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自由基乳液聚合原理及生产工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表面活性剂的特征参数 、 a. HLB 值 :亲水亲油平衡值 (Hydrophile-Lipophile Balance) 值用来衡量乳化剂分子中亲水部分和亲油部分对其性质所做贡献 大小的物理量。HLB值越大表明亲水性越大;反之亲油性越大。
油包水
水包油
对于大多数乳化剂来说,HLB 值处于 3 – 18 之间。
b. CMC 值 临界浓度以下 达到临界浓度 单分子状态溶解或分散于水中 若干个表面活性剂分子聚集形成带有 电荷的胶体粒子(胶束),亲油基团靠 在一起,而亲水基团向外伸向水中。
单纯小型胶束 4.35nm
棒状胶束 水
3.2nm 1.8nm
5nm
3.2nm 薄层状胶束 球状胶束
c. 浊点和三相点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溶液由透明变为浑 浊,出现此现象时的温度称为浊点(Cloud Point) 浊点(Cloud Point),乳液聚合 浊点 在浊点温度以下进行。如醇解度 80% 的 PVA ,加热到 40 ℃ 时开始变混浊;
十八胺盐酸盐 C18H37-NH3+ CI-
阳离子型
a.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应用最广泛,通常是在 pH>7 的条件下使用。
R=CnH 2n+1
n < 9 时,在水中不形成胶束。 n=10,可生成胶束,乳化能力校差。 n=12-18,乳化效果较好。 n > 22,亲油基团过大,不能分散于水中。
b.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主要是胺类化合物的盐,通常要在 pH<7 的条件下使用。 脂肪胺盐,如 RNH2•HCl 、 RNH(CH3)•HCl
3、乳化剂 商品乳化剂多数实际上是同系物的混合物,不同厂家的同 一型号乳化剂可能具有不同的乳化效果。 选择乳化剂应遵循以下原则 原则: 原则 a. 选择的乳化剂 HLB 值应和进行的乳液聚合体系匹配: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乳液聚合,HLB 值为 12.1-13.7 。 丙烯酸乙酯的乳液聚合,HLB 值为 11.8-12.4 。 b. 选择与单体化学结构类似的乳化剂。 c. 所选用的离子型乳化剂的三相点应低于反应温度;所选用 的非离子型乳化剂的浊点应高于反应温度。 d. 应尽量选用 CMC 值小的乳化剂,以减少乳化剂的用量。 e. 乳化剂用量应超过 CMC ,一般为单体量的 2-10%。增加乳 化剂量,反应速度加快,但回收单体时易产生大量泡沫。
离子型乳化剂在一定温度下会同时存在乳化剂真溶液、胶 束和固体乳化剂三相态,此温度点称三相点 三相点。乳液聚合在三相 三相点 点温度以上进行。
5、表面活性剂的类别 一种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是阳离子型还是阴离子型,决定于 和亲油基团相结合的亲水基团的电荷。
十六烷基磺酸钠 Cl6H33-SO3- Na+
阴离子型
2、温度 T↑,Rp ↑ ,Xn 因链转移速率增加而相应降低 。 T↑,胶束数目 N ↑,粒径↓。 T↑,单体分子向乳胶粒扩散速率增加,胶粒内单位浓度 增加,凝胶、支化、链转移增加。 T↑,乳液稳定性下降。 3、搅拌 乳液聚合的搅拌以维持单体和其它组分适当分散即可。 它的目的主要是加快单体和游离基的扩散速度,分散聚合物 胶乳,一般控制在 105-120 rpm 。
c. 液滴表面带有相同的电荷而相斥,所以阻止了液滴聚集。
油 - 水界面双电子层示意图
破乳:使乳液中的胶乳微粒聚集、凝结成团粒而沉降析出 破乳 的过程。 加入电解质 改变 pH 值 冷冻 常用破乳方法 高速离心 机械方法 加入有机沉淀剂
乳液聚合过程简述(分散、增速、恒速、减速) 四、 乳液聚合过程简述(分散、增速、恒速、减速) (1)分散阶段 (1)分散阶段 加入乳化剂,浓度低于 CMC 时形成真溶液,高于 CMC 时形成胶束。 加入单体少量单体以分 子状态分散于水中,部分 单体溶解在胶束内形成增 溶胶束,更多的单体形成 小液滴,吸附一层乳化剂 分子形成单体液滴。 单体、乳化剂在单体 液滴、水相及胶束间形成 动态平衡。
R 基团 C 原子数约为 8-9 ;n 值一般为 5 - 50 II. 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共聚物。 由于具有非离子特性,所以对 pH 变化不敏感比较稳定,但 乳化能力不足,一般不单独使用。
6、乳液的稳定性和破乳 固体乳胶微粒的粒径在 1 微米以下(0.05 - 0.15微米),乳 液体系长时间静置时不沉降的状态为稳定乳液。 乳液由不互溶的分散相和分散介质所组成,属多相体系, 乳液的稳定性是相对有条件的。 乳液的稳定性原理可概括以下三个方面: 乳液的稳定性原理可概括以下三个方面: a. 表面活性剂能降低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界面张力,降低了 界面作用能,从而使液滴自然聚集的能力大为降低。 b. 表面活性剂分子在分散相液滴表面形成规则排列的表面层、 形成保护性薄膜防止液滴再聚集。乳化剂分子在表面层中排列 的紧密程度越高,乳液稳定性越好。
第六章 自由基乳液聚合原理及生产工艺
第一节 自由基乳液聚合原理 丁二烯、 第二节 丁二烯、苯乙烯乳液共聚合 ----- 丁苯橡胶的生产工艺 第三节 种子乳液聚合生产工艺 ----- 糊用聚氯乙烯的生产
第一节 自由基乳液聚合原理 一、乳液聚合的基本概念 1、乳液聚合:是指单体、水、乳化剂形成的乳状液中进行的聚 、乳液聚合: 合反应过程。 2、乳液聚合体系:主要由单体、水、乳化剂、引发剂和其它助 、乳液聚合体系: 剂所组成。 3、乳液聚合方法的优缺点 、 优点: 优点: 以水作分散介质,价廉安全;水比热较高,利于传热;乳液粘度 低,便于管道输送;生产工艺可连续可间歇。 聚合速率快,同时产物分子量高,可在较低的温度下聚合。 制备的乳液可直接利用。可直接应用的胶乳有水乳漆,粘结剂, 纸张、皮革、织物表面处理剂等。 不使用有机溶剂,干燥中不会发生火灾,无毒,不会污染大气。
3、表面活性剂及对表界面张力的影响 溶质溶于水中,所得溶液表面张力变化大致可分为: (I) 表面张力增加:无机盐类及蔗糖、甘露醇等多羟基化合物。 (II) 表面张力随溶质浓度的增加逐渐降 低:醇、醛、酮等可溶于水的有机化合物。 (III) 表面张力随溶质浓度增加而急剧 降低,达一定值后,浓度再增加表面张 力变化很小,这类化合物叫做表面活性 表面活性 剂。 另外,表面活性剂对液体的界 面张力的影响也极为明显。
该阶段是单体 — 聚合物乳胶粒转变成聚合物乳胶粒的过程。 聚合物乳胶粒转变成聚合物乳胶粒的过程。
五、乳液聚合影响因素分析
1、乳化剂的浓度
N
∝ [E]0.6[I]0.4
来自百度文库
Rp ∝ [E]0.6[I]0.4 Xn ∝ [E]0.6[I]-0.6
乳液聚合的反应历程以及动力学研究表明:乳化剂浓 度越大,形成的胶束越多,聚合反应速率越快,分子量也 因胶束数的增加而相应增大。 乳液聚合的速率和产物分子量可以同时得到提高。
单体珠滴
水相
胶束
(2)乳胶粒生成阶段(增速期) (2)乳胶粒生成阶段(增速期) 乳胶粒生成阶段 引发剂溶解在水中,分解形成初级自由基。 初级自由基在不同的场所引发单体聚合 —— 生成乳胶粒 进入增溶胶束,引发 聚合,形成乳胶粒 —— 胶束成核 引发水中的单体 —— 低聚物成核(水相成核) 低聚物成核(水相成核) 进入单体液滴 —— 液滴成核 根据概率,经典乳液聚合一般情况下胶束成核的几率最大。 根据概率,经典乳液聚合一般情况下胶束成核的几率最大。
二、乳液聚合的单体 1、种类:乙烯基单体、共轭二烯单体、丙烯酸酯类单体 、种类: 2、选择乙烯基单体时注意的三个条件: 、选择乙烯基单体时注意的三个条件: 可增溶溶解,但不能全部溶解于乳化剂水溶液; 能在发生增溶溶解作用的温度下进行聚合; 与水或乳化剂无任何活化作用,如不水解等。 3、单体的质量要求 、 要求严格,但不同生产方法其杂质容许含量不同;不同聚 合配方对不同杂质的敏感性也不同,因此应根据具体配方及工 艺确定原辅材料的技术指标。
季胺盐, 如 RN+(CH3)2CH2C6H5ClR 基团中的碳原子数最好为 12-18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缺点: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缺点: 胺类化合物有阻聚作用或易于发生副反应,乳化能力不足。
c. 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极性基团兼有阴、阳离子基团,在任何 pH 条件下都有效。 氨基羧酸类,如: RNH-CH2CH2COOH 酰胺硫酸酯类,如: RCONH-C2H4NHCH2OSO3H d.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的烷基或芳基的酯或醚。 I. 聚氧乙烯 PEO 的烷基或芳基的酯或醚。
中科院化学所江雷研究员课题组在 仿生研究领域取得了新进展。揭示了昆 虫水黾为何能够毫不费力地站在水面上, 并能快速地移动和跳跃?
水黾脚和后脚特别细长,长着许多直径为纳米量级的细毛, 具有疏水性,利用水的表面张力,使它们能在水面上自由行走、 快速滑移和跳跃。 仅仅一条腿在水面的最大支持力就达到了其身体总重量的 15 倍。
六、 乳液聚合的产品形态及各组分介绍 固体块状物 产品形态 固体粉状物 液态乳胶液
乳液聚合的组分: 乳液聚合的组分: 单体、乳化剂、反应介质、引发剂、分子量调节剂、电解 质、终止剂等。 合成橡胶中还要加入防老剂、填充油等。
1、单体 纯度要求 > 99% ,应当不含有阻聚剂。 2、反应介质(水) 、反应介质( 尽可能降低反应介质水中的 Ca2+、Mg2+、Fe3+ 等离子含量。 用量应超过单体体积,质量一般为单体量的 150%-200% 。 溶解氧可能起阻聚作用,加入适量还原剂(如连二亚硫酸纳 Na2S2O4·2H2O) ,用量为 0.04% 左右。
关于增速期的说明: 关于增速期的说明: 自由基不断进入增溶胶束, 自由基 导致乳胶粒数增多。 胶束和液滴中的乳化剂 乳化剂→ 乳化剂 自水相→乳胶粒 单体液滴中的单体→ 单体 自水相→乳胶粒
胶束消失标志这一阶段结束
(3) 乳胶粒长大阶段 关于恒速期的说明: 关于恒速期的说明: 没有胶束,乳胶粒数目恒定,聚合反应在乳胶粒中继续进行。
表面张力-浓度曲线示意图
表面活性剂的特点 a.化学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分子中都含有亲水和亲油基团。
CH3(CH2)10CH2OSO3Na
亲油基团 亲水基团
b.在一定浓度范围,表面活性剂溶 液的若干性质发生突变,此浓度范 围称为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 “ 度”。 c. 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和界面张 力的效应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达到最 十二烷基醇硫酸钠溶液性质 大效率。 与临界浓度的关系图
缺点: 缺点: 需固体聚合物时,乳液需经破乳、洗涤、脱水、干燥等工 序,生产成本较高。 产品中残留有乳化剂等,难以完全除尽,有损电性能、透 明度、耐水性等。 聚合物分离需加破乳剂,如盐溶液、酸溶液等电解质,因此 分离过程较复杂,并且产生大量的废水;如直接进行喷雾干燥 需大量热能;所得聚合物的杂质含量较高。
三、乳化剂与表面活性剂 1、乳化剂 、 (1)乳化剂的定义 ) 能使油水变成相当稳定且难以分层的乳状液的物质。 (2)乳化剂的作用 ) 降低水的表面张力;降低油水的界面张力;乳化作用(利用 乳化剂形成的胶束,将不溶于水的单体以乳液的形式稳定悬浮 在水中);分散作用(利用吸附在聚合物粒子表面的乳化剂分 子将聚合物粒子分散成细小颗粒);增溶作用(利用亲油基团 溶解单体);发泡作用(降低了表面张力的乳状液容易扩大表 面积)。 (3)乳化剂实际上是一类表面活性剂 )
4、水油比 水油比首先受到胶体稳定性的限制,其次受到粘度的限制。 乳液浓度↑,胶体稳定性↓,排除热量的条件变坏。 较高温聚合 较低温聚合 1:1 2-2.5:1
5、聚合速度、转化率 聚合速度、 聚合速度与聚合物质量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反应速 度太大,散热困难,所以一般采取散热较好的情况下,尽可 能加大反应速度。 转化率高,产物硬。因为高向大分子转移引起支化和交 联所致。
2、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 、
两相之间位于表界面上的分子受到内层同种分子的作用力 不同于所受外层异种分子的作用力,在两相的界面上表现有表 面、界面张力。 表面张力(气 液界面 液界面) 表面张力 气-液界面 气体 液体 界面张力(液 液界面 液界面) 界面张力 液-液界面 液体1 液体2
《自然》报道化学所揭示水黾在水上行走的奥秘 自然》
自由基→ 乳胶粒→ 链增长 单体液滴中的单体→水相 →乳胶粒 单体液滴中的乳化剂→水 相→乳胶粒
单体液滴消失标志这一阶段结束
(4)聚合结束阶段 (4)聚合结束阶段 关于减速期的说明: 关于减速期的说明: 体系中只有水相和乳胶粒两相。乳胶粒内由单体和聚合 物两部分组成,水中的自由基可以继续扩散入内使引发增长 或终止,但单体再无补充来源,聚合速率将随乳胶粒内单体 浓度的降低而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