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勘探方法与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性油气藏勘探方法与技术

1.岩性油气藏勘探现状及勘探前景

(1)勘探现状

随着中国陆上含油气盆地逐步进入高成熟勘探阶段,探索岩性油气藏的重要性也日趋明显。岩性油气藏是目前中国陆上油气勘探的四大重要领域之一(其他3个领域是前陆冲断带油气藏勘探、叠合盆地中下部组合和老区精细勘探)。也是目前中国陆上实现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现实领域。从中国陆上近年来岩性油气藏探明储量规模来看,已经从90年代初的20%逐步上升到目前的55%左右,初步显示出岩性油气藏在增储上产方面的重要意义。从具体盆地来看:在松辽、鄂尔多斯、渤海湾等盆地年增储规模均在亿吨以上;在准噶尔、塔里木、四川等盆地其增储地位日显重要;在二连、海拉尔、柴达木等盆地成为新的增储领域;在酒泉、吐哈等盆地此方面勘探也有新的发现。总体来看中国陆上大部分含油气盆地在岩性油气藏勘探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勘探实践证明,中国陆上绝大部分含油气盆地应具有发育岩性油气藏的良好地质背景。

(2)勘探前景

从中国陆上主要含油气盆地剩余油气资源量来看,七大盆地(松辽、渤海湾、鄂尔多斯、准噶尔、塔里木、柴达木、四川盆地)剩余石油地质资源总量179.2亿t,岩性地层91.3亿t,占总石油地质资源量的51%。具体到各个盆地来看:松辽盆地剩余资源41。3亿t,其中岩性一地层26.6亿t;渤海湾盆地剩余资源32.7亿t,其中岩性一地层12.7亿t;鄂尔多斯盆地剩余资源33.7亿t,其中岩性一地层27.6亿t;准噶尔盆地剩余资源20.3亿t,其中岩性一地层10.3亿t;塔里木盆地剩余资源38.3亿t,其中岩性一地层8.5亿t; 柴达木盆地剩余资源1O亿t。其中岩性一地层4亿t; 四川盆地剩余资源2.9亿t,其中岩性一地层196亿t。由此可见,中国陆上主要盆地都具有开展岩性一地层油气藏勘探的资源基础。剩余资源量丰富,岩性一地层油气藏勘探前景广阔。从目前的勘探成果来看,以岩性一地层油气藏为主的非构造油气藏勘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这些阶段的油气勘探过程中。各个盆地积累了大量的地质、地震、钻井、测井、录井、测试和化验资料。一定程度的资料积累是岩性一地层油气藏勘探的基础,从各个盆地的资料积累来看,中国陆上主要含油气盆地均具有开展岩性一地层油气藏勘探所需的资料基础。

(3)勘探思路

随着油气藏勘探逐步开展,含油气盆地在各个勘探阶段所面临勘探对象的转变,即通过油气藏勘探所采用的勘探思路和技术方法也逐步发生变化,包括:①找油思路的转变主要表现在由构造向岩性转变、由正向构造带向负向构造带转变、由构造高部位向构造带翼部转变、由环洼向洼槽转变、由单一类型向多种类型油气藏转变;②研究方法的转变由构造油藏勘探的核心工作"精细构造解释。落实圈闭高点"到岩性油藏勘探的核心工作"精细沉积储层解释,落实砂体空间展布形态"的转变,构造研究找背景,沉积研究找砂体,构造背景与沉积砂体综合研究预测隐蔽油气藏有利成藏区带;③研究手段的转变由传统石油地质评价手段转变为应用含油气系统、层序地层等现代理论,结合地震信息多参数综合评价方法,加深研究,创新认识,提高综合研究水平,达到对勘探目标多方位、多方法、多技术的全面综合评价与分析;④组织形式的转变由过去构造解释、沉积储层、新技术应用、圈闭评价分头研究转变为组成多学科多专业项目组。实现地质与物探研究的有机结合,资料处理、解释、分析与评价一体化,优势互补,联合攻关,解决关键问题。上述勘探思路、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和组织形式的转变为岩性油气藏勘探的突破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先进技术的应用为岩性一地层油气藏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提供了良好支持。良好的技术支持和技术储备是当前和今后开展岩性一地层油气藏勘探的关键。总体来看。中国陆上主要含油气盆地具备开展岩性一地层油气藏勘探的地质背景,拥有丰富的剩余资源量保证,前期进行了良好的资料积累,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勘探技术支持。从勘探历程来看,中国陆上的主要含油气盆地目前已经进入岩性一地层油气藏勘探的阶段。各盆地具有良好的岩性一地层油气藏勘探前景。

2.岩性油气藏勘探技术孔

2.1沉积微相和层序地层分析是进行岩性油气藏勘探的基础

沉积微相和层序地层的横向变化和纵向演化分析是进行岩性油气藏勘探的基础,这一基础从宏观上确定了有利于岩性圈闭发育的平面位置和纵向层位。

2.1.1盆地进入岩性油气藏勘探阶段,对于沉积相的研究必须达到小时窗沉积微相的精度

在构造油气藏勘探阶段,对于一个构造带或者构造圈闭的评价只要达到沉积亚相的研究程度就可以满足油气勘探前景评价的需要。但由于岩性油气藏形成地质背景的特殊性,沉积相的研究至少必须达到小时窗沉积微相的研究精度。以三角洲为例来说。在构造勘探阶段,研究程度达到能够系统区分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就可以满足圈闭评价的要求。但对于岩性油气藏来说,它们在同一个沉积亚相中的赋存状态存在很大的差异,往往是三角洲的一个亚相类型中存在多个孤立的岩性油气藏,或者是同一亚相的不同位置油气赋存与否存在很大差异。此外,一个研究区某一时期沉积相、沉积亚相的发育往往具有继承性而沉积微相继承性差。对于勘探程度较高的盆地来说,在常规沉积微相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录井相、测井相和地震相分析是目前沉积微相分析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常规沉积微相分析主要包括岩性组合分析、岩芯沉积特征分析、重矿物纵横向平面展布特征分析、古水流分析等。在目前阶段,以常规沉积微相分析技术为依托,系统结合录井相、测井相和地震相的沉积微相分析方法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大量的地震信息也为沉积微相研究提供了良好的佐证。如储层预测提供的砂体平面展布、众多地震属性的分析结果等。从纵向研究精度来看。在构造勘探阶段往往以地层组为沉积相、沉积亚相分析单元,但由于岩性油气藏往往与砂组关系更为密切,所以开展以砂组或单砂层为单元的沉积微相分析应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最大地层单元。从具体沉积微相平面成图技术来看,对于同一个沉积微相研究地层单元(如砂组或单砂层)来说。以井点常规沉积微相分析、录井相和测井相分析为起点确定沉积微相类型,借助地震相、储层预测、地震属性分析等研究结果进行平面外推。确定平面上的沉积微相界限。在平面成图时应该以选择与油气藏关系密切的沉积微相为优势沉积微相,应表明不同沉积微相在纵向上的百分比变化。然后通过研究区已知油气藏所属的沉积微相类型分析,确定有利于岩性油气藏发育的沉积微相类型,同时结合沉积微相的纵向演化和平面分布变迁模式,综合确定有利于岩性圈闭或油气藏发育的平面位置和纵向层位。

2.1.2建立高分辨率的盆地地层格架和精细的沉积体系分布,是寻找岩性圈闭的前提

以层序地层学为代表的综合研究方法是目前区域勘探和寻找岩性圈闭的重要勘探方法和技术。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理论的核心是在基准面旋回变化过程中,由于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补给通量比值(A/S)的变化。相同沉积体系域或相中发生沉积物的体积分配作用,导致沉积物的保存程度、地层堆积样式、相序、相类型及岩石结构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是其在基准面旋回中所处的位置和可容纳空间的函数。基准面旋回是时间地层单元的二元划分,因而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