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论文的完全规范格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科技论文的完全规范格式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科技是农业的第一生产力。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农业科技论文的完全规范格式,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农业科技论文的完全规范格式

一、论文题目。论文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

二、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三、摘要。摘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

四、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五、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六、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七、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

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八、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农业科技论文赏析

强化农业科技促进农业增效

摘要:推广农业科技提高了粮食单产,增加了农民收入,降低了劳动强度,改善了生活质量。本文简要回顾了恩施州农业科技推广对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所发挥的作用,分析了当前农业科技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促进农业科技推广的建议。

关键词:农业;科技;效益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科技是农业的第一生产力。为了进一步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创新的作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012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业科技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问题不断显现,现对农业科技推广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发挥的作用进行简要回顾,对当前农业科技推广存在的问题进行初略分析与广大同仁商榷。

1 农业科技推广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多年来,恩施州农业科技不断创新,良种不断更新换代,栽培技术不断改进,使粮食单产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质量不断改善。通过种植结构不断调整,经济作物面积不断扩大,农民经济收入不断增加;通过种子包衣、轻简栽培等技术的推广,劳动强度不断降低;通过优质水稻新品种的推广,清洁能源的推广利用,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农业效益不断提高。

1.1 技术推广提高了粮食单产

从种植玉米地方品种到品种间杂交种再到单交种,从推广高秆水稻品种到矮秆品种再到杂交种,从单作到间作套种,从水稻水育秧到旱育秧,从露地玉米到玉米地膜覆盖,无论是品种的改良还是栽培技术的改进,每次创新粮食单产都有很大提高。

1.1.1 杂交良种普及,粮食单产提高

恩施州从1976年开始推广杂交水稻到1985年达到3.7万hm2,水稻单产从每公顷2985kg提高到4905kg。在杂交玉米推广之初,农民形象地说:“老品种,鸡脑壳,种一坡,收一箩”,从1964年开始大面积推广玉米品种间杂交种,到1976年杂交玉米推广面积达到6.81万hm2,玉米单产从每公顷1335kg提高到2115kg[1]。到2010年全州水稻平均单产达到每公顷5955kg,玉米平均单产达到每公顷5100kg,普及推广杂交良种意义重大。

1.1.2 地膜覆盖技术应用,玉米单产提高

1984年恩施州开始大面积推广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到1985年玉米平均单产每公顷提高到3240kg,比1983年的2460kg增长了780kg,农民总结为:“杂交种盖地膜,苞谷托托像牛角” [1] 。目前,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仍是恩施州高海拔地区推广的一项重要技术,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1.3 育秧方式改进,水稻单产提高

恩施州1988年开始试验示范旱育早发育秧技术,到1994年推广面积达到5.13万hm2,水稻单产从1987年的每公顷4290kg提高到1994年的5100kg。旱育早发育秧技术提早了分蘖时间,提高了成秧率,确保了基本苗,促进了水稻单产的提高。

1.2 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

茶叶、烟叶、药材、水果、油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养殖业不断发展,农民经济收入不断增加。

1.2.1 茶叶面积逐年扩大

解放初期恩施州仅有衰坝茶园0.26万hm2,产量820t,到2011年恩施州茶园面积扩大到6.03万hm2,产量达到5.29万t,农村经济

明显好转。

1.2.2 油菜面积逐年增加

1949年恩施州仅有油菜种植面积0.89万hm2,1978年扩大到1.83万hm2,2011年扩大到4.96万hm2,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1.2.3 养殖业不断发展

玉米、马铃薯、红苕等作物单产不断提高,促进了农村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农民收入不断提高。

1.3 技术改进降低了劳动强度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农村劳力老龄化现象普遍,须降低劳动强度,才能解决农业生产所需劳力矛盾。通过推广轻简栽培、机械化操作等技术,大大缓解了劳力问题,确保了粮食生产安全。

1.3.1 种子包衣技术的推广

1998年恩施州玉米种子就实现包衣率100%,水稻种子包衣率60%,减少了农药施用次数,降低了劳动强度。农民形象地说:“玉米种、穿红衣、鼠不啃、鸟不啄、苗子齐、大托托”。种子包衣技术的推广既保证了苗齐苗壮,又减少了用药次数;既降低了用种量,又减轻了劳动强度;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仍是恩施州重点推广的一项实用技术。

1.3.2 免耕栽培技术的推广

优质油菜免耕稀植栽培是恩施州农业技术人员根据地区特点探索出来的一种油菜轻型简化栽培新技术,采取提早播种、培育壮苗、稀植栽培等措施,在前作收获后,不耕整土地直接栽植油菜,省去耕地、整地等环节,通过免耕,实现劳动工序的简单化、劳动强度的轻型化,达到节本、节劳、增产、增效的目的。2005年开始试验,到2009年全州推广面积达到1万hm2,恩施州农技推广中心对巴东县随机取样测产验收,每公顷产量达到3220.5kg,比常规种植每公顷节约耕地、整地、移栽等劳力120个以上,每公顷增收油菜籽1200kg左右。[2] 免耕栽培技术在水稻、甘薯等多种作物上进行了推广应用,可减少水土流失,节省劳力,达到既解决劳力矛盾问题,又促进增产增收的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