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差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秒杀”高考综合题系列之(一)——
点差法在解析几何综合题中的应
到高三的同学都知道,浙江省高考在解析几何章节的考查内容肯定包含一道综合题,一般多是椭圆和抛物线,按照命题的规律和趋势,我们发现以下两点:(1)理科数学在此章节一般考察椭圆,文科数学一般考察抛物线;(2)考察的题型一般是直线与解析几何的位置关系。诸位可以翻看一下浙江过往几年的考试试卷看看。
上过从老师高考班的同学应该记得,在解决解析几何图形与直线相切这个位置关系的题型的时候,“抄一个,代一个”这六个字可以帮助大家快速提升做题速度。如果大家要用判别式、位置关系等通法解决此类问题时,耗费5~10分钟不说,5~10分钟的计算量还不一定能保证结果正确。但诸位如果知道“抄一个,代一个”,一旦看到直线与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相切问题时,应做到能在10秒钟以内准确地写出切线的方程。
当然,直线与上面图形的位置关系除了相切以外,另外一种更常考的位置是相交。在相交的题型中,一旦看到“弦长”或者“面积”等关键词时,应立即想到“设直线、代曲线、根与系数搞定一切”(弦长公式)。相信大家对这种题型应该有较深的体会了。
今天我在这里要跟大家探讨的是:题目中出现“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A、B”(即AB是椭圆内的一条弦)、“AB中点M”等关键词时的解题方法。“点差法”精髓在于“设而不求”,通过点差法有个重要的结论要求大家记住。
设椭圆方程为,任意一条直线交椭圆于,两点,则
两式相减得到,移向整理后得到:
即:(M为AB中点)
同样的道理,对于长轴在y轴上的椭圆,结论为. 也就是说:椭圆内任意弦AB所在直线的斜率与过该弦中点并且经过原点的直线的斜率乘积
为一个常数。
【再拓展】当A、B两点离的非常近时,可以将这个结论看做:过椭圆上某点P有一条切线,
则
请看2009年浙江高考第21题
已知椭圆:的右顶点为,过的焦点且垂直长轴的弦长为.
(I)求椭圆的方程;(II)设点在抛物线:上,在点处的切线与交于点.当线段的中点与的中点的横坐标相等时,求的最小值.
也许很多同学都看过所谓“标准答案”给我们的解题过程,设出直线方程后代入,经过两次判别式来确定h的取值范围。这也是很多参考书上给出的参考解题思路。不过按照此种通法解题思路,计算量和整理的工作至少需要7~10多分钟。
第一问很简单,结果为:
按照我们上面讲到的“点差法”,在第二问中一旦看到“弦”、“中点”等关键词,就应立即想到:(T为MN中点)
首先想到MN的斜率即是点P处的切线斜率,设点P横坐标为,则点P纵坐标为
根据导函数可得:
MN中点T的横坐标即PA中点横坐标,
根据“抄一个,代一个”的技巧,很容易直接就得到过点P切线直线方程
,将的值代入直线方程,得:所以
于是,整理,得:,显然这是一个基本不等式,非常容易就得到或者
很显然,对于,此时的抛物线内部包含了椭圆,切线与椭圆没有交点,排除掉;
所以。的最小值为1。
【总结一下】注意题目中出现的“弦”、“中点”等关键词,利用点差法推导出来的这个结论,不仅可以提供解决题目的思路,很顺畅地进行“需要什么就写什么”数学解题,而且可以大大减少运算量,提高速度和正确率。
对于抛物线,利用点差法也可以有类似的结论,由于篇幅关系,不再赘述。
【课外练习】利用常规方法解决下面问题,再用上面的小结论分析解决一次。比较一下两种方法所需的时间。
【练习I】如图,椭圆=1(a>b>0)与过点
的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T,且椭圆的离心率e=。(I)求椭圆方程;(II)设F、F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M为线段AF的中点,求证:∠ATM=∠AF T。【解答提示】如果利用常规解法,第一问需要5-10的时间,我们可以将这个结论
扩充到直线与椭圆相切的模型,利用该结论很快得到OT直线的斜率,进而得到点T的坐标,问题得解。在第一小问解决后,根据相似或者余弦定理都可得证第二小问。
【练习II】已知,直线,椭圆,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
(Ⅰ)当直线过右焦点时,求直线的方程;
(Ⅱ)设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的重心分别为.若原点
在以线段为直径的圆内,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解答提示】重心是三角形中线的交点,出现“中点”,同时,注意在“圆内”这个词,我会跟同学强调,看到“圆内”这个词,有两个角度可以考虑:第一,圆心到该点的距离小于半径,这个思路最直观,但在此题中,这个方法比较繁琐;第二,说明该点和直径两端点所成的夹角大于90°,可考虑使用向量,向量点积小于0即可。
【练习III】(湖北省八校高2008第二次联考)已知A,B是抛物线(P>0)上的两个动点,为坐标原点,非零向量,满足。
(Ⅰ)求证:直线经过一定点;
(Ⅱ)当的中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最小值为时,求的值。
【解答提示】从老师强调,看到,立即想到,则立即想到老师讲的一个结论——直线AB通过一个定点;第一问的证明即证出。第二问出现“中点”,即可考虑点差法。
【练习IV】(温州市2010届高三第一次适用性测试)已知为椭圆:
短轴的两个端点,为椭圆的一个焦点,为正三角形,
(I)求椭圆的方程;(II)设点P在抛物线:上,在点P处的切线与椭圆交于A、C两点,若点P是线段AC的中点,求AC的直线方程。
【解答提示】第一问对一般学生来说,不是问题;可求出椭圆的方程。在第二问中又出现“弦”(其实就是线段AC)、“中点”,想想老师讲的结论。
【练习V】(2010)嘉兴市高三教学测试
【练习VI】(2010金华十校)
已知抛物线
(1)设是C1的任意两条互相垂直的切线,并设,证明:点M的纵坐标为定值;
(2)在C1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C1在点P处切线与C2相交于两点A、B,且AB的中垂线恰为C1的切线?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