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定申论概括归纳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做好申论归纳概括题
归纳概括题在申论考试中较早出现,可以说是申论考试中最为基础的题型之一。

近几年,申论逐渐加大了对归纳概括题“全面、准确”的作答要求的考查,要求在短时间内快、准、全地提取出对应要点;同时,归纳概括题考查形式不断变化,对阅读理解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一、概括与其他概念的区别
概括就是根据材料所反映的内容,按着一定逻辑关系对此进行言之有序、言之有理的简要归纳。

概括是测验阅读水平和能力的一种方式,是检测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力和表达力的体现,是对读者阅读记忆和把握材料主要内容的能力体现。

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人们与概括相关的概念还有改写、缩写、综述、述评等,现在分别作一说明。

1、改写与概括。

改写是按着要求给出的材料进行文体和样式改变的写作形式,主要形式有:改写文章体裁、改写文章顺序、改写文章人称、改写文章内容。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申论的材料概括与上述的改写不同,申论的概括主体是特殊身份应试者,对于材料的内容不能改变,材料的形式不能变,而顺序必须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2、缩写与概括。

缩写与概括的相似性较大,但是缩写是根据文章原有顺序的缩写,以摘抄原有句子为主,而且在文章的气势和笔调上保持一致,申论概括则不一样,概括主要是应试者对杂乱材料的梳理和分析,按着事物变化的规律进行加工,而且在概括的形式上具有共同性。

3、综述与概括。

综述主要针对有新闻价值的事件而言,概括主要针对热点存在的问题而给出的。

综述有一些评论的成分,未来新闻的导向性需求,而申论的概括是客观的解释,不含议论的成分。

4、概述与概括。

归纳概括类试题指的是对给定资料或试题中特
定部分的内容要点、精神主旨、思想意义进行提炼,并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述的试题。

首先,我们要分清一个问题,是概括还是概述。

当然我们统称概括,但是概括题一般要求字数比较少,150字、200字,但是概述题一般比较多,最少是300字,甚至要求是500字,如在2006年的题“请你就毕部长的谈话内容进行概述,要求不少于500字”,这个叫概述。

2004年里要求你“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这都是概述,而不是概括。

除了分清概述和概括另外,还要分清你这个概括和概述是针对某一方面的还是针对整个材料的,是让你概述材料所反映问题的性质的,还是反映特点的,还是要求你对这个材料的意义或者目的的概述。

凡是让你谈材料的特点,对材料意义的评价,其实都属于概括题。

概括主要问题则比概括主要内容又深入了一个层次,它需要在分析内容的基础上,挖掘内容所反映的主旨。

二、归纳概括试题评分标准及作答要求
1、评分标准
概括材料要求不同,给出分值不同,所以给出评分标准也不完全一样,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就是在对概括材料部分的评判上,主要是找“点”,即分析应试者在作答中,是否把材料中的主要“观点”或反映问题的“关键点”找到。

因为评判总是要有依据,而这种依据只能是针对材料来比照应试者的作答是否符合“要点”。

否则,就容易导致考生自由发挥,脱离了材料的内容,那样就无法制定出一个相对公平的标准,以体现应试者的能力水平是否符合职位的需求。

概括材料的评分标准有两个方面构成。

一是“要点”是否齐全。

这是评分标准的主要依据。

二是对语言表述和卷面的整洁、句子的通畅、标点的使用、字迹的清晰、错别字和字数的要求。

根据以上两个方面,试卷一般分为四类。

以满分30分的试卷为例。

一类试卷,要点齐全,语言通畅,卷面整洁,句子通顺,标点正
确,字迹清晰,无错别字,字数符合要求。

分数在20至30之间。

又可以分为一类上和一类下。

二类试卷,要点基本齐全但表述略有不足,语言通顺,卷面无明显改动,标点没有明显问题,有个别错别字,字数达不到要求(多字或不足),分数在10至20之间。

又可以分为二类上和二类下。

三类试卷,要点明显不足,语言不通顺,卷面改动较多,错别字多,标点单一,字数较少,分数在5至10之间。

四类试卷,没有作答或者只有特别简单的内容,分数在0至5分之间。

2、考察能力
概括材料看似简单,从答题要求看,应试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才能完成概括总结的作答要求。

(1)分析能力。

分析是以具体材料和事实为基础,是从思维的具体到思维的抽象。

分析能力是重要的思维形式,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申论材料,分析能力就是通过阅读能够把握住材料的内涵,找出材料之间的关系,一个是对材料量的分析,就是理解材料所反映的内容和层次;一个是对材料质的分析,就是找出材料反映的观点和主题。

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找出材料反映问题的主要材料或者关键的句子,这是分析能力水平高低的主要表现。

在纷繁的材料中,找出反映本质的材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过程,需要敏锐的眼光和独到的观察。

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把握住反映不同方面的材料。

申论给定的材料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但是,围绕这个问题必然涉及许多方面,这就需要应试者不仅能抓住反映本质的材料,还需要抓住反映不同方面的材料并进行归类,能否做到这一点,是检验考生分析能力的具体体现。

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理清材料之间的关系,把握给定材料本质和所属
各方面之后,就需要理清材料的关系,把整个材料还原成一个条例清晰,层次明确的文章。

分析材料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定性分析:就是判断材料的性质,把握材料的内涵,这是理解材料的主要方法。

定量分析:就是把握属于材料内容的主要数量有哪些,这些数量之间的层次是什么。

因果分析:就是分析材料之间是否存在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引起事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导致的结果是什么。

过程分析:就是把握材料在事件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综合能力。

综合就是把事物各个部分的认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和思维。

分析是从对事物的外部观察和思维出发,深入到内部探求其本质;综合则是从事物的本身出发,通过事物内部联系把各个部分综合成整体。

一般说来,分析是第一位的,综合是第二位的,先有分析,后有综合。

对于申论材料而言,阅读首先是分析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把握材料的内涵,对材料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析,留在头脑中的印象是深刻和具体生动的。

综合就是剥除材料的具体性,对材料的共性进行归纳,在归纳的过程中,把材料分成可以提炼观点和层次的不同部分或方面,这样就在头脑中留下的是理性的概括,不是针对点的,而是属于面的,不是特殊性的,而是一般性的,做到了这些,就真正理解了申论材料。

3、作答要求
(1)全面。

概括全面是针对材料内容而言的,就是应试者在概括材料所反映的内容时,应该特别注意对材料所反映的内容是否有遗漏,是否符合评判的要点,在评分上,这是可以量化的分值,这些阅
卷老师都比较清楚,第一题,有时候是20分,甚至30分。

这个分是怎么给的?是按点付分。

也就是说你对材料概括是否全面,比如材料涉及了5个方面的问题,如果你只概括了一个方面,你说的再多,也只有一个分值点,也就是说,必须把材料反映问题的面概括全了。

所以,应试者在概括材料中首先要全面把握材料所反映的内容。

如果是对整个材料内容的概括,首先,界定是该材料针对哪一方面的热点问题。

这个概括不能偏题,否则,后面的概括就失去了方向。

其次,认清反映这个问题的材料有哪几部分,这几部分是什么关系。

是属于正面肯定的部分,还是属于反面否定的东西;是从主次方面来谈的,还是几个方面事件的罗列;是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谈的,还是按照现象、原因和结果谈的。

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弄清楚了,对材料的概括就全面了。

比如:某年申论作答:“给定资料反映了网络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种种影响,用不超过200字对这些影响进行概括。

要求:全面,有条理,有层次。


答案:一、网民诞生,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互联网,将网络融入生活;二、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应运而生。

为商务和政务提供了更快捷有效的途径;三、网络使基础设施、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远程工作等成为可能,人们的生活空间扩大,不再受地域所限;四、成为人们交流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并以更快捷更方便的方式服务于人民;
五、伴随网络出现的网络侵权、网络犯罪成为新的犯罪方式;六、网络经济初露锋芒,网络在人们心目中和生活中的份额增大,网络经济也逐渐成为重要经济来源。

解析:试卷要求概括“网络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种种影响”,实际是对事物后果的概括。

后果的概括一般是包括正负两方面的内容,但该答案只侧重反映了资料一个方面的问题,即网络的正面影响,而对
网络的负面影响,只谈到了网络犯罪,对于其他的网络负面问题没有提及,这说明概括得不够全面,是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

(2)简洁。

简洁就是在概括材料内容时,不是对照原有的材料抄一边,不是把涉及到的内容简单的罗列,那是重复和摘抄不是概括。

概括必须体现综合和归纳,按着给出的字数进行作答,这就必须要简洁。

简洁相对于内容而言,就是反映内容的材料要全面而且高度浓缩,反映本质;简洁相对于语言而言,就是在表述上,尽量使用一些短的陈述句,而且应当站在客观的角度进行概括,最常用的句式是过去式的表述,使用“了”字的句子表示做了什么,达到了什么结果等客观的内容,同时少用一些内容复杂的复句,视觉上让阅卷人员一目了然,不能出现表述不清或者罗嗦重复毛病。

因为字数比较有限,150字、200字,所以必须围绕几个方面来谈,用简洁的话,一定要把材料里的关健词的句子给它概括出来,这一点非常重要。

比如:某年申论作答:给定资料反映了网络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种种影响,用不超过200字对这些影响进行概括。

要求:全面,有条理,有层次。

答案:该资料反映了网络建设的问题。

互联网是二十世纪后半期新科技革命的产物。

它的出现和迅速扩展带来了人类信息传播领域的一次革命性飞跃,深深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包括精神层面。

互联网作为信息技术革命的产物,具有两重性。

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来说,它是把双刃剑。

一方向,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的全球性、交往行为的虚拟性等特征,它也会给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带来巨大的挑战。

解析:这份答卷的概括在逻辑的顺序是清楚的,也算抓住了给定资料的关键问题,即网络对人们的生活影响是各个层面的,但是,在
内容的表达上,由于过多介绍了网络的出现,致使头重脚轻。

后面应该说明的负面影响没有提及,而且在陈述上务虚的内容较多,务实的内容较少,所以,概括不是很简洁,只能算是及格卷。

再如:某年申论要求: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答案:该材料反映的主要是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因正常生产的噪音严重干扰了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引起民事纠纷,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应该如何既合法又合理地处理这些纠纷地问题,即怎样在既保护市民地合法权益又保护企业正当生产秩序与利益上做到二者兼顾让双方满意。

解析:该试卷采用了长句即复句的表达形式,虽然概括出了材料的主要问题,但是表达不清,语句罗嗦且存在语病,所以作答时内容和语言是否简洁,直接影响着考生的分数。

(3)准确。

就是对于概括的内容应符合材料的实际,不能脱离材料,不能脱离材料信马由缰的去发挥。

你所概括的这个点,我用一句话,不但要答对点,还要答准点。

很多人对材料概括用四句话概括的比较多,说他没意思,他有点意思,你说他有意思,又没有核心的意思。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对概括把握的不准。

在试卷评判中,不仅有“要点”,更要“找准点”,就是对比考生的“要点”与参考答案的“要点”是否一致,这对于应试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但“答对”,还要“答准”,这样才能得高分,考生如果概括出了材料的主要内容,但是概括不准确,同样要扣分。

准确既是针对内容的,也是针对语言的,针对内容就是在概括中定位要到位,针对语言就是表述要得体。

如:某年申论作答要求:有条理地概括这些材料的主要内容,字数不超过200字。

答案:该材料反映了PPA的问题。

美国联邦食品药物监督局将
含PPA(苯丙醇胺的英文缩写)的药物列为禁药,世界各国对此反响强烈。

许多人拒绝服用含PPA的感冒药。

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发出停止使用、销售、审批含PPA药品的工作。

面对人们的恐慌,检测部门指出并未发现由于服用“康泰克”等含PPA药品导致中风与严重后果的案例,但仍要提高安全意识,加强药品的监督检测工作。

解析:这份试卷主要问题是对给定资料中的内容概括简单,遗漏内容较多。

而且对一些方面的界定不准确,如“许多人拒绝服用含PPA的感冒药”,是哪个国家的做法,“检测部门”是指中国的还是外国的,“要提高安全意识,加强药品的监督检测工作”,又是针对哪些对象而言的等等,各国对待“PPA事件”的态度没有明确,分析概括能力很一般。

再如:某年申论作答要求:假如你是一位新录用的公务员,请用不超过500字的篇幅,概述D部长谈话的主要内容,以供领导审阅。

要求:概述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答案:2005年9月20日,D部长做客新华访谈,其谈话内容如下:一、公共事件随着社会的推进和人数的增加,其概念也在发生变化,但它不是一般事件。

目前社会矛盾引发的公共突发事件增加,当前我国处于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期。

二、建立国家总体应急预案是必要的,目前全国应急方案的框架体系已初步形成。

三、应急预案本身就是一个工作原则、组织分工、任务分工以及协调机制,需要国家投入和社会机制结合。

四、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主要是政府责任,突发事件后可以鼓励自愿团体或非政府组织机构参与。

五、应对突发事件,应以大局为重,注重协调各方利益。

六、要引导公众关心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提高社会各界危机意识。

七、国家要有一定的富裕财力,包括物质准备。

八、国家应通过公示的方式告知老百姓怎样应对这些事件。

解析:对于材料中D部长的讲话内容,单纯用分条的形式是主次不清的表现,而且每一条的内容过于简单,第一条中的概括定位和表述不准确。

如“人数的增加”是突发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吗?第六条中“引导公众关心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应准确理解为政府如何实现公共服务职能的转变,与提高社会各界危机意识不是一个层次;第八条准确的说是“应实施尝试教育”这样一个定位准确的观点和概念,而“国家应通过公示的方式告知老百姓怎样应对这些事件”只是对这个概念和观点的解释。

(4)规范。

规范就是作答要按着给出的要求来写,有些考生,只是看到标题,没有认真看要求,结果就导致只说明了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另一个方面。

规范还要符合概述或或概括的形式要求。

如开头有引语,然后过渡到主体,主体的形式应该分为几条或几个方面,结尾应单独成段,以照应开头和主体,这些都是规范的要求,有些考生由于接触这方面的知识少,尤其是不了解写作的格式要求,导致分数受到影响。

概述的作答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有一套规范的要求,必须按照这种要求练习,才能准确掌握概括的答题要求。

首先,概括材料所反映的性质。

对材料先有一个界定。

然后把这个材料所反映的内容分成几个方面,每个方面之间是并列的关系,或者是递进的关系。

但是,假如150字的话,应该10到12句话,每一句话应该是概括一个方面。

就是一定要采用分面的形式,也就是说一什么什么分号,二什么什么分号,三什么什么分号等等,一定要把层次和内容给概括全了。

绝对不能一逗到底,一句话完了。

更不能围绕某一个方面,谈得过多、过细。

尤其忌讳的是,千万不能把自己的主观认识带到材料概括当中去。

概括题必须是特别的客观,有条理性。

这是答这类题比较容易犯的错误。

四、基本作答步骤
第一步:认真阅读,理解文意。

重点关注揭示文章主旨、中心、观点、情感的语句。

揭示段意的重要句子,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语句,在文中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

第二步:概括每一组材料的内容。

概括每一组材料的内容,针对每一组材料应用关键词或考生自己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一般把字数控制在一两句。

一般在经过“通读”的环节之后,这个步骤随着阅读过程可以用手中的笔边阅读边画出或圈出。

第三步:把性质一致或特点相似的材料合并归类。

第一个环节是分析的过程,是点与点相连的过程。

这个环节是由点到面的过程,是在复读或跳读的过程中完成这项任务,这需要打破材料的自然安排顺序,把属于一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归纳,把属于不同方面的问题进行区分,这里可以使用一些特殊的标记,方便自己查找。

第四步:提炼出归类后的主题和层次。

这是在完成第三步的基础上继续调动大脑的智力活动,这一步需要脑和手同时进行,头脑思考如何提炼出开头和主体及结尾,动手就是把头脑中的思考变成一个实践的过程,强调这需要对归类的内容进行重新排列,决不是简单的把列出的同类进行罗列,这个环节类似于把半成品一次性加工成成品,这是质的变化,不是量的积累。

第五步:起草成文。

在第四个环节中主要是思维的监工和动笔的开始,而第四个环节就是具体的起草和修改阶段,即成为过程,这是概括的最后一个环节。

五、题型分类及解题方法
申论概括题有多种题型,一般为概括主要内容,主要观点,也有概括主要原因或主要问题,主要做法的。

作答申论概括题,首先要弄清楚答题意图。

但是总体上仍离不开对主要内容和主要问题的概括。

为了便于分析和理解,我们将概括归纳题主要分为概括主要内容和概
括主要问题两类题型来进行分析。

1、概括主要内容的解题方法
(1)提取法。

一般来说,在给定的一组材料中,往往会包括人物、事件、时间、原因、结果等各种要素,对该组材料来说,人物和事件是核心,它们表达了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而时间、地点、原因、结果常为辅助性要素,它们对材料的主题常常起补充说明作用,因此,在概括材料内容时,应用精简的话语将主要内容抽象概括出来,去掉材料中的细枝末节,概括内容中的精髓。

即在概括材料时要将人物和事件从材料中提取出来,而对时间、地点、原因、结果等要素,可根据需要保留或删减。

例如“某镇两所中学有50个初中学生没有入学,失学率达10%。

学校通过调查发现,50个失学学生大部分不是因经济问题,而是家长认为读书无用而没有入学。

而且这些家长文化水平也很低,受教育的程度平均只有二年级,近一半家长没有进过学校。

同时决定书面告知,对本处罚不服的可在15日内向镇政府提起复议,也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然而,半个月过去了,家长既没有执行决定书,也没有提起复议和诉讼,镇政府申请法院执行。

并让家长写了保证书。

但家长没有履行诺言。

于是人民法院送达强制执行通知书,强制执行通知书送达后,除3名外出打工者外,47名学生全部入学。


我们对这段内容进行抽象概括,去掉一些论据及其他枝枝叶叶后,可以概括为如下主题:
“学生辍学,学校、镇政府和人民法院都非常重视,他们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采取了不少措施。

他们运用法制手段和思想工作相结合的方法,启发家长的觉悟,使家长认识到学习是孩子的权利,不应该剥夺,终于使47名学生返回了学校,继续学习。


不难看出,这一主题完全建立在材料的主要内容之上,是从主要
内容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它去掉了材料内容中的细枝末节,概括了内容中的精髓,因而完全符合要求。

(2)组合法。

申论考试的材料部分往往是几则材料反映共同的内容,或者是围绕同一话题展开,对于这样的几则材料往往要将其归入同一层次,然分别分析各层次的内容,进而归纳出整个材料的主要内容。

(3)自写法。

在真正理解材料的同时,用自己的语言或完全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认真阅读,理解文意,找出:①揭示文章主旨、中心、观点、感想的语句;②揭示段意的重要句子;③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语句;④在文中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

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2、概括主要问题的解题方法
概括主要问题是指通过对材料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后,再进一步提炼材料的中心思想,即概括出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如果说材料的内容反映的是问题的表面现象,那么概括主要问题就是要求考生透过问题的表面现象来发掘问题的本质。

常用方法如下:(1)由表及里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指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全文材料所反映的事实,然后通过事实,由表及里,提炼出材料所反映的深层涵义,即材料的主题。

申论考试所给定的材料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有一根或几根主线,这条主线往往就是材料的中心思想,抓住了主线就基本上掌握了材料的中心思想。

(2)逐层深入法。

该方法主要用于阅读某些以小见大、以少见多的材料。

通常给定材料提供的都是些带有典型性或启示意义的小事,目的在于让我们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少到多地联想和推理,让我们由部分推出整体,由局部推出全局,由小道理联想到大道理,而我们最终所推出的全局性大道理往往就是材料所要表达的观点。

例如:“挪威人捕沙丁鱼,抵港时若是活鱼,卖价比死鱼高出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