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铜佛像的鉴定、辨伪和收藏

合集下载

铜佛像存世量极少包浆不足以辨真伪收藏谨防陷阱

铜佛像存世量极少包浆不足以辨真伪收藏谨防陷阱

铜佛像存世量极少包浆不足以辨真伪收藏谨防陷阱明代地藏王菩萨像随着古董市场不断延伸与扩展,明清铜佛像收藏日渐升温。

几十年前一件上好的镏金铜佛不过五六万,品相一般者几千元就能买下;如今,瀚海和嘉德春秋两季拍卖会上,官款佛像动不动就能拍出百万元以上。

2004年香港佳士得拍卖的明朝"大威德明王"鎏金铜佛竟然创出1900多万港币的天价,令人跌破眼镜的同时也掀起新一轮铜佛像收藏热,很多阅历不深的藏家盲目跟进,"逢佛辄拜、见佛即收"。

表面上铜佛像收藏风生水起,实际上却深不可测,很多初涉该行的藏家在里面栽了跟头,叫苦不迭。

铜佛像存世量极少铜佛造像的起因有些特殊,它始于唐初兴佛时期,当时无论寺院还是佛窟,都在主佛塑像的背光或者穹顶上另造一些小佛像,组成"佛海",来暗喻佛陀众多的西方极乐世界,这一现象至今仍能在敦煌莫高窟的唐代洞窟一窥全貌。

于是,从佛海中迎下其中一尊长伴长随,便成为僧人和信徒追求的无上功德。

小型铜佛造像诞生后,最初只是供四处游方的僧人随身携带,昭示出家人心中有佛,后来才普及到信男善女迎请到家中供养。

中国历史上历经多次灾难性"灭佛"事件,铜佛造像大量被毁,导致目前高古、中古佛像极为罕见,传世最多的是明清佛像。

这类铜佛不仅以如来佛祖造像,观音、菩萨、罗汉、护法等皆可成型,具有宗教和艺术双重价值。

因为存世数量极少,铜佛价钱才一路飙升,也正因为罕见,更不能轻易相信坊间传言。

有两个陷阱一定要绕开:第一口是"中古井",遇到刻有唐、五代、两宋年号的中古造像,千万不要冲动购买,因为这类珍品举世不过那么十几件,都在博物馆。

即使真的捡到大漏,充其量也是清朝或者民国的仿品。

始终记住一句话--收藏圈多是人精,捡漏之前先问问这有多难。

第二口是"故事井",如果有人跑来说某某的什么乡下亲戚带了几尊镏金造像求售,等见到这位乡民时对方又大讲如何发现这批造像的曲折故事,请马上离开。

明清金铜佛像真伪之鉴定

明清金铜佛像真伪之鉴定

明清金铜佛像真伪之鉴定展开全文“佛像”指佛教造像。

金铜佛像是用铜铸造,表面鎏金或不鎏金的佛像。

汉传和藏传是其两大支柱。

现如今在市场上常能见到的是明清时期的作品,以藏传佛像居多。

汉传主要接受的是印度显教流行期的犍陀罗、马土腊等几种造像风格和手法,造型相对简单,形象敦厚温和,大多是一头二臂,以寂静像居多;藏传主要接受的是印度密教期的东印度、尼泊尔、斯瓦特、克什米尔等几个艺术流派的影响,造型以愤怒像居多,多为多面多臂或异类身,有坐、立、舞等各种姿态。

先看几尊明清金铜佛像:明代汉传青铜观音坐像X明代汉传青铜观音坐像明代青铜阿弥陀佛坐像清代黄铜嵌红铜释迦牟尼佛坐像明(左)清(右)铜鎏金阿弥陀佛坐像下面讲讲明清金铜佛像鉴定的几个要点:一、铜材明代汉传佛像一般用青铜,藏传佛像一般用红铜;清代汉传、藏传佛像才有用黄铜铸造的,但乾隆时期汉传佛像也有用红铜铸造的。

因此,汉传明代佛像只要露出哪怕是米粒大小的黄铜色,就必是新仿佛像无疑。

二、铜质古人基于信仰,把铸造佛像看得非常神圣,故不论用何种铜,皆材质精良;而新仿佛像为节约成本,往往用粗铜、杂铜铸造,因此佛像底边过厚或厚薄不一,甚至有缺损。

如以下两图:三、规制明清铸造佛像有严格的规制(仪规),各部位的比例、结什么手印、什么佛或菩萨等持什么法器、佛与菩萨各坐什么底座等等都有定规;佛像整体端庄优雅,面容慈祥,各部位写实性强、造型准确。

如果是官铸佛像,则官款的位置必在底座前面,不可在底座后面。

若镶嵌,则多是绿松石、青金石。

新仿佛像则往往不合规制。

四、工艺(一)铸造工艺。

传统佛像多采用剥蜡法、拨蜡法制成范摸而铸造。

其步骤是:1.先制泥芯,用6个圆钢筋或三根8号铅丝扎成骨架,挂约5毫米泥料、稠粥状细泥料塑成型芯,泥料多为炭末泥(由经过箩筛的炭末、细砂、粘土组成)与三合土。

2.在泥芯上贴蜡片,又称“捏蜡”;贴好后,用硬木做的“压子”拨塑各个细部,五官、衣纹等,制作成蜡型。

焊修附饰物,如背光、衣带等附饰,用手捏出大形,粘附后再细刻。

佛像鉴定:5种辨伪方法佛像收藏

佛像鉴定:5种辨伪方法佛像收藏

佛像鉴定:5种辨伪方法佛像收藏来源:文博圈近些年来,随着人们收藏理念的转变,佛像以独特的艺术造型、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的实物遗存,成为许多人投资理财和收藏养性的重要艺术品类,在收藏拍卖市场上一路走俏,价格也一路攀升。

在经济利益的诱惑和驱使下,一些不法之徒也趁机混入其中,大肆造假贩假,牟取暴利,致使市场上的佛像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令许多收藏者、投资者胆寒而却步。

于是,如何鉴别佛像的真伪、年代、风格、题材和价值等专业技术,成了许多佛像收藏家和爱好者十分关注的焦点问题。

下面笔者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谈论范围不限于汉传佛教造像,也包括藏传佛教造像。

关于佛像真伪的鉴定,简而言之就是辨伪,它是鉴定佛像的第一关,也是最重要的一关。

它的重要性与鉴定其他类文物一样,因为我们收藏的佛像主要是古代佛像(一般应在民国以前),如果是现当代仿制的佛像就没有收藏的意义。

辨伪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对与错、新与旧、真与假,将真正的古代佛像艺术品鉴别出来,将新造的仿品、伪品剔除出去。

但是辨伪的方法并不是那么简单,需要考虑的因素和角度很多,有时代风格方面的,有神格图像方面的,有工艺技术方面的,还有纹饰和刻款方面的,总之包含了佛像鉴定的全部内容和过程。

对这些因素,我们切不可偏执一端,而要全面考虑,综合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鉴定结果。

佛像时代风格的辨伪不同角度的鉴定方法各不一样,对于辨伪都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其中,时代风格对于辨伪最为重要。

什么是风格?简而言之指佛像整体和局部的造型特征和装饰样式。

当我们看到一尊佛像时,我们首先要根据它的造型特征和装饰样式确定它的时代和风格。

对于专业的鉴定者而言,一般观察一眼鉴定的对象,就大致可以确定它的时代和风格。

但是它是否真的是历史上某时或某地制作的佛像呢?接下来我们就要调动大脑中已经贮存的各时代佛像艺术特征的印象,对着鉴定的佛像一一对应分析,从上到下,从前到后,还要看背光和佛座,寻找疑点和破绽。

一般来说,如果是新仿和伪造的佛像,其各部位的造型特征和装饰样式基本与所仿时代佛像相差无几,这是造假者追求的基本效果,比较容易达到,否则就不能达到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目的,进而获得经济利益。

鎏金铜佛像鉴定的最佳方法

鎏金铜佛像鉴定的最佳方法

鎏金铜佛像鉴定的最佳方法近年来,明清佛像在香港和中国内陆的拍卖屡创新纪录。

藏家们对于精致工艺,品相完好的佛像有更高的收藏欲望,近年某场的春拍开始,佛像价格的走势就是直线上升。

这件明永乐时期,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坐像就被拍出1.16亿的高价,到现在为止还是记录的保持者,这轰动了整个收藏界。

也是因为如此,之后的明清佛像市场一路飙升,许多藏家手上的佛像也因此拍出不错的数字。

世面所见鎏金佛像、佛具,早期出土器多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鎏金佛像、立像、鎏金佛像等,传世品多为隋唐以后的,明清鎏金佛像占多数。

而明代永乐、宣德宫廷造像造型及藏传佛像尤为精美,着称于世。

而我所鉴的多为清末至民国期间各地大量铸造铜佛像。

历代铜佛像鉴定较为复杂,本文仅针对明清佛像的制作工艺特征,谈几点今仿与古佛像差异处,来辨别真伪的方法。

利用水银加温黄金,便其熔化,并涂抹至铜佛像表面,再经过高温返原,得出的带金质的铜佛像叫鎏金佛像。

鎏金佛像造型优美、纹饰绚丽、宝光四射,深受广大信众的喜爱。

也许谁也未曾想到,流传了成百上千年的宗教制品--佛像在当今不仅成了收藏品,还成为艺术市场上的新宠。

古代金铜佛造像的收藏群体比较庞大,近几年来,佛教造像艺术品,十分火爆,实力派藏家层出不穷,国内外收藏家们,所收藏的佛教造像艺术品.佛造像作为立体雕刻艺术的一个品类,撒播时刻长久,从开始的石刻大佛发展到泥塑佛像、木雕佛像、铜鎏金佛像等,可谓品种繁复。

作为一个较特别的收藏品类,佛像以其浓郁的宗教颜色和深沉的文明内在受到释教信徒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喜爱。

藏地锻造的佛像封底是将底沿往内收击打包住底盖。

内陆锻造的佛像封底选用剁口法,即在佛像底沿剁出铜刺,以铜刺来固定底盖。

底盖中部通常都用阴线刻有徽标。

内蒙多伦封底嵌入莲座底边较深(在5至10毫米间)。

清代佛像封底多见边口刮封铁红腻子景象。

鎏金佛像在长年供奉香火熏燎,较厚的积尘,清理时宜用棉签蘸5%的柠檬酸水擦拭,只去除积尘不要伤及数百年的自然包浆,如将佛像擦的黄亮,对佛像是一种有形的破坏,价值大跌。

明清佛像怎么识别鉴定

明清佛像怎么识别鉴定

明清佛像怎么识别鉴定艺术收藏投资动态 2017-10-12鎏金佛像泛指一切以金属为质地的佛教造像,材质可以是纯金、红铜、黄铜、青铜、铁、银等,但一般特别指鎏金的铜佛像。

金色是鎏金佛像为彰显光耀灿烂的神性所不可或缺的,因过于珍贵,鲜有纯金佛像,绝大多数以汞镀金在铜佛表面贴金佛像收藏市场处于成熟拣选期“所谓的成熟拣选期是由于很多收藏家的佛像藏品门类日趋完善,而那些不经常在市场上出现的稀有品种,就成为他们的重点拣选对象,自然越炒越高。

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佛像价格始终高高在上。

近年来国际市场的鎏金佛像的拍卖价格越来越高,很多收藏家把目光投射到了鎏金佛像的市场上,利润价值的提高必然会促使伪造品的出现,那么怎样在市场中选择鎏金佛像呢?这主要从四个方面去识别。

(1)从干支纪年方面去识别。

例如北魏普泰年号前后仅一年,若出现普泰三年的刻款,此款就颇可怀疑。

但造像上年款,干支纪年不对又往往是极普遍的现象,因中国地域广大,穷乡僻壤文化水准低下,改朝换代,民间还不知道,继续用前朝天子年号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所以还要具体分析。

(2)用后来史书所称朝代署款。

这种错误极为显见,完全是作伪者缺乏起码的历史常识所致。

东魏、西魏为北齐、北周所代,是历史事实,但当时的执政者是以正统的受命于天的天子自居的,自称只能是大周,其亡后,史家称其为北周。

当时人作器物,怎么能用后来史家所称其所在时代?(3)用庙号署款。

如有一尊铁观音像,背后竟铸有“大宋真宗年制”。

真宗是北宋赵恒死后所尊的庙号,怎么能用庙号来署款呢?前任皇帝死后,尽管新皇帝已执政,但仍然继续使用原来年号,直到来年的大年初一,改用新年号,不可能出现用庙号来代替年号的现象。

这种显而易见的谬误,稍有历史常识即可识破。

(4)通过款识内容上出现的佛教知识判断。

例如有一尊唐代铜十一面观音立像,外形上看还说得过去,造像上是唐代常见的观音像,头部共有三层,为十一面环绕。

十一面观音是唐代六百年底到七百年初密教流行才开始出现的观音形象。

佛像收藏鉴定方法是什么

佛像收藏鉴定方法是什么

佛像收藏鉴定方法是什么近年来,佛像在拍卖市场可谓大放异彩,受到了各路藏家的极力追捧,所以很多的人都会想要收藏佛像。

下面是为您分享了佛像收藏鉴定方法,一起来看看吧!佛像作伪手段五花八门一般而言,明清金铜佛像作伪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按真品仿造其又可分以下几种情况:(1)以真品翻模制作。

这种用真品做模再翻新的作伪法,乍一看整体很像,但拿在手中就会有过重或过轻的感觉,铜质也很生硬,锈色也不自然,鎏金都是以电镀法鎏的金,光泽极不自然。

古代是用水银法鎏金,色泽很沉稳,给人以厚实的感觉,虽然经过长期的磨蚀会露出铜胎之色,但古意盎然,这是仿品无法比拟的,翻模的伪品往往在细部上交代不清。

(2)以真品为范本重新制作。

这些伪品往往以比较著名的真品为范本,而且多是以图录照片为参考。

因为是参照平面复制立体,缺乏立体感和细部的把握,特别是佛像的背面、底部、局部纹饰,更会给人貌合神离的感觉。

(3)按传统技艺制造新佛像。

这里主要是指产自西藏地区的新佛像,还包括一些法器。

西藏地区与临近的尼泊尔具有数百年的佛像制作历史,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工匠们,仍然忠实地遵循古代流传下来的方法在制作着各类佛像,他们并不是作伪图财,而是供给信徒崇拜的偶像。

所以他们的作品合乎佛教教理,加工之传统技法世代相延,有一整套标准的制作程序,自明清以来几乎不变。

这些佛像原本不是作伪之品,但有些古玩商将这些佛像加工作旧,以奇货自居而索取高价,这就另当别论了。

二、用“移花接木”法作假方法有:1.数件拼合。

就是将失落的残件重新拼装起来。

比如,明代的狮子配上清代的佛像。

2.真品加伪款。

如将清代晚期的佛像刻上“大清乾隆年制”,以此来提高身价。

3.新旧拼凑的作伪法。

比如缺个座子、缺个背光等,就配上新座子、新背光,来充当完整的旧品,这主要是卖家希望残缺的物品能以完整的面貌卖个好价钱。

三、以款识作伪可分为真品伪款、伪品真款和伪品伪款三种。

比如,在明代早期佛像上加刻“大明永乐年施”或“大明宣德年施”款,其实,这反而破坏了真品的品相。

浅谈明清铜器收藏与鉴定

浅谈明清铜器收藏与鉴定

浅谈明清铜器收藏与鉴定经过几年的明清铜器收藏经验及学习,在这一方面也积累了部分经验,同学中也有不少志同道合的同志,在此道一道个人见解,也为有收藏铜器方面爱好的朋友提供一点借鉴和我切身的教训。

在铜器收藏方面,只要是真品,价值不在于铜器的大小。

俗话说:“大为珍,小为宝”一点也不假!当然做工精美的铜器一定是上好的收藏品,此外铜器有落款那是最好不过了。

古铜器存世量比较丰富,而三代及秦汉铜器那都是珍品中的真品,很多都是国宝级的,对于一般大众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所以,明清铜器可以说是大众收藏的上好选择。

其实,由于历史原因,许多艺术价值非常高的铜器真品在传世过程中被人为的毁坏了,特别是崇祯造钱、咸丰造钱和大跃进及文革,对铜器的破会尤为严重,而铜器中的铜炉、佛像等在以上运动中被大量销毁,当真可惜!以至于当我们光顾于古董文物市场时发现充斥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铜器都是仿品,或是刚被盗墓者挖掘出来的已经遭毁坏的铜器残片,实在让人心寒。

对于初学者来说,在文物市场上打眼,那是在所难免的。

所以说,明清铜器的价格提升空间非常巨大,物以希为贵,以铜炉为例,一套(一般有两部分组成,炉身和炉盖)较精致且有落款的紫铜袖炉(一般在500克——1000克左右)价值均在几万到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不等。

这样,鉴别铜器的真伪对铜器收藏尤为重要。

下面我谈一些鉴别铜器真伪的速成经验。

首先,看铜器的绣迹和包浆。

一般而言,传世铜器通常有包浆,包浆说白了就是铜器表面由于传世年代久远而附着其上的灰苟,但是这种灰苟并不是一般的脏东西,这是一件文物年龄的外在直观表现,看上去像是在铜器表层附着了一层油灰,使铜器原有的表皮掩藏起来。

年代久远的传世铜器一般都有包浆,而且不易脱落。

值得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把铜器上的包浆清洗掉,如果清洗掉的话,那么铜器的价值就会一落千丈!包括任何古董,都不要为了追逐洁净而毁坏古董的原貌。

在如今赝品充斥的古玩市场上,古铜器自然也是广大商家争相伪造的对象。

铜佛像鉴定方法有哪些

铜佛像鉴定方法有哪些

铜佛像鉴定方法有哪些佛教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铜佛像作为其文化遗产也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对于热爱佛教文化的人来说,收藏一件铜佛像既能品味美丽的佛教文化也能增加文物价值感。

但是,鉴别铜佛像的真伪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本文将从外形、材质、工艺等角度分析和介绍铜佛像的鉴定方法。

外形鉴定在铜佛像外形方面,鉴定真伪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观察脸部特征真正的铜佛像一般都是通过手工锤打,其细节处理处非常精致,拥有真实、丰富的面部表情。

而仿制品通常是通过机器制作或模具铸造,面部通常呈现出机械化的“呆板”效果。

观察手脚细节真正的铜佛像手脚关节处弯曲自如,五指或三手指之间都有足够的距离,指尖的细节非常清晰。

而仿制品则由于机器加工的原因,手、脚之间的距离过近,手、脚之间的区别不明显,指尖处理较为模糊。

观察服饰搭配铜佛像的服装细节在整体感觉上也很重要。

真正的铜佛像服装造型比较自然、细节处理清晰,饰品比较精致,而仿制品的服装处理往往显得粗糙,饰品的轮廓比真品更加笨拙。

材质鉴定铜佛像材质的真伪程度,绝大部分在铜的含量检测上。

铜佛像的材料通常包括普通铜、暗铜、宝石铜等。

如果是真正的铜佛像,那么经过检测铜的含量应该达到90%以上;而仿制品则铜含量不足,掺杂了大量的其他金属。

在材质鉴定的时候,还可以通过铜佛像的重量来判断其真伪。

真正的铜佛像由于原材料价格昂贵,一般都比较重。

而仿制品的材质通常采用铸造或铜合金制作,铜含量不高,重量往往较轻。

工艺鉴定铜佛像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两种,手工锤打和铸造。

其中,手工锤打铜佛像是现代铜佛像制作者所倡导的方式,是制作真正铜佛像的关键。

真实的铜佛像承袭了古时候的制作方法,铸造出来的铜佛像显得不够真实、细节不够清晰,同时通常较为粗糙。

除此之外,手工锤打铜佛像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细节处理精致。

铜佛像的细节亲手制作出来,显得非常细腻、丰富,而铸造的仿制品由于生产制作方式的差异,无法达到这种效果。

总结根据以上介绍,我们可以找到铜佛像真伪的判断因素,即:细节精细度、重量、材料中铜含量、制作工艺等四个方面。

明清漆金铜佛造像的特点和一般鉴定方法

明清漆金铜佛造像的特点和一般鉴定方法

明清漆金铜佛造像的特点和一般鉴定方法本帖最后由风月四季于 2016-8-28 11:25 编辑任何一门收藏都不容易,个中艰辛冷暖自知,收藏佛像亦是如此,尤其现代作伪技术日新月异,令人防不胜防,这就迫使我们要不断的学习,从而尽量少走弯路,本贴仅就明清漆金铜佛造像的收藏发表一些拙见,还望各位藏友批评指正。

1 说到漆金就不得不说说泥金,那么何为泥金呢?简单来说将金箔碾成粉状调入生漆,即为泥金。

生漆又名大漆、真漆,公认的漆中之王。

具有白如雪、红似血、黑似铁的天然特性。

初割的漆液呈乳白色,遇空气为红色,最后结成黑色漆膜。

耐磨、耐蚀、愈陈愈亮,因此生漆工艺品虽经千百年岁月洗礼仍不失光华。

2 什么是漆金铜佛像?将调制好的泥金涂到铜佛胎体上,即为漆金。

工艺大致如下:先以生漆打底,干透后再施以泥金。

所以,一般来说老的漆金铜佛像至少有三层氧化层。

一:铜体氧化层:佛像在流传过程中,尤其经常擦拭的某些部位,上面的泥金或者生漆层被逐渐抹去,露出铜体本身。

再经过数百年氧化,形成两种比较稳定的状态:红斑,绿锈。

二:生漆氧化层:生漆在长期氧化后会结成黑色的漆膜。

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明清漆金佛像粗看底色均为黑色,就是这个原因。

它也有两种状态:(1)泥金脱落后露出的生漆层;(2)原本就没有涂过泥金的生漆层。

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时间越久远,颜色越黑亮{即使蒙尘,稍加把玩摩挲后也会如此}。

另外它还有一种状态,就是呈铁锈色,其形成机制不明,但是在一些传世品上能够看到。

三:泥金氧化层:泥金虽然较易脱落,但一样会有氧化层,呈现状态一般是斑驳状。

在很多传世漆金铜佛上,还出现一些未经长期氧化的铜体,它们最容易体现在经常发生磨蹭的地方,看着很像新铜,收藏者往往为此忐忑不安,其实这是生漆氧化层在经过数百年以后,对铜体的附着力下降,再加上供奉者以及后世的经常擦拭,使得生漆氧化层脱落,而铜体本身氧化的时间又不够长,还没有来得及形成红斑绿锈,但细看多少也会产生包浆,这和泥金脱落的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

中国明清佛像鉴定

中国明清佛像鉴定

明永乐、宣德的佛像对比
明永乐
永乐款字体秀美,为
明宣德
宣德年款似隶书 字体浑厚有力
楷书 整体比例协调
莲瓣秀美清瘦,莲瓣
表情含蓄,高鼻薄唇, 脸型略趋端庄,嘴唇
较厚,鼻梁鼻翼略宽
莲瓣相对显宽阔,内
的内缘纹饰饱满Βιβλιοθήκη 端 部上卷或三颗圆珠状缘纹饰尖端上卷或卷 草象鼻状
清康熙、乾隆的佛像对比
二 佛像的神格和造型规律
2、菩萨相:菩萨是指天国中低于佛的阶级的神。
【特征:袒上身,下着大裙,饰有项链、耳环、手镯、脚镯等。】
(1)观音菩萨:其冠中饰有化佛,手中提有净瓶。
观音的化身度母有二十一位,据说是从观音的眼
泪变化来的,最受尊敬的是白度母和绿度母。还
有水月观音(南海观音),自在观音等。
二 佛像的神格和造型规律
康熙 乾隆
面相丰圆适中较为秀美,
面相饱满,五官刻划程式



五官写实,双眼是写实性 的,上眼睑呈弧形,略有 上扬的感觉 早期莲瓣满布台座一周, 时代愈后,台座背面莲瓣 越简略,变成一块如意云 头开光 颜色偏暖 菩萨像有二条飘带从双肩 优美地向两侧甩出 衣饰刻花



化,鼻子较生硬,眼睛不 是写实性的,上眼睑向下 垂,弯度很大,呈俯视状 台座背后莲瓣省略不做, 素莲瓣莲座最下像一律制 成圆隆形 颜色偏黄、偏冷 飘带一般比较直 衣饰一般不刻花
此外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志公和尚、寒山、拾得等等 也属于一类造像。
三 佛像造型基本知识
佛像的手印 佛像采用几种固定的手印,以表达特定的寓意,称为“手 印”。常见的手印有如下几种: 禅定印:双手上下相叠,放于小腹前,手掌向上,表示禅定。 说法印:左手放在足上,右手举起,屈指作环形,表示佛说 法的姿势。 与愿印:左手垂,右手屈臂向上伸,下垂叫“与愿印”,表 示能满足众生的愿望。 施无畏印:上伸叫“施无畏印”表示能解除众生的苦难。 合十印:又叫“合掌”,即十指并拢,两掌相合,为僧人礼 节,表示诚心诚意。

铜佛像真假的鉴定方法

铜佛像真假的鉴定方法

铜佛像真假的鉴定方法铜佛像,在中国传统的文化崇拜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佛教信仰中更是如此。

众所周知,铜佛像象征着佛教的至高无上的信仰与敬畏,其造像工艺也在历史长河中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与创新。

然而,由于铜佛像的制作、加工过程繁琐而又复杂,加之铜材料的市场价格较高,使得铜佛像的制作与出现了一些不良商家将劣质产品冒充真品的情况,从而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因此,铜佛像真假一直是广大佛教信徒和广大市民所关注的问题。

本文旨在介绍一些铜佛像真假鉴定的方法,以帮助大家分辨铜佛像真伪。

一、看铜佛像的尺寸与外观造型铜佛像的尺寸与造型除了可以直接展现铜佛像制作技艺与水平外,也是鉴别铜佛像真假的一项重要手段。

一般情况下,真正的铜佛像制作高超、精细,刻画有心意和含义,形神兼备,不同尺寸的佛像各有特点,显得缜密而自然,而且还有良好的比例和协调。

假冒的铜佛像则往往造型不专业,缺乏生动感,甚至可能一些零件安装得不够稳固,大小不合理手感不佳等,较为粗糙。

二、留意铜佛像的质地与重量铜佛像的质地和重量也是铜佛像真假鉴别的重要手段。

真正的铜佛像大都制作用上等材料,铜质量利用率高,常常重量相对较重。

而假冒铜佛像由于材料质量差,工艺粗糙等问题,明显不及真品,质地不均匀,颜色不自然,重量也不足以达到正常要求。

三、观察铜佛像的表面纹路铜佛像的表面纹路是鉴别铜佛像真假的重要手段。

一个好的铜佛像,表面起伏不大,铜的肌理清晰,纹路深浅合理,铜色由淡到浓,渐变清晰。

而假冒的铜佛像则表面颜色单调,肌理不清,纹路不自然,迹象明显地不如人意。

四、铜质量的密度与声音铜的密度、硬度决定了铜质量的大小和重量。

我们可以采用掂量铜佛像的重量来鉴别真假,一般真品的铜佛像相对较重;而假品则相对轻便,质量明显不足。

另外,用手轻敲铜佛像,如果能够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那么说明这枚铜佛像的质量很好,是真品。

五、考虑铜佛像的来源与品牌铜佛像的来源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最好选择制作工艺非常高超、名气很好的清一色店铺购买,以保证购买的铜佛像正品。

大明永乐年施铜佛像鉴定技巧

大明永乐年施铜佛像鉴定技巧

大明永乐年施铜佛像鉴定技巧
关于大明永乐年施铜佛像的鉴定技巧,以下是一些建议:
1.观察外观:永乐年间的铜佛像工艺精湛,线条流畅。

佛像面部表情端庄慈祥,衣纹流畅,肌肉线条饱满。

需要注意的是,年代久远的铜佛像表面会有氧化层,表面呈现出一种古朴的质感。

2.检查佛像底座:永乐年间的铜佛像底座往往有款识,如“大明永乐年制”等字样。

款识字体规整,字迹清晰。

此外,底座上的图案、纹饰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观察佛像细节:仔细观察佛像的衣纹、发丝、耳环等细节,永乐年间的铜佛像工艺精细,细节处理得当。

4.重量和质感:永乐年间的铜佛像材质较好,铜质纯度高,因此具有较重的重量感。

同时,上手触摸时,可以感受到铜佛像的质感。

5.了解历史背景:了解永乐年间的历史背景,对铜佛像的风格、工艺等特点有深入了解,有助于判断铜佛像的真伪。

6.寻求专业鉴定:如果对铜佛像的鉴定存在疑虑,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进行更为准确的鉴定。

明清铜佛像的四个鉴定方法

明清铜佛像的四个鉴定方法

明清铜佛像的四个鉴定方法
近年来,佛像完全脱离过去人们眼中的杂项圈子,变成了广受关注的独立品类,各大拍卖公司都将其列为重要拍品,纷纷推出拍卖专场行,从而引起了很多人对佛像的关注和兴趣。

金铜佛像在拍卖市场可谓大放异彩,受到了各路藏家的极力追捧,成交价格也屡创新高,在2006年香港苏富比一场秋季拍卖会上,一尊“明永乐鎏金释迦牟尼坐像”竟以1.2359亿港元成功拍出,创下中国佛像艺术品迄今为止世界拍卖最高纪录。

由此可见,金铜佛造像有着广阔的投资前景和升值空间。

金铜佛造像的历史悠久,传承至今每个朝代的金铜佛造像都有各自时期鲜明的特点,凭借那些特征有很多一眼就能看出金铜佛造像所处的年代。

清朝无论是政治体制还是文化基本上都是照搬的明朝,他们的佛造像艺术也有了很多相似之处。

不是专家的话,有时候很难分辨明清金铜佛造像的区别在哪里。

对于现在普通的明清金铜佛造像的收藏者来说,可以通过掌握下面关于明、清汉传佛教金铜佛造像在造型和做工上的特点的四个鉴定方法,来加以区分
一是,明代鎏金铜佛像很少,当然但凡鎏金,那佛像均有“金水厚重,色显红色”的特点。

而清代铜佛像大多数都鎏金了,其镀金佛像具有“金水薄淡,色显黄色”的特点。

二是,看明、清金铜佛像的底座,虽然在造型上没有大的区别,但是在底部有细微的不同:佛座底部周围微圆,没有锉痕者是明代作品;佛座底部周围平坦而且有明显的锉痕者是清代的
三是,很简单用打胎法制成的铜佛像,都是清代出品,拿起来用手掂量一下,手头特轻的往往就是清代铜佛像。

四是,仔细观察的话你会发现,在金铜佛造像的脸部下颌处一般会有一道肉褶,脖颈上也有一道至四道肉褶,假如那些肉褶越多,说明铜造像的年代也越近。

老铜佛像底部鉴定方法

老铜佛像底部鉴定方法

老铜佛像底部鉴定方法
老铜佛像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文物,但是市场上也存在一些假冒伪劣的佛像。

为了避免购买到假货,我们需要了解一些老铜佛像底部鉴定方法。

首先,可以通过观察佛像底部的花纹和文字来判断其真伪。

真正的老铜佛像通常会有精美的浮雕花纹和清晰的铭文,而假冒伪劣的佛像则往往做工粗糙,花纹和文字不清晰。

其次,可以通过观察佛像底部的颜色来判断其真伪。

真正的老铜佛像的底部通常会有一层明亮的铜色,而假冒伪劣的佛像则往往会使用一些化学药品进行处理,呈现出不自然的暗黄色或黑色。

最后,可以通过触摸佛像底部的质地来判断其真伪。

真正的老铜佛像的底部通常会非常光滑,而假冒伪劣的佛像则往往会存在明显的瑕疵和不平整的表面。

总之,了解这些老铜佛像底部鉴定方法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真伪,保证我们购买到真正的珍贵文物。

青铜佛像鉴定拍卖 古玩收藏鉴定拍卖技巧

青铜佛像鉴定拍卖 古玩收藏鉴定拍卖技巧

青铜佛像鉴定拍卖古玩收藏鉴定拍卖技巧1、陶瓷类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窑口出品的陶瓷制品都有各自不同的风格特色,例如所采用的原料、火候、造型、纹饰、手法等。

这些都可以从一些专业书上找到详细的说明。

即使用现代技术高仿的赝品,只要仔细观察比对,还是会发现赝品是无法做到完全一致的模仿。

常见的古玩鉴定真伪方法有:看刀法是否流畅自然;釉面无耀眼浮光;用兽皮去擦可见极细小的细纹;真正出土的古董陶瓷上的土锈是渗入到瓷器里的,而仿制品的土锈经过反复擦拭是可以去除的;听音,瓷器因年代、原料、窑口不同,敲击发出的声音也不尽相同。

要注意的是,有时候造假者为了做到以假乱真的效果,会采取“拼接”的手法,就是一件瓷器由真假两部分拼接而成,通常这发生在一些残缺的真品上。

瓷器中,元青花、珐琅彩瓷尤为珍贵,然存世的真品凤毛麟角,可以说,现在市面上流传的十件中有九件是赝品或残缺品。

有意收藏此类古董的爱好者要尤为当心。

2、石类国人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待遇可以庇佑、安神、避邪等益处的说法,这几年古玉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一般古玉有传世玉和出土玉,传世玉即此玉经几代人的收藏、把玩,一般都保持了原色,这些玉都有一定的历史可循,我们可以以此根据从玉的种类、包浆、出处、工艺等方面一一印证。

另一种是出土玉,这些玉因为某些原因在近年出土并流入市场,因为它们长期埋于地下,通常会因为地下水、土质环境等影响而产生沁色,沁色分血沁、铜沁、土沁、水银沁等。

如果真是多年埋藏后出土的古玉,仔细闻,多少会有一些土腥味,而经化学药水浸泡过的则有一股刺鼻味。

也有特别残忍的造假者会把玉烧热,直接戳进牲口体内,形成血沁,这种情况下就要从玉的表面火烧裂纹、红丝纹理等方面去辨别。

另外,玉的包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鉴别要点。

古玉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包浆非常自然漂亮,而人工作出来的包浆难免会有些松散,很难做到完全天然浑成,仔细看,总会有种违和的感觉。

3、画类古玩鉴定书画类藏品,要从纸、墨/色彩、画风、笔触的流畅性等方面去观察识别。

鎏金佛像鉴定要领

鎏金佛像鉴定要领

鎏金佛像鉴定要领1:明清时期铜佛像极少有明显的铸造沙眼,但是新佛像会出现很多明显的沙眼,这种沙眼结构呈现出较深的小口,内部孔洞大的现像。

这是由于现代铸造技术,和铜质材料造成的工艺技术缺陷。

虽然老旧佛像偶有沙眼但都进行过工艺处理,有修饰的工艺痕迹,而且沙眼的结构与新品不同。

这是新与老的一条对比证据。

2:凡是老旧佛像的眼、眉、鼻、嘴,以及精细纹饰线条,在铸造完成以后均进行刮铲修磨,有些仍然有明显的手工刮研的工艺痕迹。

虽然新品成形后也釆用刮刀,扁铲进行修佈,但是从刮铲修饰痕迹上看,处理的非常粗糙。

不但偷工,而且有现代工艺处理的工艺痕迹,这便是新老真伪的一条证据。

3:老旧佛像比较容易触摸的突出部位,例如鼻头、帽饰、手指、肩膀、莲花座等,由于经过几百年的养护擦拭,会造成鎏金层越来越薄,从而曝露出铜底的现象。

而新品也伪造这种长期擦拭磨损的特征。

但有些触摸不到的,例如眉下、眼带下、鼻沟等,一些触摸不到的部位,也伪造出鎏金层被磨损的现象。

有的新品还会出现片状的脱层,这些都是新品伪造的有力证据。

4:有的新品佛像的胳膊、手指、脚指的骨胳肌肉部位,出現造型结构和比例失调的状况。

这是由于伪造者缺乏基本的绘画和雕塑,基本功造成的结果。

老旧佛像没有这种现象。

5:老旧佛像莲花座底边,会出现刮铲的修磨工艺痕迹,有的进行过精细的修磨,使底边没有明显修磨的痕迹。

而且长期放置供奉,底边会出现老化氧化的特征。

但是新品的底边部位会出现沙轮机或锉刀快速磨削的特征,这是新老不同的证据。

除了以上新老佛像常见的区别证据之外,新老还包括头饰的朱砂涂层;佛像后脑发絲的线条工艺;佛像纹饰;服饰铸造棱角部位的清晰度等等,有很多部位新与老都存在着证据。

但是一直以来,传统的鉴定新老真伪,只评借经验和感觉,这种鉴定理念,既使把新老佛像放在一起,经过对比结论是正确的,对真伪的解读也只局限于。

真的看上去舒服,赝品看上去别扭,却无力解释真在哪里,假又假在何处。

而客观科学的鉴定是要掌握真品的材料、工艺、造型、结构、氧化等,全方位的进行真伪的举证,要用真的标准和证据,揭露赝品的伪装。

明代铜佛像价格多少和辨别真假

明代铜佛像价格多少和辨别真假

明代铜佛像价格多少和辨别真假明宣德纯金观音像明代金佛像神态优美,用材精良,特别是明宣德(在位1426—1435)观音金像,其审美意识和制作工艺达到极高水平。

确立了汉传观音像的标准造型并沿传至今。

宣德观音采用纯金制作。

小巧精致,生动祥和,形态优美端庄。

宣德皇帝朱瞻基赋予观音永远的慈祥,永远的微笑。

比之同时代的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其微笑更加生动迷人。

且工艺制作难度比《蒙娜丽莎》更要难上许多倍。

1452年,巨匠达.芬奇在意大利出生,此时,宣德皇帝朱瞻基已经死去了十七年。

简约之美是唯美的最高品味,此观音简约而精致。

智慧的宽额,饱满的脸庞,头顶日月披道家仙巾,衣衫单薄贴身且有立体感。

身体比例正确,发丝细微深刻,璎珞细小清晰,宁静而生动,自在而祥和。

给人以爱从心生的充实感受。

将观音置于桌上便自动前后拜拜,仰躺时侧左右摇晃,手摇时“沙沙”作响,显示有求必应的效果。

每一细微处无不彰显制作大师的工艺水平。

制作完成后,再用商周青铜器的黑漆古碾成细末加药水蒸煮作伪处理,产生微绿锈色。

同时在底款处作多处防伪处理。

显示宣德皇帝的个人喜爱及独享风格。

此尊纯金观音高11厘米,头部和身体微微右倾(帝王自用的特征之一)。

宣德时期皇帝与官员有用”随身佛“之习俗,纯金为皇帝专用。

佛教自东汉时传入中国中原地区,迄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早期佛像主要是汉传佛教造像,如北齐、北魏、隋唐、宋辽等时期,都是中国佛教造像的高潮期,而南诏、吐蕃、大理等地所铸的佛像更有着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

文献记载最早的民族佛像的创始者是东晋的戴逵,他与其子戴勃、戴都善长雕铸佛像,所铸作品极其逼真传神,因而被誉为“戴家样”。

北魏时期佛教大盛,铜佛的铸造风靡一时,甚至皇后的选取也与是否能够铸成佛像有关:嫔妃生子后,必令手铸佛像,成者为后,败者赐死。

至隋唐,佛像的制作风格改变了北魏以来的“秀骨清像”型,受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向“雍容华贵”的方向发展,并且更加人性化,故有“菩萨似宫娃”一说。

明代佛像怎么鉴定真假...

明代佛像怎么鉴定真假...

明代佛像怎么鉴定真假...明代佛像怎么鉴定真假但是,谁都明白,艺术作品本身具有特殊性,很多创作出来的东西,并不是人人都有能力真正将之理解、将之消化、将之吸收、将之“消费”的。

艺术品投资是财富积累的好方向,也是通往精粹艺术的必径之路,所以,从你、从我、我们都会是艺术品的爱好者、收藏者,投资者!可是就以投资字画为例,引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徐建融曾话说:"今天书画界的情况来看,论创作,今不如昔﹔论鉴定,今不如昔﹔但论作伪,昔不如今,而且大大地不如今。

"虽说自唐代以来,收藏和造假就伴随而生,可到今天,随着高超的印刷技术影响,传统的眼学、与传统的放大镜失去鉴定的方向,爱好者、收藏者、投资者怎么来开启这艺术品投资之路。

中国金铜佛制作大约有两千年历史,但具体始于何时?尚无定论,需进一步研究。

现代人将中国古代金铜佛分为“汉传”和“藏传”两大类。

汉传金铜佛自东汉始造,历经魏晋、南北朝、唐宋……历史跨度漫长;藏传金铜佛像以元明清传世品多见。

汉传金铜佛像,大部分受印度“犍陀罗”样式的影响。

犍陀罗地处古印度西北和阿富汗、巴基斯坦一带,建国约在公元1世纪,由于曾一度受到马其顿亚力山大的统治,佛教造像吸取了希腊后期雕塑与印度北部犍陀罗的艺术形式,相混合而形成犍陀罗式。

这种样式传入中国后,即被中国能工巧匠吸收、融化,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艺术造像。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时期的造像都具有与当时社会习尚和精神相一致的特征。

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瘦骨清像”,让人们想起了“建安风骨”;唐代造像的华严大气,则体现出唐代雍容大度、海纳百川的辉煌气象;宋代的佛造像已完全世俗化,佛仿佛已走入了人间,成了人们自己身边的你、我、他,显得非常可亲、可敬。

明清金铜佛像是佛教造像之一。

由于明代佛学兴盛,广建寺院,以朝廷布施及民间供奉的需要,使得金铜佛像迅速发展,并形成了永乐、宣德年间***高造像水平的“永宣金铜佛像”。

此时的造像面相丰满、造型优美、金水充足、艺术水平极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铜佛像的鉴定、辨伪和收藏
金铜佛像作为宗教崇拜的对象,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它的宗教性。

佛像体现佛教的庄严、神圣、慈悲的精神。

所以在造型的制作上,它必须严格遵循佛教的教义规范,也就是造像仪规。

这就决定了佛教造像中佛、菩萨、罗汉、明王、护法、祖师等等造像的造型。

二是它的社会性。

造像要有人崇拜,就必须与现实社会息息相关,在不同的时代,为了让人们理解和接受佛教精神,就要迎合不同时代的审美情趣。

这就使各个时代的佛像,体现出各自鲜明的时代特征。

其三是它的艺术性。

无论是宗教性也好,社会性也好,要体现出来,都必须经过艺术手段的加工。

所以,对于金铜佛像必须从造型、时代和工艺三方面来欣赏和鉴定。

(1)鉴定
佛教进入中国二千年了,佛教思想如一颗种子,落入土地后一禾三穗会结出诸多果实;一部佛典经过再三翻译,又经摘要、问答、论释后,会衍生出许多旁支学问,另立出许多宗派。

佛像也一样,各时期传入的有限的印度佛像如同种子,在各时代、各地域形成不同风格的佛像造像。

随着中国佛教文化的成熟,传入中国的印度佛像在中国工匠的手中逐渐脱离原有风格,加入了中国自身的造像形态,建立、发展成独特的中国佛像,在这艺术融汇、交流中,呈现出各时代多姿多彩的鲜明特色。

所以,要正确鉴定佛像必须具备四方面的知识概念,这就是地理概念、历史概念、文化概念和宗教概念,这就是要了解中国和古印度的历史,了解佛教产生和发展的有关知识。

这样对我们正确判断和选择收藏是极为有益的。

金铜佛像是一种三维立体的雕塑艺术,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人体艺术,其主题是一致的,即都为“人”像,不同的只是其面部表情、手印、服饰、坐姿及周围的陪伴物、台座、持物等等而已。

因此,我们可以把一般的鉴定要点归纳为以下六点:一看面相和体形,二看手印与坐姿,三看标识与坐骑,四看细部与装饰,五看材料与质地,六看铭文与题记。

如果能注意到以上几点的话,基本上就可以做到正确的鉴定了。

首先,所谓标识和坐骑、佛像的手印、坐姿都是有定规的,只要仔细观察和对照,就可正确地为一件佛像定名,分清是佛还是菩萨,究竟是哪尊佛哪尊菩萨。

正确的定名是正确鉴定的前提。

再者,佛像的面相与体型,是鉴定佛像的关键。

它包括面部的五官、身材的比例、肌肉的表现、整体的风格等等,哪怕同一朝代的不同时期,也有很大的差异。

比如清代康熙、乾隆时期和嘉庆、道光时期的佛像,就有着一定的差别。

其后,所谓细部与装饰,可以说是佛像鉴定时非常实用的小窍门。

如明代莲花座与清代莲花座上的莲瓣装饰,明代莲瓣精细而长,且瓣与瓣中有小型三角装饰,而清代莲瓣则显得粗壮,瓣与瓣间也无装饰。

因此,明清金铜佛像看莲瓣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再有材料与质地,这是鉴定中最为直观的。

铜佛像的材料主要有青铜、黄铜和红铜。

我们在鉴定时,要注意不同的时期用铜是不同的。

如同样是清代,早、中期是不同的,特别是乾隆时期,因为国力强盛和皇室对佛像的崇奉,这时造的佛像用材料特别好,所以乾隆时期佛像一上手,就有特别沉的感觉,而到晚清的佛像,手感要轻许多。

再有就是不同地区或受不同地区影响而生产的佛像,用铜和用料也不相同。

如藏佛像,内地宫廷的造像注重整体鎏金上光,藏地的佛像则注重远视效果,喜欢镶嵌各种矿物,包括绿松石、青金石等,有的只在脸部鎏金或贴金。

而同为藏地佛像,受克什米尔风格影响的佛像,多以黄铜铸造,澄黄亮丽,他处少见。

同时,眼与白毫常以白银镶嵌,唇部和衣纹喜欢用红铜镶嵌,使整体造像显得非常华丽。

而受尼泊尔风格影响的造像,则多用红铜铸造,鎏金并镶嵌宝石。

最后是注意铭文和题记。

铭文与题记是造像本身提供给我们的文字鉴定内容。

一般说佛像上的题记从佛像一出现就有了。

明代有“大明永乐年施”和“大明宣德年施”款,清代则为“大清乾隆年制”款,这两个朝代只有这3个款识较多,其他年号一般不刻款。

另外在鉴定中,还需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必须参照别的艺术门类。

比如藏传佛像,可以参照壁画、唐卡来辅助鉴定。

当然对文物爱好者与收藏者来说,尽可能地接触、观看一些藏品,比如参观故宫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院、陕西碑林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有雕刻和佛教造像专门陈列的展馆,更是学习鉴定的好地方。

(2)辨伪
凡文物有鉴定就有辨伪。

清末以来,国内外考古学家和收藏者,对佛像艺术的研究与喜好不断升温,金铜佛像不再是纯粹的崇拜偶像,它也成为代表一种宗教文化的艺术品,特别是近年更是成为收藏者寻觅的对象。

因此作伪的佛像也如洪水般泛滥市场之上,这就要求收藏者高度重视,要收藏必先辨伪。

一般而言,伪品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也是最易识别的那些粗制滥造的新佛像,一看就知道是作伪的。

这些佛像往往大批出现,价格低廉。

第二类,是按真品仿造的。

这些佛像的制作要考究些,而且还常常会经过做旧,所以较为难辨一些。

其中还分以下几种情况:
(1)以真品翻模制造的。

这种用真品做模在翻新的作伪法,乍一看整体很像,但真拿在手中就会有过重或过沉的感觉,铜质也很硬,锈色也不自然,鎏金都是以电镀法鎏的金,光泽极不自然。

古代是用水银法鎏金,色泽很沉稳,给人以厚实的感觉,虽然经过长期的磨蚀会露出铜胎之色,但古意盎然,这是仿品不可比拟的。

如果再看细布翻模的伪品往往在细部交代不清。

因为翻模之品,出模后在衣纹、手指、面部等处还必须进行细加工。

古代工匠在制作时,对少对佛经所言的要求有些理解,再加上制作上的尽心,自然是现在那些对佛教教义一无所知,急功近利、以营利为目的的作伪者难以比拟的。

(2)以真品为范本重新制作的。

这些伪品往往以比较著名的真品为范本,而且多是以图录照片为参考的。

因为是参考平面复制立体,缺乏立体感和细部的把握,特别是像的背面、底部、局部纹饰,更会有貌合神离的感觉。

所以,看器物更要注意器物的细处,才能不被迷惑。

(3)是以真品为范本综合创造的。

在制作前,作伪者找了一此真品和名品为参考,但制作时又不以哪一件为本,而是综合创作的。

这类佛像主要是清末民国时古玩行所仿的,仿唐以前的多一点,这就需要我们仔细审视了。

但作为“民国仿北魏”、“民国仿唐代”的佛像收藏进来,用作参考,也末尝不可。

(4)按传统技艺制造的新佛像,这里主要是指西藏地区的新佛像,还包括一些法器。

西藏地区与临近的尼泊尔具有数百年以上的佛像制作历史,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工匠们,仍然忠实地遵循着古法在制作着各类佛像,他们并不是作伪图财,而是供给信徒崇拜的偶像。

所以他们的作品合乎佛教教理,加工之传统技法世代相延,有一整套标准的制作程序,明清以来几乎不变。

这些佛像原本不是作伪之品,但有些古玩商将这些佛像加工作旧,一奇货自居索取高价,这就另说了。

我们在收入这类藏品时需要特别小心。

第三类,比较容易迷惑人的就是所谓“移花接木”法作假的伪品。

1、数件拼合。

就是将失落的残件重新拼装起来。

比如,明代的狮子放上清代的像。

2、真品加伪款。

比如将清代晚期的佛像刻上“大清乾隆年制”,来提高身价。

3、新旧拼凑的作伪法。

比如缺个座子、缺个背光等,配上新座子、或配上新背光,来充完整的旧品,这主要是卖家希望残缺的物品能以完整的面貌卖个好价钱。

以上几点需要用经验来仔细辨别了。

最后,是款识的辨伪。

可分为真品伪款、伪品真款和伪品伪款三种。

作为者总希望在作伪后能抬高物品的身价,比如,在明代早期佛像上加刻“大明永乐年施”或“大明宣德年施”款,其实,这反而破坏了品相。

伪品伪款自然是无一可取,但还有一种伪品真款要注意观察,这就是前面所说的“东拼西凑”造成的,在真品有款的座子或背光上,加上新佛像,像是伪的,可款是真的。

以上几点都要求我们看东西要具体、全面、不可拘泥于一点、一处、见小不见
大。

同时,还可以从字体、字形来分析。

总之,还要综合判断,特别注意。

(3)收藏
金铜佛像的收藏和其他铜器的收藏基本相同。

金属品文物的收藏都要注意防潮、防锈以及修补、去锈等。

知识佛像具有宗教遗物的特点。

所以我们在收藏中,要注意到它的宗教特性,多少应该带些对宗教的敬意,了解一些宗教仪规,从而区别于一般的金属文物。

对于收藏来说,只有你真正感兴趣,真正爱好,才是你收藏的动力。

如果是想通过收藏来增值、甚至发财,应该说是很难实现的。

收到一件器物,别人出大价钱,我也不卖,这才是收藏家。

至于自己玩透了、研究透了,觉得已没有保留的必要,出让给朋友,互通有无,或投向市场,也未尝不可。

但基础是你有收获、有心得、有喜悦,这才是收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