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宪法学》课后习题及答案(四川农业大学)

第一章宪法学基本原理1.宪法与其他法律相比具有怎样的特征?(1)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根本的问题(如国家制度及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设置及相互关系等),而法律规定的内容只涉及国家生活或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
(2)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制定:宪法一般要求成立一个专门机构,而普通法律的制定一般由常设的立法机关负责;宪法草案的通过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制宪机关成员的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以上同意,有的需全民公决,而普通法律的通过一般只要代议机关的议员或代表半数通过。
修改:1.特点主体; 2.修改宪法的通过程序更严格; 3.修改宪法内容的限制(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无效。
2.如何理解“宪法性法律”?宪法性法律一般是指有关调整宪法关系内容的法律,是从部门法意义上按法律调整的对象所作的一种学理分类。
两种含义:(1)不成文宪法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的调整宪法关系内容的法律。
(一般立法程序、效力与规定其他内容、调整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相同)(2)成文宪法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的调整宪法关系内容的法律。
(部门法意义上的宪法)作为宪法的表现形式,宪法性法律应当是指不成文宪法国家规定宪法内容、作为宪法组成部分的一系列法律。
宪法性法律仅具有一般法律效力而不具有高于法律的效力。
3.如何理解宪法制定、宪法解释和宪法修改的关系?宪法制定是指宪法制定主体依照一定的理念、基本原则和程序并通过制宪机关创制宪法的活动。
宪法解释是指宪法解释机关根据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对宪法规定的含义、界限及其相互关系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说明。
宪法修改是指宪法修改机关认为宪法的部分内容不适应社会实际而依据宪法规定的特定修改程序删除、增加、变更宪法部分内容的活动。
宪法制定不同于宪法修改,后者是在原有宪法的基础上对宪法内容作全部或部分的变动,但不改变原有宪法的理念和基本原则。
宪法解释和宪法修改都是使原有的宪法规范与社会实际保持一致、协调二者之间关系的方法。
04、宪法总论(4)_112901015

施米特的分类 施米特的分类
以是否依据前一部宪法规定 的修改程序,分为: 无视宪法的宪法修改 尊重宪法的宪法修改
宪法修改的实质
宪法变动的一种主要形式
施米特:宪法变动的五种形式 施米特:宪法变动的五种形式
宪法的废弃 宪法的废止 宪法的修改 宪法的打破 宪法的临时停止
——施米特:《宪法学说》,第112页以下。 ——施米特:《宪法学说》,第112页以下。
2、理论的变迁——德国 理论的变迁——德国
近代宪法时期,德国在法律实 证主义的影响下排斥该类理论, 证主义的影响下排斥该类理论, 将制宪权=宪法修正权=立法 权。 代表人物:拉班德、耶利内克
施米特的学说(事实论) 施米特的学说(事实论) 的学说
(1)制宪权是存在的,是一种有 能力对政治统一体之体制作出全盘 能力对政治统一体之体制作出全盘 确定(决断)的实力或权威的政治 确定(决断)的实力或权威的政治 意志; (2)这种权力是一种“原生性权 力”,总是处于“自然状态”之中, 不受任何规范性的约束; (3)国民和君主都只是这种权力 的担当者而已; (4)但修宪权是制宪权所确定的 一种权力,具有界限。
起草过程中 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人物
毛泽东主席的秘书陈伯达 毛泽东主席的秘书陈伯达
胡乔木
(30年代清华历史系、浙大外语系肄业) 30年代清华历史系、浙大外语系肄业) 年代清华历史系
田家英
周鲠生、钱端升 周鲠生、
1953年 1953年3月17日,宪法起草小组回京。在此期间,中共 17日,宪法起草小组回京。在此期间,中共 中央请周鲠生、钱端升为法律顾问,叶圣陶、吕淑湘 为语文顾问,对宪法草案进行了专门研究。
宪法会议=制宪会议 宪法会议=
会场:遗迹复原(梵摄) 会场:遗迹复原(梵摄)
简答宪法的制定程序

简答宪法的制定程序按照《共同纲领》的规定,在最高国家政权机关闭会期间,中央人民政府为行使国家政权的最高机关。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简答宪法的制定程序,希望大家喜欢!简答宪法的制定程序1954年宪法制定程序(一)全国政协制宪建议的提出1952年12月24日,全国政协会举行扩大会议,一致同意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决定由全国政协向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建议,根据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第7条第10款的规定,筹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
在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对建议做了说明,指出:为了适应新时期的国家任务,有必要根据《共同纲领》的规定,定期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改变现在由人民政协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方法,以求进一步地巩固人民民主,以发挥人民群众参加国家建设的积极性。
到会的民主党派代表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议表示赞同,认为这个建议是适时的,符合全国人民要求的。
(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制宪决议按照《共同纲领》的规定,在最高国家政权机关闭会期间,中央人民政府为行使国家政权的最高机关。
政协有就有关国家建设的根本大计及其他重要措施,向中央人民政府提出建议的权利。
[24] 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20次会议,正式作出《关于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决议》指出:于1953年召开由普选方法产生的乡、县、省(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在此基础上接着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在这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将制定宪法,批准国家五年建设计划纲要和选举新的中央人民政府“。
针对有些党派和团体对能否制定宪法问题抱有怀疑的情况,毛泽东与周恩来做了对宪法问题的解释。
毛泽东认为,现在制定宪法困难总是会有的,但困难是可以克服的——我们的《共同纲领》经过大家讨论,实际上搞起来,前后也不过一个月。
[25]周恩来认为,起草宪法虽然有困难,但是可以解决的。
宪法不是永恒不变的,它只是规定现在要做的事情,我们将要制定的宪法是现阶段的宪法。
宪法的实施步骤

宪法的实施步骤1. 立法过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
立法过程通常经历以下步骤:1.制定或修改宪法的草案: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组织编写宪法的草案,草案通常由多个版本组成,吸纳各方面利益的意见和建议。
2.提交和审议:宪法草案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务委员会提交给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审议,代表们就宪法草案的各项内容进行讨论和修改。
3.通过和公布: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以过半数的赞成票通过宪法草案,最终将宪法正式公布实施。
2. 宪法的生效和施行•宪法的生效和施行涉及以下步骤:1.公布和起效:宪法通过后,由国家主席签署并公布,公布后的宪法即刻生效。
通常,在宪法公布前,需进行宪法宣誓仪式,庄重地宣告宪法的正式实施。
2.依法施行: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其他法律法规和各级政府政策都必须依照宪法执行。
各级政府和行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公民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并且依法施行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3. 宪法的解释和填补•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法律文书,而且其内容的适用需要明确和统一,因此,对于宪法的解释和填补是必要的。
•宪法的解释和填补一般由最高法院或宪法法院等权威机构来负责。
主要步骤如下:1.宪法解释:最高法院或宪法法院可以解释宪法的条文和规定,对于具体的宪法问题进行解释,以明确宪法的适用。
2.宪法填补:当宪法无法涵盖某些具体情况时,最高法院或宪法法院可以根据宪法的精神和原则,填补宪法的空白,以保证宪法的适用性和完整性。
4. 宪法的评估和修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变革,宪法也需要与时俱进,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修改。
•宪法的评估和修改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宪法评估:定期对宪法进行评估,了解宪法的实际运行情况和问题,以及社会对宪法的满意度和需求,为宪法的修改提供依据。
2.宪法修改:根据评估结果和社会需求,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务委员会发起宪法的修改,并通过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审议和通过。
3.宪法修正案的公布:修改后的宪法修正案由国家主席签署并公布,公布后即成为宪法的一部分,实施和适用。
中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是什么?

中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是什么?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位于最高地位,同时最具法律效益。
宪法规定了经济、政治、文化方方面面的内容,是治国理政的根本大法。
遵守和维护宪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宪法依据现实情况会进行修改和制定。
那么中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是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
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位于最高地位,同时最具法律效益。
宪法规定了经济、政治、文化方方面面的内容,是治国理政的根本大法。
遵守和维护宪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宪法依据现实情况会进行修改和制定。
那么中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是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宪法修改的程序即是指进行宪法修改时的步骤与方式,从各国宪法规定看,一般将宪法修改分为五个步骤:(一)提案提案启动宪法修改程序,标志着宪法修改的开始。
提案由宪法规定的提案主体提出。
我国宪法规定的拥有提案权的主体有两个:一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一是“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
除此之外,任何政党、社会团体、国家机关不得提出修宪动议,进行宪法修改。
提案并不一定提出具体的修宪计划,只是表明宪法内容应该修改以及修改的方向。
(二)审定审定是指有权机关审查修宪提案的内容,对是否修改作出决定。
如果否决修宪提案,则宪法修改程序不能继续进行。
理论上看,这一程序并非必要程序,而我国的宪法修改程序也没有规定此程序。
(三)起草宪法修改提案通过后,由指定或法定的国家机关对修宪提案所涉内容进行具体的拟定。
这一过程明确宪法条文如何修改。
在实践中要注意贯彻公开、民主的原则,听取社会各阶层的意见,使草案获得广泛的民众支持。
(四)议决对于起草完毕的修改草案提交立法机关或全民进行表决,由其决定是否通过该草案,使其成为宪法修正案。
各国宪法对议决都规定了比一般法律议决较严格的程序,我国宪法规定宪法修改草案的通过必须经由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同意。
(五)公布公布是修改宪法的最后程序,也是必经程序。
未经公布的宪法修正案不具有法律效力,公布一般是由法定公布机关通过法定方式使其为公众知晓。
我国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

宪法实施的主要路径

宪法实施的主要路径宪法的实施是任何一个国家法制化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制约、规范和约束国家机关、公民、法律人士和各方面社会生活发展的重要规范和指导。
宪法实施的主要路径包括宪法制定和修正、宪法监督和宪法实践三个方面。
一、宪法制定和修正宪法制定和修正是宪法实施的首要关键。
宪法制定和修正的主要路径包括宪法制定和修正程序、宪法的内容和精神、宪法制定和修正结果的效力和约束力等方面。
1.宪法制定和修正程序制定和修正宪法的程序是宪法实施的基础和保障。
在宪法制定和修正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相关的立法程序,涉及到宪法的制定和修正的要素、时间、程序、程序规定等方面。
宪法制定和修正的程序必须也紧密地结合国家的具体情况和现状,符合于社会的出现的需求和老百姓的利益,而不是凭空的安排或是没有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2.宪法的内容和精神宪法内容和精神集中关注于宪法的制定和修正本身,关注于宪法的目的和意义,关注于宪法对国家机关、公民和社会的指导作用,关注于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地位等方面。
因此,在宪法制定和修正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结合国情的原则,重视宪法的权威和尊严,注重科学、民主和公正的原则,确保宪法内容和精神的正确性和适应性。
3.宪法制定和修正结果的效力和约束力宪法制定和修正的结果是宪法实施的重要基础。
宪法制定和修正结果必须具有较高的效力和约束力,才能真正地维护和保障宪法的权威和地位。
因此,在宪法制定和修正的过程中,需要依法定制关于宪法结果的规范,包括宪法规定的效力和约束力,以及法律的规范与权威性等。
宪法制定和修正结果必须确保有力有序的实现宪法的实施,为国家的法制化、现代化、民主化、和谐化提供坚实保障。
二、宪法监督宪法监督是宪法实施的重要保障和裁判机制。
宪法监督的主要路径包括监督机构的建设和完善、宪法监督的方式与手段、宪法监督的效力和作用等方面。
1.监督机构的建设和完善宪法监督机构的建设和完善是宪法实施的重要保障和要素。
在宪法监督机构的建设和完善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到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人民代表大会等各个社会组织和力量的合作和协调。
我国宪法的保障体系与程序

中国宪法的保障体系与程序是为了确保宪法的尊严和权威,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和完整。
这一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宪法的制定与修改:宪法的制定和修改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宪法的修改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2. 宪法的解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解释宪法,确保宪法的正确实施。
对于宪法的具体应用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也可以通过司法解释的方式进行解释。
3. 宪法监督:宪法监督是确保宪法实施的重要机制。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监督宪法的实施,并对违反宪法的行为进行纠正。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也有权监督宪法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实施。
4. 宪法审查:宪法审查是宪法监督的一种形式,即对法律、法规、规章等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
如果发现有与宪法相抵触的情况,可以提出修改或废止的建议。
5. 宪法宣誓:宪法宣誓是宪法保障的另一种形式,要求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公开宣誓遵守宪法。
这有助于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和责任感。
6. 宪法教育:宪法教育是宪法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普及宪法知识,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使宪法成为全体公民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7. 宪法的实施:宪法的实施是宪法保障体系的核心。
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都必须遵守宪法,任何法律、法规、规章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8. 宪法的宣传:宪法的宣传是提高公民宪法意识的重要手段。
通过各种形式的宪法宣传活动,使宪法精神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尊重和维护宪法的良好氛围。
通过上述保障体系与程序,中国宪法得以在国家生活中发挥根本法的作用,确保国家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
最新宪法知识竞赛试题和答案解析

最新宪法知识竞赛试题和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我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A. 正确B. 错误【答案】A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A. 正确B. 错误【答案】A3.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A. 正确B. 错误【答案】A二、填空题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___是国家的根本法。
【答案】宪法2.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以___为标准。
【答案】民主集中制原则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___年。
【答案】五年三、简答题1. 请简述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答案】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法治原则和民主原则。
2. 请简述我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答案】我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提议: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
(2) 讨论:宪法的制定和修改,必须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充分讨论。
(3) 表决:宪法的制定和修改,必须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4) 公布: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布。
四、论述题1. 论述我国宪法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答案】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1)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2) 宗教信仰自由。
(3) 人身自由权利,包括人身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秘密。
(4) 社会经济权利,包括劳动权利、休息权利、教育权利、社会保障权利等。
(5) 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监督权、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等。
(6) 公民应尽的义务,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卫祖国、参加劳动和接受教育等。
五、案例分析题1. 案例:某市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潜逃至外省。
推荐下载:国家宪法修改的程序需要几个步骤?

国家宪法修改的程序需要几个步骤?小编希望国家宪法修改的程序需要几个步骤?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一、国家宪法修改的程序需要几个步骤?国家宪法修改的程序需要五个步骤。
这五个步骤分别是:提案;审定;起草;议决和最后的公布。
能够行使宪法修改权的是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这在我国的宪法中有着明确的规定。
二、相关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一)修改宪法;(二)监督宪法的实施;(三)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四)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 (六)选举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七)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八)选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九)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十)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十一)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十二)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十三)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十四)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十五)应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
第六十四条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三、宪法的修改需要几个步骤提案,是修改宪法开始的程序,是指宪法修正案的提出,或者说是提议应该修改宪法。
任何国家修改宪法,首先必须经过这一程序,而且必须由有权机关提出。
起草,是指在决定宪法应该修改以后,由法定有权机关对决定修改的部分进行具体的草案拟定。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以及修改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以及修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宪法经历了多次的制定、修订与完善,以适应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以下是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以及历次修改的主要内容:一、宪法的制定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根据共同纲领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的国体、政体和各项基本政策,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4年宪法。
二、宪法的修正1975年1月17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修改后的新宪法,即1975年宪法。
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这部宪法未能彻底清理和排除“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些极左思潮的影响,在条文上还保留着许多不正确的政治理论观念和不适应客观实际情况的条文规定。
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经重新修改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即1978年宪法。
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这部宪法未能彻底清理和排除“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些极左思潮的影响,在条文上还保留着许多不正确的政治理论观念和不适应客观实际情况的条文规定。
三、现行宪法的形成与历次修改1982年1月1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研究室《关于宪法修改草案几个问题的说明》指出:“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制定的,这是在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十年内乱之后,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制定的一部全新的宪法。
”现行宪法的形成,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起草宪法草案、全民讨论宪法草案、全国人大通过宪法。
从1954年第一部宪法诞生至今,我国现行宪法是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全民讨论而制定的,是集中人民共同意志的结果,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现行宪法的诞生和历次修改完善,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现行宪法实施以来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的。
宪法的制定的名词解释

宪法的制定的名词解释宪法是一部国家或地区宣称为最高法律的文件,它定义了国家的政治结构、权力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公民权利和义务以及其他重要法律准则。
宪法在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对国家和人民的行为具有约束力。
一、宪法的起源和意义宪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例如古代雅典的《律法者》以及罗马法的《提奥多济安法典》等。
然而,现代宪法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的美国和法国大革命时期。
宪法的制定主要得益于人民对于公正、自由和权力平衡的追求。
宪法的意义在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限制政府的权力。
它为社会成员提供了一个稳定和可靠的制度框架,以确保法治原则的贯彻和实施。
宪法确保了各种权利,如言论自由、宗教自由、隐私保护、公平审判等。
宪法也明确了政府的组织形式和职责,保证了权力的分立和制衡,以防止滥用权力。
二、宪法的制定程序宪法的制定一般经历以下程序:制定、修改和生效。
首先,宪法的制定通常由特定的宪法制定机构负责,这可能是一个特别选举或指定的组织,也可以是由政府或立法机关进行。
制定宪法的机构通常由代表政治各方、社会团体和公民利益的各种利益群体组成。
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宪法制定机构将进行广泛的公众讨论和咨询,以确保各方利益得到平衡。
这可能包括公开听证会、社会咨询、民意调查等多种形式。
通过这一过程,宪法的制定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需求和期望。
一旦宪法草案初步形成,将提交给立法机构或公民投票进行表决。
如果通过表决,宪法将进行修改和完善,并最终由宪法制定机构确定最终版本。
在宪法生效前,可能会有一定的过渡期,以促使社会适应新的法律准则。
三、宪法的修正和解释宪法作为一个法律文本,需要与时俱进和适应社会的发展。
因此,宪法的修正是一个必然过程。
宪法的修正可以通过宪法制定机构、政府或公民提出修正案,并经过程序的讨论和表决来实现。
宪法的修正需要得到广泛的支持和共识,以确保修正符合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和法治原则。
在修正宪法时,除了修改宪法的具体内容外,还必须确保修正不会影响宪法的基本结构和原则,以维护宪法的稳定性和权威性。
论宪法修改的程序

论宪法修改的程序宪法修改的程序与方法摘要:宪法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法律,它规定了国家政治体制、权力机构的组织方式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宪法需要不断适应国家的发展需要进行修改。
本文将探讨宪法修改的程序和方法,包括修改的渠道、主体、程序和审议等方面,以期为宪法修改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宪法修改;程序;方法;渠道;审议一、引言宪法修改是指在国家制度发生重大变革、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政治需要等情况下,对现行宪法进行修改和完善,以适应国家发展的要求。
宪法修改是一个国家对自身法律体系的自我更新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
二、宪法修改的渠道宪法修改的渠道通常包括通过宪法修正案和全新宪法制定两种方式。
1. 宪法修正案:宪法修正案是对现行宪法进行局部修改的方法。
该方式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能够对具体条款进行有限度的修改,同时保留和继承原有的宪法框架和基本原则。
宪法修正案的提出通常需要通过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或特定的讨论机构,并经过一系列的审议程序才能得以通过。
2. 全新宪法制定:全新宪法制定是对现行宪法进行全面修改和重写的方法。
该方式适用于国家发生剧变或体制重塑等情况下,以适应新的国家政治和社会经济形势的需求。
全新宪法制定通常需要通过特定的宪法制定机构或具有相应权威的机构进行,经过较为庄重和严肃的程序才能得以通过。
三、宪法修改的主体宪法修改的主体包括宪法修正议会、制宪会议和公民公决等。
1. 宪法修正议会:宪法修正议会是由国家政治系统的代表组成的机构,负责制定、修改和讨论宪法修正案。
该机构通常由国家立法机关的成员组成,代表着国家政治权力的最高表达和集中。
宪法修正议会的成员通常会经过一定的选举程序产生,并代表着各个政治派别和利益群体的利益。
宪法修正议会在修改宪法时,需要充分吸纳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确保修改后的宪法更加符合国家和民众的需求。
2. 制宪会议:制宪会议是负责制定全新宪法的专门机构,由各个政治派别和社会利益群体的代表组成。
论宪法制定与宪法修改的区别

论宪法制定与宪法修改的区别1从内容上,宪法制定是指一个国家在社会形态发生变革时创制首部宪法的活动。
宪法修改是指宪法修改机关认为宪法的部分内容不适应社会实际,而根据宪法规定的特定修改程序删除、增加、变更宪法部分内容的活动。
2从权力及其实质上,制定宪法的权力(制宪权)与修改宪法的权力(修宪权)存在着联系与差异。
一般而言,制宪权决定于国家权力的性质,与国家政权的性质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是近现代国家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家政权的性质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无论宪法怎么发生变化(修改、解释、变迁等),都不发生制宪权的变化问题,而只存在修宪权的行使问题。
制宪权是一种原生性权力,它不依赖于任何一种其他权力而产生、形成。
近现代国家的国家权力从形式上来源于宪法,而制宪权是启动宪法形成,设定国家权力及其相互关系,并最终使国家权力合法化的一种权力,因此,从实质上说,制宪权源于不同性质的国家权力某种更迭(如革命、政变等)的事实。
而修宪权是一种派生性权力,通常由宪法设定其主体、行使的程序。
3从时间上,宪法制定活动发生于生效前的立宪活动,宪法修改活动发生于宪法生效后的实施阶段,宪法制定一定先于宪法修改。
4从程序上,宪法制定程序一般有:(1)设立宪法机关(2)提出宪法草案(3)通过宪法草案(4)公布;宪法修改程序有:(1)提议(2)先决投票(3)公告(4)议决(5)公布5从主体上,我国人民拥有制宪权,人民是宪法制定的主体;全国人大拥有修宪权,全国人大是宪法修改的主体。
6从方式上,宪法制定的内容来源于:宪法典(宪法修正案)、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判例、宪法解释、国际条约。
宪法修改有:全面修改、部分修改、无形修改。
我国宪法的修改必须由什么部门进行修改?

我国宪法的修改必须由什么部门进行修改?宪法对于我们国家和人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国家的所有的法律都是在宪法的基础上制定延伸的,所以说我们是有必要对宪法进行了解的。
对于宪法我们大家都知道肯定也是有不符合时代的时候这时候就是需要更新了。
那么我国宪法的修改必须由什么部门修改?宪法对于我们国家和人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国家的所有的法律都是在宪法的基础上制定延伸的,所以说我们是有必要对宪法进行了解的。
对于宪法我们大家都知道肯定也是有不符合时代的时候这时候就是需要更新了。
那么我国宪法的修改必须由什么部门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1/5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就可修改。
▲宪法修改方式。
宪法作为中国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是国家组织和活动的总章程,是国家法制的自身基础和核心,所以修改宪法方式的规定必须考虑宪法的稳定性。
中国宪法的修改有通过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对宪法部分条文进行修改,例如18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对现行宪法部分条文的修改;还有重新改写形式,即将原来宪法重新改写,如中华人民共和国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都是将原来宪法重新改写一遍。
──宪法修改机关。
根据宪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唯一有权修改宪法的机关。
如确实不符合时代的要求,比如说国家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社会主义变成了资本主义-当然目前看来不可能发生)。
2、从程序上来看,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才能修改。
3、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宪法,总共修改了4次。
分别是88年,93年,99年,04年。
宪法修改的程序宪法修改的程序即是指进行宪法修改时的步骤与方式,从各国宪法规定看,一般将宪法修改分为五个步骤:(一)提案提案启动宪法修改程序,标志着宪法修改的开始。
中国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的规定是怎样的?

True mastery of any skill takes a lifetime.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中国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的规定是怎样的?大家都知道的是宪法,在任何国家的定位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宪法他保障着公民的一些基本的权利,而且宪法在整个国家法律体系当中去一个熟要的地位,效率也是最高的。
很多人都想要清楚的知道一下。
中国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的规定是怎样的?大家都知道的是宪法,在任何国家的定位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宪法他保障着公民的一些基本的权利,而且宪法在整个国家法律体系当中去一个熟要的地位,效率也是最高的。
很多人都想要清楚的知道一下。
中国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的规定是怎样的?一、中国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的规定是怎样的?宪法的修改是大势所趋最终导致的一个结果,弘扬依法治国的理念和宪法精神的这件事情是所有行政机关和全体民众都理应做到的一点,始终都捍卫和维护我国的宪法才能够众志成城的使国家发展的更好。
有少部分人员可能也是最近几天才开始来了解在我国宪法的内容是什么意思的这个问题了。
在我国宪法的内容是什么意思?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整个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一般而言,宪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一) 序言。
就绝大多数国家而言,宪法序言的内容都是有关宪法本身的规定,诸如制定宪法的宗旨、目的和依据,制定宪法的经过, 宪法的构成,宪法的演变,宪法的修改,宪法的本质,宪法的原则,宪法的地位等。
(二) 国家基本政治制度。
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宪法的主要内容之一,包括国家的性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和国家的标志与象征制度。
由于国家本质的不同,不同类型国家的宪法对国家性质的规定有所不同。
例如,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其他(三) 国家基本经济文化制度。
国家的基本经济文化制度包括经济制度及教育、科学和其他文化制度等。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Microsoft Word 文档

教学内容:政治科第八章(单元)第节(课)课题: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教学内容: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学习目标:1、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首先要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
所以在整个法制教育中,宪法教育居于核心地位。
同时宪法是公民权利的根本法律保障,每位公民都有必要了解宪法、掌握宪法。
2、知识目标:了解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的严格性3、能力目标:在充分理解和认识了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基础上,能正确理解为什么宪法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教学重点: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教学难点: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大体有那些?教学准备:准备相关资料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法、课堂训练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自学指导(教材助读):学生是首次接触宪法的知识,理论性又很强、有点枯燥,理解上较。
教师在教法上有难度,这难点。
自学练习:1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为什么比普通法律更严格?2 分析判断:2000年实施的《立法法》对规范立法行为,防止立法无序、立法******等现象,实现依法立法具有重要意义,2004年对《宪法》的修改是在这一法律的指导下进行的。
因此,《立法法》的地位和作用高于《宪法》?学习反思:合作探究安(展示案)1、通报预习检查结果,提出教学、学习建议。
2、质疑。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的具体表现是什么?3、质疑探究(小组合作):导入:前面的学习,知道:宪法规定着生活中的问题,最高的法律效力。
应该如何宪法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法律地位呢?朝令夕改,又会怎么样?(教师学生查阅宪法中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的规定。
)归纳出: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
(板书)新课教授:1 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学习教材P87内容并思考问题完成学习任务。
问题设计:◎你从原条文与现条文的比较中发现了什么?◎宪法对同一法律条文多次修改说明什么?◎我国对于宪法的制定、通过、修改是如何规定的?◎如何看待普通法律修改?2、师生互相交流搜集的关于宪法第四次修正案的材料,2004年3月14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对宪法修正案进行投票表决。
宪法的制定与修改

宪法的制定与修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有的还规定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以及统治阶级认为重要的其他制度,涉及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我国第一部宪法实在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共4章106条宪法的修改有着严格的程序限制。
我国共修改过宪法九次,分别是:1975年1月17日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第二部宪法,共30条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第三部宪法,共4章60条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若干规定的决议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五条的决议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第四部宪法,共4章138条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宪法的修改具体规定如下:一、宪法修改方式。
宪法作为中国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是国家组织和活动的总章程,是国家法制的自身基础和核心,所以修改宪法方式的规定必须考虑宪法的稳定性。
二、宪法修改机关。
根据宪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唯一有权修改宪法的机关。
三、宪法修改程序。
为保持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宪法的修改需要按照特别的程序来进行,比修改普通法律更加严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1/5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ffice
谢谢 观赏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张天一 高铭 鲍锡莹 王佳
•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 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 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 要内容,有的还规定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以 及统治阶级认为重要的其他制度,涉及到国家生 活的各个方面。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 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 相抵触。
• (一)全国政协制宪建议的提出 • (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制宪决议 • (三)宪法起草机构的基本体系
•
•
1.宪法修改方式。
2.宪法修改机关。
•
3.宪法修改程序。
•
1954年1月,毛泽东主持起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草案)。
1949年10月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 届、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分别于19 54年9月、1975年 1月、1978年3月和 1982年12月先后制 定、颁布了四部《中华人 民共和国宪法》。
第四部宪法的几次修改
为了适应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全国人大分别于 1988年4月、1993年3月、1999年3月、2 004年3月对这部宪法逐步进行了修改人大二次会议通过 宪法修正案,对原宪法作了修改。宪法修正案确立“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增 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 在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完善土 地征用制度,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 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的规定,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完善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组成的规定,作出关于紧急状态的规定,规定国家主 席进行国事活动的职权,修改乡镇政权任期的规定,增加 对国歌的规定等。
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75年1月17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修改后新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二部宪法,除序 言外分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 共4章30条。 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经重新修 改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三部宪 法。 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部宪法(现行宪法)在第五届全 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并颁布。第四部宪法继承和发展了1954 年宪法的基本原则,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并吸收了国际 经验,是一部有中国特色、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根本 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