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自由与自律
新闻的他律与自律
![新闻的他律与自律](https://img.taocdn.com/s3/m/e04122f3240c844769eaee41.png)
(一)新闻政策
• 2.新闻政策的性质 • 新闻政策是政府管理媒体 • 新闻活动的行为的表现形式。 • 新闻政策的存在形式 • 会议决定 • 领导人讲话 • 文件等
(一)新闻政策
(一)新闻政策
• • • • • • •
3. 新闻政策起作用的原因 集权制新闻制度 新闻传播的法律制度不完善 新闻政策在中国的得失评价: 积极 消极 举例:灾难新闻
(二)法律影响
• 1.采访权的法律依据 • 2.如何看待隐性采访 • 3.新闻采访中常见的侵权现象
二、自律
(一)自律的形式
• 自律是新闻界的一种自我约束。从世界范
围中讲,自律包括三个方面: • 自律制度 • 自律机构 • 伦理准则。
(一)自律的形式
• 自律制度的代表形式 • 是美英由新闻界自己建 • 立的“读者代表制度”。 • 这是通过读者监督报纸 • 报道的制度。在这个制 • 度中,读者有权向编辑 • 部提出问题;有权要求 • 报纸发表更正;有权要 • 求报纸刊登读者代表发 • 现的问题。
新闻的他律与自律
• • •
• •
组织
社会 系统的
制约 控制
制约规范 自律 他律
活动
媒体传播
一、他律
•
新闻活动中的采、写、编虽然在具 体活动中各有各的特点,但是在受到社 会规范这一点上基本是相似的。新闻活 动要合乎一定的社会规范,这些规范受 思想观念、道德习惯、礼仪宗教、法律 制度等多处影响。
媒中书——新闻自由的另一面是媒介自律
![媒中书——新闻自由的另一面是媒介自律](https://img.taocdn.com/s3/m/2c36bcd050e2524de5187e37.png)
去年全球有 9 4名记者殉职 .伊 战成二战后最大 “ 记者坟场 ”
据 《 中国 日报 》报道 ,一个传媒 监察机 构 1 9日发 表声明说 ,2 0 年共 06 有9 名记者殉职 , 4 其中超过一半人死于
者都会在文新传媒网上同步看到文汇新 民联合报业集 团隆重推出的多媒体文汇 报。可以打开版面聆听美文。点击视频 观看影像 。再现视听或者离线浏览。
的问题, 更多的时候, 指向是争取, 是如 何获得 。 如何得到保护。 陈力丹先生的新 书。 将问题深化到了另一个方向: 通过媒 介的自 律来保护新闻自由。 从长远看 , 种行业的专业化程度 较低,其职业行为才需要更多的由外部 控制而非来 自内部的压力。而专业化程 度较高的行业,它的职业角色通过职业 理念和精神的内化而形成 ,从而每个个 体能够在从业的过程中自觉担当社会道 义和服务公众的责任。 以自 律求自由, 可 以为传媒赢得较 多的有弹性的活动空间。 自律是传媒的一种内省, 通过自律, 传媒 可以更好地获得自由,一种受尊重的自
维普资讯
传媒资讯
报》 将实施创干 5 0 年来最大规模的改、 2 扩版 ,由日前的 1 版增到 2 版。此次 6 4 改扩版旨在提升报纸的国际竞争力及其 播活动的非法 “ 网络电视 台” 。 3 0日据新华网报道 国务院港澳事务 办公室 3 公布 《 0日 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 期间港澳记者在内地采访办法 》 。根据 采访办 法 ,在 北京奥 运会及 其筹备期 间,港澳记者可 以通过有关服务单位聘 用内地居民协助采访报道工作。根据采
C T C V手机电视 1 月 1 日正式 2 1
开通 据C T . m ̄ 息,20 年 1 月 C Vc f o i 06 2
在海外的舆论影响力。 7日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 , 浙报
新闻报道如何维护公众的知情权和言论自由
![新闻报道如何维护公众的知情权和言论自由](https://img.taocdn.com/s3/m/0764e37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f3.png)
新闻报道如何维护公众的知情权和言论自由在当今社会,新闻报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更是维护公众知情权和言论自由的关键力量。
公众的知情权意味着他们有权了解与自身利益相关以及社会公共事务的真实情况,而言论自由则保障了公众能够自由地表达观点和意见。
新闻报道在这两个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要真正实现对公众知情权和言论自由的维护,并非易事。
首先,新闻报道维护公众知情权的核心在于提供准确、全面、及时的信息。
准确是新闻的生命,任何虚假、夸大或歪曲的报道都会损害公众的知情权。
新闻工作者在获取和报道信息时,必须以严谨的态度核实来源,确保所传播的内容真实可靠。
例如,在报道重大突发事件时,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新闻媒体应当迅速派出记者深入现场,获取第一手资料,通过多渠道、多视角的报道,为公众呈现事件的全貌。
全面的报道意味着不仅要呈现事件的表面现象,还要深入挖掘背后的原因、影响和趋势。
以经济新闻为例,不能仅仅报道某个企业的盈利数据,还应分析其经营策略、市场环境以及对行业和社会的整体影响。
只有这样,公众才能获得完整的信息,从而做出明智的判断和决策。
及时性也是新闻报道维护公众知情权的重要因素。
在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公众希望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最新的动态。
新闻媒体应当建立高效的采编机制,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迅速将重要信息传递给公众。
比如,在社交媒体普及的当下,新闻机构可以通过官方账号实时发布消息,抢占信息传播的先机。
然而,要做到准确、全面、及时并非一帆风顺。
新闻工作者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信息来源的复杂性、时间压力、利益诱惑等。
在某些情况下,为了追求独家报道或吸引眼球,一些媒体可能会放松对新闻质量的把控,导致虚假新闻的出现。
这就需要新闻行业加强自律,建立健全的审核机制,同时也需要公众提高媒介素养,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
新闻报道在维护公众言论自由方面同样具有重要责任。
它应当为公众提供一个开放、包容的平台,让各种声音得以表达。
第一章 新闻道德自律信条
![第一章 新闻道德自律信条](https://img.taocdn.com/s3/m/20d3dbeb172ded630b1cb610.png)
一,1949年以后的新闻道德自律信条 年以后的新闻道德自律信条
得到全国新闻界一致认同的新闻道德自 律信条,是分两步完成的: 律信条,是分两步完成的:
《记者守则》(草案), 1981年由中宣部 记者守则》 草案), 年由中宣部 新闻局和中央新闻单位商拟; 新闻局和中央新闻单位商拟;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1991年 年 1月中国记协第四届第一次理事会正式通过. 月中国记协第四届第一次理事会正式通过. 月中国记协第四届第一次理事会正式通过
美国最早的较系统的报业自律信条是由个 人提出的,主要有: 人提出的,主要有:
– 威廉 麦克基恩为《菲拉达尔菲亚公共记录报》 威廉麦克基恩为 菲拉达尔菲亚公共记录报》 麦克基恩为《 制定的伦理原则 – 华伦 哈定为《星报》建立的道德规则 华伦哈定为 星报》 哈定为《 – 瓦尔特 威廉制定的《报人守则》 瓦尔特威廉制定的 报人守则》 威廉制定的《
第三节
区域性国际性新闻组织的 道德自律信条
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国际合作日益增多, 区域性国际性新闻组织的道德自律信条会 在国际新闻传播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四节
新闻道德自律信条的特征, 新闻道德自律信条的特征, 理论基石和功能
一,新闻道德自律信条的特征
群体性
无论是个人提出还是组织或单位提出,都是作为一个 无论是个人提出还是组织或单位提出, 群体的行为准则. 群体的行为准则.
英国: 英国:
– 英国新闻记者学会 英国新闻记者学会1963年制定了《英国报人道德规则》. 年制定了《英国报人道德规则》 年制定了
关于新闻法律案例(3篇)
![关于新闻法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ba97768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b0.png)
第1篇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闻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大。
然而,在言论自由与法律责任的边界问题上,新闻法律案例频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对一系列新闻法律案例的剖析,探讨言论自由与法律责任的平衡,以期对新闻传播行业及社会公众有所启示。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新闻传播领域不断涌现出一系列法律案例,涉及言论自由、名誉权、著作权等多个方面。
这些案例不仅反映了新闻传播行业在法治化进程中的困境,也引发了社会对言论自由与法律责任边界的关注。
本文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新闻法律案例,对其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案例一:某知名媒体人因言论不当被诉名誉侵权案例背景:某知名媒体人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涉及某明星名誉的言论,被该明星及其团队诉至法院,要求赔偿名誉侵权损失。
法院判决:法院认为,该媒体人的言论构成对明星名誉的侵犯,依法判决其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抚慰金。
案例分析:此案涉及言论自由与名誉权的冲突。
在我国,公民享有言论自由,但言论自由并非绝对,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媒体人在行使言论自由时,应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损害他人名誉。
此案判决对媒体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言论自由与法律责任之间寻求平衡。
三、案例二:某自媒体因涉嫌传播虚假信息被行政处罚案例背景:某自媒体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发布了一条虚假信息,引发社会恐慌。
当地监管部门依法对该自媒体进行了行政处罚。
案例分析:此案涉及言论自由与虚假信息的传播。
自媒体在传播信息时,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虚假信息传播可能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引发社会恐慌。
监管部门对自媒体进行行政处罚,旨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确保信息传播的真实性。
四、案例三:某知名网站因侵犯著作权被诉案例背景:某知名网站未经授权,在其平台上发布了某知名作家作品的全部内容。
作家及其团队将该网站诉至法院,要求赔偿著作权侵权损失。
法院判决:法院认为,该网站的行为构成著作权侵权,依法判决其赔偿经济损失。
案例分析:此案涉及言论自由与著作权的冲突。
新闻传播法学如何在法律框架下保证新闻自由和法制化
![新闻传播法学如何在法律框架下保证新闻自由和法制化](https://img.taocdn.com/s3/m/60834e29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9a.png)
新闻传播法学如何在法律框架下保证新闻自由和法制化新闻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信息传播形式,对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促进民主发展、保障公众知情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闻传播法学作为研究新闻与法律关系的学科,旨在确保新闻自由与法制化有机结合,为公众提供真实、客观、及时的信息。
如何在法律框架下有效保障新闻自由和法制化,则是新闻传播法学领域亟需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构建全面的新闻法律框架新闻自由和法制化的保障需要明确的法律框架作为基础。
国家应通过制定一系列新闻法规、法律条文等,确保新闻传播行为在法律规范下进行。
这些法规应涵盖新闻行业的各个方面,包括采访、报道、编辑、发布等环节,确保新闻从业人员在法律框架下履行专业职责。
同时,法律框架还应明确公民在新闻领域中的权利和责任,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表达自由。
二、维护新闻自由与信息安全的平衡新闻自由与信息安全是紧密相关的,两者需要在法律框架下取得平衡。
国家可以设立机构,负责监管、管理互联网上的新闻信息,保障公众免受虚假、不实信息的影响。
同时,在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应确保新闻从业人员的采访和报道自由,避免过度限制新闻传播的行为。
只有保障新闻自由,才能有效推动法制化进程,使新闻报道更加客观、公正。
三、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新闻从业人员是新闻自由和法制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他们的职业道德建设至关重要。
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并加强对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训。
这样可以确保新闻从业人员遵循秉持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同时也可推动新闻行业向法制化方向发展。
四、积极开展新闻法治研究新闻法治研究是推动新闻自由和法制化的重要手段。
相关学者、法律从业人员等可以深入研究与新闻相关的法律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通过合法途径,为新闻自由的实现提供法律保障,并为法制化进程提供理论支持。
此外,学术界还可组织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促进新闻法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五、推动新闻自律机制的建立新闻自律机制是确保新闻自由和法制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主题写作:自由与自律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主题写作:自由与自律](https://img.taocdn.com/s3/m/f8d4b26c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55.png)
高考模拟作文主题写作:“自由与自律”优秀范文四篇作文材料材料:疫情防控期间,不戴口罩进超市、逛商场、坐公交等引发冲突的个案屡屡发生。
不戴口罩者的理由,几乎同出一辙:戴不戴口罩是我个人的自由,你们管得着吗?有个市民(吴天),他不仅不配合工作人员,甚至还辱骂殴打劝解他的志愿者,最后被拘留15天。
作为一个社会公民,请你以“晓黎”为名,给市民“吴天”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自由与自律”的看法。
佳作展示越自律,越自由——给吴天先生的一封信吴先生:您好!听闻您在疫情防控期间以自由为名拒绝戴口罩,甚至殴打辱骂工作人员,而被拘留十五天,着实让我震惊。
依己之见,一个人追求自由本无可厚非,但正如先哲卢梭曾言,“人生而自由,而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我们唯有以自律为基础,方才能追寻您口中的自由。
当新冠肺炎肆虐神州大地,国家在挫折之中奋然前行,志愿者在困难面前坚守战场。
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正是需要我们凝聚共识、统一行动的关键时刻。
政府呼吁全国人民带上口罩,不是限制自由的冷漠之举,而是守护你我他生命健康的必须之行。
而您却公然拒绝配合防疫工作,美其名曰“追求自由”,殊不知,人人像您这般追求自由,则人人都不会获得自由。
事实上,因为无限制地追求自由而不自律,人们因此吃了多少苦头?当国脚于汉超以“出行自由”为名,私自涂改机动车号牌,他得到的是被依法处以罚款5000元、行政拘留15日的处罚;当我们以“饮食自由”为名,将屠刀伸向野生动物,我们面临的是一次又一次的病毒流行;当您以“行为自由”为,名摘下口罩并辱骂殴打对您劝解的志愿者,最后您得到了什么?是追求自由后的欣喜,抑或是挣破自律“束缚”后的后悔莫及?美国诗人金斯伯格早就发出引人深思的一问——自由只有存在于束缚之中,没有堤岸,哪来江河?是的,生命中从来没有绝对的自由,所有的自由全都是存在于束缚的围栏之中,存在于规章制度的限制之下——马路上,如果没有了交通规则,那岂不是车祸连连?学校里,假设没有了规章制度,那岂不是沸反盈天?社会上,倘若没有了法律法规,那岂不是动乱四起?因此,只有在种种枷锁的束缚下,一切才能正常运作,人们方能自由前进。
新闻界的自由与负责
![新闻界的自由与负责](https://img.taocdn.com/s3/m/c6d01804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c1.png)
新闻界的自由与负责自由和负责是新闻界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新闻界的自由意味着媒体有权利自由地获取并传播信息,报道事实真相,发表意见和评论。
而新闻界的负责则强调媒体应当按照一定的职业道德和伦理标准,对信息进行审核和筛选,以确保传播的信息真实、准确和公正。
只有自由与负责充分结合,新闻界才能充分发挥其在维护社会公正、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民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新闻界的自由是民主社会的重要保障。
它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使人民能够了解到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社会现象。
新闻界通过报道不同的观点和声音,为公众提供多元的思想和意见,促进舆论的自由发展。
自由的新闻界还能够监督政府的工作,揭露腐败和不当行为,为社会公正发声。
没有自由的新闻界,人民就无法公正地评判政府的工作,无法监督政府的权力,社会就会缺乏对政府的制约和平衡。
新闻界的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报道,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进行无视道德和伦理的行为。
新闻界的负责要求媒体秉持实事求是、公正客观的原则,同时对信息进行审查和筛选。
新闻工作者应当秉持职业道德,负责任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将真实的信息传递给公众。
媒体应当深入调查与验证信息,避免误导公众或者给公众带来恐慌和伤害。
媒体应当注重公众利益,尊重个人隐私,遵守法律法规,不以损害国家、社会和个人利益为代价来追求商业利润。
只有这样,新闻界才能真正起到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作用。
应当指出的是,新闻界的自由与负责并非绝对的。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例如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个人隐私等问题上,新闻界的自由可能受到一定的限制。
这种限制应当是有法律依据的,并且权衡各种利益的结果。
新闻界自身应当加强自律,建立健全的行业规范和自我约束机制,以防止滥用新闻自由的情况发生,避免以新闻之名行非法之实。
新闻界的自由与负责是一个平衡的过程。
在新闻界的自由发展的也应当做到自律和负责,树立媒体的良好形象。
政府应当为新闻界的自由提供保障和支持,同时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和法规,以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
新闻传播学自律与他律(自律部分)笔记整理
![新闻传播学自律与他律(自律部分)笔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9d27706a0116c175f0e4891.png)
新闻传播学自律与他()17/10/19 4:08 PM一、现代传媒业的职业基本特征(权力、义务、职业特性及其相应道德自律)现代新闻传媒业的兴起对社会影响日益凸显,并且媒体机构和从业人员作为职业传播者富有向全社会沟通信息、为政治民主所要求的公众参与提供公共论坛的使命而享有的新闻传播自由。
因此对新闻工作的职业道德要求:向社会负责、向公众负责、不滥用新闻自由。
新闻工作者为继续享有新闻自由的资格的欲望为新闻业道德自律提供动力。
任何一个行业的职业道德必须适应其职业特性,因而,新闻传媒业的职业基本特征:社会性、公共性和商业性的统一、高度时间压力下的操作1.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新闻传媒业的传播活动,其传播范围遍及全社会,各个领域、各行各业决定职业内机构和从业人员在新闻职业活动中必然要与其他部门发生广泛的联系,需要处理好与其他部门的关系;而在新闻业内部,有效合理的分工也需要互相协调。
新闻职业道德是调节新闻界在职业新闻传播活动中内外关系的规范和准则。
2.公共性和商业性的统一新闻传媒业作为面向社会的广大公众进行传播的职业,其职能具有公共性的一面。
亲闻传媒业应客观、真实、充分地向公众提供对于社会、公众具有重要意义的新闻信息,充当公共论坛服务于政治民主的社会责任。
在我国,新闻传媒业还被赋予提供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社会使命。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传位,企业化管理”,将广播电视电影业归为第三产业,要求做到“自主传媒业必须经受市场竞争的考验,追求最大受众市场份额,在广告市场中赢得大量广告客户,显示出其商业性、市场性的一面。
由此,出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传媒的政治使命(为要正视经济效益问题。
因而现实出现有偿新闻、有偿不闻的现象,传播活动中调节为公共利益服务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调节牵涉在内的各种利益关系的方法就是具备新闻职业道德。
3.从业人员和媒介机构的传播活动是在巨大的时间压力下进行的新闻报道必须迅速及时,追求时效性,但真实准确性是新闻报道的根本原则。
《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读后感
![《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8f1e56a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20.png)
《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读后感
新闻自由与新闻自律并行
曾虚白在创办《大晚报》期间,在引导舆论的同时,也想尽方法提高销量。
他认为引导舆论和提高销量的功能经常矛盾,为达平衡,应由媒体、政府和公众共同承担。
一方面,媒体应自律,在媒体无法自律时,政府应协助媒体保证交流路线的畅通。
另一方面,公众力量最大,他鼓励公众将意见反映到传播事业中去,以启发新闻传播事业。
曾虚白提出,新闻自由和新闻自律相辅相成,新闻自由是新闻自律的前提,新闻自律是新闻自由的保障。
保持新闻报道的独立性
《大晚报》创办时,曾虚白坚持新闻自给,并建立独立的采访网和发行网。
“《大晚报》是上海,也可以说是全国第一份自己有采访网、报道当天新闻的晚报。
”在人员招募上,曾虚白通过登报招聘外勤记者;在报纸发行上,当时上海的报纸多被“捷运公司”所垄断,而《大晚报》则将上海分成16个区,每区自行招聘1人做发报员,让他们在各自区里组织发行网。
尊重新闻价值与维护真理
曾虚白认为新闻记者中存在两种对新闻的看法:一种是新闻价值论,承认新闻本身有主观独立的潜在力量,它可以启发真理、暴露黑暗,成为社会耳目,并激发社会智慧;另一种是新闻价格论,认为新闻可以卖钱,将新闻价格凌驾于新闻价值之上,曾虚白称他们为“市
侩者”。
曾虚白认为,新闻记者最神圣的任务是维护真理,“什么是真理,我们应该先定出一个标准来。
我们以为,最简单的原则只须一句话,那就是凡是合乎人性的一定都是真理抑兽性以扬人性是人群社会伦理观念,道德标准应大众呼召而产生的历史法则。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https://img.taocdn.com/s3/m/689dce0f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6e.png)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以下简称“道德准则”)是一份关于新闻工作者应该如何进行工作的守则和标准,是中国新闻行业发展中最重要的道德规范。
道德准则由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新闻学会和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共同制定,旨在为新闻从业人员提供道德规范,促进新闻工作的质量提高,把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道德准则共包含10条,分别是:1. 坚持真实,坚决反对造假。
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真实,勤于调查,不得造假和捏造。
2. 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序良俗。
新闻工作者要遵守公安、维护、民政、法院、气象、环保、劳动、森林、海洋、农业、物价、消费者权益等各部门的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序良俗,尊重新闻报道对象的正当权利和隐私权。
3. 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弘扬正能量。
新闻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抵制低俗、色情、暴力、极端主义等负面文化,弘扬正能量,推动社会进步。
4. 保护社会公众利益,努力发掘社会负面现象。
新闻工作者要关注社会上的各种公众利益,及时报道社会负面现象,为社会提供参考和借鉴。
5. 积极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闻工作者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报道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越性,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制一切腐朽落后的思想意识。
6. 要求严格的新闻审核程序。
新闻工作者要严格按照新闻审核程序进行新闻审核,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客观性。
7. 维护职业维权,反对审查制度。
新闻工作者要维护自身的职业维权,反对审查制度,并及时报道审查制度的负面影响。
8. 反对宣传偏见,尊重多元文化。
新闻工作者要反对宣传偏见,尊重多元文化,推动新闻行业的多元化发展。
9. 尊重新闻对象的自由选择,尊重新闻行业的自律纪律。
新闻工作者要尊重新闻对象的自由选择,尊重新闻行业的自律纪律,拒绝一切干扰新闻行业的自律纪律的行为。
10. 积极营造新闻工作者和社会关系良好的新闻氛围。
新闻工作者要建立与社会关系良好的新闻氛围,及时反映社会发展的新面貌,展社会发展的新风貌,积极传播正能量和精神食粮,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传媒新闻从业人员的自律与他律研究
![传媒新闻从业人员的自律与他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b511172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27.png)
现代经济信息104传媒新闻从业人员的自律与他律研究古丽娜·阿不都热苏力 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新闻传媒从业人员普遍存在职业意识和职业规范不合理问题,归根结底是在认识上误区太多。
因此,本文谈论传媒新闻从业人员的自律与他律问题,初步获得了以下认识:要制定具体的职业道德与新闻法规;要找到实现新闻自律的途径;要发挥新闻界他律的价值。
关键词:传媒新闻;从业人员;自律与他律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30-0104-01新闻从业人员的自律,主要是一种自我约束。
这本应该是一件自觉性很强的工作[1]。
因此,建设新闻传媒的体制时,必须重视健全常规性制度的建立,使得新闻机构和新闻从业人员受到适当的制度约束,而且从“他律”的强烈感受中养成“自律”的习惯[2]。
本文从新闻职业道德与新闻法规、实现职业自律的途径和新闻界他律的价值等方面探讨了新闻从业人员的自律与他律问题,为新闻传媒行业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一、新闻职业道德与新闻法规新闻工作及新闻工作者需要规范,而这种规范来源于两个渠道[3,4]:向内要提高媒体职业道德,在外要完善新闻法规的作用。
俗话说“不以规范,不能成方圆”,在我看来,职业道德和新闻规范对于新闻界,对于媒体都是“规矩”,只是一个要靠自律,一个靠他律;然而,不是每个人都是圣人,记者也是,当“自律”不能使其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时,就需要“他律”来帮助。
有了“他律”的存在大部分人就不会“肆无忌惮”地犯错误而没人制裁;有了“他律”的存在,那些犯了错的媒体人才有了被制裁的依据。
所以,新闻法规是必要的。
二、实现新闻自律的途径新闻从业人员自律和新闻道德的实现是统一的,因此新闻从业人员的自律是新闻道德进步和实现的重要途径。
实现新闻从业人员自律的方法分为两种:主体途径和外界途径 [4]。
具体如下:1.实现新闻自律的主体途径毫无疑问,新闻传播主体内部是实现新闻媒体自律的最直接和特别重要的动力,其最基本的方法主要有两种[5]:(1)向内的规范内化法。
媒体法律保护维护新闻自由与独立性的法律手段
![媒体法律保护维护新闻自由与独立性的法律手段](https://img.taocdn.com/s3/m/83b25cc8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a9.png)
进一步阐述了表达自由的具体内容,并规定了对表达自由的限制条件。
区域性法律文件
《欧洲人权公约》
保障表达自由,禁止对新闻媒体 的预先审查,并规定了媒体自由 的具体内容。
《美洲人权公约》
规定了表达自由的范围和限制, 并特别强调了媒体在揭露和调查 腐败行为方面的作用。
国家宪法和法律中的相关规定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
德国《基本法》
禁止国会制定任何法律剥夺言论自由 或出版自由。
保障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规定了新 闻媒体的权利和义务,如公正报道的 义务、保护消息来源的义务等。
法国《新闻自由法》
规定了新闻自由的保障措施,如新闻 媒体的登记制度、对新闻媒体的财政 支持等。
03
维护新闻自由与独立性的 法律手段
保障新闻来源的多样性
多元化媒体所有权
通过反垄断法和媒体所有 权法规,防止媒体集中化 ,保障多种声音和观点在 媒体上得到表达。
保障信息获取
确保记者和新闻机构能够 自由获取政府、公共机构 和企业的信息,以便进行 全面、客观的报道。
促进媒体多样性
鼓励和支持小型、独立和 社区媒体的发展,以确保 不同群体和地区的新闻和 观点得到反映。
行政责任
违反行政管理法规,依法应受到行政处罚。
刑事责任
侵权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依法应 追究刑事责任。
赔偿与救济机制
民事赔偿
根据受害人的实际损失,侵权人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等。
行政救济
受害人可以向行政机关投诉、举报,要求行政机关对侵权 行为进行查处。
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 段,提高媒体法律保护的效率和精准度, 推动科技与法律的深度融合。
新闻媒体的法律规定(3篇)
![新闻媒体的法律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270edb6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2a.png)
第1篇一、引言新闻媒体作为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规范新闻媒体的行为,保障新闻自由,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新闻媒体进行规范。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闻媒体的法律规定进行阐述。
二、新闻媒体的法律地位1. 新闻自由与新闻媒体的权利新闻自由是现代民主国家的一项基本权利,它包括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新闻采访自由等。
新闻媒体作为新闻自由的载体,享有采访、报道、发表、传播等权利。
2. 新闻媒体的义务新闻媒体在行使权利的同时,也应承担相应的义务。
主要包括: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尊重他人合法权益;保持新闻真实、客观、公正;不得制造、传播虚假信息;不得侵犯他人隐私等。
三、新闻媒体的法律责任1. 违法报道的法律责任新闻媒体在报道过程中,如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具体包括:(1)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法律责任:如侵犯他人名誉权、隐私权等,新闻媒体需承担民事责任。
(2)制造、传播虚假信息的法律责任:新闻媒体在报道中故意制造、传播虚假信息,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将承担民事责任;如构成犯罪,还将承担刑事责任。
(3)侵犯国家利益的法律责任:新闻媒体在报道中泄露国家秘密、损害国家安全等,将承担刑事责任。
2. 违规经营的法律责任新闻媒体在经营过程中,如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具体包括:(1)未经批准擅自设立新闻媒体的法律责任:新闻媒体未经批准擅自设立,将被责令关闭,并处以罚款。
(2)非法经营的法律责任:新闻媒体非法经营,如涉及非法集资、侵犯知识产权等,将承担刑事责任。
(3)违规广告的法律责任:新闻媒体发布虚假广告、违规广告,将承担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
四、新闻媒体的管理与监管1. 新闻媒体的审批与管理新闻媒体的设立、变更、终止等,需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审批。
新闻媒体在运营过程中,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
新闻报道中的法律道德问题
![新闻报道中的法律道德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39fd1471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7b.png)
新闻报道中的法律道德问题近年来,随着媒体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新闻报道成为了人们了解社会、分享信息以及参与公众讨论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新闻报道中,我们也经常面临一系列法律和道德问题。
本文将探讨新闻报道中存在的法律和道德问题,并对其可能的解决方法进行讨论。
一、新闻报道中的法律问题1. 虚假报道虚假报道是新闻行业中最严重的法律问题之一。
当新闻机构、记者或编辑在报道中故意夸大、篡改事实或编造虚假信息时,不仅违反了新闻伦理,也可能触犯法律。
虚假报道可能对当事人造成严重的名誉损害,并潜在地破坏社会的公信力。
解决方法:新闻机构应加强对记者的培训,加强对新闻报道真实性的把关。
同时,政府监管机构应加强对新闻行业的监管,严惩虚假报道行为。
2. 隐私侵犯新闻报道中的隐私侵犯问题也时有发生。
当记者在报道中公开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时,可能触犯法律。
虽然公众对重要事件和公众人物的信息有合理的获取需求,但在报道时仍需要尊重个人隐私权。
解决方法:新闻报道应遵守新闻伦理,尊重个人隐私。
政府也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媒体对隐私的报道限制。
二、新闻报道中的道德问题1. 偏颇报道新闻报道偏颇是一种常见的道德问题。
当记者在报道中出于个人或团队利益,有意忽略或歪曲真相,透过自己的价值观或政治倾向筛选信息时,将严重损害新闻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解决方法:记者需要时刻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不受个人偏见或外界压力的影响。
新闻机构也应加强内部监督,确保报道的客观性。
2. 不尊重受访者权益在新闻报道中,记者与受访者之间的关系需要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然而,有些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过分追逐猎奇或逼问私密问题,侵犯了受访者的权益。
解决方法:记者应该尊重受访者的权益,善待被采访者,并遵守相关的采访准则。
新闻机构可以加强与受访者的沟通,建立公正、平等的采访环境。
三、新闻报道中的解决之道1. 媒体自律新闻行业应建立自律机制,通过行业协会或相关组织制定行业准则,规范新闻报道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
新闻界的自由与负责
![新闻界的自由与负责](https://img.taocdn.com/s3/m/3693270a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9c.png)
新闻界的自由与负责新闻界的自由与负责始终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新闻自由是指媒体在担负公共信息传播和监督的使命时,不受政府、利益集团或其他非法干预和压力的干扰,保障媒体从事新闻采编、报道和评论的独立、客观。
新闻自由是民主社会的基石,是保障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新闻自由并不是全权无限制的。
媒体的自由权利是应当受到限制的, 限制是客观社会现实产生的, 媒体的自由权利有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社会与国家有必要制定限制措施,加强监管, 促使媒体良性运转。
新闻自由的行使需要极大的责任心, 精良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准。
新闻自由与新闻责任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共同构成了新闻界的规范和准则。
新闻自由是确保新闻界发挥监督作用的重要基础。
在一个民主社会里,新闻自由是不可或缺的。
新闻媒体要发挥其性质和功能,它必须是自由的,是不受利益集团或者政府的干涉的。
媒体应该积极的去揭示社会现实,批评社会问题并监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新闻自由保证了媒体机构更好地提供民众关注的信息,让民众了解并参与公共事务。
通过报道,新闻媒体可以提供公共信息、教育公众、保护公众利益,并对社会事件进行公正、客观、细致的深入调查,做到言之有据、客观公正。
新闻自由不能被滥用。
媒体的自由权利是应当受到限制的。
个人的自由权利是相对的, 不是绝对的, 个人的自由权利在必要时候是要受到限制的。
因此, 媒体的自由权利有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社会与国家有必要制定限制措施, 加强监管, 促使媒体良性运转。
一方面,新闻媒体不可以违背职业道德和守法底线,媒体不可以刻意夸大事实,不可以诬陷他人,不可以制造谣言,蛊惑民心。
国家对新闻媒体有必要进行一定的监管,确保新闻媒体不滥用权利,不以不负责任的方式去曲解事实,不以不道德的方式进行竞争。
新闻是信息传递的桥梁,是监督社会的民主利器。
作为身处这个风云变幻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新闻。
在社会运行中,不断涌现着各种各样的新闻。
有些新闻是积极向上的,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名词解释专项强化真题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名词解释专项强化真题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39f2d325ef7ba0d4a733bef.png)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名词解释专项强化真题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新闻自律(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正确答案:一般来说,对新闻媒介及其从业人员的约束,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新闻法律、规定(也有人称之为他律);二是新闻从业人员在道德上进行自我约束(即自律)。
新闻自律最基本的含义即新闻传播活动主体用一定的准则或者规范约束自我新闻传播活动的行为。
2.编营分离原则正确答案:编营分离是科技期刊体制改革中提出来的一个原则,是指内容编辑权和出版经营权相互分离,编辑部门的内容生产独立于发行者、广告主、其他社会利益团体等的利益倾向,以确保科技期刊作为科学技术进展的交流载体、推广平台的纯洁性与公正性。
3.USP理论正确答案:50年代初美国人罗瑟.里夫斯(Rosser Reeves)提出USP理论,要求向消费者说一个“独特的销售主张”(Ll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简称USP 理论。
USF理论独特消费主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强调产品具体的特殊功效和利益——每一个广告都必须对消费者有一个销售的主张;第二,这种特殊性是竞争对手无法提出的——这一项主张,必须是竞争对手无法也不能提出的,须是具有独特性的;第三,有强劲的销售力——这一项主张必须很强,足以影响成百万的社会公众;第四,20世纪90年代,达彼斯将USP定义为:USP的创造力在于揭示一个品牌的精髓,并通过强有力的、有说服力的说辞证实它的独特性,使之所向披靡,势不可挡。
LISP理论的三个特点:第一,必须包含特定的商品效用,即每个广告都要对消费者提出一个说辞,给予消费者一个明确的利益承诺;第二,必须是唯一的、独特的,是其他同类竞争产品不具有或没有宣传过的说辞;第三,必须有利于促进销售,即这一说辞一定要强有力,能招来数以百万计的大众。
4.脱口秀正确答案:脱口秀,英文为Talk Show,指一种观众聚集在一起讨论主持人提出的话题的广播或电视节目。
请论述新闻自由观念的确立历程及主要内涵。
![请论述新闻自由观念的确立历程及主要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c25e1600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88.png)
请论述新闻自由观念的确立历程及主要内涵。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新闻自由是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价值观之一,它的确立历程和主要内涵映射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脉络。
新闻理论名词解释
![新闻理论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fff360fee06eff9aef80774.png)
第一章新闻一、名词解释1、新闻的起源2、新闻的本源3、好奇说4、群居说5、新闻欲(99新)6、硬新闻和软新闻二、简述1、新闻的特点第二章新闻传播一、名词解释1、新闻的倾向性新闻报道者在报道或评述新闻事实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
这种倾向有时表现得直接而明显,有时表现得含蓄而隐晦,但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倾向性总是客观存在的。
新闻倾向性是通过选择事实和编写新闻表现出来的。
它往往表达一种无形的意见。
新闻倾向性是要受新闻客观性制约的。
2、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为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
新闻价值包含以下基本要素: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
新闻价值是客观的,是一种预测,也是一个综合的标准。
3、新闻的客观性新闻客观性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新闻报道的内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任何企图用虚构、杜撰或者背离事实本身的基本逻辑的报道来表现倾向性,不仅无法说法人,其生命力也必然短暂;二是指对事实的选择一定要符合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既不能为了表现倾向性的需要,把一件有利于自己的、微不足道的小事当作重大新闻来报道,也不能故意回避不利于自己的重大事件。
新闻报道者只能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表现自己的倾向。
新闻客观性制约着新闻倾向性。
客观性与客观主义不同。
某些资产阶级报人标榜“纯客观”、“不党不私”、“不偏不倚”,实际上为了掩盖其阶级立场和报道的倾向性。
4、无形的意见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中某些含而不露的意见。
从表明上看,新闻似乎只在客观地叙写事实,实际上在用词造句之间就隐含着某些观点,形式上的含蓄掩盖着内容上的某一立场。
这种外朴实而内藏机锋的新闻报道的作者乃是新闻记者中的高手。
新闻评论的名家也常用这种手法撰写评论。
5、用事实说话用事实表达意见到新闻写作方法,也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
这种方法不是通过议论而是通过选择,对比衬托、借人之口、描绘细节等运用具体事实的方法来表现新闻主题或表达作者的观点和倾向。
它寓理于事,符合人们从新闻中主要是了解事实的要求和新闻文体要用事实沟通情况,交流信息的基本特征,因而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新闻到受众,更具说服力。
新闻信息真实性保证措施
![新闻信息真实性保证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ca4115e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58.png)
新闻信息真实性保证措施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闻传播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新闻选题的多元化和新闻传播的全球化已经成为当前的趋势。
然而,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和传播的便利化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其中最重要的挑战之一是新闻信息真实性的保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能够确保新闻信息真实性的措施。
一、新闻机构的自律新闻机构应该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强化新闻工作的质量管理和内部监督,确保新闻信息的真实性。
新闻机构应该建立严格的编辑审核制度,对所发表的新闻进行事实查证和多角度报道,确保新闻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同时,新闻机构还应该加强对记者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文化层次,提高他们的新闻写作和报道水平。
二、加强媒体的监管与自律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媒体的监管,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对媒体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同时,媒体也应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加强自律机制的建设,建立媒体联合监督机构,通过行业自我约束,保证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三、推进信息验证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信息验证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可以应用于新闻信息的真实性保证。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识别和分析新闻中的虚假信息,减少谣言的传播;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分析新闻的来源和可信度,给读者提供更加准确和可信的信息。
因此,政府和科研机构应该加大对信息验证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其在新闻信息领域的应用,提高新闻信息真实性的保证。
四、增强读者的信息素养和辨别能力读者是新闻信息真实性保证的最终受益者,他们应该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辨别能力,学会判断新闻信息的真实性。
教育部门应该加强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辨别能力,让他们能够从众多的新闻信息中识别出真实和可靠的信息。
同时,互联网企业和社交媒体平台也应该加强对用户信息的筛查和审核,减少虚假信息的传播,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
综上所述,确保新闻信息的真实性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的重要举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自由在中国
――《媒体与民主》读书笔记“一个是没有新闻的政府,一个是没有政府的新闻,如果让我来选择的话,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托马斯〃杰斐逊的话语至今仍掷地有声。
新闻自由就是民主?或者新闻的某些自由被限制了,民主就不复存在了?
约翰〃基恩在书中作者反思了媒体与民主的关系,激进地解释了媒体对民主的重要性,详尽地阐述了公众服务沟通模式这一新概念,这种模式会暴露看不见的权利,把危险公诸于众,为真正全体国民的生活、爱好和发表意见提供便利。
而对新闻自由这部分,约翰叙述的更为详尽。
在新闻自由这一章,约翰首先是用一个引人入胜的场景引出新闻自由这个概念。
之后,约翰又用时间顺序上说明新闻自由的起源。
如在英国光荣革命时期的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和威廉〃沃尔温的《富有同情心的撒玛利亚人》,导致了英国许可证制度的崩溃。
在十八世纪二十年代,民主斗士是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报道会议合法化;在整个十八世纪,西方政府在新闻自由方面的权力越来越少。
接着,约翰又列举了对新闻自由辩护的四种观点,也是新闻自由的哲学依据。
第一是神学,第二是自然权利说,第三是功利主义观点,第四是追求真理。
这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新闻自由的必要性。
专制主义一节中,约翰主要讲述了新闻自由和专制主义之间的关系。
“如同在漆黑夜空中划过的卫星一样,新闻自由和舆论给现代社会带来了光明”。
在对名著的反思这一节中,约翰写出了几点新闻自由尚未完全实现的原因。
第一是新闻自由的倡导者未能向自我审查做出让步。
这是外部原因,因为当时“现代早期的出版仍受政府审查的困扰”1。
然后,在内部原因上,倡导自由主义者错误认识了个人与沟通媒体的循环关系。
在更深层的原因上,偏见存在于早期关于自由与新闻关系。
另外,那些主张新闻自由的人通常不知道如何让“媒体代表”向他们的观众和听众负责。
2最后,“新闻自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模糊不清的。
这个给受众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联想前日的微博禁止评论、千家网站被封的现象,似乎中国的新闻自由尚未实现,而民主也岌岌可危。
但是,能否真正实现新闻自由?有了新闻自由,民主就能实现吗?或是说,有了新闻自由,有了所谓民主,国家就会更上一层楼?
西方社会一向崇尚新闻自由,反对几乎任何干扰新闻自由的阻力。
从本质上说,大众传媒是民主性的传播手段,不过他本身并不能带来民主,他只是具有潜在的民主功能。
假如一个国家的新闻大多数掌握在平民的手中,那么,实现新闻
1《媒体与民主》,约翰.基恩,第三十四页
2《媒体与民主》,约翰.基恩,第四十页
自由是有希望的因为平民可以把政府拖到舆论的审判台前,“在公众或共同利益的名义之下,新闻责备限制、僭越舆论的独裁者和渎职者,使这些滥用权力者曝光在光天化日之下,立法者和执法者都屈服于沸沸扬扬的舆论。
如同在漆黑夜空中划过的彗星一样,新闻自由和舆论给现代社会带来了光明”3。
;然而无论是新闻的采编、出版还是发行,都需要极多的财力,这显然不是大多数平民力所能及的。
新闻往往掌握在它背后的财阀手中,他们通过赞助新闻的出版与发行,维护自身及所代表的阶层的利益。
“报纸是私人企业,它不欠公众任何债务,公众也没有赋予它特权,它完全是业主的私产”。
4因此,实现新闻自由,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任务。
拥有力量来资助新闻出版的,在西方来说,是资产阶级,换句话来说,是统治阶级。
新闻自由,是资产阶级的新闻自由,而非无产阶级的新闻自由,那么,新闻自由带来的民主,就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而非无产阶级的民主。
就拿贝卢斯科尼来说,全国百分之七十多的媒体都控制在他的手中,这说明他背后有强大的财团支持;这些媒体只会忠于被赞助的财团,维护他们固有的利益,而不会为了所谓的民主和自由损害那些财团;贝卢斯科尼上台之后,所执行的政策自然是维护那些大资本家的利益,民主也只是表面现象。
至于有些报纸对执政党的攻击,也只是资产阶级一派对另一派的压制和否定,而不是所谓“民主”。
就拿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来说,相互攻讦,互相指摘,最终实现双方的妥协。
而这个妥协,就是资产
3《媒体与民主》,约翰.基恩,第二十一页
4《华尔街日报》1925,威廉.彼得.汉密尔顿
阶级内部的民主。
实现新闻自由在中国是有困难的。
单从新闻自由本身来说,就有极大的局限性。
首先,新闻自由这个概念在某些媒体人看来还是模糊不清的。
有些人把自由造谣也看成新闻自由,这是十分错误的。
然后,新闻自由容易导致对公民权利和自尊的侵犯。
英国《世界新闻报》的恶性窃听事件,就是对个人和国家隐私的侵犯。
这样的自由,不要也罢。
从中国的角度看,新闻自由不符合中国特殊的国情。
自古以来,思想统一的社会才是稳定的社会,思想的霍乱往往导致国家的衰败乃至分裂。
唐朝崇尚儒道法三教并行,使儒家的礼教思想受到极大的冲击,忠孝仁义节五德也丧失殆尽,所以在盛唐爆发了转折性的“安史之乱”,以及唐后期的藩镇割据,导致民不聊生、国家衰亡。
所以,新闻自由不利于维稳。
中国已经在维稳上花费了巨额资金,如果任新闻自由发展,维稳成本将会更大。
中国人数众多,成分复杂,民族多样,地域分化严重。
在如此的情况下,贸然实现新闻自由,是不现实的。
首先,民族问题是新闻的大忌。
在新闻之中,如果有一些用心险恶的分子蓄意挑拨民族友好关系,虽然不至于造成分裂,但民族之间关系就会冰封。
中国的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就是地域问题。
这些地域问题甚至比民族问题来的严重。
比如说,一小撮人说安徽人怎么样怎么样,就会引起很多安徽人的愤怒。
中国人口众多带来的一个负面效应就是教育程度低。
教育程度低
使公民对是非的判断不是太明确,很容易受到煽动。
前些年发生的藏独事件,跟风的大多数是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的群众。
更何况,自从新文化运动、文革以来,中国尚未形成核心价值观。
中国共产党一向提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5
尽管共产党提出并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但对中国公民的影响却不是太大。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仅百年,不足以深入到农村各个角落;另一方面,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比较晚,影响更小。
所以,新闻自由在核心价值观尚未形成的中国,是不可取的。
新闻自由在一定程度上会危害公共秩序和公众利益。
维稳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新闻自由对一些事实的刻意隐瞒。
新闻背后的公司、厂家威胁这新闻的自由。
比如,某个奶粉公司长期赞助某著名报纸,那么关于这个奶粉公司的一切负面消息都不会被报道,食品问题也不会浮出水面,从而对公众利益产生巨大影响。
话说回来,中国这种对报业管制的行为,是否有好处呢?回答是肯定的。
维护稳定是应当的,这是首要大事。
不能让某些破坏分子挑
5百科名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拨离间,分裂民族、地域间关系。
另一方面,就是对公民思想的灌输。
关于这一点存在颇多争议,先搁臵不谈。
有人说中共的新闻是对全国人民洗脑。
这要看用什么思想洗脑。
“如果用正派的思想洗脑,远比新闻自由强。
因为人是计算机,通过用正派有思想进行洗脑,利用现在的电视广播报纸等现代技术强行灌输正确思想,对整个社会有极大的好处。
”6
宣传社会公德是一种灌输,但这个有错吗?宣传民族友好政策是一种灌输?这个有错吗?宣传科学是一种灌输,这个有错吗?这种灌输,或者说洗脑,形成的是一个知书达理、维护正义、坚持科学的公民。
如果没有这种灌输呢?可能会道德沦丧、民族分裂、崇尚迷信,甚至导致国家危亡。
没有自由发表新闻的自由当然是错误的,但是不能不对自由进行限制。
完全的新闻自由是子虚乌有的,新闻自由也不会根本上实现民主。
6陈必红《谈谈新闻自由的危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