育将继续发展和创新,为人才培养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现代教育大事记

现代教育大事记

现代教育大事记
现代教育大事记是一段充满变革与发展的历史。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教育领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在教育理念上有所突破,还在教育实践上取得了显著成就。

1986年,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标志着中国普及义务教育的制度正式确立。

自此,基础教育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课程和教学改革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义务教育法的颁布不仅促进了教育的普及,也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21世纪,中国的教育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

2001年,中国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这一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对于推动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中国教育领域又迎来了一系列重大事件。

其中,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未来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该纲要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

此外,中国还加强了与国际教育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提高中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中国还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不断改善教育设施和提高教师素质,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

总之,现代教育大事记是一段充满变革与发展的历史。

在中国教育的不断进步中,我们看到了中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也看到了中国教育事业的美好未来。

改革开放四十年大事记简介

改革开放四十年大事记简介

改革开放四十年大事记简介
改革开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之一,自1978
年以来,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以下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重要事件简介: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历史性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布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1979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结束了“文革”期间的教育混乱,为后来的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

1980年代初,中国开始实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改革迈
出了重要的一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1984年,中国成立了深圳经济特区,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迈出
了重要的一步,吸引了大量国际投资和先进技术。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的重要思想,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奠定了理论基础。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全面开放和改革。

2013年,中国启动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推动共同发展。

2018年,中国召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成就,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重要思想和方向。

以上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重要事件简介,这些事件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进程,展示了中国在改革开放道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中国教育大事记(1949——2008)

中国教育大事记(1949——2008)

中国教育大事记(1949——2008)1、1949年新中国教育建设起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毛泽东宣布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本政府的施政方针。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

在知识分子中进行思想与政治教育,有计划、有步聚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新中国教育建设起步。

1949年1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举行成立典礼。

2、1950年颁布中学教学计划1950年8月1日,教育部颁布新中国第一个《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

1950年10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开学典礼。

这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大学。

1950年12月1日,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3、1951年颁布第一个学制1951年10月1日,政务院公布实施《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学制。

它以法令形式确立和充分保障工农干部受教育的机会;明确规定了职业技术教育和业余教育在学制中的适当地位。

4、1952年教职工公费医疗1952年6月27日,政务院发出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的指示。

指示规定,从本年季起,全国各级学校的教职员工实行公费医疗制度。

从1953年春季起,高等学校的学生也开始享受公费医疗的待遇。

1952年7月8日,政务院发出通知,决定在全国高、中等学校学生中实行人民助学金制。

此前该制度已在一些地区公立学校实行。

5、1954年知识分子上山下乡掀起第一次高潮1954年5月24日,中共中央转发教育部党组《关于解决高小和初中毕业生学习与从事生产劳动问题的请示报告》,为此5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中央宣传部《关于高小和初中毕业生从事劳动生产的宣传提纲》。

此后,许多城镇高小、初中毕业生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形成知识分子青年上山下乡第一高潮。

2004年教育大事记

2004年教育大事记

2004年教育大事记2004年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一年,许多重要的教育事件和政策出台,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2004年中国的教育大事记:1. 高考改革:2004年,中国高考制度经历了重要的改革。

为了减轻高中学生的压力,降低教育资源的集中度,高考的考试科目从4门减少为3门,取消了文科、理科的区分,实行了综合素质评价和高水平艺术团选拔制度。

2. 高等教育扩招:2004年,中国大规模扩招高等教育,以满足更多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

这一措施使得高等教育的普及率有了显著提升,为更多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3. 《教育法》修订:2004年,《教育法》进行了重要修订,强调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优先发展乡村教育的政策导向。

修订后的《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国家对教育的保障和支持责任,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了法律基础。

4. 初中毕业综合素质评价:2004年,在部分地区,初中毕业考试取消,改为综合素质评价方式进行。

这一举措促进了教育评价方式的改革,减轻了学生的考试压力,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5. 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为了提高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2004年,中国进行了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改革后,教师的职称评定更加公正和规范化,为教师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激励措施,有助于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6. 课程改革:2004年,中国启动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减少重复性知识的学习,加强实践性课程和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7.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为了改善城乡教育差距,2004年,中国加大了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力度。

通过加强农村教师培训、改善校舍设施和教育资源的配置,逐步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

8. 中职教育改革:2004年,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进行了重要改革。

推动中职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相结合,提高职业技能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和职业发展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方面的变化[优质ppt]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方面的变化[优质ppt]
1.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被肆意歪曲。 2.干部队伍和师资队伍受到严重摧残。 3.高等教育规模被压缩。 4.高等学校基本建设停滞,教学设施遭受严 重损耗。 5.高等教育结构失衡,国家教育教学水平全 面下降。
文革时期教师被批斗
+ 那个“怀疑一切,打 倒一切”的狂热年代 所发生的事:各级学 校领导干部和教师, 特别是一些学术上有 成就的专家、教授, 均遭到残酷斗争,无 情打击,身心受到极 大伤害,有的被迫害 致残、致死。文革时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需要大量的工 科技术人才,因此教育的重心放在与 经济建设直接相关的高等教育,尤其 是工程和科学技术教育上。1952年开 始,中央人民政府开始仿照苏联模式 教育体系。此次院系调整,中国的高 等院校虽然数量大幅增加,但全国多 事大学学科单一,发展不均匀。
文化大革命对教育事业的破坏
谢谢观赏~
畅想网络
Imagination Network
感谢观看!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高考制度的恢复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 尤其为重要的事为我国在新时期及其后的发展和 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高考制度的恢复,使中 国的人才培养重新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据了 解,恢复高考的二十多年里,中国已经有1000多 万名普通高校的本专科毕业生和60万名研究生陆 续走上工作岗位。
取消高考制度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一开始,高考就都取消了, 但部分大学还有招生,进入大学读书的称为 工农兵学员,1966年以后,由于大部分的大 学停止招收,所有干部子弟也都去做了工、 农、兵,因此也都具备了工农兵大学生的资 格。
高考制度的恢复
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 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 重知识、 尊重人才的春天。1977年9月,中国教育 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 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 以统一考试、则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2023初中十件大事记

2023初中十件大事记

2023初中十件大事记2023年是中国教育领域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中国初中教育改革的关键一年。

在2023年,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极大地推动了初中教育的发展。

以下是2023年初中教育领域的十大事件:事件一:中考改革2023年是中考改革的起点年。

教育部对中考进行了全面改革,取消了传统的笔试形式,引入了综合素质评价,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

这个改革对初中教育影响深远,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事件二:新课改方案的实施2023年初中新课改方案正式开始实施。

这个方案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注重素质教育的提升。

新课改方案的实施对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变革。

事件三:智慧教育的推进2023年,智慧教育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各地教育部门开始大力推进智慧教育的建设,引入了先进的教育技术和互联网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智慧教育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方式。

事件四:创客教育的兴起2023年,创客教育逐渐兴起。

一些学校开始开设创客课程,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和实践。

创客教育的兴起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潜能。

事件五:社团活动的丰富多样2023年,学校的社团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化。

各类社团组织在学校内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和支持,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社团进行参与。

社团活动的丰富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事件六:师资队伍建设的加强2023年,教育部加大了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提高了教师的待遇和培训水平。

教师们可以参加各种培训活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师资队伍建设的加强为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事件七:校园安全的重视2023年,校园安全得到了更加重视。

各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校园安全管理。

学校安装了安全监控设备,加强了对学生的管控。

校园安全的重视使学生们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学习和成长。

事件八:网络素养教育的加强2023年,网络素养教育得到了加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1959)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1959)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年—1959年)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五味斋主整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此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9月21日至30日召开。

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会议决定国都定于北平,北平改名为北京;纪年采用公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国旗为红地五星旗。

会议选举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当选为副主席,陈毅等56人当选为委员。

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一致决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政府施政方针,选举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

下午3时,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

毛泽东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决定1949年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日子,每年的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10月2日苏联政府决定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3日,周恩来复电表示热忱欢迎,并互派大使。

自1949年10月至1950年1月,新中国先后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阿尔巴尼亚和越南民主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

至1951年底,新中国与印度、缅甸、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瑞士、列支敦士登、芬兰建立外交关系。

10月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选举毛泽东为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为副主席。

小学学校教育大事记

小学学校教育大事记

小学学校教育大事记小学是孩子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塑造孩子性格和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

因此,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今天,我们将回顾中国小学学校教育的一些重要事件和变革。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小学教育也得到了重大变革。

这一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小学教育进行了规范和改革。

此后,小学教育进入了“新时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1985年,全国小学课程改革全面启动,目的是把小学课程从纯知识传授转变为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其中最显著的改变就是强调对学科的综合教育,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

这一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使小学教育更符合当代社会的需求。

1994年,国家对小学教育进行了一次大的变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把学习方法和能力作为教育的重点。

这个教育理念在小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强调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全面性和操作性,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1年,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对小学教育的课程标准进行了更新和升级。

这一标准注重把学科知识与学生发展、社会需求紧密相关起来,重视创新和实践,力求让小学生获得科学、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

此外,在小学教育中还有很多细节改革,如户外教育、生命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和多样化的课程设置等,都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全面地成长。

这些变革和重大事件推动了小学教育的发展和创新,使小学教育更加科学、有效和人性化。

小学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尤其是在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加强校际协作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小学教育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我们期待能够有更多的发展和变革能促进小学教育的全面提升。

总之,小学教育在中国的历史轨迹中,发展和创新是不断的。

每一次变革都带来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成为中国教育进步的标志。

我们相信,在不断地创新和变革中,小学教育将能够更好地形塑孩子的未来。

教育50年大事记(1970年至1979年)

教育50年大事记(1970年至1979年)

2月2日-8日,国务院科教组召开教育战线第二次批林批孔座谈会。以此推进正在开展的“批林批孔”运动,作为运动联系实际,在教育界揪“复辟势力的代表”。
8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初澜的文章:《为哪条教育路线唱赞歌--评湘剧(园丁之歌)》事件。
9月29日,国务院科教组、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开门办学的通知。各地大中小学普遍搞“开门办学”,由此打乱了学校的教学计划,搞乱了学校的正常秩序。
一九七九年
2月2日,教育部、外交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强外国教材引进工作的规定和暂行办法》。本办法自1979年起试行,对快速编审出版反映国内外科学技术先进水平的社会主义新教材,提高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起了推动作用。
2月6日,教育部、中央广播事业局共同举办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北京举行开学典礼。
一九七三年
7月19日,《辽宁日报》以《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为题,刊登在高校招生的文化考查中交了白卷的张欠铁生的一封信,并加了编者按语。
8月10日,《人民日报》予以转载。江青、张春桥吹捧张铁生是“反潮流的英雄”。由此煽起了一股否定文化的歪风。
10月,清华大学工军宣传队发动“三个月运动”,批“右倾复辟回潮”,全国高校纷起仿效。
3月19日,中共中央批转教育部党组的报告,决定撤销1971年中共中央批转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和1974年中共中央转发的《关于河南省唐河县马振扶公社中学的情况简报》两个文件。中央批示指出,这两个文件,是在“四人帮”及其亲信一手把持下炮制出来的是错误的。它在教育战线的危害极大,流毒很深,应当继续批判。由此而造成的冤案、错案、假案,尚示平反昭雪的,要抓紧解决。
10月,“四人帮”被粉碎。各地学校师生与全国人民一起举行集会、游行、热烈庆祝粉碎“四人帮”反党集团的胜利,愤怒“四人帮”的滔天罪行。

2012年中国教育大事记

2012年中国教育大事记

2012年中国教育大事记作者:来源:《内蒙古教育·综合版》2013年第02期■1月1日,《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正式施行,全面推进现代学校制度改革。

■2月23日,教育部等部门公布了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八条措施,着力破解义务教育择校乱收费难题。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

■3月13日,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对未来十年我国教育信息化进行系统部署。

■3月20日,教育部公布首次面向海内外公开选拔的直属高校校长和总会计师名单,高校领导任用实现突破。

■3月22日~23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举行,“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正式启动,着力提升高校创新能力。

■3月29日,教育部等5部门启动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每年安排1万名左右本科招生计划,面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实行定向招生。

■4月5日,国务院公布《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社会广泛关注的校车安全问题被纳入法制轨道。

■5月8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年轻女教师张丽莉舍己救学生,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成为新时代的楷模。

■5月14日~16日,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举行,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首次召开的国际职业教育大会。

■5月23日,教育部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等5个文件,强化营养餐规范管理。

■6月14日,教育部下发通知,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描绘未来五年教育事业发展宏伟蓝图。

■8月20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随后,教育部联合多部门颁布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6个具体意见,多措并举解决教师队伍建设瓶颈问题。

■8月26日,国务院成立教育督导委员会,统筹指导全国教育督导工作。

2000-2010年中国基础教育大事记

2000-2010年中国基础教育大事记

2000-2010年中国基础教育大事记2000年至2010年的中国基础教育期间,发生了许多重要事件。

以下是一些主要事件的大事记。

2000年,中国基础教育方面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

全国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开始,并决定建立高中毕业生综合评价制度。

同年,小学教育普及率达到99.8%。

2001年,国家开始实施义务教育由九年延长到十二年的政策。

此外,全国深化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也正式启动。

2004年,国家开始实施新的高中课程改革,取消文科和理科的区别,引入新的主科和文化课程。

此外,取消了大学生体操作为高考体育测试科目。

2005年,全国各省开始实施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包括减少文科和理科的科目数量以及推行综合改革试点。

这一改革方案旨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高考公平性。

2006年,国家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基”攻坚工程。

此举旨在改善农村地区的教育设施和师资条件,提高贫困农村地区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和条件。

2007年,国家开始实施《义务教育法》,要求全国范围内保障每个孩子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此外,国家还推动了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

2008年,全国实施小学生课外活动“素质教育”的方案,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同年,汶川大地震导致大量学校损毁,国家开始进行重建和维修工作,以恢复受灾地区的教育系统。

2009年,国家启动了高中阶段教育的“招生考试综合改革试点”,以推动高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此外,国家还加大了对农村地区教育改革的支持力度,提高了财政补贴水平。

2010年,全国开始实施高等教育本科教育质量持续提升计划,加强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估工作。

同年,全国推行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点,进一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公平性。

在这十年间,中国基础教育发生了许多重要的改革和发展。

从加强义务教育到推动高中教育改革,以及提高农村地区教育质量和公平性的努力,这些事件标志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快速进步。

希望这些进展能够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提供更好的发展路径。

建国以来学前教育政策解读

建国以来学前教育政策解读

建国以来我国重大的关于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解读一、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学前教育政策法规1. 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产生了新中国的第一个学制,将“幼稚园"改称为“幼儿园”,并开始了它的新生命。

2. 中央教育部根据《共同纲领》和第一次全国工作会议精神,结合两年来的实践经验,中央教育部于1951年制定了《幼儿园暂行规程》(试行草案)和《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试行草案),并于次年颁发全国。

3。

1952年7月,教育部颁发的《师范学校暂行规程》规定:培养幼儿园师资的学校称为幼儿师范学校。

4. 1952年教育部颁发试行的《关于高等师范学校的规定》中指出:高等师范学校设置的教育系分设教育组,培养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的专业教师.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学前教育政策法规1。

1956年2月,教育部,卫生部和内务部发出的《关于托儿幼儿园几个问题的联合通知》指出托儿所、幼儿园的发展方针是应当按照“全面规划,坚强领导”和“又多、又快、又好、又省”的方针,同时根据需要与可能积极发展。

2. 教育部于1956年11月颁发《关于幼儿园幼儿的作息制度和各项活动的规定》指出应根据所在地地区气候的变化及本园的具体情况拟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切实遵守。

三、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学前教育政策法规1. “文化大革命”中,幼儿教育遭到破坏的程度以城市幼儿园最为严重,中央教育部针对这一情况,于1979年首先制定颁发试行《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用以指导城市幼儿园工作走向正规化、规范化.2. 1979年10月11日,党中央、国务院在转发《全国托幼工作会议纪要》时指出:“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恢复、发展、整顿、提高各类托幼组织”。

3。

我国现行《宪法》(1982年宪法,2004年3月14日修正)第19条中规定:“国家举办各种学校……并且发展学前教育"。

“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

“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

[课程]教育50年大事记(1960年至1969年)

[课程]教育50年大事记(1960年至1969年)

教育50年大事记(1960年至1969年)教育50年大事记(1960年至1969年)一九六零年3月、5月,中共中央文教小组召开省、市委文教书记会议。

会议提出教学改革方针、原则和文教部门大办生产企业、学术批判、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等问题的具体政策。

3月8日,北京电视大学开学。

这是我国的第一所电视学校。

4月9日,陆定一在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教学必须改革》的发言,提出在中小学教学改革中应“适应缩短年限,适当提高程度、适当控制学时,适当增加劳动”。

此后,全国各地开始较大规模的学制改革试验。

4月10日,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提出要大力提倡群众办学、集体办学,在十二年内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6月1日-11日,全国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新闻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中,教育工作者占65.4%。

11月24日-12月12日,中共中央文教小组召开全国文教工作会议。

会后向中共中央写了《关于1961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教育工作安排的报告》。

次年2月7日,中共中央批转了这个报告,批示提出,当前文教工作必须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由此,教育系统开始进行教育事业和教育政策的调整、整顿。

一九六一年2月,中共中央书记处讨论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教材问题。

决定由中宣部、教育部成立高等学校及中等专业学校理工农医各科教材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教材编写工作。

7月、12月,教育部两次召开全国高、中等学校调整工作会议。

会议提出高、中等学校要缩短战线、压缩规模、合理布局,通过调整工作集中力量提高教学质量。

并讨论调整教育事业的具体计划。

7月30日,毛泽东给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写信,赞成和支持该校实行半工半读和勤工俭学,希望各省也应该有这样的学校。

从此,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成为全国探索半工半读办学道路的样板之一。

9月15日,中共中央批准试行《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

杏坛随忆——60年教育发展中的个人叙事——新中国成立60年教育大事记

杏坛随忆——60年教育发展中的个人叙事——新中国成立60年教育大事记

《 学 必 须 改 革》 的 发 言 ,提 出在 中小 学 教 学 改 革 中 教
应 “ 当缩 短 年 限 ,适 当提 高 程 度 ,适 当控 制 学 时 , 适 适 当 增 加 劳 动 ” 此 后 , 全 国 各 地 开 始 较 大 规 模 的 学 。 制 改 革试 验 。
19 年 98
( 编 自网 络 资 料 ) 摘
识 青 年上 山下 乡 的热 潮 。 “ 化 大 革命 ”期 间 ,全 国 文 上 山下 乡的知 识 青 年 有 1 0 6 0多万 人 。
29 塥 敏 9 o 上 09
建立终身教育体 系
19 99年 计划 》
颁布 《 向 2 面 1世 纪 教 育 振 兴 行 动
16 年 95
16 9 8年
中央批示半工 ( 半读发展方向 耕)
知识青年 t山下 乡
20 0 1年 义 务 教 育 新 课 程 新 学 期 开 始 进 人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实 验 区
l 0月 l 日 , 国务 院 批 转 教 育 部 2
高 等 学 校 招 生 工 作 的 意 见》。从 此恢 复 了 高等 学 校 招
民文 化 水平 ,培 养 国 家建 设 人 才 ,肃 清 封 建 的、 买 办
的 、 法 西 斯 主 义 的 思 想 , 发 展 为 人 民 服 务 的 思 想 为 主
17 98年
18 9 0年
教育督导制度恢复
学位制度正式建立
15 90年
颁 布中学教学计划
15 年 91
颁布第 一个学制 一
《 关于 改 革 学 制 的
18 9 5年
第一个教师节
1 0月 1日 ,政 务 院 公布 实 施 决 定》。 这是 新 中 国第 一 个 学 制 。

2002~2012中国教育大事记

2002~2012中国教育大事记

2002~2012中国教育大事记作者:来源:《今日教育》2012年第12期核心提示2002年到2012年,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第十八大,每一个历史的节点,中国教育事业都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成就凝结着全党与全国各民族人民的智慧与勤劳。

十年恍如弹指一挥间,但中国教育事业惠民的根基却越扎越深,更多的老百姓已感受到教育带来的幸福阳光。

站在新的起点上,让我们一起回顾十年间中国教育豪迈坚定的步伐!2002年,民办教育迎来大发展战略期12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

2003年,农村教育引起国务院高度重视9月,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提出了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

由国务院召开专门会议部署农村教育工作,这在新中国教育史上是第一次。

2004年,西部地区新一轮“两基”攻坚启动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四部门制定的《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新一轮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正式实施。

2005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纵深推进5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要求各地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实现“两基”之后义务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实施6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

9月1日,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正式实施,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方向性要求确定下来,将实施素质教育写入法律。

2007年,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启动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通知,“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斥资25亿元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直接针对高等教育质量提高。

2008年,政府强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责任国务院决定,在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基础上,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同时进一步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十年大事记
2012-10-19 14:41:31 来源:人民日报2012年10月18日■2002年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教育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国务院下发《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各级政府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

■2003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颁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解决农村教育发展薄弱问题。

■2004年
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正式实施。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决定从2006年开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2007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2006年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正式实施。

■2007年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所确定目标如期实现。

西部地区“两基”人口覆盖率达98%。

“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惠民政策,推广到中东部地区,实现了对全国40万所农村中小学的近1.5亿名学生的全面覆盖。

■2008年
国务院决定,在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基础上,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同时进一步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制定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基本形成了一整套高校毕业生政策体系。

■2010年
国务院颁布《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发展学前教育的十条举措。

新世纪来首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实施,绘就了国家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发展的蓝图。

■2011年
教育部与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

经过25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全面实现“两基”。

■2012年
国务院召开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下发《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

教育部等四部委下发《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

教育部公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