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培定律发现过程的逻辑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培定律发现过程的逻辑分析
发现实例:1820年4月,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物理学教授奥斯特(H.C.Oersted,1777~1851)发现了直线电流可以产生磁,法国物理学家安培(A.M.Ampere,1775~1836)通过实验发现圆形电流也可以产生磁。
1820年10月,安培在发现圆形电流之间相互吸引(排斥)以后,他又转向研究直线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他发现两条平行载流导线彼此有相互作用力,即同向电流相互吸引,反向电流相互排斥。
库仑定律指出,两个(静)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的大小与它们电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其数学式为F =KQ1Q2∕r2。安培想,是否两个(动)电流元之间的作用力的大小也具有这种形式呢?
为了寻找这个关系式,他从1820年10月开始,用了几个月的时间集中精力研究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安培采用示零法做了以下他设计的四个实验:
第一个实验,安培用一个无定向秤检验对折载流导线是否有作用力,结果是否定的。这表明,当电流反向时,它产生的作用也反向;
第二个实验,安培用一个无定向秤检验对折载流导线(但另一臂绕成螺旋线)是否有作用力,结果也是否定的。这表明,电流元的作用具有矢量性质——多个电流元的合作用等于各单个电流元所
产生作用的矢量叠加;
第三个实验,他在一端固定于圆心的绝缘柄上连接一圆弧形导体,再将圆弧形导体架在两个通电的水银槽上,然后用各种线圈对它作用,结果却不能使圆弧形导体沿其电流方向运动,这表明作用在电流元上的力是与它垂直的;
第四个实验,他将三个相似的线圈(这三个相似的线圈的线度之比与三个线圈间距之比一致)通电后发现,1、3线圈对2线圈的合作用为零。这表明各电流的长度和相互距离增加同样倍数时,作用力不变。
1820年12月,他由上述四个实验的结果,得出了两电流元之间的作用力与它们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他们的连线上。其数学式为:
F =i.iˊ.ds.dsˊ/r2 [sinθ.sinθˊ.cosω+kcosθ.cosθˊ]
θ与θˊ为两电流元与它们之间连线所成的夹角,ω为包含各个电流元和连线的两个平面之间的夹角。1827年,他得出系数k= -1∕2
创新逻辑分析:
①相似推理:
已知:直线电流→磁
联想:直线电流~圆形电流(相似关系)
推论:圆形电流→磁
实验:圆形电流→磁
(法国:安培)
②相似推理:
已知:圆形电流→相互引斥
联想:圆形电流~直线电流(相似关系)
推论:直线电流→相互引斥
实验:直线电流→相互引斥
(法国:安培)
③相似推理:
已知:(静电)两点电荷→ F =KQ1Q2∕r2
联想:(静电)点电荷~(动电)电流元(相似关系)
推论:(动电)两电流元→ F = KQ1Q2∕r2
实验:(动电)两电流元→ F = i.iˊ.ds.dsˊ/r2
[sinθ.sinθˊ.cosω- cosθ.cosθˊ]
(法国:安培)
人物简介:
安培(A.M.Ampere,1775~1836)是法国的一位物理学教授,他出生于法国里昂的一个土地商人的家庭,从小就酷爱数学,12岁就学完了微积分。
1793年,他父亲在法国革命中被处死,这使年仅18岁的安培在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他在逆境中没有颓废下去,一边为私人补习数学以维持生计,一边奋发自学。在广泛阅读自然科学、哲学、
历史、文学方面书籍的基础上,他还专心研读了数学家拉格朗日和欧拉等人的著作,后来他被聘为里昂学院的物理学教授和化学教授。
在他妻子去世后,感到孤独的安培离开了里昂迁居巴黎,担任法兰西学院的物理学教授。1814年他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820年,45岁的安培发现了通电导体间的相互作用定律——安培定律,1821年1月他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1822年他总结了当时有关动电理论的研究成果,发表了《电动力学的观察汇编》,1827年他又出版了《电动力学理论》一书,同年他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