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笔记
社会工作师(中级)综合能力附件精简笔记
![社会工作师(中级)综合能力附件精简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ffad29f5240c844769eaeeeb.png)
青年
黄金时期22-35岁
感知、记忆、想象能力最佳。心智活动到最高水平。一般能力(认识、实际操作)和特殊能力(职业、人际关系、管理、适应)
发展更为成熟:人生观、友谊和爱情、心理适应
角色冲突与转换;工作上遭到歧视;婚姻家庭的调适。
中年
50岁出现更年期
处理社会关系、解决问题更加智慧。
情感稳定、性格成型、道德感和理智感上升;婚姻更加务实;处于失业关键期。
2、间接治疗技巧:通过改善周围环境或者辅导第三者间接影响服务对象(重要他人:父母、亲属、朋友、同事邻里、社区管理员)
是最基本也是最早的个案工作服务模式之一,具有开放性的重要特征。
特点表现在个案工作服务开展的过程中,将服务过程分为研究、诊断和治疗三个相互紧密关联的实施阶段。
1、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2、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
创造一种有利的辅导环境让服务对象接近自己的真是需要,变成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潜在能力的人。
此种人的五个特征:
(1)准确领悟周围的人和事物,是理性的人(2)适应力强,珍惜和享受生活(3)依据真是愿望选择生活方式,忠于自己(4)面临众多选择,能体会到心理上的极大自由(5)生活中有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创造力
(1)注重社会工作者自身的品格和特点
任务中心模式
服务介入的焦点集中在为对象提供简要有效的服务上,希望帮助对象在有限时间内实现自己所选定的明确目标。五方面基本要求:(1)介入时间有限(2)介入目标清晰(3)介入服务简要(4)介入过程精密(5)服务效果明显。
模式关注对象的自主性:(1)处理自己问题的权利和义务(2)解决自己问题的潜在能力。
家庭治疗模式
米纽秦提出,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是家庭治疗模式中运用最广、影响最大;特征是:把家庭视为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理论假设:
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笔记整理
![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笔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c7481ad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c6.png)
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笔记整理社会工作是一门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深远影响的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作为一名中级社会工作者,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来应对各种复杂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进行整理和总结,以帮助社会工作者提升自身能力。
一、沟通能力社会工作者需要与各类人群进行有效的沟通,包括客户、家庭成员、同事以及其他相关人员。
良好的沟通能力是社会工作者处理问题的基本技能之一。
为了提升沟通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倾听技巧:积极倾听客户的需求和问题,并展现出真诚的关注。
避免中断对方的发言,并能够适时提出问题或反馈。
2. 非语言沟通:注重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姿态等非语言信息的传达。
这些细微的动作与情绪会对沟通产生重要影响。
3. 语言表达:清晰、简洁地表达思想,避免使用术语和专业词汇,以便客户易于理解。
避免使用负面或歧视性的词汇,以确保沟通的平等和尊重。
二、问题解决能力社会工作中经常面对各式各样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有效解决并为客户提供支持和帮助。
问题解决能力对于社会工作者尤为重要。
以下是一些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的建议:1. 分析问题:了解问题的背景和相关因素,找出问题的根源和所涉及的各个方面。
分解复杂的问题,将其划分为更小的子问题进行处理。
2. 制定计划:根据问题的性质和客户的需求,制定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工作计划。
确保计划具体、可操作,并设置合理的时间节点。
3. 协作能力:与团队成员、其他相关机构和社会资源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共同解决问题。
在协作过程中,要善于倾听和理解他人观点,并互相支持。
三、自我管理能力社会工作工作量大、压力大,需要社会工作者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自身的工作满意度。
以下是一些自我管理的技巧:1. 时间管理: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工作时间,根据工作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进行优先安排。
减少无效的时间浪费,提高工作效率。
2. 压力管理:采取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压力,寻找解决压力的有效方法,如锻炼、放松身心等。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笔记和典型题及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工作的目标)【圣才出品】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笔记和典型题及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工作的目标)【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494d5b7d0b4e767f5acfce69.png)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目标、要素及主要领域1.1 复习笔记一、社会工作的含义、目标与功能1.社会工作的含义(1)社会工作的概念①社会工作最早产生于英美等发达国家,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和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这些国家的城市贫困、失业、犯罪和人际关系疏离等问题越来越严重。
为应对这些问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美等国家出现了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群体解决其基本生存问题的职业活动,这就是社会工作。
②社会工作基本上是指非营利的、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职业活动。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这类活动还被称为社会服务或社会福利服务。
③社会工作是一个世界性的概念,它是一个专门的职业领域,是一种职业的、专业化的助人活动,也是一个学科。
从事社会工作的人被称为社会工作者。
(2)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的服务活动。
这一定义指出了如下几点:①社会工作是以帮助他人(服务对象)为目的的活动;②社会工作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活动;③社会工作是一套科学的助人方法;④社会工作是职业化的助人服务活动。
(3)我国社会对社会工作的理解①普通社会工作它是人们在本职工作之外承担的,不计报酬的思想政治教育性或公益服务性的活动。
②行政性社会工作它是指在政府部门和群众团体中专门从事职工福利、困难人群救助、思想工作等类型的助人活动。
③专业社会工作它是由受过社会工作专业训练的人开展的助人活动。
这些主要针对困难人群的专业化服务比较多地秉持了国际上通行的社会工作理念,并运用了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方法,在我国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工作。
2.社会工作的目标(1)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①解救危难在受助者生命处于危机时,社会工作者要施以援手为其提供物质支持,社会工作者还要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对处于危难的人给予心理支持。
②缓解困难因为社会工作机构的专业性及其对受助者的尊重、保密等承诺,所以它在解决有关个人困境,特别是人们不希望他人知晓的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综合能力(中级)重点笔记
![综合能力(中级)重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03c552016c85ec3a86c2c504.png)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考试大纲一、社会工作的目标、要素及主要领域(一) 社会工作的目标及功能社会工作的目标:1、服务对象层面3个:解救危难、缓解困难、促进发展2、社会层面2个: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社会工作的功能:1、对服务对象2个:促进服务对象的正常生活、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2、对社会2个: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功能类型:正功能——负功能;显功能——潜功能(二) 社会工作的发展1、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①宗教改革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张扬——主流“博爱”;人道主义②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英国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③制度背景: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④专业方法的发展:个案、小组、社区;社会工作行政(20世纪70年代)⑤社会目标模式变化:治疗——预防、救助——发展成社会工作基本思路2、中国社会工作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①我国历史上缺乏专业社会工作:没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②20世纪上半叶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20-30年代传教士;1925年燕京大学建立社会学与社会服务系可视为我国社会工作的重要标志;③1949年以后我国的社会工作:1952年中断;④改革开放与我国社会工作的恢复发展:1979恢复;1988试办社工专业;1991中国社工协会成立;1994年社工教育协会成立;⑥社工的职业化和专业化:2006年10月:16届6中全会的决定(三) 社会工作的要素5个:1、服务对象(基本前提)、2、社会工作者(行动主体)、3、社会工作价值观(灵魂)——核心“利他主义”、4、助人活动(最主要的承载者和表现者)、5、专业方法(社会工作的核心);(四) 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基本角色——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倡导者、关系协调者间接服务角色——管理者、资源争取者、政策影响人、研究者(五) 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14个:1、儿童及青少年服务;2、老人社会服务;3、妇女社会服务;4、康复服务;5、社会救助;6、就业服务;7、心理健康服务;8、家庭服务;9、医疗社会工作;10、学校社会工作;11、矫治服务;12、城乡社区发展;13、军队社会工作;14、企业社会工作;二、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与专业伦理(一) 中国和西方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的影响西方:强调受助者个人价值的独立性和重要性;中国:仁爱;周礼——爱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疗、安福(二) 社会工作价值观1、国际社会:①服务大众;②践行社会公正;③强调服务对象个人的尊严和价值;④注重服务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⑤待人真诚和守信;⑥注重能力培养和再学习。
社会工作师(中级)综合能力附件精简笔记
![社会工作师(中级)综合能力附件精简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c0bfc2b1ed9ad51f01df28e.png)
阶段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性发展面临的问题婴幼儿身体发育、动作发展迅速。
学会独立行走和用手操作物体。
以无意识记忆为主,机械记忆发达,从直观思维转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关键。
有害羞、骄傲和负罪感等情绪。
对语言感兴趣。
社会化过程:0-6个月,单纯社会化反应;7-24个月,社会性感情联结建立;2-3岁,发展伙伴关系。
自我意识三阶段:游戏伙伴、退缩、自我意识的出现。
拒食、吮吸手指、咬指甲、心里自闭。
学龄前3-6岁,大肌肉发展成熟;6-7岁,智能迅速增长。
语言发展:以表达机能为中心向以思维机能为中心转换。
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道德发展: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口吃、攻击、沉迷于电视学龄期身体各方面和机能有进一步发展,掌握了完整的动作。
语言发展:口头、书面、内部语言。
注意力增强。
对环境适应性增强,有更符合实际的自我意识和道德意识。
心理障碍、交往障碍、学习困难青少年发育处于儿童与成年人之间。
生殖系统和第二性征发育成熟。
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是关键期和成熟期。
情绪有两级发展特征。
出现性意识。
社会性发展由青少年社会化任务决定,其核心任务是自我意识、道德观和社会交往的进一步发展。
早恋、犯罪、适应不良青年黄金时期22-35岁感知、记忆、想象能力最佳。
心智活动到最高水平。
一般能力(认识、实际操作)和特殊能力(职业、人际关系、管理、适应)发展更为成熟:人生观、友谊和爱情、心理适应角色冲突与转换;工作上遭到歧视;婚姻家庭的调适。
中年50岁出现更年期处理社会关系、解决问题更加智慧。
情感稳定、性格成型、道德感和理智感上升;婚姻更加务实;处于失业关键期。
如何度过更年期、适应婚姻关系变化。
神经衰弱、焦虑症、疑病症。
老年生理功能退化思维呈衰退趋势,但有较大平衡性。
原社会角色消退,产生失落感。
无用感、孤独感、生活和身体上的困扰模式理论假设治疗技巧特点心理社会治疗模式重要特征——开放性。
(1)对人成长发展的假设:人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生理、心理、社会三因素相互作用;(2)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问题来自过去、现在以及问题处理三方面的压力有关;(3)对人际沟通的假设:人际沟通是人与人有效沟通交流的基础;(4)对人价值的假设: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重点笔记(一)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重点笔记(一)](https://img.taocdn.com/s3/m/c88d8d38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e4.png)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重点笔记(一)一、概述社会工作是指从事帮助个人、家庭、团体和社会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工作。
而社会工作综合能力指的是社会工作者所需具备的各项工作技能和素质。
这些综合能力包括以下方面:二、人际交往能力1.建立信任关系2.沟通技巧3.协商、解决纠纷能力三、问题诊断和解决能力1.诊断问题2.制定解决方案3.实施方案4.评估方案效果四、社会资源整合能力1.整合社区资源2.寻找外部资源3.利用资源解决问题五、个人素质1.建立职业道德2.形成专业认同3.保持持续学习和进修六、实践能力1.实践熟练度2.组织和领导力3.应对危机的能力七、文化背景知识1.历史和文化知识2.人类行为和心理学知识3.社会科学和法律知识以上就是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重点,社会工作者需要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些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和解决问题。
八、团队协作能力1.理解团队工作的重要性2.积极参与团队协作3.有效地与团队成员互动九、数据分析能力1.收集和整理数据2.分析数据3.得出结论和推荐十、信息技术能力1.合理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2.掌握数据库和电子表格操作技能3.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工作十一、计划和组织能力1.制定工作计划和时间表2.组织可持续和长期可行的方案3.有效地分配任务和责任十二、跨文化交流能力1.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和差异2.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3.发挥跨文化沟通的优势以上是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重点的全部内容。
每一个能力都是社会工作者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希望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让他们成为更出色的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师(中级)综合能力精简笔记(三、四章)
![社会工作师(中级)综合能力精简笔记(三、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4ccdb630eefdc8d376ee32eb.png)
综合能力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一节人类行为一、人类需要的层次和类型(一)人类需要的含义:需要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需要具有的社会性与动物有着本质的不同。
(二)人类需要的层次马斯洛需要理论ERG 莫瑞需要理论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生存关系成长生理性需要心因性需要(通过童年经验获得):1.与学习任务;2.与人际关系。
强调需求层次,先低级后高级。
没有需求层次。
1.需要之间相互联系2.需要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 3.推动活动 4.有不同发展阶段。
(三)人类需要的类型1.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3.间接需要和直接需要二、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一)人类行为的含义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勒温S-R B=f(S.A)B=f(P.E)S-外界刺激R-反应行为B-行为变因S-情景变因A-前提变因(遗传、年龄)B-行为P-个体E-环境(二)人类行为的类型1.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2.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3.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三)人类行为的特点(6)适应性;多样性;动态性;指向性;可控性;发展性。
(四)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3)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
第二节社会环境一、社会环境的含义和特点(一)含义:与人生存相关的社会因素,及其与人的生物遗传、心理状态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社会系统。
包括人造物质环境和纯社会环境。
(二)特点(5):多样性、复杂性、层次性、稳定性、变动性。
二、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7)家庭;朋辈群体;学校;工作单位;社区;文化;大众传媒。
三、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5)1.人们要适应社会环境;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3.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4.人类能够改变社会环境;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非平衡性。
第三节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一、人类行为的生物学理论——遗传基因(DNA和RNA),有自我复制和发生特变的特点。
异常遗传(4)1.单一基因遗传——血友病;2.多重因素遗传——气喘、兔唇、糖尿病;3.染色体错乱——唐氏症;4.环境引起的异常——酒精、辐射、致癌物质。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重点笔记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重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63f34cd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d9.png)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重点笔记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重点笔记社会工作是一门涉及人类社会与个体生活的学科,它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社会保障、康复、教育、心理咨询等。
社会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
下面是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重点笔记。
一、沟通技巧沟通技巧是社会工作中必备的技能之一。
社会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与客户有效地交流和理解,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在沟通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语言表达清晰,避免使用专业术语;2.倾听和理解客户的需求,避免过度干预;3.与客户建立信任感,保持客户的尊严和隐私;4.注意非语言沟通,如面部表情、姿势和身体语言等。
二、问题解决能力社会工作人员需要具备问题解决能力,才能帮助客户有效地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能力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和评估问题,确定解决方案;2.调查和收集信息,了解问题的背景和原因;3.与客户一起制定解决方案,并协助他们实施;4.评估解决方案的有效性,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三、协作能力社会工作人员需要具备协作能力,与其他人员协作,共同推进工作。
协作能力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1.与其他社会工作人员、医生、律师等专业人员密切合作;2.建立联系和网络,发现并利用资源;3.参与政策制定和规划,为客户争取权益;4.主动向其他人员提供支持和帮助。
四、文书能力社会工作人员需要具备文书能力,能够写出清晰、准确、客观的文书。
文书能力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和规范;2.了解社会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3.记录客户的信息和沟通过程,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4.根据需要,编写专业报告和建议书。
五、自我反思能力社会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自我反思能力,能够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工作效果。
自我反思能力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1.认真审视自己的行为和言论,确保符合职业道德规范;2.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以提高工作效率;3.记录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心得,不断总结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中级社会工作师实务笔记社会工作中级综合能力笔记
![中级社会工作师实务笔记社会工作中级综合能力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3cce6522b84ae45c3a358c22.png)
中级社会工作师实务笔记社会工作中级综合能力笔记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理论概念: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是关于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理论,提出“人在情境中”“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观点。
其理论焦点放在个人、群体、社会和经济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上,这些知识对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实施都是最基本的,是认识服务对象需要与问题的重要理论。
系统理论概念:“系统”是指社会系统内各个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
系统理论分析组织、政策、社区和群体对个人的影响,认为个人处于环境中的各个系统不断的相互作用中。
在系统视角下,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的环境系统是社会工作者介入和改变的场域。
工作重点:1.注重个人的整体性和完整性。
2.强调社会系统特别是家庭系统在塑造和影响人的行为及生活状态的重要作用。
3.注重运用社会资源。
包括正式与非正式的社会网络资源。
工作特点:1.对问题的分析不再局限为个人(疾病医疗模式或心理病例模式)的归因,而是从整体上分析。
2.对个人问题的评估,焦点不仅在服务对象的生理或心理行为特征,而是从宏观、中观、微观等层次相关的外在环境的特质、功能和运作情况。
3.动态实务。
4.纵横相交的实务取向。
在横切面考虑问题的所有相关层面,在纵贯面注意问题的处理流程和阶段性步骤。
生态系统理论概念:生态系统理论是分析“人与环境”互动的具体工作框架。
包括“栖息地”和“生存空间”两部分。
“栖息地”指人生活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生存空间”指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
个体需握有取得资源的机会。
工作评估的核心和具体内容:1. 生命周期。
指人作为生物体从出生、成长、成熟、衰退到死亡的全部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影响个人发展的相关 __及历史变迁中的生活事件对个人生活产生意义。
2. 人际关联。
每个人都需要且都拥有与他人联系而建立关系的能力,并因此构建个人在未来生命周期中发展出来的各种互惠性的照顾关系。
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笔记整理
![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笔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1157cb6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33.png)
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笔记整理社会工作是一项旨在促进社会公正和个人幸福的专业。
作为一名中级社会工作者,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以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和工作场景。
本文将系统整理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的笔记,以供参考学习。
一、理论知识与思维能力1. 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理论是社会工作者必备的基础知识。
我们应该熟悉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流派和研究动态,包括人类发展理论、社会系统理论、个人中心的实践理论等。
理论知识的掌握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社会问题的本质,并为实践工作提供思考框架和指导。
2. 社会政策与法律法规社会政策和法律法规是社会工作的重要依据。
我们需要了解相关的社会政策,掌握社会保障体系、福利政策等内容,以便能够帮助客户获取相关资源和权益。
同时,我们也需要熟悉国家法律法规,特别是与社会工作相关的法律,如儿童保护法、社会救助法等。
3. 问题识别与解决能力中级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良好的问题识别和解决能力。
我们应该学会收集和分析信息,判断问题的性质和紧急程度,为客户提供恰当的支持和帮助。
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制定有效的目标和计划、协调资源、开展干预和评估等。
4. 反思与批判性思维反思和批判性思维是中级社会工作的关键能力。
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实践经验,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反思个人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并与同行进行交流与分享。
此外,我们还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审慎评估社会问题的相关因素,并为公正和可持续的社会变革做出贡献。
二、实践技能与方法1. 沟通技巧良好的沟通是社会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
中级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与不同背景、需求和困难的客户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我们应该学会倾听、理解和表达,运用非言语沟通技巧,以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2. 评估和干预技巧评估和干预是社会工作的核心技能。
我们需要熟悉不同的评估工具和方法,掌握个案评估和系统评估的技巧,以全面了解客户的需求和背景。
在干预方面,我们需要掌握不同的干预手段,如个体辅导、家庭治疗、社区组织和社区参与等。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笔记整理(中级)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笔记整理(中级)](https://img.taocdn.com/s3/m/502d4149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d1.png)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笔记整理第一章社会工作的目标、要素及主要领域第一节社会工作含义、目标与功能一、社会工作的含义非营利的、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职业活动, 是一种职业的、专业化的助人活动, 也是一个学科。
特点: 1、在一定的福利制度框架内;2、以帮助他人(服务对象)为目的的活动。
3、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活动。
4、是一套科学的助人方法。
5、是职业化的助人服务活动。
分类: 普通社会工作、行政性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
二、社会工作的目标1.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 解救危难、缓解困难、激发潜能、促进发展。
2、社会层面的目标: 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
3、文化层面的目标: 弘扬人道主义、促进社会团结。
三、社会工作的功能1.对服务对象的功能: 促进服务对象的正常生活、恢复弱化的功能、促进人的发展、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2.对社会的功能维持社会秩序、建构社会资本、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第二节社会工作的发展(自学、了解)第三节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一、对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理解1.社会工作的基本过程模式←表达需要并回应对方的服务←社会工作者————理解————帮助和协助————服务对象→考虑到对方角色和需要的服务→服务对象也是行动的主体。
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互动过程。
首先, 它是一个渐进的、不断促使服务对象改变、逐渐达到目标的过程。
其次, 社会工作者的服务过程是双方互动的过程。
2.社会工作是协同达到目标的过程持续互动, 帮助、协助和协同服务对象改变的过程, 也是社会工作者动员和连接各种资源对服务对象的支持过程, 还是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调适其与生存环境关系的过程。
助人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
二、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服务对象(基本前提)、社会工作者(助人行动的主题)、价值观(核心: 利他主义)、助人活动、专业方法(个案、小组、社区)。
第四节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一、社会工作者的一般特征认同并遵循社会工作价值准则、从事社会福利服务、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在一定的组织框架内开展活动。
社会工作师(中级)综合能力精简笔记
![社会工作师(中级)综合能力精简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aa1db7ca45177232f60a2a5.png)
综合能力第一章社会工作概述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含义、目标与功能一、社会工作的含义(一)社会工作的概念内涵: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下,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职业性的活动。
(二)社会工作的定义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的服务活动。
(三)我国社会对社会工作的理解(三种)1普通社会工作——本职工作之外、不及报酬的思想教育或公益性服务;2行政性社会工作——政府部门或群众团体中,专门从事的之人活动;3专业社会工作——受过社会工作专业训练的助人活动。
二、社会工作的目标(一)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3个)1解救危难——寻找资源,帮助走出生命危机状态;2缓解困难——帮助有困难需要的人恢复正常生活;3促进发展(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发掘个人潜能,增加面对困难的能力,以更好的面对生活。
“助人自助”(二)社会层面的目标1解决社会问题(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和目标)2促进社会公正(机会公正、过程公正、结果工作)三、社会工作的功能(一)功能的概念与类型1.功能的含义:某一部分的存在和变化对整体及其他部分所发挥的作用及影响。
2.功能的基本类型:正功能与负功能;显功能与潜功能。
(二)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1.促进服务对象的正常生活2.促进人与环境的相互适应(三)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1.维持社会秩序2.促进社会和谐第二节社会工作的发展一、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一)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1.宗教改革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张扬“基督教”是社会工作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来源→文艺复兴→欧洲宗教改革→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2.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3.制度背景——英国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二)社会工作的产生18世纪中期欧美国家有组织的志愿济贫救困活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美等国民间的社会二、西方社会工作的形成(一)专业教育和培训的发展19世纪末英美等国慈善组织开始对志愿人员、服务人员培训。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笔记汇总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笔记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d3ccc30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a3.png)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笔记汇总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笔记汇总第一章社会工作的目标、要素及主要领域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动科学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
(一)社会工作的目标及功能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1.解救危难2.缓解困难3.激发潜能4.促进发展社会层面的目标:1.解决社会问题2.促进社会公正文化层面的目标:1.弘扬人道主义2.促进社会团结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1.促进服务对象的正常生活2.恢复弱化的功能3.促进人的发展4.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1.维持社会秩序 2.建构社会资本3.促进社会和谐4.推动社会进步(二)社会工作的发展1.西方社会工作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专业教育和培训的发展、专业方法的确定、专业组织的发展专业化过程中:专业方法的发展、目标模式的变化、工作对象的拓展、理论派别的形成。
2.中国社会工作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政府积极探究、社会工作教诲率先发展、行政性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并存、专业社会工作不断发展(三)社会工作的要素服务工具、社会工作者、价值观、助人活动、专业方法(四)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社会工作者的直接服务角色:1.服务提供者 2.医治者3.支持者4.使能者5.倡导者6.关系协调者社会工作者的间接服务角色:1.行政管理者 2.资源筹措这3.政策影响者4.研究者社会工作者的价值观:1.人类共同意识2.帮助社会弱者3.乐观看待变迁4.追求社会公正社会工作者的常识素养:1.学科常识2.文化常识3.心理素养4.政策常识5.手艺常识社会工作者的本领要求:1.沟通与建立关系的本领2.促进和使能的本领3.评促和计划的本领4.提供服务和干预本领5.在组织中工作的本领6.发展专业的本领(五)社会工作的主要范畴a、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范畴:1.儿童及青少年社会工作;2.老年社会工作;3.妇女社会工作;4.残疾人社会工作;5.改正社会工作;6.优抚安置工作;7.社会救助社会工作;8.家庭社会工作;9.学校社会工作;10.社区社会工作;11.医务社会工作;12.企业社会工作b、社会工作范畴的扩展:1.从困难人群到有需要人群2.从关注社会问题到关注社会和谐发展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一)中国和西方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的影响(二)社会工作价值观1.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保护服务工具的权益、促进专业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服务机构的本领建设、维护社会正义2.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相关论述:1.巴特利 2.美国《社会工作教育会议课程方针声明》3.戈登4.比斯台克5.泰彻6.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ASW)P37国际社会工作界认同的专业价值观:1.服务大众;2.践行社会公正;3.强调服务对象个人的尊严和价值;4.注重服务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5.待人真诚和守信;6.注重能力培养和再研究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基本信念(尊重、独特性、相信人能改变)实践原则(给与、非评判、个别化、保密、服务工具的自我决定)我国社会工作价值观:1.以人为本,回应需要;2.接纳和尊重;3.个别化和非评议;4.注重和谐,促进发展;5.平等待人,注重民主参与;6.权利与责任并重;7.个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三)社会工作专业伦理1.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作用:1.评判专业服务是否适当2.保障服务工具的权力3.减轻社会工作者伦理抉择上的压力及两难4.帮助社会工作者自我反思及价值澄清5.奠定社会对社会工作信任的基础2.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特点:1.优先考虑服务工具的利益2.专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3.约束和鼓励并重4.系统性和权威性3.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内容:社会工作者1.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尊重并保护服务对象最佳利益;尊重服务对象的自决;保密原则;公平合理的收费2.对同事的伦理责任:秉持忠实与忠诚的态度;团队内相互协助3.对服务机构的伦理责任:遵守机构规定;落实机构服务目标;负责办理个案4.作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适当的工作认知;专业本领的表现;提供专业服务;维持服务品质;公正与服务;专业常识的拓展5.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保障专业的完整性;遵循专业的评估和研究6.对全社会的伦理责任:促进整体社会福祉;鼓励公民参与;倡导社会与政治行动4.社会工作中的伦理难题及处理实践中面临的伦理难题:1.保密问题;2.人情与法制及规定的冲突问题;3.价值介入与客观性的矛盾;4.社会工作者的个人利益满足与职业的社会责任之间的冲突;5.自我决定问题伦理难题的基本处理原则:1.保护生命原则;2.差别平等原则;3.自由自主原则;4.最小伤害原则;5.生命质量原则;6.隐私保密原则;7.真诚原则处理伦理难题的一般步骤:1.认识个案中的伦理问题,包括分析社会工作者自身的价值观、责任和义务。
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总复习笔记
![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总复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2f4e5d5e53a580217fcfe3b.png)
第一章社会工作概述考点社会工作的目标、要素及主要领域目标功能社会工作的发展社会工作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社会工作的要素专业方法:三直接(个案,小组,社区);三间接(社会工作行政,督导,研究)价值观:利他主义服务对象:个人,家庭,社区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儿童及青少年服务、老人社会服务、妇女社会服务、康复服务、社会救助、就业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家庭服务、医疗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矫治服务、城乡社区发展、军队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考点:中国和西方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的影响1.1601 年《济贫法》是世界上第一部福利性质的法案2.《周礼》从爱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疗,安富方面对社会福利做了完整描述。
3.近年来,党和政府以“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方针指引下,社会福利制度越来越注重:权利与义务并重;平等与差异共存;公平与效率兼顾社会工作价值观1.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理论作用,是指社会工作价值观对于社会工作专业建设和学术研究的正面影响。
主要包括:——社会工作价值观是别于其他服务专业的重要标志——是确定社会工作专业使命或目标的根据——是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实践作用——社会工作者的实践动力;——具体表现形式就是伦理守则(明确具体的伦理守则可以指导社会工作者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是促使社会工作者个人成长的有效力量;——是维系社会期望和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关系的关键。
2.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容戈登(6 方面):主要从个人与社会联系方面出发。
A.个人与社会相互依赖B.个人层面:个人对社会有责任;应发挥潜能尽到社会责任;个人需要是差别化的;C.社会层面:社会应该关怀个人;提供途径让个人自我实现;比斯台克(9 方面):也主要从个人与社会联系方面出发。
个人层面:人的:潜能;责任;权利;自我决择权利;需要;社会功能社会层面:社会的:责任;权利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国际认同的(6 方面):主要从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实践方面归纳:“服务”—强调的是实践形式“社会公正”—强调的是实践目标“个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的是实践的个体差异“人类关系的重要性”—强调的是实践工具“诚信”—强调的是实践的行为准则“能力”—强调的是对实践者的专业教育要求在操作层面,社会工作价值观可以概括为以下六原则:接纳、尊重、个别化、自决权和知情同意、保密、不批判我国社会工作价值观1.强调社会和谐。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笔记和典型题及考研真题详解(小组工作方法)【圣才出品】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笔记和典型题及考研真题详解(小组工作方法)【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84dc995d011ca300a7c39021.png)
第六章小组工作方法6.1 复习笔记一、小组工作的概念、类型与特点1.小组工作的含义(1)小组工作的定义要素①小组工作是一种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
②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者按照既定的目标带领和引导的一个过程。
③小组组员在小组过程中面对面的互动,互相影响,共同解决所面对的问题。
④小组以组员之间经验的相互影响和分享,从而达到改善案主的社会功能、促进个人或群体的健康成长的社会目标。
(2)小组工作的综合性定义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经由社会工作者的策划与指导,通过小组活动过程及组员之间的互动和经验分享,帮助小组组员改善其社会功能,促进其转变和成长,以达到预防和解决有关社会问题的目标。
2.小组工作的类型(1)教育小组①宗旨教育小组的宗旨在于,通过帮助小组组员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或补充相关知识之不足,促使成员改变其原来对于自己问题的不正确看法及解决方式,从而增进小组组员适应社会(生活)的知识和技能。
②教育小组的工作内容a.要帮助小组组员认识到自我存在的问题并有自我解决问题的需要;b.促使小组组员能够确立新观念、新视野,从而改变看问题的角度;c.开展干预服务,降低小组组员的问题行为特征,以达到改变自我的目的。
(2)成长小组①宗旨成长小组的工作旨在帮助组员了解、认识和探索自己,从而最大限度地启动和运用自己的内在资源及外在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并促进个人正常健康地发展。
②焦点成长小组的焦点在于个人的成长和正向改变。
小组成员所处的逆境是一种挑战性机会,在逆境中发展自己潜能和提升自我的过程就是成长过程。
因此,成长小组关注小组组员本身的成长,强调通过小组过程使小组组员增加敏感度,增强自我觉察的意识,发挥潜能和实现自我。
(3)支持小组①内涵支持小组一般是由具有某一共同性问题的小组组员组成的。
通过小组组员彼此之间提供的信息、建议、鼓励和感情上的支持,达到解决某一问题和成员改变的效果。
在支持小组中,最重要的是小组组员的关系建构、相互交流和相互支持。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笔记和典型题及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工作行政)【圣才出品】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笔记和典型题及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工作行政)【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786955ae2cc58bd63186bd69.png)
第八章社会工作行政8.1 复习笔记一、社会服务计划1.社会服务机构的规划与计划(1)社会服务机构的规划①规划的含义与特征a.规划的含义规划是社会服务机构为实现机构的使命、长远目标而作出的重要的战略性的计划,它是一种对未来的分析与选择程序。
机构的规划是指机构通过分析现在与未来的环境中存在的机会和威胁、可供使用的资源,确定机构的任务,设立目标和制定机构能够在环境中成功运行的战略。
它描述了机构如何利用现有的环境条件和资源去实现服务和发展的目标。
b.规划的特征第一,由机构最高管理层作出;第二,涉及大量资源的分配,如资金、人力或物力;第三,有长期效应(通常3~5年甚至更长时间);第四,关注机构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
②社会服务规划的意义a.规划可以明确机构的发展方向;b.规划能集中人们对机构使命与目标的思考,增强凝聚力;c.规划能为人们提供行政控制的标准和手段。
③社会服务机构规划的内容a.使命宣言使命宣言是由社会服务机构的决策者和高层管理者拟定,通过文字表述出来的机构的宗旨,内容一般反映机构本身的信念、价值观及其在社会上所要建立的地位。
一切服务的内容与活动,都必须以使命为依据,社会服务机构的所有活动不应与其相违背。
b.策略性计划策略性计划是一种中期的计划,一般由机构中高层和中层管理者共同拟定,是对未来3~5年的发展作出预估后,而制定的工作方针,也是机构整体的目标和方向。
c.运作性计划运作性计划是由社会服务机构的中层和基层管理者共同拟定,是对机构目前的工作订立的具体可测量的短期服务指标,较为常见的是机构的年度计划,它是机构具体的行动计划。
图8-1表示的是一个老人服务机构的使命、策略性计划和运作性计划。
图8-1 某老人服务机构的规划层次④社会服务机构规划的基本步骤a.选择目标策略性计划和运作性计划都需要设定相关的工作目标,来作为计划的具体实践,其中策略性计划目标较为长远,运作性计划目标则较为短期。
社会服务机构往往非常重视通过员工民主参与的方式共同设定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目标、要素及主要领域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动科学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
(一)社会工作的目标及功能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1.解救危难2.缓解困难3.激发潜能4.促进发展社会层面的目标:1.解决社会问题2.促进社会公正文化层面的目标:1.弘扬人道主义2.促进社会团结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1.促进服务对象的正常生活 2.恢复弱化的功能3.促进人的发展4.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1.维持社会秩序2.建构社会资本3.促进社会和谐4.推动社会进步(二)社会工作的发展1.西方社会工作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专业教育和培训的发展、专业方法的确定、专业组织的发展专业化过程中:专业方法的发展、目标模式的变化、工作对象的拓展、理论派别的形成。
2.中国社会工作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政府积极探索、社会工作教育率先发展、行政性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并存、专业社会工作不断发展(三)社会工作的要素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价值观、助人活动、专业方法(四)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社会工作者的直接服务角色:1.服务提供者2.治疗者3.支持者4.使能者5.倡导者6.关系协调者社会工作者的间接服务角色:1.行政管理者2.资源筹措这3.政策影响者4.研究者社会工作者的价值观:1.人类共同意识2.帮助社会弱者3.乐观看待变迁4.追求社会公正社会工作者的知识素养:1.学科知识2.文化知识3.心理素质4.政策知识5.技术知识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要求:1.沟通与建立关系的能力2.促进和使能的能力3.评促和计划的能力4.提供服务和干预能力5.在组织中工作的能力6.发展专业的能力(五)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一、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领域:1.儿童及青少年社会工作2.老年社会工作3.妇女社会工作4.残疾人社会工作5.矫正社会工作6.优抚安置工作7.社会救助社会工作8.家庭社会工作9.学校社会工作10.社区社会工作11.医务社会工作12.企业社会工作二、社会工作领域的扩展1.从困难人群到有需要人群2.从关注社会问题到关注社会和谐发展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三)中国和西方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的影响(四)社会工作价值观1.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保护服务对象的权益、促进专业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维护社会正义2.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相关论述:1.巴特利 2.美国《社会工作教育会议课程方针声明》3.戈登4.比斯台克5.泰彻6.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ASW)P37国际社会工作界认同的专业价值观:1.服务大众2.践行社会公正3.强调服务对象个人的尊严和价值4.注重服务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5.待人真诚和守信6.注重能力培养和再学习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基本信念(尊重、独特性、相信人能改变)实践原则(接纳、非评判、个别化、保密、服务对象的自我决定)我国社会工作价值观:1.以人为本,回应需要2.接纳和尊重3.个别化和非评议4.注重和谐,促进发展5.平等待人,注重民主参与6.权利与责任并重7.个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三)社会工作专业伦理1.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作用:1.评判专业服务是否适当2.保障服务对象的权利3.减轻社会工作者伦理抉择上的压力及两难4.帮助社会工作者自我反思及价值澄清5.奠定社会对社会工作信任的基础2.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特点:1.优先考虑服务对象的利益2.专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3.约束和鼓励并重4.系统性和权威性3.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内容:社会工作者1.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尊重并保护服务对象最佳利益尊重服务对象的自决保密原则公平合理的收费2.对同事的伦理责任:秉持忠实与忠诚的态度团队内相互协助3.对服务机构的伦理责任:遵守机构规定落实机构服务宗旨负责管理个案4.作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适当的工作认知专业能力的表现提供专业服务维持服务品质公正与服务专业知识的拓展5.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保障专业的完整性遵循专业的评估和研究6.对全社会的伦理责任:促进整体社会福祉鼓励公民参与倡导社会与政治行动4.社会工作中的伦理难题及处理实践中面临的伦理难题:1.保密问题2.人情与法制及规定的冲突问题3.价值介入与客观性的矛盾4.社会工作者的个人利益满足与职业的社会责任之间的冲突5.自我决定问题伦理难题的基本处理原则:1.保护生命原则2.差别平等原则3.自由自主原则4.最小伤害原则5.生命质量原则6.隐私保密原则7.真诚原则处理伦理难题的一般步骤:1.认识个案中的伦理问题,包括分析社会工作者自身的价值观、责任和义务。
2.清楚识别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影响伦理决定的情况。
3.正确认识伦理行动的各个过程以及参与其中的人,分析可能存在的利益和风险。
4.深入了解支持或反对作出有关伦理决定的理由。
5.向同事和适当的专家进行咨询。
6.作出伦理决定并记录决定过程。
7.监督和评估伦理决定。
(四)社会工作专业守则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基本内容:1.服务2.社会正义3.人的尊严和价值4.人类关系的重要性5.正直6.能力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的国际惯例:1.社会工作者的态度和行为2.对受助对象的伦理责任:对服务对象的承诺/负责尊重服务对象的自我决定使服务对象知情同意相信服务对象的能力具有文化敏感性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和保密性3.对同事的伦理责任:尊重、保密性、合作、利益冲突与争议的处置、咨询、教育与培训、服务转介4.对专业的伦理责任:注重专业的品性加强专业评估与研究5.对机构的伦理责任:有责任维护机构的政策与立场对机构的相关资料和信息进行保密妥善使用和保存机构的文件、信息和其他相关资料有责任促进机构与政府及其他机构的合作关系有责任协调服务对象与机构的关系6.对社会的伦理责任:促进社会福利的发展促进公共参与在公共危机情形下提供介入与救助措施通过社会与政治行动减少不平等,反对歧视,促进社会正义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制定的原则: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本土社会的伦理实践与国际社会工作专业伦理规则相结合专业实践与政治实践互不冲突我国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指引的主要内容1.尊重服务对象,全心全意服务2.信任支持同事,促进共同成长3.践行专业使命,促进机构发展4.提升专业能力,维护专业形象5.勇担社会责任,增进社会福祉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五)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1.人类需要的层次和类型人类需要的层次:P541.马斯洛(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阿尔德弗尔ERG(生存Existence的需要、关系Relatedness的需要、成长Growth的需要)3.莱恩·多亚尔和伊恩·高夫(基本需要、中介需要)人类需要的类型:1.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起源划分)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内容角度划分)3.生存性需要和发展性需要(迫切程度划分)2.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人类行为的类型:1.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2.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3.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统计学标准、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行为适应性标准、个人主观体验)人类行为的特点:适应性、多样性、发展性、可控性、整合性3.社会环境的构成要素社会环境的特点:多样性、复杂性、层次性、稳定性、变动性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P601.家庭:家庭类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单亲家庭、丁克家庭)、家庭教养模式(骄纵型、支配型、专制型、放任型、冲突型、民主型)、家庭的功能(情感支持、性爱满足、繁衍后代、社会化、经济功能)及家庭对人类行为的影响P612.同辈群体:同辈群体的特点(平等性、开放性、认同性、独特性)及同辈群体对人类行为的影响P623.学校:学校类型及影响(校园文化、班级规模、教学模式、师生关系)P634.工作单位:类型及影响P635.社区:类型(地域性社区和功能(精神)性社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传统社区和现代化社区)及影响P646.文化:类型(主流文化和亚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及影响P657.大众传媒:类型及影响P654.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1.人的行为要适应社会环境2.社会环境影响人的行为3.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4.人类能够改变社会环境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非平衡性(二)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1.人类行为的生物学理论:生物进化理论与进化心理学、基因理论2.人类行为的心理学理论:P68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2.埃克里森的人类发展阶段论(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早期、儿童中期、青少年期、成年早期、成年中年、成年晚期)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4.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5.行为主义理论:P71(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斯金纳的操作行为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6.依恋理论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社会学理论:符号互动论(米德关于自我的理论、托马斯的情景定义)和标签理论P73(三)人生发展阶段1.人生发展各阶段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发展特征:P74-P85婴幼儿阶段、学龄前阶段、学龄阶段、青少年阶段、青年阶段、中年阶段、老年阶段。
2.人生发展各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婴幼儿阶段:哺乳问题、母爱剥夺、弃婴问题学龄前阶段:挑食偏食、攻击行为、电视依赖、自闭症学龄阶段:儿童意外伤害、校园欺负、儿童性伤害青少年阶段:网络成瘾、青少年犯罪、青少年性行为青年阶段:婚恋问题、性别歧视、就业问题中年阶段:早衰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婚外恋、家庭暴力老年阶段:失智和失能、精神健康问题、死亡问题、老年歧视和被虐待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的应用社会工作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功能:解释问题、预测与判断、确定干预模式和方法、指导服务实践发展、发展新的理论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P901.大卫·豪(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社会工作的理论)2.马尔科姆·佩恩(实证主义理论、后现代理论)(一)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1.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意识层次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焦虑和防卫机制;性心理发展2、精神分析理论的实务原则(1)个别化原则。
强调每个人的早期经验都是不同的。
(2)强调与案主签订治疗契约。
因为精神分析治疗过程是一个重温过往痛苦经验的过程,必定会引发不愉快的情绪,案主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3)治疗者要为案主提供一个安全与支持的环境,以保证案主能够顺利了解他隐藏在潜意识中的经验,并要保证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情绪不会给案主造成新的伤害。
(4)精神分析治疗采用的基本方法是自由联想。
(5)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要倾听和同理案主的想法与感受,要给予支持和接纳。
3.应用:1.治疗情境2.治疗关系3.治疗性对话(1自由联想;2治疗性倾听;3诠释过程)(二)认知行为理论1.认知行为理论的由来、基本观念、主要观点:P962.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运用的原则:1.界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则2.确定助人目标的原则3.辅导过程中运用的原则认知行为学派的助人过程:1.确定评估重点2.专业关系的建立3.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教育者、陪伴着)助人的步骤结案和跟进(三)系统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1.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结构、过程、行动、机能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应用中的原则与过程实务原则:P101应用:1.专业关系的界定2.服务目标3.专业人员的角色2.生态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生命周期、人际关联、胜任能力、角色表现、生态地位、适应力生态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基本原则:P103、注意事项:104(四)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理论1.人本主义社会工作的主要观点人本主义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及基本价值 P1052.存在主义社会工作的观点存在主义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理念(个人意识的觉醒、痛苦的生命的一部分、选择的自由、对话的必要性、实行)及应用P106(五)增强权能理论增强权能取向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增强权能社会工作的取向P107-P108 增强权能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运用:服务目标、服务原则、服务中平等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