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文化生活第五课文化创新详解精选课件PPT

合集下载

高三政治复习课件(文化生活):第5课 文化创新 (共20张PPT)

高三政治复习课件(文化生活):第5课 文化创新 (共20张PPT)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①为什么要加强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 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 的过程;
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
是在文化交流和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 的新文化的过程。
②怎样交流、借鉴和融合? (如何处理好本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
是什么?
1.源泉、动力
2.主体
1.社会实践的必然要求
文 化 创 新 为什么? 2.作用、意义 1.根本途径 怎么样? 2.基本途径
3.方向
4.必由之路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社会实践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 之木,人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C.“民族虚无主义”
D.“历史虚无主义”
归纳整合: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 本途径。 2、文化创新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 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3、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需要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 借鉴与融合。 4、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 的关系,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历 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5、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要关注最 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 汲取营养。 6、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 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高三政治复习 第五课 文化创新PPT课件

高三政治复习 第五课 文化创新PPT课件

4.克服两种错误倾向:
错误倾向
主要表现
“_守__旧__主__义__”和“_封__闭__ 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
_主__义__”
文化和外来文化
“_民__族__虚__无__主__义__”和 “_历__史__虚__无__主__义__”
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 文化
【思考辨析】 1.文化创新的渊源就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 × ) 提示:此观点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而文化创新的 渊源则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二 者不可混淆。 2.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就是基本途径。 ( × ) 提示:此观点错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这 也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 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二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名师点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文 化创造的主体,一切文化都根源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但不能 由此认为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一切文化,不能否认广大文艺工作 者在文化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考向聚焦】 考向一 文化创新的意义 1.(2012·山东文综)茂腔是山东独特的地方戏曲。由茂腔经典 剧目《墙头记》改编制作而成的茂腔动漫剧,既具有浓郁的民 俗风情又不乏时尚元素,深受观众喜爱。材料反映的文化生活 道理是 ( ) A.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B.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C.大众传媒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D.不同地方文化存在着共性和普遍发展规律
3.在文化交流中,“海纳百川”与“以我为主”并不矛盾。 (√)
提示:此观点正确。“海纳百川”表明必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 的有益成果才能更好地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和世界文化的发 展;“以我为主”强调文化创新不能离开传统文化这一根基和 土壤,二者都着眼于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和世界文化的发展,是一 致的。 4.(2012·山东文综T22·C项)大众传媒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 根本途径。 ( × ) 提示:此观点错误。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021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五课文化创新课件(共18张PPT)

2021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五课文化创新课件(共18张PPT)
(3)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 所用。既要反对盲目排外,又要抵制“全盘西化”。
(4)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都要一分为二地分析,“取其精华,去其 糟粕”。
判断对错
1、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 新的根本途径。 2、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文化的发展。 3、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4、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5、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我们都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从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和凝聚力看: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知识拓展:多角度理解文化创新的意义
(1)文化的实质: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文化的 发展,在社会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2)文化与社会:文化创新可以促进经济与政治发展,提高我国的 综合国力。 (3)文化与人:文化创新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促进人的 全面发展。 (4)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 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5)文化与实践: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6)文化建设:文化创新可以实现文化强国,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2.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文化创新还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拓展提升:从文化创新角度谈 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1)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 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2)同时,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 为主、为我所用。
(3)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必须反对“封 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ຫໍສະໝຸດ 拓展提升:正确区分三个态度

高三政治第五课 文化创新课件

高三政治第五课  文化创新课件
7、如何理解文化创新既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我们进行文化创造、实现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创建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杂技芭蕾剧天鹅湖展现头顶绝技
西方的芭蕾艺术与东方的传统杂技相结合
考点三:文化创新的主体和要求
1、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2、要想成为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就应自觉投身于社会实践。 3、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向人民群众学习,才能创造出好的文化作品。
(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2、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
卷轴纸到奥运火矩
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创作的大型现代杂技舞剧《天鹅湖》,将西方的芭蕾艺术与东方的传统杂技相结合,向我们娓娓讲述了这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该剧将柴可夫斯基的经典作品天鹅湖和中国国粹杂技以及世界高雅艺术之一的芭蕾巧妙的进行糅合创新,追求效果的新奇与刺激。在各方面都有十分卓越的创新和突破
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创新、适应、回答
不断提供新资源,为文化创新准备了新条件
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考点二:文化创新的意义和作用
1、创新的社会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2、文化创新的具体作用(要求结合实际做简要的分析) (1)文化创新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五课文化创新课件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五课文化创新课件

学科联系
1、文化创新的两条基本途径也是发展先进文化、弘 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措施 2、用辩证的否定观说明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3、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说明社会实践与文化创 新的关系
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继承了周代以前的文明,又在百家争 鸣中得以丰富,后世儒家又对儒、释(佛)、道三者的精华进行 了整合,吸纳外来文化的精华,得到不断丰富发展。儒家思想已 经渗透到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的社会理想、“德治爱民”的治国理念、“君子和而不同”、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和合人文精神等,至今仍对我国的社 会发展和个人道德人格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回答下列问题: 试用哲学观点说明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儒学思想?(6分)
第二单元文化传 承与创新
第五课
文化创新
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二、文化创新的途径 三、建立“学习型社会”
主干知识
横向 含义 文化传播 促 进 为什么
前提(原因)
含义 为什么 怎么办(态度、原则)
多样性
世界文化的
手 段
意义
怎么办
途径:商业活动、人口迁徙、教育 手段:传媒——大众传媒的作用
文 化 纵向 文化继承 的 发 基 要 展
(3)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反作用
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 力。 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 新的标准。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 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创新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高考政治 (必修ⅲ)一轮复习 第5课 文化创新

高考政治 (必修ⅲ)一轮复习 第5课 文化创新
和动力。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 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 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创造新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
16
误区 1:文化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离开社会实践。 注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离开社会实践, 人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误区 2: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 造的主体。 注意: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不是作者的灵感;人民 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10
3.文化创新的主体 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文化创新的灵感最终来自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4.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1)文化创新是继承与创新的过程。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 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 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11
3.文化创新的主体 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文化创新的灵感最终来自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4.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1)文化创新是继承与创新的过程。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 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 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13
(2)是什么: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 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 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 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3)如何做: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 有益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高三高考文化生活政治复习课件:第五课 文化创新(共28张PPT)

高三高考文化生活政治复习课件:第五课 文化创新(共28张PPT)

2020年高三高考文化生活政治复习课 件:第 五课 文化创新(共28张PPT)
2018年2月25日,在平昌冬奥会闭幕文式化上在。交北流京中完传成播了,让促世进界文为化之创惊新艳。的8分钟表演。 “北京8分钟”的主题:2022,相约北京,用世界的语境讲中国故事。
8分钟演科出学中技,术演是员影“响熊文猫化”发与展目的前重我要们因处素于世界领先水平的高科技产品“冰屏”共 同在地幕上勾勒出了龙、凤凰、中国结、扇子等多个具有中国文化代表性的传统元素,同 时高速铁路、中国现代化城市、国家文体化育在场继“承鸟中巢发”展、,国促家进大文剧化院的、传中播国、桥继梁承、与高创速新公路、 “中国天眼”、大飞机、未来空间站等纷纷出现在“冰屏”上,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以 前有什么”“中国现在有什么”“将来还会有什么”,北京冬奥组委在春节期间还推出了 “冬奥有我”的互动,凡在闭幕式开始前参与活动,微信头像将有机会出现在冬奥闭幕式 现场。 立足社会实践、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传统文化
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 用”,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外来文化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既要反对 盲目排外,又要抵制“全盘西化”,反对封闭主义。
2020年高三高考文化生活政治复习课 件:第 五课 文化创新(共28张PPT)
2020年高三高考文化生活政治复习课 件:第 五课 文化创新(共28张PPT)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如吹笛舞蛇、通天索、喷火等)“本土化”与“中国式解读”相结合,加上3D技术
的运用,为观众带来强烈的立体视觉冲击,最科终学以技17术.2是亿推的动成文绩化摘发得展2的0重17要年因春素节档 电影票房冠军的桂冠。
《功夫瑜伽》的主演是早已功成名就的演员成龙。在瑰丽冰岛拍摄冰洞里潜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 文化创新
2021/3/2
1
第五课 文化创新
考纲展示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文化创新的意义 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4.创新与借鉴、融合 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2021/3/2
2
知识体系
2021/3/2
3
考点一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文化发展的实质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两段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无2021/论3/2 是文学创作还是文化创新的根源都是社会实践。7
30年代中期,日寇侵占东北后又把铁蹄伸向华 北,国内的反动腐朽势力却仍沉溺于纸醉金迷中。 社会上充斥着“桃花江”、“毛毛雨”、“妹妹我 爱你”一类萎靡丧志的淫歌艳曲。共产党员作家田 汉找到聂耳,认为如此“唱靡靡之音,长此下去, 人们会成为亡国奴”。二人就此议定,要创作一首 歌,来战胜“桃花江是美人窝”。二人研究了《国 际歌》、《马赛曲》和《船夫曲》,认为很有气势, 可以借鉴。1935年初,田汉改编了电影《风云儿 女》,并写了一首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
①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
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
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1/3/2
9
D
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文 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 的发展
美国统一前,南方仍然实行 农奴制度,广大黑人在庄园 中辛苦劳作,深受剥削,命 运悲惨。斯托夫人在和他们 的接触中,被他们的不幸命 运所打动,以饱含感情的笔 创作出了这部著名的小说。 小说深深地感染了美国的民 众,要求废除农奴制,解放 黑人奴隶的呼声在美国越来 越高,这为最后的南北战争 的发生及最终的胜利奠定了 浓厚的民意基础。
我国的《诗经》保存了不少劳动人民的 口头创作,它不仅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 情,也显示了劳动人民的艺术创作才能。
2021/3/2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我们应投身于社会实践,虚心 15
向人民群众学习
A
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
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现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 面临传承危机。2016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 手与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
2.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
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
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 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
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
准。
2021/3/2
11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百家讲坛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向受众解读中国古典文学,
致使本已经淡出人们视线的《论语》、《三国演义》等古典名 著,又重新“火热”了起来。借助现代技术,对文化进行创新, 对深奥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解析,使之成为通俗的大众文化,
文化发展的实质—创新
2021/3/2
5
创新让许麟庐插上飞翔的翅膀
常言道: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文化 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主要靠文化创作者 的聪明才智。
对此你怎么看?请你说明理由。
文化创新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工作,我们不能否认创 作者的灵感和自身的聪明才智对文化创新的影响。 但是,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离开了社会实践, 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作出 有价值的文化创造。因此,上述观点中“文化创新 来自创作者的灵感”是错误的。
新的文化形态的诞生、旧的文化形态的灭 亡、先进文化的发展,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
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2021/3/2
8
“天人合一,顺时而食。”一家老字号食品企 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 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 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 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 明
2021/3/2
6
莫言作品走向全世界的原因之一
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给莫言作品的评语是: 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 他在作品中融入了年轻时代的个人经历。(小学 5年学历、农民、临时工、当兵等)
莫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 是密切相关的,高密有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 腔等民间艺术 。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 , 它们影响甚至决定了我作品的艺术风格。
2021/3/2
“一个妇人发动一场
大战争”
10
全面理解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
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我们进行
文化创造、实现文化创新,不是被动地反映环境的
变化,也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适应社会实践的
需要,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
顺应时代的发展,得到广泛的传播,繁荣了民族文化。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
2021/3/2
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12
归纳: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首先,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具有决定作用。表现在: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其次,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 表现在: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2021/3/2
4
齐白石的关门弟子许麟庐模仿齐白 石的对虾画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 步,“东城齐白石”的美誉让许 麟庐有些飘飘然。齐先生告诫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许麟庐 牢记恩师的教诲,博采众长,悟 出了“寻门而入,破门而出”的 八字心得。齐白石作画如写楷书, 古朴凝重,许麟庐反其道而行之, 以狂草笔法入画,形成了今天独 特的大写意画风。
决定作用(源泉、动力)
社会实践
文化创新
反作用 (推动社会实践、
2021/3/2
繁荣民族文化) 13
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
2021/3/2
14
关 关 雎 鸠, 在 河 之 洲。 窈 窕 淑 女, 君 子 好 逑。
——关 雎(周 南)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以其清醒的现实性,从多方面表现 了周代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各 个阶层人们的喜怒哀乐,开辟了中国诗 歌的独特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