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课件骨巨细胞瘤和骨肉瘤影像表现

合集下载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课件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课件
影像诊断是骨巨细胞瘤诊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提高诊断准确性。
综合影像学特点和临床表现进行诊断,能够提高诊断准确性
结合影像学结果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诊断,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
严密的随访和评估能够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预 后效果
通过随访和评估,可以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效果。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ppt 课件
这个课件将向大家介绍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包括定义、临床表现、影像 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案以及随访与预后。什么 Nhomakorabea骨巨细胞瘤
定义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肿瘤,主要由巨噬细胞和间叶细胞构成。
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疼痛、肿胀和运动受限等症状,通常出现在骨骺的近端。
影像诊断
骨纤维异常增生症和骨 巨细胞瘤在影像上有相 似的表现,但两者的治 疗方法有所不同。
2 骨髓炎
骨髓炎是一种感染性疾 病,与骨巨细胞瘤在影 像上有所不同。
3 恶性肿瘤
与恶性肿瘤相比,骨巨 细胞瘤的恶性程度较低, 但仍需鉴别排除。
治疗方案
1
手术治疗
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组织来治疗骨巨细胞瘤。
2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包括局部注射和栓塞疗法,可以减少肿瘤的体积。
3
放疗
放疗可以在手术后或手术前用于控制肿瘤的生长。
随访与预后
随访方式
随访可以通过定期复查影像、 生物学标志物等来评估患者 的病情。
预后影响因素
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年龄、肿瘤大小和位置等。
预后评估方法
通过综合评估患者的临床表 现和影像学结果来评估预后。
结论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是其诊断的基础
X线

骨肿瘤影像表现PPT课件

骨肿瘤影像表现PPT课件

05 骨肿瘤影像表现的鉴别诊 断
良性骨肿瘤与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
生长速度
良性骨肿瘤生长速度通常较慢,而恶性骨 肿瘤的生长速度较快,短时间内可能出现
明显的骨质破坏和骨膜反应。
骨膜反应
良性骨肿瘤的骨膜反应通常比较规则,而 恶性骨肿瘤的骨膜反应不规则,呈侵袭性 生长。
骨质破坏
良性骨肿瘤的骨质破坏通常比较轻微,而 恶性骨肿瘤的骨质破坏严重,可出现“溶
核医学检查常用的技术包括骨扫描和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
核医学检查可以用于骨肿瘤的早期诊 断、疗效评估和复发监测。
03 良性骨肿瘤的影像表现
骨囊肿的影像表现
骨囊肿的影像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囊状骨质缺损,边界清晰,周围可见薄层硬化缘。 骨囊肿内一般无钙化或仅有少量点状钙化。
骨囊肿通常不会侵犯周围软组织,因此周围软组织无异常表现。
骨肉瘤是恶性骨肿瘤中较为常见的一 种,其影像表现主要包括骨质破坏、 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块。
骨膜反应是骨肉瘤的重要特征之一, 表现为Codman三角或呈“葱皮样” 改变,有时可出现“日光射线”征。
骨质破坏表现为骨皮质不连续,出现 虫蚀状、筛状或溶骨性缺损,可伴有 病理骨折。
软组织肿块多出现在肿瘤周围,呈囊 状或旋涡状排列,密度不均,可伴有 钙化或坏死。
详细描述
骨肿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基因突变、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习惯 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骨骼细胞异常增生和分化,最终形成肿瘤。
02 骨肿瘤影像学检查方法
X线检查
X线检查是骨肿瘤影像学检查 的基础手段,能够显示骨骼的 基本形态和结构。
X线检查可以发现骨肿瘤的存 在,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 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PPT职业课件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PPT职业课件
注:a新增的肿瘤、肿瘤样病变或肿瘤综合征;b原名称有更新
病因
骨巨细胞瘤的病因目前还不清楚。瘤组织血供丰富,质软而脆,似肉 芽组织,有纤维机化区及出血区,按良性和恶性程度分为三度。
1
一度 为良性,巨细胞 很多,少有细胞 分裂。
2
二度 介于恶性或良性 之间,间质细胞 增多,巨细胞较
一度少。
3
三度 为恶性,发病率低, 间质细胞明显增多, 细胞核大,形态如肉 瘤,细胞分裂多;巨 细胞少且小,核数目 也少。一、二度可转 化为三度。
肢体锻炼三个阶段
1. 第三阶段;这时软组织已恢复正常,肌肉有力,已形成结实的骨痂,接近
临床愈合。此时,除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某一方面的关节活动仍需限制外, 其他的活动均可以适度进行,活动的次数及范围可逐渐扩大,直至临床愈 合期。此阶段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运动,使各关节 迅速恢复正常活动。上肢骨巨细胞瘤术后的患者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轻工 作。下肢骨巨细胞瘤术后的患者可做上下坡、上下楼活动。髋膝关节置换 术术后的患者可按照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指导进行锻炼。
功能锻炼
呼吸功能锻炼:术后清醒后即刻进行,深呼吸(用鼻吸气、口呼气,呼 气时做吹口哨样,吸气与呼气的时间比为1:2 或2:3),指导有效咳嗽 (即在排痰前先轻轻咳几次,使痰松动.在深吸一口气后,屏气2~3秒, 然后用力从胸部咳出,咳嗽时注意保护切口)。
肢体锻炼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此时患处局部肿胀、疼痛,软组织正处于修复阶段,功能锻炼
典型表现: 周围无明显骨质硬化,可有纤细的骨嵴。骨破 坏可向关节侧侵犯达软骨下骨性关节面。 当肿瘤较大并有侵袭性者, 可侵破骨皮质并形 成周围软组织肿块。 很少有骨膜反应,一般认为GCT不会出现成骨、 钙化。

骨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影像诊断 ppt课件

骨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影像诊断  ppt课件

1、肿瘤单发,为突出于干骺端骨 表面的骨性突起,背向背关节生长。
2、肿瘤结构有瘤体(分广基及带 蒂)、软骨帽(钙化呈线状、团状 或菜花状等);瘤包膜不显影。
3、可压迫邻骨形成缺损或变形。
ppt课件
33
带蒂型
单发性骨软骨瘤
广基型
ppt课件
34
股骨单发性骨软骨瘤(软骨帽钙化)
ppt课件
35
3、特殊部位的骨软骨瘤:
(一)概述(introducton) 1、一般认为是先天性发育异常,64%有家庭遗传史。 2、发病原因未定。 (二)病理(pathlogy) 1、肉眼观:同单发。 2、光镜下:细胞小,幼稚,分散。
ppt课件
39
( 三 ) 临 床 表 现 ( clinical manifesttions)
1、发病:男:女为3:1;病 灶多,常对称,好发于软件包 骨化骨骼如长骨干骺端。
ppt课件
41
双侧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
ppt课件
42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畸形和发育障碍)
ppt课件
43
遗 传 (发 性多发 育性 障 骨软 碍) 骨瘤
ppt课件
44
四、骨巨细胞瘤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一)概述(introduction) 1、起源:起于骨骼非成骨性结缔组织。 2、具有特殊属性(分良、活、恶、;生病不一,刮后易 复发。) (二)病理(pathology) 1、肉眼观:实质性(红褐,肌肉样);囊性(薄膜内黄 色液);恶性(灰白色肉样)。 2、光镜下:单核瘤细胞,多核巨细胞。分Ⅰ、Ⅱ、Ⅲ级。
1、肉眼观:肿瘤切面由瘤基底 (瘤体)、软骨帽和瘤包膜组 成。
2、光镜下:瘤体外面与正常骨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课件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课件
特点
骨巨细胞瘤多发生于20-40岁成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好发部位为长骨干骺端和椎体, 特别是股骨上端、胫骨下端、桡骨远端、骶骨和胸腰椎等。
发病机制与病理特点
发病机制
目前对骨巨细胞瘤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基因突变、细胞因子等多 种因素有关。
病理特点
骨巨细胞瘤的病理特点是多核巨细胞和丰富的基质细胞,以及核分裂像增多。 根据病理表现,骨巨细胞瘤可分为三级:Ⅰ级为良性,Ⅱ级为侵袭性,Ⅲ级为 恶性。
02
03
MRI技术
MRI具有高分辨率和软组 织对比度,能够清晰显示 骨巨细胞瘤的内部结构和 侵犯范围。
CT技术
CT能够提供骨巨细胞瘤的 骨质改变和骨膜反应的细 节,有助于肿瘤的定位和 定性诊断。
PET-CT技术
PET-CT结合了功能成像和 解剖成像的优势,能够提 高骨巨细胞瘤的早期诊断 准确率。
影像诊断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
骨巨细胞瘤的CT扫描
CT扫描可以更清楚地显示骨巨细胞 瘤的骨质破坏程度和范围,以及肿瘤 与周围软组织的毗邻关系。
骨巨细胞瘤的CT增强
增强CT扫描有助于显示肿瘤的血供情 况,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良恶性。
骨巨细胞瘤的MRI表现
骨巨细胞瘤的MRI信号
骨巨细胞瘤在MRI上通常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信号强度不均匀,边界相对清晰。
3. 非骨化性纤维瘤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好发于四肢长骨骨干,呈 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灶,边界清楚。
2. 动脉瘤样骨囊肿
多见于青少年,好发于长骨干骺端,呈囊状膨胀 性骨破坏,内有液平。
误诊分析
由于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多样,易与其他良 性或恶性骨肿瘤混淆,导致误诊。因此,在诊断 过程中需仔细分析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表现和 病理诊断进行综合判断。

骨肉瘤的影像诊断学习.pptx

骨肉瘤的影像诊断学习.pptx
第3页/共23页
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好发年龄:15-25岁(75%)长骨干骺端(股、胫骨); 50岁以上好发于扁骨(髂骨)症状: 疼痛、肿胀、运动障碍实验室: (1)碱性磷酸酶(与肿瘤性成骨细胞的活性有关)明显升高;可提示复发 (2)贫血 (3)血清钙、磷无显著变化转移:快、早,常早期(平均4-9月)肺、脑转移
第18页/共23页
四、多灶性骨肉瘤(原发多源性骨肉瘤、骨肉瘤病)
Multifoca生在长骨干骺端,病灶大小常一致,并充满整个干骺端,也可侵犯骨骺、腕骨、跗骨X线表现为多发的棉团样肿瘤骨和斑点状硬化,可一骨多处病灶或多骨受累
第19页/共23页
第7页/共23页
MRI表现
当骨质被肿瘤浸润破坏后信号增高、骨皮质变薄、中断或缺失,破坏区由软组织肿块占居侵犯肌肉,表现为中高混合信号肿块,大的肿块内部可有出血、坏死和液化当侵犯骺板和关节,显示清楚。溶骨型病变在T1WI上呈略低至中信号,在T2WI上呈中等偏高信号成骨性病变在T1和T2上均呈低信号,瘤周水肿在T2上为高信号肿瘤在骨髓内浸润表现为与正常骨髓境界分明的低信号区,有跳跃播散倾向。
第8页/共23页
M,20Y,骨肉瘤
第9页/共23页
分型(一)
从临床上分: 1.原发型 2.继发型按组织成分分: 1.成骨型(50%) 2.成软骨型(25%) 3.成纤维型(25%)病理分类: 1.骨母细胞型 2.软骨母细胞型 3.纤维母细胞型 4.血管扩张型 5.混合型
第16页/共23页
二、骨膜性骨肉瘤Periosteal Osteosarcoma
常累及青少年长骨骨干,常股骨、胫骨骨干表面起源于骨外膜,也叫骨膜肉瘤,肿瘤与骨皮质紧密相连并轻度侵犯骨皮质,向外呈分叶状突向软组织,边界清楚肿瘤位于骨干或干骺端,沿表面生长,表现为紧贴骨皮质的软组织肿块,内有垂直于骨皮质的放射状或毛发状骨针,肿块基底部瘤骨较浓密,相邻的骨皮质有侵蚀

骨囊肿、软骨肉瘤、良性骨母细胞瘤、骨巨细胞瘤、非骨化性纤维瘤、骨肉瘤等临床骨肿瘤影像学表现及典型征象

骨囊肿、软骨肉瘤、良性骨母细胞瘤、骨巨细胞瘤、非骨化性纤维瘤、骨肉瘤等临床骨肿瘤影像学表现及典型征象

骨囊肿、软骨肉瘤、软骨粘液样纤维瘤、良性骨母细胞瘤、良性骨母细胞瘤、骨巨细胞瘤、非骨化性纤维瘤、内生软骨瘤、脊柱转移瘤、骨肉瘤、尤文氏肉瘤等临床骨肿瘤影像学表现及典型征象骨囊肿肱骨或股骨近端,近生长板伴硬化缘的中央型病灶,最可能是单纯骨囊肿。

而距骨一侧低密度病灶,最可能是单纯骨囊肿。

典型征象:骨片陷落征。

软骨肉瘤(常规型)成人(>30岁)+骨盆和长骨+髓腔内膨胀性破坏性病变+肿瘤基质内爆米花/环形/逗号状钙化+可皮质增生,内膜扇贝状改变+可有软组织肿块。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良性骨母细胞瘤11-30Y+脊柱(棘突、椎弓和横突)和长管骨(干骺端)+骨局限性膨胀性低密度区+骨皮质变薄甚至断裂+周围清楚的薄壳状钙化+肿瘤内斑点状或大片状钙化或骨化+一般无骨膜反应。

软骨母细胞瘤青少年10-20Y,四肢长管骨骨骺区,肱骨、股骨上端和胫骨近端好发,长骨骨骺端圆形、卵圆形骨质破坏,边缘不同程度硬化,其内常见斑点状、片状钙化。

非骨化性纤维瘤股骨远端后部近皮质病变(部位),伴扇形边缘及硬化边缘(形态)。

病变位于长骨干骺端骨干的内侧,距骺板3~4cm处,1~5cm 大小。

圆形或椭圆形、偏心性生长,与骨长轴一致,呈分叶状,骨皮质变薄,而髓侧边缘硬化,界限清晰。

肿瘤基底与髓腔边界处骨质轻微硬化,常呈肥皂泡沫状,可合并病理骨折。

内生软骨瘤爆米花样、环状、点状钙化灶+分叶状生长+伴发骨皮质内膜面扇贝样边缘;短状骨可无钙化。

骨巨细胞瘤20-40Y,生长板闭合后的,发生于骨关节端的缺少硬化边的溶骨性病灶,+皂泡征,+偏心性=最可能是巨细胞瘤;骨巨细胞瘤内分隔成因=瘤壁骨嵴+残留骨+结缔组织间隔钙化。

骨样骨瘤夜间加重的疼痛+服水杨酸(阿司匹林)缓解+低密密度瘤巢(中心可硬化)+周围反应性骨硬化。

脊柱骨髓瘤多椎体病变+弥漫性融骨性破坏+骨质疏松+附近早期不受累,晚期受累+椎体一般无后凸+软组织肿块少+实验室检查。

脊柱转移瘤原发病史+多椎体病变+浸润性改变+附件受累+软组织肿块+椎体后凸+相邻椎间隙、椎间盘一般无破坏。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课件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课件

三.伴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骨巨细胞瘤
大约1 /3 的ABC为继发性,
最常见的原发病变为GCT, 约占19% ~39% 。
X线平片及CT 表现与一般骨巨细胞瘤相比 较无明显特征性, 有的显示膨胀性比较明 显。
大小不等“阶梯状“排列的液-液平面,CT 及MR有助于诊断。
骨巨细胞瘤伴动脉瘤样骨囊肿
骨巨细胞瘤侵及的典型部位是长骨的骨骺 及干骺端区域, 其原发部位几乎都发生在骨 骺, 随病灶扩大逐渐侵及干骺端, 如病灶局 限于干骺端而不破坏骨骺, 骨巨细胞瘤诊断 几乎不能成立。
囊性型 位于骨端,呈偏心性、膨胀性破坏、其内可见残留骨 嵴、典型病例可呈皂泡样或蜂窝样,横向生长的趋势,骨壁膨 胀呈蛋壳样。“皂泡样”改变其出现率为50%~67%。
但对钙化的显示不理想,不能显示肿瘤边缘 钙化情况,而这对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很重要。
骨巨细胞瘤的MRI 诊断必须结合X 线平片,
在T1WI 多为均匀的低信号或中等信号,
在T2WI 上常信号不均, 多呈低、等、高混杂信 号, 形成“卵石征”, 病变的边缘显示比较清楚。
液- 液平面,缺乏特异性,有坏死、囊变合并出 血时, T1WI 和T2WI 均为高信号改变, 并可见, 其出现率较CT 高。
四.复发 X 线平片和CT 均表现手术新植骨片呈溶骨性破坏,范围比术前扩大,但仍然保持着溶骨 性膨胀性骨质破坏之特征。
CT诊断
能清晰显示病变区与正常骨移行部的情况,在显示骨 膜反应和硬化带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硬化边的发 现率达到1/3,多见于膝关节周围的长骨病灶。
CT 具有可摄横断面及密度高对比的优点, 克服了X 线片前后重叠的缺点, 对周围软组织情况及骨质破坏 情况可更加细致的观察。
级则介于良、恶性之间,组织活跃,可为恶性或良性。

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 镜下:类似骨内低度恶性骨肉瘤。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影像学表现
• 大的高密度卵圆或圆形肿块,边缘光滑、 分叶或不规则状,以宽基底附着于皮质外
• 肿瘤内的骨化由肿瘤基底向周围发展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MRI
• 瘤骨、瘤软骨钙化和骨膜增生在T1WI和 T2WI均表现为低信号
• 瘤周水肿区、非骨化的瘤组织和液化区在 T1WI呈低信号,T2WI和脂肪抑制序列呈高 信号
• ③放射或垂直状:粗细大小相似的骨膜钙 化,与骨干垂直或呈辐辏状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软组织肿块
• 边界常模糊,其内可有瘤骨,瘤软骨钙化 及出血、坏死、囊变等
• 巨大软组织肿块内可出现出血、坏死或囊 变 ,呈局限膨突,无瘤骨,但周围有瘤骨 包绕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概述
• 骨肉瘤(osteosarcoma )亦称为成骨肉瘤(csteogenic sarcoma)或骨生肉瘤,起源于原始成骨性结缔组织骨肉 瘤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约占恶性骨肿瘤的 44.6%,是软骨肉瘤3倍,纤维肉瘤7倍;
瘤骨
• ①象牙质样:密度特高,边界较清或模糊,无骨 结构,位于髓腔或软组织肿块内,肿瘤中心区, 细胞分化较成熟,恶性较低;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与鉴别诊断ppt课件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与鉴别诊断ppt课件

THANK
YOU
SUCCESS
2019/4/23
男,29岁,膝关节疼痛3-4月来诊。X-Ray显示;股骨远端 溶骨性病灶,病灶骨皮质明显变薄,病变边界清楚,无硬
CT显示股骨远端溶骨性骨质破 坏,病变处骨皮质变薄,边界 MRI:T1WI呈低信号,边 清楚,无硬化边,无骨膜反应, 界清楚。 内未见钙化。
MRI:T2WI显示为近等信号,STIR序列显示 为高信号,周围软组织轻度水肿。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 诊断
• 多数学者认为GCT是起源于骨髓中未分化的 间充质细胞 。 • 特征为血管丰富的组织中含有增生的单核 基质细胞与大量均匀分布的多核巨细胞。 • 具有局部侵袭性,大部分为良性,部分生 长活跃,少数一开始即为恶性称之为恶性 巨细胞瘤(Malignant Giant Cell Tumor). • 无论良恶,病变过程中均可恶变为骨肉瘤 和纤维肉瘤,并发生肺及淋巴转移。 • 局部刮除易复发。
554例GCT的性别、年龄和部位分布
影像学表现
• X-Ray:
• 长骨骨端偏心性溶骨性膨胀性骨质破坏,皮质 膨胀、变薄,内可见纤细骨嵴,典型者“皂泡” 样改变。 • 一般具有横向生长特征。 • 多数边界清楚,骨壳完整,无硬化边,病灶内 无钙化。 • 恶变者,病变骨壳残缺不齐,边界不清,可见 软组织肿块突出。
动脉瘤 1:1 样骨囊 肿
10-20Y
骨囊肿
2:1
11-20Y
干骺端 肱骨近 端、股 骨近端、 根骨、 距骨
中心或偏心性、 轻度膨胀透亮 区,透亮度较 高;长轴与骨 干一致,边缘 清楚,有菲薄 硬化边;无骨 膜反应;部分 有骨间隔。
软骨母细胞瘤
软骨母细胞瘤
动脉瘤样骨囊肿

骨骼肌肉系统影像诊断第二部分PPT模板

骨骼肌肉系统影像诊断第二部分PPT模板
大 ➢ 椎间盘炎及骨髓炎 ➢ 常伴骨破坏和增生硬化
肌腱与韧带损伤-半月板撕裂
➢ 多发生于后角,T1WI最敏感 ➢ Ⅰ级:半月板内点状或小结节状高信号,不
伸延至半月板上下关节面-半月板变性。 ➢ Ⅱ级:半月板内水平走行的线状高信号,常
伸延至半月板与关节囊交界处,但不伸延至 半月板的关节面-半月板退行性变。 ➢ Ⅲ级:延伸到半月板关节面的线状或形态复 杂的高信号-半月板撕裂。
椎间盘变性-MRI表现
➢ 椎间盘变薄、变扁 ➢ T2WI上髓核和纤维环内侧部信号变低
或不均匀。
椎间盘膨出-MRI表现
➢ 椎间盘变性,矢状位上椎间盘向后隆起。 ➢ 轴位上膨出的椎间盘均匀超出椎体边缘或
表现为椎体后缘光滑的弧形影突向椎管。 ➢ 脊膜囊和神经根鞘受压不明显。
椎间盘突出-MRI表现
➢ 矢状位 ➢ 突出的椎间盘呈半球状、舌状向后方或侧
慢性骨脓肿
硬化性骨髓炎(Garre骨髓炎)
➢ 骨质增生硬化,骨外膜与骨内膜都明显 增生。
➢ 骨皮质增厚,骨髓腔变窄,骨干增粗, 边缘不整。
➢ 局部密度高,小的破坏区不易发现。
骨结核-X线表现
➢长骨结核 ➢骺、干骺端结核 ➢骨干结核 ➢脊椎结核
骺、干骺端结核
➢可形成脓肿 ➢类圆形、边界清楚,邻近无明显骨
后方伸出,信号与主体部分一致。 ➢ 横断面 ➢ 突出的椎间盘呈三角形或半圆形局限突出
于椎体后缘 ➢ 硬膜外脂肪受压、变形、消失 ➢ 硬膜囊受压,神经根鞘受压 ➢ 直接显瘢痕 ➢ 手术病史,信号低于椎间盘,增强明显 ➢ 肿瘤 ➢ 有明显强化,合并椎骨破坏,椎间孔扩
半月板撕裂
骨与软组织感染
➢化脓性骨髓炎 ➢软组织感染(略) ➢骨结核
化脓性骨髓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骨脓肿 (Brodie脓肿)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左胫骨远端干骺端结核
胸椎结核
短骨骨干结核
右膝滑膜型关节 结核
非持重部位(胫 骨关节面内侧缘) 边缘性骨质破坏, 膝关节间隙变窄。
可能是 什么病 呢?
啊…… 这又是 什么病 呀?
……连着三张 片子都答不出 来,看来今天 一定要好好听
课啦!
3.骨肿瘤的分类
良性骨肿瘤(瘤细胞分化成熟,
原发性骨肿瘤
(瘤细胞分化程度不
一,异型性明显,危
及生命。)
转移性骨肿瘤 (多发)
4.骨肿瘤的影像分析步骤 (1)发病部位 (2)病变数目 (3)骨质变化 (4)骨膜增生 (5)周围软组织变化
分论
一、骨软骨瘤
最常见的良性骨肿瘤,10-20岁青少年多见,发生 于长骨干骺端,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好发。
[X线表现]
(1)肿瘤性不规则的骨增生(肿瘤骨): 象牙质样瘤骨、棉絮样瘤骨、针状瘤骨
(2)肿瘤性骨破坏:松质骨破坏表现为斑片 状、虫蚀状或不规则大片溶骨性破坏
(3)骨膜反应:葱皮样、骨膜(Codman )三角 (4)软组织肿块
股骨骨肉瘤(成骨型)。
股骨下段髓腔内毛玻璃样 密度增高,局部有大量肿 瘤骨呈絮片放射状伸入软 组织肿块中,其上方邻近 之骨膜新骨呈三角形“袖 口状”。
骨肿瘤
学习目标
1、掌握骨软骨瘤的好发部位及其典型影像学表现 2、掌握骨巨细胞瘤的好发部位及其典型影像学表现 3、掌握骨肉瘤好发部位及其典型影像学表现 4、能够自己归纳良恶性骨肿瘤的异同。
总论
一、有关骨肿瘤的一些病理知识 1.骨肿瘤的生长方式 (1)膨胀性生长 (2)浸润性生长 (3)外生性生长 2.骨肿瘤的蔓延和转移 (1)直接蔓延 (2)肿瘤转移
肱骨骨囊肿
肱骨近端髓腔内椭圆形 透亮区,长轴与骨干一 致,上缘接近骺线,边 缘锐利,周围有薄层骨 质硬化。骨皮质菲薄、 膨胀。
股骨骨囊肿。
股骨上段骨干内椭圆形透光 区,长径顺骨纵轴,边缘锐 利,周围有薄层硬化增白。
骨囊肿
胫骨骨肉瘤(溶骨 型)。
胫骨上端偏内侧骨 松质虫蚀状骨破坏, 局部骨皮质消失。
骨质破坏
肱骨成骨型骨肉瘤
肱骨头及近侧骨干 象牙样密度的瘤骨 新生,分布于髓腔 内,并向周围软组 织中呈放射状伸出。
股骨 混合型骨肉瘤
股骨下端髓腔内大面积斑片 状溶骨破坏,夹杂有少量棉 絮状瘤骨新生,近端骨膜反 应呈三角状(codman三角)。 周围有梭形软组织肿块。
四、骨转移瘤
转移性骨肿瘤是恶性骨肿瘤中最常见的 一种,中老年多见,以多发为主。
X线表现: (1)溶骨性:甲状腺癌、肾癌、肺癌 (2)成骨性:前列腺癌 (3)混合型
溶骨性转移瘤
右侧第12肋骨根部溶骨 破坏,骨质缺损,第2腰 椎左半椎弓连同弓根部 也有溶骨破坏,左侧横 突消失,椎间隙保留
成骨性转移瘤
2、形状:有狭蒂和广基之分
3、合并症:折断、压迫动脉和静脉,骨发育畸形
4、单发常见,多发有遗传、恶变倾向。
股骨单发性骨软骨瘤。
股骨下端内侧带蒂状突 起,端部呈菜花状,并 有浓白钙化
胫骨单发性骨软骨 瘤
胫骨下端外侧骨性 突起,基底部较宽, 压迫邻近腓骨,使 之凹陷、硬化与弯 曲。
胫骨下段骨软骨瘤
思考
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
生长情况 骨质破坏
良性
恶性
缓慢,不侵及邻近组织,但可引起 压迫移位,无转移
膨胀性破坏,有完整结构
迅速,侵及邻近组织, 器官,常有转移
浸润性破坏,境界不清
骨膜增生
一般无
软组织改变 无肿胀或肿块
多种不同形式的骨膜增 生,codman三角
有软组织肿块,与周围组 织分界不清
二、骨巨细胞瘤
多见于20—40岁人群,好发于四肢长骨,以股骨下端、 胫骨上端和桡骨下端常见。
[病理] 起源于骨骼结缔组织的一种多潜能间充质细胞性 肿瘤。
[临床表现] 可有外伤史,局部有胀痛,扪及肿块或因病理骨折而就诊
[X线表现] (1)发生于骨端,呈偏侧性、膨胀性破坏,
纵横生长相当,破坏周围无硬化环,
[病理] 由不同成分的骨、软骨和纤维组织附着于长骨干骺
端而形成,又称为“孤立性外生骨疣”。
[临床表现] 症状轻微,病程长,局部可扪到不活动的硬块,
无痛或轻痛。大者有局部畸形和关节运动障碍。
[X线表现]
1、生长于骨干骺端骺线附近的骨性突起,并向 骨干方向生长(背向关节),瘤内有松质骨,外 有骨皮质与骨干皮质相连,顶部可有“软骨帽”, 成年停止生长。
股骨巨细胞瘤。
膝关节片示股 骨下端关节面 上方外侧膨胀 性骨破坏,局 部骨皮质变薄 如骨壳,破坏 区内有多数细 长骨梁间隔, 形如蜂窝
三、骨肉瘤
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多发生在青少年, 10-25岁最多见,长骨干骺端,尤其膝关节附近好 发。
[临床] 疼痛、肿胀明显,转移早
[病理] 成骨型、溶骨型、混合型
髂骨、股骨可见大面 积象牙状骨质增生, 其间的骨小梁不复可 见。
食道癌骨转移(混合 型)。
左半骨盆及左股骨上 段广泛斑点状骨质增 白,伴有稀疏透光区, 髂骨翼和坐骨处有大 片骨质溶解破坏。
四、肿瘤样病变
1、单纯性骨囊肿 好发于青少年,多发生于长骨干骺端,
尤以股骨和肱骨上端多见。 X线表现: (1)可单囊或多囊,位于干骺端,轻度膨胀 (2)多中心性生长,周围无硬化环 (3)病理性骨折,骨折片内陷
周围无骨膜反应。
(2)肿瘤内部可见成皂泡状透明区(系由肿瘤内残 存着未被侵蚀破坏的骨性间隔交错而形成)
(3)破坏边缘无硬化环。 (4)骨壳不完整 (5)如肿瘤成弥漫浸润性破坏,骨膨胀不明显,环
绕骨干出现软组织肿块时,即为恶性巨细胞瘤。
桡骨巨细胞瘤, 桡骨远端透亮区, 呈皂泡状,骨皮 质膨胀,周围骨 质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