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摘要:学习积极性是学习的动力,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首要任务。如何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师的一种智慧。笔者通过重塑学生的自信心,实施分层教学,通过情感交流等手段,调动了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在学习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学习潜力也得到了激发。
关键词:重塑自信心分层教学情感交流学习积极性
中职学生入校时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优越,不少学生娇生惯养,怕吃苦,好享乐,在学习过程中自觉性较差,遇到学习困难就容易心生退意。笔者以为学习积极性是学习的动力,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首要任务。如何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师的一种智慧。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
一、重塑学生学习自信心,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学生就构不成教育的过程。但是在追求升学率的初中阶段,中职生往往是被忽视、否定的对象,在心理上或多或少存在自暴自弃的厌学现象。对于这么一个群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当务之急便是要给预他们肯定,重塑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首先,教师在实施教学前应客观地制定教学目标,有利于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教学目标既不能过高也不宜过低:期望过高,
学生总是达不到要求而受到挫折,从而得不到积极情绪的反馈,有损他们的自信。期望过低,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达到要求,他们的主动性便得不到发挥,潜力不易得到挖掘,同样也不能得到良好的评价,也会丧失自信心。
其次,教师在实施教学中要及时做好疏导工作,有利于巩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授课之初,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对自己会有一个目标,但是在知识传授的深入过程中,当他们的接受、领悟不能及时跟上时,极易会出现厌学烦躁的负面情绪,出现反复。这时教师应该及时加以干预,告知学生学习是一个持久战,知识积累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通过疏导,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逐步得到巩固。
再次,教师在实施教学后要教会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作为中职生,以往的他们曾是“中考”的“失败者”,他们已经习惯横向比较----与优秀的学生比,心中充满了沮丧和不自信。作为教师不妨换一种比较方式------纵向比较,让学生与自己的过去比较,以便知道自己的进步和成功。曾有一名学生在几次测验中都未合格,但是笔者却在这几次的测验中发现学生都有进步,便在教学中加以肯定和表扬。事后证明这种做法是行之有效的,学生们的自信心倍增,对自己也有了一个客观的评价和认识。
通过肯定,重塑他们的学习自信心,调动了他们接受教育的积
极性,在学习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学习潜力也得到了激发,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供了先行保障。
二、实施分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是通过每一堂课去实现的,对一个班级而言存在个体差异,基础也不尽相同,那么如何顾全每一个层面的学生现状,切实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来完成教学目标呢?
叶圣陶曾今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充分说明了教学需要策略,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分层目标,引入分层次教学,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
分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在教学之前,教师可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现状、能力水平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好”“中”“差”三个层面,针对不同的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差生”实行“低起点”教学,自然就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改变其自卑和落后的心理,为实现差生转化创造了条件。对“中等生”在讲授应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对他们加以提高,自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潜力,使他们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而“优等生”已经掌握了各知识要点,可让他们去当“小老师”,辅导其他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自然增强了他们的自豪感,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如笔者在教学中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要求能熟记公式和基本概念,这对他们而言还是“力所能及”的,不至于使这批学生“望而却步”而丧失学习积极性。“学有余力”的中等学生要求他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使他们能攻克难关,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优等生要求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切实发挥他们的“小主人翁”作用,辅导班中的差生,使他们的自身价值得到了肯定,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提高。
实施了分层次教学后,教学时整个课堂自始至终三个层次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这样的教学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各层次学生互相激励、启发,共同得到了进步、提高。
三、情感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教师是教育者,处于教育的主导地位。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处于教育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活动的双方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人。笔者以为教师有教的权利,学生也有学的权利。将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转换为主动学习,情感交流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后,学生往往会将对教师的尊敬和喜爱转化为对该教师所教学科的喜爱。师生情感越融洽,学生就越喜欢老师的课,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就越高。反之,就会产生逆反心理,积极性就无从谈起。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学生入校之后,作为教师在他们的学习生涯中,对他们多一份耐心,少一份急躁,多一份宽容,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师怨,便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浓浓关爱之情,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得到激发,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为取得预期的教学目标夯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金洲.参与教学----新课程教师必读丛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2】赵同森.解读人本主义教育思想【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3】文燕.论学生自我评价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j】.北京:教育与职业,2011(4)688期.166-167
作者简介:
张群(1977.8-),女,汉族,上海浦东,沪东中华造船集团高级技工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中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