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历史文化名城申请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潭历史文化名城申请调研报告

文化是城市的精髓和灵魂,保护和发掘城市文化资源优势,推进文化建设,使城市“形态”、文化“神态”、市民“心态”内外和谐,经济实力、城市活力、文化魅力刚柔并济,才能实现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湘潭市准备申请历史文化名城,提出把湘潭建设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十二五”期间,湘潭将重点实施“文化强市”11355战略,着力打造“文化湘潭”。其中,在“十二五”期间,湘潭将下大力气做好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

湘潭市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的文物古迹。它既是我国古代湖湘文化的摇篮,又是湖湘文化交融区域,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红色圣地、湘学源头、湘商祖地,丰富的人文资源和优美的自然资源相互融合,为湘潭文化发展和申请一般史迹历史文化名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物质文化遗产

一、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湘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都获得的很好的成就

湘潭市境内自汉代设立第一个县治--湘南县并构筑县城(今湘潭县石潭镇古城村),迄今2200余年。湘潭县杨嘉桥镇的金棋村老虎坑遗址,湘乡市金石镇岱子坪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证明此时境内居民已达到较高的文明程度。商周时期,境内文化已相当发达。尤以湘潭县响水乡桂花村出土的豕尊、湘潭市区十八总福建会馆出土的铜爵造型雄伟、精美。商、西周时期的居落遗址也多有发现。市区霞城乡五星村就有大型村落遗址存在,出土的板瓦、沟瓦均为大型建筑物所有。湘乡牛形山出土的漆器,色彩艳丽,造型精美,十分罕见。作为历史上的“米市药都”,湘潭是明清以来湖南商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城正街和窑湾一带,明清城市的格局还保留着一批古迹和历史建筑。

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历史名人和重大历史事件等立体构建了湘潭独一无二的人文景观,为湘潭市争创“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历史优势。

湘潭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素有“金湘潭”的美誉。这座建于后汉时期的名邑,既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更是影响现代中国发展的湖湘文化的源头,自古以来就营造了一种浓重的人文氛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湘潭这方神奇的土地上,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文化财富,拥有众多世界级的名人文化资源。

春秋战国时,楚文化已十分发达,俗有“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赞誉。三国蜀相蒋琬即为湘潭境内湘乡人氏,曾与诸葛亮、费祎、董允四人并称“四相”,被称之为“托志忠雅”的“一代名相”。南宋名儒胡安国、胡宏父子在湘潭隐山碧泉潭畔设立碧泉书堂,培育人才,开一代学风,创立了以“经世致用”为主导思想的湖湘学派,成《春秋卷》,被称为“湖湘文化之源头”。由于湖湘文化的历史传承、氤氲相继,为近代湘潭人才的成长崛起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精神养料。

从十九世纪初始,湘潭更是英雄辈出,名人如潮。其中涌现出了毛泽东、彭德怀、齐白石、曾国藩四位名人。也有孙中山先生曾挽之为“刘郎死去霸图空”的民族英烈、中国同盟会会员中为革命捐驱的第一人刘道一及其兄刘揆一;有“鉴湖女侠”秋瑾。

在湘潭这方土地上出现的这些杰出人物,涵盖了政治、哲学、军事、文化、艺术乃至社会伦理、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他们有的推动了中国历史进程,有的为中国革命创立了赫赫战功,有的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以自己

的才智、品德、情操乃至鲜血和生命谱就了一曲曲惊世华章。

三、谈到湘潭的历史文化,除了丰富的“湖湘文化”,不能忽略的还有其“湖商文化”。湘潭的古代历史,也可以看成是一部以商业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史。

湘潭古代商业文化是我们赖以骄傲的城市文化历史中最为辉煌的闪光内涵,湘潭是古代商贸中心这样一种现象,在历史上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深深地影响了湖南甚至整个南中国。

湘潭自三国东吴时期就在今湘潭城区以西建城,是湘江岸边买卖集散之地,并

逐渐由商埠演变成古镇都市,一直以来便是湖南重要的商业中心。宋代,湘潭县治移入今市区城正街。欧阳修的《湘潭县修修药师院佛殿记》曾记录了湘潭商人李迁之以商船航行于长江下游真州(今江苏仪征)一带,“贾江湖”、”“岁一贾其入数千万”,可见湘潭商业相当发达。唐代,全国经济中心南移,又因为湘江湘潭一段的航道稳定,最利泊舟,为一天然良港,所以湘潭作为商业中心的地位日渐突出。进入明清以后,湘潭水运日趋鼎盛,成为大米、湘莲、药材等商品集散地,故得“小南京”的美称。水运发达是湘潭作为商业重埠的原因所在,所以湘潭的商业地位一直在长沙之上。以米、药等商品的转运贸易为基础,湘潭在明清十分繁盛,被称为“米市”、“药都”,明朝时为“工商十万,商贾云集”的商埠,有“金湘潭”之称。

毫无疑问,流传至今的商业文化是湘潭最宝贵的无形资产。

三、悠久的城“总”文化。

湘潭素有“千年十八总、传世金湘潭”的美誉。所谓“湘潭十八总”是指湘

潭古时候的商贸繁荣老城区,古时候的湘潭城位于湘江河西,主体部分就是沿着湘江河边的一条老街,这条老街每过一到两里有一个集市,称为“总”,湘潭从现在的湘江村一级渠一直到窑湾街道的石嘴垴依次分为一总到十八总。这条古老的商贸历史老街很多地方至今遗留着古时候铺砌的窄窄的青石板路。

“总”,是湘潭的城市特色。如果说湘潭旧时城市的格局在视觉上为一点一线:点便是城,线便是“总”,即沿江街道。早在宋代,这里的街市便沿江而建,不会下于十余里。大概是到了明朝,便有了“总”的划分。所谓“总”,便是街道一段区间的名称。各总设“值年”或“首司”,为公共事务管理负责人员。各总首尾,设栅为卫,入夜关栅,天明则启。

四、多彩的表演艺术(戏曲、赛龙舟、音乐、舞蹈、木偶戏)。

五、丰富的土特产品(槟榔、湘莲、湘潭酱油、酱瓣、酱菜、清芝斋香粉、湘潭油琢伞、菲菲伞)。湘潭人民用生动幽默的民谚“龙牌酱油灯芯糕,槟榔果子水上飘,十里荷塘百里香,砣砣妹子任你挑”总结了湘潭盛行一时的“特产“。

发展格局

整个发展规划的理念是将整体与重点保护相结合、保护与更新利用相结合、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有形保护与无形延续相结合。坚持以发展的观点进行名城保护,在此前提下,以文物保护、城市环境和传统风貌保护为重点,促进名城保护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建设一座既延续古城传统风貌又具有时代特色的历文化名城。

一、保护框架

(一) 城市整体层面保护框架的结构——一江两岸,双网连城。

一江两岸:湘江两岸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交融,代表了湘潭城市的核心景观特色。

双网连城:利用湘潭优越的自然生态本底,以湘江、涟水等水体,串联金霞

山、法华山等自然山体,结合城市绿色隔离带,形成生态绿网。

(二) 旧城区层面保护框架结构——三点、两轴、两片

1. 节点

旧城区及周边地区的主要历史节点为三点:望衡亭(上游)、万楼(下游)、宝塔(中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