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架横梁工艺分析_王钟晋

合集下载

坦克300车架横梁冲压成型工艺流程

坦克300车架横梁冲压成型工艺流程

坦克300车架横梁冲压成型工艺流程一、引言坦克300是一款备受瞩目的越野车,其车架横梁作为承载和连接车身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型工艺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坦克300车架横梁的冲压成型工艺流程。

二、材料准备冲压成型的di一步是准备材料。

坦克300车架横梁一般采用高强度钢材,如高强度钢板或不锈钢板。

在正式冲压之前,需要对材料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三、模具设计及制作模具是冲压成型的关键工具,其设计必须精确符合车架横梁的形状和尺寸要求。

设计完成后,选用优质材料进行模具制作,保证其耐磨、耐冲击、耐高温等特性。

四、冲压成型冲压成型是坦克300车架横梁制造的核心环节。

其主要步骤包括:1. 落料:使用冲压机将钢板切割成相应的尺寸,为后续的成型步骤做准备。

2. 冲孔:在钢板适当的位置冲出所需的孔洞,以满足后续装配和连接需求。

3. 弯曲:通过模具将钢板弯曲成所需的形状,形成车架横梁的大致轮廓。

4. 拉伸:在弯曲的基础上,进一步拉伸钢板,使其形成更加复杂的形状。

5. 整型:对成型后的横梁进行细节调整,确保其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符合标准。

五、质量检测与表面处理冲压成型后,需要对车架横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

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尺寸测量、外观检查、性能测试等。

表面处理也是关键环节,通常采用喷漆、电镀或喷塑等方式,以提高横梁的耐腐蚀性和美观度。

六、包装与运输经过质量检测和表面处理合格的车架横梁需要进行适当的包装,以保护其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伤。

包装完成后,通过适当的运输方式将横梁送至组装车间或客户手中。

七、结语坦克300车架横梁的冲压成型工艺流程涉及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对最终产品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严格控制材料准备、模具设计制作、冲压成型、质量检测与表面处理等步骤,可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符合预期要求。

同时,不断优化工艺流程和提高生产效率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Ti55531钛合金车架横梁机械加工工艺研究

Ti55531钛合金车架横梁机械加工工艺研究

1 工艺 难点
( 1 ) T i 5 5 5 3 1 同T C 1 8 相 比,都是近 B型钛合金 , 但T i 5 5 5 3 1 钛合金 以较高的韧性 、 塑性和耐腐蚀性而 著称 , 热处理强度不低 于 1 2 4 0 M P a , 远 比T C 1 8的强
度高 , 属 于 近几 年 国 内正 在研 究 的新 型 超 高强 度 ( 1 2 5 0 MP a一 1 4 0 0 MP a ) 钛合 金材料 , 在 国 内 用 于 产品制造 尚属首次 。 ( 2 ) 从目 前公 开的资料来看 , 国内外关于超高强
持, 在 于刀具 的优化 选择 和 丁艺 参数 的匹 配 。 3 . 1 刀具对 比选择
已经 成 熟运 用 的钛 合 金 T C 6和 T C 1 8相 比 , 对 风险 。 T i 5 5 5 3 1 钛合金材料 的金属切削性能知之甚少 。
为此 ,对 T i 5 5 5 3 1 钛合金材料的机械加工 流程 、 2 方案设计 刀具的选择及 车削 、铣削参数 的确定及优化等进行 了研究 。 交付了满足设计要求 的 T i 5 5 5 3 1 钛合金横梁 所加工的零件为车架横梁 , 如图 1 所示 , 零件包 产 品, 在 同行业 中属于领先水平 , 总结 出的经验对后 容体尺寸为 1 5 5 0 m m×2 9 0 m m ×3 1 5 m m,零件重 续产品的加工具有借鉴意义 。 量 1 0 2 . 8 9 k g .
能的提高, 缺少对其加工工艺的系统研究。 目前最新 架零件 , T i 5 5 5 3 1 钛合金锻件塑性更低 ,由于钛合金 研制的某型机起落架上的车架横梁 ,采用 了 T i 5 5 5 3 1 本身导热系数低 、 加工硬化倾 向高等特性 , 在机加过

【CN209870534U】一种用于车辆的顶盖横梁【专利】

【CN209870534U】一种用于车辆的顶盖横梁【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356653.1(22)申请日 2019.03.20(73)专利权人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地址 315336 浙江省宁波市杭州湾新区滨海二路818号专利权人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72)发明人 杨秀林 彭斌 唐君俊 胡志成 吴成明 邢洪滨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1代理人 康正德 薛峰(51)Int.Cl.B62D 25/06(2006.01)(54)实用新型名称一种用于车辆的顶盖横梁(57)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顶盖横梁,涉及车辆顶盖领域。

所述顶盖横梁呈长方形板状件,所述顶盖横梁的板面中央形成有凹腔,所述凹腔沿着所述顶盖横梁的长度方向将其一端及另一端贯通;所述凹腔底面开设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沿着所述凹腔的贯通方向布置;所述凹腔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翻边,两个所述翻边均从所述顶盖横梁的一端处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到所述顶盖横梁的另一端处;在所述顶盖横梁的任意一个横截面中,所述翻边呈阶梯状。

通过提高顶盖横梁的弯曲及扭转刚度,以降低车辆在路试过程中发生的顶盖震响大而造成的路试过程中的NVH偏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CN 209870534 U 2019.12.31C N 209870534U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209870534 U1.一种用于车辆的顶盖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横梁呈长方形板状件,所述顶盖横梁的板面中央形成有凹腔,所述凹腔沿着所述顶盖横梁的长度方向将其一端及另一端贯通;所述凹腔底面开设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沿着所述凹腔的贯通方向布置;所述凹腔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翻边,两个所述翻边均从所述顶盖横梁的一端处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到所述顶盖横梁的另一端处;在所述顶盖横梁的任意一个横截面中,所述翻边呈阶梯状。

车架拱形横梁质量改进与工艺优化

车架拱形横梁质量改进与工艺优化
3 )
证横 梁腹面 平整 ,需将 凸模 圆角半 径改 小 ,使 凸模 力集 中作用在 引起 横梁变形 和扭 曲的变形 区。
象。
r 艺改进方式
1 . 模具结构 改进
由于 模具 凸凹模镶块 已经 过淬 火 ,其金相 结构发 生变化 ,很 难再
进行 二次加 工 。为了控制 回弹 ,保
尺 寸超 差 等 质量 问题 。 5 l 0 L最 小
弯 曲半径 r mi n 为1 . 0 t , 图样 料 厚为 6 am, ̄ r , / l r mi n =6 am。随将 凸模 圆 r 角半 径按 R 6 mm改制 ,经过 利 用数 控 加 工 中心 二次 找 正 ,采 用 合 金 铣 刀将 凸模R 角 改 为R 6 mm ( 见图
的 变形得 到一定 程度 的减轻 。所 以
成 与连接 板铆按 时铆 钉无法 正常穿 过 ,需绞 孔后 才能正 常穿过 . . 再铆接 !^
( 见 图2 )。
质 问
位 销 出现 磨损现 象 ,板料在 放置过 程 中出现 晃动现 象 。造 成横 梁成形 后 ,上下 翼面 孔位 发生位移 。导致 背靠 背铆接 以后上 下翼面 相对 孔距 尺寸超差 。


通过 对使 用模具 的跟踪 分析 ,发现 压 形 模 凹模 拖 料 板 与 模 具 导 板 之
间间隙较 大 ,且拖料 板上 的压形 定
内侧 的 圆 角 半 径 ,但 不 能 小 于 材 料 允许 的最小 弯曲半径 。因弯 曲件 角度较大 ,接近 弯 曲圆 角的直边 部 分 也参 与变形 ,从而 使弯 曲 圆角处
图 1
W W W . a u t o 1 9 5 0 . c o m 2 0 1 8 年第 1 期 注 窭工 艺丽 叠

汽车后桥横梁冲压回弹控制与工艺参数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汽车后桥横梁冲压回弹控制与工艺参数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汽车后桥横梁冲压回弹控制与工艺参数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汽车后桥横梁是汽车底盘的主要结构之一,具有承载汽车货物和提供稳定行驶的重要作用。

在汽车生产过程中,后桥横梁的制造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中,冲压回弹是汽车后桥横梁制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影响汽车后桥横梁成形精度和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汽车后桥横梁的冲压回弹主要由材料硬度、板材厚度、冲压速度、模具设计等因素决定。

在制造过程中,如何控制冲压回弹,提高汽车后桥横梁制造质量和性能,成为制造厂家普遍关注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汽车后桥横梁冲压回弹控制与工艺参数优化,提高汽车后桥横梁制造的质量和性能。

具体研究目标如下:1. 分析汽车后桥横梁冲压回弹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建立数学模型。

2. 设计后桥横梁冲压回弹试验方案,进行试验,并收集试验数据。

3. 运用统计学和数据分析方法,分析试验数据,探究影响后桥横梁冲压回弹的主要因素。

4. 构建汽车后桥横梁冲压回弹控制模型,确定相应的冲压工艺参数。

5. 实现后桥横梁冲压回弹控制的自动化,提高制造效率和品质。

三、研究内容1. 分析汽车后桥横梁冲压回弹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建立数学模型。

根据汽车后桥横梁制造的实际情况和冲压回弹的机理,分析冲压回弹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建立冲压回弹的数学模型。

模型中考虑材料的硬度、板材厚度、冲压速度等因素对冲压回弹的影响。

2. 设计后桥横梁冲压回弹试验方案,进行试验,并收集试验数据。

根据模型设计试验方案,进行冲压回弹试验,并收集试验数据。

试验中需要对材料的硬度、板材厚度、冲压速度等变量进行控制,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3. 运用统计学和数据分析方法,分析试验数据,探究影响后桥横梁冲压回弹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试验数据的统计学和数据分析,探究影响后桥横梁冲压回弹的主要因素,并建立影响因素与回弹量的关系模型。

4. 构建汽车后桥横梁冲压回弹控制模型,确定相应的冲压工艺参数。

一种新型材质轿车前悬架横梁加强件冲压工艺

一种新型材质轿车前悬架横梁加强件冲压工艺

收稿日期225作者简介周宇明(),男,工程师。

文章编号:100124934(2010)022*******一种新型材质轿车前悬架横梁加强件冲压工艺周宇明(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机械工程系,辽宁 丹东 118002)摘 要:分析了一种新型材质轿车前悬架横梁加强件零件材质的特点,制定了其冲压工艺。

设计了拉深模并对模具进行了调试。

运用Dynaform 软件,分别对料片拉深和落料后拉深的冲压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

对比模拟结果,确定合理的工艺方案,进一步优化工艺参数和模具结构。

经生产实践验证,该模具工作状态良好,冲件质量稳定。

关键词:汽车覆盖件;冲压;Dynaform 中图分类号:T G 386 文献标识码:BAbstract :The m at eri al pr opert i es of t he aut omobi le f ront sus pens ion be am rei nf orcem entwi t h new m at eri al were anali zed ,a nd t he st a mpi ng pr ocess f or t he pa rt was devel ope d.A drawi ng die was desi gned and adjus te i ng t he s of t war e Dynafor m ,t he t wo s hee t met al st a mpi ng p rocess es of di rect drawi ng a nd drawi ng af t er bla nki ng were s i mul at ed.Through c ompa ri ng of t he si mul at i on r es ul ts ,t he rat ional p rocess was s elect e d ,a nd t he t ec hnic al pa 2r am et ers a nd t he die st r uct ure were opti mi zed.The pr oduct i on pra cti ce has pr oved t hat t he die was i n good c ondi t ion ,a nd t he qual it y of p roducts was also s t abl e.K ey w ords :aut omobi le p a nel ;s ta mpi ng;D ynaf orm0 引言同一般冲压件比,汽车覆盖件具有形状复杂、结构尺寸大和表面质量要求高等特点[1],其质量与材料、形状、工艺结构等多种因素有关。

汽车车架铆接工艺分析和设计

汽车车架铆接工艺分析和设计

常用的型号如下表:
196
郑心荣:汽车车架铆接工艺分析和设计
表1
1.3.2 铆钳的选择主要依据铆钉直径 产品的特征来确定型号,常用的型号如下表: (a)卧式铆钳规格:
表2
“下翼面拼装”和“下翼面拼装”各制作一个铆接夹具, 切“下翼面拼装夹具”要设计 X 向定位。每个工位各设计四 台铆接机,铆钳的移动通过平衡器、Ω轨道、滑车来实现。 这种“双工位拼装夹具”可以提高车架总成的质量精度和生 产效率。
1.1 车架结构
车架总成主要由两根纵梁、若干根横梁、悬挂件、横梁
连接板等通过铆钉拼装而成,板与板采取铆钉固定,铆接方
式是搭接。铆接的位置主要集中在车架纵梁的上下翼面,部
分在车架纵梁的腹面。铆钉的直径有Φ10、Φ12、Φ14。关
键质量控制点:车架总成的前悬对角线、后悬对角线、总成
对角线、各横梁处的车架宽度、车架的平面度、四个板簧支
表4
注:MQW-卧式铆钳代号,H-喉深,对应铆模的选择按 照 GB867-86
(b)悬挂式式铆钳规格: 表3
铆接线主体框架选择合适的矩形槽钢、工字钢,工件在 工位之间的流转采取电动葫芦,一般选择 1.0 吨。
3 铆接夹具设计
注:MQ-悬挂式铆钳代号,H-喉深,对应铆模的选择按 照 GB867-86 1.4 铆接的工艺性的脊梁,是实现整车承载能力的重要部件。 现在的车架多是通过铆钉固定,效率高,质量稳定。车架的 宽度、平面度、对角线等特性是保证总装装配质量的关键要 求,与整车性能息息相关,因此,要有好的制造工艺实现高 品质车架的生产。
图1
作者简介:郑心荣(1982-),男,助理工程师,就职于安徽江淮汽 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研究方向:厚钢板的焊接、铆接以及冲 压工艺和设备,特别是车架的生产制造工艺方向。

汽车顶盖后横梁拉延成形与模具设计

汽车顶盖后横梁拉延成形与模具设计

汽车顶盖后横梁拉延成形与模具设计[摘要]汽车顶盖后横梁是汽车中的重要部件,属于覆盖件,其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对汽车后顶盖横梁拉延成形分析及模具设计进行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篇文章,首先对汽车顶盖后横梁拉延成形作了分析,然后对其的拉延模具设计作了简析。

[关键词]汽车顶盖后横梁;拉延成形工艺;模具设计引言汽车顶盖后横梁属于较大的覆盖件且其构成也比较复杂,对其有较高的质量要求,因此,分析其拉延成形和模具设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汽车顶盖后横梁拉延成形分析1.1汽车顶盖后横梁成形工艺简析汽车顶盖后横梁的尺寸一般为九百毫米乘二百毫米乘八十毫米。

应用的材料一般为BLC冷轧钢板。

其经三道工序:拉延、冲孔修边以及整形冲孔成形,适中的深度、较小的尺寸是拉延件结构的特点,仅采用单动拉延模具就可满足拉延件的成形要求。

假是中间部分和边缘部分有高度差存在,且在其试制中拉延件边缘会有不足拉深以及皱起的现象出现的拉深浅覆盖制件。

这就要求在进行模具工艺的优化工作时,要对其参数、润滑以及压边力这三方面的因素有较深层次的考虑。

应该对严重影响模具皱起效果的拉严筋对材料的流动现象加以关注。

1.2汽车顶盖后横梁拉延方向确定冲压工序的后续方案、产品的最终质量以及利用材料效率的高低都是由拉延的方向所决定的。

选择冲压负角最小的方向作为拉深的方向,这可最好的保障:第一,可使毛坯状的板料在与凸模最初始接触中保持最小的相对滑动幅度;第二,拉深板料的时候,可保持板料变形在最大程度上的均匀分布;第三,结束拉延之后,可保持凹摸和凸模的完全贴合[1]。

1.3汽车顶盖后横梁压面料与工艺补充部分的设计采用钣金内部填充工艺与拉深补充工艺将过渡性的材料添加到产品的翻边部分,才能成功拉深出合乎规格的零件,这主要是进行了工艺补充。

进行对存在于拉延部件和压料面间起过渡作用的工艺补充面的设计时,根据产品的具体形状,可对展开翻边的位置和预留切边的空间进行综合性的考虑,为了达到使毛坯拉深条件增大的目的,最终使成形的效果更好,可把零件整体轮廓的修边线向外延展三十毫米到五十毫米不等的距离。

一种车架横梁[发明专利]

一种车架横梁[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车架横梁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洪学臣,杨巩,王成立申请号:CN201810271888.0申请日:20180329
公开号:CN108466650A
公开日:
2018083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架横梁,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相对设置,第一横梁的中部与第二横梁的中部固定连接,第一横梁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横梁的两端互相远离,第一横梁的两端的端部和第二横梁的两端的端部分别一体成型有用于与纵梁连接的连接部。

本发明提供的车架横梁,是由相互对称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拼接而成,第一横梁的中间部位和第二横梁的中间部位相互连接,两端相互远离,且拼接后的横梁的整体呈“X”形结构,从而在增强横梁中间段的强度的同时,也能加强横梁两端的抗扭转变形的性能,进而使得横梁整体的结构强度得到提升;由于连接部与横梁本身是一体成型的,所以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消除开裂的隐患。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桃花工业园始信路669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一种用于汽车的横梁骨架结构[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用于汽车的横梁骨架结构[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汽车的横梁骨架结构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张耀富
申请号:CN201920535946.6
申请日:20190419
公开号:CN210027589U
公开日:
20200207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的横梁骨架结构,包括主架,所述主架的两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座,且连接座上皆设有固定孔,所述主架中央位置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放置垫,且放置垫固定安装有橡皮减压垫,所述主架中央位置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板,且安装板上通过固定轴活动安装有防擦垫,所述放置垫的正面与背面皆固定安装有固定座。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安装板与防擦垫配合可以对横梁的底部进行保护,避免了车辆托底对横梁造成损坏,设置有固定座使横梁加便于使用,便于对横梁顶部的设备进行固定,增加了横梁的功能性,降低了局限性,设置有稳定座提高了横梁顶部设备的稳定性,使横梁更加便于使用,扩大了适用范围,便于推广使用。

申请人:长春市旭营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130000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经济开发区二期甲三路与乙四路交汇处厂房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尚欣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汽车后桥横梁的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

汽车后桥横梁的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

汽车后桥横梁的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陶海玲; 韩耀东【期刊名称】《《模具制造》》【年(卷),期】2019(000)009【总页数】5页(P5-9)【关键词】后桥横梁; CAE分析; 模具结构; 起皱; 回弹【作者】陶海玲; 韩耀东【作者单位】武汉中原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73; 武汉中人瑞众汽车零部件产业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7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385.21 引言汽车是由众多的零部件组合而成,其中底盘件是车辆的主要组成部件,而底盘上又包含众多其它零部件,比如前、后桥两大重要部件。

底盘作用是支承、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正常行驶。

其中后桥是汽车底盘上的关键制件之一,它是连接车轮与车身的机构,对车身起支撑和减振的作用。

主要是传递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能平顺地行驶。

后桥可以按多种形式来划分,总体上主要分为两大类,独立悬挂和非独立悬挂。

独立悬挂可以简单理解为,左右两个车轮间没有硬轴进行刚性连接,一侧车轮的悬挂部件全部都只与车身相连。

而非独立悬挂两个车轮间不是相互独立的,之间有硬轴进行刚性连接。

从结构上看,独立悬挂由于两个车轮间没有干涉,可以有更好的舒适性和操控性。

而非独立悬挂两个车轮间有硬轴连接物,会发生相互干涉,但其结构简单,有更好的刚性。

扭力梁式悬挂相对于独立式悬挂舒适性要差一些,但结构简单可靠,也不占空间,而且维修费用也比独立悬挂低,所以扭力梁悬挂多用在小型车和紧凑型车的后桥上。

扭转梁式悬挂的结构中,两个车轮之间没有硬轴直接相连,而是通过一根扭转梁进行连接,扭转梁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扭转。

但如果一个车轮遇到非平整路面时,之间的扭转梁仍然会对另一侧车轮产生一定的干涉,严格上说,扭转梁式悬挂属于半独立式悬挂。

图1所示为某车型扭转梁后桥的基本构成。

汽车车架横梁工艺分析

汽车车架横梁工艺分析

汽车车架横梁工艺分析
王钟晋;张铭诗
【期刊名称】《锻压机械》
【年(卷),期】1996(031)004
【摘要】汽车车架横梁工艺分析250031济南市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技术部王钟晋张铭诗图1所示重型汽车车架横梁(俗称元宝梁)在汽车载运中承受拉扭重复载荷。

它是用厚6mm的16MnL钢板压制而成,不允许有裂纹、裂口,局部允许变薄量为厚度的20%,过渡部分的圆角半...
【总页数】3页(P29-31)
【作者】王钟晋;张铭诗
【作者单位】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技术部;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技术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63.326
【相关文献】
1.汽车车架横梁工艺分析 [J], 王钟晋;张铭诗
2.汽车车架横梁冲压工艺设计 [J], 姜军辉
3.汽车车架横梁冲压开裂简析 [J], 陆凤慧;白宗奇
4.基于边缘屈服准则法的汽车车架横梁的布局优化设计 [J], 刘齐茂;燕柳斌
5.重型自卸汽车车架横梁异常断裂原因分析 [J], 刘大维;陈焕明;刘伟;夏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表中变形程
度 可 见 ,在 f
拉长 42% , 在切向 也 受拉应 力 ,本 应
也伸长 ,但因径向
伸长很大 ,材料只
图6
好由切向补充 ,切
向反而收缩 7% 。此处厚向变薄 ,实际厚度 4. 81mm。
缩径、裂口可能在此发生 ,是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收稿日期: 1996— 04— 03
分。 中性面内侧单元体切向应力 eθ < 0、应变 Xθ < 0, 径向 er> 0、Xr> 0,厚向 et = 0、Xt > 0,此处材料有增 厚的趋势。 中性层外侧单元体切向 eθ> 0、Xθ> 0,径 向 er > 0、Xr > 0,厚向 et = 0、Xt < 0,此处材料变薄。 该 区两端受Ⅰ 、Ⅲ 区影响 ,应力、应变与中间部分有些 不同。 1. 3 Ⅲ 区: 为不等深的带突缘的矩形盒拉深部分 , 具有拉深、成形、轴向弯曲的组合变形。 其变形顺序 是弯曲、拉深 ,最后成形。该区受力情况复杂 ,故只能 对其 特殊 位置进 行应 力、 应变 概略 分析 。取该 区侧 面 靠凸模圆角处的单元体分析 , 其径向 er > 0、Xr > 0, 切向 eθ> 0、Xθ> 0,厚向 et= 0、Xt < 0。 此区除本身变 形外 ,还要承受来自Ⅱ 区的变形力。从经过该单元体 的剖面 A— A可见 ,材料从两侧向此处补充 ,流经路 径太长 ,阻力很大 ,故要靠自身变薄解决。 此处圆角 半径 R 10太小 ,若要一次成形 ,容易产生严重变薄 和裂口 ,是危险断面 ,应引起足够重视。同时 ,该区突 缘部分受力情况也各不相同。
收稿日期: 1996— 05— 16
图1
图3
各种模具中最关键的是成形模。 设计该模具时 应注意: 在变形激烈处的凸模圆角半径应放大一些 , 过渡圆角要圆滑 ,模具间隙要合理 ,要有可靠的定位 元件及导正机构。模具刃口以镶块式为好 ,热压模刃 口材料选耐热钢 ,上下模要有卸件装置 ,热压模腔应 考虑热收缩量等。 4. 3 采用热态加工
冷压时 ,工件厚度最薄处是图 5中的 A 处。 若 用两端不开缺口的毛坯冲压 ,此处的变薄量为厚度 的 32. 65% 。若用两端开缺口的毛坯冲压 ,则此处的 变薄量为厚度的 26. 18% 。 也就是说后者比前者减 少变薄 0. 4mm。
试验结果表明 ,冷压件圆角半 径增大 ,回 弹明 显 ,局部有压痕 ,且模具磨损较重。 3. 2 热压试验
用与冷压试验同样毛坯两端开缺口在同样模具
中热态加工。 在平毛坯上按图 6标注的典型变形位 置划 10m m× 10mm 的方网格并打样冲孔。 热压后 测量径向 r及切向 θ的伸长及缩短结果见下表。
a
b
cd
e
f
g
径向 r 伸长 (% ) + 3. 3 + 3. 3 - 0. 7 + 7 + 7 + 42 + 25 切向 θ伸长 (% ) 0 - 3 + 8 0 - 0. 6 - 7 + 7
严格按热态加工规范及热操作规程操作。 4. 4 应用整形工序
为得到精确形状和尺寸 ,工件必须进行冷整形。
5 工艺过程 综上所述 ,合理的工艺过程为: 剪料— 裁头— 热成形— 冷整形— 修边— 冲多孔
— 抛丸。 经过反复试验 ,采用上述工艺生产该工件 ,提高
了工件质量。经投入成批生产 ,实现了斯太尔引进项 目国产化的目标。
力机的锻造速度较低 ,不利于惯性成形 ,所以通常要 求终锻是镦粗成形。为此 ,预锻件高度必须大于终锻 件高度 5% ~ 10% 左右〔 1〕 ,这对 于普通工字型截面 锻件不成问题 ,但对于高工字型截面锻件 ,特别是当 筋部宽度与冲孔深度都达到文献〔 2〕规定的允许值 时 ,就可能导致模锻失败。
在生产实践中 ,特别是经过双向手把体的热模 锻压力机模锻 ,我们总结了高工字截面锻件锻造的 成功经验。下面就以双向手把体锻件为例 ,说明这类 锻件的预锻工艺设计的新方法。
拉 压 作 用 , 使 H′<
H ,毛坯高度降低 ; 随 着冲头的 下行 ,开 始
图2
形 成 飞边 (图 3b, 第
二阶段 ) ,由于飞边的阻流作用 ,锻件高度 H″开始增
加 (当飞边阻力达到某一平衡值时 ) , H″> H。 这就 是为什么毛坯高度可以小于或等于锻件 高度的原
因。
如果将锻件在模腔内由低到高的过程应用于终
2 工艺方法分析 2. 1 毛坯形状
该件的计算毛坯图是由许多弧线组成的 ,要确 定准确而实用的毛坯形状必须经过试料。 在满足成 形需要的基础上 ,可简化毛坯形状。因毛坯两端的形 状对工件两端成形影响较大 ,故为减小成形阻力 ,将 毛坯四角倒角 ,并在两端中心线处开缺口。 2. 2 一次成形的可行性
按上述划分 ,Ⅲ 区成形较难 ,该区问题解决了 , 其他就不难了。对Ⅲ 区按低碳钢计算结果如下〔1〕: 拉 深系数 m = 0. 43,它大于盒形件角部第一次允许的 拉深系数 m1= 0. 37,说明一次可以拉出。另外从图 2 也 可 看 出 , 在 A— A 断 面 处 实 际 拉 深 高 度 为 150mm ,它小于允许的拉深高度 (经计算 ) 230mm, 也表明一次可拉出来。 2. 3 冷压力的计算
工件中心纤维是平
图5
行的 ,在Ⅰ 、Ⅱ 区交界的 B 处纤维倾斜 5°左右。在Ⅱ
区中部纤维方向是过圆弧中心的射线方向。 该区两
端的纤维方向与中部射线均倾斜。 在Ⅲ 区的圆角 A 处纤维较疏 ,材料外张较大。在Ⅲ 区的俯视图上纤维 方向倾斜 15°左右 ,是边缘材料不均匀变形所致。 毛
坯端部中心线上是否开缺口 ,冲压后材料纤维方向 是不一样的。
有影响。
由于油压机工作速度可
调节 ,所以选用这种设备进 行拉深成形是较适宜的。
3 冲压试验
3. 1 冷压试验
图4
毛坯用厚 6m m的 10Ti 钢板 ,按简化毛坯尺寸
形状剪料 ,冲压后
的结果见图 5。 冲压前材料纤
维方向垂直于长中
心线 ,纤维排列均
匀。冲压后 ,纤维方
向产 生倾 斜 ,排列
不均匀。 在Ⅰ 区靠
锻直接终锻是不可能的。 但预锻时如不采取一定措
施 ,则 H 继续增大 , b 继续减小 ,由图可知预锻无质 量保证。
3 工字型截面 锻造
过程工艺分析
通过观察用圆形
毛坯锻造工字型锻件
的过程发 现 ,毛坯 有 一个从高到低又从低
到高的过程。 如图 3a
所示 ,当冲头压下 ,毛
坯就会形成 鼓形 (第 一阶段 ) ,由于冲头的
图1
1 变形特点分析 根据工件形状可将 其分成三个不同的变形区
(以对称的一半分析 ) ,如图 2所示。
图2
1. 1 Ⅰ 区: 为 形弯曲部分 ,受垂直与水平方向拉 力 ,产生拉弯变形。 在直壁部取一单元体 ,其径向拉 应力 er > 0,应变 Xr > 0,为伸长 ; 切向拉应力 eθ> 0, 应变 Xθ> 0, 为伸长 ; 厚向应力 et = 0,应变 Xt < 0,为 变薄。 在Ⅰ 、Ⅱ 区接合处还受Ⅱ 区弯矩的影响 ,故其 切向应力有变化。 1. 2 Ⅱ 区: 是 形弯曲及轴向弯曲的组合变形部
参考文献
1 王孝培主编 . 冲压手册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1983— 12 2 日本塑性加工学会编 . 压力加工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 , 1984.
汽车车架横梁工 艺分析— — 王钟晋 张铭诗
29
汽车车架横梁工艺分析
250 031 济 南市 中国 重型 汽车 集团 公司 技术 部 王钟 晋 张铭 诗
图 1所示重型汽车车架横梁 (俗称元宝梁 )在汽 车载 运中 承受 拉扭重 复载 荷。 它 是用 厚 6m m 的 16M nL钢板压制而成 ,不允许有裂纹、裂口 ,局部允 许变薄量为厚度的 20% ,过渡部分的圆角半径允许 有变化。 该件形状比较复杂 ,工艺难度大 ,不容易保 证产品质量。
以下 ,所以大大降低了变形力。
2. 6 变形速度 变形速度对塑性变形影响也较大。 虽变形速度
高 ,生产率高 ,但变形抗力增加 ,加工力、加工能量迅
速增加 ,同时变形速度对材料 塑性也有影响 ,见图 4〔 2〕。 在室温下如变形速度增加 ,材料塑性就迅速降 低。但在高温或低温情况下 ,变形速度对塑性几乎没
4 应采取的措施 4. 1 决定合理的毛坯形状及尺寸
图 7是根据实测并经简化得出的毛坯图。
图7
4. 2 对模具的要求
高工字截面锻件 的预锻工艺设计— — 史万明
31
高工字截面锻件的预锻工艺设计
0562 00 河 北邯郸 市 峰峰 金属 支架 厂铸 锻分 厂 史万 明
1 引言 对于工字型截面的开式模锻件 ,由于热模锻压
定极限程度。到 950℃附近 ,W、j均又降到一个谷底 ,
塑性较差 ,这一温区下碳钢显示红脆。 当温度升到
1100℃附近时 ,晶粒变大 ,碳钢出现高温脆性。 根据
这一特性 ,热态加工温度选在 850℃左右较合适 ,而 应 避免 在 950℃、 1100℃、 200~ 300℃范围 进 行加
工。 由于热态加工时材料抗拉强度降低至 100M Pa
根据拉深力公式计算得 ,冷压力 F= 9880kN。 2. 4 压边的选择
经计算可知 ,此工序可压边也可不压边。 2. 5 热压工艺及规范
30
锻压机械 4 /96
因冷压变形力大 ,材料流动困难 ,回弹严重 ,故 用热态加工 (在再结晶温度以上 )。在热态情况下 ,低 碳钢的拉伸特性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 3所示〔2〕 ,
这里参考 C0. 07% 碳钢资料。
由图 3可见 , 抗拉 强度 eb、伸长 率 W、断面收缩率 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