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政治史纲 土地改革线索大梳理

合集下载

考研政治各种线索总结

考研政治各种线索总结

人物著及著作和重要观点线索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他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编成《四洲志》一书。

书中叙述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

2.魏源:在1843年1月编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3.严复:写了《救亡决论》一文,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

在甲午战争后,翻译了《天演论》。

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

4.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5.洪仁玕: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6.冯桂芬: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

他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7.李鸿章、奕䜣、曾国藩、左宗棠:洋务派代表,推行洋务运动,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近代企业、兴办洋务。

8.康有为: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写了《变法通议》;谭嗣同写了《仁学》。

9.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康有为的保皇观点,歌颂革命为“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强调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10.邹容:写了《革命军》,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的名义,热情讴歌革命,阐述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

11.陈天华:写了《警世钟》、《猛回头》两本小册子,痛陈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清政府已经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号召人民奋起革命,推翻清政府这个“洋人的朝廷”。

土地改革知识梳理及典型例题

土地改革知识梳理及典型例题

第3课土地改革知识梳理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废除,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2、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废除,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

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并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重点难点1、土地改革的必要性:旧中国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夺取政权需要农民的支持,巩固政权、发展经济更需要农民的支持。

而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需要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在新解放区开始分期分批地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2、土地改革运动的性质:建国后的土地改革,是在新解放区进行的,是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继续,目的是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属于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

典型例题例:建国初期进行的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A、消灭了地主阶级B、基本肃清了国内反革命势力C、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解析:本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分析比较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所说的知识发生在建国初期,当时人民政府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进行了上述三大运动,C项准确地反映了这一主题,A、B、D、项则不是三大运动的共同作用。

答案:C能力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重点地区是()A、新解放区B、老解放区C、少数民族地区D、边远地区2、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土地改革法令是()A、1950年——《中国土地法》B、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1951年——《中国土地改革法》D、1949年——《中国土地法大纲》3、云南省昆明近郊某农民分得田地三亩六分,这一史实应发生于()A、土地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C、人民解放战争D、建国时期4、1952年,农民为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而高兴,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A、镇压了反革命B、进行了土地改革C、加入了人民公社D、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5、全国土地改革以后,分配给农民的土地()A、归农民所有B、归乡镇所有C、归集体所有D、归国家所有6、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的时间及标志是()A、1949年——南京解放B、1949年——新中国成立C、1951年——全国领土基本解放D、1952——土地改革的完成7、毛泽东的一部著作中说道,“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

2019考研政治知识点汇总(一)

2019考研政治知识点汇总(一)

2019考研政治知识点:农村农业发展问题农村农业问题的主线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此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2016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指出现阶段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这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

例题:(2017.8)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大量农民转向非农产业,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象日益普遍,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深刻变化。

截止2016年6月,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已超过30%,流转土地4.6亿亩。

当前,为解决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人不再种地,想种地的人又没有相应权利这一突出问题。

我国在深化农村改革方面做出的重大制度创新是()A.实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B.实行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C.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实行农村耕地保护制度【答案】:B2019考研政治知识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例题:(2015.26)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次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A.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B.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C.集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引领社会全面进步【答案】:ABCD2019考研政治知识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根本任务文化事业有政府主导,具有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是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土地改革知识点

土地改革知识点

土地改革知识点土地改革可是咱们历史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呢!咱先来说说土地改革为啥这么重要。

以前啊,大多数土地都在少数地主手里,农民们辛辛苦苦种地,却只能勉强糊口,甚至吃不饱穿不暖。

这公平吗?当然不公平!所以土地改革就来了。

土地改革可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它经历了好多过程。

就像咱们做数学题,得一步步来,不能心急。

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就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土地改革的法令。

这就好比给农民朋友们发了一个“大红包”,让他们能拥有自己的土地,能靠自己的努力过上好日子。

还记得我小时候去农村看望亲戚,那时候村里刚刚经历了土地改革。

我看到原本愁眉苦脸的大爷大妈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他们在自己的田地里辛勤劳作,那劲头可足了!我好奇地问一位大爷:“大爷,您咋这么高兴呢?”大爷直起腰,擦了把汗说:“娃呀,以前这地不是咱的,种再多收成都得给地主,现在可不一样了,这是咱自己的地,收成都是自己的,能不高兴吗?” 看着大爷那充满希望的眼神,我当时就明白了土地改革对农民来说是多么大的好事。

土地改革可不仅仅是分地这么简单,它带来的影响那是多方面的。

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粮食产量也跟着上去了。

农村的经济慢慢发展起来,农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而且啊,土地改革还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基础。

从土地改革咱们也能明白一些道理。

比如,要让大家都能公平地享受发展的成果,这样社会才能稳定和谐。

再比如,只有让老百姓的生活有了保障,国家才能越来越强大。

总之,土地改革是咱们国家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篇章,它让广大农民翻身做了主人,开启了农村发展的新篇章。

咱们可得好好记住这段历史,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呀!。

2019考研政 治毛中特肖八精缩和助记框架整理

2019考研政 治毛中特肖八精缩和助记框架整理

2019考研政治毛中特肖八精缩和助记框架整理一、第一套肖8卷毛中特大题问题一: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原答:所谓第二次革命,是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相对而言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将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也就是说,改革同革命一样,就目的而言,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同时,从改革的特点看,它同革命一样,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

简化答案(背):第一次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第二次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将把(这个词很重要,因为这是未完成状态)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共同点:第二次革命正是与第一次革命相对而言的。

改革同革命一样,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同时也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

阐述:第一次革命、第二次革命不同点——阐述:共同点(解放生产力、三性)问题二:如何理解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原答:40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第一,极大解放和发展了中国社会生产力,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成功的实践昭示世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第三,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第四,积极作出了中国贡献。

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作出重大贡献,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简化答案(背):40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第一,极大解放和发展了中国社会生产力,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成功的实践昭示世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第三,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第四,积极作出了中国贡献。

2019考研政治冲刺要点:近代史纲要冲刺知识点汇总

2019考研政治冲刺要点:近代史纲要冲刺知识点汇总

2019考研政治冲刺要点:近代史纲要冲刺知识点汇总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1.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1)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根据中共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于1947年6月30日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为东路,挺进苏鲁豫皖地区;陈赓、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为西路,挺进豫西。

三路大军相互策应,机动歼敌,迫使国民党军处于被动地位。

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由此揭开。

与此同时,各战场陆续转入进攻,构成了人民解放军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的总形势。

(2)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标志着中国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2.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1)从《五四指示》到《中国土地法大纲》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其基本内容是要坚决地支持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采取各种适当方法,使地主阶级剥削农民而占有的土地转移到农民手中;用一切方法吸收中农参加运动,绝不可侵犯中农土地;一般不变动富农土地,对富农和地主有所区别;不可将农村中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方法,运用于城市中反对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斗争。

这就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2)土地改革运动的热潮全国土地会议以后,解放区广大农村迅速掀起土地制度改革(习惯称“土改’)运动的热潮。

经过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分得土地并在政治上获得翻身以后,其政治觉悟和组织程度空前提高,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考研史纲高频考点 土地革命解读

考研史纲高频考点 土地革命解读

考研史纲高频考点:土地革命解读
的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越来越近了,考研在复习考研政治近代史纲这部分时,要善于总结,合并相关联知识点,按照时间顺序把所有知识点串联起来。

为了帮助并能够给考生的考研复习节省下时间,下面,太奇考研小编为考生们总结了考研史纲高频考点之土地革命解读,供考生借鉴。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一)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大革命失败后,在国民党的统治下,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城乡,中国革命转入低潮。

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党及其领导的革命运动遭到严厉镇压。

共产党被宣布为“非法”,共产党的组织不断遭到破坏,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许多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被捕、被杀。

据中共六大时的不完全统计:从19273月到1928上半,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 000多人。

汪寿华、萧楚女、熊雄、陈延、赵世炎、夏明翰、郭亮、罗亦农、向警予、陈乔、周文雍等党的重要活动家先后牺牲。

工会、农民协会等也到处被查禁或解散,工农运动走向低落。

考研政治:中国近代史土地政策整理

考研政治:中国近代史土地政策整理

中国近代现代史土地政策整理1. 农民阶级:《天朝田亩制度》内容:A.土地分配: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产品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C.想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①革命性:突出反映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②空想性: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都是空想,剥夺农民对剩余产品支配权,无法调动生产积极性,所以根本无法实施。

③落后性: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没有超略封建主义经济范畴。

2. 民族资产阶级:(1)三民主义—民生主义内容:“平均地权”——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评价:表达了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但不能满足农民无偿分配土地的要求,并且打击封建势力不够彻底,所以不是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2)新三民主义—民生主义(1924.初,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平均地权,节制资本3.中国共产党:(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路线(1931.春):目的:为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影响:使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得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

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

(2)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的建设目的:为巩固根据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措施: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影响: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请同学们浏览一下即可)第一部分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840—1919)基本线索:帝国主义侵华—中国社会的变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基本结论: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要解放中国发展进步问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通过一系列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

其影响:(1)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3)革命任务的变化。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资本—帝国主义对华的全面侵略(1)主要侵略战争及条约鸦片战争(1840)——《南京条约》、《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瑷珲条约》中法战争(1883)——《中法新约》中日甲午战争(1894)——《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辛丑条约》(2)《马关条约》的影响割去台湾及其附属各岛屿(含钓鱼岛)和澎湖列岛,大大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赔款2亿两白银,加上其他费用,共计23150万两,相当于清政府三年的财政收入,日本用中国巨额赔款扩充军备,很快挤进了帝国主义列强行列。

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设厂,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总之,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化的进程。

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1、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1)鸦片战争后,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

2019年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

2019年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马克思、恩格斯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最前沿,他们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

马克思恩格斯领导创建的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 )A.国际工人协会B.正义者联盟C.共产主义者同盟D.社会主义工人国际【C】【解析】共产主义者同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所以本题答案为C。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为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橘逾淮为枳说明了( )A.事物的发展变化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B.事物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C.任何实体事物都是普遍联系之网上的一个网结D.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一个过程【A】【解析】“橘逾淮为枳”说明事物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变化和体现。

所以答案为A。

3.马克思指出,判断一个变革时代不能以该时代的意识为依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去解释。

这里的“物质生活的矛盾”从根本上说是( )A.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现存冲突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现存冲突C.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现存冲突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现存冲突【A】【解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故答案为A。

4.在以私有制经济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是否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作为其体劳动的有用性质能否为社会所承认,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是否能得到解决,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B】【解析】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所以答案为B。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面斗的行动指南。

2022考研政治_史纲线索串联_大纲要点知识点

2022考研政治_史纲线索串联_大纲要点知识点

2022考研政治|史纲线索串联宪法近代中国第⼀部宪法—晚清颁布的《钦定宪法⼤纲》中国历史上第⼀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临时参议院—《中华⺠国临时约法》⼟地⾰命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纲》解放战争时期—《共同纲领》⼟地太平天国—《天朝⽥亩制度》—耕者有其⽥以解决⼟地问题为中⼼进步性: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地所有制(意愿上否定)局限性:没有超出农⺠⼩⽣产者的狭隘眼界,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也并未付诸实施孙中⼭同盟会—《⺠报》三⺠主义—平均地权实质是“有地的仍有地,没地的仍没地”,并⾮耕者有其⽥没有正⾯触及封建⼟地所有制,不能满⾜⼴⼤农⺠的要求征收地价税和⼟地增价归公⼟地⾰命时期任务:消灭封建地主的⼟地私有,实⾏农⺠私有《井冈⼭⼟地法》—“没收⼀切⼟地”⾸次肯定了⼴⼤农⺠以⾰命⼿段获得⼟地的权利;共产党历史上第⼀个⼟地法《兴国⼟地法》—“没收⼀切公共⼟地及地主阶级的⼟地”阶级路线和⼟地分配⽅法(耕者有其⽥)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按⼈⼝平分⼟地中国历史上第⼀个可以付诸实施的⽐较完整的⼟地⾰命纲领和路线抗⽇战争时期—减租减息没有耕者有其⽥地主减租农⺠减息—调动积极性解放战争时期—⼟地改⾰《关于清算、减租及⼟地问题的指示》“五四指示”+《中国⼟地法⼤纲》—耕者有其⽥使地主占有⼟地转移到农⺠⼿中;不可侵犯中农;富农不变动(征收富农多余⼟地财富);地主要⽃,资本家还不能⽃标志着由抗⽇战争时期的削弱封建剥削向变⾰封建⼟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过渡新中国成⽴后—⼟地改⾰《中华⼈⺠共和国⼟地改⾰法》废地主私有制改为农⺠私有制;解放农村⽣产⼒;保存富农经济中共会议1921年7⽉23⽇—中共⼀⼤—中国共产党成⽴1922年7⽉—中共⼆⼤第⼀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主⾰命纲领开始采取群众路线的⽅法1923年—中共三⼤全体共产党以个⼈名义加⼊国⺠党,同孙中⼭领导的国⺠党建⽴统⼀战线(1924年—国⺠党⼀⼤—标志着第⼀次国共合作形成)1927年8⽉7⽇—⼋七会议主要内容1、彻底清算⼤⾰命后期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2、确定了⼟地⾰命和武装反抗国⺠党统治的总⽅针;⽑泽东提出以军事⽃争为党的⼯作重⼼3、选出了以瞿秋⽩为⾸的中央临时政治局评价挽救党挽救⾰命从此开始了从⼤⾰命失败到⼟地⾰命战争兴起的转折1935年—遵义会议—⽣死攸关转折点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开始确⽴以⽑泽东思想为代表的⻢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标志着党在政治上开始⾛向成熟1935年—瓦窑堡会议—提出了建⽴抗⽇⺠族统⼀战线主要内容(解决了政治问题)1、批评党内⻓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主义错误;强调共产党在抗⽇⺠族统⼀战线中的领导作⽤2、制定了抗⽇⺠族统⼀战线的策略⽅针,为抗⽇战争到来做理论和思想准备;阐明抗⽇⺠族统⼀战线的可能性3、规定了建⽴统⼀战线的具体政策,以“⼈⺠共和国”⼝号代替“⼯农共和国”1937年—洛川会议—实⾏全⾯抗战路线(⼈⺠战争路线)抗⽇救国⼗⼤纲领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第⼀次结合”明确提出⻢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始⻢克思主义中国化延安整⻛运动确⽴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解决了思想问题1945年—中共七⼤—完成了⻢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次历史性⻜跃三⼤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和⼈⺠群众紧密联系在⼀起的作⻛、⾃我批评的作⻛将⽑泽东思想写⼊党章1949年—七届⼆中全会主要内容1、迅速夺取全国胜利2、党的⼯作重⼼由农村转向成市3、农业国转变为⼯业国、新⺠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4、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务必使同事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的作⻛1950年—七届三中全会中⼼任务:三年内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1956年—中共⼋⼤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盾和主要任务主要⽭盾:⼈⺠对于经济⽂化迅速发j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化不能满⾜⼈⺠需要之间的⽭盾主要任务:集中⼒量发展⽣产⼒经济建设⽅针:在综合平稳中稳步前进ps:⼋届九中全会对国⺠经济的⽅针:调整、巩固、充实、提⾼1978年⼗⼀届三中全会—具有深远意义的伟⼤转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致向前看》是⼗⼀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是开辟中特社会主义新道路、开创中特新理论的宣⾔书冲破⻓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针重新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以邓⼩平为核⼼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解开了社会主义改⾰开放的序幕;进⼊改⾰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81年⼗⼀届六中全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泽东和⽑泽东思想历史地位做出科学评价第⼀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及主要⽭盾(⼈⺠⽇益增⻓的物质⽂化需要...)⽑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主1982党的⼗⼆⼤“中国特⾊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邓⼩平理论主题形成1987党的⼗三⼤第⼀次⽐较系统的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概括全⾯阐述了党的“⼀个中⼼,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第⼀次对中特理论进⾏系统概括,标志着邓⼩平理论轮廓形成1992南⽅谈话市场和计划都是经济⼿段阐述了社会主义本质“发展才是硬道理”“三个有利于”1992党的⼗四⼤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标⾼度评价了邓⼩平对创新中特理论的贡献1997党的⼗五⼤正式命名邓⼩平理论并写⼊党章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2002党的⼗六⼤制定全⾯建成⼩康社会的奋⽃⽬标“三个代表”写⼊党章⾸次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建设,提⾼领导⽔平和执政⽔平2003年⼗六届三中全会——以⼈为本、全⾯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2007年⼗七⼤将“和谐”加⼊“富强⽂明⺠主”的基本路线提出“中特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写⼊党章全⾯建设⼩康社会奋⽃⽬标新要求⼗⼋⼤——科学发展观、确⽴全⾯建成⼩康社会的战略⽬标(进⼊中特新时代)中国⾰命⽅法:群众路线(唯⼀正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要问题:分清敌友基本问题:农⺠问题也是国⺠⾰命(1925-1927)的中⼼问题中⼼问题:⽆产阶级领导权也是新⺠主主义⾰命理论的核⼼问题资产阶级⾰命的中⼼问题:⼟地⾰命⽑泽东⽂章1926年—⼤⾰命时期—《国⺠⾰命与农⺠运动》农⺠问题乃是国⺠问题的中⼼问题+国⺠⾰命运动⼤部分是农⺠运动⼟地⾰命战争时期⽑泽东思想初步形成+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命道路理论道路理论的初步形成标志着⽑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中国的红⾊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的⽃争》论证了红⾊政权能够⻓期存在并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提出了⼯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星星之⽕,可以燎原》进⼀步阐明中国⾰命只能⾛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道路;提出党⼯作重⼼由成市转移到农村的新道路《反对本本主义》阐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的极端重要性;“没有调查,没有发⾔权”“中国⾰命⽃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地战争后期⾄抗⽇战争时期《中国⾰命和中国共产党》1第⼀次提出“新⺠主主义⾰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共产党⼈发刊词》第⼀次把党的建设成为伟⼤⼯程《论反对⽇本帝国主义的策略》阐明党的抗⽇⺠族统⼀战线新策略,系统解决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中国⾰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总结⼟地⾰命战争中党内军事问题争论《实践论》《⽭盾论》揭露批评党内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错误,深⼊论证⻢列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阐明党的⻢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论持久战》⺠兵是胜利之本总结抗战10个⽉的经验,系统阐明持久抗战的总⽅针科学预测了抗⽇战争的三个阶段,且战略相持最重要《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党的⾼级⼲部《整顿党的作⻛》反对宗派主义整顿党⻛—全体党员《反对党⼋股》反对党⼋股整顿⽂⻛—全体党员《战争与战略问题》1938确⽴了⾰命道路:⻓期武装⽃争。

考研政治-中国历史上三次土地改革及其意义

考研政治-中国历史上三次土地改革及其意义
经过土改运动,大约在一亿六千万人口的地区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一亿多 农民分得了土地。土地改革的胜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解 放区生产的发展,也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广大农民普遍掀起了参军参战和支援前 线的热潮,并且积极参加民兵、出民工,支援前线。解放区广大农民群众的大力 支援,是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4.建国初期 政策: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与以往不同:保护富 农经济) 作用:彻底废除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 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5.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的改造) 政策: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建立农业生产 合作社 作用: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
意义:这种土地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了保卫胜利 果实,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农民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 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第三次 新中国成立后 巩固政权的斗争时期,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为 减少阻力,孤立分化地主阶级,以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早日恢复发展农村经 济,实行了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如何解决富农问题呢?在民主革命时 期,富农是农民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革命性,和地主有区别,虽然党在民主革 命不同时期对待富农政策有所不同,但始终未像对待地主那样采取消灭政策。到 了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由于农村两极分化加剧,新富农的出现,农村这种自发的 资本主义趋势将破坏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并严重损害工农联盟,因此将农民 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党对富农采取由限制 富农剥削到逐渐消灭富农阶级的政策。党通过发展互助合作运动、对粮食和其他 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等来限制富农经济的发展。当农业合作化到来时,消灭富农 阶级的条件成熟了。国家对消灭富农阶级的具体办法,是吸引富农参加农业生产 合作社。合作社根据富农的具体情况,允许他们在完全放弃剥削的条件下参加到 合作社中来,有的可以立即取得社员资格,有的则须经过一段时期的集体劳动, 由社员大会批准入社。对过去的地主分子也是采取类似的办法,让他们参加到合 作社中来。富农和地主通过在合作社和社员们一起进行生产劳动的过程中,改造 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农业合作化的实现,富农参加到农业生产合作社中来, 富农作为一个阶级就消灭了。

【考研政治】史纲专题线索总结

【考研政治】史纲专题线索总结

①②论述了社会各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和领导权等问题1928 ①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②正确分析了中国的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性质③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国民革命的影响全国革命形势的向前发展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的有力量及其政策的不错误①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②提出“”的论断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③孕育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的思想②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 ①批判了“亡国论”和“速胜论” ,总结了中日矛盾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②③④提出“”的论断发刊词》①②将建设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称为一个“伟大的工程”1942 ①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②④阐述了处理文艺和学术问题时“”的方针①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着矛盾②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得到解决③敌我矛盾—对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非对抗性矛盾④在政治思想领域—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在物质利益、分配方面—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⑤论述了两大重要思想:关于工业化道路问题—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关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未展开①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②《井冈山土地法》 (1928. 12)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

③《兴国土地法》 (1929.4) :“”“”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使之不受侵犯④土地路线的制定 (1931.2) :(阶级路线)(分配方法)①(1946 年) :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微信公众号:小白考研】②《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 年) :,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③土地改革运动:毛泽东在十二月会议提出土地改革中应注意两个基本原则:必须满足贫雇农的要求;必须坚持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土地改革的总路线: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1950 年 6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土改的目的是,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在政策上把过去征收富农的多余土地和财产的规定,改为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两大原则②意义:规定土地改革两个基本原则:必须满足贫雇农的要求必须坚持团结中农,①提出解决国民党剩余军队的三种方式是天津式、北平式、绥远式②提出的问题③阐述个“两个转变”的思想: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④提出“”的方针,同时正式确立“”的外交方针⑤提出“”思想:务必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②确定了党在这一时期的战略方针:) ①指出国内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②当前主要任务——集中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根本任务——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③在经济建设上,制定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④在政治建设上,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⑤在执政党建设上,要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水平,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微信公众号:小白考研】⑥陈云提出“”的思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①对科学发展观作出新的历史定位②将“生态文明”这一目标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③提出“”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①②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的重大政治论断:即③第一个阶段,从2020 年到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 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 1921- 1927 年:城市2. 1927- 1949 年:农村3. 1949 年以后:城市1.①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五四运动。

徐涛2019考研政治史纲++第32课+大革命的失败与土地革命的兴起

徐涛2019考研政治史纲++第32课+大革命的失败与土地革命的兴起

2.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会议明 确提出土地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
3. 毛泽东: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 得的”
考点36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在中国革命处于严重危机情况下,八七会议的及时召开并制 定出正确方针,为挽救党和革命做出巨大贡献。中国革命从 此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八七会议 遵义会议
在军事斗争问题上,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 中的逃跑主义。
在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上,推行宗派主义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 方针
考点38
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中共党内屡次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
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
中国革命的对象依然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中国革命的性质也依然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仍然迫切需要一个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考点36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1927 年7 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决定了三件大事: 一是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起义:二是组织 湘、鄂、赣、粤四省的农民,在秋收季节举行暴动:三是召集中 央会议,讨论和决定新时期的方针和政策。 八七会议: 1.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2.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实行清党分共政策后,国 民党已经不再是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 级的革命联盟,而是一个由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 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所控制的政党
考点35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3.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依然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统 治,同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本质的区别。 中国仍是一个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之下的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第3课土地改革知识梳理PPT

第3课土地改革知识梳理PPT

得侵犯。富农所有之出租的小量土地,亦予保留不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三
如图。
浙江省嘉兴镇东乡农民土改胜利完成后,
农民高彩官和家人一起看领到的土地证
1950 年湖南省岳阳县第一区麻塘乡农民易振家在土改中分到了土地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标志着哪一场运动的开始?根据材 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目的是什 么?
A.土地改革的背景 B.土地改革的内容 C.土地改革的性质 D.土地改革的影响
A 12.(2017·山东临沂)下图中所宣传的法律性文件颁布实施后, 对中国社 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包括( )
向农民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A.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B.使中国的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C.彻底摧毁了我国封建土地制度
D.大大解放了我国的农村生产力
13.辛亥革命从政治上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那么从经济上废除 A 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是( )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新中国成立 D.减租减息
14.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条 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
“你翻身当家了”,土地兴奋地说:“我要换新主人了”,农民、地主、 C 土地一起说:“一切都变了”。该“话剧”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
A.1937-1945年
B.1946-1949年 C.1950-1952年
D.1953-1957年
3.2017年2月5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连续14年聚焦“三农”工作。这份
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 第十条 所有没收和征收得来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除本法规定收归国 家所有者外,均由乡农民协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 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海翔智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设立在首都北京,是一所专注北京地区985、211、及各个特色类艺术院校的考研培训机构。

主要从事考研辅导和专业课资料研发,并且花巨资聘请了各大名校硕士博士研究生,成立了专门的考研资料信息室,倾注了学长学姐们的大量心血和成功经验,致力于为考研学子服务!
中国革命道路上自然少不了土地革命,对于中国漫长的改革发展历程来讲,土地改革更是数不胜数,这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考研政治中史纲板块的重要考点。

对于繁重的复习任务来讲,一定的归纳技巧还是必须的。

1.太平天国时期:《天朝田亩制度》
制定者农民阶级,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

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但即使在太平军占领地区也未付诸实施。

2.辛亥革命时期:"民生主义"
制定者资产阶级,"平均地权"。

并非将土地所有权分给农民,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3.大革命时期:新"民生主义"
制定者资产阶级,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

并没有做到"耕者有其田",没有触及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4.土地革命时期
(1)《井冈山土地法》,中共制定,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徒弟的权利。

在部分地区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2)《兴国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使之不受侵犯。

在部分地区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3)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

中共制定,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在部分地区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5.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的土地制度
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为适当调节各抗日阶层的利益实行的土地政策。

一方面地主要减租减息以改善农民生活,另一方面农民要交租交息以照顾地主、富农的利益。

并未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解放战争时期:
1.《五四指示》,用一切方法吸收中农参加运动,决不可侵犯中农的土地,一般不变富农土地,对富农和地主有所区别。

在部分地区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2.《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地主土地和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分给无地少地农民。

在部分地区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7.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改中对待富农的政策,由解放战争时期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全国范围内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将土地及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统一经营、集体劳动,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将土地的农民私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

8.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农民生产的产品"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改变了土地的经营权,并未改变土地的所有权。

北京海翔智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设立在首都北京,是一所专注北京地区985、211、及各个特色类艺术院校的考研培训机构。

主要从事考研辅导和专业课资料研发,并且花巨资聘请了各大名校硕士博士研究生,成立了专门的考研资料信息室,倾注了学长学姐们的大量心血和成功经验,致力于为考研学子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