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电影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电影史
德国一直是世界上极为重要的电影大国之一。
1895年11月,斯克拉达诺夫斯基兄弟用自己发明的活动放映机在柏林冬宫首次放映了自己制作的活动画面。
之后,他们的三弟建议在节目中加进杂耍,这样便产生了德国最早的“故事片”。
无声电影时期及表现主义电影
随着电影技术和电影业在各国的勃兴和发展,斯氏兄弟公司的机器和影片无力竞争,终被淘汰。
1896年,O.E.梅斯特也搞起电影机械和影片制造业。
他在自己的“人造光摄影室”里拍摄出一些影片,如《莎乐美》(1902)等。
1911年,他拍摄了影片《一个盲女的幸福爱情》,获得了巨大成功。
表现主义电影是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在德国出现的把文学、戏剧和绘画上的表现主义原则运用于电影创作的电影流派。
表现主义电影用荒诞离奇的手法,曲折而准确地反映出一次世界大战给德国人民带来的极度恐慌和惶惑的心情,银幕上呈现的是高度夸张、变形、主观化的世界。
1919年德国第一部表现主义影片《卡里加里博士》。
特征:
1. 影像:表现主义的导演注重具有象征意味的造型,倾向认为电影的影像应该成为平面艺术。
在构图和布景上下足了功夫。
往往在一个构图中用相似的形状并列而形成相当具有表现力的镜头。
表现主义电影经常摒弃常规的影像形态,采用倾斜、颠倒的影像,采用常规电影很少使用的特殊拍摄角度,画面的明暗反差一般会很大。
表现主义电影常用人物特写和富有象征意义的空镜头,使用特写可以看作是在“放大”表演,增强戏剧性;而对环境的渲染可以看作是对人物行为和灵魂的“解释”,力图揭示人物行为背后的社会诱因。
此外,主观镜头也是表现主义常用的手法,表现主义艺术家轻视局限于客观的写实,强调表现“主观的现实”。
2. 表演:表现主义的表演一般比较夸张,基本放弃了写实主义的表演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展示迅速的变动、舞蹈般的动作、变形或扭曲的表情。
3. 题材和类型:在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品中,题材的特征是显而易见的,恐怖、灾难、犯罪题材是最常见的,表现主义电影艺术家们往往从被扭曲的、阴暗的世界中去寻找素材,在那似乎与现实隔绝的、封闭的世界中,去挖掘人物内心深处的孤独、残暴、恐怖、狂乱的精神状态。
内容荒诞离奇,有时结构散乱,情节变化突兀,故事人物类型化,往往鬼魂与活人同时出现(《吸血鬼》等),生与死、梦幻与现实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
表现主义电影导演们关注畸形社会中的心理非常态,关注那些焦虑与紧张的情绪,力图透视那些狂乱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和原因,用主观化的影像风格来反证社会事实,作品因此具有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
室内剧电影:
室内剧电影是二十年代出现在德国的一种与表现主义电影相对立的电影。
"室内剧"原来是德国戏剧导演马克斯·菜园哈特创造的一个术语,专指一种供小型剧场演出的,恪守时间、地点、动作三一律的舞台剧。
在创作观念上与表现主义相对立的电影现象.主要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室内剧”一词源于德国戏剧家莱茵哈特为自己创办的一家小剧院的名称.后由电影剧作家卡尔.梅育将其引入电影,并相继创作了《后楼梯》、《铁道》、《圣苏尔维特之夜》这些剧本由罗布.辟克、茂瑙等著名导演拍成影片后,成为室内剧电影的代表性作品.1924年《最卑贱的人》是室内剧电影的顶峰之作。
与表现主义电影注重传达艺术家的内心感受和表现怪诞经验不同,室内剧电影主要表现普通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和不幸遭遇,故事情节简单平实并往往在狭小的室内空间展开,表演风格较接近写实.室内剧电影的创立及创作形态,在一定程
度上与舞台室内剧有较密切的联系,但又不完全恪守舞台室内剧的创作原则.尤其在镜头运动等方面有较多的创新.20年代后期,许多德国导演移居美国,曾将室内剧的成功经验运用于常规电影,拍摄出了不少重要的作品.
新德国电影
《奥伯豪森宣言》
二战后,德国被划分为不同阵营的东德和西德两个部分,也是德国电影的低谷期。
《奥伯豪森宣言》是包括亚历山大·克鲁格在内的26名德国青年电影人于1962年在奥伯豪森国际短片电影节上发出的宣言。
宣言号召建立“新德国电影”。
宣言的精神是“爸爸的电影死了”。
新德国电影的创作高潮
1966年青年导演们拍出他们第一批影片。
这些影片和商业片完全不同,它们涉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问题和“经济奇迹”的内幕,后被称为“德国青年电影”。
它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有克鲁格的《向昨天告别》(1966)、《马戏团帐篷下孤立无援的演员们》(1968)。
德国青年电影中的一部分人在70年代初转向拍商业影片,但其余的人留下来坚持自己所选择的方向,他们为联邦德国的电影事业做出了贡献。
70年代末,从慕尼黑电影电视高等学校毕业的一代新人继承了德国青年电影的传统。
德国柏林电影节
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原名西柏林国际电影节,与戛纳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是“金熊奖”。
20世纪50年代初由阿尔弗莱德·鲍尔发起筹划,得到了当时的联邦德国政府和电影界的支持和帮助。
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举行第一届。
每年一次,原在6-7月间举行,后为与戛纳国际电影节竞争,提前至2-3月间举行,为期两周。
其目的在于加强世界各国电影工作者的交流,促进电影艺术水平的提高。
是柏林国际电影节,和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并列为国际三大电影节,是世界四大艺术电影节之一(德国柏林电影节、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法国戛纳电影节、俄国莫斯科电影节)。
李安:
先后凭借《喜宴》获得第四十三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和《理智与情感》获得第四十六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是世界首位双金熊得主。
张艺谋:
1987年凭借电影《红高粱》成为中国影史上首部获柏林国际电影节最高奖的影片。
《千与千寻》宫崎骏
日本影片《千与千寻》又名《神隐少女》,于2002年第52届获得金熊奖,是第一部获得最高奖的动画片。
《白日焰火》刁亦男
该片在2014年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影片金熊奖及最佳男演员银熊奖,这是第五部获得金熊奖的华语电影,也是华人演员第一次获得柏林影帝。
张艺谋《红高粱》、:李安《喜宴》、谢飞《香魂女》、王全安《图雅的婚事》
艺考资料获取,咨询qq:52466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