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几个误区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个误区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个误区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年轻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数学课程标准》理解上存在偏颇,一味求新,否定传统教学的优秀之处,致使他们的教学出现了一些误区。
本文试图对这些误区进行探讨,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误区一:摒弃“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独树“创设问题情境”传统的数学新课引入教学,基本上都是“复习旧知,引入新知”,实施新课程后,几乎所有的课都是通过生活实际、数学小故事、趣味数学题等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而不是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似乎新课程规定:数学课不能以复习旧知的方式引入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确实,创设教学情境,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数学课堂的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但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创设情境却往往“变味”:有的情境创设不真实,不符合生活逻辑,与生活常识相悖;有的情境创设与教学不相关,横生枝节,绕圈子;有的情境创设没有实效性,长时间的情境渲染,丝毫没有涉及知识本身内容,妨碍了有效教学。
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现实生活,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提供支撑,为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
创设情境时,要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提高学生热情,选择他们熟悉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入手创设,科学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但这并不是唯一的,通用的模式,新课教学之前还要不要组织学生复习呢?其实新课教学前复习的主要目的:一是为了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二是为新知学习分散难点。
如果有必要,则无可厚非,也不能厚此薄彼。
误区二:轻“独立思考”,重“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记忆与模仿,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现在已经深入人心,我们在数学课堂上看到的几乎都是小组学习形式,这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尤其是在公开课、观摩课的教学中。
新课改中数学教学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新课改中数学教学存在的误区及对策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发现在新课改中,数学教学存在不少误区,分析并总结这些误区,对于明确课改目标,贯彻数学教学课改理念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自己的观察,做了粗浅的总结,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新课改数学教学误区对策【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0)11-0127-02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事业既面临着挑战,也迎来了机遇。
2001 年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新课程改革的这一目标强调基础教育不仅仅是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教育部相继制定了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的数学教学《课标》,各地也根据《课标》的要求,进行数学教学改革。
进行数学教学改革,首要的问题是改变教育理念的问题,然而,作为数学教师的教育工作者,在依据新课标理念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片面地理解了新课标教改的理念,走入了数学教育的误区。
从形式上看,他们在教学中确实贯彻了新课改的理念,成了新课改中的教坛新秀,但实际上他们的教学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是他们误解了新课改的理念,在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上出了问题。
一新课改中数学教学存在的误区1.对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存在的误区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数学教学课堂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很多教育工作者却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片面地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是针对应试教育时代学生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提出来的——在应试教时期,为了学生能考个好成绩,数学课堂时间基本上是被数学老师占用的,数学老师成了课堂的主体,而学生仅仅是接受数学知识的一部机器。
再谈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的误区与解决策略
再谈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的误区与解决策略一、效果的提出随着新课程革新的逐渐深化,数学教学也向纵深方向开展,革新越来越深化到实质性效果――数学课堂。
当然,课堂革新成效不时出现,教学形式革新不时开展,由填鸭式到启示式,再到自主探求协作交流式,这是令人鼓舞的。
但是,在实践课堂教学的进程中,却发现有局部教员又走入了新的教学误区。
下面结合在地域及学校组织的地下课以及擂台赛中出现的效果谈几点团体看法,不对之处请同行指正。
二教学误区及发生缘由1.课堂引入新课标要求:教员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但是,在实践教学进程中,却出现了这样那样的效果,有的甚至闹出了笑话.例如:一位教员在解说〝平移〞时,做了如下引入:上课时拿着一根竹竿走进课堂,先生不知何故,一片哗然。
只见教员把竹竿斜放在教室的墙上,先生一脸茫然,教员不慌不忙,末尾沿着墙面移动竹竿,然后中止。
效果来啦:竹竿在墙面上向下滑落1米,在空中上移动几米?看了下面的例子,难免有些好笑。
挺复杂的效果搞得如此复杂,有用么?关于高中生来说,其思想水平和数学笼统才干已失掉较好的开展,许多效果不需求像小先生那样依托笼统协助思想。
这样的引入真不如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2.师生互动中的协作与交流的失误:〔1〕先生协作学习方式大于实效新课程规范下先生自主探求交流协作是课堂的主题。
在听课进程中都可以看到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这说明教员曾经把协作的看法引入课堂。
但是在局部教员的课堂上,小组协作学习只是一种方式,缺乏实质性的协作。
例如:协作学习的内容没有太大的探讨价值,先生的参与度不平衡,先生间的协作不够自动,教员不能给先生富余的协作时间,无视对先生协作技艺的训练与培育,讨论流于方式,有些不需求讨论的效果,也在组织讨论;有些效果需求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时间,先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鸣金收兵。
先生之间的讨论过于远离讨论的主题等。
〔2〕教员被约束于课改的方式首先,过多廉价表扬。
只需先生答对了效果,教员就是〝很好〞〝你真棒〞〝真聪明〞。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数学教学中几个误区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几个误区课改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从教材到课堂,从教师到学生都出现了新的面貌,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课改的好典型。
但也出现许多不良现象。
本文着重阐述新课程背景下中数学教学中容易出现的几个误区。
1、突出知识掌握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把“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作为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最终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而有些教师往住只注重“双基”与重点知识的掌握,单纯为分数而做题、而教学,忽视“数学来源于生活,而还原于生活”的教学理念与能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
数学新教材中有许多地方是要学生自己动手的,然而有的老师总是怕学生从中学不到知识,因此在课堂上从来不采用这些方法。
而是简单的讲解。
具体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哪些内容等等,结果使学生体验不到知识的探索、发现、归纳的这样的一个过程。
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记得在一次听课时,一位教师在讲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这一节时,只用几分钟就直截了当地把立体图形的展开结果告诉了学生。
而实际上,本节课应该把所有的内容都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最好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剪出各种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学生自己总结出立体图形展开图的几种形式,然后教师稍加引导,就很自然地达到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了,同时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与锻炼。
2、倡导自主性而放任自流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新型教学学法。
其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论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与评价都要确保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
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的格局,给学生去观察、理解、总结、验证、发表见解的最大空间。
教师则成为课堂教学组织者,真正做到“把数学课堂交给学生”。
而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并付诸实践。
他们想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是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
课堂上学生乱哄哄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海阔天空、东扯西谈,而有时竟然还会受到表扬,甚至还说什么有创意。
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教学四大误区
教学情境的创设 是引发学生 主动学 习的启动 环 节, 根据教学 目标和教学 内容有 目的创设生动形象的 教学环境 , 不仅可使学生掌握知识 、 技能 , 更能激活学 生 的问题意识 , 生动形象 的数学问题与认知结构 中的 经验发生联系。部分教师在教学 中过于追求情境化 , “ 上游乐场分组玩” “ 、上街买东西”单纯用 “ , 生活化” 、 “ 活动情趣化” 冲淡了“ 数学味”忽略了数学本 身具 有 , 的魅 力 。 新教材提倡 设置问题情境 、 动情 境 、 活 故事情境 、 竞争情境等, 但教师不能简单化机械地理解新课程理 念和教学方法。“ 境由心生’ , 富于时代气息的情境 - 一 的设置 只有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的前提 下, 学生才能学会 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 问题 , 真 正 由情感体验激发有效的数学认知活动 。 误 区 四 电 脑 代 替 “ 脑 ” 鼠标 代 替 粉 笔 人 。 计算机辅助 教学 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处理好 静与动 、 局部与整体 、 与慢 的关 系, 时选取 有探 快 适 索意义 的课件和 内容 能调动学 生 的学 习情 绪 , 高 提 兴趣 , 扩大知识的信 息量 , 迪思 维 , 高效 率 。多 启 提 媒 体 只 是 一 种 技 术 , 无 论 多 先 进 , 课 堂 教 学 中起 它 在 的作用 只有一条 : 帮助教 师达 到教学 的效 果。教 既 师应把现代化教学手段 与传统的教学手段 ( 教具 、 学 具 、 板) 黑 结合起来 , 势互补 方能使 教学 手段 整体 优 优化 。因此在具体教 学过 程 中, 师一定 要根据 学 教 生 的认知规律 、 心理特 点 、 教学 内容 、 学生 实 际等诸 多 因素 , 学的 , 科 有针 对性 的设计 多媒 体 , 择适 当 选 的时机 , 量的运用这 种教学 手段 , 适 就会 起 到“ 动一 子全盘 皆活” 的作用 , 能发挥 多媒体 的最 大功效 , 才 达到优化课堂教学 , 提高学生素质 的 目的。 新 课 改 的精 神 、 念 要 转 化 为 实 践 不 是 一 朝 一 理 夕 能 完 成 的 ,学 而 不 思 则 罔 , 而 不 学 则 殆 ” 精 研 、 “ 思 , 精思方能 晓其义 、 识其神 。教师是新课程 的开发者 , 是 “ 教科 书 教 , 不 是 教 教 科 书 ” 在 今 后 的新 课 用 而 。 程教学实施过程 中 , 我们 数学教 师要 更加 深入开 展 对新课程的研讨 与交流 , 按照数 学课 堂教学 的操 作 流程 , 引导学生亲身体验 、 主动参与 、 动手操作 、 亲身 实践 、 独立 思考 、 合作 探究 。让课 堂教学 与研究 “ 共 生互补” 。同时 , 不仅 反思 自己的课堂 教学行 为 , 而 且要从 主体认识上找根源 , 树立“ 问题意识” 积极 实 , 践, 找差距 , 问题 , 找 找不足 , 进一步提高 自身的教 育 教学素质 , 避免走进课堂教学的误区 , 正走进初 中 真 数学新课程 , 实现理想的数学课堂教学而努力 。 为 ( 者单位 : 苏省扬 州市邗 江区扬寿 学校 ) 作 江
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几个误区及改进措施
表 着 一种 题 型 , 表 着 一种 知 识 的 灵 活 应 用 . 代 如果 讲 完 题 后 ,
没 有 必要 的总 结 归 纳 , 只停 留 在 这 个 习 题 怎 样 解 , 能 升 华 不
为这 一类 问题 怎 样 解 , 能 升华 为 与 其 他 问题 怎 样 联 系 渗 透 不
的话 , 么 这 节课 对 学 生 而 言 只 是 停 留 在 表 面 上 , 旦 条 件 那 一
机 械 重 复 , 有题 目超 出 目前 所 学 的范 围 , 师 也 不 加 筛 选 还 教 地 留给 学 生 , 生 在 那 苦 苦 思 考 , 为 自 己 没 学 明 白 , 头 学 以 满 雾 水 , 知所 云 , 学 效 果 可 想 而 知 . 不 教 2 .习 题 单 调 , 就题 论 题 忽 视 拓 展 延 伸. 一 个 习题 都 代 每
教 材 的功 能 , 学 生得 到 充 分 的 发 展 . 使 四、 习题 教 学 中 的 几 种 现 象
习 题 教 学 是 数 学 教 学 中 的 一 个 极 其 重 要 的 环 节 , 既 它 是 帮 助 学 生 深 化 理 解 基 础 知 识 , 练 运 用 和 巩 固知 识 及 培 熟
问 题 谈 谈 自己 的看 法 . 1 .题 量 过 大 , 生 消 化 不 良. 师 选 题 时 往 往 贪 多 求 学 教
虑 . 么 时 候 擦 黑 板 , 哪 部 分 , 留 哪 部 分 , 应 在 备 课 时 什 擦 保 都 设 计好 . 于 初 上 讲 台 的教 师 , 课 时 一 定 要 在 板 书 设 计 上 对 备
高. 是 , 但 由于 各 种 原 因 , 学 课 堂 上 也 出 现 了 一 些 不 和 谐 数
现 在 的教 材 为 教 师 留 有 的 可 发 挥 空 间 和 弹 性 很 大 , 如 果 教 师 不 动 脑 去 思 考 、 究 , 能 会 感 到 教 材 上 的 内 容 过 研 可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几个误区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的几个误区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数学教师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然而,不可讳言的是,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存在“形式主义倾向”“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过于推崇学生的自主探究,否定了教师的系统讲授”等误区。
本文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尝试对这些误区作一分析,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探讨。
一、误区之一: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存在形式主义倾向新课程改革以来,初中数学教学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公开课成为教学表演”的现象在我们的数学教学实践中,经常有这种情形:新课程的实施成了一项“面子工程”,是展示给别人看的,是为了表明已经轰轰烈烈地开展新课程了。
于是,公开教学是“新课程”,极力表现出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多媒体课件用上了,定理的证明不再“纸上谈兵”,学生也有了发言权;但平时上课并非“新课程”,教师“扎扎实实”且拼命地讲数学习题,学生整天在题海中遨游。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结束了,还要用专门的时间来进一步“明确学习要点、重点”。
一些教师在上公开课前已经在不同的班级上过数遍,最后呈现给听课者的其实是一堂“完美”的作秀课。
这类“只开花不结果”的教学表演,既有损教师的师德风范,又严重毒害了学生的纯洁心灵。
同时这类公开课纯粹是浪费时间,根本就没有观摩和研讨的价值。
2.“提问没有思维力度”的现象由于新课程强调师生的互动,所以有时教师把一个完整的数学问题的表述划成很多支离破碎、没有思维力度的“对不对”、“好不好”、“行不行”、“是不是”等小问题,不停地问学生,搞得满堂课非常热闹,但没有丝毫的思维深度。
3.“滥用多媒体”的现象有的教师在用多媒体手段制作课件时,为了增强感染力,加上了绚烂的画面、眼花缭乱的动画、动听的音乐等,大量的次要因素冲淡了作为主体的本身。
学生虽然有了兴趣,但却不是对主题内容。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个误区及对策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个误区及对策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呈现了可喜的变化。
我到了30多所学校,听课200多节,觉得在小学数学课改中存在一些误区,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误区一:为了情境而情境1.情境不相关。
例如一位教师教“比例尺”一课时,创设了一个导课情境:先简单介绍一风景区的美景,然后告诉学生,学了这节课,我们可以把这所风景区画下来。
教学情境的设置与知识偏离了,虽然作画也涉及“缩小”,但是它与按一定的比例描绘地图是不一样的。
可先出示一幅大的风景区图,再出示缩小若干倍的小风景区图,用来作比较,指出小的图就是根据大图缩小一定的倍数画下来的,这一节课学习的知识就与这有关。
这样在比较中引课,会较好地达到预期的目的。
2.情境不真实。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百分数的意义”一课时,课一开始,教师说:“我想了解一下同学们对张强做班长有没有意见,请举手表示,没有意见的请举手。
”教师看了一下说:“我们班有80%的同学支持张强同学当班长。
”“80%”是这位教师随便说出来的,为了引出一个百分数,设计了一个不真实的情境。
3.情境没有效。
有位教师在上课时,出示一幅情境图,让学生根据图想出问题(得数是7的加法),学生提的问题很多与本课知识没联系,而且花了近10分钟时间,还停在大量的情境渲染之中,丝毫没有涉及数学本身的内容。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这是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引发问题意识,有利于启迪数学思维,教学情境的设置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要与数学知识密切联系,要把学生熟悉的、贴近他们生活的、他们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学习素材显现出来;要把富有挑战性、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显现出来。
误区二:把调动积极性当作了最终教学目的1.过多廉价表扬。
过多廉价表扬会导致学生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
有的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律给予夸奖,即使是一个十分简单的回答都表扬为“真了不起!真聪明……”这种廉价的表扬决不能起到真正激励的作用,相反会助长学生浮躁的学风。
新课程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几个误区
新课程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几个误区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1.1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把提问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混为一谈,导致课堂教学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问题设计欠合理化、科学化,提问随意性大,缺乏精心安排,忽视对重点、难点的讲解。
启发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诱导、点拨下,使学生通过亲自尝试探索,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将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再发现过程。
显然提问式教学是贯彻启发性原则的有效手段,但两者不是等同的。
提问不一定都有启发作用,启发性原则是否得到贯彻,不是看形式上的提问,而是看学生的心智活动是否达到顿悟。
教学中如何通过提问来实施启发式教学呢?1.2以“少讲少练”代替“精讲精练”。
主要表现在教师对重点、难点内容不进行深入分析讲解,照本宣科;以学生模仿练习为主,练习的题目无针对性、概括性、层次性;重复题型多次出现,学生机械套用公式、定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知识前后之间联系不清楚。
所谓“精讲”,就是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水平为依据,以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为手段,作要言不烦的适度讲解。
所谓“精练”,就是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水平为依据,以提高能力为目的,以科学、艺术的训练措施为手段,做典型而又有针对性的适量练习。
精讲精练的要点是内容精要、方法精巧、语言精练、难度适当、多少适量,决不是少讲少练。
1.3以《教师教学用书》代替备课笔记。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只看《教学用书》,不钻研大纲、教材,不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以《教师教学用书》代替备课笔记,从而导致课堂教学脱离教学实际,教学无针对性。
事实上,《教师教学用书》与备课笔记是两码事,不能等同视之。
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理论水平、学生实际情况来精心设计教案,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具体落实到每节课。
《教学用书》是教学的宏观指导,备课教案是教学的微观落实,只有把宏观指导与微观落实统一起来,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1.4重视教法改革而忽视学法指导。
新课程下两个误区的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新课程下两个误区的小学数学教学反思在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些误区,这些误区极大地影响了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分析并反思这两个误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一个常见的误区是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新课程下,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纯粹的知识传授。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过于关注知识点的讲解和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使得学生们往往只是机械地重复运用公式和方法,而缺乏对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针对这个误区,我们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从灌输的角度转向引导和启发的角度。
我们可以引入一些探究性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引入课堂讨论、问题解决、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美妙和奥妙。
同时,教师还应该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下功夫,例如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案例研究、竞赛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另一个常见的误区是教师过于强调应试教育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许多教师过于重视教科书中的知识点和题型,导致学生只会应付单一的题型而缺乏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这种应试教育的倾向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而且影响了数学教育的本质目标。
要纠正这个误区,我们需要拓宽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融入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例如购物、旅行、卡车运输等,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解决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数学建模活动,让学生从数学模型的构建到问题的求解,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关注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思维发展的误区,以及强调应试教育而忽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误区。
新课程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与解决对策
141 面发展。
3.缺少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为保障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就要在质量评价体系层面完善建立,将其作为指导教学的重要体系。
而缺少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会造成实践教学的效率比较低。
三、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1.构建以ERP实践平台为基础的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要以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为主,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因此,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以ERP实践平台为基础,将学生带到实际的工作岗位中去,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1)ERP实践教学。
ERP实践教学包括单项和综合实训两个方面的内容。
故名思议,单项实训就是对与某一课程对应的技能培训。
综合实训主要包括ERP软件综合实训课程和ERP沙盘课程。
(2)模拟公司实训。
构建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拟环境,进行实践场所和组织形式的安排,模拟公司的各项工作,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到真实的工作模拟环境中,将理论与实践联系到一起,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2.实行校企合作的全真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性教学应围绕企业实际需求展开,用实际企业中的用人需求来要求学生进行相关学习,让学生立足于企业的战略视角中看待问题。
通过高职院校、企业和实践的一体化展开经管类专业实践教育,根据经管类专业教学方案和企业需求,通过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合作,将学生派遣到实际的企业环境中进行实习。
学生能够通过企业的实际资源,熟悉市场发展环境,了解企业如何协调统一物流、数据流、资金链等。
学生可以参与企业项目,在企业专业人士带领之下可以加快专业理论知识的消化,快速提高经管类专业的实践能力。
3.建立完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现代化经济发展中,经济管理类的专业人才培养强化指标下,正在向着高责任感以及职业道德等方向发展,所以在实践性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就要能注重教学模式的科学应用。
通过实践教学质量体系的构建,就能有效的指导实际的教学,联合ISO质量管理的原则以及模式进行优化应用,对质量管理的文件以及检查考核等规范实施,从而提高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
初中新教材数学课堂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初中新教材数学课堂教学的误区与对策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彻底变革,其关键是课堂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改革能否体现新课标理念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标尺。
在两年半来的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笔者在基层教育工作中了解到,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一些误区,现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谈谈初中新教材数学课堂教学的误区,并对这些误区的对策作些粗浅的探讨。
误区一:以“教材”代替“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是编写新教材的依据,教材只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教学资源,而我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教师把教材当成课堂教学的唯一资源,他们在进行教学时,按照教材的教学顺序将知识点讲的面面俱到,不敢将教材内容进行删减或添加,对教材的处理力度很小。
所以在遇到某节课的内容过多过难或过少过易时,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对策一:依据“标准”选择教学内容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熟悉“标准”,明确“标准”中的具体要求,将“标准”中的具体要求与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反复对照,形成“标准”要求与知识点的一一对应,对“标准”中有的而教材中没有的要作适当补充,对教材中理论性过强而“标准”中又没作要求的要敢于删掉,对教材中顺序处理不妥的要敢于适当调整,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适当调整章节的教学内容。
总之,要依据“标准”来选择教学内容,而不是以教材的教学来体现“标准”的要求,力争在教学中既要达到“标准”的要求,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误区二:以“《教师教学用书》”代替“备课笔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只看《教学用书》,唯《教学用书》是从,不钻研“标准”和教材,不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以《教师教学用书》代替备课笔记,从而导致课堂教学脱离教学实际,教学无针对性,以致达不到教学目标要求。
对策二:精心设计教案为主,《教师教学用书》为辅事实上,《教师教学用书》与备课笔记是两码事,不能等同视之。
《教学用书》只是用来帮助教师分析教材难点,把握教材的深度,提供处理教材的方法,是指导性参考用书。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个误区及应对策略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个误区及应对策略新课程改革中的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专门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如学生主体、重视过程、讲求合作、关注体验等等。
在宽敞教师的积极努力下,数学课堂教学差不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日益多元化,新旧理念不断碰撞下的课堂教学,有许多让我们焦躁并困惑着的问题,成为我们有效实施教学的阻碍。
以下是我个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验和心得,提出来供同行们摸索和商榷,以期达到共同进步,搞好我们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一、缺乏对课堂的有效掌控,教学中易显现前松后紧现象,不能保证教学质量和成效新课程理念下的许多教学思想和方法的应用,如讲究课程的情形导入,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讲求学生的合作探究等等,加之许多课时教学容量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较大,教师往往显现不能对课堂教学有效掌控,显现教学前松后紧的情形,使课堂后半部分教学内容进行得十分仓促,因此,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要解决以上问题,关键是我们的教师要在备课上要狠下功夫。
要吃透教材,寻求有效教学手段和途径,争取做到以简驭繁;要充分了解学生,关注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配备有梯度的练习题;要提早分配课堂教学时刻,在相应的时段内,进行简约而有效的教学。
二、没有形成自己清晰明快的教学节奏,教学过程平铺直叙地套用现成模式,教学缺乏创新精神通过几年的新课程教学实践证明,新课程下先进的教学理念,多元化的教学思想和方法,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成为现代教学的进展趋势和方向,是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有力保证。
在教学中恰当而合理的使用,成为我们宽敞教师必备的教学差不多功。
然而,在真正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尽管教师都能将其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但只是一种简单的套用,不能变通,这就成为束缚我们展开有效教学的蛛网。
高中数学教学,任何知识的形成都有其源于生活的背景,然而我们情形导入要简约,不是联系的实例越多越好,我们既要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点,还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我摸索的空间。
简析数学课堂教学中几个误区
简析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几个误区摘要:该文以新课标要求为标准,阐述了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重知轻用”“满堂灌到满堂问”“空洞的热闹”“虚化”“多媒体使用不当”等几个误区,并结合实际作了正确的论述。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误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已进行了数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几个误区。
一、数学课重“知”轻“用”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具有基础性及实践应用性的特点,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存在着重数学的基础性教育,而忽视数学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
大部分教师东挪西凑,到处搜索作业题补充学生课内、外作业量,以达到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力度。
学生的题量加大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加深了,可是这些教师却忽略了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培养和学生的“思想教育”与“精神培养”的工作,致使教学工作真正成了社会上所说的“大书呆子制造的小书呆子”现象,学生所学知识在实践应用中难以发挥其效用。
二、由“满堂灌”走向“满堂问”在课改实验中,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式的课堂教学现象已不复存在,遗憾的是,取而代之的却是”满堂问”式——即所谓的启发式教学。
在这种“满堂问”的支配下,教师在课堂上连续提问,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也只作简单的肯定、否定,或不置可否,然后自己补充讲解,再提出问题……教师并不重视自己的提问是否必要,是否有用,是否得当等。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启发式提问”应把握两个关键。
一要找准切入点。
这个切入点,对课堂而言,覆盖全堂,具有“牵一发而动全堂”之效;对学生而言,这一点能开启学生的心智,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与探析。
一堂课有这么一两问就足够了。
这样一来,课堂上不再是烦琐提问的干扰,而是一种多元的、充满生气的交往对话。
其次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果断地把握学生思维流向及流程的教学机智。
三、空洞的热闹新课标的要求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
谈谈新课程数学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谈谈新课程数学教学的误区及对策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我看到许多传统课堂所没有的“新现象”,如课堂“乱哄哄”,学生高谈阔论,情绪高扬;数学课象物理、化学课一样,做起了实验;学生常制作一些工艺品、小制作等。
另一方面,许多学生在学习上出现“问题”,如计算能力差、易出错,表达能力不强,思维不严密等等。
这些与新课程的要求和课改的目标明显是背道而迟的,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我想结合数学课教学,谈谈新课程中的误区及其对策。
误区一、视“教材”为“课标”《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简称“课标”)是中小学教材编写与初中毕业考试命题的依据,明确指出了“课标”的地位与作用。
而教材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资源而不是唯一资源,教材的教学内容、具体实例也是按课标的要求进行编写的。
但我在与其他同事交流过程中发现:我们绝大部分教师把教材当成课堂教学的唯一资源,他们在教学时只是按照教材的顺序将知识点面面俱到,而不敢私自将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合理地删除或添加,往往他们对教材的处理力度很小或者几乎没有。
当遇到某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偏多偏难或内容偏少偏易时,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导致学生有时吃得太饱,而有时又吃不饱的情况。
对策:依据“课标”选择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教师一定要熟悉“课标”,明确“课标”中的具体要求,要将“课标”中的具体要求与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反复对照,形成“课标”要求与知识点一一对应。
对“课标”中有的而教材中没有的要作适当的补充,对教材中难度较大的要敢于放低难度,对教材中理论性太强而课标中又没作要求的要敢于删掉,对教材中顺序处理不妥的要敢于适当调整顺序,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适当调整章节的教学内容。
总之:要依据“课标”来选择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内容,但同时也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误区二、课堂教学就是热闹的活动当前课堂教学中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热闹繁荣”的景象:学生忙于活动材料的搜集、整理,小组忙于热热闹闹、旁若无人地讨论,教师忙于一个一个活动的组织、开展。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误区之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误区之思考李火阳现在初一数学使用华东师大版教材已有几年了。
从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反映情况来看,还是令人满意的,教材所选教学内容有时代气息,图文并茂,活泼新颖,且注重了学科间的有机渗透,对学生来说死记硬背的少了,机械训练的内容少了,形式化的东西少了,公式、定理的数量少了,运算和论证的难度低了。
对教师来说,教学空间较大,灵活性强,很有发挥余地,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存在如下两方面的误区:误区一:教师不能准确理解和领会“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内涵和意图,反映在教学过程中机械地穿插一些出现在旧教材中而被新教材删去的内容,或者对新教材的内容按旧教材体系进行重新组合,人为地超越课程标准并拓展和延伸教材内容,甚至认为新教材题量不足,题型不全。
因而课堂上不厌其烦地举诸多例题,课后布置大量习题供学生进行题型训练。
由于广大教师与就旧教材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要他们一下子抛弃旧教材而完全接受新教材这一新生事物,从感情上说其痛苦是可以理解的,因此,教学中处处不忘旧教材,也是情理之事。
与传统教材相比,新教材在内容要求上加强了某些方面的同时也削弱了一些内容,甚至删去了部分内容,应该说:删去的是繁、难、偏、旧的内容,是违背课程标准精神的、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与时代气息不相适应的内容,新教材在内容安排上不以数学知识体系为线索,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不刻意追求数学学科的完整性、严密性,而是以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需要来编排所学内容。
第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能降低知识的人为综合而导致的繁难现象。
为了避免题海战术的重演,从例题到习题,新教材努力控制题目总量,降低难度,不人为地划分题目类型,也不力求题目类型的全面,但增加了探索性、开放性、实践性类型的习题;也增设了课题学习,给教师和学生留有较大的余地和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研究新旧教材的区别,借鉴旧教材的优点。
新教材不只是简单地改变了内容和形式,而是渗透着全新的教育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几个误区
发表时间:2010-06-28T17:43:23.500Z 来源:《当代教育之窗》2010年第5期供稿作者:霍成福
[导读] 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教学改革的先导,只有彻底摒弃陈腐僵化的教学思想,从全新的角度来认识、探索教学问题,才能使课堂教学改革具有生命力.
新课程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几个误区
霍成福
(民和县总堡中心学校青海民和810800)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
误区之一: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把提问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混为一谈,导致课堂教学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问题设计欠合理化、科学化,提问随意性大,缺乏精心安排,忽视对重点、难点的讲解.启发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诱导、点拨下,使学生通过亲自尝试探索,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将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再发现过程.显然提问式教学是贯彻启发性原则的有效手段,但两者不是等同的.提问不一定都有启发作用,启发性原则是否得到贯彻,不是看形式上的提问,而是看学生的心智活动是否达到顿悟.教学中如何通过提问来实施启发式教学,文一给出了探讨.
误区之二:以“少讲少练”代替“精讲精练”
主要表现在教师对重点、难点内容不进行深入分析讲解,照本宣科;以学生模仿练习为主,练习的题目无针对性、概括性、层次性;重复题型多次出现,学生机械套用公式、定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知识前后之间联系不清楚.例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之间的关系没有讲清楚,学生练习时套用书中公理,在判断命题“(1)两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一个锐角和一直角边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正误时,用“HL”公理判为“×”.究其原因,是教师钻研教材不深,讲解不透,对“三角形全等判定公理适合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反之不然”交待不清.所谓“精讲”,就是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水平为依据,以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为手段,作要言不烦的适度讲解.所谓“精练”,就是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水平为依据,以提高能力为目的,以科学、艺术的训练措施为手段,做典型而又有针对性的适量练习.精讲精练的要点是内容精要、方法精巧、语言精练、难度适当、多少适量,决不是少讲少练.
误区之三:以《教师教学用书》代替备课笔记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只看《教学用书》,不钻研大纲、教材,不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以《教师教学用书》代替备课笔记,从而导致课堂教学脱离教学实际,教学无针对性.事实上,《教师教学用书》与备课笔记是两码事,不能等同视之.《教学用书》用来帮助教师分析教材难点、把握教材的深度,提供处理教材的方法,是指导性参考用书.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理论水平、学生实际情况来精心设计教案,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具体落实到每节课.《教学用书》是教学的宏观指导,备课教案是教学的微观落实,只有把宏观指导与微观落实统一起来,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误区之四:只重视教法改革而忽视学法指导
多数中青年教师素质较好,知识面广,勇于改进教法,但在改进教法的同时却忽视了学法指导,使教学效果不能长时间巩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提高不快.有的教师对学法指导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研究.而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是一个正在研究的课题,目前大家形成的共识是:学法指导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拘泥于形式,灵活处理.如在复习课中结合内容向学生介绍常见的复习方法:对比小结法、歌诀概括法、回忆再现法.在培养学生智力过程中,教给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方法;教给学生观察数式和图形特点;教给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对比、概括等思维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图示记忆、列表记忆、归纳记忆、例证记忆的方法等.总之,学法指导重在提高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
误区之五:把数学教学看成是思维结果的教学
教学中,过分偏重于数学知识的工具性,忽视了它在发展思维方面的智力价值,削弱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忽视探索性非论证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的培养,过分偏重于整理性的论证思维(逻辑思维)的训练.在解题过程中,过分强调“框题型、对套路”,企图强化思维定势,结果使学生陷入思路呆板、单一状态.改变这些教学现象,教师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要认真研究概念的概括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和解题方法的思考过程.
2.认真学习,加强研究,走出误区
1.1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是走出误区的保障。
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认真钻研数学教学法、数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基础理论.在专业知识、理论方法上,要以“人有我新,人新我深”的进取思想为指导;在教学艺术上,要立足实际,不断创新;在教学改革上,要认真研究,结合实际走“用中求实,仿中创新,先死后活再提高”的逐步发展的路子.把学习、教学、科研融为一体,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克服教学改革中的盲目性.
1.2 更新观念,增强新的意识,是走出误区的根本。
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教学改革的先导,只有彻底摒弃陈腐僵化的教学思想,从全新的角度来认识、探索教学问题,才能使课堂教学改革具有生命力.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如(1)过程暴露观点:数学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再发现的过程,把怎样思考、为什么这样思考的道理及曲折寻找解题途径等,准确、鲜明、深刻地展示给学生;(2)反馈矫正观念:没有反馈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是脱离实际的教学.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掌握学习策略的实质,是群体教学并辅之以每个学生所需要的频率的反馈与个别化的矫正性的帮助.其次,要增强新的教学意识.如(1)大纲意识:在教学中应严格按大纲要求进行教学.大纲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内容的范围要求;二是知识点的层次要求.目前教
学中超内容范围的较少,而超知识层次要求的较多.(2)目标体系意识:义务教育每节课都有认识目标,目标制定要具体化,目标实现程度要清楚,便于测量、评价.(3)学生参与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真正体现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里的参与主要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参与,特别是差生参与教学.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走出教学改革的误区,推动教学改革的迅速发展。
【文章编号】1236-3619(2010)05-27-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