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脆性破坏
关于钢结构脆性破坏的认识与分析
关于钢结构脆性破坏的认识与分析摘要:随着我国房地产建筑业的发展,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不再占据垄断地位,各种新型建筑结构体系蓬勃发展,其中以钢结构尤为引人关注。
钢结构是将各式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通过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组合而成的结构形式。
一方面,因其具有强度高,塑性、韧性好、质量轻、材质均匀、施工期短、抗震性和密闭性好、建筑表现力丰富等优点,在厂房、场馆、超高层以及大跨度结构中应用广泛。
钢结构学科发展也因此得到有力推动,成为结构工程中最具有活力的研究方向。
另一方面,钢结构自身无法避免的缺点和局限性也不容忽视,如耐腐蚀性差、易锈蚀、不耐火、造价高等,尤其是钢结构具有低温冷脆倾向,在低温腐蚀环境、内部裂纹、外部缺陷等其他条件下,极可能发生毫无征兆的脆性破坏,引发重大安全事故,造成严重后果。
关键词:钢结构;脆性破坏1 钢结构脆性破坏的特征和类型钢结构有塑性和脆性两种完全不同的破坏形式。
其中,脆性破坏(断裂)是结构或构件在破坏前几乎不发生塑性变形,宏观表现为断裂时伸长量极其微小,破坏应力低于极限承载力的一种破坏形式。
钢结构发生脆性破坏时,钢材晶格之间的剪切滑移受到限制,使塑性变形无法发生。
钢材晶格被拉断后,其断裂面粗糙,呈金属原色,断口平直有光泽,有少量剪切断裂形成的唇口,微观下能看到明显的人字纹或放射线纹。
一般情况下,处于脆性状态中的材料,其裂纹起纹时,只需从拉应力场中释放出的弹性能驱动就能迅速扩展,而不需要外力再做功。
可见,结构内部存在不同类型和不同形式的裂纹,在荷载和恶劣环境的外因作用下,裂纹扩展到临界尺寸,且裂纹处存在尖锐的应力集中,是为脆性破坏的根本原因。
因此,脆断应力可能低于钢材的屈服点,且断裂从应力集中处开始。
此外,发生脆性破坏的钢材构件,一般都厚度过大或含有大量非金属杂质,存在孔洞、缺口和截面突变等缺陷,设计、施工和冶金技术可能存在隐患,且大部分断裂事故都发生在低温恶劣环境下的焊接结构中。
第三章 压力容器破坏形式
第三章压力容器破坏形式压力容器常会由于设计结构不合理,制造质量差,使用维护不当或其他原因而发生破裂,并且破裂事故的形式多样,且很多是在使用限期内发生。
发生事故时,往往不仅容器本身遭到破坏,而且还会危及周围设施和职工的生命与健康,因此我们必须从各方面采取积极可靠的措施来保证安全运行,防止事故的发生。
第一节延性破裂延性破裂是压力容器在内部压力作用下,器壁上产生的应力达到器壁材料的强度极限,从而发生断裂的一种形式。
这种形式属韧性破裂,因此,该形式的破坏也称韧性破坏。
(一)机理压力容器的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引起变形和破坏分为三个阶段(1)弹性变形阶段指当对材料施加的外力不超过材料固有的弹性极限值时,一旦外力消失,材料仍能回复到原来的状态而不产生明显的残余变形。
(2)弹塑性变形指对材料施加的外力超过材料固有的弹性极限值,材料将产生很大的塑性变形,外载荷消失后材料不再恢复原状,塑性变形仍将保留。
(3)断裂阶段指材料发生塑性变形后,如施加外力继续增加,当应力超过了材料的强度极限后,材料将发生断裂。
(二)特点及预防发生延性破裂的容器,其承受的压力、变形程度、断口特点及破裂具有以下特点:压力容器发生延性破裂是在较高的应力下发生的,即容器内的压力先后超过最高工作压力、设计压力而达到了容器的爆破压力值,容器破裂时的实际爆破压力往往接近于计算的爆破压力值。
若观察发生破裂的容器可知,由于容器在爆破前发生了明显变形,直径增大,破裂处的器壁显著减薄。
发生延性破裂的容器一般无碎片飞出,只是裂开一个口,口的大小与容器爆破时所释放的能量有关。
对于在液压试验中出现的延性破裂,由于液体的可压缩性极小,因此容器的裂口也比较窄,最大也不会超过半径。
但容器由于内部气体压力急骤升高而引起的破裂,裂口就比较宽。
既然容器发生延性破裂是由于超压而引起的,那么容器在试压和使用过程中就应该严禁超压,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压力试验与操作。
同时,也应按规定安装合适的安全泄压装置,并保证其灵敏可靠;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对容器的维护与检查,发生器壁腐蚀,减薄、变形应立即停止使用。
学习情境1.6 焊接结构的脆性破坏
图5 裂纹扩展路径
焊接工艺缺陷的影响
缺陷和结构几何不连续分类: 平面缺陷:未融合、未焊透、裂纹(最严重) 体积缺陷:气孔、夹杂等。 成形不佳:焊缝太厚、角变形、错边等。
防止焊接结构脆性破坏的措施
正确的选用材料 钢材应具有一定的止裂性能,同时钢材的强度和韧性 要兼顾,不能片面强调强度指标。 合理的结构设计 正确的制造过程
影响结构脆断的工艺因素
应变时效对结 构脆断的影响
焊接残余 应力的影响
焊接工艺 缺陷的影响
焊接接头非均 质性的影响
应变时效对结构脆断的影响
钢材的应变时效:钢材经一定的塑性变形后发生的时效。 焊接结构生产 中可能产生 应变时效的 两种情况
冷作硬化产生应变时效 热应变时效或动应变时效
解决方法:焊后热处理
焊接接头非均质性的影响
焊接接头与母材不匹配
三种不同强度匹配的情况 等强度 匹配
接头金相组织发生变化
高匹配
低匹配
结论:高匹配对抗断比较有力
最佳匹配方案:焊缝和母 材具有相同的塑性,而强 度稍高于母材。
图4 焊接接头不同部位的韧性
焊接残余应力对结构脆断的影响
⑴在材料的开裂转变 温度以下时,焊接残 余拉应力有不利的影 响。而在转变温度以 上时,焊接残余应力 对结构破坏无不利影 破坏时没有或极少有宏观的塑性变形产生。 5.脆断时,裂纹的传播速度极高,当裂纹扩展 到更低的应力区或材料的高韧性区时,裂纹 就停止扩展。 6.断口附近材料的韧性很差,离断口较远的材 料的力学性能仍符合原来的规范要求。
焊接结构脆断的原因:
影响焊接结构脆断的主要因素:
材料状态的影响
厚度的影响: 厚度增大,发生脆断的可能性增大。 晶粒度的影响:
关于焊接结构的脆性断裂 (2)课件
τΤ
SOT
T 、SOT
T
5.2.2 影响金属脆断的主要因素
3 加载速度的影响
实验证明,钢的σs随着加载速度提高而提高。 提高加载速度的作用相当于降低温度。
延性
随厚度和应变速率增加
脆性 转变温度区
温度
延性-脆性转变温度和应变速率的关系
延性
5.2.2 影响金属脆断的主要因素
4 材料状态的影响
– 厚度
裂及晶界(沿晶)断裂。
主要特征:在工作应力低于材料的设计应力和没有显著的塑性 变形情况下,金属结构发生瞬时、突然破坏的断裂(裂纹扩展 速度可高达1 500~2 000m/s)。解理面一般是表面能量最小 的晶面。常见的解理面见表1。面心立方晶系的金属及合金,在 一般情况下,不发生解理断裂。
微观机制:解理断裂、准解理断裂和晶界断裂
因此,发生断裂的性质,既与材料的正断抗
力和切断抗力有关,又与τmax/σmax的比值有
关。后者描述了材料的应力状态。显然比值 增大,塑断可能性大。反之,脆断可能性大。
τmax/σmax的比值与加载方式和材料的形状尺 寸有关,杆件单轴拉伸时,τmax/σmax= 1/2;
圆棒纯扭转时,τmax/σmax=1;前者发生脆断
区分两者的方法:断口在断裂前的塑性变形量
如何分析:材料状态工作条件-
断裂性质
断口:金属破断后获得的一对相互匹配的
断裂表面及其外观形貌
• 记录着有关断裂全过程的许多珍贵信息
– 断裂起因、断裂性质、断裂方式、断裂机制、断裂韧性、断裂过 程的应力状态以及裂纹扩展速率等均可由断口获得
断口三要素: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区
第四节 预防焊接结构脆性断裂的措施
正确选材,采用合理的焊接结构设计,用断裂力学方法评定结构安全性.
岩石力学6章(中)
剪 裂 面 外 法 线 方 向 与 最 大 主 应 力 (maximum 之间的夹角可以从图6 中看出: principal stress)σ 1之间的夹角可以从图6-2中看出:
2θ = 90 + ϕ
o
θ = 45 +
o
ϕ
2
三、库伦一纳维尔破坏准则的第二种表示方法
库伦一纳维尔破坏准则也可采用主应力 1 σ 来表示, σ 、3 来表示, 剪裂面上应力与主应力关系如图6 所示,剪裂面上应力为: 剪裂面上应力与主应力关系如图6-3所示,剪裂面上应力为:
1 1 σ n = (σ 1 + σ 3 ) + (σ 1 − σ 3 ) cos 2θ 2 2 1 τ f = (σ 1 − σ 3 )sin 2θ 2
σ1
σn τ
b
σ3
σ3
a
θ
σ1
图6-3 剪裂面上应力与主应力关系
将它们代入库伦一纳维尔破坏准则表达式中: 将它们代入库伦一纳维尔破坏准则表达式中: 库伦一纳维尔破坏准则表达式中
n
剪切面上的正应 f = tg ϕ 。
取σ、τ 为直角坐标 系的横轴、 系的横轴、 纵轴, 纵轴,则上 式为一直线 方程。 方程。如图 6-1所示。 所示。
图6-1
库伦一纳维尔破坏准则示意图
随着最大主应力的增大,岩石逐渐达到破坏条件。 随着最大主应力的增大,岩石逐渐达到破坏条件。 如图6 如图6-2所示: 所示:
1 + sin ϕ 1 + sin ϕ σ1 = σ 3 ⋅ + 2τ 0 1 − sin ϕ 1 − sin ϕ
根据三角恒等式: 根据三角恒等式:
1 + sin ϕ ϕ 2 o = tg 45 + 1 − sin ϕ 2
第二章 脆性断裂现象 1
格里菲斯Griffith从能量平衡观点出发,认为裂纹扩展 的条件是: 物体内储存的弹性应变能的减小大于或等于开裂形成两 个新表面所需增加的表面能,即认为物体内储存的弹性 应变能降低(或释放)就是裂纹扩展的动力,否则,裂 纹不会扩展。
将一单位厚度的薄板拉长到 l 应变能为:
l
,此时板中储存的弹性
1 we1 2 F l
• 人为地在板上割出一条长度为2c的裂纹,产生两个新表面 板内储存的应变能为:
1 we 2 2 F F l
• 应变能降低为
1 w w w F l e e1 e2 2
• 应变能降低为
1 w w w F l e e1 e2 2
w
s
4 c
为单位面积上的断裂表面能。
裂纹进一步扩展,单位面积所释放的能量为 d we
2dc
形成新的单位表面积所需的表面能为 当
d ws 2dc
d we 2dc
< >
d ws 2dc d ws 2dc
时,为稳定状态,裂纹不会扩展; 时,裂纹失稳,扩展。
当d
w
e
2dc
当
d we 2dc
=
d ws 2dc
Griffith的微裂纹理论能说明脆性断裂的本质――微裂纹扩展, 且与试验相符,并能解释强度的尺寸效应 对于塑性材料,Griffith公式不再适用,因为塑性材料在微 裂纹扩展过程中裂纹尖端的局部区域要发生不可忽略的塑性 形变,需要不断消耗能量,如果不能供给所需要的足够的外 部能量,裂纹扩展将会停止。
因此,在讨论能量平衡时,必须考虑裂纹在扩展过程中由于 塑性变形所引起的能量消耗,有时这种能量消耗要比所需要 的表面能大很多(几个数量级)。
第八章钢结构的脆性断裂和疲劳
第一节钢结构脆性断裂及其防止 一、脆性断裂破坏 脆性破坏特征:破坏前无明显变形,平均应力也较小, 没有任何预兆。破坏断口平直,呈有光泽的晶粒状,突 然发生危险性大,应尽量避免。 脆性断裂破坏分类: ①过载断裂:由于过载,强度不足而导致的断裂。在钢 结构中,过载断裂只出现在高强钢丝束、钢绞线和钢 丝绳等脆性材料做成的构件。 ②非过载断裂:塑性很好的钢构件在缺陷、低温等因素 影响下突然呈脆性断裂。破坏时应力并未达到材料的 抗拉强度,甚至还低于屈服点。
静定结构:静定结构(构件)采用多路径传递荷载比 单路径传递荷载在防止结构脆性断裂上效果更好。因 为多路径结构使局部破坏不至于殃及整体结构的坍塌. 2)、细部构造 构造间隙的设置:当焊缝长度方向无垂直于间隙的拉 力时,设置构造间隙有利于阻止裂缝的发展。否则, 构造间隙的类裂纹作用十分有害。在它近旁的高度应 力集中,高额的焊接残余应力,以及因热塑变形而时 效硬化导致的基体金属的脆性提高,经常扮演诱发裂 纹的角色。低温地区的结构必须避免这种留有间隙的 构造设计。在板的拼接中,不宜留狭长的拼接间隙, 而要采用两面剖口的对接焊缝并予以焊透,或者采用 图8-4所示的构造方案。
6
三、改善结构疲劳性能的措施 改善结构疲劳性能应当从影响疲劳寿命的主要因素 入手: 正确选材: 采用高韧性材料 采用合理的构造细节: 减小应力集中程度,从而使结构的尺寸由静力(强 度,稳定)计算而不是由疲劳计算来控制; 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采用一些有效的工艺措施,减少初始裂纹的数量和 尺寸。min源自C n1
式中参数C和β 根据构件和连接的类别按表8-1采用
说明: 1)承受动力荷载重复作用的钢结构构件及其连接,当 应力变化循环次数n等于或大于5×104次时,应进行 疲劳计算; 2)在应力循环中不出现拉应力的部位,可不计算疲劳; 3)计算疲劳时,应采用荷载的标准值; 4) 容许应力幅并不随钢材抗拉强度变化而变化。因此 当疲劳计算控制设计时,高强钢材往往不能充分发挥 作用。 变幅疲劳的验算:若能预测结构在使用寿命期间各 种荷载的应力幅以及次数分布所构成的设计应力谱,则 根据累积损伤原理可将变幅疲劳折合为等效常幅疲劳, 按下式计算: e
第二节 脆性破坏
第二节焊接结构的脆性破坏一、脆性断裂的危害、特征自从焊接结构得到广泛应用以来,许多国家都发生过一些焊接结构的脆性断裂事故。
虽然发生脆断事故的焊接结构数量与安全工作的焊接结构数量相比是很少的,例如英国对原子能压力容器失效调查统计(表5-1)表明无论在制造中或运行中,脆断事故的比例是很低的。
但是,由于这种事故具有突然发生不易预防的特点,其后果往往是十分严重的,甚至是灾难性的,所以它引起了世界范围有关人员的高度重视。
表5-1压力容器失效调查统计(单位:%)1.典型焊接结构脆断事例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比利时阿尔拜(Albert)运河上建造了大约50座威廉德式桥梁,从桥梁的设计上看,此种形式桥梁的刚度很大,选材为比利时当时生产的St-42钢(转炉钢),桥梁为全焊结构。
1938年3月14日,跨度74.52m的哈塞尔特桥( Hassled)在使用14个月以后,在载荷不大的情况下断塌,事故发生时的气温为- 20℃;1940年1月19日和25日该运河上另外两座桥梁又发生局部脆断事故。
从1938年到1940年期间,在此50余座桥梁中共有十多座先后发生了脆断事故。
1946年,美国海军部发表的资料表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制造的4694艘船只中,发现970艘船上有1442处裂纹。
这些裂纹多出现在万吨级的自由轮上,其中24艘甲板全部裂断,一艘船底发生完全断裂,八艘从中腰断为两半,其中四艘沉没,上述事故有的发生在风平浪静的情况下。
圆筒形贮罐和球形贮罐的破坏事故更为严重,如1944年10月20日美国东俄亥俄州煤气公司液化天然气贮存基地,该基地装有三台内径为17.4m的球形贮罐,一台直径为21.3m、高为12.8m的圆筒形贮罐。
事故是由圆筒形贮罐开始的,首先在其1/3~1/2的高度处喷出气体和液体,接着听见雷鸣般的响声,倾即化为火焰,然后贮罐爆炸,酿成大火,20min后,一台球罐因底脚过热而倒塌爆炸,使灾情进一步扩大。
这次事故造成128人死亡,损失达680万美元;另一起事故发生在1971年西班牙马德里,一台5000m3球形煤气贮罐,在水压试验时三处开裂而破坏,死伤15人。
钢结构脆性破坏分析
钢结构脆性破坏分析结构的脆性破坏是各种结构可能破坏形式中让人最头痛的一种破坏。
脆性断裂破坏前结构没有任何征兆不出现异样的变形,没有早期裂缝。
脆性断裂破坏时,荷载可能很小,甚至没有任何荷载的作用。
脆性断裂的突发性,破坏过程的瞬间性,根本来不及补救,大大增加了结构破坏的危险性。
一、钢结构脆性断裂的特征脆性破坏,破坏时几乎不发生变形,而且是瞬间发生,破坏时应力低于极限承载力。
钢材晶格之间的剪切滑移受到限制,使变形无法发生,脆性破坏的结果是钢材晶格间被拉断。
发生的机会较多,因此非常危险。
在处于韧性状态的材料中,裂纹的扩展必须有外力做功。
如果外力停止做功,裂纹也就停止扩展。
在处于脆性状态的材料中,裂纹的扩展几乎不需要外力做功,仅在裂纹起裂的时候,从拉应力场中释放出的弹性能可驱动裂纹极为迅速的扩展。
对于钢结构,发生脆性破坏时,已经注意到主要有以下一些共同的特征:残余应力的存在在某些构件的空洞、缺口、尖锐凹角、截面突变及焊接部分引起三轴向拉力;所用钢材对含有大量非金属杂质很敏感;板厚度过大影响;应力集中影响;多数破坏发生在低温情况下;焊接和钢材中冶金质量影响;脆性断裂在所有情况下发生都是突然的。
二、影响钢结构脆性断裂的因素2.1 裂纹断裂力学的出现,较好的解答了钢结构低应力脆断问题。
钢结构或构件的内部总是存在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缺陷。
比如对接焊缝的未焊透,角焊缝的咬边,未熔合等。
这些缺陷通常可作为裂纹看待。
断裂力学认为,解答脆性断裂问题必须从结构内部存在微小裂纹的情况出发进行分析。
断裂是在侵蚀性环境作用下,裂纹扩展到临界尺寸时发生的。
裂纹有大小之分。
尤其是尖锐的裂纹使构件受力时处于高度应力集中。
裂纹随应力的增大而扩展,起初是稳定的扩展,后来达临界状态,出现失稳扩展而断裂。
对于高强钢材制作的结构,构件中储存的应变能高,断裂的危险性也就大于用普通钢材的结构。
因此,对高强钢材的韧性应要求更高一些。
2.2 应力集中的影响钢结构由于孔洞、缺口、截面突变等不可避免,在荷载作用下,这些部位将产生局部高峰应力,而其余部位应力较低且分布不均匀的现象称为应力集中。
岩石的脆性破裂
制都只要求材料在缺陷所致的应力集中处局部达到理论强度,
导致了材料屈服强度比理论强度低得多。
注: 1. 裂纹和位错宏观性状不同:当裂纹主导缺陷时,材 料往往是通过突发性的裂解而破坏,表现处脆性行为。而位错 的传播往往导致塑性流动,能在不破坏晶格完整性的情况下产 生永久形变。
2.裂纹和位错两种过程有互相抑制的倾向,但不互相 排斥。
现代脆性断裂理论起源于用原子理论来解释材料强度的出现的 困难。一般认为,强度是在给定条件下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应 力。断裂(或流动)必须包含原子键的破裂。故固体的理论强度 应是断开跨晶面上原子键所需要的应力。
原子力非简谐模型示意图
考虑左图所示的固体内原子 力的 非简谐简化模型:外加张
应力σ使原子间距偏离其平衡位
比较 σ f
= ( Eγ )1/ 2
4c
与
σ f = (2Eγ / π c)1/2
这两个结果的密切吻合表明它们是裂纹扩展的充要条 件。Griffith 的热力学研究证明了裂纹的扩展条件,而 Orowan的计算证明了打开原子键的裂纹尖端的必要的应力 条件。
根据原子力的非简谐简化模型得到的典型 γ=Ea/30, 通常的观测值是E/500,这被解释为由于存在c≈1μm的裂 纹。在电子微观时代来临之前,这种裂纹被假设为普遍存在 的,称为Griffith裂纹。
因为外载荷和弹性体二者共同把力传至裂纹区域, 所以-W+Uc 是机械能。
假想裂纹的扩展了δc ,若机械能和表面能相平衡,
则系统达到热力学平衡。由于在裂纹扩展时, 两侧 的内聚力突然松弛,裂纹向外加速扩展,进入一个更低 的能量状态。因此,机械能必随着裂纹的扩展而减小。 但在新表面的过程中,外力要克服内聚力作功,所以表 面能将随裂纹的扩展而增大。这样,机械能有助于裂纹 的扩展,而表面能阻碍裂纹的扩展。
详解结构延性破坏与脆性破坏方式
详解结构延性破坏与脆性破坏方式结构与构件的破坏方式的确定是在结构设计之初就要明确的问题,延性破坏显然是工程师们的首选。
所谓延性破坏是指材料、构件或结构具有在破坏前发生较大变形并保持其承载力的能力,宏观表现上为挠度、倾斜、裂缝等明显破坏先兆的破坏模式,更为重要的是,尽管出现明显的破坏征兆,但延性材料或结构仍然能够保持其承载力。
延性破坏的这种性能对于建筑物是十分重要的,其真正的意义在于以下几方面:首先,破坏先兆与示警作用——历史上发生的重特大建筑事故大多属于脆性破坏,如果建筑物在破坏之前的明显征兆可以提醒人们及时撤离现场或进行补救。
完全不能破坏的材料是不存在的,因此材料在破坏之前的示警作用对于建筑物来讲就十分重要了。
其次,延性材料或结构的延性不仅仅要体现在变形上,还要体现在破坏延迟上,即在承载力不降低或不明显降低的前提下,产生较大的明显的变形,即发生屈服。
这种破坏的延迟效应可以为逃生或者建筑物的修补提供宝贵的时间。
第三,正是由于延性材料与结构所产生的变形能力,因此对于动荷载的作用,可以体现出良好的工作性能,这对于结构的抗震是十分关键的。
在地震的作用下,结构所发生的宏观与微观的变形,都会储存大量的能量,避免发生破坏。
相反,脆性是与延性相对应的破坏性质,脆性材料或构件、结构在破坏前几乎没变形能力,在宏观上则表现为突然性的断裂、失稳或坍塌等。
应注意的问题是,虽然有些脆性材料可能具有较高的强度,采用脆性材料或构件、结构可能存在较大的承载力,但因没有破坏征兆或破坏征兆不明显,采用时宜多加慎重。
在结构设计时实现延性与防止脆性的方法其实并不复杂,一般遵循以下原则:其一,要尽可能采用延性材料为建筑结构材料,钢材是很好的延性材料,以往钢结构多用于高层、大跨度建筑、承担动荷载建筑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钢结构住宅也已经开始逐步推广。
其二,对于脆性材料,可以采用延性材料改善其不良的性能,是指具有延性材料的破坏特征。
最为明显的例子是钢筋混凝土、劲性混凝土与钢管混凝土的应用。
第六章-连续损伤力学
第一节 弹脆性损伤理论 第二节 粘脆性(蠕变)损伤理论 第三节 弹塑性损伤理论 第四节 疲劳损伤理论
第一节 弹脆性损伤理论
1)弹性各向同性损伤模型 对于等温和线弹性情况下的弹性各向同性损伤材
料,由于塑性变形很小、温度梯度为零,因此耗散不 等式变为: •
R 0
其中损伤扩展力R的含义是表征材料提供产生新的弹 脆性损伤的能力,数量上等于损伤扩展所耗散的能量 密度。因此, R也可称为损伤能量释放率密度。
f
是相应于恒应力
k
的脆断时间,由式
(9)决定。对上式求和,并考虑初始条件( t=0时,
ψ=1)和破坏条件( t=t*f时,ψs=0),则有:
s tk 1
t k 1 k f
多级载荷下的断裂时间为:
t f
s
tk
k 1
(2)非均匀损伤场
如果弹性固体受应力场是均匀的,如等截面的受 拉杆,其损伤从理论上说也是均匀的。加载过程中, 损伤场将均匀增强,直到发生瞬时破坏。
伤度取最大值。在 r ri 处,断裂起始条件为t=tf,ψ
(ri)=0 或ω(ri)=1 ,或。将此条件代入上式,得
脆性断裂起始时间:
t fi
n 1
A
n max
1
应当指出,在断裂潜伏阶段( 0 t t f)i , r 0
或 r 1。
例1 等矩形截面梁受纯弯曲(小变形情况) 设断裂潜伏阶段,应力场不随时间变化,即:
弹性损伤下,Helmholtz自由能密度函数可表示为
f , W e , 1 1 : :
2
(1)
式中,ω是各向同性标量损伤变量;ε是二阶应变 张量;E是四阶弹性系数张量。
由应力等效性假设有: 1 :
材料物理性能(第二章材料的脆
热膨胀系数
01
热膨胀系数:材料在温度升高时,单位长度的材料会沿温度升高方向 膨胀的长度。
02
热膨胀系数是材料常数之一,与材料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微观组 织等有关,不同的脆性材料具有不同的热膨胀系数。
03
热膨胀系数的大小反映了材料受温度变化时尺寸稳定性的好坏,热膨 胀系数越小,尺寸稳定性越好。
脆性材料的热导率一般较小,这是因为脆性材料的晶格结构较为紧密 ,不易传递热量。
电导率
01
电导率:材料中电导电流密度与电场强度之比,反映了材料的 导电性能。
02
电导率的大小与材料的导电性能有关,电导率越大,材料的导
电性能越好。
脆性材料的电导率一般较小,这是因为脆性材料的晶格结构较
03
为紧密,不易传导电子。
脆性材料的弹性模量一般较大 ,这是因为脆性材料在受到外 力作用时不易发生塑性变形。
泊松比
泊松比是材料常数之一,与材料的化学成分、 晶体结构、微观组织等有关,不同的脆性材料
具有不同的泊松比。
脆性材料的泊松比一般较小,这是因为脆性材料在受 到外力作用时不易发生横向变形。
泊松比:材料在单向拉伸或压缩时,横向应变 与轴向应变之比的负值,反映了材料横向变形 的特性。
硬度
总结词
脆性材料的硬度较高,这是因为脆性材料中的原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强。
详细描述
由于脆性材料中的原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强,使得其表面硬度较高,不易被划伤 或磨损。
耐磨性
总结词
脆性材料的耐磨性较差,这是因为脆性 材料在摩擦过程中容易发生脆性断裂。
VS
详细描述
脆性材料在摩擦过程中,由于其内部的原 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弱,容易在摩擦力的作 用下材料的力学性能
第三章 钢结构的破坏形式及计算方法
使得净截面承载力不足以承受外力作用时,构件突然断裂, 发生疲劳破坏。 疲劳破坏一般经历裂纹形成、裂纹缓慢扩展 和最后迅速断裂三个阶段。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钢结构课件
Streel Stucture
第 三 章
二、疲劳计算 反复荷载作用产生的应力重复一周叫做一个循环。
失稳,又称屈曲。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钢结构课件
Streel Stucture
第 三 章
第三章 钢结构的破坏形式及计算方法
第一节 钢结构的可能破坏形 式
三、板件局部失稳破坏
某些情况下,组成构件结构的板件的局部丧失稳定 会先于整体失稳出现。局部失稳的发生可能最终促成或 导致结构或构件的整体失稳,造成破坏。
Pf =P (z<0) Ps=P(z≥0)=1- Pf
设计使用年限分类
类别 1 2 3
4
设计使用年限 5 25 50
100
示例 临时性结构 易于替换的结构构件 普通房屋和构筑物
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结构
Streel Stucture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钢结构课件
第 三 章
三.设计表达式:
R
0
RK
0 R
GSGK
QSQK
RK
R
SSK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设计方法
R 0S
对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采用应力表达式
n
0 ( GGK Q1 Q1K ci QiQiK ) f i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n
W WGK WQ1K W ci QiK [W ] i2
➢ 在完全压应力(不出现拉应力)循环中,由于压应力不会 使裂纹继续扩展,故规范规定此种情况可不进行疲劳计算。
《钢材的破坏形式》PPT课件
在土木建筑工程中仍大量地采用沸腾钢。
镇静钢
镇静钢是用硅作为主要脱氧剂,硅的脱氧能力很
强,它是锰脱氧能力的5倍。没有沸腾现象,浇铸 时钢锭模内液面平静,称为镇静钢。它的晶粒较 细,使组织致密,气泡少,偏析度小。 镇静钢成品率低,成本较高。
镇静钢的屈服点高于沸腾钢,镇静钢与沸腾钢相 比,还具有冲击韧性较高,冷弯性能、可焊性和 抗锈蚀性较好,时效敏感性较小等优点。
第二章
§2.3 钢材的破坏形式
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破坏形式: 塑性破坏(延性破坏) 脆性破坏(脆性断裂)
脆性破坏
破坏前无明显变形,平均应力亦小(可能小于屈服点fy),没有任何预兆,是 突然发生的,危险性大,应尽量避免。
破坏断口平直和呈有光泽的晶粒状。 断裂从应力集中处发生。
塑性破坏的特征是构件应力超过屈服点 (fy),并达到抗拉极限强度(fu)后,构件 产生明显的变形并断裂;
氧和氮
有害元素。它们容易从铁液中逸出,故含量甚少。氧和氮能使钢材变 得极脆。氧的作用与硫类似,使钢材发生热脆,一般要求含氧量小于0.05%。 氮和磷作用类似,使钢材发生冷脆,一般应小于0.008%。
钢材生产过程的影响
钢材生产过程介绍(动画) 结构用钢需经过冶炼、浇铸、轧制和矫正等工序才能成材,多道工序对钢材
应变时效是应变硬化和时效硬化 的复合作用
温度升高时对钢材的影响
•在200 ℃ 以内性能 N/mm2
没有很大变化;
800
•430~540 ℃ 之间则
强度急剧下降;
600 fu
E
•到600 ℃ 时强度很 400
低不能承担荷载;
δ
•250 ℃ 附近有兰脆 200 现象 •约260~320 ℃ 时有 0 徐变现象
结构设计原理——第二节(受弯构件强度计算)
试验研究表明: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破 (a)
P
P
坏性质与配筋率ρ、钢筋强度等级、混凝
土强度等级有关。对常用的热轧钢筋和普
通强度混凝土,破坏形态主要受到配筋率 (b)
P
P
ρ的影响。正截面破坏的三种形态:
(a)少筋梁破坏 (b)适筋梁破坏
P
P
(c)
(c)超筋梁破坏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根据弯矩组合设计值Md来确定钢筋混凝土梁和板截面上纵向受力钢筋的所需 面积并进行钢筋的布置。
2、第二类T形截面 ( x hf )
计算图式
γ
基本计算公式:
C1 C2 T fcdbx fcdh'f b'f b fsd As
(3-43)
M 0
0 M d
Mu
f cd bx(h0
x) 2
f cd
b
' f
b
h
' f
(h0
h
' f
2
)
(3-44)
适用条件: (1)x≤ b;h0(2) ≥ 。 m in
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图式
基本公式(基本方程)
∑X=0
fcdbx fsd As
(3-13)
∑MT=0
0Md
Mu
f cd bx(h0
x) 2
(3-14)
∑MC=0
0Md
Mu
f sd
As (h0
x) 2
(3-15)
两个独立的基本方程:公式(3-13)、(3-14)或者(3-15)。
适用条件:
(1)为防止出现超筋梁情况,计算受压区高度 x 应满足:
第六章_连续损伤力学
Kachanov方程(6)等价于下列用损伤度表示脆性 损伤演变过程:
A(
1
)n
(7)
(a)恒载荷情况 对于均匀拉伸杆受恒载荷,由于脆性材料的变形 很小,因则恒载荷意味着恒应力,设ζ =ζ0 。积分式 (6),利用初始条件:t=0时,ψ=1,有:
得到ψ-t关系:
1
d A
1 n 1
(12)
利用破坏条件:t=t*f时,ψ=0时得到:
t f
0
t f
d
1
可见,损伤演变方程与线性叠加原理是等价的; 连续变化拉伸载荷下均匀杆的脆性破坏符合线性叠加 原理。
(c)多级恒载荷情况 设均匀杆受多级恒拉伸应力 k 1, 2, , s ,每级载 荷的作用时间t t t ,由式(10),有:
Mn nm A n n y t I0
Mn n m 得到: 1 n 1 A n y t I0
1 n 1
注意到,在y=h0处, ζ =ζmax ,有ψ =ψmin 。当 ψmin(h0)=0时,在y=h0处发生断裂。因此,由上式 可以导出断裂起始时间:
应当指出,损伤阈值εth ,断裂应变值εf以及相应 的损伤度临界值ωC (或连续性临界值ψC )都是材料 参数,可以由材料试验决定。
实际上,也可用损伤扩展力R达到临界值Rc,表征 单元破坏,即有损伤扩展力破坏准则: R = Rc 式中,临界值Rc可称为破坏韧度,反映材料抗损 伤破坏的能力或损伤耗散的能量密度;它是材料参数, 也由实验确定。
弹性损伤下,Helmholtz自由能密度函数可表示为
f , W e , 1 1 : : 2
材料力学破坏的三种形式
材料力学破坏的三种形式材料力学中的破坏形式就像人生中的那些小插曲,有时候让人哭笑不得。
我们来聊聊这三种破坏形式,别担心,我会尽量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你轻松愉快地了解。
咱们得说说脆性破坏。
想象一下,你买了一个漂亮的杯子,结果不小心掉地上,啪的一声,碎了。
这就是脆性破坏的典型案例,没啥缓冲,直接就“见光死”。
材料在承受应力时,完全没给自己留条后路,瞬间就崩溃了。
生活中,脆性破坏就像那些脾气大的人,平时好好的,突然炸了,啥也不留情面。
接着聊聊延性破坏。
这个就像是我们在面对生活的压力时,学会了低头,不是认输,而是找到了折中的办法。
想象你在运动场上,参加一个接力赛,腿有点酸了,但是你依然坚持,直到最后一刻才放弃。
延性破坏的材料可以在拉伸过程中产生变形,像小孩子一样,虽然哭了,但还是不想让爸妈担心,努力忍耐。
它们的韧性强,能承受一段时间的压力,最后才会慢慢崩溃。
这种破坏方式其实有点像我们生活中的挫折,经历了磨难,才显得更坚韧。
咱们再来看看疲劳破坏。
这个就像是你每天都在熬夜,工作压力山大,终于某天精神崩溃的那种感觉。
疲劳破坏是在反复的负荷下逐渐发生的,表面看起来没啥问题,实际上内心早已千疮百孔。
想想你在上班的时候,工作一段时间就感到精疲力竭,这就是疲劳的体现。
材料经过无数次的循环应力,终于忍无可忍,咔嚓一声。
它就像生活中的隐形压力,逐渐累积,最终导致崩溃。
这些破坏形式其实可以反映我们生活中的种种状况,脆性、延性和疲劳,就像我们应对困难时的不同反应。
脆性是直接的放弃,延性是经过努力的坚持,而疲劳则是潜移默化的累积。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压力,像是来自工作、家庭或者人际关系的种种挑战。
我们可能会在某个瞬间选择坚强,也可能在无数个日子里默默承受。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发现,材料力学和生活并没有太大区别。
每种破坏形式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和悲剧。
脆性让我想起那些瞬间爆发的冲突,延性让我想到努力拼搏的奋斗,疲劳则像是生活中无法言说的苦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焊接结构的脆性破坏一、脆性断裂的危害、特征自从焊接结构得到广泛应用以来,许多国家都发生过一些焊接结构的脆性断裂事故。
虽然发生脆断事故的焊接结构数量与安全工作的焊接结构数量相比是很少的,例如英国对原子能压力容器失效调查统计(表5-1)表明无论在制造中或运行中,脆断事故的比例是很低的。
但是,由于这种事故具有突然发生不易预防的特点,其后果往往是十分严重的,甚至是灾难性的,所以它引起了世界范围有关人员的高度重视。
表5-1压力容器失效调查统计(单位:%)1.典型焊接结构脆断事例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比利时阿尔拜(Albert)运河上建造了大约50座威廉德式桥梁,从桥梁的设计上看,此种形式桥梁的刚度很大,选材为比利时当时生产的St-42钢(转炉钢),桥梁为全焊结构。
1938年3月14日,跨度74.52m的哈塞尔特桥( Hassled)在使用14个月以后,在载荷不大的情况下断塌,事故发生时的气温为- 20℃;1940年1月19日和25日该运河上另外两座桥梁又发生局部脆断事故。
从1938年到1940年期间,在此50余座桥梁中共有十多座先后发生了脆断事故。
1946年,美国海军部发表的资料表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制造的4694艘船只中,发现970艘船上有1442处裂纹。
这些裂纹多出现在万吨级的自由轮上,其中24艘甲板全部裂断,一艘船底发生完全断裂,八艘从中腰断为两半,其中四艘沉没,上述事故有的发生在风平浪静的情况下。
圆筒形贮罐和球形贮罐的破坏事故更为严重,如1944年10月20日美国东俄亥俄州煤气公司液化天然气贮存基地,该基地装有三台内径为17.4m的球形贮罐,一台直径为21.3m、高为12.8m的圆筒形贮罐。
事故是由圆筒形贮罐开始的,首先在其1/3~1/2的高度处喷出气体和液体,接着听见雷鸣般的响声,倾即化为火焰,然后贮罐爆炸,酿成大火,20min后,一台球罐因底脚过热而倒塌爆炸,使灾情进一步扩大。
这次事故造成128人死亡,损失达680万美元;另一起事故发生在1971年西班牙马德里,一台5000m3球形煤气贮罐,在水压试验时三处开裂而破坏,死伤15人。
2.脆性断裂的危害脆断一般都在应力不高于结构的设计许用应力和没有显著的塑性变形的情况下发生,并瞬时扩展到结构整体,具有突然破坏的性质,不易事先发现和预防,因此往往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这些不幸事件,引起了科学技术人员对金属结构脆性破坏的注意,推动了对脆性破坏机理的研究,采用许多试验方法研究各种有关因素的影响,取得了不少成果,使脆断事故大为减少。
但是,由于问题复杂,有些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随着国防工业、石油化学工业、机械工业、炼钢工业、电力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焊接结构在我国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也曾发生多起脆断事故,因此焊接结构的脆性断裂问题仍是一个应该予以十分重视的问题。
3.脆性断裂的特征通过对脆断事故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它们都具有如下特征:1)断裂一般都在没有显著塑性变形的情况下发生,具有突然破坏的性质。
.2)破坏一经发生,瞬时就能扩展到结构大部分或全体,因此脆断不易发现和预防。
3)结构在破坏时的应力远远小于结构设计的许用应力。
二、脆性断裂的原因研究表明,造成焊接结构脆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材料选用不当,设计不合理和制造工艺及检验技术不完善等等。
由此可见了解金属材料的性质和焊接结构的特点,对防止脆断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通常脆性断裂系指沿一定结晶面劈裂的解理断裂(包括准解理断裂)及晶界(沿晶)断裂。
解理断裂是沿晶内一定结晶学平面分离而形成的断裂,是一种晶内断裂。
金属材料在一定条件下,,例如低温、高应变速率及高应力集中的情况下,当应力达到一定数值时,就会发生解理断裂。
关于解理断裂的产生已经有许多模型,它们大多与位错理论相联系,普遍认为,当材料的塑性形变过程严重受阻,材料不能以形变方式而是以分离来顺应外加应力,从而发生解理裂纹。
金属中的夹杂物、脆性析出物和其他缺陷对解理裂纹的产生亦有重要影响。
解理断裂的宏观端口平整,一般与主应力垂直,没有可以觉察到的塑性变形,断口有金属光泽。
金属材料实际是由取向不同的多晶体组成,因此各晶粒中的解理面(总是沿晶内原子排列密度最大的晶面)不可能在同一平面,故在强光下,断口上可以观察到闪闪发光的颗粒,常称为晶状断口。
应当指出,面心立方晶体很少发生解理断裂,这就是奥氏体钢很少发生脆性断裂的一个原因。
解理断裂裂纹急速扩展,其宏观断口常呈现放射状撕裂棱形,即所谓人字纹花样。
人字纹尖锋指向裂纹源,与人字纹成正交的曲线族,即裂纹的瞬间位置,如图5-4a所示。
解理断口的微观特征形态常出现河流花样、舌状花样、扇形花样等,a) b)图5-4解理断裂断口a)宏观断口一人字铱花样b)微观断口,河流花样图5-4b是一典型的河流花样图像。
晶界脆性断裂即是沿晶粒边界发生的分离,是由于某种原因,例如各种析出相、夹杂物和元素偏析,出现第二相粒子,甚至出现脆性薄层,加上环境(如应力腐蚀)、温度(如热损伤等)和力学(如三向应力状态)等外来因素,导致沿晶界的断裂。
晶界脆性断裂的断口宏观形态特征呈颗粒状或粗瓷状,色泽较灰暗(但比较韧性断口要光亮)。
断裂前没有可以觉察到的塑性变形,断口一般与主应力垂直,表面平齐,边缘有剪切唇。
,晶界脆性断裂的断口微观形态特征是明显的多面体,没有明显塑性变形,呈现不同程度的晶粒多面体,外形如岩石状花样或冰糖状花样。
实际金属材料的断裂由于受力状态、材质和介质特点都比较复杂,常常不是单一的机制,如纯塑性断裂或纯解理断裂等等,而是具有多种机制的混合断‘裂,即两种或两种以上断裂机制相继发生的结果。
焊接宽板拉断的断口常常可以在预制裂纹概况看到纤维状塑性起裂断口(又称指甲纹),随后为快速扩展的放射状线条区(脆性断裂区)即人字纹区,断口两侧及端部有剪切唇。
随着条件的变化,如温度降低、材料塑性变差、。
刻槽尖锐等,则剪切唇和纤维指甲纹可能减小甚至消失,人字纹也可能不明显,整个断面呈闪光的结晶状断口,出现几乎完全的解理断裂。
反之则剪切唇可以增大,形成跨越整个断面的45°斜断口,呈现典型的纤维状塑性断裂。
脆性断裂是一种低应力破坏,一些典型脆断事故的实例及产生原因,见表5-2。
从表5-2可知,产生脆断的原因基本上可归纳为三个方面:1.材料的韧性不足特别在缺口尖端处材料的微观塑性变形能力差。
低应力脆性破坏一般在较低的温度下产生,而随着温度的降低,材料的韧性亦急剧下降。
此外,随着低合金高强度钢的发展,强度指标不断上升,而塑、韧性却有所降低。
脆性断裂在大多数情况下从焊接区开始,所以焊缝及热影响区的韧性不足,往往是造成低应力脆性破坏的主要原因。
2.存在着裂纹等缺骼断裂总是从缺陷处开始的,缺陷以裂纹为最危险。
而焊接则是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
虽然随着焊接技术的发展,裂纹基本上可以得到控制,但要完全避免裂纹,还是比较困难的。
3.一定的应力水平不正确的设计和不良的制造工艺是产生焊接残余应力的主要原因。
因此,对于焊接结构来说,除了工作应力外,还必须考虑焊接残余应力和应力集中程度,以及由于装配不良等所带来的附加应力。
三、脆性断裂的主要影响因素同一种材料在不同条件下可以显示出不同的破坏形式。
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温度、应力状态和加载速度。
当温度越低。
加载速度越快,材料中三向应力状态越严重,则产生脆性断裂的倾向越大。
1.应力状态的影响1)物体在受外载时,不同的截面上产生不同的正应力σ和切应力τ,在主平面上作用有最大正应力σmax,与主平面成45°的平面上作用有最大切应力τmax。
σmax和τmax.及其比τmax /σmax与加载方式有关,例如杆件受单向拉伸时,σmax作用在与载荷方向垂直的截面上;τmax作用在与载荷方向成45°角的截面上,并且τmax=σmax。
当圆棒受扭转时,τmax作用在与中心轴垂直的截面上,而σmax则作用在与中心轴成45°角的截面上,并且τmax=σmax。
当切应力达到屈服点时,产生塑性变形;达到剪断抗力时,产生剪断。
当正应力达到正断抗力时,产生正断,断口与σmax垂直,如果在σmax未达到正断抗力前,τmax先达到屈服点,则产生塑性变形,形成塑性断裂。
如果在τmax达到屈服点前,σmax首先达到正断抗力则发生脆性断裂,因此断裂的形式与加载形式,亦即应力状态有关。
2)试验证明,当材料处于单轴或双轴拉伸应力下,呈现塑性。
当处于三向拉伸应力下,则不易发生塑性变形,呈现脆性。
在实际结构中,三向拉伸应力可能由三向载荷产生,但更多的情况下是由于几何不连续性引起的。
虽然整个结构处于单轴、双向拉伸应力状态下,但其局部地区由于设计不佳,工艺不当,往往出现形成局部三轴应力状态的缺口效应,见图5-5。
在受力过程中,缺口根部材料的伸长,必然要引起材料沿宽度和厚度方向的收缩。
由于缺口根部出现高值的应力和应变集中,而缺口尖端以外的材料受到的应力较小,它们只能引起较小的横向收缩,又由于横向收缩不均,缺口根部横向收缩受阻,结果产生横向和厚度方向的拉伸应力σx和τx,即在缺口根部产生三轴拉应力,在三轴拉伸时,最大应力就超出单轴拉伸时的屈服应力,形成很高的局部应力,而材料尚不发生屈服,结果降低了材料的塑性,使该处材料变脆。
因此,脆断事故一般都起源于具有严重应力集中效应的缺口处,而在试验中也只有引入这样的缺口才能产生脆性行为。
2.温度的影响如果把一组开有相同缺口的试样在不同温度下进行试验,则随着温度的降低,其破坏方式会发生变化,即从塑性破坏变为脆性破坏。
当温度降到某一临界值时,将出现塑性到脆性断裂的转变,这个温度称之为脆性转变温度。
脆性转变温度高,即脆性倾向严重,带缺口的试样脆性转变温度比光滑试样高,这和上面应力状态影响的结论是一致的,见图5-6。
3.加载速度的影响加载速度对材料破坏的影响已由试验所证实,提高加载速度能促使材料脆性破坏,其作用相当于降低温度。
应当指出,在同样加载速度下,当结构中有缺口时,应变速率可呈现出加倍的不利影响,因为此时有应力集中的影响,应变速率比无缺口高得多,从而大大降低了材料的局部塑性,这就说明了为什么结构钢一旦开始脆性断裂,就很容易产生扩展现象。
当缺口根部小范围发生断裂时,则在新裂纹前端的材料立即突然受到高应力和高应变载荷,也就是一旦缺口根部开裂,就有高的应变速率,而不管其原始加载条件是动载的还是静载的,此时随着裂纹加速扩展,应变速率更急剧增加,致使结构最后破坏。
图5-5缺口根部应力分布示意图图5-6温度与破坏方式关系示意图温度如图5-7.韧-脆转变温度与应变速率的关系韧-脆转变温度与应变速率的关系如图5-7所示,随着厚度和应变速率的增加,转变温度向高温转移。
4.材料的影响材料对脆性断裂的影响包.括材料厚度、晶粒度和化学成分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