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8课《醉翁亭记》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合集下载

第28课《醉翁亭记》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9

第28课《醉翁亭记》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9

第28课《醉翁亭记》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9«醉翁亭记»是一篇美文,应注重语言的品味与诵读,积存文言词句。

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赏析方法。

本设计以〝醉〞字为切入点,以〝太守醉〞、〝我们醉〞为突破口,带动全文,品析文章的思想内容与写作特色,最后进行归纳、迁移。

并将学生的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和朗读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教学目标:1.品味文美、情美,背读课文。

2.明白得融情入景、〝卒章显志〞的手法。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画,体会融情入景、情形交融的写法。

难点:体会〝醉〞与〝乐〞之关系,明白得〝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课时安排:〔1〕«醉翁亭记»的第二课时。

〔2〕课型:赏析课。

教学步骤:一.咨询题的提出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古往今来,多少人们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叹万千,沉醉于其中。

那么人们为何而醉?本文有何专门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观赏这篇美文吧板书课题、作者。

〔醉翁亭记,欧阳修〕咨询:亭名由何而来?太守为何取号为醉翁?明确:是太守用自己的不号给它命名。

太守即欧阳修,号醉翁,其特点是易醉。

那么,醉翁的〝醉〞由何而生?仅仅是酒醉吗?出示两个咨询题:1.太守什么缘故而醉?2.我们什么缘故而醉?二.引导学生探究咨询题一:太守什么缘故而醉?领会其思想内容。

〔一〕依据自己预习时读书的感受,大伙儿谈谈太守什么缘故而醉。

学生自由发言,师总结概括: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

板书:〔二〕那课文中那些句子描画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1〕指名朗读描画的句子,想象画面。

〔2〕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作者描画了几幅画面?写景的顺序如何样?指名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画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围绕图→琅琊秀色图→酿泉流水图→溪亭展翅图。

醉翁亭记公开课教案

醉翁亭记公开课教案

醉翁亭记公开课教案教材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所以在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基础上,应根据学生学情选择教学内容。

因此,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学设计及说明,希望大家可以多多阅读。

教学设计:一、背景资料《醉翁亭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写景记游的古代为主学习本单元,旨在让学生在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的基础上,通过阅读这些历来被传诵的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篇,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并能结合亲身体验加深对文名句思想感情的理解二、学情分析与教学对策《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一篇游记,写于其被贬滁州的第二年全文不过四百多字,以极其凝炼的语言,骈散结合的句式,清晰的脉络,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描绘了山水之美和宴饮之乐,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创造了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官与民高度和谐的理想化的境界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文言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掌握并明确了文言阅读和学习的`一般方法、要求,因此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章应该不成问题学生容易从反复朗读中主动进入到语言品析、感情理解等鉴赏的学习活动中来但学生的认知水平、阅读视野有限,而且多线形思维,因此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阅读方法品悟文字的精妙和把握作者亦醉亦醒的心态就成为教学本篇文章的重难点情感是通过语言表达的因此,本文教学首先就应通过反复且多种方式的诵读去品味语言同时又要通过比较阅读,想象、思考以及恰当的补白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心态和情怀三、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初步感知内容大意;2、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疏通疑难字词;3、通过默读、细读的方式,结合下发的《资料简介》,在《预习提纲》上写下阅读初感并就文章理解和写法等方面提出问题二、教学准备课前印发《醉翁亭记》《资料简介》《预习提纲》三、教学过程(一)讲述本事,导入课题“欧阳公记成,远近争传,疲于摹打山僧云:寺库有毡,打碑用尽,至取僧室卧毡给用凡商贾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以赠官,可以免税——《滁州志》设计说明:从本事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期待,快速进入课题(二)自主学习,感知大意1、初读文本,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明确语音2、再读文本,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初步感知内容大意,并圈画出疑难字词3.生生合作,师生合作,解决疑难字词4.第三次朗读课文,巩固疑难字词,再次整体感知设计说明:文言文教学必须重视字词积累通过反复朗读和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提高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通过生生合作和师生合作,充分调动学生之间文言阅读的积累来解决问题,老师适时点拨指导(三)自主品析,质疑问难反复默读、细读课文,写下自己的阅读初感,并且就文章理解和写法提出自己的问题设计说明:默读和细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沉浸于文本中,获得自己的阅读体验,并提出自己的阅读困惑这也为第二课时的“以学定教”,即教学起点的明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真实的第一手的备课资料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比较品读关键词句,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感受其乐观旷达和与民同乐的情怀;2、补白作者相关资料,把握作者亦醉亦醒的心态二、教学过程(一)呈现学生问题,明确教学内容1、课前对学生在第一课时写下的阅读初感和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整合和选择在此基础上,呈现一个主问题,明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2、初步探讨交流主问题,形成学路设计说明:有效的课堂教学首先应基于对学情的了解和把握其次,形成学路的过程也是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过程这些都是实现“以学定教”“以生为本”的基础(二)诵读品析想象,感悟醉翁之乐1、让学生根据关于醉翁的,简要谈谈对醉翁的第一印象2、呈现学生相关的阅读初感,反复诵读品析语言,欣赏山水之美(1)自由地诵读山水文字,说一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2)用感受到的情感再一次朗读文字,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些感受的呢?3、补白背景,生活联想,感受山水之乐(1)我想采访一下这位醉翁,你是慕滁州山水的盛名而来到滁州的吗?那么,你走进山水是为了什么?(2)同学们在生活中也有类似的体验吧?所以,醉翁在走进山水的过程中,山水也走进了醉翁的心里也就是前文的“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请带着这样的感悟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设计说明:以学生的阅读初感为基点引领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章中凝练的语言、骈散交错的句式以及虚词的巧妙运用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同时,通过巧妙地补白背景和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感悟醉翁的“得之心而寓之酒”的山水之乐(三)诵读探究品析,感悟太守之醉1、关于太守,同学们在自学的时候读懂了哪些?2、读关于太守的相关文字,想一想有没有读懂的吗?猜一猜老师会提哪两个问题(①二、三自然段的称呼能不能互换?②第三自然段的四句话能不能调换位置)?3、组织学生通过多种朗读、思考、合作学习和交流对学生或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设计说明:让学生交流自学成果是后面教师提问的基点让学生提出尚有疑惑的问题并让想一想老师可能会提什么问题, 实际上也是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从而实现“以生为本”“以学为本”探究的形式主要依据课堂提问来具体选择和组织(三)诵读补白品析,品悟欧阳修之醒1、找到关于欧阳修的句子,通过比较朗读体会其中的自得之情2、联系上文,是什么让欧阳修如此自得呢?此环节需要补充曾巩《醒心亭记》的相关文字,帮助学生理解设计说明:这一环节主要通过补白相关资料进行互文对读,引领学生进一步深入文本,与作者对话在老师的启发点拨下,能够获得对文本相对一致的理解,这应该是学生学习经典文本的基本收获(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回味醉翁的乐,太守的醉,欧阳修的醒(五)课后拓展研读《欧阳修传》(王水照崔铭著)《清醒的醉翁》(康震著)设计说明:学生对文本有了最基本的理解后,做适当的延读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语文从课堂向课外的延伸,实现语文知识向语文素养的提升。

第28课《醉翁亭记》精品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

第28课《醉翁亭记》精品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

第28课《醉翁亭记》精品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课型】赏析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明白得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2.明白得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3.积存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结合时代背景,通过诵读,明白得文章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画,明白得〝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教学重点】(1)明白得文章内容和主题。

(2)积存文言词汇。

〔3〕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画,体会融情入景、情形交融的写法。

【教学难点】 1.明白得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2.体会〝醉〞与〝乐〞之关系,明白得〝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教学方法】赏析法、自学讨论法【教学预备】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指导思想】«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重点要放在熟读和背诵上,在此基础上差不多明白得课文的内容。

基于此,本文教学从让学生熟读课文起始,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对课文大意有个初步感知;然后,指导学生以二人小组和全班讨论的形式,疏通全文大意。

这是差不多明白得课文内容的基础。

关于差不多明白得课文内容这一教学目标,拟化繁为简,抓住贯穿全文的主线——〝乐〞字,体会作者文中包蕴着的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学生对此有所体会或了解,便能达到这一教学目标。

【教学设想】本文语言骈散结合,读起来上口。

因此,将朗读、背诵确定为教学的要紧目标。

背诵一定量的名篇,对学生是终生有益的,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内容和写法上,有专门多值得研究或教读的东西,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形,确定读、背为本课教学的第一重点。

同时,并不忽视引导学生对全文差不多内容的明白得,只只是处理上采纳了较为简洁的思路而已——抓住一个〝乐〞字,体会作者所乐的内涵。

应该讲,学生能够明白得了那个〝乐〞,也就差不多上明白得了全文内容。

«醉翁亭记»是一篇美文,应注重语言的品味与诵读,积存文言词句。

《醉翁亭记》初二下册公开课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初二下册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也”、“于”、“之”、“而”等虚词的用法。

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

二、难点、重点分析1.第1段主要写醉翁亭的什么?分析:第1段主要描写醉翁亭的位置环境,说明醉翁亭的命名缘由。

醉翁亭建在滁州西南树木茂盛,深幽秀丽的琅琊山间酿泉边上;亭是山僧智仙修建的,亭名是自号“醉翁”、情怡山水的太守定的。

2.这段采用什么方式写出醉翁亭的位置环境?分析:这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醉翁亭的位置环境。

先写滁州四面环山,再写西南诸峰中的琅琊山,接着写琅琊山中的酿泉,最后写建在酿泉边上的醉翁亭。

3第2段包含几层意思?分析:这段包含两层意思:①“若夫日出……四时也。

”写山间朝暮、一年四季各有不同的景色。

②“朝而往……无穷也。

”写太守来此,无论春夏秋冬,都能欣赏“山水之乐”,其乐趣无穷无尽。

4本段描写山!司朝暮、四时之景,采用什么方式?分析:本段描写山;司朝暮之景,采用先分别描写,后总收说明的方式。

分写,从早到晚,“日出而林靠开,云归而岩穴瞑”;总收,“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描写四时之景,也采用这种方式。

分写,由春到冬,“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总收,“山间之四时也”。

5第3段包含几层意思?分析:本段包含两层意思:①“至于……滁人游也”描写滁州百姓来此游山赏景一路上的欢快情景。

②“临溪而渔……太守醉也。

”描写太守与众宾客在此食野味,品冽酒,戏射下棋的“宴酣之乐”。

分析:上段写太守观赏四时不同之景“而乐亦无穷”,写了太守之乐的一因。

这段写太守见到滁人游山赏景,来来往往,欢歌笑语,眼前是一幅百姓欢悦和乐的图景,而此乃太守之乐的另一因。

(欧阳修在滁州写的另一文《丰乐亭记》中有言:“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7.这个结束段写了两个重要内容,是什么?。

第28课《醉翁亭记》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8

第28课《醉翁亭记》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8

第 28 课《醉翁亭记》教课设计(人教新课标初二下)8一、教课目的1.掌握文中的实词,认识文中〝也〞、〝于〞、〝之〞、〝而〞等虚词的用法。

2.理解得本文写景抒怀的特点。

3.认识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

二、难点、要点解析1.第1段重要写醉翁亭的什么?解析:第1段重要描绘醉翁亭的地点环境,讲明醉翁亭的命名缘故。

醉翁亭建在滁州西南树木旺盛,深幽艳丽的琅琊山间酿泉边上;亭是山僧智仙修筑的,亭名是自号〝醉翁〞、情怡山川的太守定的。

2.这段采用什么方式写出醉翁亭的地点环境?解析:这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醉翁亭的地点环境。

先写滁州四周环山,再写西南诸峰中的琅琊山,接着写琅琊山中的酿泉,最后写建在酿泉边上的醉翁亭。

3第2段包括几层意思?解析:这段包括两层意思:①〝假定夫日出四时也。

〞写山间朝暮、一年四时各有不一样的风景。

②〝朝而往无量也。

〞写太守来此,不论春夏秋冬,都能赏析〝山川之乐〞,其乐趣无量无尽。

4本段描绘山!司朝暮、四时之景,采用什么方式?解析:本段描绘山;司朝暮之景,采用先分不描绘,后总收讲明的方式。

分写,从早到晚,〝日出而林靠开,云归而岩穴瞑〞;总收,〝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描绘四时之景,也采用这类方式。

分写,由春到冬,〝野芳发而清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总收,〝山间之四时也〞。

5第3段包括几层意思?解析:本段包括两层意思:①〝至于滁人游也〞描绘滁州百姓来此游山赏景一路上的轻盈情况。

②〝临溪而渔太守醉也。

〞描绘太守与众贵宾在此食野味,品冽酒,戏射下棋的〝宴酣之乐〞。

6.这段什么缘故写滁人之游?那个内容与上段有何联系?解析:上段写太守赏析四时不一样之景〝而乐亦无量〞,写了太守之乐的一因。

这段写太守见到滁人游山赏景,来来常常,欢歌笑语,眼前是一幅百姓欢腾和乐的图景,而此乃太守之乐的另一因。

〔欧阳修在滁州写的另一文 ?丰乐亭记 ?中有言:〝夫宣上恩惠,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第28课《醉翁亭记》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8

第28课《醉翁亭记》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8

第28课《醉翁亭记》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8一、教学目标1.把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也〞、〝于〞、〝之〞、〝而〞等虚词的用法。

2.明白得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

3.认识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

二、难点、重点分析1.第1段要紧写醉翁亭的什么?分析:第1段要紧描写醉翁亭的位置环境,讲明醉翁亭的命名缘由。

醉翁亭建在滁州西南树木茂盛,深幽秀丽的琅琊山间酿泉边上;亭是山僧智仙修建的,亭名是自号〝醉翁〞、情怡山水的太守定的。

2.这段采纳什么方式写出醉翁亭的位置环境?分析:这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醉翁亭的位置环境。

先写滁州四面环山,再写西南诸峰中的琅琊山,接着写琅琊山中的酿泉,最后写建在酿泉边上的醉翁亭。

3第2段包含几层意思?分析:这段包含两层意思:①〝假设夫日出……四时也。

〞写山间朝暮、一年四季各有不同的景色。

②〝朝而往……无穷也。

〞写太守来此,不管春夏秋冬,都能观赏〝山水之乐〞,其乐趣无穷无尽。

4本段描写山!司朝暮、四时之景,采纳什么方式?分析:本段描写山;司朝暮之景,采纳先分不描写,后总收讲明的方式。

分写,从早到晚,〝日出而林靠开,云归而岩穴瞑〞;总收,〝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描写四时之景,也采纳这种方式。

分写,由春到冬,〝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总收,〝山间之四时也〞。

5第3段包含几层意思?分析:本段包含两层意思:①〝至于……滁人游也〞描写滁州百姓来此游山赏景一路上的轻巧情形。

②〝临溪而渔……太守醉也。

〞描写太守与众来宾在此食野味,品冽酒,戏射下棋的〝宴酣之乐〞。

6.这段什么缘故写滁人之游?那个内容与上段有何联系?分析:上段写太守观赏四时不同之景〝而乐亦无穷〞,写了太守之乐的一因。

这段写太守见到滁人游山赏景,来来往往,欢歌笑语,眼前是一幅百姓欢悦和乐的图景,而此乃太守之乐的另一因。

〔欧阳修在滁州写的另一文«丰乐亭记»中有言:〝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八年级下册语文《醉翁亭记》公开课教案(乐言中学)

八年级下册语文《醉翁亭记》公开课教案(乐言中学)

八年级下册语文《醉翁亭记》公开课教案(乐言中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醉翁亭记》。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结构,培养学生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

(3)通过解读文本,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 对课文深层含义的解读。

3.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析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3.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审美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及其文学地位。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大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大意。

(2)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探究学习:(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5. 讲解与解析:(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文学价值。

6.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课内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

2024醉翁亭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

2024醉翁亭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

2024醉翁亭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熟读并背诵《醉翁亭记》全文。

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技巧。

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描写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醉翁亭记》的熟读背诵。

对文章主题思想和表达技巧的理解。

2.教学难点: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对文中人物形象和描写手法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以图片展示醉翁亭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说出对这篇文章的初步印象。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醉翁亭记》,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简要说明原因。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如主题思想、表达技巧、人物形象等)进行深入分析。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讲解。

讲解《醉翁亭记》的背景、作者简介、生僻字词等。

5.深入解读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山水之美的热爱和对政治腐败的批判。

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如对比、夸张、拟人等。

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如醉翁、渔夫等,引导学生理解其性格特点和象征意义。

6.课堂小结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深入研究《醉翁亭记》。

7.课后作业背诵《醉翁亭记》全文。

写一篇关于《醉翁亭记》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课堂讲解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深入理解了《醉翁亭记》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文言文基础较弱的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辅导和关注,以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五、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包括醉翁亭的图片、生僻字词的注释等。

2.参考书籍:《古文观止》、《唐宋八大家文选》等。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醉翁亭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及反思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醉翁亭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及反思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醉翁亭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及反思教案【教学要点】1、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2、掌握全文的脉络并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学习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

第一课时(新授课)〖教学目的及要求〗1、题解,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3、熟读课文,注意句中停顿。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2、熟读课文,注意句中停顿。

〖教学难点〗题解,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一、题解,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1、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宋代散文家之首席。

2、写作背景:写于作者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三年(1046年),他当时只有三十九岁,却自称为“苍颜白发”的“醉翁”,这有点自嘲的意味。

滁州地处江淮之间,交通不便,民风淳朴。

欧阳修虽壮年被贬,仕途失意,但不悲戚嗟叹,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当好他的地方官,为百姓办事。

滁州风光秀丽,欧阳修便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与民同乐,把内心的抑郁掩压在山水与诗酒之乐之中。

3、出处: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文忠是他的谥号。

二、学习生字,理解重点词,熟悉课文内容1、生字:滁(ch__250;)壑(h__232;)酿(ni__224;ng)潺(ch__225;n)琅琊(l__225;ngy__225;)辄(zh__233;)霏(fēi)暝(m__237;ng)晦(hu__236;)伛偻(yǔl ǚ)洌(li__232;)肴(y__225;o)蔌(s__249;)酣(hān)觥筹(gōngch__243;u)弈(y__236;)翳(y__236;)2、重点词:⑴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树木)茂盛的样子。

⑵有亭翼然而临于泉上者: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⑶名之者谁:为……命名⑷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⑸野芳发而幽香:香花⑹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⑺伛偻提携:指老老小小的行人。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8课《醉翁亭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8课《醉翁亭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8《醉翁亭记》【教学目标】1.掌握一些常用实词的词义和重要虚词的用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理清文章脉络,感受文章意境美,学习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理解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学习作者身处逆境仍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温习上文,导入本文。

二、预习检查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测学生的诵读情况及字词的掌握情况。

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等情况。

(1)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安永丰(今江西永丰)人。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宋代散文家之首。

作品有《六一诗话》、《欧阳文忠公文集》等。

(2)六一居士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欧阳修《六一居士传》三、诵读感悟1.自由朗读课文,感悟哪些句子该重读,哪些句子该轻度,哪些句子该停顿久些。

表判断:环滁皆山也,醉翁亭也,太守也表解释:山之僧智仙也,滁人游也,太守宴也表陈述: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表肯定: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 细读释文意借助注解,悟读猜读,合作释疑。

如:(1)原文: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解词:环:环绕。

其:代词,指滁州城。

诸:众、各。

尤:特别。

之:舒缓语气,不译。

蔚然:茂盛的样子(3)翻译: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

城西南方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

远远望去,那草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

3. 文言知识归纳(1)一字多义:(2)词类活用:(3)特殊句式:四、研读归纳1. 结合书下的注解,按照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试着梳理文章的层次,概括大意。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醉翁亭记》优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醉翁亭记》优质教案

《醉翁亭记》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把握文章结构,学习本文写景与抒情自然结合的方法,理解景物描写作用。

2、理解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其与民同乐的情怀。

3、学习掌握文章中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想象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所描绘的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的场景,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通过点拨引导学生探究感悟作者的情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肩负民族、胸怀天下”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1、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理解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

【教学难点】1、理解“醉”与“乐”的关系。

2、通过点拨引导学生探究感悟作者的情怀。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欧阳修的资料,掌握本文出现的生字词并结合文章下面的注释能自己疏通课文。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范仲淹胸怀天下、忧民在心的情怀,“醉能同其乐”则体现了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从文中追寻他的足迹,一起去感受滁州胜景---醉翁亭,体会失意时的他表现出的旷达情怀。

二、出示活动任务1、把握文章结构,学习本文写景与抒情自然结合的方法,理解景物描写作用。

2、理解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其与民同乐的情怀。

3、学习掌握文章中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法。

三、展示自学,夯实基础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1、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8课《醉翁亭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8课《醉翁亭记》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8课《醉翁亭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醉翁亭记》。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等。

(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学会将古文中的优美句子和段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醉翁亭记》。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

(2)文章主题和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及其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意,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3.合作探讨(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题和作者思想感情。

4.欣赏与评价(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和段落,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5.课堂小结(5分钟)6.作业布置(5分钟)(1)正确朗读和背诵《醉翁亭记》。

(2)根据课堂所学,运用文中的优美句子和段落,写一篇关于自然风光的短文。

四、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了解学生对《醉翁亭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8《醉翁亭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8《醉翁亭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8 《醉翁亭记》1、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感情。

2、掌握全文的脉络并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体会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感情。

(二)难点1、掌握全文的脉络并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体会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学流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出标、板题【投】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研读第一二段,初步体会作者“为景而醉”的情感。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1、【投】作者简介欧阳修,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自称庐陵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又喜奖掖后进,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

在滁州时,自号醉翁。

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於其间,是为六一。

欧公一带儒宗,风流自命。

词章窈眇,世所矜式。

乃小人或作艳曲,谬为公词。

2、【投】写作背景《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

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

被贬官的原因是由于他一向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等人推行新政,而反对保守的吕夷简、夏竦之流。

韩范诸人早在庆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经被先后贬官,到这年的八月,欧阳修又被加了一个亲戚中有人犯罪,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落去朝职,贬放滁州。

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

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却是政治昏暗,奸邪当道,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

八年级《醉翁亭记》教案(10篇)

八年级《醉翁亭记》教案(10篇)

八年级《醉翁亭记》教案(10篇)八年级《醉翁亭记》教案(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醉翁亭记》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醉翁亭记》教案1[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了解文章结构,把握中心,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法,积累名言和议论文素材,熟读成诵。

2、能力目标:学会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学习骈散结合的句法,炼字炼句。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旷达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政治理想和流露出的复杂情感。

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难点:理解本文从乐和醉所抒发的政治理想。

[教学安排]1、对文章字词的学习,用自主参与教学法,充分利用课内时间,学生进行阅读思考,教师解疑释难,减少讲解和分析。

2、通过示范朗诵、自读和齐读等环节,掌握也和而字的语气,了解本文语言骈散相融,节奏富于变化的写法。

3、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从而背诵全文。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说一个古代的年号,看看你们能联想起哪一宗历史事件。

庆历四年。

生: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师:滕子京是因为什么事而谪守巴陵郡的呢?生:参与了范仲淹的政治改革。

师:非常正确。

实际上,这次改革,受贬谪的不止滕子京一个人,范仲淹本人在庆历五年也被贬到邓州。

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也在同一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

范仲淹在被贬谪邓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庆历六年,写下了《岳阳楼记》,寄托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同一年,欧阳修也在滁州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

二、简介作者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

后来他考取进士,在朝廷作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8课《醉翁亭记》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体会文中对偶句的特点及作用。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以“乐”为线索贯穿全篇的结构特点。

3、理解文章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整体对语文学习还缺乏方法,能够主动学习的人数实在是少见,文言学习还必须借助资料书,朗读背诵翻译还须督促(力争在课前进行)。

3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以“乐”为线索贯穿全篇的结构特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活动】醉翁亭记
1、通读全文,疏通文意,解决生字词。

2、⑴作者及作品介绍: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指定学生回答:唐宋八大家是哪几位?)
(2)作背景简介:作者当时被贬,遭到打击,心情依然乐观。

(3)“记”古代一种文体,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

(4)全文线索:“乐”
3、课文分析
第一段: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名字的由来及醉翁的乐趣。

⑴自然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