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要点
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技术要点
2019 年 11 月
J
ou
r
na
lo
fGr
e
enSc
i
enc
eandTe
害程度、影响范围、单 位 内 部 控 制 事 态 的 能 力 以 及 需 要
调动的应急资源,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不同的等级.
(
1)较小规模、生 产 装 置 数 较 少、厂 区 面 积 较 小 的,
可分为两级:厂区 范 围 内、厂 区 范 围 外 (区 域). 企 业 内
部即可控制并消除污染及相应突发环境事故,影响范围
件,污染超出企业范围,影响事故现场之外的周围地 区,
需动员全员应急队,甚 至 请 求 外 部 救 援,并 报 告 环 境 保
护部门或政府等其他相关部门.
2.
3 分级响应与职责
企事业单位突发 环 境 事 件 应 急 预 案 分 级 响 应 的 级
别要与事件分级相 对 应;需 明 确 不 同 级 别 的 预 案 启 动、
可控制在企业厂区内部.
环境与安全
力以及可以调动的应急资源,将环境污染事故应急行 动
为不同的等级(分 级 标 准 参 照«国 家 突 发 环 境 事 件 应 急
预案»).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确定不同级别的现 场 负
责人,指挥调度应急救援工作和开展事故应急响应.
比如将企业的突 发 环 境 污 染 事 故 分 为 三 个 不 同 等
级,预案应急响应分为三级应急响应,即:Ⅲ 级(车间 级)
企业编制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日益显著。
为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降低事故对环境的损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企业应编制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以下是企业编制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要点:一、预案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5.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
二、预案编制程序1. 成立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职责和分工;2. 进行环境风险源调查,识别企业内部及周边环境风险;3. 评估风险,确定风险等级;4. 编制预案,包括预案目的、依据、适用范围、组织机构、预防与预警机制、应急响应程序、应急处置措施、应急保障、后期处置与预案管理等;5. 专家评审,对预案进行审查和评估;6. 公示预案,征求各方意见;7. 预案修订,根据评审意见和实际情况进行修订;8. 审批预案,由企业负责人批准发布。
三、预案主要内容1. 预案目的:明确预案编制的目的和意义,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2. 依据:列出预案编制的法律、法规和标准;3. 适用范围:明确预案适用的企业类型、环境风险源、事故等级等;4. 组织机构:设立应急指挥部,明确各成员单位及职责;5. 预防与预警机制:建立环境监测、信息报告、预警发布与解除等制度;6. 应急响应程序:针对不同级别的突发事件,设定启动条件、响应级别、行动指南;7. 应急处置措施:针对各类环境事件,制定泄漏控制、污染物收集、消防灭火、应急监测、现场恢复等具体操作方案;8. 应急保障:包括应急队伍、物资装备、资金、通信、交通、技术支持、医疗救护、社会动员等方面的准备与调度安排;9. 后期处置与预案管理:包括善后处理、环境污染损害评估、预案演练、修订与更新等规定。
四、预案实施与培训1. 宣传培训:定期开展预案培训,提高员工对预案的认知和应对能力;2. 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3. 持续改进:根据演练情况和实际情况,不断完善预案。
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一、前言企事业单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运营中难免会面临突发环境事件的挑战。
这些事件可能是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也可能是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如火灾、泄漏等。
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保护企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营,制定一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势在必行。
本文将着重于制定这样一份预案。
二、应急预案编制的依据企事业单位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 法律法规的依据:制定的预案应符合国家有关突发环境事件应对的法律法规要求,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全生产法》,且必须符合企事业单位所处行业的相关要求。
2. 经验总结与案例分析:借鉴过去的突发环境事件应对经验,分析相关案例,总结应急处置措施的有效性和不足之处,以提高制定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3. 组织机构和责任分工:根据企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层级,明确应急响应组织机构和责任分工的原则,确保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响应和处置。
三、应急预案的内容及要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 预案的目的和适用范围:明确预案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保护企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营,并明确预案的适用范围,包括涉及的突发环境事件类型和影响范围。
2. 预案的组织机构和责任分工:制定应急响应组织结构,明确各级领导、部门负责人和应急队伍成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组织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3. 应急预案的预警与监测: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与监测系统,包括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机制、信息沟通渠道、数据分析与预测方法等。
4. 应急预案的响应与处置:明确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响应流程和处置措施,并针对不同类型的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方案,包括人员疏散、紧急救援、应急物资和设备调配、环境保护等。
5. 应急预案的维护和演练:定期检查和更新应急预案,保证其与企事业单位的运营情况和管理需要相适应。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要点
开展风险评估
针对企业事业单位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 识别潜在的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可能的影响 。
征求意见和评审
预案编制完成后,应征求相关部门和专家 的意见,进行评审和完善。
制定应急预案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包括应急组织、应急流程、应急措施等 内容。
预案编制的具体方法
收集资料
危险源辨识
应急措施制定
预案编制可以提高企业事业单位的应急响应能力,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协调配合。
预案的目的和作用
预案的目的是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经济 、社会和公共安全的影响。
预案的作用包括:指导应急响应、加强协调配合、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提高应急 处置效率等。
CHAPTER 02
预案编制依据和原则
预案的修订程序和要求
建立定期评估和修订机制,对 预案进行及时更新和完善。
明确预案修订的责任部门和责 任人,制定详细的修订计划和 时间表。
对预案进行修订时,要充分考 虑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应急 处置的经验教训,确保预案的 针对性和有效性。
修订后的预案应经过审批、备 案和发布等程序,确保其合法 性和合规性。
对应急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其应急 响应能力。
CHAPTER 03
预案编制程序和方法
预案编制的工作程序
发布与实施
预案经过审批后,应向相关部门和企业事 业单位内部发布,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 训和演练。
成立预案编制小组
成立由环保、安全、工程技术等领域专业 人员组成的预案编制小组,明确编制任务 和责任。
应急管理机构 紧急联系电话和通讯录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专业咨询机构和专家
THANKS FOR WATCHING
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大纲
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大纲一、引言1.1背景介绍1.2编制目的1.3预案适用范围二、组织机构和责任2.1预案组织机构2.1.1领导小组2.1.2指挥部2.1.3分工协作机制2.2职责分工2.2.1领导小组的职责2.2.2指挥部的职责2.2.3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三、风险评估与预测3.1环境风险评估方法3.1.1定性风险评估3.1.2定量风险评估3.2环境预测技术与方法3.2.1气象预测3.2.2地质预测3.3风险防控与降低策略四、应急响应机制4.1事件初期响应4.1.1事故通报与报告4.1.2人员疏散与救援4.1.3环境污染控制4.2事件扩散与升级应对4.2.1应急指挥与协调4.2.2公众信息发布4.3事故后期处理与恢复4.3.1事故溯源与调查4.3.2事故处理与修复4.3.3事故后续管理与监测五、预案评估和演练5.1预案评估5.1.1预案有效性评估5.1.2预案责任人评估5.2预案演练5.2.1演练目标与原则5.2.2演练程序和内容5.2.3演练结果反馈与改进六、预案宣传与培训6.1预案宣传6.1.1内部宣传6.1.2外部宣传6.2预案培训6.2.1预案培训内容6.2.2培训方式和周期七、预案的修订与改进7.1修订机制7.1.1定期修订7.1.2事件修订7.2改进措施与建议7.2.1事件反馈7.2.2监督与评估结果八、附录8.1受众群体8.2参考资料8.3术语解释以上是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大纲的主要内容,预案的具体编制将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细化。
编制预案时,需要考虑到组织机构的安排、职责分工、风险评估和预测、应急响应机制、预案评估和演练、预案宣传与培训、以及预案的修订与改进等方面的内容。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要点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要点一、前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指企事业单位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事先制定的应对措施和程序。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对于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的要点。
二、编制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企事业单位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环境事件的发生,同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确保在环境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
2. 科学合理,实事求是。
企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3. 协同配合,共同应对。
企事业单位应与当地政府、环保部门、社区等相关单位建立协同配合机制,共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
4. 动态管理,持续改进。
企事业单位应根据环境风险的变化和应急经验的积累,及时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
三、编制内容1. 应急预案的目标和任务。
明确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
2. 应急组织机构。
明确应急预案的组织机构,包括应急指挥机构、应急小组和应急队伍等。
3. 风险评估。
对企事业单位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进行风险评估,包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影响范围和程度等。
4. 监测预警。
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报告环境事件的发生。
5. 应急处置。
制定应急处置措施,包括事故发生后的报警、疏散、救援、应急响应等。
6. 应急资源保障。
明确应急资源保障措施,包括应急队伍、应急设备、应急物资等。
7. 应急演练。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8. 培训和宣传。
对企事业单位员工进行应急培训,提高员工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9. 应急预案的修订和更新。
根据环境风险的变化和应急经验的积累,及时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
四、编制流程1.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大纲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大纲突发环境应急事件编制说明目录1.《预案》编制背景2.《预案》编制依据3.《预案》编制原则4.《预案》编制过程5.重点内容说明6.征求意见情况7.《预案》演练情况8.评审情况说明二、发布令三、突发环境应急事件应急预案1.总则1.1目的和依据1.2适用范围1.3原则要求1.3.1系统性原则1.3.2针对性原则1.3.3协调性原则1.3.4实操性原则1.4编制步骤1.4.1应急预案编制程序1.4.2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1.5与上级应急预案及其他预案的衔接1.6事件分级2.应急组织指挥体系2.1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构成2.1.1内部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2.1.2外部应急救援机构3.应急响应3.1预警3.1.1预警3.1.2接警3.1.3预警分级3.1.4预警研判3.1.5发布预警和预警行动3.2信息报告与通报3.2.1企业内部信息报告3.2.2通知协议单位协助应急救援3.2.3向事发地人民政府和环保部门报告3.2.4向邻近单位通报3.3应急处置措施3.3.1分级响应3.3.2切断和控制污染源3.3.3现场处置3.3.4事件情景与应急处置卡3.3.5应急监测3.3.6应急安全防护3.4政府主导应急处置后的指挥与协调3.5应急终止3.5.1应急终止条件3.5.2应急终止程序3.5.3应急终止后行动4.后期处置4.1事后恢复4.1.1现场保护4.1.2现场清消与恢复4.1.3污染物跟踪与评估4.1.4环境恢复计划4.1.5善后处置4.2评估与总结4.3应急改进建议5.应急保障措施5.1应急资源5.2应急通讯5.3应急技术5.4其他保障6.预案管理6.1预案培训6.2预案演练6.3预案修订6.4预案备案7.预案附则7.2名词术语7.3预案解释权属7.4预案实施日期8.附件8.1企业基本信息环评批复及验收报告、企业平面分布图、企业所处位置图、区域位置图、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隐患排查表、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隐患排查表、本企业及周边区域人员撤离路线图、企业所在地下水流向图、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划图等。
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大纲
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大纲一、前言企事业单位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经济职能和社会责任。
然而,突发环境事件可能给企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营和社会形象带来严重影响。
编制一份完善的应急预案,对于企事业单位应对突发环境事件,降低损失,保障员工和社会大众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制订目的充分认识到突发环境事件对企事业单位的潜在威胁,制订可行的应急预案旨在:1.确保企业及员工的人身安全;2.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事件对企业经济利益的影响;3.保障企业形象和社会信誉;4.提高企业应急响应能力。
三、应急预案编制原则1.安全第一原则。
保障员工和相关利益方的人身安全和健康;2.预防为主原则。
通过各项预防措施尽量避免环境事件的发生;3.综合规划原则。
建立完备的预警、监测、防范、应急等管理制度;4.原则上按规范编写的内容,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酌情调整。
四、应急预案编制内容1.事件情景分析:包括突发环境事件的类型、发生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等;2.突发环境事件预警与监测:建立与有关部门的沟通渠道,制定预警响应机制;3.事件应对组织机构建立:明确应急组织的组成人员、沟通渠道和职责分工;4.应急资源保障措施:包括人员、设备、物资等资源的储备和保障措施;5.应急预案培训与演练:定期组织应急预案培训和模拟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6.与相关方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建立与政府、媒体、供应商、客户等利益相关者的有效沟通机制;7.应急预案的定期评估与修订:对应急预案进行定期评估并修订,确保其适应企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
五、应急预案执行流程1.事件发生预警:根据预警信号,立即启动应急预案;2.组织应急队伍:调度相关人员到职责点,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任务和职责;3.信息收集和评估:及时收集事件信息,进行情况分析和评估;4.采取应急措施:根据预案,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并及时向有关方面报告;5.事故调查与处理:对事故发生原因进行调查,采取相应措施处理事故,并进行问题追踪和整改;6.报告汇总和信息发布:根据情况,及时向有关方面进行报告和信息发布;7.评估总结和改进措施:总结应急事件的处置经验,进行评估和改进措施的落实。
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
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一、引言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并对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人员安全、环境保护等造成严重影响的事件,包括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事故、工作安全事故等。
为了做好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保障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和员工的安全,编制一套完善的应急预案非常重要和必要。
二、编制目的1.明确责任分工,做好应急组织管理,提高企事业单位应急工作的能力和素质;2.有效防控突发环境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影响;3.合理调配资源,迅速开展救援处置工作,确保员工的安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正常开展;4.加强事后评估整改,为应急预案的完善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编制范围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适用于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所有部门和岗位,涵盖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事故、工作安全事故等各类突发环境事件。
四、应急预案内容1.组织机构:明确应急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和职责,确保应急工作的高效运作;2.事件预警与监测:建立健全事件预警机制,监测环境变化,及时发现和评估突发环境事件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3.应急救援:明确应急救援的组织流程、人员配置和资源调配,包括抢险救援、伤亡人员救助、动员疏散等;4.责任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和职责,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制度,包括领导责任、部门责任、个人责任等;5.危险源控制:制定危险源管理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包括设备检修、生产安全培训、安全生产监管等;6.应急物资: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的储备、采购和保障机制,确保救援和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7.信息通信:建立多渠道的信息获取和传播机制,确保应急指挥和救援活动的信息畅通;8.培训演练: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应变能力;9.事后评估整改:针对每一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情况,开展事后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完善预案。
五、应急预案的实施1.严格按照应急预案执行,确保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2.经常性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检验预案的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改进;3.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应急预案的复查和更新,确保预案的及时性和适应性;4.建立应急信息系统和数据管理,及时收集、整理和报送应急信息,并进行分析研判,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5.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建立联合应急处置机制,形成合力,快速响应突发环境事件。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企业事业单位版).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企业事业单位版)1适用范围本导则规定了企业(或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编制的基本要求,使企业(或事业)单位能够根据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在切实加强环境风险源的监控和防范措施,有效降低事件发生概率的前提下,规定响应措施,对突发环境事件及时组织有效救援,控制事件危害的蔓延,减小伴随的环境影响。
本导则适用于江苏省内涉及环境风险源的企业(或事业)单位,包括: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生产、贮存、经营、使用、运输危险物质的单位以及产生、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等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造成对环境(或健康)影响的单位。
本导则不适用于存在生物安全事故和辐射安全事故风险的单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江苏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危险物质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第1号);《剧毒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8部门公告2003第2号);《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GB 5085.1)《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急性毒性初筛》(GB 5085.2)《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易燃性鉴别》(GB 5085.4)《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反应性鉴别》(GB 5085.5)《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GB 5085.6)《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 5085.7)《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 298)《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
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一、背景和目的:突发环境事件是指企事业单位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行为导致的意外事故或突发事件,使环境遭受破坏或造成污染。
为了减少突发环境事件对企事业单位的影响,保护员工和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制定一份完善的应急预案是必不可少的。
二、应急预案编制原则:1.全面性原则:预案应涵盖各类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法和措施;2.科学性原则:预案应建立在科学的技术和经验基础上,确保应急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3.实际性原则:预案应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进行编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4.可操作性原则:预案应尽量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和操作;5.预警和响应机制原则:预案应建立健全的预警机制和响应机制,以确保监测、预警和紧急响应的时效性和科学性。
三、应急预案的内容和要求:1.突发环境事件的分类和应急级别划分;2.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立和运行机制;3.组建应急小组和明确职责分工;4.应急设施和设备的准备和调配;5.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和培训;6.预案的演练和评估机制;7.应急沟通和信息发布机制;8.环境影响评估和修复工作的组织和实施;9.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制度。
四、应急预案的执行和管理:1.组织内部信息共享和交流,提高员工的环境意识和紧急避险能力;2.定期进行应急演练,不断完善预案,并加以修订;3.建立应急演练记录和事件处理记录,以便总结经验和教训;4.对应急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应急队伍的素质和能力;5.加强应急设施和设备的维修和更新,提高应急反应的能力;6.与相关政府部门和专业机构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五、总结:突发环境事件给企事业单位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甚至威胁到员工和社会公众的生命安全。
只有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并不断加以执行和完善,才能有效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给企事业单位带来的损害。
企事业单位要深入贯彻环境保护的理念,加强对环境风险的认识和管理,提高环境应急管理的水平,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一、前言突发环境事件是指在企业事业单位正常运营过程中,突然发生的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引起的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事件。
这类事件往往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和高风险性,一旦发生可能对企业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编制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对于保障企业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稳定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二、编制目的本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是为了防范和应对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保护,减少事故损失,确保企业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和稳定经营。
三、编制步骤(一)成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组织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确定编制工作计划和时间表。
(二)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前的调研工作,了解企业事业单位的业务特点、设施设备情况和可能面临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
(三)制定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标准,根据风险等级确定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级别。
(四)分析突发环境事件可能对人员、设备、环境造成的影响,设计相应的应急措施。
(五)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职责,制定应急预案的组织体系和职责分工。
(六)明确应急资源的调配和使用原则,制定应急资源储备和调配方案。
(七)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的监测预测体系,及时掌握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情况。
(八)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九)定期开展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四、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一)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职责:明确应急组织机构的设置、职责和人员名单,确保应急组织体系的畅通和高效运转。
(二)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和监测: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和监测体系,确保及时掌握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情况。
(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启动和指挥:明确应急预案的启动程序和应急指挥机构的职责,确保应急指挥工作的有序进行。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要点
02
编制依据与参考
相关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部门规章
环境监察办法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 行)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
技术规范和标准
环境保护标准目录 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办法
修订。
当单位的内部环境发生变化时 ,如生产工艺改变、新增环境 风险源等,也需要对预案进行
修订。
修订程序包括内部自查、专家 评审和报备等环节。
预案修订的注意事项
修订过程中要注重科学性和规范性,确保修订后的预案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 要求。
修订后的预案要及时报备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并按照规定进行公示和备案。
对特定区域的要求
城市区域
在城市区域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影响范围广、社会影响大。预案中应详细评 估事件可能对城市居民生活、经济活动等方面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应急处 置措施。
农村区域
在农村区域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可能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预案中应着重考虑应急处置措施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如何保障农村生态 环境的安全。
与政府、周边社区等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与信息共享
应急响应与处置措施
应急响应流程的制 定
现场清理、恢复和 重建方案
针对不同风险的应 急处置措施
后期处置与恢复重建
后期清理和恢复工作方案 对受影响人员的补偿和救助
对受损环境的修复和重建计划
其他事项说明
对预案作 与联动机制
对员工进行应急培 训和演练
04
预案编制的特殊要求
对特定企业的要求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一、目的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旨在确保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损失,并保护员工和环境的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企业事业单位内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包括但不限于火灾、泄漏、爆炸、污染等突发事件。
三、预案内容1. 突发环境事件的响应a) 紧急报警:发现突发环境事件后,立即向内部联络人和外部应急机构报警,提供详细信息和情况,确保及时得到支援。
b) 人员疏散:按照事先制定的疏散方案,组织员工有序疏散到安全地点,并确保离开现场的人员数量与实时统计数据一致。
c) 现场控制:指派专门人员负责现场控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并配备适当的应急设备和物资。
d) 信息通报:确保及时向内部员工、外部合作伙伴、政府监管部门等发布准确的信息,避免谣言和恐慌的产生。
2. 应急救援措施a) 人员伤亡救护:组织专业人员迅速到达现场,开展伤员救治工作,并及时将伤者送往医院救治。
b) 物资调配:调动企业内部资源和与外部合作伙伴的资源,组织必要的救援物资的调配,以满足应急救援的需求。
c) 污染控制:采取措施止损,包括围堵、隔离、清除污染源,并配备专业人员进行污染物处理和清理工作。
d) 事故调查:在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开展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分析工作,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措施。
3. 应急协调与支持a) 内部协调:成立应急指挥部,协调内部各部门的应急工作,确保信息畅通、协调一致。
b) 外部支持:与当地政府、相关行业协会和社会力量保持紧密联系,争取并接受外部的支持和援助。
c) 舆情管理:及时了解和掌握公众的关注焦点和舆论动态,制定应对策略,做好对内对外的宣传和信息发布工作。
四、预案测试与演练企业事业单位应定期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进行测试与演练,以确保预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不断完善和提升应急能力。
五、预案的更新与修订企业事业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更新与修订,以适应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环境的变化。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要点范文(2024版)
6紧急疏散线路图
紧急疏散方向及线路
7应急设施(备)平面布置图
8应急物
资储备清单
9标准化格式文本
信息报送标准格式
案 格 式 要 求
封面
封面格式和内容参照附录A
1预案编号:在封面的右上角第一行,生产经营单位根据内部规定自行对预案进行编号。
2预案版本号:在封面的右上角第二行,要标明本预案的版本号。
5.1环境
风险源安全措施、风险源管理、风险隐患排查
预防 与预警
风险防范措施
5.2预警分级与准备
针对环境污染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生产经营单位内部控制事态的能力以及需要调动的应急资源,将预警分为不同的等级
5.3预警发布与解除
预警发布与解除程序
5.4预警措施
预警相应措施等
应急处置
6.1应急预案启动
启动应急预案的条件
织体 系
(2)组织制定、修改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建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队伍,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的培训和演习。
(3)审批并落实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的监测仪器、防护器材、救援器材等的购置。
(4)检查、督促做好环境污染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督促、协助有关部门及时消除有毒有害介质的跑、冒、滴、漏。
说明预案适用范围,明确应急预案与内部企业应急预案和外部其他应急预案的关系,表述预案横向关联及上下衔接关系。
1.5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科学应对、高效处置
企业概 况
2.1企业基本情况
包括隶属关系、地理位置、行业类别、规模、原料、产品、产能等
(1)单位名称,详细地址,地理位置(经纬度),所处地形地貌、厂址的特殊状况等(如上坡地)等;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要点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要点企业和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组织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重要工具,它是指对于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和应对所做的一系列预案和措施的总称。
一个完善的应急预案能够帮助企业和事业单位预防环境事故的发生,减少环境污染的风险,确保员工生命财产的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的要点:1.突发环境事件管理机构的组织:确定突发环境事件管理的主要责任部门和人员,并明确各责任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建立一个协调机制,确保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
2.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对企业或事业单位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包括评估可能的事故类型、事故发生概率、事故对环境和人员的影响等因素。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和资源需求。
3.事前准备工作:建立应急资源库,包括事故应急设备、物资储备、应急通讯设备等,确保在事故发生时及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救援。
制定应急预案并经常进行演练和模拟演练,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
4.事故信息管理:建立一个完善的事故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收集和整理有关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影响范围等。
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方便管理层做出科学的决策。
5.应急响应措施: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
包括事故发生后的疏散逃生、事故现场的封控隔离、环境监测和评估、应急救援等方面。
应急预案中应包含对各种应急情况的不同响应措施,并明确各责任部门的职责和行动指南。
6.应急演练和培训: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员工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和素质。
演练应包括不同规模的突发环境事件,提高员工在应急情况下的处理能力和应急意识。
7.事后处理和教训总结:制定事后处理和教训总结的程序,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进行评估,找出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通过总结教训,提高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要点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要点前言企业事业单位在日常经营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突发环境事件,如火灾、泄漏、爆炸、地震等等,这些事件会给企业事业单位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为了保障企业事业单位的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企业事业单位需要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本文将介绍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的要点。
应急预案编制的基本理念应急预案编制需要遵循以下基本理念:1.预防为主。
强化事前预警、隐患排查和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
2.综合施策。
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组合使用,提高效果。
3.分级管理。
按照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设立多级应急响应体系,实施差异化管理和控制。
4.协同合作。
消除部门之间和单位之间的壁垒,依托行业自律组织、政府监管机构和专业机构等,实现资源共享和合作协调。
应急预案编制的基本要点应急预案编制需要考虑以下基本要点:1.应急预案的编制主体。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应急管理机构,负责编制应急预案。
应急管理机构应当明确职责、权利和工作程序,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实用性。
2.应急预案的编制基础。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开展全面的事故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工作,分析潜在的突发环境事件类型、发生规律和危害程度等相关信息,形成应急预案编制的基础。
3.应急预案的编制内容。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其行业特点、业务范围和规模,编制针对性强、具体细致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包括预案体系、预案组织、应急响应、应急资源保障和应急演练等五个方面。
4.应急预案的实施和更新。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事故应急培训,提高员工的应急响应能力和防范意识。
同时,应当对应急预案进行定期审核,及时更新,确保其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
应急预案编制的具体细节应急预案编制需要注意以下具体细节:1.突发环境事件预案类型。
应急预案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类型包括自然灾害突发环境事件、危险品事故突发环境事件、公共卫生突发环境事件以及社会安全突发环境事件。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要点及风险隐患排查重点
Q<1时, 企业突发气/水环境事件风险等级表示为“一般-气/水( Q0) ” Q≥1时, 企业突发气/水环境事件风险等级表示为“环境风险等级-气/水( Q水平-M类型-E类型) ”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确定与调整 以企业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风险和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等级高者确定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近三年内因违法排放污染物、 非法转移处置危险废物等行为受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处罚的企业, 在已 评定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的基础上调高一级, 最高等级为重大。 同时涉及的大气和水环境事件风险的企业, 风险等级表示为:“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突发大气 环境事件风险等级+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 例如: 重大[重大-大气( Q1-M3-E1) +较大-水 ( Q2-M2-E2) ]
分别说明可能的事件情景及应急处置方案, 明确相关岗位人员采取措施的时间、 地点、 内容、 方 式、 目标等。
水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①迅速切断污染源; ②启动截流措施, 减少污染物外排数量和速度; ③关闭污水总排口, 并采取围堵措施, 防止污染物进入外环境; ④关闭雨水排放口阀门, 防止初期雨水和事故污水通过雨水管网进入外环境; ⑤启动应急排污泵、 生产废水系统防控措施等及时向应急池转移事故废水; ⑥如事故污水不能控制在厂区内, 需及时报告所在地县级环保部门, 请求支援。 * 应重点说明企业内收集、 封堵、 处置污染物的方式方法, 适当延伸至企业外防控方式方法; 配有 废水、 雨水、 清净下水管网及重要阀门设置图。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要点及风险 隐患排查重点
2023年04月
1
应急预案规范性文件
2
应急预案编制要点
3 重污染天气应急操作
4 应急演练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要点综合环境应急预案1 总则编制目的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作用等。
编制依据简述应急预案编制主要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行业管理规定、技术规范和标准等。
事件分级结合《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中规定的事件分级、本单位实际、预警分级和响应分级,确定本单位事件分级,并明确分级指标。
适用范围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范围,以及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类型。
工作原则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工作原则。
应急预案关系说明简要介绍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应急预案体系,可辅以关系图表示。
企业内部应急预案是以企业为实施主体的应急预案。
应明确企业环境应急预案之间(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以及与其他类型应急预案(如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消防应急预案等)之间的关系。
企业外部应急预案是与企业内部应急预案相关,但不以企业为实施主体的应急预案。
应明确企业环境应急预案与所在地人民政府、环保部门、工业园区、集团公司等的环境应急预案之间的关系。
企业应急预案应统筹考虑与内部、外部各应急预案的衔接性,并通过演练巩固、完善应急联动机制。
2 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内部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为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企业可成立应急指挥中心,建立应急组织机构,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和处置等进行统一指挥协调。
明确总指挥、副总指挥及相应职责。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现场应急指挥部可由企业应急指挥中心兼任,也可由应急指挥中心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确定其现场指挥部的组成。
根据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应急组织机构设置相应的应急响应工作组,并明确各组的工作任务和职责。
对易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工段或部门,需明确该工段或部门的负责人为现场应急负责人,负责事发时的先期处置。
各小组成员相对固定,在启动应急预案时,随时待命。
企业具有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时,明确其在应急组织机构中的职能。
企业具有相应环境监测能力时,应建立应急监测组;涉及化学品危害较大、处置复杂、专业性强的,可建立专家组。
说明各级应急指挥之间的关系,明确协调机制、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等响应程序。
应急组织机构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成员名单及联系方式应作为预案附件,如有变动及时更新。
外部指挥与协调企业建立与上级主管部门及所在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之间的应急联动机制,统筹配置应急救援组织机构、队伍、装备和物资,共享区域应急资源,提高共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当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参考《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规定,企业设置专人负责联络汇报,配合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应急处置工作。
3 预防与预警企业应加强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目标监控,建立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预防简要列出企业采取的预防措施及落实情况,如环境安全管理制度、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重点岗位巡检制度、重要设施(包括交通、通信、供水、供电、供气、报警、监控等)检测维护制度、环境风险评估制度、日常监测制度、应急培训制度、信息报告制度、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供给制度和救援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应急演练制度等。
相关文件可作为预案附件。
预警预警条件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发布预警的条件。
有条件的企业可在关键岗位、重点工段或环境风险目标处设置监控和预警装置,设置预警阈值,与企业的应急平台联网,构建完善的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网络,实现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快速、及时、准确地收集和报送,为应急指挥决策提供信息支撑和辅助手段。
(1)气象部门等通知有极端天气发生或其他地质灾害预警时;(2)环境风险防控设施或污染处理设施异常,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时;(3)通过对主要工段和生产系统各环节监控,发现生产指标、参数及状态等偏离正常值时;(4)被监控物质的浓度等指标超过预警系统设置阈值时;(5)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可能次生突发环境事件时。
预警措施企业应急指挥中心发布预警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企业必须组织相关部门对可能造成事故的源头进行排查,封闭可能受到危害的场所,准备应急物资和设备,应急响应中心进入备战状态。
预警解除4 应急处置先期处置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应当立即采取有效先期措施来防止污染物的扩散,如明确切断污染源的基本方案、明确污水排放口和雨水排放口的应急阀门开合等。
响应分级企业根据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企业对事件的可控能力,结合事件分级,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响应分级。
应急响应程序内部接警与上报明确企业内部突发事件信息接警与上报责任人、报告程序、时间和内容要求。
企业现场当班人员发现异常或事故,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时,应立即报告当班组长、部门领导,并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
外部信息报告与通报明确企业外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责任人、报告程序、时间和内容要求,掌握最坏情况下可能影响范围内环境状况和单位、人群分布及其通讯方式等。
确保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在第一时间向事发地县级环保部门报告,向可能受污染影响的单位、区域及人员通报。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中列为重大或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应在1小时内向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报告。
启动应急响应企业应急指挥中心接警后,及时调度指挥,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通知应急响应中心各成员进行应急处置。
应急监测企业应根据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可能产生污染物种类和性质以及自身监测能力,明确相应的应急监测方案及监测方法,配置必要的监测设备、器材和环境监测人员。
(1)明确应急监测方案;(2)明确污染物现场、实验室应急监测方法和标准;(3)明确现场监测与实验室监测所采用的仪器、药剂等;(4)明确环境风险受体的监测项目、布点和频次;(5)明确监测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6)明确内部、外部应急监测分工;(7)明确应急监测仪器、防护器材、耗材、试剂等日常管理要求。
应急处置企业事业单位应针对本单位环境风险源种类、性质,结合具体设备/装置、生产工段、储运系统等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类型,内部控制事态的能力以及可以调动的应急资源,进行情景模拟与假设,分别制定总体应急处置方案(可通过综合环境应急预案或专项环境应急预案来规定)和重点岗位现场处置方案(通过重点岗位现场处置预案来规定),对所涉及应急的各相关人员预先做出具体安排。
应急处置方案需明确应急响应程序,落实执行人员、具体措施、所需应急物资、注意事项及时间要求,即要求做到“谁负责,做什么,怎么做”。
水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1)及时切断污染源的程序与措施;(2)分析污染物可能造成对外环境的污染途径,明确防止污染物扩散的程序、措施及相关设施使用方法,特别是为防止消防水和泄漏物通过清净下水系统或雨水系统进入外环境及公共排水设施等关键环节的程序与措施;①通过源头控制,启动截流措施、事故排水收集措施减少污染物外排数量和速度;②启动清净下水系统防控措施、雨水系统防控措施及时切断、分流无污染的水流,减少事故产生的污水量;③启动应急排污泵、生产废水系统防控措施等及时转移、处理事故排水;④关闭总排口,并采取围堵措施,防止污染物进入外环境,减少污染事件影响区域和范围。
(3)如事故污水不能控制在厂区内,需及时报告所在地县级环保部门,请求支援。
大气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1)迅速切断污染源的程序与措施;(2)明确防止污染物扩散的程序与措施;①启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紧急处置装置,如吸附、水解、喷淋等;②划定可能受影响区域和最短响应时间;(3)人员防护、隔离、疏散措施:①明确不同情况下的现场处置人员须采取的个人防护措施;②确定不同情况下的危险区、安全区、现场隔离区;③设置人员撤离、疏散路线;④及时向政府报告,并通报下风向可能受影响居民和企业。
其他类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1)针对不同污染物(包括伴生/次生污染),制定减轻与消除污染物的技术方案;(2)明确应急防护措施、所需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3)明确应急使用的药剂及工具(可获得性说明)。
明确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及物资保障供应程序(1)明确应急救援的调集方式与负责人员;(2)应急物资数量、位置,以及可获得的方式。
其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依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分类、分级,附近疾病控制与医疗救治机构的设置和处理能力,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处置方案。
配合有关部门应急响应明确当政府及有关部门介入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过程时,企业的配合措施,包括配合人员、技术支持、应急装备和物资保障使用等。
5 应急终止明确应急终止的条件、程序。
应急行动结束后,落实现场保护、清洁净化等工作需要的设备工具和物资,对现场中暴露的工作人员进行妥善安排。
应急终止后,通知企业相关部门、周边社区及人员危险已解除,完成应急处理情况的上报与发布,并继续进行跟踪环境监测和评估方案。
6 后期处置善后处置应急终止后对现场污染物进行后续处理,对应急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恢复企业设备(施)的正常运转,进行撤点、撤离和交接程序,逐步恢复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
提出应急终止后进行受灾人员的安置工作及损失赔偿等善后工作内容。
评估与总结应急终止后企业应组织内部专家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做出评估,编制应急总结报告,提出修订应急预案建议。
7 应急保障人力资源保障明确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的组织与保障方案。
资金保障明确应急专项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管理措施,保障应急状态时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
物资保障明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医疗卫生保障明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医疗急救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交通运输保障明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交通运输工具的管理制度、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通信与信息保障明确本单位应急指挥人员、应急小组,以及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的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
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科学技术保障建立应急救援专家队伍,及时为应急处置行动提供专业指导意见。
其他保障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
8 监督管理应急预案演练应明确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的演习和训练的内容、范围、频次等,并进行演练过程的记录和演习的评价、总结与追踪。
宣教培训依据对企业员工能力的评估结果和周边工厂企业、社区和村落人员素质分析结果,制定宣教培训计划,明确应急救援人员、企业普通员工、应急指挥人员、运输司机、监测人员、以及外部公众的培训内容和方法,并对应急培训进行考核。
责任与奖惩明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与应急行动过程中相关人员的奖励、处罚和责任追究的条件和内容。
9 附则名词术语对应急预案涉及的一些术语进行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