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三个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三个步骤
教育创新是民族创新精神的主要动力,也是实现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创新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教育发展的焦点和核心,实施科教兴国和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加强教育创新,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教学工作的重点,为学生叩启创新之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什么是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主体在创新活动中表现出来并发展起来的各种
能力的总和。也就是说,创新能力就是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东西的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核心,它不仅仅表现为智力方面对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对新思想、新技术的发明,而且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是一种善于机会的敏锐性和积极改造自己、改造环境的应变能力,因而它更是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精神状态。所以,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是教师做创新型教师。
创新意识最鲜明的特点是一种氛围。这种氛围里充满了期待、鼓励、热情、包容。每个人在心底里都想与众不同,我们的
教育要有这种包容和气度。学生思想上的出格,也许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无意义,但可能有百分之一的创新的萌
芽,我们要去包容那百分之九十九的错误。如果学生来讨论问题,我们是热情的、鼓励的、期待的,如果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我们是和蔼的、理解的、平等的,如果学生对我们的批评,我们是虚心的、诚恳的、接受的,那么,我们自己创设的人文的、内在的、主体的、灵动的环境就更能体现教育主体的能动的发挥空间,更能体现教育者的见识和襟怀。教育呼唤个性的张扬,学生有尊严的选择,是教育的民主和进步。
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的独立思考、自主意识和怀疑精神。没有独立性就没有个性发展,也就无从谈起教育创新。教师只有具备创新的个性倾向性才能产生的创新的意识与行动。当然,这种独立性是建立在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的,因此说这是完整的独立性。我们要培养鲜活的有个性的学生,首先要做有个性的教师。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三步走。
1、理解学生,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教育学生就必须走进学生的世界,走进就是理解。理,走进学生的心里世界。解,正确解读学生心理。理解了学生,许多原以为幼稚可笑的事情,就会觉得不幼稚,不可笑,甚至会觉得了不起。
一位生物教师在向学生讲蚯蚓的时候,有名学生突然问:“蚯蚓什么味道”老师说“对不起,我不知道,因为我.
从来没尝过。”学生说:“我可以尝吗?”老师说:“当然可以”学生又问:“我尝了能加分吗?”“当然能!”于是这名学生把蚯蚓干净尝了一口,然后把蚯蚓的味道说了出来。老师表扬了这名学生。后来,这名学生成了著名的生物学家。老师鼓励了“智慧好奇”,鼓励了“智慧勇气”,就是对批判性思维的培育,就是鼓励了创新。问题意识、另辟蹊径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它与人智力水平没有简单的联系,而与文化教育联系更多。故事中的学生之所以能具有奇特的想法和大胆的行为,正是由于有了鼓励超越自我教育观念的老师,这是优秀教师具有的品质。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自己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有自己的道理和意义。面对与自己的不同,老师不轻易否定,而是鼓励,鼓励自主构建学习。这就是理解,它同样起到了鼓励质疑的作用。
“听懂了,没有问题了”的“去问题教育”的时代已不再适应21世纪的教育,通过教学不仅使原有的问号变成句号,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问号的获得引发出新的更多的问号。这就是产生问题的教育,这就是我们追求的教育。
2、张扬个性,唤醒生命,培养创新精神。
个性指在一个人身上经常、稳定的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的总
和及精神面貌。在“升学教育”压倒一切时,“发展个
性”只能成为一种点缀的口号。一样的标准,过度的统一,成为个性张扬的杀手。较高升学率所付出的代价,往往是学生个性的丧失!他们缺乏心灵自由,丧失主体人格,还会独立思考,毫无创新精神。而张扬个性,唤醒生命,是新课改赋予我们的使命。未来世界需要多样、广泛、层次不同而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因此,教育首先需要个性的张扬,而且创新精神是个性、自主性、主体性的孪生兄弟。
新教育服务的要求建立满足个体成长需求,唤醒生命的课堂教学。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生成也都以发展个性为前提。因此,创设丰富多彩、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将人才的标准由“螺丝钉”转向个性的张扬,用唤醒的生命去唤醒生命这是我们教育者的职责。
3、改革教学,动手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
师是培养学生发现真理。”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发现的学,有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新课程所倡导的另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
同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研究性.
学习是指基于学生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的一种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主要强调学生通过理解、探索、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亲历实践活动获取直接经验的过程,在师生共同努力下能够形成新的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有效运用研究性学习,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