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切片技术
组织切片技术
![组织切片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3f36d11a2161479171128d5.png)
组织切片技术
固定:
组织块大小:1.5×1.5×0.2 CM
固定液>4倍组织体积
1. 酒精固定
纯究竟有较大的收缩力,固定时先用80%酒精固定数小时,然后换95%酒精。
优点:(1)尿酸结晶和糖类,用100%乙醇固定
(2)别的固定液固定后,80%乙醇保存
(3)边固定边脱水
缺点:(1)核染色不良
(2)脂类不行
(3)色素不行
(4)表面发硬,块大不行
2.福尔马林固定
市售为40%甲醛水溶液,应放入小量碳酸钠放置一段时间
福尔马林固定液:40%甲醛溶液1份,水9份
固定数小时后用水洗24小时
优点:克服了乙醇固定的缺点
苦味酸固定
以苦味酸饱和水溶液储存,固定后的组织经酒精脱水即可。
组织切片技术
![组织切片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3acd20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05.png)
组织切片技术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组织切片技术。
这玩意儿啊,就像是给生物体来了个超级特写!你想啊,咱们要了解一个东西的内部构造,总不能光靠肉眼瞧吧。
这时候组织切片技术就闪亮登场啦!它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生物体内部那神秘的大门。
把组织切成薄薄的一片,这可不是随便切切就行的哦!这得非常精细,就好比雕刻大师在精心雕琢一件艺术品。
要是切厚了,那可就看不清楚细节啦;要是切歪了,那得到的信息可能就不准确咯。
然后呢,还要给这些切片进行染色。
这染色可重要啦,就像给一幅画上色一样,不同的颜色能突出不同的结构。
染得好,就能让我们一目了然地看清那些细胞啊、组织啊的形态和分布。
接下来就是观察啦!把切片放在显微镜下,哇塞,一个全新的微观世界就展现在眼前啦。
你能看到那些小小的细胞,它们就像一个个小生命在那里活动呢。
你说神奇不神奇?这组织切片技术用处可大了去了。
医生们靠它来诊断疾病,科研人员靠它来探索生命的奥秘。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它,我们对人体的了解能有这么深入吗?那肯定不行啊!咱就说,要是没有组织切片技术,医生怎么能准确判断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呢?又怎么能知道身体里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呢?这可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啊!而且啊,组织切片技术还在不断发展呢。
现在的技术越来越先进,能看到的细节也越来越多。
这就好比我们原来用的是黑白电视,现在换成了高清大彩电啦!所以啊,组织切片技术可真是个了不起的东西。
它就像一个无声的英雄,默默地为我们探索生命的奥秘,为医学和科学的进步贡献着力量。
咱们可得好好感谢它呢!怎么样,现在是不是对组织切片技术有了更深的了解啦?。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e6a0efe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ef.png)
------------------------------------------ 最新资料推荐------------------------------------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病理组织切片常用的制作方法有三种。
即石蜡切片法,冰冻切片法和火棉胶切片法。
以石蜡切片法为代表,切片的基本制作过程是:组织取材固定冲洗脱水透明浸蜡组织包埋组织切片展片附贴切片脱蜡染色脱水染片透明封固。
以上基本过程是互相联系的,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将使整个切片制作归于失败。
因此应细致、耐心、认真负责,并事先做好计划安排。
一、取材采取病料,要刀剪锐利,剪切时不可挤压,扯拉病料,以防人为损伤。
切取的工具要清洁。
采取病料越新鲜越好,一般不超过死后24小时。
应选择病变部与可疑病变部切取,切取时要由表及里,有浅入深并包括周围正常组织一部分。
特殊病料应根据器官的结构特点切取。
管状,囊状和皮肤组织应注意垂直切取(横切)。
带有薄膜的组织,要防止切时薄膜分离和脱落。
切取组织块大小,以1.51.50.3厘米为宜,最厚不宜超过0.5厘米。
组织块病变一面应平整光滑,另一面可不平整,以便包埋时辨认。
切取后,放入事先准备好的装有固定液的磨口玻璃广口瓶中,并做好标记。
二、固定固定的目的是迅速将组织细胞杀死,使细胞中的蛋白质,糖,脂肪等凝固,从而保持与活组织相似的结构状态。
材料取下后,应迅速固定。
固定液数量应为病理组织块的5到20倍。
由于一般把组织块浸入固定液后数小时,固定液渗入组织液的深度只达2至IJ 3厘米。
因此,可以放置冰箱内固定,使组织内酶失去作用,细菌也能停止滋生。
最常用的固定液是10%的福尔马林溶液:使用时,用40%的甲醛饱和水溶液10毫升,加水90毫升配成。
三、冲洗固定后的组织块,应将固定液洗去。
一般均用流水(自来水)冲洗12到24小时左右。
及时冲洗尚有停止固定的作用,防止固定过度,有利于制片染色。
冲洗时如不方便用流水冲洗,也可用较大容器盛装水浸洗,每隔相当时间换水一次。
组织切片染色技术
![组织切片染色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b6e5765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2a.png)
染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色不均匀、染色过度等问题
染色过程中可能会对组织造成损伤影响观察效果
适用范围及限制因素
适用范围:适用于组织学、病理学、细胞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
优点:能够清晰地显示组织结构、细胞形态和细胞间关系
限制因素:染色过程中可能会对组织造成损伤影响观察结果 限制因素:染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染色不均匀、染色过度等问题影响观察 结果
未来发展前景和展望
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组织切片染色技术将更加精确、高效
应用领域:组织切片染色技术将在医学、生物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组织切片染色技术将更加智能化实现自动化、智能化 染色 环保: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组织切片染色技术将更加注重环保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完好无损
防护手套:选择合适的 防护手套如防化手套、 防尘手套等并确保其完
好无损
防护鞋:选择合适的防 护鞋如防化鞋、防尘鞋
等并确保其完好无损
防护口罩:选择合适的 防护口罩如防尘口罩、 防化学口罩等并确保其
完好无损
防护帽:选择合适的防 护帽如防化帽、防尘帽 等并确保其完好无损
注意事项:确保个人防 护装备的完好无损并正 确使用避免接触有害物 质保持个人卫生定期更
在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
组织切片染色技术在法医学鉴 定中的应用
组织切片染色技术在法医学鉴 定中的优势
组织切片染色技术在法医学鉴 定中的具体应用案例
组织切片染色技术在法医学鉴 定中的发展趋势
在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
环境监测:用 于检测水质、 土壤、空气等 环境样品中的
污染物
生物医学研究: 用于研究细胞、 组织、器官等 生物样品的结
病理学中的组织切片技术
![病理学中的组织切片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a1e561c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c4.png)
病理学中的组织切片技术病理学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研究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的疾病变化及其发生、发展机制。
而组织切片技术是病理学中的基础操作,是为了观察和诊断疾病而必要的步骤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组织切片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一、组织切片技术的概述组织切片技术是指将人体组织切割成薄片并染色,以便于病理学家观察。
这项技术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改进,已经成为了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组织切片技术可以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研究、诊断和治疗中。
二、组织切片技术的步骤组织切片技术的主要步骤包括取样、固定、脱水、包埋、切片和染色。
下面将对这些步骤进行详细的介绍:1. 取样组织切片的第一步是取样,即从人体组织中取出一小块,以便于后续的操作。
取样的方法根据不同的情况会有所不同,比如在手术中取样,就需要根据病变的部位和特点来选择取样点,而在活检中取样,就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确定取样点。
2. 固定取样后,需要用一种方法把组织中的细胞和结构固定住,以便于后续处理。
目前常用的固定剂是福尔马林,它可以迅速把组织中的蛋白质交联,使其不易变性,从而保持组织形态的完整。
3. 脱水在固定后,需要将组织逐渐从水中转移到酒精、乙醇等脱水剂中,以便于把组织中的水去除,使其硬化。
这是组织切片的关键步骤之一,如果脱水不彻底,切出的组织切片会变形或破损。
4. 包埋将脱水的组织置于熔蜡中,使其被包覆在蜡中。
这么做可以保持组织的形态,并使其更易于切割。
5. 切片蜡包埋后,组织需要被切成薄片。
切片可以使用手工或自动切片机完成,手工切片需要技巧和经验,而自动切片机可以更好地保证切片的厚度和质量。
6. 染色切片完成后,需要对组织进行染色,以便于病理学家对其进行观察。
目前常用的染色剂有血液学染色剂、组织学染色剂以及免疫组化染色剂等。
三、组织切片技术的应用组织切片技术在病理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其中包括:1. 诊断和治疗疾病组织切片技术是病理学家进行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组织切片制备技术
![组织切片制备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55d814a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b3.png)
组织切片制备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组织切片制备技术是一项基本且重要的技术,它被用于组织学、解剖学、病理学和神经科学等诸多领域。
组织切片制备技术可以产生高质量的组织切片样本,以便进行研究和分析。
本文将探讨组织切片制备技术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1. 组织处理在进行组织切片制备之前,需要对样本进行处理。
处理的目的是保护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以便在组织切片过程中得到高质量的切片。
处理的方法包括固定、脱水和浸渍。
2. 组织固定组织固定是组织切片制备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步骤,目的是停止组织活动并保护组织结构。
固定的方法包括乙醛、甲醇和布氏液等。
3. 组织切片组织切片是组织切片制备技术的核心步骤之一。
合适的切片厚度应该根据需要来决定。
切片的方法包括手工切片和机器切片。
机器切片可通过旋转式、滑动式或挤压式制备。
4. 切片染色切片染色是组织切片制备技术中的关键步骤,可使细胞和组织结构变得更明显。
切片染色的方法主要有荧光染色和显微镜染色。
5. 成像和分析成像和分析是组织切片制备技术的最后一步。
通过显微镜成像和分析,可以观察到细胞和组织结构的形态和分布。
这种方法还可以被用于研究细胞和组织中的基因,蛋白质和其他特定目标。
注意事项:- 操作中要注意安全,佩戴手套和眼镜等防护设备;- 操作环境要保持清洁,防止异物进入;- 操作材料要储存妥善,避免过期或者污染;- 操作流程要规范,避免操作过程中发生错误。
结论:组织切片制备技术是在生命科学领域中非常基本的技术。
制备高质量的组织切片样本是开展组织学、解剖学、病理学和神经科学等领域的基础工作。
研究人员在进行组织切片制备时,必须依据标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所获得的数据是可靠且具备参考价值的。
组织切片技术
![组织切片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b0cc3f50242a8956bece42b.png)
组织切片技术第一章组织制片概述组织制片技术是观察细胞、组织的生理和病理形态变化的一种主要的方法。
组织化学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都是以组织制片为基础的。
一、制片前的准备工作1.染色缸和标本瓶的清洗用毛刷沾去污粉将染色缸和标本瓶里外擦洗,自来水冲洗干净备用。
金属银或组织化学染色时,器皿更要彻底清洗。
先去污粉洗,再洗液浸泡过夜,再自来水和蒸馏水冲洗。
洗涤液的配制:重铬酸钾300克浓硫酸300毫升蒸馏水3000毫升2.载玻片和盖玻片及其清洗载玻片简称为玻片或载片,一般尺寸为76毫米×26毫米,厚度为1-1.5毫米。
盖玻片一般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厚度为0.15-0.5毫米。
最常用的规格为18×18毫米、20×20毫米,还有其它规格的。
煮沸洗涤法: 新旧玻片均可采用。
洗衣粉水浸没玻片,加热煮沸15-20分钟,冷却,自来水冲洗,干净的白棉布或纱布擦干,保存备用。
酒精浸泡擦拭:新的玻片或载片可直接用酒精浸泡、擦拭,保存备用。
洗液浸泡法:要求严格的玻片,可在洗液浸泡后在冲洗干净。
二、制片方法的种类(一)非切片法不用切片机、没有切片手续而制成切片的方法。
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整体封藏法待制作的材料一般很小或为一薄片状,如无脊椎动物的水螅和草履虫等,脊椎动物的鸡胚和蛙胚等。
这些材料取下后经固定、脱水和染色就可以封藏在玻片内。
2.涂片法主要是液体或半流动性的材料,如血液、精液、细胞学检查、微生物等,直接将材料涂在玻片上,再经固定和染色制成标本。
血液涂片的制作与染色:取一干净载玻片,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夹住,然后取一小滴动物血置于载玻片右端,再取另一张边缘光滑的载玻片, 斜置于血滴左侧, 先向右稍移动轻轻触及血滴,使血液沿玻片端展开成线状, 两玻片的角度以30~40°为宜(角度过大血膜较厚,角度小则血膜薄), 轻轻将载玻片向左推进,即涂成血液薄膜,推进时速度要一致,否则血膜成波浪形,厚薄不匀. 待涂片在空气中完全干燥后,将血涂片靠近中央部分的两边(与载玻片短边平行的边)用玻璃铅笔圈上并平放在染色架上进行染色。
生物组织切片技术的步骤与显微镜观察注意事项
![生物组织切片技术的步骤与显微镜观察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5849035f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37.png)
生物组织切片技术的步骤与显微镜观察注意事项生物组织切片技术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技术,它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观察和研究生物组织的微观结构。
然而,要获得高质量的组织切片和准确地观察细胞结构,需要掌握一些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1. 细胞固定和处理:首先,选择适当的生物组织进行研究,并将其固定。
常用的固定剂包括福尔马林、缩醛等。
固定过程中,应注意固定液的浓度、温度和固定时间,以获得最佳的切片结果。
2. 组织切片:固定后的组织需要进行切片以获得薄片。
切片可以使用手动或自动切片机进行。
切片时,要注意刀片的锋利度和切片的厚度,过厚或过薄的切片都会影响观察结果。
此外,在切片过程中需使用切片液体,保持组织的湿润性。
3. 脱水和清洁:切片完成后,需要对切片进行脱水和清洁。
脱水可以使用不同浓度的酒精进行,逐渐将水分从切片中去除。
脱水过程要缓慢进行,以免引起组织变性。
清洁时,可以使用温水和清洗剂将切片浸泡,去除脱水剂和其他残留物质。
4. 上染料及固定:完成脱水和清洁后,可以对切片进行染色。
染色可以增加组织结构的对比度,并使细胞和组织成分更加明确可见。
常用的染料有伊红、吉姆萨和涅瓦脱尔等。
染色后,需要将切片进行固定,以防止染色物质在观察过程中脱落。
5. 显微镜观察:对于观察切片,最关键的工具就是显微镜。
首先,将切片放置在显微镜载物台上,并选择适当的镜头放大倍数。
然后,调节聚焦和光源,确保观察到的细胞结构清晰可见。
同时,调整光源的强度,避免过强的光线造成过度曝光。
在观察细胞结构时,还需注意以下事项:a. 观察角度:切片必须放置在正确的平面上,以便观察到所需的细胞结构。
切片的厚度和切面的角度会对观察结果产生影响,因此要确保选择正确的切面进行观察。
b. 观察时间和条件:观察时应适度控制观察时间,避免过度放大或观察时间过长引起疲劳。
此外,观察时要注意环境条件,避免把显微镜放置在强光下或者有振动的地方,以免干扰观察。
c. 记录和分析:在观察过程中,要及时记录所观察到的细胞结构,并进行分析。
组织切片技术..
![组织切片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aaafcce240c844769eaeee8.png)
(2) 4%多聚甲醛固定液
最好是动物经灌注固定取材后,继续固定2-24h。该固定剂较 为温和,适用于组织标本的长期保存。
变硬,变脆,因此透明时间应根据组织块大小及质地酌情
而定
注意事项:
1.使用透明剂时,要随时盖紧盖子,以免空气中的水分 进入。 2.更换每级透明剂,动作要迅速,一方面为了不使材料 块干涸,另一方面能避免吸收湿气。 3.在透明过程中,如果材料周围出现白色雾状,说明材
料中的水未被脱净,应退回纯酒精中重新脱水,然后
除与材料的新鲜程度有关外,还取决于最初的固定是否
适当和完全。
固定的目的和作用在于:
① 防止组织自溶和腐败;
② 使细胞内的蛋白质、糖、脂肪等各种成分沉淀保存下来从而
保存细胞的各种组成成分使其保持与生活时相近似的形态和 结构; ③ 因沉淀及凝固的关系,使细胞内不同的成分产生不同的折光 率,造成光学上的差别使原来在生活情况下看不清楚的结构 变得清晰易见,且有的固定剂还有助染作用(如醋酸、苦味 酸),从而使细胞各部易于染色; ④ 固定剂还兼有硬化作用,使柔软组织硬化而不易变形,有利 于操作。
动物的选择
动物的选择是组织切片取材的第一步,在组织学
中以人的组织为理想,但人的组织不易得到,根据研
究的需要,大都以动物的组织来代替。有些动物的组 织器官比人的组织更为典型,如:猪的肝脏;豚鼠胰 腺、内耳;猫的肋间肌显示运动终板;兔的皮下组织 和肠系膜作活体染色较为理想等。
动物的处死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PPT课件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c279f41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47.png)
•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概述 • 样本的收集与处理 • 组织切片的制备 • 病理组织切片的观察与诊断 •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的发展趋势
01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概述
切片制作的意义和目的
诊断疾病
教学质量
通过对病理组织进行切片制作,可以 观察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协助医生 诊断疾病。
环境控制
制作切片的实验室应保持清洁、干燥, 防止灰尘、温度等因素对切片质量造 成影响。
02
样本的收集与处理
样本的采集
手术切除
对于需要病理诊断的病例, 医生会进行手术切除病变 组织。
活检
通过穿刺或钳取的方式获 取少量病变组织用于病理 诊断。
尸检
对于死亡病例,通过尸检 获取病变组织。
样本的处理
清洗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病理组织切片进行图像识别和分类,辅助医生 快速诊断。
辅助诊断系统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诊断系统,能够根据病理组织切片的特征, 提供初步诊断结果。
Hale Waihona Puke 预测模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预测模型,根据病理组织切片的特征预测疾病 发展趋势和预后情况。
THANKS
感谢观看
切片的染色
染色原理
染色是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使组织切 片着色,以突出或显现组织中的不同 结构。
常用染色方法
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是病理 组织切片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能较 好地显示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结构。
切片的封固
封固剂选择
根据不同的染色方法选择合适的封固剂,如中性树胶、香柏 油等。
封固步骤
在染色和脱水完成后,用封固剂将切片固定在载玻片上,以 防止切片在观察和保存过程中发生脱落或损坏。
组织切片技术
![组织切片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f50356002d276a201292e41.png)
组织切片技术姓名:许莎班级:生技121学号:组织切片技术是研究生物组织或细胞形态和结构的重要技术,对于促进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等研究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最早的制片技术是徒手切片技术,以后发展了利用石蜡进行包埋和切片的制片技术,即石蜡切片技术,该技术由于成本低,操作简单,目前仍在应用,该技术被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者应用于发育学、植物细胞学、胚胎学、解剖学等研究领域。
1组织切片技术原理1.1原理组织切片技术是研究组织形态学最常用的一项基本技术,在制作胚胎或组织切片时,由于细胞或组织是柔软的或局部的软硬不均,这样制作厚薄均匀的切片很困难。
为了能清晰地观察到组织结构及细胞形态,必须先经过一系列步骤将组织内渗入某些支持物质,使组织变硬然后利用切片机将组织切成薄片。
根据所用支持剂的种类不同,主要分为石蜡切片、冰冻切片、振动切片、火棉胶切片、塑料切片、碳蜡切片等。
1.2分类1.2.1石蜡切片该技术是最重要、最常用的组织切片技术之一,起始于18世纪。
此法是用石蜡作为包埋剂,将材料经过固定、脱水、透明后包埋在石蜡中,然后连同石蜡用切片机一同进行切片。
石蜡切片的主要优点是不仅可以把材料制成薄的切片,而且还能制成连续切片,这是其他制片技术难以做到的。
它的缺点是操作步骤比较复杂,而且材料在脱水、透明过程中会收缩、变硬、变脆,以致不易切片[1]。
1.2.2冰冻切片冰冻切片是利用干冰或液氮等速冻剂使组织迅速冷冻硬化,将组织在冷冻状态下直接用切片机切片的一项技术。
它实际上是以水为包埋剂,将组织进行冰冻至坚硬后切片的。
由于此法不需要经过各级乙醇的脱水、二甲苯的透明和浸蜡等步骤,因而较适合子脂肪、神经组织和一些组织化学的制片,并作为快速切片的方法应用在临床诊断冰冻切片是酶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最常用的一种切片方法。
此种切片的优点是能较好的保存组织的RNA 稳定性、较完好地保存细胞膜表面和细胞内多种酶活性以及抗原的免疫活性,缺点是需要较高的设备要求;切片较厚,导致组织结构显示欠佳;通常不能进行连续切片。
重要动物组织切片制作技术
![重要动物组织切片制作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e0f7904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45.png)
注意组织的新鲜度和 保存方式,避免组织 腐败和自溶。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 当的组织部位,如肝 脏、肾脏、心脏等。
动物组织的固定
01
固定是制作切片的关键步骤,有助于保持组织结构的完整性。
02
选择适当的固定剂,如甲醛、乙醇等,根据组织类型和实验要
求进行固定。
固定时间要适当,不宜过长或过短,以确保组织结构和细胞形
03
态的清晰度。
动物组织的脱水
脱水是去除组织中多余水分的过程,为后续的包 埋做准备。
选择适当的脱水剂,如乙醇、丙酮等,逐步替换 组织中的水分。
注意脱水时间和程度,避免组织过度干燥和结构 破坏。
动物组织的包埋
包埋是将脱水后的组织包裹在包埋剂 中,以便于切片操作。
包埋过程中要保持组织结构的完整性 ,避免产生气泡和裂痕。
选择染色剂
根据观察目的选择适当的染色剂,如苏木精-伊红 染色、银染色等。
染色过程
按照染色剂的要求进行染色,控制染色时间和温 度等参数。
复染
在染色后进行复染,以提高染色效果和对比度。
切片的观察与记录
显微镜观察
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记 录组织结构和形态等信息 。
图像采集
使用图像采集设备将观察 到的切片图像保存下来。
切片制作技术还可以用于土壤污染监测。通过对土壤中的 动植物组织进行切片制作,可以观察到土壤污染对生物的 影响,为土壤污染治理提供支持。
切片制作技术在法医学中的应用
在法医学中,切片制作技术主要用于 对死因的鉴定和物证分析。通过对死 者的组织和器官进行切片制作,可以 了解死因和死亡方式,为刑事案件的 侦破提供依据。
标准化和规范化
为了提高切片制作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操作流 程和技术标准正在不断完善和推广。
组织学切片的制备与染色技术
![组织学切片的制备与染色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8255387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7a.png)
组织学切片的制备与染色技术组织学切片是生物学领域中重要的实验技术之一,可以用于研究生物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组织学切片的制备和染色技术对于获得高质量的组织学图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组织学切片的制备和染色技术,以及常用的染色剂。
一、组织学切片制备技术1. 组织定向组织定向是为了使切片能够表现出组织内部的结构和形态。
对于各种组织,都有相应的组织定向方法。
通常采用酒精和正己烷等有机溶剂来脱水,然后用对位剂和丙酮、蜡等材料浸渍固定后,最终采用微波加热等方法制备成切片。
2. 切片制备切片制备也是重要的步骤之一。
现代的组织学切片制备中,通常使用微型切片机进行切片,可以制作极薄的样本切片。
切片时要控制角度和深度,以获得高质量的切片样本。
3. 前处理前处理是为了使组织切片保持完整。
通常需要去除切片中的杂质和空气泡,以保持组织切片的完整性。
通常采用碱洗和酸洗等方法进行前处理,以便于后续染色和观察。
二、组织学切片染色技术组织学切片染色技术对于清晰地显示组织学样本的属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染色剂有甲苯胺蓝、酸性双氧水-碱性紫、荧光染色等。
1. 常规染色常规染色是最常见的组织学切片染色方法。
常用染色剂有:苏木素-伊红染色、甲苯胺蓝-苏木素染色、伊氏染色、Mallory三色染色等。
这些染色剂能够染色不同种类的细胞和组织结构,使得切片样本易于观察和分析。
2. 免疫染色免疫染色是通过抗体的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目标分子进行染色的技术。
免疫染色可以分为直接免疫荧光染色、酶免疫染色、放射性同位素免疫染色等。
免疫染色能够高度特异性地标记组织中的生物分子,因此在生物医学研究中使用得特别广泛。
三、总结组织学切片制备和染色技术是生物医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
本文介绍了组织学切片的制备技术,包括组织定向、切片制备和前处理等步骤,同时介绍了组织学切片染色技术,包括常规染色和免疫染色等。
通过应用这些技术,可以获得高质量的组织学图像,从而深入了解不同生物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组织切片技术
![组织切片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a470464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73.png)
组织切片技术在现代科技发展的背景下,组织切片技术作为一项先进的生物医学研究方法,在细胞学、组织学以及疾病研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组织切片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原理组织切片技术是一种将组织样本切成极薄的切片,以便进行显微镜观察和进一步分析的方法。
它主要包括取样、固定、包埋、切片和染色等步骤。
首先,需要从组织样本中取得足够的细胞或组织。
然后,将样本进行固定,以保持其结构和形态的稳定性。
接下来,将固定的样本进行包埋处理,即将组织样本置于固定液中进行浸渍,再置于石蜡或树脂中固化。
之后,利用显微刀、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等工具将组织样本切成极薄的切片。
最后,对切片进行染色,以便观察和分析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功能及病理变化。
二、应用组织切片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组织学研究:组织切片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学研究领域,可以观察和研究各种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形态、功能以及病理变化,从而促进对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深入了解。
2. 病理诊断:组织切片技术在病理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医生可以通过观察组织切片来诊断疾病,并对患者进行治疗和预后评估。
3. 药物研发:组织切片技术可以用于药物研发中的毒性评估和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研究。
通过观察组织切片的变化,研究人员可以评估药物对组织和细胞的损伤程度,从而指导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
4. 种植技术:组织切片技术在植物研究中也有广泛应用。
通过观察植物组织切片,可以研究植物的器官结构、细胞构成以及代谢活性等方面的信息,有助于植物遗传改良和种植技术的改进。
三、未来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组织切片技术也将迎来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1. 自动化和高通量技术:随着自动化和高通量技术的发展,组织切片的速度和效率将大大提高,为更快速地获取更多的组织信息提供了可能。
2. 多重标记技术:利用多重标记技术,可以对组织切片进行多种染色,从而同时观察多个细胞和结构的分布和互动,揭示更深层次的生物过程。
组织切片技术操作规范
![组织切片技术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a0b51ed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f6.png)
组织切片技术操作规范1.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组织切片技术的操作流程,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保护组织样本的完整性和质量。
2.术语定义组织切片:将组织样本切割成薄片,便于显微镜下观察和分析。
操作流程:执行组织切片技术的步骤和方法。
完整性:组织切片的完整程度,即样本是否受损或缺失。
3.操作准备在进行组织切片技术之前,需要完成以下准备工作:准备必要的器材和材料,包括组织样本、切片刀、显微镜等。
清洁操作区域,并确保操作区域无尘、无杂质。
确保所有器材和材料都处于良好状态,并进行必要的清洁和消毒。
4.操作步骤组织切片技术的操作步骤如下:1.取出组织样本并将其放置在切片刀上。
2.用切片刀将组织样本切割成薄片,保证切面的平整度和均匀度。
3.将切下的组织切片放置在显微镜载玻片上。
4.优化组织切片的染色和固定步骤,使得切片能够清晰可见。
5.将载玻片上的组织切片盖上盖片,并用胶带或其它方式密封。
6.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切片的结构和细胞形态。
5.操作注意事项在进行组织切片技术操作时,请注意以下事项:操作过程中要保持手部和操作区域的清洁,避免污染组织样本。
切片刀要保持锋利,并在使用前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
操作过程中,切片要小心处理,避免切碎或损坏。
注意使用显微镜时的聚焦和调节,确保能够清晰观察组织切片。
6.技术风险和安全措施组织切片技术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为保证操作的安全性,请注意以下安全措施:在操作过程中佩戴手套和防护眼镜,避免直接接触切片刀和组织样本。
使用器材和材料时,遵守相应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操作指南。
在操作区域设置警示标志,并保持清晰的紧急通道。
7.总结本文档阐述了组织切片技术的操作规范,包括操作准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按照本文档的要求执行操作,能够确保组织切片技术的准确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oct组织切片 用途
![oct组织切片 用途](https://img.taocdn.com/s3/m/4a33e02e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31.png)
oct组织切片用途
OCT(Optimal Cutting Temperature)组织切片技术是一种在低温下进行组织切片的方法,主要用于观察和研究生物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OCT组织切片技术可以保持组织样本的形态结构和生物分子活性,并且可直接观察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等细胞结构。
在生物医学研究中,OCT组织切片技术广泛应用于病理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科学等领域。
例如,在肿瘤学研究中,OCT组织切片技术可以用于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以便更好地了解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在神经科学研究中,OCT组织切片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神经细胞的形态和分布情况。
此外,OCT组织切片技术还可以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如免疫组化技术、荧光标记技术等,以提高组织样本的分辨率和特异性。
这些技术的结合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生物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生物解剖学实验中的组织切片技术
![生物解剖学实验中的组织切片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4cafcc5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93.png)
生物解剖学实验中的组织切片技术在生物解剖学实验中,组织切片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
通过组织切片,可以将生物体的组织结构进行细致观察和研究。
下面将介绍组织切片技术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材料准备在进行组织切片实验的时候,需要准备以下材料:1. 组织样本:可以是动物组织、植物组织或人体组织。
要确保样本新鲜且保存良好。
2. 切片刀:选择合适的切片刀能够提高切片的质量。
3. 碘酒:用于消毒和标记切片。
4. 显微镜:用于观察切片的显微结构。
5. 切片贴片:用于固定和保存组织切片。
二、切片步骤1. 样本固定:将组织样本放入含有适当浓度的缓冲液中进行固定。
固定能够保持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同时防止样本中的酶活性继续进行。
常用的固定液有福尔马林和氯乙酸。
2. 组织处理:在固定后的组织中,需要去除多余的水分,并使组织透明化。
可以使用甲醛、丙酮等试剂来进行处理。
3. 组织切片:将透明化后的组织放置在切片刀上,用切片刀沿着想要切片的方向进行切割。
要注意刀的角度和切割的速度,以保证切片的质量。
4. 切片贴片:将切好的组织切片用镊子取出,轻轻放在切片贴片上。
要避免切片的叠加和重叠,确保切片的平整和清晰。
5. 切片染色:切片染色是为了增强切片的对比度,使组织结构更加清晰可见。
可使用常见的组织染色剂,如伊红、伊红苏木、溴化乙锐等。
6. 保存和贮存:将染色好的切片放在切片贴片上,用封条封住,放置在保存盒中。
要放置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湿气的侵蚀。
三、注意事项1. 操作前要熟悉实验步骤,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2. 对于有毒或易燃易爆的试剂,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事故发生。
3. 在操作过程中要保持实验台面的清洁,避免污染样本。
4. 切片刀要保持锋利,切割时可以用适量的甘油润滑刀片。
5. 观察切片时,要调整显微镜的焦距和光线,以获得最佳的观察效果。
通过组织切片技术,可以观察和研究生物体的组织结构,进而了解其功能和生理特征。
这项技术在生物解剖学领域的应用广泛,并且在医学研究、病理诊断等领域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组织切片技术课件
![组织切片技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421a1b5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05.png)
2.1.2 动物组织标本的取材
动物的处死方式一般为活杀,组织标本来源较新鲜, 10min内即可完成固定和冷冻保存,脑组织和神经组织应 采用灌注固定后,再进行后固定。
制片所需的材料要求越新鲜越好,尤其是细胞学方面 的研究对材料的新鲜程度要求更严。因此,要从活的动物 体上采取材料,在一般情况下,要对动物施行麻醉,然后 再割取材料加以固定。所用的麻醉药品,必须以不影响细 胞结构为原则。
组织切片技术课件
二、组织学制片技术的分类
组织学制片技术有很多不同的制片方法,一般可分为切 片Fra bibliotek与非切片法两大类:
切片法:石蜡切片、火棉胶切片、冰冻切片等。 非切片法:铺片、涂片、压片、磨片、整装片等。
组织切片技术课件
1、非切片法
即不用切片机,不经切片手续而制成切片的方法, 根据材料性质的不同,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该类方法 操作简单快捷,其中铺片法,封藏法可使原有组织结 构不被破坏,涂片法,压片法弥补了用包埋,切片法 所不可能观察清楚的不足,因此是组织标本制备中常 用的手段。
组织切片技术课件
2.3 组织脱水、透明
脱水(Dehydration): 由于石蜡不溶于水,因而,组织经固定和水洗后含大
量水分,需先用乙醇类试剂进行脱水。脱水是用一种既 能与水又能与透明液混合的液体来逐渐置换样品中游离 的水。如用浓度逐渐升高的酒精 (70-100%)将组织中的 水完全置换出来。
组织切片技术课件
组织切片技术课件
(1)甲醛固定液:
是一种还原剂,呈酸性,原液浓度为37%~40%,配成 固定液的浓度为4%,习惯上称为10%,配制时取甲醛原液 10ml,加蒸馏水(D.W)或缓冲液至100ml,为甲醛固定液 (10%福尔马林) 。
病理组织切片技术课件
![病理组织切片技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633dd67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72.png)
取材
取材是病理组织切片制作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取材时,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组织,并注意避免组织自溶和 腐败。同时,要确保取材器械的清洁和消毒,以避免污染和 交叉感染。
取材时,应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和病变情况,选择适当的取 材方法和取材量。对于小块病变组织,应尽量取全;对于大 块病变组织,应根据病变特点和部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部 分取材。
固定
固定是病理组织切片制作中不可缺少的一步,其目的是使组织保持其生前的状态 ,防止组织自溶和腐败。常用的固定方法有:甲醛固定法、乙醇固定法和混合固 定法等。
固定液的浓度和固定时间对固定效果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固定液的浓度越高 、固定时间越长,固定效果越好。但固定时间过长会导致组织变硬,影响切片质 量。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固定液和固定时间。
切片质量
切片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显 微镜观察的结果,因此制 备过程中需要保证切片的 平整、均匀和无气泡。
切片技术分类
01
02
03
04
石蜡切片
将样品包埋在石蜡中,然后进 行切片和染色,是最常用的切
片技术之一。
冰冻切片
将样品快速冷冻后进行切片, 主要用于快速病理诊断。
苏木素-伊红染色
对切片进行染色,以便在显微 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脱水
脱水是病理组织切片制作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其目的是去 除组织中的水分,为后续的浸蜡和包埋做准备。常用的脱 水方法有:自然干燥法和人工脱水法等。
脱水液的选择和使用对脱水效果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 脱水液的浓度越高、脱水时间越长,脱水效果越好。但脱 水时间过长会导致组织变脆,影响切片质量。因此,应根 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脱水液和脱水时间。
H&E染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蜡切片是最基本的切片技术,冰冻切片 和超薄切片等都是在石蜡切片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现以石蜡切片为例,介绍切片标本的制备 方法。
组织学制片步骤: 取材 固定 冲洗 脱水 透明
浸蜡
包埋
修块
切片
贴片
烤片
染色
封片
观察结果
取材
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选择相应的材料,材料要求 新鲜、准确、完整,材料要避免挤压、挫伤、干枯。 所采集材料应立即放入固定剂,并编号,注明采集 时间、地点、名称、组织部位,所取组织块要大小适当, 即要能说明问题,又要考虑固定剂的穿透能力。
甲醇60ml,氯仿30ml,醋酸10ml,混均后4℃保存备用,对
核内抗原的保存效果较好。
(7)丙酮及醇类固定剂
丙酮、乙醇类固定剂其固定原理主要是对蛋白质的沉淀而
发生固定作用。酒精是一种还愿剂,用于组织固定以95%的浓度
为宜,酒精固定后的组织细胞核着色不良,一般用于糖元的固 定。甲醇、丙酮常用于细胞固定。
固定液的选择
固定液的种类很多。可分为两大类:单纯固定液和 混合固定液。 单纯固定液:是用一种化学试剂作为固定液,如乙 醇、甲醛溶液、冰醋酸等,它们只是对细胞的某种成分固 定得较好;不能将细胞所有的成分都保存下来。如升汞 固定蛋白质、冰醋酸固定核蛋白、无水乙醇可固定糖原 等,单纯固定液有一定局限性。
修块
厚度2-3mmX15mmX15mm。 修块的目的是为了后面的包埋,特别要注意切 向和切面问题,切面要平整,以方便在包埋时 能立在纸盒中。 一定要至少保留将来的切片中至少能见到有一 面为组织器官的被摸面,其他面如需要修整, 最好取直角,方便展片
组织脱水、透明
脱水(Dehydration): 由于石蜡不溶于水,因而,组织经固定和水洗后含 大量水分,需先用乙醇类试剂进行脱水。脱水是用一种 既能与水又能与透明液混合的液体来逐渐臵换样品中游
一般组织学取材稍大,细胞学取材稍小,动物组织
取材要稍大,植物组织取材稍小。
动物组织标本的取材
动物的处死方式一般为活杀,组织标本来源较新鲜,
10min内即可完成固定和冷冻保存,脑组织和神经组织应
采用灌注固定后,再进行后固定。 制片所需的材料要求越新鲜越好,尤其是细胞学方面 的研究对材料的新鲜程度要求更严。因此,要从活的动物 体上采取材料,在一般情况下,要对动物施行麻醉,然后 再割取材料加以固定。所用的麻醉药品,必须以不影响细 胞结构为原则。
混合固定液:是用几种化学试剂,按一定的比例混 合配制而成的,由于各种试剂的优缺点互相弥补,因此 可产生较好的效果。
(1)甲醛固定液:
是一种还原剂,呈酸性,原液浓度为37%~40%,配成 固定液的浓度为4%,习惯上称为10%,配制时取甲醛原液
10ml,加蒸馏水(D.W)或缓冲液至100ml,为甲醛固定液
材料的解体。 2. 在高浓度或纯酒精中,每级停留的时间也不宜太长,否则会使组织变 脆,影响切片。无水乙醇吸水能力太强,容易造成组织块的过度硬 化,使得切片理组织易碎裂。
3. 每次更换新的脱水剂时(组织块从低浓度到高浓度), 都要把组织 块放在吸水纸上吸干,装组织块的容器也要控干水分,以免将水及 低浓度脱水剂带入高浓度脱水剂中,影响脱水效果。
(10%福尔马林) 。 甲醛渗透力强,固定均匀。但脱水后有较大收缩,在 某些方法中要求中性甲醛,可在原装瓶内放入碳酸镁,pH 为7.6,能长期保持中性。甲醛固定后,通常需在流水中冲 洗24-48小时,否则影响染色效果。
(2) 4%多聚甲醛固定液
最好是动物经灌注固定取材后,继续固定2-24h。该固定剂较 为温和,适用于组织标本的长期保存。
6.注意确定取材部位和包埋切面的方向,选好组织块的切面应熟
悉器官组织的结构并据此决定其切面的走向,
7. 组织清除:切除(清除)不需要的部分,特别是组织周围的脂肪, 应尽可能清除掉,以免影响以后的程序和观察。
8.明确编号,登记
2.2 组织标本的固定
新鲜的组织被割取后,由于细胞内酶的作用和细菌的
繁殖,可引起组织的自溶和腐败。因此,割取组织块后,
应立即采用一种方法,将组织尽可能保持原有的形态结 构,且有利于保存和适于制片的操作,这一步骤称为固
定。化学固定法就是用化学试剂配制成固定液使组织固
定。 固定是制片极为关键的一个步骤,制片质量的优劣,
除与材料的新鲜程度有关外,还取决于最初的固定是否
适当和完全。
固定的目的和作用在于:
① 防止组织自溶和腐败;
5. 标签上注明固定液、材料来源、日期等。标签上的文字,应用黑
色铅笔或绘图黑墨水书写。
水洗
1.目的: 洗去渗入组织中的固定液,终止固定。以免影响对组织内结构的观察、分析和研究。 2.原则和方法: 固定后的组织块的冲洗,一般情况下是置水龙头下以自来水流水冲洗,这样可以使组织中的固定液 随时溢出,洗得更干净彻底,有些还需要进行特殊的洗涤。 (1)各种以水配制的固定液如甲醛,都必须用流水冲洗,大块组织一般冲洗24小时,小块组织一 般冲洗2—10小时。 (2)固定液为多聚甲醛时,用于免疫组织化学等特殊染色的应将组织投入PB缓冲液中,每60分钟 更新洗涤液一次,累计6小时。 (3)固定液为酒精或是酒精混合液,一般不需用水冲洗,其组织块的洗涤应用与固定液浓度相等 垢酒精换洗或者直接进行脱水的程序。 (4)用锇酸或含有锇酸的固定液固定的组织,必须用流水彻底冲洗干净。 (5)经含有苦味酸的固定液固定的组织块,无论其固定液是水溶性还是酒精溶性,都应充分冲洗, 水溶性固定液固定的组织块一般须冲洗12小时,再进入70%的酒精溶液洗涤,酒精溶性固定液固定 的组织块直接进入70%的酒精溶液洗涤,该溶液可以脱掉苦味酸的黄色,但最好从50%酒精开始洗 涤。 (6)冲洗好的组织可存放在75%酒精内
程序:
石蜡(52-58℃)I(30min)→石蜡(52-58℃)II(30min)→石蜡(52-58℃) III (30min) 注意:(1)温箱温度一般高于蜡的熔点5℃,设定在65-70℃。(2) 蜡必须提前加热融化后,放入温箱内保温平衡2-4h。(3)尽量将透 明的二甲苯控净。
注意事项:
1. 尽量保持在较低温度中进行,以石蜡不凝固为度; 透蜡温度要恒定,不可忽高忽低;温箱中的温度必 须严格控制在60℃的范围,不能超过60℃;浸蜡时 间不宜过长。浸蜡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使组织收缩 过度收缩和脆变。 2. 操作要迅速,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石蜡透入过 程,以免引起组织变硬、变脆、收缩等。
固定的方法
(1)小块组织固定:从人体或动物取出组织,切成小块投入固 定液中固定。
(2)局部注射固定:某些组织和器官其固定液不易渗透或渗透 较慢,渗透不均匀,还有些器官为保持外型或卷缩,可采 取局部注射固定方法,固定4~6小时后,再将组织切成小 块继续投入固定液中固定。
(3)整体注射固定:此法主要用于科研和大体解剖,亦可用于 组织学教学制片。
此固定液渗透速度快,2mm以下小块组织固定时间
2~4小时,它是细胞极好的固定液,适合于细胞分裂、 RNA、DNA及糖元等固定。固定后直接入纯酒精脱水。
(5) PLP固定液:
过碘酸-赖氨酸-多聚甲醛固定液。该固定剂较适合于富含 糖类组织,对超微结构及许多抗原的抗原性保存较好。
(6) Methacarn固定液
离的水。如用浓度逐渐升高的酒精 (70-100%)将组织中
的水完全臵换出来。
现最常采用的脱水剂是乙醇,进行梯度脱水,此外,
丙酮、正丁醇、松脂醇等也可作为脱水剂。脱水的时间,
可根据组织的类型,大小而定。 脱水的过程: 50%乙醇→70%乙醇→80%→90%→100% →100%乙醇 脱水应逐步进行,否则将引起组织强烈的收缩或变形,
3.组织块的大小
厚为0.2~0.5cm,大小可根据需要而定。柔软组织不易切小, 可先取稍大的组织块固定2 ~ 3h,等组织稍硬后再切成薄的小块 继续固定。
4.取材应注意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和粘液沾着,应用 生理盐水洗涤后再入固定液。 5.取材时间:原则上,应尽快取材,但比较大的手术标本如胃、 肺、肠等器官,最好先固定后取材。
4. 如需过夜,应停留在70%酒精中。 5. 脱水必须彻底,否则不易透明,甚至使透明剂内出现白色混浊现象
透明(Clearing):
脱水后,组织内含有大量的乙醇。由于石蜡不溶于水, 也不溶于醇类试剂。因此,必须用一种既能与乙醇又能与
包埋介质互溶的液体来置换样品中的乙醇,从而为最终的
包埋创造一个有利的条件,该过程即透明。现采用的透明 剂一般是二甲苯,甲苯,氯仿等。 二甲苯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透明剂,它具有渗透力强, 溶解石蜡量大,又易挥发的优点,其缺点是易使组织收缩,
(3) Bouin’S液
苦味酸饱和水溶液 75ml
甲醛
冰醋酸
25ml
5ml
是常用的良好固定液,渗透速度快,收缩小,组织固定均匀,
不使组织变硬变脆,保持结构完整,适合于各种胚胎连续切片,对
于肝、皮、胰腺特殊染色效果好。固定为12~24小时,但固定过久, 对碱性染料着色不利。
(4)Carnoy氏液
纯酒精 氯仿 冰醋酸 60ml 30ml 10ml
组织取材注意事项
1.组织要求离体后30min内浸入固定液,尤其是开展分子生物学研究。 动物放血处死后立即取材,最好在心脏还在跳动时立即取材,马
上投入固定液中;
2.注意防止人为因素的影响 切取组织的刀剪必须锋利,刀要足够长。切分组织块时,不
可来回切割。夹取组织时,镊子要轻,切勿挤压。以免损伤组织;
取材时,组织块可稍大一点,以便在固定后,将组织块的不平整 部分修去。
在经无水乙醇处理时,应保证试剂的纯度。
程序: 50%酒精(1h)→70%酒精(1h或过夜) →80%酒精(1h)→95%酒精I(0.5-1h) →95%酒精II(0.5h)→纯酒精I(30min) →纯 酒精II(2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