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美术作品赏析
艺术作品赏析
![艺术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1154af3f61fb7360b4c65dd.png)
卢浮宫博物馆是位于法国巴黎的著名艺术博物馆,原为法国王宫,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边。卢浮宫拥有的艺术收藏达40万件,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腊罗马等7个门类。被称为卢浮宫镇馆三宝的分别是:油画《蒙娜丽莎》、雕塑《萨摩色雷斯的胜利女神》以及《米罗的维纳斯》(又称断臂的维纳斯)。今天,利用世界杯1/8决赛德国对瑞典开幕前的一点时间,先将在巴黎拍摄的米罗的维纳斯照片发出来。曾在瑞典生活学习过几个月,感情上希望瑞典赢,不过对德国也并不反感。
虽然米罗的维纳斯诞生已有2000多年,但站在她的面前,丝毫感觉不出她有“古董”的气息,她是那么美、那么纯,微微倾斜的身体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沉思,仿佛在等待,曳地的长裙自然下垂,呈现出流畅的衣褶,使女神具有一种柔和的流动感。在她面前可以感觉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以净化人的灵魂,升华人的精神。
镇馆宝物之二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
大卫加入了资产阶级左翼的雅各宾党,并很快成为该党领袖罗伯斯比尔的战友,后又被选为国民议会的议员,担任了议会的主席。这个时期的达维特,象有一把火照亮着他自己,这把"火"正是巴黎发生的革命暴动。1794年7月27日(法国革命新历为热月9日),拿破仑发动政变,推翻了雅各宾党专政,继而又对敌手实行残酷镇压。罗伯斯比尔被送上断头台,参加雅各宾党的画家大卫也被罗织了17条罪状而被捕入狱,险遭杀身之祸。出狱以后,他深居简出,停止了所有政治活动,除了与一些艺术界人士交往外,平时只在画室里教学。这时,大卫的情绪很消沉,遂将更多的精力用于以裸体为基础的绘画作业上。
外国美术赏析(雕塑)
![外国美术赏析(雕塑)](https://img.taocdn.com/s3/m/b004596c5901020206409c10.png)
SZM
古埃及和古希腊雕塑
希腊化时期中最能具体表现男性身体的雕刻 作品有以希腊神话為题材的《劳孔群像》 ﹝Laocoon Group﹞以及以战争為题材的 《垂死的高卢人》﹝Dying Gaul﹞。
大卫迎接战斗时的场景。艺术家生动地塑造了一个为事
业斗争的英雄形象:年轻、英俊、健壮、神态坚定自若,
左手上举,握住搭在肩上的“抛石带”,右手下垂,似 将握拳,头部微俯,直视前方,准备投入战斗。
文艺复兴时期雕塑
哀悼基督
作品采用了稳重的金字塔式的构图,圣母 宽大的衣袍既显示出圣母的四肢的形状, 又巧妙地掩盖了圣母身体的实际比例,解 决了构图美与实际人体比例的矛盾问题。 基督的那脆弱而裸露的身体与圣母衣褶的 厚重感以及清晰的面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统一而富有变化。雕像的制作具有强烈的 写实技巧,作者没有忽略任何一个细节, 并对雕像进行完 全平滑光亮为止。这一切都赋予了石头以 生命力,使作品显得异常光彩夺目。米开 朗基罗还将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刻在了雕像 中圣母胸前的衣带上。作品一经展出,立 即轰动了整个罗马城,从此便与作者的名 字一起成为了艺术史册中光辉的一页。
米开朗基罗塑造的五米多高的《大卫》像给人深刻的印象,不再是依靠狂烈的激情,或 者骄横的漫不经心,而是借助于他的形象的阳刚之美来表现人物。米开朗基罗也以裸体 展示人物形象,肌肉强劲有力,通过紧张与松弛的游戏来具体表现精神和肉体互相和谐 的理想。
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继承并发展了希腊、罗马雕塑艺术的传统,使雕塑艺术达到了高 度繁荣,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雕塑家,差不多都集中在佛罗伦萨。最先出现的雕塑大师 是吉贝尔蒂,佛罗伦萨洗礼堂的两扇青铜大门上的装饰浮雕是他的代表作。同一个时期 的伟大雕塑家还有多那泰罗、委罗基奥等。而米开朗基罗的出现,则标志着文艺复兴时 期的雕塑艺术发展到了最高峰。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艺术对后期的雕塑家有着极大的影 响。
美术鉴赏——古代希腊美术
![美术鉴赏——古代希腊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f47a59432e3f5727a5e9625e.png)
希腊宗教反映了希腊人的生活观:乐观、自由以及对人性的 肯定
美術鑒賞〃古代西方美術
希腊宗教中神的系谱
第三代神的系谱——十二主神(居住在奥林匹斯山顶,庇佑和管理山下的希腊人)
1;天神宙斯,诸神之父,掌管天、雷电,力量惊人,喜欢滥情 2;天后赫拉,宙斯的姐姐和妻子,掌管家庭与生育,嫉妒心强 3;海神波塞冬,宙斯之兄,掌管大海,野心勃勃,与宙斯争权 4;德墨特尔,农业女神,善良,坚贞 5;哈德斯,冥王,宙斯之兄,掌管地下死者生活,也是财富之神,忠于婚姻; 6; 雅典娜,智慧女神,宙斯与另一妻子的女儿,女战神,丰产女神,和平与 科学庇护者, 7;阿波罗,太阳神,宙斯之子,俊美少年,善射箭,光明之神、医药之神、 航海之神,预言之神、消灾之神、音乐之神 8;阿尔忒弥斯,阿波罗的孪生姐妹,月神,狩猎之神,妇女之神 9;战神阿瑞斯,尚武精神的化身,智慧的大敌,维纳斯的情人 10;酒神狄奥尼索斯,希腊农民最喜欢的神明’ 11;火神,工匠庇护神,锻造庇护神,相貌丑陋,心地善良,维纳斯之夫 12;爱与美之神阿芙洛蒂德,美丽、青春,代表了希腊人最感性的生活观
美術鑒賞〃古代西方美術
6、宗教:多神教 希腊宗教的特点:
1,神人同形:在其他宗教中,神往往是万能的、遥远的、完美的,令人恐惧的,而希腊的 神不仅与人外貌相似,而且与人一样,有着各种人性的弱点; 2、多神的;众神之中无一人居于其他神之上,没有恶魔,所有神都具有非凡力量; 3、希腊宗教不具备惩恶扬善的教义,没有共同教义,神不是道德样板,他跟人一样喜欢争 权、吵架、嫉妒、好色、贪婪、偷情、打架等等; 4、希腊宗教仪式简单,献祭无需忏悔与赎罪,无需谦恭,神只喜欢献祭,得到礼品就高兴, 从而赐福给献祭者
古 代 西 方 美 術
美術鑒賞〃外國美術Ⅲ
古希腊神话题材的名画赏析
![古希腊神话题材的名画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d84ef74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04.png)
古希腊神话题材的名画赏析一、古希腊神话题材名画赏析之珀耳塞福涅之劫这幅画可太有看头啦!画里描绘的是冥王哈迪斯劫持珀耳塞福涅的场景。
你看那画面的色调,有点暗沉,就像那种神秘的地下世界的感觉。
哈迪斯的表情看起来很坚决,他紧紧抓住珀耳塞福涅,好像生怕她跑掉一样。
珀耳塞福涅呢,她脸上既有惊恐又有那种无奈,她的身体姿态好像在挣扎,但是又无力反抗。
这种人物的表情和姿态的刻画,真的是把这个神话故事里的紧张感和戏剧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绘画的风格来说,画家运用了很细腻的笔触。
比如说珀耳塞福涅的衣服,那褶皱看起来特别逼真,就好像真的是一块布料被抓起来一样。
而且背景里的那些元素,像黑暗中的岩石之类的,都被画得很有质感,让你感觉仿佛能摸到一样。
这画家肯定是对人体结构和物体的质感有很深的理解,才能画得这么好。
二、古希腊神话题材名画赏析之俄耳甫斯与欧律狄刻这幅画里的俄耳甫斯看起来特别深情。
他的眼神里充满了对欧律狄刻的爱和不舍。
画面里他转身去看欧律狄刻的那一瞬间被定格得超级棒。
欧律狄刻呢,她的形象有点那种朦胧的美,就像是一个即将消失的幻影。
画家这样处理,很好地表现出了这个神话故事里那种阴阳两隔的哀伤。
色彩方面也很有特点哦。
整个画面的色调偏冷,可能是为了烘托出那种悲伤的氛围。
画面中的光线好像是从某个神秘的地方照射过来的,打在人物身上,让人物看起来更加立体,同时也增添了一种神秘的氛围。
而且画家在处理人物周围的环境时,用了一些虚化的手法,让你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两个主角身上。
三、古希腊神话题材名画赏析之勒达与天鹅这幅画通常会有很强烈的视觉冲击。
勒达和天鹅的形象组合在一起特别奇特。
天鹅的羽毛画得特别细致,每一根都好像能数得清。
勒达的表情有那种好奇又有点害羞的感觉,她和天鹅之间的互动很微妙。
在构图上,画家把勒达和天鹅放在画面的中心位置,周围的环境做了一些简单的处理,这样就突出了主题。
画面中的色彩对比也很明显,比如说勒达的肌肤颜色和天鹅的白色羽毛,这种对比让画面更加生动。
安格尔油画作品《泉》
![安格尔油画作品《泉》](https://img.taocdn.com/s3/m/c9b7d3f2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12.png)
安格尔油画作品《泉》安格尔油画作品《泉》之赏析(外⼀篇) (2011-05-25 11:32:37)标签:绘画评论【浅谈外国名画安格尔:《泉》】内容摘要:让-奥古斯特-多⽶尼克·安格尔 (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 1780-1867年)⼀⽣追求和表现理想美,⼗分迷恋于描绘⼥性⼈体,在他的笔下,每个⼈体都画得圆润细腻,健康柔美。
他严谨的素描功⼒充分发挥了线条的表现作⽤,把⼈物的形体动态刻画得极其准确、简洁⽽概括。
安格尔反复探索完美的艺术形式,视拉斐尔为典范,以温⽂典雅为理想,迷醉于希腊雕刻。
在他的美学主张中强调以永恒美和⾃然为基础,他⼼⽬中的⾃然是理性的、理想的、⾮现实的、⽆内容的纯形式美。
他创造的理想美典范就是在中国流传最⼴的完美少⼥⼈体之境界——《泉》。
关键词:绘画技巧,古典艺术美,⼥性美⼀.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九世纪,法国作为资产阶级民主⾰命的摇篮,在意识形态上的各种表现,显得⼗分活跃。
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此起彼伏,和政治风云变幻相辅相成,构成了上世纪欧洲最亮丽的风景线,也深深地影响了世界。
法国古典主义美术由达维特和他的弟⼦安格尔⼀起,推向了最后的⾼峰。
1780年,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于法国南部的蒙托榜(Montauban),⽗亲是装饰雕刻师和画家,母亲是皇宫假发师的⼥⼉。
安格尔少年时看到⽼师的拉斐尔的摹本,激动得热泪盈眶,从此他终⾝崇拜他。
1797年进⼊新古典主义⼤师达维特的画室,成绩突出。
1806年-1820年安格尔在罗马学习和创作。
这位古典主义绘画的末代风流画家,吸收⽂艺复兴时期前辈⼤师的求实的技巧,使⾃⼰的素描技巧发挥到炉⽕纯青的境地。
作为19世纪新古典主义的代表,安格尔并不是⽣硬地照搬古代⼤师的样式,他善于把握古典艺术的造型美,把这种古典美融化在⾃然之中。
他从古典美中得到⼀种简炼⽽单纯的风格,始终以温克尔曼的“静穆的伟⼤,崇⾼的单纯”作为⾃⼰的原则。
古希腊的瓶画
![古希腊的瓶画](https://img.taocdn.com/s3/m/8051f304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f4.png)
古希腊的瓶画古希腊瓶画Pottery of Ancient Greece古希腊瓶画,是希腊陶器上的装饰画,依附于陶器而得以流传下来,代表了希腊绘画风貌。
其内容丰富,寓意深刻,风格多样,技艺精湛,装饰性很强,艺术水平极高,在希腊美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希腊陶器主要有盛酒的瓶、罐(大)和饮酒的杯、碗(小)两大类,瓶罐装饰画多绘于腹部,画面展开近似方形;杯碗装饰画又分内外,内部的装饰画呈圆形画面,外部的呈环形。
曾出现过东方风格、黑绘制风格和红绘制风格等。
东方风格主要是受到埃及、美索不达米亚艺术风格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多纹样的色彩来区分的绘画样式。
古希腊瓶画,是希腊陶器上的装饰画,依附于陶器而得以流传下来,代表了希腊绘画风貌。
其内容丰富,寓意深刻,风格多样,技艺精湛,装饰性很强,艺术水平极高,在希腊美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希腊陶器主要有盛酒的瓶、罐(大)和饮酒的杯、碗(小)两大类,瓶罐装饰画多绘于腹部,画面展开近似方形;杯碗装饰画又分内外,内部的装饰画呈圆形画面,外部的呈环形。
曾出现过东方风格、黑绘制风格和红绘制风格等。
东方风格主要是受到埃及、美索不达米亚艺术风格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多纹样的色彩来区分的绘画样式。
古希腊瓶画,是希腊陶器上的装饰画,依附于陶器而得以流传下来,代表了希腊绘画风貌。
其内容丰富,寓意深刻,风格多样,技艺精湛,装饰性很强,艺术水平极高,在希腊美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希腊陶器主要有盛酒的瓶、罐(大)和饮酒的杯、碗(小)两大类,瓶罐装饰画多绘于腹部,画面展开近似方形;杯碗装饰画又分内外,内部的装饰画呈圆形画面,外部的呈环形。
曾出现过东方风格、黑绘制风格和红绘制风格等。
东方风格主要是受到埃及、美索不达米亚艺术风格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多纹样的色彩来区分的绘画样式。
古希腊瓶画,是希腊陶器上的装饰画,依附于陶器而得以流传下来,代表了希腊绘画风貌。
其内容丰富,寓意深刻,风格多样,技艺精湛,装饰性很强,艺术水平极高,在希腊美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古希腊时期美术作品
![古希腊时期美术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58091561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51.png)
古希腊时期美术作品•古希腊美术通常分为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
1、荷马时期(公元前12世纪-前8世纪)主要艺术作品为几何纹风格的陶瓶,用于敬神和陪葬;陪葬用的小雕像也是几何形的。
故又被称为“几何风格时期”。
2、古风时期(公元前7世纪-前6世纪)主要是瓶画和神庙建筑。
瓶画有东方风格、黑绘风格和红绘风格。
建筑已确定下两种主要的柱式:多利亚式和伊奥尼亚式。
雕刻,受埃及艺术程式化的影响,其千篇一律的笑容被称为“古风的微笑”。
浮雕也很发达。
3、古典时期(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繁荣期。
建筑,雅典卫城。
雕刻,产生了写实而理想的人体,达到鼎盛。
4、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1世纪)希腊文化随亚历山大的扩张而向东方传播、交融。
《刺杀者群像》又名《诛戮暴君哈莫狄奥斯与阿里斯托吉顿》。
哈莫狄奥斯和阿里斯托吉顿是公元前514年诛戮暴君希巴克斯的两位英雄。
为表彰他们的业绩,在雅典广场上为他们建立纪念性雕像,据传这是雕刻家克里蒂乌斯和内西奥特斯所作。
这是一件由两人组成的具有强烈动势的作品。
特别是哈莫狄奥斯的右臂高举过头,构图很有气势。
虽然人物的脸部表情与所表现的情节似乎还不太协调,但在表现自由而又激烈的动作上又向前发展一步。
刺杀者群像,公元前475年,高 195cm,大理石,拿波里国立考古博物馆,过渡时期,雕塑《弓箭手》这是阿淮亚神庙东面山墙群雕中的一件引弓射箭的战士跪射姿势,又名叫赫拉克勒斯。
在这件雕像和前面奔跑的战士雕像中,姿式动作十分生动,真实地表现了临战时的动作姿势。
人物的面部表情已与紧张的战斗相一致,原有的“古风式微笑”已经消失了,这个变化表明希腊雕刻艺术已经突破了程式化,更接近生活真实。
这是一件接近圆雕的高浮雕作品。
弓箭手,公元前490年,420x1500cm,大理石,慕尼黑州立古代雕刻馆,古风时期,雕塑《濒死的战士》古风时期最珍贵的建筑装饰雕刻是埃癸那岛上的阿淮亚神庙的山墙雕刻。
阿淮亚是神话中的女神,原称布里托玛耳提斯,她是猎人、渔夫和航海者的保护神。
古希腊、古罗马美术作品欣赏
![古希腊、古罗马美术作品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cdbde7bdfd0a79563c1e7281.png)
仅是荷马艺术幻想的情景,突然以确凿的实物给予证实。爱琴文化的发现,
使人们了解到,早在公元前3000年,克里特人就从石器时代转到青铜时代,
此后1000多年间,克里特、迈锡尼,还有季克拉基斯群岛曾有过十分发达的
经济与文化。
克里特美术
(公元前31世纪~前16世纪)
牛首人身怪米诺特罗斯
《被米诺斯迷宫所困》
古希腊时期的女子体育运动
(二)作品鉴赏
爱琴文化时期也称“青铜时代”
(公元前31世纪~前13世纪)
希腊美术的前源。爱琴文化的发现,得力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考古
学家施里曼和英国学者伊文思。由于他们深信荷马史诗中所描述的英雄神话
真有其事,便随史诗所描述的线索进行考古工作,从而使过去一直被认为仅
(1).雕塑风格的演变
初期(公元前5世纪前期):严谨和谐
这是一组四马战车青铜像的一部分,驾车 人的雕像与真人相等(高1.8米),这是一位充 满生活真实的年轻人形象,身着短袖长衫,束 一腰带,右手拉着缰绳,出神的目光注视着前 方,庄严肃穆的表情和稳重有力的形体,表现 了这时期雕刻的“严谨风格”。
陶壶 希腊陶瓶画
陶壶 希腊陶瓶画
黑绘风格
产生7世纪末6世纪初,流行于公元前5世纪.黑绘风格指在红色或黄褐色的 泥胎上,用一种特殊黑漆描绘人物和装饰纹样的陶器。
波吕克塞拉献祭
红绘风格
流行于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前4世纪末, 与黑绘风格相反,即 陶器上所画的人物、动物和各种纹样皆用红色,而底子则用黑。故 又称红彩风格。这种风格优越处在于灵活自如地运用各种线条刻划 人物的动态表情,充分发挥线条的表现力。
3.古风时期
古希腊瓶画的形式美感
![古希腊瓶画的形式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48242c7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6f.png)
艺术论坛+TEXT/胡洁琴古希腊瓶画的形式美感一、希腊瓶画的类型及内容虽然艺术的形式有相对的独立性,但从哲学的前提来看,形式与内容又是相联系的,在分析瓶画的形式的同时了解其内容或内蕴含义,是了解形式所表现的意图的重要途径。
希腊陶器主要用途分为盛、饮器的瓶罐和杯碗两大类,瓶罐装饰画多绘于腹部,画面展开近似方形;杯碗装饰画又分内外,内部的装饰画呈圆形画面,外部的呈环形。
古希腊瓶画内容丰富,多为神话故事和英雄传说,反映生活面很广,如战争、狩猎、生产、家庭、娱乐、体育等,不一而足。
如此广泛的题材,以平面、夸张、简练、朴素等形式语言表现出来,极具戏剧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富于人情味,生动有趣,优美典雅,表现出希腊人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
古希腊文学图书中广泛流行大量人物故事画插图,故事多来源于希腊史诗、神话和戏剧。
自然,这种人物故事画插图也成了古希腊陶器上绘画的一大来源。
人物故事题材的盛行,从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古希腊以人为本的思想,反映出古希腊文学艺术歌颂人性,追求人文主义和民主政治等倾向。
二、古希腊瓶画的风格及图案化语言古希腊陶器工艺先后流行三种艺术风格:“东方风格”、“黑绘风格”和“红绘风格”。
不同时期的绘画风格和语言相互联系又各具特色,东方风格是一种以多纹样的色彩来区分的绘画样式,主要以兽首人像和植物纹样为主。
如果说东方风格是以内容或纹样特点来界定的一种风格,那么,黑绘和红绘则是以形式语言来界定的风格,黑绘风格为主题人物涂成黑色,背景保持陶土的赭色,而红绘风格恰好与之相反,是在背景上涂于黑色,留下主体部分的赭色。
其代表作有《阿喀琉斯与埃阿斯玩骰子》。
与黑绘风格比较,红绘优越在于能灵活自如地运用各种线条刻画人物的动态表情,充分发挥线条的表现力。
红绘作品既繁复又华丽,壶型也变化多端,红绘的内容更有趣,有当时的风俗民情,也有许多神话传说,琳琅满目,色泽又鲜明。
总之,古希腊瓶画线条简练、犹如剪影式的、装饰味浓的画面揭示出古希腊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心灵追求。
美术欣赏美术欣赏 外国1.1 西洋艺术作品赏析
![美术欣赏美术欣赏 外国1.1 西洋艺术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1faf182af90242a895e542.png)
美术作品赏析国外美术作品:一.雕塑1.《着衣母婴卧像》亨利.摩尔(1898年—1986年)英国现代雕塑家,他在矿区里度过童年时代,中学时受一位教师的影响,走上艺术之路。
母与子是亨利.摩尔经常创作的题材,这件作品介于写实与抽象之间,人物的一切细节都被忽略了,强化了母亲敦实起伏的身体,孩子在母亲的怀中显得那么安全和舒适。
亨利.摩尔常常借用母亲的身体表现山峦、丘陵和大地。
亨利.摩尔以独特的雕塑语言和创新精神,给雕塑艺术注入了现代气息,掀掀开了雕塑艺术史上新的一页。
2.《米洛斯的维纳斯》古希腊《掷铁饼的人》米隆(古希腊)《摩西》1516年米开朗基罗(意大利)《圣堂》1908年罗丹(法国)《自由女神像》1886年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迪(美国)二.绘画马蒂斯法国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画家。
马蒂斯生于法国,是毕加索时代最重要的古典现代主义艺术家之一,且是野兽派的领导角色。
野兽派主张印象主义的理论,并促成了二十世纪第一次的艺术运动。
使用大胆及平面的色彩、不拘的线条就是马蒂斯的风格。
风趣的结构、鲜明的色彩及轻松的主题就是令他成名的特点。
1950年6月11日,法国当代著名艺术大师亨利-马蒂斯在威尼斯艺术节中荣获大奖。
马蒂斯和野兽派1995年在秋季沙龙展览会中,马蒂斯等人作品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富有装饰性,与传统写实色彩截然不同,评论家们戏称他们像“野兽”一样,“野兽派”因此得名。
2.油画《戴帽子的妇人》采用涂鸦的方式,在整个油画的表面都有涂鸦的痕迹,而这些涂鸦大部分都是黄色和绿色,使整个油画的表面看起来有点模糊,这幅油画主要描绘的是一个年轻的妇人,她的身子本来是向前的,但是她的头却向后扭了过来,所以这幅油画应该是一个年轻的妇人回头的一刹那的情境描绘。
3.《红色中的和谐》是马蒂斯成熟期的代表作。
画中描绘了一个室内的场景,其中有精心布置的桌子、衣着整洁的女佣、鲜艳的桌布和墙纸、两把椅子和一扇窗户;通过窗户,画家还描绘了一片室外的自然景色——绿色的草地、黄色的花朵、几棵树和一所房子。
希腊美术作品赏析
![希腊美术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63a861c763231126fdb110d.png)
三、希腊、罗马美术在雕刻和建筑 方面的突出成就
• 古希腊:一 爱琴海文化时期 二 荷马时期和古风时期 三 鼎盛时期 四 希腊化时期 罗马比较之前的希腊基本没什么其它,主要有雕刻,建筑,和绘画几个方面 从人类文化的历 史上看,希腊文明是欧洲文化的发祥地。雪莱曾在诗中吟道:“我们都是希腊人。”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和摇篮,没有希腊,无法想象欧洲文明会是什么样子,今日西 方世界无处不遗存着希腊文明的传统。可是除了居住在希腊半岛上的公民自认为希腊人外,很少有人像雪莱那样以哲理的想象认为自己是希腊人。那么究竟谁是希腊人呢? 历史表明,克里特的征服者、特洛伊城的毁灭者——迈锡尼人,是希腊最早的居民之一。后来沦为北方蛮族的奴隶,并逐渐分流为多利安人和伊奥尼亚人,他们都有共同的 信仰和语言,所以称他们为希腊人。 在缔造希腊古典文明的主要民族多利安人和伊奥尼亚人到达希腊本土之前,在地中海东北部的爱琴海地区就曾经存在过相当发达的爱琴 文化。 希腊文化主要来自以爱琴海为中心的爱琴文明,因此,我们要了解希腊美术,首先得从爱琴美术开始。爱琴美术是希腊美术的孕育时期,是以爱琴海上的克里特岛为 中心,包括把尔干半岛南部的迈锡尼文化,所以爱琴文化又叫“克里特——迈锡尼文化”。 爱琴文明大约是在埃及中王国时代形成,有别于埃及文明或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所 属的河谷文化,这个文明是属于岛国文化。前两个文明都掌控并维持着广大的疆域,相较之下爱琴海文明的范围则很小,克里特岛只有240 公里长,最宽处也只有 56 公里。 然而这个岛屿的气候温和,农业发达,尤其是四面环海,保障了当地长达五百年的安全。因此,早在公元前二十五世纪时,克里特岛的居民就已经创造了青铜石材并用的文 化,靠着对外贸易在公元前 2000 年进入了繁荣时期,并以克诺索斯(Knossos)为首都建立起强大的商业王国。 传说中,克里特岛上曾经出现一位很卓越名为“迈诺斯” (Minos)的国王,因此考古学家便称他统治的王国存在时所展现的文明为(迈诺安文明)。 尽管克里特岛的地理位置与埃及相近,但是迈诺安文明与埃及文明却有很大的 差异。前者以宫殿为中心,后者以陵寝为特色。考古学家于十九世纪末在克诺索斯发掘出一个大规模的皇宫遗址,并称之为克诺索斯皇宫(Palace of Knossos)。这个皇宫 加上周围的城镇以及它的公共设施,却是后来希腊城邦(Polis)的前身。 克诺索斯皇宫遗址留下来很多装饰壁画,这些壁画的主要主题来自大自然,譬如海浪、海草、章鱼、 海豚等。充分显现迈诺安艺术中充满律动和欢愉的气质。 在雕塑方面,最重要的一件是《女蛇神像》〔Snake Goddess〕。这件以彩绘装饰的陶塑人像,造型上没有埃及人 像那么拘谨,她双手自由伸展,身着华丽的长裙,袒露出前胸的乳房。 迈诺安文明没有连贯的发展,他们的出现与消失都非常突然,或许是因为曾经遭遇到地震与火山,使 迈诺斯王国受创倒地不起,虽然最后被强大与好战的迈锡尼人(Mycenae)征服,但却因为迈锡尼艺术的继承与普及,而使得迈诺安文明得以传播到其它地区。 迈锡尼人 (Mycenaean)在公元前 1600 年至 1100 年群居在希腊伯罗奔尼撒(Peloponnesus)半岛的东南岸,与迈诺安文化极为相近。但自从 1870 年德国一位考古学家舒莱曼 (Heinrich Shliemann)在迈锡尼进行挖掘,发现了巨大的宫殿堡垒,并有金器与用具等,证实了荷马史诗伊利亚特〔Iliad〕中所记载的故事,因此才确定迈锡尼人是最早的 希腊部落的后代。 经过这次发掘,呈现于世人面前的是宏伟的迈锡尼文明遗迹,包括迈锡尼卫城(Mycenae Acropolis)和泰利安城堡(Tiryns Castle),它们估计约建于公 元前 1400 年左右。由于迈诺安建筑太过自由开放且缺乏秩序,使得城墙设施的防御能力降低,因此迈锡尼文明在建筑部分便主要以坚固城壁的堡垒,以及可兼做王宫为第一 功能。 雕刻方面则有在迈锡尼出土,黄金制作的《葬仪用面具》(Funeral Mask),相传为阿加门农(Agamemnon)王所用。这个面具除了可看出表情生动的容貌,也可 看出其制作的精致手艺。 爱琴海文化在绘画部分原本是自由奔放的,但后来渐渐转成抽象图案,以致以简化的人类或动物为主的图式。这个文化后来被北方多利安人 〔Dorians〕入侵,便告结束了。 克里特文化是爱琴文化的发源地,克里特岛地处欧、亚、非之间的交通要道,有良好的港湾,岛上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民生活富足安康, 比欧洲大陆更早进入文明发展期。 克里特时期的美术很明显受到更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北非埃及和西亚两河流域美术的影响。 迈锡尼文化是克里特文化的继承者,与克里特文 化比较起来,迈锡尼的美术雄伟粗犷,而克里特美术却风格纤丽、细致,直到公元前1200年左右,多利安人统一了希腊半岛,迈锡尼文化告终。 希腊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 代希腊人在科学、哲学、文学、艺术上都创造性辉煌的成就,对欧洲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形成了西方美术的第一个高峰期。 虽然古埃及与两河流域的美术产生得 更早一些,但是对整个欧洲及世界艺术的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古希腊美术。它在三千年前当世界其�
米开朗基罗及《大卫》赏析
![米开朗基罗及《大卫》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73898eb482fb4daa48d4b2f.png)
米开朗基罗及《大卫》赏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和他的作品《大卫》赏析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475-1564年)作为文艺复兴的巨匠,以他超越时空的宏伟大作,在生前和后世都造成了无与论比的巨大影响。
他和达芬奇一样多才多艺,兼雕刻家、画家、建筑家和诗人于一身。
他得天独厚活到89岁,度过了70余年的艺术生涯,他经历人生坎坷和世态炎凉,使他一生所留下的作品都带有戏剧般的效果、磅礴的气势和人类的悲壮。
米开朗基罗13岁就进了佛罗伦萨著名画家多梅尼科·吉兰达伊奥的工作室,在那里他最初接触了终生所从事的神圣事业,并以神奇的速度掌握了绘画技巧。
后来他又进了佛罗伦萨统治者罗伦佐·美第奇开办的“自由美术学校”,由于他的超群才华倍受罗伦佐的重视和爱护,宫廷中大量的艺术品成了他学习、研究的对象,经常出入于宫中的人文主义诗人和学者也给了他极大影响。
短短四年中,他在美第奇宫里获得了一个伟大艺术家所必须具备的一切条件,为他整个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米开朗基罗还经常去听宗教改革家、修道士萨伏纳罗拉揭露教会黑暗的演说,这位为了拯救人类命运而不怕宗教法庭审判的修道士给他的灵魂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大卫》,云石雕像,像高米,连基座高米,米开朗基罗创作于公元1501-1504年,现收藏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
米开朗基罗生活在意大利社会动荡的年代,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对所生活的时代产生了怀疑。
痛苦失望之余,他在艺术创作中倾注着自己的思想,同时也在寻找着自己的理想,并创造了一系列如巨人般体格雄伟、坚强勇猛的英雄形象。
《大卫》就是这种思想最杰出的代表。
米开朗基罗创作这尊雕像时,还不到30岁,但他的艺术风格已趋于成熟。
在雕刻家的行会中,他已被公认为艺术大师之一。
他的雕像大部分表现健美人体。
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一种人文主义思想的表现特点。
当时人们刚从黑暗的中世纪桎梏下解脱出来,充分认识到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因此,赞美人体的美,是对古代希腊艺术的一种“复兴”,不仅如此,它的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反对宗教的虚伪,重视人及,其现实的力量,是一种思想解放运动在艺术上的反映。
西方美术作品鉴赏
![西方美术作品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43a0276c783e0912a2162a94.png)
一、古希腊美术(1)特点:写实美与理想美的完美结合(2)代表作品:《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希腊)(大理石雕刻,高202厘米,约作于公元前150年,巴黎卢浮宫藏)古希腊雕刻的美名,莫过于这座《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
这一作品因为1820年发现于爱琴海中的米洛斯岛而得名。
它是用两块大理石合雕而成的,接缝处在裸露的躯干与衣服的交界处。
端庄的身体,丰腴的肌肤,典雅的脸庞,娟美的笑容,微微扭转的站势,这一切构成一个十分和谐而优美的姿态。
尽管雕像的双臂残缺,但由于年代久远,人们欣赏的心理已产生积淀,断臂反而诱发出人们美好的想象,从而增强了人们的欣赏趣味,使人们愈加觉得它非同凡响。
从艺术风格上看,它融合了希腊雕刻中的崇高与优美的两种风格。
它那阔大而简洁的手法,使人联想起菲狄亚斯在帕特农神庙上创造的庄严崇高的雕刻;它那端庄优美的身姿和容貌,又使人联想起普拉克西特列斯塑造的优美而抒情的女性人体雕刻。
无怪乎19世纪法国的雕塑大师罗丹要称这一雕像为“古代的神品”。
这座古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雕像,造型匀称和谐,体态婀娜自然.仪态万方而又庄重典雅,集中体现出女性美丽和青春永恒的魅力,由于其外在形体美和内在精神美的高度和谐统一而具有不朽的审美价值.《掷铁饼者》米隆历史背景公元前449年到公元前334年是希腊雕塑艺术的全盛时期,艺术史上称为“古典时期”,大量优秀的雕塑作品出自这个时期,《掷铁饼者》就是现存流传最广的艺术杰作之一,也是古希腊著名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
这个作品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里程碑,显示出希腊雕刻艺术已经完全成熟。
雕塑赞美了人体的美和运动所饱含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
虽然原作已经失传,但我们仍能从复制品中感受到那生命力爆发的强烈震撼,也是我们研究古希腊雕刻的重要资料。
艺术价值《掷铁饼者》取材于希腊的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刻画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
古希腊美术作品赏析
![古希腊美术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f4e56c7bb4cf7ec4afed084.png)
为了帮助保护您的隐私,PowerPoint 禁止自动下载此外部图片。若要下载并显示此图片,请单击消息栏中的 “选项”,然后单击 “启用外部内容 ”。
“拉奥孔”是16世纪意大利人在罗马旧皇宫的地基上发掘出土的一尊希腊雕刻原作。它的作者是罗 得岛的三位雕刻家。这件著名的群雕取材于希腊神话中关于特洛伊战争的传说。这件群雕正是表现 拉奥孔被巨蛇缠咬,濒于绝境时肉体的痛苦和拼命挣扎的情景。尽管在人物形象的刻划上不够深沉 含蓄,单在表现肉体痛苦和雕刻的构图上体现了古希腊人塑造人体的高度技巧。 拉奥孔父子被蛇噬咬的瞬间,他们急遽地向相反方向躲避,拉奥孔腹部缩进,胸部挺出,头垂向受 伤的一边。脸上每一部分的表情,都是由这突然的、尖锐的、出其不意的痛苦引起的,因痛苦而扭 曲的五官,挣扎的双肩,绷紧的胸部以及紧锁的眉宇,面部的每一条皱纹,都使人看到肉体上、精 神上最深刻的痛苦、恐怖和焦虑。雕刻家对拉奥孔的面部刻画,虽没有精雕细琢之笔,但其强烈的 动势,夸张的五官,旋动的卷发,都透溢着被噬咬的痛苦与恐慌感。另外,整个雕像的构图,充分 体现人体的扩张与巨蟒的聚拢这一形式矛盾,既有强烈的伸展,又有微妙的收缩,相互呼应,变化 丰富,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这些都体现出形式美原则。雕刻家在作品中极大限度地发挥了情 绪与动作转变中的悲剧因素,这种情绪、情感、心理状态与行动的转变又形成了激烈的悲剧冲突, 这种悲剧冲突是靠典型瞬间来传达的,群雕中所呈现出来的瞬间动作和情绪的转变,真实动人之极, 以至观众站在雕像面前,还感觉到人物的情绪动作还在瞬息变化着,一刹那间还不是现在这种状态 和情绪,再过一会儿,他们又会改变成另一种样子。
拉 奥 孔
拉奥孔
希腊化时期大理石雕刻。高184厘米。希腊罗得岛雕 刻家阿格桑德罗斯、波利多罗斯和阿塔诺多罗斯约于公元 前175-前150年作。1506年意大利人在控掘提图斯浴场遗 址时,发现7块这座群雕的残片,后来又发现了一块。于 20世纪初修复而成。群雕取材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 拉奥孔是特洛伊城的祭司,当希腊人围攻特洛伊城、施 “木马计”陷城时,他违背神意,戳穿希腊人诡计警告特 洛伊人,触怒了偏爱希腊人的雅典娜,结果受天神惩罚而 被两条巨蛇活活缠死,使希腊人攻下了特洛伊城。群雕表 现的就是拉奥孔父子三人被两蛇缠绕而用力搏斗挣扎的情 景。痉挛的肌肉和痛苦恐惧的表情被表现得淋漓尽致,随 蛇缠绕纽动的动态构成一个互相呼应、稳定而多变的三角 形构图,突出了人物身体有节奏的变化,通过希腊化时期 特有的戏剧性表现、激烈的情感及细腻的写实,使这件作 品成为希腊化时期具有巴洛克风格的代表作、代表希腊艺 术的理想美、纯朴、高雅、静穆及伟大。现藏意大利罗马 梵蒂冈博物馆。
古希腊翁的艺术手法
![古希腊翁的艺术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c0f6f01d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24.png)
古希腊翁的艺术手法古希腊翁是古希腊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其艺术手法独特而精湛,对后世的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雕塑、绘画和建筑三个方面探讨古希腊翁的艺术手法。
一、雕塑古希腊翁的雕塑以人物形象为主,追求完美的人体比例和动态感。
他们追求真实而优美的肌肉线条,通过精细的雕刻展现人体的力量和美感。
古希腊翁的雕塑作品常常采用大理石材料,运用凿刻和抛光等技术,使雕塑作品更加细腻和光滑。
同时,古希腊翁雕塑注重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展现人物的思想和情感。
二、绘画古希腊翁的绘画主要表现在陶器和壁画上。
陶器绘画以红、黑两色为主,通过线条和图案来描绘人物和场景。
古希腊翁的陶器绘画注重形象的准确和比例的协调,通过细腻的线条展现出人物的姿态和表情。
壁画则以多彩绘画为主,通过色彩的运用来表现人物和环境的丰富变化。
古希腊翁的壁画绘画注重色彩的协调和层次感的表达,使画面更加生动和立体。
三、建筑古希腊翁的建筑以神庙为代表,追求简洁、对称和和谐的建筑风格。
他们注重建筑的比例和尺度,通过柱子和梁的排列来表现建筑的规模和均衡。
古希腊翁的建筑采用大理石、花岗岩等坚固材料,通过刻凿和抛光等工艺使建筑更加光滑和精致。
古希腊翁的建筑注重空间的利用和光线的运用,通过柱子和窗户来调节建筑内外的光线和通风。
总结起来,古希腊翁的艺术手法在雕塑、绘画和建筑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风格和技巧。
他们追求真实而优美的形象,通过精细的雕刻和绘画展示出人体的力量和美感。
古希腊翁的建筑以神庙为代表,注重比例和对称,追求简洁、和谐的风格。
这些艺术手法不仅在当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对后世的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了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古希腊雕塑赏析
![古希腊雕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8c6f75c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75.png)
古希腊雕塑赏析希腊人称女像为“科拉多〞,男像为“库罗斯〞,雕像初成时同所有的希腊雕刻原作—样,当初都饰有各种艳丽的颜色。
经过岁月的冲刷,存世的青铜、云石像才呈现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古朴沉静的韵味。
这尊"少女像"〔约公元前500年〕衣着十分华美,仿佛是贴身的毛衣紧紧地束着腰肢,呈现出躯干的轮廓,外加一条质地不同的宽松长衫。
密集的衣纹露出清晰的明暗转换,使雕像的光影关系十分丰富。
她有一头梳理得十分开散的秀发,表情也比“古风式微笑〞更加含蓄,婷婷玉立,妩媚动人。
"里亚切青铜雕像"〔公元前506年〕,是近代的考古发现。
从它可见古希腊艺术家在人体塑造,特别是肌肉刻画方面的高超技巧。
青铜武士身姿健美,肌肉兴旺,血管和青筋都清晰地表现了出来,此外,还使用了象牙、琥珀等混合材料,可见铸造工艺之精细。
赛东是希腊神话中的海神。
他是宙斯(众神之主)和哈得斯(冥神)的兄弟,手持三叉戟,驱着金鬃铜蹄白马驾驭的黄金战车巡弋海域。
1928年人们在优卑亚岛附近的海底找到了一尊"波赛东"〔公元前460年〕青铜原作雕像。
他两脚分立,双手开,一手似执戟作投掷状,这尊“开放型〞圆雕完美地解决了重波心问题,显示出藐视—切的威严气概。
"掷铁饼者"〔公元前450年〕是古典初期希腊著名雕刻家米隆的作品复制件,原作己失,存世有好几件罗马时代的复制品,均被公认为比拟接近原作。
艺术家的这件名作创造了出色的典,它告诉人们选择表现运动中人物姿态的关健,在于表现出从这一姿式向另一姿式过渡高潮前的瞬间。
这凝练的瞬间能启发人联想到从投掷铁饼的甩罢动作到铁饼出手时一系列飞旋集聚的动作。
米隆将运发动后举上甩的右臂与紧得崩成弓状的背、腰及腿部,还有作为重心落点的右脚跟组成一个积极的动力面。
相比照拟松弛、舒展的下垂左手、收缩的腹部及左脚与之形成对照,在力度上整体到达一种平衡。
令人惊奇的是,如此剧烈的运动瞬间,脸部却保持着异常的安祥和平静。
关于希腊绘画及雕塑的思考
![关于希腊绘画及雕塑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69ad763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4a.png)
关于希腊绘画及雕塑的思考
希腊绘画及雕塑是古希腊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古希腊人的审美观和人文精神。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仅是美的表达,还承载着希腊人对于自然、人类和神祇的理解。
在希腊绘画中,人物形象是最为突出和重要的,尤其是男性人物。
他们的形象通常被描绘得健壮、苗条,肌肉线条清晰可见,体现了古希腊人对于身体的崇拜。
同时,绘画中的人物形象也展现了古希腊人对于美的追求。
他们的脸部特征通常是完美对称的,表情庄重而端庄,体现了古希腊人对于理性和和谐的追求。
在希腊雕塑中,同样可以看到对于身体美的追求。
古希腊雕塑的经典形象是裸体男性,他们的身体比例严谨,线条流畅,展现了古希腊人对于完美的人体形态的追求。
古希腊雕塑中的人物形象通常是英勇、崇高的,他们的姿势和表情充满力量和自信,体现了古希腊人对于英雄主义和荣誉的崇尚。
希腊绘画及雕塑的思考不仅仅是对于美的追求,还反映了古希腊人的价值观和思想。
他们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对于自然、人类和神祇的敬畏和崇拜,同时也展现了古希腊人对于理性、和谐和英勇的追求。
这些思考和价值观在希腊艺术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并对后世的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4_《米洛斯的维纳斯》赏析1
![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4_《米洛斯的维纳斯》赏析1](https://img.taocdn.com/s3/m/fd614788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78.png)
《米洛斯的维纳斯》赏析《米洛的维纳斯》是美术史上的习惯称呼,严格说,它应当叫《米洛的阿芙洛蒂忒》,因为维纳斯是罗马人对这位爱与美女神的称呼,希腊人是不知道有什么维纳斯的。
它于1820年在希腊的米洛岛被发现,故叫做米洛的维纳斯。
维纳斯女神,是古罗马神话传说中美与爱之神(古希腊神话中称之为阿芙罗狄特)。
公元前,就有雕刻家将她人体化,雕刻成石像。
米洛的维纳斯女神雕像,高约2.04米,由两块半透明的白云石拼合雕就。
她站在鸡血白纹的云石底座上,上半身裸露,下半身裹着围毯,神情端庄,肌体丰润,窈窕曲立,仪态万方,造型典雅至极,集美之大成。
这尊女神雕像领域于公元1820年春,是一个名叫岳尔戈斯的希腊农夫在爱琴海的米洛岛上一个岩穴里的小庙废墟中发掘出土的,那么被叫做米洛的维纳斯。
据考证,雕像是公元前3世纪雕成。
至于何时被安放于米洛岛上的,尚无定论。
这件堪称震古烁今的绝世瑰宝,几经周折,现被法国巴黎卢浮宫收藏当成“第一国宝”。
这尊女神雕像出土时就已段去双臂,因此也被叫做“断臂女神”或“断臂维纳斯”。
它跟雕像《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油画《蒙娜丽莎》齐名,合称为“卢浮宫镇馆三宝”。
特点作品是大理石雕像,高204厘米,创作于公元前2世纪末或公元前1世纪,作者已经无从考证。
从雕像被发现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
爱神的身材端庄秀丽,肌肤丰膄,美丽精致的椭圆形的面庞,希腊式挺直的鼻梁,平坦的前额和丰满的下巴,平静的面容,都流露出希腊雕塑鼎盛时期沿袭下来的理想化传统。
她的嘴角上略带微笑容,却含而不露,给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的感觉。
跟许多古希腊著名的阿芙洛狄忒全身立像不同,《米洛的维纳斯》没有用全裸的形象,它采取了半裸的处理方式。
在众多的希腊女性雕像中似乎还找不到什么类似的,这自然可以说独树一帜,颇具特色。
一波三折的曲线美使半裸的身体构成了一个十分和谐而优美的螺形上升体态,富有音乐的韵律感,充满了巨大的魅力。
外国历史宗教画赏析
![外国历史宗教画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b3973db84254b35eefd3444.png)
外国历史宗教画赏析
《最后的晚餐》壁画(意大利)达芬奇
题材:
《最后的晚餐》壁画取材自圣经马太福音第26章,描绘耶稣在遭到罗 马兵逮捕的前夕和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餐时预言“你们其中一人将出 卖我”后,门徒们显得困惑、哀伤与骚动,纷纷询问耶稣:“主啊, 是我吗?”这时,唯有坐在耶稣右侧(即画面正方左边第四位)的叛 徒犹大惊慌地将身体往后倾,一手抓着出卖耶稣的酬劳、一个装有三 十块银币的钱袋,脸部显得阴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米罗岛的维纳斯被称为世界的奇迹:她那庄重、崇 高而优美的姿态,面部表情宁静而肃穆,给人以矜持而 智慧的感觉。女神尽管裸露着上身,但不失端庄典雅, 她虽然残缺了双臂,却依然亭亭玉立。整个体形充满曲 线美和高尚的精神美,体现着青春健美和旺盛的生命力。 女神上半身袒露丰腴与下半身繁而有疏密节奏的衣裙, 形成了单纯与复杂的对比和谐,特别是裙褶的变化增添 了整个人体的变化和含蓄的美感。女神的姿态动势的处 理异常微妙,整个身躯是采取螺旋形上升的趋势,并有 少许的倾斜,这种不重复的不同角度的倾斜,又造成了 曲线的丰富变化和均衡稳定。这位人间难觅的美神集中 了人间女子的一切美质。
古希腊美术作品赏析
希腊是欧洲首先创造文明的古国,它的文化 对以后欧洲各国的文化发展影响很大,古代的希 腊被后人誉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古希腊最著名的 雕刻与建筑,就产生在“古典时期”及其以后的 “希腊化时期”。 • 在古代希腊文明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是雕刻 艺术,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尤 以人体雕刻最为突出,它又是和希腊人的宗教观 念、体育锻炼密切相关,古希腊雕刻,特别是古 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的雕刻,其共同特点是追求 一种和谐的理想美。它的突出成就集中体现在人 像(包括神像)雕刻,特别是人体雕刻上。 •
忒的诞生
• 希腊古典时期初期大理石浮雕。高107厘米,长144厘米。 出于爱奥尼亚雕塑家之手。约公元的470一一前460年作。 阿芙罗狄忒是希腊神话中的爱神和美神,即罗马神话中的 维纳斯,传说出生于大海浪涛中,以美貌著称。浮雕正表 现她被两个山林水泽女神搀扶着从波特中徐徐涌出时的情 景。她伸开两臂,露出美丽的侧脸,湿淋淋的衣服紧贴其 身,衬托出突起的乳房和娇嫩的肌肤。此即所谓“鲁多维 奇宝座”(因被意大利人鲁多维奇在一幢别野花园里发现 而得名)上的三块浮雕之一,刻于大理石宝座背面,另外 两块浮雕,位于宝座两侧,高84厘米, 一块刻着一衣香 女,一块刻一吹笛裸女。浮雕构图严谨,线条优美,人物 姿态潇洒自然,富于立体感,现藏意大利罗马特尔美博物 馆。
“米罗岛的维纳斯” 米罗岛的维纳斯” 米罗岛的维纳斯
维纳斯是美神,掌管人类的爱情、婚姻 和生育,以及一切动植物的生长与繁殖。欧 洲的艺术家们创造了无数的维纳斯女神形象, 其中最负盛名的是一八二零年春天在希腊爱 琴海米罗岛上被一位叫波托尼斯的农民发现 的维纳斯大理石雕像,这就是世界著名的米 罗岛的维纳斯,雕像高2.04米,研究学家根 据雕像的风格认为她是属于希腊化时期的杰 作。
拉 奥 孔
拉奥孔
希腊化时期大理石雕刻。高184厘米。希腊罗得岛雕 刻家阿格桑德罗斯、波利多罗斯和阿塔诺多罗斯约于公元 前175-前150年作。1506年意大利人在控掘提图斯浴场遗 址时,发现7块这座群雕的残片,后来又发现了一块。于 20世纪初修复而成。群雕取材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 拉奥孔是特洛伊城的祭司,当希腊人围攻特洛伊城、施 “木马计”陷城时,他违背神意,戳穿希腊人诡计警告特 洛伊人,触怒了偏爱希腊人的雅典娜,结果受天神惩罚而 被两条巨蛇活活缠死,使希腊人攻下了特洛伊城。群雕表 现的就是拉奥孔父子三人被两蛇缠绕而用力搏斗挣扎的情 景。痉挛的肌肉和痛苦恐惧的表情被表现得淋漓尽致,随 蛇缠绕纽动的动态构成一个互相呼应、稳定而多变的三角 形构图,突出了人物身体有节奏的变化,通过希腊化时期 特有的戏剧性表现、激烈的情感及细腻的写实,使这件作 品成为希腊化时期具有巴洛克风格的代表作、代表希腊艺 术的理想美、纯朴、高雅、静穆及伟大。现藏意大利罗马 梵蒂冈博物馆。
哀 悼 的 雅 典 娜
哀悼的雅典娜
• 希腊古典时期初期的大理石浮雕。高62厘 米。出于阿蒂卡雕塑家之手,约公元前460 年作。这块墓碑浮雕发现了雅典娜头戴缨 盔,身着无袖束腰长衫,倚矛而立,脸带 沉痛的表情。墓碑是为悼念一位为国捐躯 的勇士而立。雅典娜体态潇洒,衣褶节奏 严谨,女神左侧外轮廓线与斜立的矛形成 三角形构图,使雕像富有稳定感,显示出 古希腊雕塑的高度技术。现藏于希腊雅典 卫城博物馆。
命运三女神
命运三女神
• 希腊古典时期大理石浮雕。古希腊雕刻家菲狄亚斯及 其学生于公元前438年——前432年作。它是古希腊著名建 筑物帕特农神庙东山墙上群雕《雅典娜诞生》中的一组雕 像,现存3个无头无臂的女神,名字分别叫做阿特洛波斯、 克罗托和拉刻西斯。她们是纺人的生命之线的神灵。克罗 托把羊毛放到纺锭上,纺生命之线;拉克西斯纺羊毛,使 生命之线通过各种命运的波折;阿特洛波斯剪羊毛,剪断 生命之线,使生命终结。此图所示,她们身着长裙,姿势 随山墙形状而异,由高到低安排得自然协调,体态优美多 资,错落有致,尤其古代希腊式的宽大衣裙,刻画得柔软 轻薄,衣纹线条流畅轻盈,透露出命运三女神的优美、丰 满而生命力旺盛的躯体,令人仿佛体察到她们呼吸起伏的 胸脯和富有弹性的身躯,表现了古希腊雕塑艺术的高度水 平,堪称古希腊艺术珍品。现藏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
掷 铁 饼 者
掷铁饼者
• 希腊古典时期初期大理石雕像。高173厘米。希腊雕塑家米隆约于公 元前5世纪作,原作已佚,传世的几件均为罗马时期的摹制品。这是 其中之一。发现于威拉·巴伦巴。另一件残缺,高153厘米。雕像表现 的是投掷铁饼运动过程中的—个动作瞬间。掷者弯腰扭身,左脚拖后, 脚尖点地,全身重心落在弯曲的右脚,左手往右膝肠方向摆动,持铁 饼的右手摆到行将发出投射力的根点,从而使身躯的转折也达到力度 和紧张度的饱和点。作者解决了人体雕塑重心落住一只脚上的动态问 题,突破了雕塑艺术时空的局限和静与动的对立,即寓动于静,以右 脚作垂直线为轴心构架形体,那前倾的上身,下垂的左臂,后杨的右 臂,向后摆动的左脚正好左右展开,相互平衡、协调。那握铁饼的右 臂张力、转体收腹的胸肌和腹肌、弯曲的右腿筋肉,都生动地表现出 运动员在积蓄力量、瞬间爆发的最佳动态。运动员的双臂组成一个弓 形,它与身体曲线相呼应。在肌体力量凝聚的同时,却保持着面容的 相对宁静,这就是艺术家在写实的同时所作的理想化加工。正因雕塑 出掷者的强壮体魄与准确优美的动势,而成为奥林匹亚比赛的纪念碑。 现藏意大利罗马特尔美博物馆。
为了帮助保护您的隐私,PowerPoint 禁止自动下载此外部图片。若要下载并显示此图片,请单击消息栏中的 “选项”,然后单击 “启用外部内容 ”。
“拉奥孔”是16世纪意大利人在罗马旧皇宫的地基上发掘出土的一尊希腊雕刻原作。它的作者是罗 得岛的三位雕刻家。这件著名的群雕取材于希腊神话中关于特洛伊战争的传说。这件群雕正是表现 拉奥孔被巨蛇缠咬,濒于绝境时肉体的痛苦和拼命挣扎的情景。尽管在人物形象的刻划上不够深沉 含蓄,单在表现肉体痛苦和雕刻的构图上体现了古希腊人塑造人体的高度技巧。 拉奥孔父子被蛇噬咬的瞬间,他们急遽地向相反方向躲避,拉奥孔腹部缩进,胸部挺出,头垂向受 伤的一边。脸上每一部分的表情,都是由这突然的、尖锐的、出其不意的痛苦引起的,因痛苦而扭 曲的五官,挣扎的双肩,绷紧的胸部以及紧锁的眉宇,面部的每一条皱纹,都使人看到肉体上、精 神上最深刻的痛苦、恐怖和焦虑。雕刻家对拉奥孔的面部刻画,虽没有精雕细琢之笔,但其强烈的 动势,夸张的五官,旋动的卷发,都透溢着被噬咬的痛苦与恐慌感。另外,整个雕像的构图,充分 体现人体的扩张与巨蟒的聚拢这一形式矛盾,既有强烈的伸展,又有微妙的收缩,相互呼应,变化 丰富,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这些都体现出形式美原则。雕刻家在作品中极大限度地发挥了情 绪与动作转变中的悲剧因素,这种情绪、情感、心理状态与行动的转变又形成了激烈的悲剧冲突, 这种悲剧冲突是靠典型瞬间来传达的,群雕中所呈现出来的瞬间动作和情绪的转变,真实动人之极, 以至观众站在雕像面前,还感觉到人物的情绪动作还在瞬息变化着,一刹那间还不是现在这种状态 和情绪,再过一会儿,他们又会改变成另一种样子。
垂死的战士
• 希腊古风时期的大理石雕像。长183厘米。公元 前490年作,发现于埃伊纳岛阿准亚神庙。埃伊 纳是河神阿索波斯之女、被宙斯拐到厄诺庇亚岛。 该岛故名为埃伊纳岛。神庙三角墙中间站立着雅 典娜,她的两旁是希腊人和特洛伊人战斗场面, 为适应三角墙的形状,两旁的人物逐渐用蹲势和 卧势来表现。此雕塑位于三角墙左上角,是近似 圆雕的高浮雕。他身负重伤,卧倒在地,但顽强 地支撑着身体,作最后挣扎,表现出战士宁死不 屈的精神。现藏德国慕尼黑格利普托特克博物馆。
胜利女神
• 希腊古典时期大理石雕像。高216厘米,古希腊雕刻家帕 俄尼奥斯约于公元前420一前410年作。发现于希腊奥林 匹亚宙斯神庙。在艺术作品中,胜利女神常被表现成一个 生有双冀的姑娘,头戴桂冠,可惜此像两臂已缺损,头部 亦不完整。但女神自天而降的身姿表现得淋漓尽致。女神 脚底下刻着云彩,表现乘云而降;那飘飘欲仙的身姿,迎 风招展的纱衣,丰满高挺的胸脯,坚定自信的步态.烘托 出整个雕像所带着的胜利豪情。而那富有曲线美的体态, 刚柔相宜的身躯,透明如蝉翼的纱衣,以及纱衣下显露出 来的肌肤,都表现出古希腊雕刻家的高度艺术水平。现藏 希腊奥林匹亚博物馆。
受 伤 的 尼 俄 柏 女 儿
尼 俄 柏 和 她 的 女 儿
受伤的尼俄柏女儿、尼俄柏和她的女儿
• 希腊古典时期大理石雕刻。原为古希腊雕到家斯珂帕斯约于公元前440年作。 此系罗马时期的摹制品。1583年在罗马发现了9件大理石摹制品,其中有此 两件作品。在希腊神话,尼俄柏是忒拜国王安菲翁的妻子,生有七男七女。 尼俄柏经常炫耀自己产女众多,嘲笑女神勒托只生阿波罗(太阳神)和阿尔忒弥 斯(月神)—男一女,并禁止忒拜妇女向勒托奉献祭品。女神受了嘲弄,复仇心 切,派遣阿波罗用弓箭射死尼俄怕的七个儿子,让阿尔忒弥斯射死七个女儿。 前者塑造了尼俄柏的一个女儿背部中箭,作最后挣扎的情景。她处在半跪状 态,衣裙脱落在右腿上,身体后倾,痛不欲生,即将倒下,表现出濒于死亡 时极度痛苦的表情,能产生令人内心恐惧和怜悯的艺术效果。后者表现的是, 当六个女儿已被射死时,尼俄柏急忙搂住仅仅剩的一个最小幼女,苦苦地向 苍天哀鸣:“留下这唯一的一个给我吧,这是她们之中最后一个呀!”可是阿耳 忒弥斯的利箭又把这个幼女从尼哦柏的怀中夺走。群雕表现的就是这个瞬间。 母亲弯下身子,掀起自己的衣裙来挽救她怀中的幼女。她悲痛欲绝,好像在 绝望中悲呜。幼女紧紧地伏在母亲膝上,表现出内心的恐惧。母亲形象表现 出悲哀痛苦、悲愤填膺的复杂感情。女儿身上脱落的披肩,暗示出她惊吓的 恐惧心理。女儿吓得一动不敢动的样子,母亲急速抬起左手企图挡住射向女 儿的利箭。这一静一动,融成一体,巧妙地表现出恐惧与哀求的表情。这一 切都是通过高度的写实技巧,利用戏剧性效果表现来的,给人留下强烈的印 象。现藏意大利罗马特尔美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