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四项检测的意义及质量控制

合集下载

凝血四项的临床应用分析和体会

凝血四项的临床应用分析和体会

凝血四项的临床应用分析和体会凝血四项是一项常用的临床检查指标,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

它由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和凝血酶原活动(PT-INR)组成。

这四个指标能够反映出患者的凝血系统是否正常,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凝血四项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并分享个人的体会。

凝血酶原时间(PT)是观察凝血系统外源激活通路的一项指标,常用来检测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

在临床中,PT主要用于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凝血因子缺乏或异常,以及观察抗凝药物的疗效。

对于肝脏功能受损的患者来说,PT也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因为肝脏是凝血因子的合成和清除中心。

同时,PT也被广泛应用于评估凝血功能与出血风险之间的关系,对于手术前的准备和术后出血的风险评估有着重要的作用。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评估凝血系统内源激活通路的一个指标。

它主要用于检测患者是否存在凝血因子缺乏或异常,以及观察抗凝药物的疗效。

与PT相比,APTT更能够反映患者的内源凝血系统功能状态。

在一些特殊的疾病中,如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或特发性凝血异常,APTT的检查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此外,APTT也常用于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利用它可以预测手术前和手术后的出血情况,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血小板计数是衡量患者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血小板是凝血过程中最重要的细胞因子之一,它能够聚集在血管损伤的部位,引发血小板凝集和血栓形成。

因此,血小板计数的增高或减低都可能导致凝血功能的异常。

在临床中,通过血小板计数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血小板减少症或血小板功能异常,进而指导相关的治疗措施。

尤其是在一些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病或感染性疾病中,血小板计数对于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凝血酶原活动(PT-INR)是用于评估抗凝治疗的重要指标。

它通过比较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来确定患者是否在抗凝治疗的目标范围内。

凝血检测及质量控制

凝血检测及质量控制
临床实验室改进法案(CLIA)相关规范
CLIA规定了临床实验室的质量管理要求,包括凝血检测的质量控制标准和规范。
各国家和地区的行业标准
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还有自己的行业标准,对凝血检测的质量控制也有相应的规定和要求 。
03 凝血检测的实验操作
实验前的准备
01
仪器准备
确保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检查试剂和样品针是否清洁,
对于异常结果或疑似异常结果,需要进行复核和确认。可 以采用手动凝血检测方法或其他相关实验进行验证。
结果报告与沟通
将实验结果及时报告给临床医生或相关医疗人员,以便进 行诊断和治疗决策。同时,与临床医生保持沟通,解答关 于实验结果的疑问和提供必要的建议。
04 凝血检测的影响因素及解 决方案
影响因素分析
参加室间质评活动
参加凝血检测的室间质评活动,了解自身检 测水平与行业标准的差距,持续改进。
强化室内质量控制
通过定期开展室内质控,监控检测过程的稳 定性和准确性。
加强与临床沟通
与临床医生保持密切沟通,了解检测结果的 临床意义,共同提高诊疗水平。
05 凝血检测的临床应用与案 例分析
临床应用概述
1 2
关注患者需求
在凝血检测的发展过程中,应始终关注患者的需求和体验,不断优化 检测流程和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对未来凝血检测的期待与建议
提高检测准确性
期待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改进,提高凝血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可能性。
加强质量控制
建议凝血检测实验室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 性和可比性。
推动多学科合作

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

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

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凝血四项是指凝血功能检查的四个重要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血小板计数。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出人体凝血功能的状态,对于诊断与监测凝血系统疾病非常重要。

以下是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

1.诊断凝血疾病:凝血四项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是否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如凝血因子缺乏、遗传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缺损、出血性疾病等。

PT和APPT的延长可提示凝血因子的缺乏或功能异常,常见的有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等。

血小板计数降低则可能是由于血小板减少症或凝血因子异常引起的血栓性疾病。

这些检查对于及时发现凝血异常非常重要,有助于指导治疗和预防并发症。

2.指导用药与手术:凝血四项的检查可以指导血液疾病患者的用药和手术决策。

在药物治疗方面,可以根据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来调整抗凝剂(如华法林)的剂量,以防止出现出血或血栓等并发症。

在手术前的评估中,凝血四项可以帮助决定手术方案,特别是对于需要进行创伤性手术或有出血风险的患者,可以通过检查结果来评估手术出血的风险。

3.监测抗凝治疗:凝血四项对于监测和调整抗凝治疗非常重要。

特别是在使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时,通过检查PT、INR等指标的变化,可以评估患者是否达到了理想的抗凝状态,并调整药物剂量使其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

凝血四项的监测也可以帮助评估其他抗凝药物(如肝素、阿司匹林等)的疗效和安全性。

4.预测血栓或出血风险:通过凝血四项的检查结果,可以评估患者的血栓或出血风险。

例如,PT和INR的延长可以提示患者存在出血风险,如肝功能损伤、维生素K缺乏等。

APTT的延长可能提示患者可能存在遗传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缺损,增加出血风险。

而血小板计数的减少则可能增加患者的出血或血栓风险。

根据这些检查结果,可以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或治疗方案,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总的来说,凝血四项是评估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对于诊断和监测凝血系统疾病、指导用药与手术决策、监测抗凝治疗以及预测血栓或出血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凝血四项检验的临床意义

凝血四项检验的临床意义

凝血四项检验的临床意义临床检验适用范围1、出血性疾病,2、血栓性疾病,血液高凝状态;静脉栓塞,肺栓塞,心肌梗塞,脑栓塞不稳定心绞痛,肾病综合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3、口服抗凝药,口服避孕药,溶栓治疗;4、DIC,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急性传染病、急性感染、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肝炎,肝硬化等;5、外科手术前,损伤性穿刺前,硬膜外麻醉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正常值24.0—36.0S常用的检查内源凝血系统的筛检实验;临床意义APTT延长1、血浆FⅧ、FⅨ、FⅪ和FⅫ水平低下,血友病甲、血友病乙、血友病丙及部分血管性假血友病等2、严重的血浆FⅡ、FⅤ、FⅩ和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如肝脏疾病,维生素K缺乏;3、纤维蛋白溶解活力亢进,如DIC、继原发性纤溶症以及血循环中有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等4、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抗FⅧ、FⅨ的抗体、肝素抗凝治疗等;APTT缩短1、高凝状态,如DIC的高凝血期、促凝物质进入血流以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2、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静脉血栓形成、不稳定心绞痛、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等;临床使用肝素抗凝治疗检测,一般维持在正常APTT值的1.5~2.5倍,被认为安全有效.但低分子肝素ATPP不敏感;溶栓治疗时,ATPP、PT、TT应将值控制在正常值的2倍;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值10.5—15.0S常用的检查外源凝血系统的筛检实验;PT延长1、见于外源性凝血途径中凝血因子的缺乏,血浆凝血因子Ⅱ、Ⅴ、Ⅶ、Ⅹ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下,如先天性第Ⅱ、Ⅴ、Ⅶ、Ⅹ缺乏症、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维生素K缺乏症及肝脏疾病等;2、纤维蛋白溶解活力增强,如DIC、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及血循环中有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等;循环中有抗凝物质,3、口服抗凝剂,PT是监测华法林效果的首选检查;PT缩短1、凝血因子增多症,如先天性第Ⅴ因子增多症;2、高凝状态,如DIC高凝血期;3、血栓性疾病,如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肾病综合征等;4、口服避孕药;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正常值70—120%凝血酶原活动度%=330/PT-8.7例如,正常人血浆PT为12s,则凝血酶原活动度=330/12-8.7=330/3.3=100;血浆凝血酶原比率PT-RATIO患者血浆PT值除以正常血浆PT值=PT 比值PTR,正常值为1.00±0.15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INR正常值0.85--1.15,临床意义INR是根据PT试剂标定国际敏感指数,通过相关公式计算出国际标准化比值;但INR并不能完全解释所有PT值的比较问题;国际正常化比值INR=PTRISIISI为国际敏感度指数;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受检患者PT/正常对照PT正常值为1.00±0.05WHO规定不同情况下抗凝治疗时合适的INR范围1、术前2周或口服抗凝药INR1.5~32.252、原发、继发性静脉血栓的预防INR2.3~3.02,53、活动性静脉血栓、反复静脉血栓、肺栓塞预防INR2.0~4.03.04、动脉血栓预防INR3.55、INR缩短:表示高凝状态;凝血酶时间TT正常值14.0—18.0S临床意义TT延长1、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下,如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等;FIB减少时TT延长2、循环中有抗凝血酶活性增高,如FDP存在、高肝素血症、抗凝血酶Ⅲ活性增高等;3、肝硬化、肝肿瘤、DIC、异常抗凝物质增多;TT缩短:较罕见,异常纤维蛋白血症、巨球蛋白血症可缩短;TT缩短不代表高凝状态、不代表DIC早期;.纤维蛋白原FIB正常值2.0—4.0G/L临床意义1、生理性增高见于应激反应、妊娠晚期;注意先兆子痫和妊高症合并DIC时FIB不一定低于2.0/L;与ATPP、PT、TT结合分析;2、病理性增高:高凝状态:血栓前状态、血栓疾病、脑梗、心梗、糖尿病、动脉硬化,妊高征;非特异反应:毒血症、败血症、大叶性肺炎;急性传染病、急性感染其他:外科手术后、创伤、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等心血管疾病FIB增高易发急性血栓;FIB在溶栓时下降表示溶栓有效,一般控制大于1.5/L左右;3、血浆FIB减少:见于DIC中晚期消耗性低凝血期及纤溶期、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重症肝炎、肝硬化等;可能性出血性疾病APTT PT TT FIB 设想诊断延长正常正常正常血友病甲、乙、丙、狼疮样物质增多Ⅻ缺乏正常延长正常正常先天或获得性FⅦ缺乏延长延长正常正常 FⅡ、FⅤ、FⅩ缺乏、肝病、K缺乏应用抗凝药延长正常延长正常肝素样物质增多延长延长正常降低低或无纤维蛋白血症延长延长延长降低 DIC、纤溶亢进;。

凝血四项原理及临床意义

凝血四项原理及临床意义

凝血四项异常与相关疾病
凝血四项异常的定义与常见原因
解释凝血四项异常的常规定义和一些常见原因, 如遗传疾病、药物影响和其他相关因素。
凝血四项异常与血栓病、出血病的关系
探讨凝血四项异常与血栓病(如心肌梗死、中风) 和出血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功能障碍)的关联。
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与预防措施
凝血四项的临床判断和临床意义
详细阐述凝血四项在临床判断和治疗方面的作 用,以及如何根据检测结果制定个性化治疗方 案。
凝血四项的预防措施
提供一些预防措施,包括饮食建议、药物治疗 和生活方式调整,以维持身体正常的凝血功能。
结语
凝血四项在临床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医生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患者的凝血 功能和疾病风险的窗口。对于凝血异常的检测和预防非常重要。
凝血四项原理及临床意义
血液凝固是身体内重要的生理过程,凝血四项是经典的凝血功能指标,能够 反映血液凝固机制的状态。
凝血四项原理的介绍
血液凝固的基本机制
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原理,从凝血因子到血小板作用,深入探讨凝血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凝血四项包含的指标及其作用
分析凝血四项中包括的指标,如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纤 维蛋白原,解释其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
凝血四项在临床中的应用
பைடு நூலகம்
1
凝血四项的常规检测
介绍临床中常规检测凝血四项的方法
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与诊断 价值
2
和流程,以及其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 的重要性。
阐述凝血四项结果异常与各类疾病的
关系,讨论其在诊断、治疗和预测疾
3
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与预防
病进展方面的价值。
措施
讨论凝血四项在预防血栓病和出血病 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控制相 关因素来维护凝血功能的平衡。

凝血四项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凝血四项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凝血四项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凝血四项检测是指检测凝血指标的四个项目,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纤维蛋白原(FIB)。

这些项目的检测可以提供诊断和评估凝血功能的信息,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首先,凝血酶原时间(PT)是用来评估凝血外路的有效性和监测抗凝血药物的疗效的指标。

PT检测主要用来评估凝血因子Ⅶ、Ⅹ、Ⅴ和Ⅱ的功能,对于评估新生儿出血症和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等疾病有重要意义。

临床上常用的PT时间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出血倾向,如果PT时间延长,则可能存在凝血因子的缺乏或功能障碍。

其次,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衡量凝血内路的血液凝固时间的指标。

APTT的检测主要用于评估凝血因子Ⅻ、Ⅺ、Ⅸ、Ⅷ、Ⅹ和Ⅴ的功能,可以帮助诊断肾病综合征、血友病、DIC等凝血功能异常的疾病。

临床上常用的APTT时间延长可能意味着凝血因子的缺乏或功能异常,或者体内存在抗凝血物质。

第三,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是PT时间的标准化指标,用于监测抗凝治疗的疗效。

INR常用于评估患者使用华法林等抗凝剂治疗后的凝血状态。

INR的检测结果可用于调整抗凝治疗剂量、判断是否达到治疗目标,以及预测患者是否存在出血或血栓的风险。

最后,纤维蛋白原(FIB)是评估凝血系统的最终产物,也是衡量血浆中凝血蛋白质水平的指标。

FIB的检测主要用于评估纤维蛋白溶酶系统、纤维蛋白聚合能力和凝血功能的状况。

临床上常用的FIB水平可以反映出凝血功能的异常,如FIB水平降低可能与凝血因子缺乏、DIC等疾病有关。

综上所述,凝血四项检测是临床上常用的评估凝血功能的方法。

通过检测PT、APTT、INR和FIB等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凝血状态,评估出血和血栓风险,诊断出血性疾病、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和DIC等疾病,并用于监测抗凝治疗的疗效。

因此,凝血四项检测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监测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凝血四项原理及临床意义ppt

凝血四项原理及临床意义ppt
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见于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病理情况。此时,凝血四项指标可能也会出现异常。通 过联合检测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有助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凝血四项与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是评估止血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血小板在止血 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粘附、聚集和释放反应等机制发 挥作用。凝血四项中的部分指标可以间接反映血小板的功能 状态。
凝血四项检测的局限性
特异性不足
凝血四项检测只能反映凝血系统 的部分功能,不能全面反映凝血 系统的整体情况,因此对于某些
特殊疾病可能存在局限性。
影响因素多
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受到多种因素 的影响,如年龄、性别、遗传因 素等,因此对于个体差异较大的
患者可能存在局限性。
需要综合判断
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应结合临床情 况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 合判断,以得出准确的诊断和治
凝血四项中的PT和APTT可以用于计算INR。 INR的升高表示血液凝固需要更长的时间,这 可能表明存在凝血因子缺乏或抑制物存在。 INR的监测对于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尤为重要 ,可以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安全 有效地接受治疗。
05
凝血四项的注意事项
凝血四项检测前的准备
01
02
03
04
饮食
血小板计数减少时,凝血四项指标可能出现异常。例如,血 小板减少症患者的APTT可能延长,这可能与血小板功能异常 有关。此时,联合检测凝血四项和血小板计数,可以更全面 地了解患者的止血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凝血四项与INR(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是凝血活酶所测得的参比血浆与 正常血浆的PT比值和所用试剂标出的 ISI比值计算出的比值。INR可以反映 机体的凝血功能状态,常用于监测抗 凝治疗的效果。

凝血功能四项报告解读

凝血功能四项报告解读

凝血功能四项报告解读凝血功能四项检测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它主要用于评估人体凝血功能的指标,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凝血情况并指导临床治疗。

本文将对凝血功能四项检测的指标进行解读,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检测指标的意义。

一、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是凝血功能四项检测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患者体内血小板的数量。

血小板是维持血液凝固功能的重要细胞成分,它们参与血液凝固过程中的凝块形成,起着止血的作用。

正常范围为100-300 × 10^9/L。

血小板计数偏低可能导致出血倾向,而偏高则可能出现血栓形成的风险。

在临床中,我们遇到过一位患有自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他的血小板计数持续低于正常范围,出现了皮肤淤斑、鼻出血等症状。

通过凝血功能四项检测的血小板计数结果,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到他的血小板数量,指导后续的治疗和用药方案。

二、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PT和APTT是凝血功能四项检测中的另外两个重要指标,它们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

PT主要用于评估凝血系统外源、共同通路的凝血功能,正常范围为11-14秒。

而APTT则主要用于评估凝血系统内源、共同通路的凝血功能,正常范围为25-35秒。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我们曾遇到一位患有遗传性凝血因子缺陷的病人,他的PT和APTT延长,提示他的凝血功能异常。

通过凝血功能四项检测,我们可以及时发现他的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不必要的出血和并发症发生。

三、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纤维蛋白原是凝血功能四项检测中的第四个指标,它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

正常范围为2-4g/L。

纤维蛋白原是凝血系统中的重要蛋白质,它参与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是维持正常凝血功能的关键物质。

在临床中,有一位患有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的患者,他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一直低于正常范围,出现了易淤血、出血不止等症状。

通过凝血功能四项检测的血浆纤维蛋白原结果,我们可以了解到他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异常,从而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和用药选择。

凝血四项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凝血四项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凝血四项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凝血四项检测是指常规的血液凝血功能检查方法,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和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这些指标的检测结果对于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以及预测出血和血栓相关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凝血酶原时间(PT)是一种常用的全血液凝血功能检查方法,主要用于检测体内外凝血通路的功能。

PT是测量从血浆中提取的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所需的时间,其结果可用于评估外源性凝血通路的功能状态。

PT 延长可能意味着凝血因子Ⅱ、Ⅴ、Ⅶ和Ⅹ的活性下降,可用于检测和监测这些凝血因子活性的变化,并诊断肝功能异常、凝血因子缺乏或抗凝药物治疗的反应。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也是一项全血液凝血功能检测方法,用于评估内源性凝血通路的功能状况。

APTT主要用于检测凝血因子Ⅷ、Ⅸ、Ⅺ和Ⅻ的功能状态。

APTT延长可能意味着这些凝血因子的活性降低或存在抗凝因子的影响,可用于诊断凝血因子缺乏、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症(DIC)以及肝功能异常。

血小板计数(PLT)是衡量血液中血小板数量的指标,也是凝血功能检测的重要参数之一、血小板是主要参与血栓形成和止血的细胞成分,其数量的增加或减少都可能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

因此,PLT的测定有助于评估血小板功能的异常,对于评估出血疾病和血栓相关疾病的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是一种标准化的凝血酶原时间指标,可以消除不同实验室之间测试结果的差异。

INR主要用于评估抗凝治疗中华法林(warfarin)的疗效。

INR的正常范围为0.9-1.1,如果INR超过正常范围,则代表华法林治疗的抗凝作用过强;反之,如果INR低于正常范围,则代表华法林治疗的抗凝作用不足,存在血栓形成的风险。

1.评估凝血功能异常:通过测量PT和APTT的延长情况,可以评估凝血因子活性的变化,为凝血功能障碍的诊断和分类提供参考。

教你看懂《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

教你看懂《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

教你看懂《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是一篇讨论凝血四项指标及其临床应用的文章。

凝血四项是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以及凝血酶时间(TT)。

这些指标常用来评估体内凝血系统的功能,以辅助临床诊断和治疗。

文章首先介绍了凝血四项的基本原理和检测方法。

凝血酶原时间是测量凝血系统外源途径的凝血时间,常用来评估凝血因子Ⅶ的活性。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是测量凝血系统内源途径的凝血时间,用于评估凝血因子Ⅷ、Ⅸ、Ⅺ和Ⅻ的活性。

血小板计数可反映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是评估抗凝状态和血液凝块形成风险的重要指标。

凝血酶时间用于评估凝血因子Ⅰ、Ⅱ、Ⅴ、Ⅹ和纤维蛋白原的活性。

接下来,文章讨论了凝血四项在临床中的意义。

首先,凝血四项在诊断凝血功能障碍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一些疾病或状况下,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可显著延长,提示凝血功能缺陷。

例如,在肝脏疾病患者中,肝功能受损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会导致PT和APTT延长。

其次,凝血四项可以用于评估抗凝药物的疗效。

比如,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会影响凝血系统的活性,导致PT和TT延长。

因此,监测凝血四项可以帮助判断抗凝药物是否达到治疗水平。

此外,凝血四项还可以用于评估血液凝块的形成风险。

血小板计数较低常常与出血倾向相关,而高血小板计数则可能与血液凝块的形成风险增加相关。

最后,文章讨论了凝血四项的临床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首先是标准化和质量控制的问题。

由于不同实验室可能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和试剂,结果的标准化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是不同疾病和状况对凝血系统的影响可能不尽相同。

临床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评估凝血四项结果,并结合其他临床指标来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此外,凝血四项仅是辅助诊断的手段,并不是唯一的诊断依据。

最后,文章提到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包括利用新技术和新指标进一步提高凝血四项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总结起来,《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是一篇介绍凝血四项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的文章。

凝血四项的检测原理和意义

凝血四项的检测原理和意义

凝血四项的检测原理和意义凝血四项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项目,主要用于检测凝血功能异常的情况,包括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水平。

它是通过评估凝血系统的不同阶段来确定凝血功能的状态。

这是一个重要的检测项目,在急诊室和手术室等临床场景中经常使用,有助于诊断和监测凝血异常的疾病,指导医生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凝血四项的检测原理主要基于凝血的生理过程。

以下将对每个项目的原理和意义进行详细阐述:1. 凝血时间(PT):PT是一项测量完整凝血过程所需的时间。

其检测原理基于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在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的过程中起作用。

正常情况下,PT的正常范围为10-14秒。

若PT延长,表明凝血系统中某些凝血因子的含量或功能异常,可能存在凝血因子缺乏或异常、肝功能异常等疾病。

2. 凝血酶原时间(APTT):APTT是评估凝血活性的指标,用于测量凝血系统中溶血/内因子激活的凝血反应。

其原理基于血浆中存在的凝血因子的活化和凝血酶形成血块的过程。

正常情况下,APTT的正常范围为25-35秒。

若APTT延长,可能是凝血因子的缺乏或异常、抗凝系统的功能障碍、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疾病所致。

3.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T):PTT是一种评估体外有关因子活化的凝血级联反应的测量指标。

通过测量血浆加入激活系统之后,形成血块所需的时间。

在正常情况下,PTT的正常范围为30-40秒。

当PTT延长时,可能存在凝血因子缺乏或异常、DIC、Heparin治疗等相关疾病。

4. 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是血浆中重要的凝血因子,主要参与形成纤维蛋白体,促进血凝块形成和稳定。

测量纤维蛋白原水平可以了解凝血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

正常情况下,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为2-4 g/L。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异常可以反映凝血系统的活性和功能异常,特别是在DIC、纤维蛋白原异常增加或减少的疾病中。

凝血四项的意义非常重要。

它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凝血系统的功能状态,提供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参考依据。

凝血四项的临床应用分析和体会

凝血四项的临床应用分析和体会

凝血四项的临床应用分析和体会在临床医学领域中,凝血四项是一项重要的检查指标,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

它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测定(FIB)。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测量,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凝血状态,从而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凝血四项的临床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凝血四项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评估。

通过测量PT和APTT,可以判断患者血液的凝血活性和凝血因子的功能情况。

如果这些指标异常,可能意味着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比如凝血因子缺乏或活性异常。

这对于早期诊断一些凝血疾病,如出血性疾病和血栓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凝血四项在手术前的评估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进行大型手术前,医生通常会要求患者进行凝血四项检查,以了解其凝血功能的状况。

如果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医生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给予凝血因子替代治疗或调整手术方案。

这有助于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风险,并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此外,凝血四项还可以用于监测抗凝治疗的效果。

对于一些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如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和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定期检查凝血四项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抗凝治疗的效果。

如果患者的凝血功能正常,可能说明其抗凝治疗达到了预期效果。

反之,如果患者的凝血指标异常,可能需要调整抗凝药物的剂量或更换其他治疗方案。

最后,凝血四项还可以用于判断出血病因的可能性。

凝血因子功能异常或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可能是导致出血的原因之一。

通过对凝血四项的测量,医生可以初步判断出血病因的可能性,然后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通过实践经验,我深刻体会到凝血四项在临床中的重要性。

它们是临床医生评估患者凝血功能的重要依据,为医生提供了直观的信息,以指导临床工作。

然而,凝血四项也有其局限性。

它们只是反映了凝血系统某些方面的功能情况,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凝血障碍可能不敏感。

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

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

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凝血四项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项目,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及判断出血或血栓的风险。

通过检测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可以提供有关患者凝血系统功能的综合信息。

以下是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1.评估凝血功能:凝血四项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通过检测血小板计数和凝血时间,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的可能性,如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因子缺乏。

这对于预防或治疗出血或血栓的相关疾病非常重要。

2.指导抗凝治疗:凝血四项可以用于指导抗凝治疗,特别是对于使用华法林等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

PT和INR(国际标准化比值)通常用于监测和调整华法林的剂量,以确保患者的凝血功能处于理想的治疗范围内,既能降低血栓的风险,又能避免出血的发生。

3.评估出血风险:凝血四项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

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减少、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延长都可能导致患者易于出血。

通过检测凝血四项的结果,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出血风险,以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并减少出血的发生。

4.评估血栓风险:凝血四项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血栓风险。

凝血因子过多或过活、血小板功能异常等都可能导致血液过于凝聚,从而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通过检测凝血四项的结果,可以评估患者的血栓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如使用抗凝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

综上所述,凝血四项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指导抗凝治疗,评估出血和血栓风险。

对于预防和治疗与凝血相关的疾病,如出血、血栓和凝血因子缺乏等,凝血四项的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凝血四项只是一个初步的评估指标,对于深入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还需要结合其他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凝血四项检验的临床意义资料讲解

凝血四项检验的临床意义资料讲解

凝血四项检验的临床意义资料讲解凝血四项检验是一项常见且重要的检查,用于评估机体的凝血功能和判断出血和血栓疾病的可能性。

它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以下是对这些指标的临床意义的详细讲解。

1.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是评价外源凝血机制的指标,主要检测凝血通道的功能。

PT的延长可以提示凝血因子的不足或功能异常,或者与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治疗有关。

常见的疾病如维生素K缺乏、肝病、凝血因子缺乏和疾病等,都可以导致PT延长。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用于评估内源凝血通道的功能,主要检测凝血因子VIII、IX、XI和XII的活性。

APTT延长可能表明这些凝血因子的不足或功能异常,或者与抗凝药物(如肝素)治疗有关。

APTT延长常见于血友病、肝病、肝素治疗以及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疾病。

3.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是止血过程中的关键因子,负责形成血栓,以止血控制出血。

血小板计数可以用来评估出血和血小板功能异常。

低血小板计数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减少,导致易出血的风险增加。

高血小板计数可能增加血栓的风险。

常见的疾病如ITP(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液恶性肿瘤和骨髓异常等,都可以导致血小板计数异常。

4.国际标准化比值(INR):INR是一个用于评估凝血系统外源通道功能的指标,通过比较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与正常对照的凝血酶原时间来计算。

INR主要用于监测和调节口服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的治疗剂量。

INR值高于正常范围表明凝血功能下降,增加了出血风险。

INR值低于正常范围则可能导致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

常见的疾病如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等都可能需要监测INR。

综上所述,凝血四项检验是评估凝血功能和判断出血和血栓疾病的重要工具。

通过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可以明确机体凝血功能的异常情况,并根据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血凝检测及临床意义

血凝检测及临床意义

血凝检测及临床意义1、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附(血凝检测及临床意义)2、纤维蛋白原(Fb)定量测定:3、凝血酶时间(TT)测定:4、白陶土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测定。

以上四项简称“血凝四项”从即日起原手工测定BT、CT随即淘汰,各临床医生请注意,血凝四项除纤维蛋白原测定外,其他几项不作单独测定。

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的临床意义:PT测定是检测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其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DIC、原发性纤溶症、VitK缺乏症、肝病、口服抗凝药物、肝素和FDP等。

缩短见于先性凝血因子V增多症、DIC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口服避孕药物。

纤维蛋白原(Fb)测定的临床意义:Fb增高见于糖尿病及其酸中毒、动脉粥样硬化急性传染病、急性肾炎、尿毒症、骨髓瘤、休克、轻度肝炎及手术后。

Fb减低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病、肝硬化。

凝血酶测定的临床意义TT:TT延长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物质存在,SLE、肝病肾病、低(无)纤维蛋白血症、FDF增多,异常球蛋白血症或免疫球蛋白增多等疾病。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的临床意义:APTT是内源性凝血系统较敏感和常用的筛选项目,其延长见于凝血因子Ⅱ、Ⅴ、Ⅷ、Ⅸ、Ⅺ、Ⅻ减低,Fb缺乏症、纤溶活性弱强、抗凝药物存在。

APTT是监控肝素治疗的重要指标,其缩短见于高凝状、血栓病。

如心肌梗塞、不稳定心胶痛、脑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检形成,妊高症和肾病综合症。

抽血时应注意: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为1:9。

一般0.2ml抗凝剂加1.8ml血充分混匀,即满足检测,抽血时尽可能要求一针见血,避免反复穿刺。

凝血功能四项报告解读

凝血功能四项报告解读

凝血功能四项报告解读凝血功能四项是临床常规检查项目之一,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

凝血功能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以及纤维蛋白原(FIB)四个指标。

这些指标对于患者的凝血功能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具有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凝血功能四项报告进行解读,分析常见的异常情况及其临床意义,并就相关知识进行深入探讨。

一、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是反映患者凝血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主要用于评估外源凝血通路的凝血功能状态。

PT的正常范围通常在11-13.5秒之间,具体数值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室标准进行调整。

当PT延长时,提示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可能的原因包括维生素K缺乏、肝病、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使用过量等。

而PT缩短则可能提示患者存在一些遗传性凝血因子异常或者华法林过量。

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是评估内源凝血通路功能的指标,主要用于检测凝血活酶(内源凝血酶)至纤维蛋白原之间凝血因子的活性。

正常情况下,APTT的范围通常在25-35秒之间。

APTT延长可能与血友病、抗凝药物(如肝素、达芬定)使用以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有关。

而缩短的APTT可能提示患者遗传性凝血因子的异常或者抗凝药物的过量使用。

三、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国际标准化比值是根据PT测试结果进行转换得出的一项指标,用于评估患者在华法林治疗下的凝血状态。

INR的正常范围通常在0.8-1.2之间,不同的治疗目标会有所不同。

在华法林治疗中,INR的监测对于控制患者的凝血状态至关重要。

INR增高可能与华法林过量使用有关,增加患者出血的风险;而INR过低则增加患者发生血栓的风险。

四、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一种重要蛋白质,纤维蛋白原正常范围在200-400mg/dL之间。

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可能与急性感染、炎症、组织损伤或者肝脏疾病有关;而降低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则可能反映患者存在纤溶功能亢进、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情况。

凝血四项临床意义

凝血四项临床意义

凝血四项临床意义凝血四项是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和血纤维蛋白原含量(FIB)这四项指标的检测结果。

这四项指标反映了凝血系统的功能状态,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

首先,凝血四项可以帮助判断出血和凝血功能的状态。

PT和APTT是评价外源和内源凝血通路功能的指标,当PT和APTT延长时,说明凝血功能下降,易出现出血。

如果PT和APTT缩短,则可能存在高凝状态,易导致血栓形成。

血小板计数和FIB则能反映凝血系统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的功能。

血小板计数正常范围内时,说明血小板数量充足,出血倾向较小;如果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则可能导致出血倾向增加。

FIB是血浆中重要的凝血因子,是血栓形成不可或缺的物质,FIB浓度异常可以提示凝血系统功能异常。

其次,凝血四项可以帮助评估凝血异常的病因。

PT和APTT延长可提示凝血因子缺陷或功能异常,如凝血因子活性缺乏、抗凝药物使用、肝病等。

因此,对于怀疑凝血因子缺陷或功能异常的患者,凝血四项可以作为筛查工具。

血小板计数减少可能是由于血小板生成障碍、过度破坏或消耗,也可能是由于骨髓抑制、免疫相关性疾病等原因造成的。

FIB测定可以用于判断是否存在纤维蛋白溶解异常。

此外,凝血四项还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预后。

针对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通过监测凝血四项的变化,可以评估治疗效果。

例如,在抗凝治疗中,PT和APTT的变化可以用来调整药物剂量,以达到预期的抗凝效果。

血小板计数和FIB的变化可以帮助评价抗血小板治疗或纤维蛋白溶解抑制治疗的效果。

此外,凝血四项的异常结果还可以作为判定预后的指标。

例如,凝血异常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呈正相关,PT、APTT延长与预后不良相关。

最后,凝血四项也能帮助评估手术患者的手术风险和术后出血风险。

手术前的凝血四项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有助于评估手术风险和制定个体化的围手术期管理方案。

凝血四项的解读

凝血四项的解读

凝血四项的解读
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是对共同凝血途径的功能检测,其临床意义如下:
1. PT:主要反映共同凝血途径的功能;其正常值范围为11-15秒。

当PT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时为延长,常见于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减少,如血友病;或存在凝血因子抑制物时;或应用抗凝药物、肝素治疗时等。

PT缩短一般无临床意义,除非有诱发因子存在。

2. APTT:主要反映共同凝血途径的功能;其正常值范围为25-37秒。

APTT延长主要见于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血友病、凝血因子X缺乏等;APTT缩短常见于血栓性疾病、DIC、溶栓治疗等情况。

3. TT:主要反映共同凝血途径的功能;其正常值范围为16-18秒。

在血液循环中存在纤维蛋白原在纤溶酶作用下可降解为可溶性纤维蛋白,后者在纤溶酶抑制物作用下可降解为不溶性纤维蛋白,包括d-二聚体、FDP,故TT延长主要见于纤溶系统疾病,如DIC、原发性纤溶症等。

4. FIB:主要反映共同凝血途径的功能;其正常值范围为2-4g/L。

FIB增高见于共同凝血途径的功能增强,如血栓性疾病、高凝状态等;FIB降低见于共同凝血途径的功能减
弱,如肝脏疾病、维生素K缺乏等。

凝血四项上海市临检中心质控品说明书

凝血四项上海市临检中心质控品说明书

凝血四项上海市临检中心质控品说明书凝血四项是临床常规检查项目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中。

上海市临检中心质控品说明书是对凝血四项质控品的详细说明,本文将围绕这个标题展开,介绍凝血四项的相关知识以及质控品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凝血四项的概述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

它们是评估患者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出血和凝血异常的原因,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调整。

二、凝血四项的意义和临床应用1. PT是衡量凝血因子Ⅶ、Ⅹ、Ⅴ、Ⅱ和纤维蛋白原的指标,常用于评估外源性凝血通路的功能状态,如肝功能异常、维生素K缺乏等。

2. APTT是衡量凝血因子Ⅻ、Ⅺ、Ⅸ、Ⅷ、Ⅹ、Ⅴ、Ⅱ和纤维蛋白原的指标,常用于评估内源性凝血通路的功能状态,如血友病、DIC 等。

3. TT是衡量凝血因子Ⅶ、Ⅹ、Ⅴ、Ⅱ和纤维蛋白原的指标,常用于评估凝血酶的形成过程,如血友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等。

4. FIB是衡量纤维蛋白原的指标,常用于评估纤维蛋白原合成和降解的平衡状态,如血栓病变、DIC等。

三、质控品的作用和使用方法质控品是用于检验仪器的准确性和精确度的标准物质,通过与质控品进行比对,可以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上海市临检中心质控品说明书提供了质控品的具体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下面将进行介绍。

1. 质控品的使用方法:(1)按照质控品说明书中的要求,将质控品进行适当的稀释。

(2)使用稀释后的质控品进行实验操作,注意按照实验室的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3)记录实验结果,并按照质控品说明书中的要求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 质控品的注意事项:(1)质控品的保存:质控品应保存在干燥、阴凉、避光的地方,避免受到高温、高湿等不利因素影响。

(2)质控品的稀释:质控品的稀释应按照质控品说明书中的要求进行,避免稀释过度或不足。

(3)质控品的使用频率:质控品的使用频率应根据实验室的需要进行,一般建议每天至少进行一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凝血检测的意义及质量控制
一、凝血酶原(PT)
1. PT 延长:先天性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性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肝脏疾病;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以及抗因子ⅡⅤⅦⅩ的抗体。

2.缩短:先天性因子Ⅴ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3.口服抗凝剂的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常用指标,在ISI 介于2.2-2.6时,凝血酶原时间比值在1.5-2.0 INR在3.0-
4.5用药为合理和安全.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非髋部外科手术前1.5-2.5;髋部外科手术前2.0-3.0;深静脉血栓形成2.0-3.0;治疗肺梗塞2.0-4.0;预防动脉血栓形成3.0-4.0;人工瓣膜手术3.0-4.0。

凝血酶原时间;报告方式;即报告被检标本的凝血酶原时间(秒)也同时报告正常对照的结果(秒)并用凝血酶原比值报告之待检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即
待测凝血酶时间/正常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为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
1、正常参考值:0.8-1.5。

2、临床应用: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
次方(ISI:国际敏感度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

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试剂检测,PT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INR值相同,这样,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比性。

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如下:临床适应症INR允许范围预防静脉血栓形成非髋部外科手术前 1.5—2.5 髋部外
科手术前2.0—3.0 深静脉血栓形成 2.0—3.0 治疗肺梗塞 2.0—4.0 预防
动脉血栓形成3.0—4.0 人工瓣膜手术3.0—4.0
国际标准化(凝血酶原时间)比值(INR)INR=XC X为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C 为所的组织凝血活酶ISI值。

范围:比值为0.82-1.15 意义同凝血酶原时间.
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 APTT)
1、正常参考值:24-36秒。

2、临床应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
APTT异常表现的意义:
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临床意义:
1、延长:
(1) 因子ⅧⅨ和Ⅺ血浆水平减低,如血友病甲乙.因子Ⅷ减少还见于部分血管
性假血友病患者.
(2) 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Ⅱ) 因子ⅤⅩ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如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 .应用肝素以及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3) 纤容活力增强如继发性.原发性纤溶以及血循环中有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
(4) 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抗因子Ⅷ或Ⅸ抗体,SLE等.
2 缩短
(1)高凝状态,如DIC的高凝血期,促凝物质进入血流以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

(2)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不稳定性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等。

四、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
1、正常参考值:2—4g/L。

2、临床应用:纤维蛋白原即凝血因子Ⅰ,是凝血过程中的主要蛋白质,FIB 增高除了生理情况下的应激反应和妊娠晚期外,主要出现在急性感染、烧伤、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妊高症及急性肾炎、尿毒症等,FIB减少主要见于DIC、原发性先溶亢进、重症肝炎、矸硬化和溶栓治疗时。

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三者同时检测已被临床用于筛查病人凝血机制是否正常,特别是心胸外科、骨科、妇产科等手术前检查病人的凝血功能尤为重要。

临床意义:
1.纤维蛋白原减少:(<1.5g/l) 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原发性纤溶症.
重症肝炎和肝硬化.也见于蛇毒治疗(如抗栓酶.去纤酶)和溶栓治疗(UK.T-PA)
故是它们的监测指标.
2. 纤维蛋白原增加:纤维蛋白原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其增加往往是机体的一种非特异反应,常见于下列疾病:
(1) 感染: 毒血症、肺炎、轻型肝炎、胆囊炎、肺结核及长期的局部炎症。

(2) 无菌炎症:肾病综合症、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恶性肿瘤等
(3) 其它:如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月经期及妊娠期也可见轻度增高
3.纤维蛋白原异常:纤维蛋白原异常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患者纤维蛋白原含量可能在正常范围。

但纤维蛋白原有质的异常,临床可无症或仅有轻度的出血倾向。

五、凝血酶时间测定(TT)
凝血酶时间延长:
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如SLE、肝病、肾病等,低(无)纤维蛋白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增多、如D IC、原发性纤溶等。

凝血酶时间缩短:见于血标本有微小凝块或钙离子存在时。

六、标本的采集、制备、保存等注意事项(分析前质量控制)
1、采血
1.1防止组织损伤,避免外源因子进入。

1.2尽快送检。

1.3避免从输液管取血,以防稀释,用药。

1.4抽血时的压力、时间长短会影响局部血液的浓缩,可影响血小板释放和某些凝血因子的活性。

2、收集管要求:塑料管或聚乙烯试管。

3、抗凝剂选择
3.1推荐用3.8%的枸橼酸钠,能有效阻止Ⅴ和Ⅷ降解。

3.2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为1:9。

4、血浆的保存:取血后应立即做或血浆放冰箱(2-8℃),塑料试管影响最小
的风是有灵性的,依着风的眼眸,我看到了那一株株桃花读信的倩影,在桃林深处,紫色的青藤爬满那个小屋。

我的小城,桃花已然开成海,像是一场粉色的春梦。

是否,可以赴一场最美的相逢,如是,便不负曾经许下的约定。

守住心底最美风景,是一种风度,一种期望。

让心,随花儿轻舞,让梦,随蝶儿翩跹。

等一缕柔风载满诗意,落满我的小院,好想,牵着你的手走在花开的路上,临摹又一个春的相遇,陌上绿色蔓延,让深情的诗句落在眉弯,打开灵魂的心门,写尽情意绵绵。

春雨如丝,暖了一季寒凉露出温暖,碧水映蓝天,云朵儿似乎摸到嫩草尖尖。

花香十里,暗香盈袖。

我们微笑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生命里,总会有一些人,渐行渐远,偶尔想起,却只是停留在文字里,那一抹淡淡的回忆。

唯有春天,总那么诗意明亮,始终晕染着眉心,让涩涩的往事随风,让一些温暖的记忆温润着心房。

珍惜眼前的幸福,紧握手中的暖意,面向青山绿水,一路微笑,一路行走……
情暖山水间,盈一份诗意于心田,以云的飘逸轻盈过往,以花的姿态拥馨香满怀,以文字的杯盏邀约一曲细水长流。

煮一壶春色,与时光对语。

窗前,柳枝儿发芽,玉兰含苞,时光一直绕指馨香。

心念如这徐徐春风,荡漾成一片流云。

春落人间,一种别样的景致美了心境,所有的疲惫与忧愁也随风而去,微笑着面对生活,用内心的那份热情,那份纯真来经营生活,来创造幸福,何尝不是一种快乐?我的流年,风过,红尘入画;雨落,缠绵入心。

行走在春天里,眼里满是明丽与清澈,一树一树的花开,细碎而芬芳;一片一片的绿地,静美而清新。

嗅着阳光的味道,把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中,真好!只要心足够明媚,纵然有小小的阴霾也无妨。

我们一路走来,沿途总会有美丽的风景。

于喧嚣红尘中,守着心灵的一方山水。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春水初生,耐人寻味。

春雨如丝,丝如媚,绵绵的不着一点儿声息。

踏春而去,不知是哪一处的红尘山水在心间已布满了雅致,心如花开,一朵娴雅的光阴,柔软着眼角的笑意,置身于安暖的春天,一抹浅喜,一怀深爱。

一颗心,便在另一颗心的相随里静好。

春光无限温柔地洒满山川,我愿,生命里所有的远方,都开满春天的芬芳,待一轮明月悄悄爬上西窗,归来的都是安详。

三月,阳光明媚,草色青青,小鸟儿也灵动了起来,叽叽喳喳唱着春天的歌。

这样的日子,适合出去走走,吹吹风,赏赏春天的美景,放松一下身心,这也是一种快乐。

其实,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也许在旅程中我们会拥有某些东西,也会失去一些东西。

但无论怎样,我们一样在阳光下灿烂,风雨中奔跑,做自己的梦,走自己的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