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鸭共生技术与传统稻田养鸭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鸭共生技术与传统稻田养鸭的区别
摘要总结了稻鸭共生技术与传统稻田养鸭的几大区别;最终目的不同、主体不同、对稻和鸭的要求不同、内涵不同;放养时间不同。
关键词稻鸭共生;传统养鸭;区别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种植水稻的历史由来已久;我国又是最早驯化和饲养家鸭最早的国家之一,不仅有考古资料为证,还有养禽业文字记载资料也很丰富,如早在公元前475~221年的战国时期,《尸子》中记有“野鸭为鬼,家鸭为骛”。将种稻与养鸭相结合的稻田养鸭,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至今仍然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虽然起源于日本,但它是在继承、吸收和完善我国传统的稻田养鸭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经过不断的实践、创新,现在已经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生态农业技术。
稻田养鸭和稻鸭共生技术一样,都是在稻田中放养鸭子。但是我国传统的稻田养鸭,只是把鸭子放于稻田,不管稻田放养鸭子的数量,也不管放养情况,鸭子往往一大群的从一个田到另一个田,这样会造成田块有的地方过度放牧,有的田块又没放到,而且鸭子放于稻田的方法是“早放晚收”,鸭子在稻田中没能充分发挥作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是在传统稻田养鸭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是对稻田养鸭的继承、仓4新和发展,并赋予了稻田养鸭以新的生命,是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的产物。
1 最终目的不同
我国传统的稻田养鸭,是水田和鸭结合型的农业。作为已经家畜化的鸭子,自身还具有水禽的特性,自古以来,人们利用这一特性将鸭带入水田地带进行饲育。最终目的是为了生产鸭肉或鸭蛋,它是为了让鸭在稻田里活动和觅食,提供鸭的放养场所,而很少考虑到鸭子对水稻能产生的作用;而该技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生产绿色食品大米,它充分利用了鸭子的功能,鸭在稻田中成了代替人的部分劳动的“活机器”,也代替了除草剂、杀虫剂、化肥及水稻栽插后的各种机械操作,同时也能生产无公害的鸭产品。
2 主体不同
在稻田养鸭的过程中,种稻和养鸭往往是2个不同的主体。种稻的农民有时担心鸭会践踏水稻而不愿意让鸭进入稻田,而养鸭的农户又为无地方、无场所放养鸭子而焦急,使稻鸭的分离现象越来越严重;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使水稻和养鸭紧密的结合为一个整体,如果在结合稻田养鱼或是在稻田中放养浮萍等技术,则会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的农田生态系统,对减轻环境的污染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 对稻和鸭的要求不同
稻田养鸭对稻、鸭的品种等要求不严格,几乎没有要求,鸭的品种是常规的肉用鸭或蛋用鸭,往往体型过大,野外活动和觅食能力差,没有长期在稻田生活的能力。水稻也是当地有什么品种就种什么;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则有较严格的要求,对鸭的要求是体型较小、善于活动、在稻田中觅食能力强的品种。根据我省的自然状况,稻鸭共作时间为70~80d,故可选用一般的蛋鸭和杂交肉鸭品种,这样有利提高养鸭的经济效益。对水稻的要求是优质、较能抗倒伏的稻
种。
4 内涵不同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融入了生态学、动物行为学、环境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并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由较系统的理论阶段上升到实践应用阶段;稻田养鸭还只停留在传统经验的阶段,很少进入研究阶段。
稻鸭共生是将水稻生产与养鸭生产有机地紧密地结合,融为一体。养鸭的主要目的不仅是获取鸭肉,而是挖掘利用鸭的生物学潜能,让鸭承担起稻田的除草、除虫、施肥、中耕浑水、刺激水稻生长等多种田间作业功能,来替代现代种稻中应用化肥、农药、除草剂为水稻施肥、除虫、除草,生产出绿色稻米的一种全新生态农业新技术。它是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结合,在未来农业发展中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5 放养时间不同
稻田养鸭在水稻田里的时间短,鸭对水稻的作用小,鸭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而本技术一天24 h都把鸭放在稻田中,鸭始终在稻田中生活,鸭在稻田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它对水稻和稻田的作用和影响是多方面的、持久的。
6 结语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技术是在传统稻田养鸭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是对稻田养鸭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是一项有严格规程、高度标准化、系统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与传统的稻田养鸭有着本质区别。综上所述,稻鸭共生技术是一项有严格规程、高度标准化、系统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而稻田养鸭则是一种传统、原始、粗放的种养模式,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