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学案(岳麓版必修二)

合集下载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学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学案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程标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教学重点: 1、井田制瓦解的原因与表现2、土地兼并的危害及均田制的内容3、租佃关系的含义一、废井田,开阡陌1、井田制发展历程:开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2、井田制的性质:土地国有制3、井田制的内容①一切土地属于周王所有②周王将土地分封给各级贵族世代享用,但是不得转让与自由买卖③公田为占有,对于私田,只有,没有。

4、井田制瓦解的表现①被抛荒,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②土地可以自由买卖与转让5、井田制瓦解的原因:①(根本原因);②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6、③各国税制改革(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客观上承认土地私有,加速井田制的瓦解。

7、正式废除: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从法律上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二、土地兼并1、含义:土地高度集中在大官僚、大地主手中2、土地兼并的危害①使农民失去土地,激化阶级矛盾②自耕农减少,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2、限制土地兼并的措施----均田制内容: 按性别、年龄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这些土地的主要部分只准使用,不准________。

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________,并服徭役和兵役。

3、宋初,实行“田制不立”、“________”的政策,使土地兼并非常激烈。

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1.概念: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地主与之间形成租佃关系。

2、出现原因:土地兼并使农民失去土地3、历程:战国时期:产生----汉代:普遍(“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宋代: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明清:普及全国4、影响:(1)在租佃关系下,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关系相对减弱。

(2)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有利于农业的稳步发展。

1、据《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田”。

下列对引文中所说“公田”特点的叙述,不正确是( )A.土地归国家所有 B.平均分配劳动产品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2、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

【学案】【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学案】【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历程?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2、井田制是什么时期出现的?特点是?出现的背景:国家的出现,阶级的分化,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商周时期,土地公有制遭到破坏,井田制出现。

内容(特点):①土地名义上为国家所有,实质是贵族土地私有制。

②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

“公田”实际上为贵族占有,“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3、井田制的瓦解原因、过程?(或问: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如何取代井田制的?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如何确立的?)(1)原因: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水平提高。

(2)过程:A、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崩溃。

表现为大量“公田”被抛荒,部分“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

B、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进行税收改变: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在客观上承认土地的私有权,加速井田制瓦解。

C、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全面肯定了土地私有制。

4、土地私有制确立的影响: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奴隶社会的国有制,使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但造成土地兼并影响了国家收入,农民失去土地,社会动荡不安。

*4、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的时期、标志、有哪几种形式?(1)时间:战国时期(2)标志: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全面肯定;培植了一批新兴大土地所有者(3)主要形式:君主私有土地:由宫廷有关部门掌管,收入主要用于君主的私人开支地主私有土地:占主导地位和制约古代社会土地关系发展的土地所有制形式。

①多种来源:A、原来公卿贵族将占有“公田”转化为私有土地。

B、立军功者通过赏赐获得大量土地,成为地主C、通过买卖获得土地成为地主(如富裕的工商业者、富裕的自耕农演化而来)②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土地兼并。

自耕农私有土地:土地规模只限于一家人自己耕种**5、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是(土地兼并),土地兼并产生的根源、影响?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导致政治混乱和社会动荡,破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教案完美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教案完美版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名师说课课程标准分析本课的课标要求是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由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向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转变,再由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井田制)向土地私有的转变,最终形成以土地私有为主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并存。

随着地主经济的发展,使土地兼并问题日益严重,自耕农经济受到冲击。

随着租佃制占据主要地位,农耕经济更加成熟。

学情分析有关古代土地制度的内容,在初中教材中较少正面涉及,学生缺少这方面的知识,对有关问题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同时有些概念和提法又有所变化,需要学生在学习本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做好准备,以便老师讲授时能够接受与理解。

教学方法本课的理论性很强,距今时间久远,教学过程中宜采用复原历史情境,设疑引思、探究互研等学习方法,将难点化解,层层铺垫,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通过利用一系列古今文字资料,展示我国古代土地制度原有的和详细的情况,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古代土地制度的相关内容。

同时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解读历史资料,培养学习历史的良好习惯。

学习方法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在本课教学中,虽然较深奥的理论知识较多,但老师在讲解过程中还是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让学生理解和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的基础知识(1)原始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2)奴隶社会的井田制。

(3)井田制瓦解的原因。

(4)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5)土地私有制的形式及特点。

(6)租佃制。

2.理解和运用(1)学会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来理解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根本原因。

(2)理解由于生产力的进步促使了井田制的瓦解和私有制的产生。

(3)理解、掌握租佃关系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种主要的经营方式。

过程与方法1.布置学生分组课前预习:总结井田制的产生和瓦解的原因,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租佃关系的产生及其实质和作用。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单元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教案2)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单元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教案2)

(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班级)授课题目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土地制度中耕佃制及其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形成掌握租佃关系形成的原因,演变过程及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归纳土地私有制及租佃的演变历程,培养梳理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土地制度是社会的基础,认识土地制度演变对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租佃是封建社会特征的基本内容之一,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重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几种形态。

难点土地兼并与租佃关系的普遍化。

课型□讲授□习题□复习□讨论□其它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因材施教导入新课:今天农村中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实质是土地国有制,农民只有土地使用权,而没有土地所有权,那么在中国5000年文明史上,中国曾经出现过哪些土地制度?授课过程:请学生阅读课文材料了解,什么是井田,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井田制有什么特点呢?一、奴隶社会(夏商周):实行井田制。

1、发展过程:开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2、瓦解及原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3、实质:贵族土地所有制。

由井田制的特点和性质可以看出井田制和当时西周的哪项制度是密不可分的呢?[提示]: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因材施教二、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A、确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B、形式: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主要)、自耕农土地私有制C、土地兼并①原因: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制度。

②危害:影响国家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③限制土地兼并的措施:“均田”、“限田”(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1、定义: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

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

2、发展过程:战国:产生;汉代:比较普遍;宋代: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明清:进一步发展。

高中历史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教案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教案岳麓版必修2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错误!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2.三维目标教材分析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并在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学好这一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分散性,也可以为以后学习中国近代前夜经济发展的迟滞和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艰难发展打下基础。

本课分三目内容。

第一目“废井田,开阡陌",讲述中国古代土地制度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情况;第二目“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介绍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多种形式,并讲述不同时代土地兼并的情况和政府的对策;第三目“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讲述租佃经营方式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农民对地主依附关系的逐渐减弱。

教学重、难点错误!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处理方法: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辅以视频、图片材料等,运用问题教学法,了解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和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多种形式.错误!土地兼并与租佃关系的普遍化。

处理方法:通过展示文字材料和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来理解土地兼并的不可避免性、造成的严重后果以及政府的对策。

教学方法1.情境探究学习法:创设历史情境,穿越时空,回归历史,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2.自主学习与问题引导的教学方法:层层设问,突出本课内容的线索性和重点、难点的突破性,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较好地控制课堂气氛。

3.史论结合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阅读原始材料,从中捕捉相关的历史信息,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丰富人文内涵.错误!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设计一:设计二: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线索错误!导入设计设计一:多媒体课件播放《末代皇帝》片段。

在隆裕太后的教育下,面临清王朝行将灭亡的时代趋势,年幼的溥仪皇帝总是像念咒语一般地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为什么年幼的皇帝要反复说这样一句话?这句话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历史故事?这句话对封建王朝意味着什么?幼儿的呓语却代表了中国几千年来土地制度的演化,代表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制度的根基的演化。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教案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教材分析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随着社会开展而不断变化,商周时期的井田制是一种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从春秋战国起,土地私有制逐渐取而代之,成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根本形态。

大土地所有者通过多种途径,特别是通过兼并获得土地,经济开展和人民的对抗斗争,导致农民对地主的依赖关系逐渐减弱,租店关系日益普遍化。

〔二〕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开展的一般情况,理解古代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土地的经营方式,理解中国古代以土地为中介而引发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连锁性的开展。

从土地制度的开展变化中把握人与土地的关系,理解消费者和土地相结合的方式及由此所决定的他们的身份和地位,从而从土地制度的角度让学生理解中国古代社会人民根本的生活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老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老师提供材料帮助学生分析理解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科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决定中国古代社会开展的根本问题,从而深化对中国国情的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土地私有制确立的过程,租佃关系普遍化2、教学难点:土地兼并问题〔四〕教学过程:课程导入:俗话说的好“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这句话表达出农业的重要性,再者中国古代的经济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离不开土地。

因此这节课让我们来理解下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确实立老师提问:原始社会的生活方式是什么?〔或者说原始社会时期人们靠什么生活?〕学生答复:采集、狩猎老师提问:传说中神农氏尝百草,后来开展了原始农业。

那这个时期的土地归谁所有呢?学生答复:原始社会时期消费力比拟低下,消费出来的产品很少,而且需要集体劳动。

因此原始社会时期的土地归集体所有。

老师总结: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老师提问:你如何理解原始社会时期的土地公有制?学生答复:消费力比拟低,应该是集体耕作。

消费的产品数量比拟少,因此消费出来的产品平均分配。

高中历史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学案 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学案 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学案岳麓版必修2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土地制度。

【基础知识】一、废井田,开阡陌商周时期:井田制(1)含义:井田制有和之分,公田由占有,由村社成员集体耕种,收获物缴给;私田是村社成员的份田,收获归己。

(2)性质:。

(3)瓦解:井田制何时崩溃? 原因有哪些?二、封建社会: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1)主要有三种形式:、、。

(2)地主土地来源的主要途径是。

思考:土地兼并有哪些危害?哪些朝代的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限制土地兼并?能否将其根除?三、租佃关系的发展(1)租佃关系的含义?(2)演变:产生,日益普遍化,进一步发展。

(3)随着租佃关系的发展,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

思考: 租佃关系与雇佣关系有何区别?【自我检测】1.下列改革措施中,从法律上明确废除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的是()A.管仲的“相地而衰征”B.鲁国的“初税亩”C.秦国的商鞅变法D.晋国的税制改革2.“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也。

”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奖励农耕 D.商鞅变法3.下列能反映秦汉时期已经出现租佃关系的是()A “为田开阡陌封疆”B “耕豪民之田,见税十五”C “田制不立”,“不抑兼并D“上米贸银,别以下中者抵租”4.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

”这反映了()A 自耕农式经营B 田庄式经营C 官民合营D 租佃式经营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B 战国时期的各国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D 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代开始实行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自《诗经.小雅》材料二:有煜(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教案(岳麓版必修2)3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教案(岳麓版必修2)3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发展的一般情况,了解古代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土地的经营方式的变化,土地兼并问题(2)探讨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基本的生活状况2、过程与方法:情境营造法,讲述法,引导法,学生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决定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从而深化对中国国情的了解。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土地私有制确立的过程;租佃关系的日趋普遍化难点:土地兼并总问题教学过程: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1、战国前——井田制(商周)春秋——过渡期战国后——私有制2、井田制的性质是什么?公田与私田有什么区别?其发展历程又是什么?(1)井田制是一种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2)“公田”是贵族占有的土地;“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3)历程:产生——商;鼎盛——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3、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是怎样逐渐取代井田制的?其根本原因是什么?(1)春秋时期,大量“公田”被抛荒,部分“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

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税制改革。

这些改革在客观上承认土地的私有权,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2)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大举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并培植了一批新兴大土地所有者,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的肯定。

(3)根本原因: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水平提高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1、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主要哪几种形式?三种: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2、地主土地所有制主要有那些来源?一是原来的公卿贵族占有“公田“,并将其转化为私有土地;二是立军功者通过赏赐获得大量土地而成为地主;但是一些人通过买卖获得土地而成为地主。

3、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土地兼并4、土地兼并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危害?封建政府如何进行协调?能不能根本解决?(1)危害:①对农民而言:自耕农破产成为佃农,导致租佃关系的出现并普遍化;农民经济状况恶化,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导致社会动荡,危急王朝统治;②对地主而言:土地兼并使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中央集权;③对国家而言:自耕农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财政状况恶化(2)协调措施:“限田”、“均田”(均田是国家公田,农民只能使用,不得买卖。

历史ⅱ岳麓版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2教案

历史ⅱ岳麓版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2教案

历史ⅱ岳麓版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2教案设计思路:第一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摸索相关的几个问题:(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如何样的变化?(2)井田制是什么性质的土地制度?(3)井田制后来是如何瓦解的?然后再展现两位改革家管仲与商鞅的图片,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统治者也纷纷采取各种措施是适应时代的变化,而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才能成功。

师生互动第一组织学生迅速扫瞄教材第一目的内容,摸索问题: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如何样的变化?学生 原始社会实行土地公有制;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春秋以后,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建立起来。

展现图片及材料设问 从上面的图片和材料中能够看出井田制有什么特点呢?应该是什么性质的土地制度?学生 井田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

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

“公田”实际上为贵族占有,“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井田制实际上是贵族土地所有制。

设问 大伙儿能够设想一下当时奴隶们在“公田”是如何样劳作的吗? 学生 奴隶们集体劳作,实行大规模简单协作。

设问 由井田制的特点能够看出井田制和当时西周的哪项制度是密不可分的呢? 学生 西周的分封制。

教师总结过渡:由此可见,经济上的井田制和政治上的分封制是密不可分的,从而共同促成了西周文明的繁荣。

然而随着生产力的进展,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走向崩溃。

一方面表现为大量“公田”被抛荒,另一方面则是部分“私田”逐步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

设问 结合春秋时期的社会大背景,想一想什么缘故会显现如此的情形呢? 学生 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显现促进了生产力水平提高。

设问 这就使得一家一户的个体农耕成为可能,因此,“私田”逐步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

面对如此的形势,当时的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了呢?产生了什么样的实际成效? 学生 春秋时期,各国为刺激生产积极性、扩大剥削量,先后进行税制改革,这些改革在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权,加速井田制的瓦解。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导学案(08岳麓版必修2)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导学案(08岳麓版必修2)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导学案(08岳麓版必修2)【课标要求】了解井田制从出现到废除的历史过程,了解封建社会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理解地主与农民的租佃关系与土地兼并、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系。

【学习目标】1.了解井田制从出现到废除的历史过程,了解封建社会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2.概括中国传统农业土地制度和经营方式的演变过程,深刻认识生产力发展是其演变的根本原因。

【学习重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几种形态;租佃关系的产生。

【学习难点】土地兼并与租佃关系的普遍化。

【自主学习】一、废井田,开阡陌1.原始社会:实行的土地制度。

2.商周时期:井田制。

(1)出现:在商周时期,原始社会的土地制度遭到破坏,出现。

(2)特点:井田制中有“公田”和“”之分。

“公田”实际上为贵族所占有,“”是村社成员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3)实质:井田的土地名义为,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

这是一种名义上国有的土地所有制。

3.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

(1)原因:是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

各诸侯国的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2)表现:大量“”被抛荒,部分“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

4.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

战国时期,秦国通过变法运动,从法律上废除了,对给予全面的肯定。

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1.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1)私有土地:由宫庭有关部门掌握的那部分土地,用于君主私人开支。

(2)私有土地:由官僚地主掌握,佃农租耕。

地主土地的来源:赏赐、买卖和兼并。

(3)私有土地:自耕农所有的土地规模只限于他一家人自己耕种。

2.土地兼并及其影响:(1)土地兼并的发展:宋初“田制不立”,“”,使两极分化更加激烈,明清时期,发展,通过土地买卖广占田地的现象日益普遍,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2)土地兼并的带来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3)历代解决土地兼并的方式:统治者采取“”、“”的措施,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保护。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导学案设计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导学案设计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标解读】应掌握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封建社会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土地兼并、租佃经营和租佃关系的变化。

【知识梳理】一、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2.奴隶社会:井田制(1)发展:产生于______________,盛行于______________ ,瓦解于______________ ,废止于______________ 。

(2)实质:名义上为______________,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______________,所以其实质是国家共有名义下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3)特点:有公田、私田之分。

公田由农民集体耕种,收获物全部交给贵族。

公田实际上为贵族所有。

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4)瓦解的原因和表现:原因:a.生产力的提高b.各国税制改革表现:a.大量公田抛荒b.部分私田逐渐成为私有土地c.贵族间争夺田地(5)井田制废除的途径①一是从______________ 上废除井田制。

②二是培植了一批新兴______________ 所有者。

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1)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君主土地私有制:是由______________ 掌握的那部分土地,其收入主要用于_____________。

地主土地所有制:土地兼并成为大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______________ ,引起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经常采取______________ 的措施,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保护_____________。

(2)发展:宋初,“田制不立”,“______________ ”,使两极分化激烈。

明清时期,______________ 经济繁荣,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3)影响: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影响统治的稳定。

二、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1.租佃式经营的含义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______________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式经营方式。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精品导学案(5页)-精选文档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精品导学案(5页)-精选文档

来历并引导学生得出其是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附:习题、材料等相关教学资源一教学活动1材料:小孙同学以“中国历史上早期的农耕文明”为题写了一段文字,可其中至少有5个地方写错了,你能为他改正吗?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农耕文明由于气候/土壤/地形等的差异,形成了南方以种植粟/北方以种植稻和黍为主的格局。

黄帝治水的成功促进了农业的的发展。

到战国时期,由于青铜农具和牛耕的普遍使用,我国农耕文明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秦穆公主持兴建了著名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二教学活动3-2-1材料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

……古者税民不过什一……除井田,民得买卖。

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设问土地兼并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危害?会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利益?角色体验:甲组我们代表农民阶级,我们一般都拥有一部分土地,一年到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还要承担国家的赋税徭役,一般情况下,我们也就勉强吃口饱饭,而地主财大势粗,经常欺诈我们自耕农,如果遇到天灾、战乱和苛政的话,我们走投无路,就只有把家里的土地出卖给他们,从而沦落为佃农,这样受到的剥削和压迫就更大了。

如果情况更为严重的话,我们只有揭竿而起,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了。

所以我们是土地兼并的受害者,现在很多人几无"立锥之地",我们要求国家限制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

乙组我们代表地主阶级,我们兼并了许多自耕农的土地,我们的地产是越来越大了,日子是越来越好了,可是我们也是花了银子从他们手里把土地买来的呀,也是为了帮助他们解决暂时的困难,而且这也是合法的,没有什么不对的,要怪只能怪那些自耕农不善于经营了。

所以我们是土地兼并的受益者,国家并不能干涉我们以合法的方式进行土地兼并。

丙组我们代表封建中央政府,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确实已经成为影响到社会安定和国家收入的大事了。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历史教案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历史教案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教学设计)重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几种形态。

难点:土地兼并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方法]1、采用自主学习与适当引导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能够较好的控制课堂气氛。

2、问题情景探究学习方式,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情景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采用史论结合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阅读原始材料,从而得出相关的认识,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丰富人文内涵。

[教学资源]岳麓版课本和教师用书,收集相关资料,并制作成课件辅助教学。

[板书设计]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商周时期:井田制春秋以后: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节选秦牧《土地》中一段材料,以此抓住学生的情绪,打开学生的思路,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阅读本课导言,总结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变化的主要过程,使学生从宏观角度把握本课的重点。

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设计思路: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但是条理较为清楚,首先采用问题导学方式,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及相关材料,思考回答相关的几个问题。

首先出示原始社会图片并组织学生迅速浏览教材第一段的内容,思考问题:原始社会实行怎样的土地制度?商周时期,随着土地公有制的破坏,井田制出现。

展示图片及材料,通过设问,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设问从图片和材料中可以看出井田制应该是什么性质的土地制度?有何特点?设问由井田制的特点可以看出井田制和当时西周的哪项制度是密不可分的呢?两者有何关系?教师总结过渡:由此可见,经济上的井田制和政治上的分封制是密不可分的,从而共同促成了西周文明的繁荣。

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走向崩溃。

一方面表现为大量“公田”被抛荒,另一方面则是部分“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

设问结合春秋时期的社会大背景,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设问面对这样的形势,当时的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了呢?产生了什么样的实际效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春秋时的税制改革和战国时的变法,重点掌握其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级部历史科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学案 NO:_11_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预习学案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课标解读】
应掌握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封建社会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土地兼并、租佃经营和租佃关系的变化。

【知识梳理】
1.井田制的实质、内容、瓦解的原因和表现分别是什么?
2.我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3.在古代中国,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其根源何在?产生了什么影响?
4、简述租佃关系的发展过程。

租佃关系和雇佣关系有何区别?
【预习自测】
1.从西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时“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分封制的瓦解 B.封建王权的强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
2.下列关于的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叙述正确的是
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
B.战国时代的改革确定了土地私有制
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
D.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代开始实行
3.春秋后期,税制改革首先发生在齐国,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其后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按田亩实数收税。

其导致的后果是①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②承认了土地私有③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化④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D.①②③④
4.古代中国曾有“千年田换八百主”的谚语,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动荡无法长期占有土地B.古代中国朝代更迭频繁
C.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D.国家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不固定
5.各朝末期土地高度集中的状况,用一句在中国两千年封建史上被历朝历代抑兼并思想家反复引用的话可以说明,叫“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对这一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B.封建中央政权软弱是造成王朝末期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的直接原因
C.土地兼并严重时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和封建国家与地主的矛盾会突出起来
D.均田制是根本解决土地兼并现象的良策
6.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

即耕以饭,亦桑贸衣。

艺菜当肴,采药救颓。

”这说明了他的山居
A.从事商品生产 B.田庄里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
C.租种地主的土地 D.田庄里自给自足
7.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

”这说明宋朝时期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C.开始出现租佃经营 D.佃户租种土地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
8.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租佃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租佃方式最早在秦代开始出现
B.在宋代租佃的方式下,主要地租形态是货币地租
C.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
D.封建社会末期,租佃关系占主要地位,但也出现了雇佣关系
【预习反思】
课内探究
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材料二“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

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材料三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

——董猬《救活荒民书》材料四金宝庐舍,转瞬灰炽,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至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陶煦《租核·推原》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该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发生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举例说明统治阶级试图解决该问题而采取的措施,结果如何?为什么?
(4)材料四反映的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探究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

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

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

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

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

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

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 ——《续资治通鉴》
材料二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

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宋史·食货志》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其中制度规定的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历史背景。

【体系构建】
课后延伸
1.关于西周井田制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为了巩固奴隶主的统治
B.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是分离的
C.分封制的瓦解导致井田制瓦解
D.东周向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化
2.《诗经》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这种现象开始出现于()
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3.从法律上明确废除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的是()
A.晋国的税制改革
B.齐国“相地而衰征”
C.鲁国的“初税亩”
D.商鞅变法
4.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包括①君主土地私有制②自耕农土地私有制③地主土地私有制④国家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中国古代推行过均田制的朝代不包括()
A. 北魏
B.隋朝
C.北宋
D.唐朝
6.以下有关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国民全体
B.春秋时期的税制改革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权
C.地主扩大地产的唯一途径是土地兼并
D.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代开始实施
7.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租佃经营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其产生和发展的条件是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B.战国时期租佃经营就已产生
C.汉代“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的租佃经营方式的现象已比较普遍
D.宋代租佃经营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
8.下列图表(注: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佃农对地主的依附程度)能体现佃农与地主依附关系发展的是()
X X
A B C D
9.下列有关均田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始于北魏
B.均田制实行的前提是政府掌握大量的土地
C.这一制度的实行从根本上阻止了土地兼并现象,使农民的生活相对稳定
D.隋唐两代不但继承了这一制度,而且有所发展
10.某地出土一张明代地契,该地契反映当时租佃制下的农民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不可能包括()
A.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
B.争取到永久租佃土地的权利
C.减弱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
D.佃农的地租剥削已经非常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