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科举考试制度对唐代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科举考试制度对唐代的影响
内容摘要:科举考试制度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持续最长的一种官僚选拨制度。他开始兴于隋唐,废弃于清末,历经1300多年,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为了巨大的贡献。唐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科举制度在唐代的发展对唐代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呢?下面,我主要对科举制度对唐代的影响进行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科举考试制度进士士人阶层教育政策
一、科举考试制度为唐代的政治、经济的繁荣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保障。“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1)。621年,李渊见唐后不久,便在武德四年参照隋代成法开科取士,并且形成每年一考的制度。至武德五年十二月,取中秀才一人,进士四人。武德六年又取进士四人,七年取秀才两人,进士六名(1),八九年都有,每年还取明经若干名。太宗继位后,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局面,而在科举取士方面,贞观时平均每科为10.25名。当他看那些新科进士时,喜不自禁地对侍臣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1)高宗在为期间,所举行的22科取进士576人,平均每科26人略多(1)。武则天登基后,又开创了殿试和武举制度,加强人才的选拨。由上面的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唐朝的统治者都非常的重视科举考试,吸收了大量的人才,纵观唐朝二百九年的历史,科举及第及总人数,明经约有两万六千余人,进士六千六百五十八人,还有部分遗漏,制举诸科上千人,各科及第总人数应当在三万人以上。而《唐国史补》卷下说:“进士为时所上久矣。。。位极人臣常十有二三,登显列时(5)有六七。”另据统计,从唐宪宗到唐懿宗期间共有宰相133人,而其中进士出身者98人,约占宰相总数的74%,宰相中进士出身的人数占绝多优势,(2)可见,在唐代,当时的统治者通过科举考试制度可以利用社会大部分的精英人才为自己服务。这也是唐朝可以繁荣富强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科举考试制度的推行,打破了门阀士族对高官厚禄的垄断(3),促进了士人阶层的兴起,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巩固加强了国家的统治。汉代以来,官僚选拨制度实行的是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尤其是东汉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是社会形成了一批把持政治特权的门阀士族,官位世袭,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这种格局阻碍了下层士人入仕之路,这给国家的统治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特别南北朝门阀士族的能力下降之后,门阀士族的统治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了。而科举考试制度出现和发展,为各地方的寒门甚至广大的平民打开了取得高官厚禄的通道,使他们有了参与政权的机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阶级矛盾,同时,吸取了下层的大量精英人才,这也为统治阶级输入了新的动力,扩大了统治的阶级基础,形成较为稳定的统治局面。
三、科举考试制度的推行,促进了唐代文化和教育的繁荣。科举考试制度把读书、应考、做官三件事情紧密的联系起来,科举成为封建知识分子进入官场的阶梯,成为他们取得高官厚禄的最好门路。(2)这就要求小知识分子和平民要尽量的学习,尤其是考试规定内容儒家经典,从而形成学校到社会都重视读书、习文作诗赋的社会氛围,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种全民学习的局面。这对于唐代文学的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君子为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以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1)除了家庭教育,学校作为学习的主要场所,统治阶级为培养适应统治的需要,也大力发展学校教育,“唐代的学校分为中央和地方
两类,中央者有六学二馆,每处设有博士、助教,称为学官。中央六学包括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隶属于国子监,二馆指弘文馆、崇文馆,在地方还有个级学府。”(4)国家学校和家庭教育的重视,对社会文化程度的提高和文化的繁荣铺定了基础。
四、增强了上层统治阶级与下层民众的交流,为统治者的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调整“科学性”提供了可能性。由于科举考试制度吸收的人才中小地主知识分子和平民占有较大的比重,他们没进入官场之前是生活在中下层的,对下层社会情况和民众生活的都是比较了解的,所以当他们进入统治阶级之后,统治者要作出什么政策的时候,他们就会尽量利用自己对下层社会和民众认识和了解,帮助统治者出对策,让这些对策尽量符合民众的要求,尽量的达到可实行性,即“科学性”。可以他们(即由科举考试而进入官场的人)是上层统治阶级与下层民众的纽带。上下层的思想交流是通过他们来完成的。
总之,科技考试制度作为一种实行了1300多年的选拔官僚制度,在前期,特别是唐宋时期都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为当时的社会发展作为了重要的贡献,只是明清以来,科举考试制度逐渐僵硬话,尤其是八股文作为取士的主要内容,才是科举考试制度失去了活力,但从另一方面说,科举考试的僵硬化也是适应当时专制皇权的加强而造成的,以致到清末的废除,近代考试制度的产生,但它在封建社会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